绿色贸易壁垒策略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诸多影响,提出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贸易壁垒策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绿色贸易壁垒策略论文 篇1: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贸易出口的影响及法律应对策略

[摘 要]绿色贸易壁垒作为新型贸易保护措施,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福建省是茶叶贸易出口大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绿色贸易壁垒成为福建茶叶贸易出口的主要障碍,针对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贸易出口影响,从法律层面提出建立茶叶绿色包装制度、茶叶质量标准制度以及茶叶质量监控等制度。

[关键词]茶叶出口;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应对策略;福建省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094

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Barriers)是福建省学者首创。绿色贸易壁垒提出后,福建省学术界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进行了研究。苗建军(2004)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目的,对不符合国际和本国的进口商品实行限制或禁止的非关税壁垒。[1]张兰、李叶欣(2005)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所采取的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所设置的贸易障碍。[2]在上述概念基础上,笔者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出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依据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所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禁止商品贸易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其特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1 产品适用的广泛性

广泛性是绿色贸易壁垒适用产品的特征。绿色贸易壁垒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的手段,适用的产品涉及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就产品过程而言,绿色贸易壁垒涵盖了产品从研发到运输储存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产品范围看,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商品范围呈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扩展的特点。

1.2 纠纷解决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绿色贸易壁垒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健康的功能。绿色贸易壁垒的合法性体现在: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国际条约、国际协议、GATT与WTO环境条款以及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国际法依据;另外,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国内环境法律法规的国内法依据。因此,当商品贸易双方发生纠纷时,双方都会寻找法律法规依据,使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合法性。

2 綠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贸易出口的影响

2.1 负面影响

2.1.1 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福建省茶叶贸易出口和出口额

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直接或间接采取限制商品贸易的措施。为限制或禁止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垄断优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技术和环境标准。以茶叶为例,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福建省茶叶质量因为达不到相关标准而被拒于市场之外,限制了福建省茶叶出口,福建省茶叶出口额和出口数量降低。例如,2014年12月,福建省出口到亚洲的茶叶为5874.3吨,出口额同比下降了40.2%,其主要原因在于绿色贸易壁垒为茶叶出口设置重重障碍,限制或禁止茶叶出口,茶叶出口形势严峻。

2.1.2 绿色贸易壁垒加剧了污染产品与污染产业的跨国转移

污染产品与污染产业威胁着生态质量。绿色贸易壁垒在茶叶贸易出口中具有不对称性。发达国家具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发达国家依据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法规标准,对出口国的茶叶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和环境标准,限制或禁止福建省不符合标准的茶叶进口本国。同时,发达国家政府针对本国企业和污染行业也制定了苛刻的环境标准和准入门槛,在利益驱动下,发达国家污染产品以及污染密集产业为逃避本国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就会将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进行跨国转移,转移到环保政策和标准宽松、环保法律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

2.2 正面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3],对福建省茶叶出口具有积极作用。例如,茶叶出口企业要实现茶叶的顺利出口,就必须严格按照进口国提供的强制性技术检测标准,严把茶叶生产加工各环节的质量关,打造无公害绿色茶叶,达到进口国要求的茶叶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增强了出口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茶叶出口规模,增加茶叶出口市场份额,有助于加速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以及茶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茶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茶叶出口市场走向多元化[4],保障和实现国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

3 福建省应对茶叶贸易出口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策略

3.1 建立茶叶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是易于回收或再利用的包装。为推行绿色环保理念,提倡绿色包装,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再循环法或再利用法强制产品包装。例如为了强制使用绿色包装,日本强制推行《回收条例》,德国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茶叶绿色包装是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绿色环保向生态化、环保化方向发展。茶叶绿色包装包括外包装和内包装,体现在包装所使用的材质。发达国家将绿色包装归纳为4R特征,即Reduce(减量)、Refill(重新利用)、Recycle(再循环利用)、Recovery(再回收利用)。茶叶绿色包装有利于树立茶叶绿色品牌形象,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在茶叶包装上的推广。在茶叶出口贸易中,福建省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茶叶绿色包装制度。

3.2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茶叶质量标准制度

茶叶质量是茶叶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5]茶叶符合特定的质量标准就会使茶叶符合特定品质,满足人们对茶叶的某种需要。茶叶根据质量标准制度的需要,可以分为国际茶叶标准、国家茶叶标准、行业或地方茶叶标准。茶叶质量标准是人们根据茶叶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生产、包装、运输以及工艺要求而制定的质量标准。目前,福建省制定的茶叶质量标准制度与国际茶叶质量标准制度具有很大差距,导致国际茶叶贸易出口中屡次被拒之门外。为推进茶叶顺利出口,占据国际茶叶市场,政府就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茶叶质量标准制度,对拟出口的茶叶依据国际茶叶质量标准制度执行,严格控制茶叶质量标准。

3.3 建立茶叶质量检验、监督及认证制度

在国际茶叶贸易中,为增强茶叶国际竞争力,提高茶叶信誉,世界上很多茶叶进出口国都建立了茶叶质量检验、监督及认证制度。例如,美国设立专门的茶叶检验部,负责抽样检验进口茶叶,禁止污染变质或不符合标准的茶叶进口。为提高茶叶质量,发达国家制定了茶叶认证体系及制度,通过ISO14000、HACCP认证制度的实施,检验监督茶叶从生产到食用全过程。为提高茶叶出口贸易额,福建省要严把茶叶质量关,加强茶叶生产及销售各环节的检验及监督,同时政府要大力推行HACCP认证体系,建立茶叶质量认证制度,执行茶叶监督管理及质量检验等职责。

3.4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

绿色税收制度是通过税收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助推茶叶绿色发展。在福建省茶叶贸易出口法律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中,福建省可以借鉴国外环境税收制度,建立茶叶绿色税收制度,达到WTO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求。从长远看,绿色税收制度能够激励茶叶生产企业降低环境污染,体现公平合理原则。同时,通过关税制度激励国外茶叶生产企业出口优质茶叶,提高对污染进口茶叶的关税,取消符合质量标准茶叶的进口关税,实现进口关税绿化;开征系列污染产品税,对清洁生产、综合回收利用茶叶生产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制度引导茶叶生产企业提升茶叶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苗建军.试论“绿色壁垒”下的纺织品服装出口[J].国际贸易问题,2004(7):31.

[2]张兰,李叶欣.绿色壁垒与 WTO 竞争政策之法律关系探析[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2):68.

[3]张梅霞.正视“绿色璧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23-25.

[4]闫兴凤,姜萱,李高平.跨越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J].安徽农学通报,2011(13).

[5]鲁成银.茶叶质量安全[J].茶叶,2004(2):67-79.

作者:王敬涛

绿色贸易壁垒策略论文 篇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 要:本文在简要介绍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诸多影响,提出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策略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进口国或地区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和市场,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或保障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状况等的原因,通过制定、颁布和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和严苛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来达到阻碍国外产品或服务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

2.绿色贸易壁垒的性质

(1)相对合理性

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人民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随之也越来越排斥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作用的商品和服务。而绿色贸易壁垒与社会大众的这一心理正好契合,借之以保护本国的市场和贸易。所以,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身体健康这一角度而言,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2)形式合法化

借环保之名实行的一系列的绿色贸易壁垒都包裹着合法的外衣。绿色贸易壁垒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就是它是通过公开立法对贸易活动进行规定和实施的,因为它以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为前提和基础,所以它在形式上具有合法性。近年来国际上已经签订了将近200个多边环保协定,诸多的发达国家更是在国内强力推行一系列的环保立法,为其施行绿色贸易壁垒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是,即便其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实质上依旧是不合法的,理应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3)隐蔽性

绿色贸易壁垒隐蔽在一系列环保法规的合法外衣之下,这诸多的法律法规使得进口国在拒绝商品出口国时“有理有据”。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有效地避免了分配不合理、贸易歧视性等问题与摩擦的产生。绿色贸易壁垒将实质性的贸易保护转移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类健康以及动植物安全之上,使得商品出口国很难发现其中隐藏的实质性的贸易保护,这为出口国在应对贸易保护时面临了更大的难度。

(4)贸易歧视性

事实上,绝大多数由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国际贸易争端,都是由于产品进口国在本国实行了歧视性贸易政策。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认为虽然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存在,但是基于它借助了环保这一借口,所以只要对国内外同一种产品都实行同一个环保标准的限制,人们就会普遍认为该贸易政策是公平、公正的。但是,如果用发达国家制定的环保标准去要求发展中国家,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实质上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歧视。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限制标准与措施影响我国产品出口

多年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由表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2008年我国初级产品以及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金额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欧盟、美国、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国,这些国家对进口产品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是我国近期无法快速达成的,比如:包装标准、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等。而且国外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绝大多数是针对高污染的产品,比如:化学成品、农药等。多年来发达国家一直都有对我国的化学原料和农药的出口制定严苛的环境标准和贸易限制措施,比如:欧盟实行的《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使得中国有超过700种的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需要被重新注册、评估、许可等。

(2)增加产品出口成本

一些发达国家借环保之名向我国出口的商品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使得我国的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失去竞争力。此外,这些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商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中去,进而构建一个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这就导致我国的商品出口企业为了尽可能地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必须增加关于环保的产品检验、认证以及签订等一系列环节,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巨额费用也直接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成本。而商品的外观装潢、出口标签以及宣传广告等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2.绿色贸易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1)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我国

发达国家在实行绿色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其国内的同时,还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较低的这一发展劣势,将其国内的高污染产业、废弃物、污染物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这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物中包含的废弃汽车、电器、船舶等工业垃圾极大地污染了环境,而生活垃圾,如:旧服装、旧磁带等带来了严重的病虫害和传染病,已经危及到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身體健康。

(2)进口产品多数属于高耗能产品

近年来,我国主要的进口商品,如;矿物燃料、润滑油以及一系列原料(钢铁、化工材料、原油、铁矿石等)的进口量越多越多,而很显然这些都是耗能极高的原料型产品,再投入生产之后排放出的气体以及残渣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据调查表明,从2001年到2011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数量比初级产品的进口量要大得多,特别是2011年1月—3月,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总额已经达到了初级产品进口总额的2.12倍。

三、中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1.制定完善的绿色产品出口机制,加强环保立法

为了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减少我国在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时所遭受的损失,我国应该尽快制定完善的绿色出口产品生产销售的环保技术标准,不断加强对外贸易、环境保护以及商品生产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深入学习和分析国际组织关于环保和贸易问题的相关规定,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和销售经验,尽快构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贸易体系,保护中国的对外贸易。此外,鼓励和督促对外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调整企业结构,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致力于研发并出口绿色产品,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以此来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损失。

2.研发绿色产品,健全绿色产业发展机制

绿色产业是一种在现代化环保技术水平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下兴起的新兴产业,它随之带动了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市场的开拓。而绿色产业的出现也推动了我国国内很多企业发展战略方式的调整,纷纷在内部施行绿色生产、绿色设计、绿色品牌等等,致力于企业的绿色发展。政府作为助推剂应该制定完善的绿色产业发展机制,使其尽快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绿色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高宣传力度,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識

环保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对日常产品的环保要求也随之提高,支持将环保举措纳入国际贸易规则之中的人越来越多,绿色产品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产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我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不断调整国内企业的发展结构,致力于发展绿色产业,建立起自己的绿色壁垒,逐渐减少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丽雯,胡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对外经贸,2011(12):16-17,24.

[2]王旭.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3):90-91.

作者:杨柳

绿色贸易壁垒策略论文 篇3:

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摘 要] 在崇尚优质生活质量的现代社会,我国农产品生产仍停留在产量的提高上,对质量关注较少,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他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文中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过程中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自身原因,提出了部分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与方案。

[关键词] 农产品 绿色贸易壁垒 策略

一些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由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凭借其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等特点,在国际贸易中构筑起一道道无形的屏障,它对农产品国际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横亘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前的巨大屏障。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绿色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通常亦称“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是一种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非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

据商务部统计,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有90%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 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 100 亿美元左右, 要实现社会经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就应顺应绿色贸易发展的潮流,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实施绿色贸易措施,抵制和消除绿色贸易壁垒。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自身原因

1.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化学品污染严重。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滥施高残留农药、低档次高效化肥可带来眼前利益和方便,但预后不良,土壤退化板结,水体富营养化,太湖70%的湖面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农民重效果轻后患,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使其在国际绿色技术标准严格的检测体系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2.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完备的农产品标准和认证程序, 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严重滞后。(1)标准低,更新慢。我国绿色食品开始时标准制定比较低,仅定有A级,之后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了AA级,其标准与国外有机食品标准一致,但比率很小。国外的农产品标准每隔2a(年)或5 a(年)修订1次,修改内容完全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而我国1985年颁布的《兽药管理条例》已沿用至今却从未修改过。(2)我国农产品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当前我国检验检疫管理实行的是口岸检疫与内地检疫分立的体制,相互协调不足,整体功能发挥不够,而且手段落后,设施、设备缺乏,质量标准也没有统一规定。很多农产品出口受阻是由于检疫不过关,特别是在动物检疫方面,我国至今尚未加入国际防疫组织,致使活猪、活鸡、冻肉等出口非常困难。(3)认证体系落后。美国有近60种认证体系,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证体系。我国的绿色食品认证和OFDC认证目标均未获得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认可。

3.农业外贸管理体制亟待變革

改革开放以后 ,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 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 ,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 ,然后出口。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生产和出口的主体分离 ,农民和外贸公司的目标利益存在不一致性。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 ,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生产和出口经营主体的分离造成主体利益的不一致 ,而且由于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的不对称 ,往往导致在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过程中信息传递受阻和滞后。另外 ,现行的“订单农业”虽然可以对交易双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 ,但是由于与此相配套的法规的不健全, 交易双方文化层次上的差距 ,使得双方在签订订单之初就处于不对等的地位, 遭受损失的往往是农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农民寻求短期利益 ,隐藏信息, 甚至于在博弈中采取“败德行为”, 如农产品的以次充好等。

4.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形不成规模生产

就我国农牧业整体而言,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过分分散、标准化生产差、信息反应迟钝、规模小和应对能力弱的弱点。如在全国2.4×108hm2茶园中,有70%是分散农户经营的,难以实施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水产养殖业生产也过于分散,使得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难以落实。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乱用或滥用抗生素、激素、农药等, 致使出口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越来越高的质量与安全要求。

5.市场信息滞后,缺乏预警机制

由于我国现有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较小, 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与相互沟通有限, 对国际市场信息获得的滞后, 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缺乏农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和外贸争端应急处理体系,影响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1.发展生态农业, 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的紧密结合, 主张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农业产出, 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 在此基础上, 要改善环境, 保护土壤质量,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要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 积极给予政策支持; 要提高农业品种的产出、抵御灾害能力; 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得到发展, 就能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 就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 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标准

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主动参与国际认证,认真研究和跟踪国际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目前,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为HACCP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农产品认证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国目前仅制定了137种农药的477项残留限量标准,98种兽药的658项残留限量标准,还有391种农药、155种兽药没有残留检测标准。这种现状经常造成国内合格产品在出口时因抗生素、农药残留等超标而被进口国退回或销毁的结局。因此,缩小我国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尽快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农药、兽药残留量检测国家标准已势在必行。

3.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 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

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通过培育一批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专门性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尽快形成“龙头企业+ 专业化生产经营者”“、龙头企业+专业化批发市场+ 专业化生产经营者”等多种形式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一体化的营销新体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绿色农产品交易平台,利用“B to B”进行网上贸易,构建绿色农产品网上营销新模式。

4.优化出口结构,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

出口结构有两大方面,一是市场的地理结构,二是商品结构。农产品出口应建立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稳定发展农产品贸易。鼓励出口农产品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农产品市场,在巩固提高现有传统亚洲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欧美市场,欧美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值得积极开发;重视非洲、中东、俄罗斯等潜在新兴市场的开发。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农产品进口国主要的农展会、食博会等国际著名农产品贸易博览会,以宣传优势农产品,了解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巩固老客户、结交新客户,扩大其影响。进一步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0%,深加工产品仅占20%,而初级产品更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不仅可以避开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5.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法规或标准要求生产,在产品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因此,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以负责收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同时,认真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之,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在获取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方面,国家可通过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乔 娟 李秉龙: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邵继勇: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鲍晓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和政策选择[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4]许海清: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及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

作者:孙 洁

上一篇:行政强制理论探讨论文下一篇:公司发展循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