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统计科研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课题,且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有了广泛的应用。而高校则是我国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力量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科技统计科研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科技统计科研管理论文 篇1:

我国企业科技统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关键词】企业;科技统计管理;问题与改进策略

科技统计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科技统计中获得的数据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科技统计、社会统计、经济统计属于国家重要的统计工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统计成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重视并做好企业的科技统计管理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国家科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做好科技统计管理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并结合当前国内科技统计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并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1 当前我国科技统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上半叶,我国的科技统计管理工作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各省份的科技厅都出版了《科技统计年鉴》,而且科技部也出版了类似读物,同时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做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每年科技统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百万人,到2017年,我国的科技统计人才已经超过了600万人,大多分布在企业、高校或者研究机构中。科技管理队伍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经费支出。2017年,国家对科技管理工作的财政拨款高达8 000多亿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科技网络的建设和完善,而通过科技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又促进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但是,当前我国科技统计管理工作仍然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数据造假

我国财政部门要求各个单位、部门都必须建立预算考核机制。建立预算考核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将各个部门和单位的投资力度控制在合理且可控的范围内,防止各单位或者部门因利益问题在科技统计数据上造假,导致科技统计管理所得数据丧失一定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进而影响科技统计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 [3]。

1.2 科技统计范围有待拓宽

科技统计管理工作对促进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有重要意义。在计划经济时代,科学研究技术的成果多数都被高校和科研单位垄断,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与科技研究的主体之一,其科学研究技术成果常常被大家忽略。经调查研究统计,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技统计活动中有着明确的科学统计数据,而针对企业的科技统计却没有相对完整的数据统计。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科研成果,注重其专业人才、专业规模及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提升和培养 [4]。截止到2019年,我国的科技统计单位还未意识到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头军。近年来,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多。从专利产品的种类来看,新产品和创新产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从科技统计数据当中虽然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最近几年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变化,但是就科技统计数据的范围和领域来看,中小型企业的科学研究活动依旧是被忽略的。目前,我国的科技统计依然带有一定的计劃经济色彩,在科技统计范围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行的是一种封闭式的统计方法 [5]。

1.3 科技统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科技统计工作的主体是科技统计人员。科技统计工作能否真正发挥其职能效用与科技统计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科技统计人员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是有效开展科技统计工作的前提。科技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决定着科技统计工作的质量。目前,我国有一部分科技统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认为科技统计工作枯燥乏味 [6],存在工作懈怠、散漫、不思进取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不理解科技统计工作的意义,只是单纯地将科技统计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2 加强科技统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我国科学研究活动起步较晚,导致我国的科学研究活动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改变科学研究落后的面貌,我国需要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将科技统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加强、完善科技统计工作,促进我国科技工作的繁荣和进步。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7]。

2.1 构建覆盖全国范围的科技统计网络

纵观历史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繁荣的根本,我国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环境中站稳脚跟,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是一项高精密的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需要科研人员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科研过程大多是比较枯燥的。我们要想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不是只动脑就能解决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科技统计工作的模式和理念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参考。因此,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科技统计工作与科学事业二者之间的关系,科技统计工作是为科学事业服务的,同时科学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科技管理工作的进步。当前,全球的发达国家都在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进行科技统计工作。自现代社会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以来,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均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进行科技统计,利用先进技术开展科技统计工作能够确保科学事业顺利开展,同时能提升科技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重视科技统计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全国规模工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事业等的科技统计网络,同时可以借鉴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经验,在科技统计工作中运用当前最新的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全面、实时、系统地掌握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情况、科技人员的数量、科技项目的具体情况及科学经费的投入情况等。除此之外,我国需要重点关注民营中小型企业的科技统计工作。

2.2 对科技统计人员加强绩效管理

科技统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是高效开展科技统计工作的前提。我国要大力培养科技统计的专业人才,并且通过加强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不断增强科技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需要结合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工作人员对科技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7]。为了提高科技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规范科技统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在对科技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时,需要开展360度的绩效评估,即从上级领导、下级附属、工作效率、出勤率等各个方面对每一名科技统计工作人员进行评价。这种综合性的绩效评估方法会让每一位科技统计工作人员切实感受到压力,进而在压力的驱使下,调动自身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奖惩有机结合的绩效机制,让科技统计工作人员全身心地投入科技统计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3 加快科技统计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效率。当前,我国科技统计人才匮乏,并且一部分在职的科技统计人员缺乏先进的专业知识,同时受到制度不完善的限制,科技统计工作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为了促进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需要重视科技统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遵循“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通过积极调整行业制度吸引更多的专業人才,同时要重视科技统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培训,通过提升其专业能力,使科技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够符合企业科技研究发展的需要。

2.4 支持个人项目的研究

18世纪后期是近代物理与化学兴起的关键时期。最初阶段,科学家之间并没有组建团体,而是采取单打独斗的科学研究方式,而且当时的科学事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用于研究的资金、设备、仪器都很少。科研时间过长、研究效率低下是当时科学研究的典型特征。早期的典型代表人物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简陋的棚屋里用最原始的方式提炼镭元素 [8],这足以证明当时科研条件的艰巨。在缺乏科学数据的支持下,科学家们只能不断地实验,在一次次失败当中总结经验,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科技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部分西方国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从那时起,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被确立。为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每一个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为科学研究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组织专业的科研团队、引进先进的技术及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若是不能正确看待科技统计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国家的发展将会停滞。为了能在激烈全球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各国相继向科学技术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本国的科学研究,而科学技术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科学家的思维又非常活跃,这就导致科学家们迫切需要国家全力支持个人的研究项目。

2.5 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不论何种行业,何种规模的企业都应该在内部设立综合的统计机构,其目的是提高机构效率和明确机构职能,保证其相对性和独立性。此外,各个职能部门需要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现代企业的职能分为两种:一类是直线职能制,另一类是事业部制。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明确各部门相应的统计职责,并按照统一的格式提供分析报告,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此外,企业内部的信息往往是自上而下单向运转的,现阶段需要将其变为上下左右互通的多向运行方式,以部门、小组为单位,部门之间的信息是横向运行的,而涉及多部门时,则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多向运行,从而解决现代企业信息统计和管理中的弊端。

3 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科技统计水平、工作模式、工作体系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科技统计工作要想取得实质性进步,必须重视中小型企业的科技统计工作。目前,我国的科技统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对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带来的影响,主动运用新的技术提升科技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 考 文 献

[1]侯媛.我国企业科技统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知识经济,2020(16):88-89.

[2]曾荃,肖天一.“新常态”下集团型企业科技统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浅谈[J].中国有色金属,2017(S1):135-

138.

[3]徐洋.集团企业科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7(9):57-58.

[4]翁焕斌.当前企业科技统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5(8):27.

[5]吕小佳.浅析企业科技统计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8(12):94.

[6]王淑铃.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基于(1999—

2019年)知识图谱的统计分析[J].商业会计,2020(11):

105-109.

[7]李洁.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20(26):118-119.

[8]张晓丽.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内江科技,2020(6):11,25.

作者:司晋华

高校科技统计科研管理论文 篇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探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课题,且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有了广泛的应用。而高校则是我国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力量的发展。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多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着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科研管理数据共享程度较低、数据产出零散、数据质量不理想、数据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为此,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在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从而切实推动国内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挖掘

我国高校自从20世纪末期逐步应用信息化技术以来,相继建立并完善了多个具备实际意义的信息系统,如教务系统、学生系统、招生系统、就业系统、人事系统,以及在科研管理部门运行的项目管理系统、成果管理系统、经费管理系统等,极大地提升了高校的管理效率。但是,这些不同的信息系统独立于高校的各个部门,彼此之间大多没有关联,因此导致高校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孤岛”问题,不仅严重浪费了学校的各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也阻碍了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综合利用与分析,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提取,是当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1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大数据的必要性

所谓大数据,就是指用当前的传统技术无法有效进行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而从众多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快速地获取有用信息的技术,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说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有机结合,其能够有效地解决数据丰富但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所公认的极具应用前景的数据研究和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针对科技管理系统、人事系统、教务系统及基于互联网的大型科技文献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的关联分析,可以分析出数据的关联性,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为高校在科研评估、资源分配、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进而为高校的决策管理提供深入和广泛的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还有着较强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其获取信息的基础是大量原始的数据,几乎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且获取的知识也大多为之前未发现的知识。

除此之外,通过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将数据管理工作进化成预测分析工作,其应用在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域中,可以自动对高校的内外部数据源自动进行收集,并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之后再通过相应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工,最终演变成相应的知识,其数据衍生知识过程如图1所示。在图1中,内部源数据通常指校内的项目、人员、经费及设备等信息,外部源信息则主要来自主管部门的科研数据,而Web源数据则通常来自网上公开的专利、文献及各类成果等数据。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都相继建立了科研管理系统,有效地简化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流程,提升了高校科研管理的效率,也为各大高校乃至国家积累了极为有价值的科研数据。但必须认识到的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逐渐提升,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逐渐应用,高校对科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客观上也使得当前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出现了一些不足。

第一,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长期停留在收集数据的阶段。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大多仅具备基本的录入、查询、修改及报表等功能,相关人员获取到的信息也大多为表面信息,而对于隐藏起来的信息,则一直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分析手段。

第二,和校内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程度不高,且统计分析功能也相对较弱。具体来说,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和校内的其他系統基本没有信息之间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非常强。与此同时,科研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也仅仅只是简单累加了项目的人员、经费、数量等信息,基本未对数据本身所包含的问题进行反映,也缺乏较强的数据支撑和辅助决策功能。

3 大数据方法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鉴于此,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有必要在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利用高校积累的庞大数据,并将其转化成为对高校科研有用的知识,从而提高高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而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3.1 科研评估

在现代科研管理领域中,科研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高校如何合理地分配其有效的科研资源,如何对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及科研机构的实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对科研项目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科研评估过程中,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则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便捷地检索到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数据信息,而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数据库,如何快捷地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则是一件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基本采用传统的数据分析和简单的传统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但这种方式受各项资源的限制性较大,因此很多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层次知识都无法进行有效地理解和应用,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数据灾难”或者“数据荒废”的现象。所以,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科研需求,想要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深层次规律,想要更加快捷、有效、经济地获取知识,大数据技术正好满足当下的科研管理需求。具体来说,其可以综合高校内部、外部及Web端的数据资料,如高校可以从主管部门的数据库中获取项目的类别和数量,从内部数据库中获取项目参与的人员、经费乃至设备等信息,从Web端中获取前人的专利和论文资料,从项目成果报表中获取项目的奖项和成果转让概况,从而综合成各类相关数据,并采用相应模型整合上述指标,进而为负责项目评估的专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2 项目立项决策

项目立项决策是在科研项目开展前对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定位、目标、任务、投入、组织管理等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判断项目的优劣性,因此在科研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来说,科研项目立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项目的科学性,如立项依据、项目的创新性和项目的效益等;其次,项目的合理性,如经费安排的合理性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等;最后,项目的运行条件评价,如项目负责人的实施能力、工作基础及前期项目的完成情况等。

国内高校科研项目的立项通常由科研人员申请,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经过论证后选择最具优势的承担单位与负责人实施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大量的数据管理,如项目的申请单位、申请人的信息、经费信息、设备信息及专家信息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当前,尽管科研主管部门的数据库中基本包含了项目申请与评审阶段中的大多数日常操作,如申报材料的上传、分发给专家、统计评审结果等常规性的步骤,但其仅仅只是将传统的管理模式附加了一个信息化手段,基本没有更进一步的辅助决策作用。

鉴于此,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必须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上述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便降低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的一些繁琐性和重复性的工作,避免出现项目经费浪费,项目承担单位与负责人不合理的现象,从而优化高校科研资源配置,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具体来说,首先应当应用大数据技术对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外部的文献资源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其次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项目筛选指标体系,通过建模和人工智能等算法,对科研项目的各项因素采取联合查询与分析,从而尽可能地在科研项目立项前将不合理的因素排除在外,进而选择合理的项目予以审批立项。

3.3 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国内不少高校的科研资源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缺情况,但必须承认的是,与有限的科研资源相反的是,国内大部分高校也依然存在科研资源无法有效利用、有限资源重复浪费的现象。不仅如此,不少高校对不同的院系和专业还存在着明显的科研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统筹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科研资源的浪费和低水平项目重复实施的现象,客观上降低了高校的科研实力与整体创新水平。

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科研资源配置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第一,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与清洗工作,完善以人员库、经费库、成果库及以科研用房、科研仪器为基础的科研资源数据库;第二,建立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评判模型库,包含各类科研资源、科研成果的计算参数与规则库;第三,建立以定量化的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工具与决策支持管理工具,从而更好地对科研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4 项目全寿命管理

当前,国内高校的科研管理大多“重申请、轻结题”,对科研项目的全寿命管理把控能力弱,结果导致不少科研项目的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甚至只能依靠项目承担者的态度和责任,使得相当一部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为之苦恼。

科研项目的全寿命管理主要包含项目计划的制订、人员和经费管理、中期末期检查等多个环节。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将分散的相关信息组合加以分析提炼,如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科技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科技成果引用情况、项目组成员的工作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等,从而深入挖掘出项目实施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帮助科研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 結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研究热点,被人们广泛应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域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且能够为科研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并有效地对现行科研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许哲军,付尧.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2):112-115.

[2]周涛.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37(1):117-119.

[3]李海生,李春青.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18):4352-

4353,4355.

[4]崔鹏.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S1):81-83.

[5]马跃,唐燕梅,王兵.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174-179.

[6]梅耀敏.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5.

[7]王晓军,孙路阳,卢慧聪,等.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信息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6):

459-460.

[8]王睿芳.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J].价值工程,2016,35(8):65-67.

[责任编辑:陈泽琦]

作者:刘爱辰

高校科技统计科研管理论文 篇3: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绩效及对策

摘 要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由于涉及面广,数据复杂而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占据约全年10%的工作时间,但科技统计工作的效益往往没有最大程度的开发,只停留在展现高校一年科技统计工作概况的层面上。然而,科技统计工作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评价科技管理工作,同时,为科技工作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的绩效研究为出发点,提出提高统计工作绩效的对策,以期在减轻高校科技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确实提高统计工作的绩效,让数据为决策提供服务,让统计工作能真正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关键词 高校 科技统计 绩效

每年一度的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年底科技管理工作者重要一部分。科技统计工作的意义和地位在于采集、整理、分析、研究客观、真实的数据,提炼、形成科学的概念,为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提供依据。 它除了能让科技管理部门理清自己的工作成绩,也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实行科学决策、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高校科技统计理应对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工作,一方面要减轻统计工作量,另一方面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利用,着实提高科技统计工作的绩效。

一、绩效的概念与绩效评价的功能

(一)绩效的概念。

绩效,就是某种活动的“绩”与“效”之和,简单的说,就是“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和“获得了什么样的效用”。 用更通俗的说法,就是某种活动产出与投入的比,如果产出与投入的比很大,说明,你的活动绩效高,如果产出与投入的比很小,说明,活动的绩效低,也就是说功夫做了,却没产生什么有益的成果。

(二)绩效评价的功能。

绩效评价就是依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和一定的评价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工作业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和评价。绩效评价的结果能及时反映工作的成效,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在不停的评价和改进中,将工作的绩效最大化,也就是花同样的力气和相同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成果。

二、统计工作的“绩”与“效”现状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高校在科技统计工作中的“绩”与“效”,笔者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对十五所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的调查,分析目前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的“绩”与“效”现状。

(一)“绩”。

人力投入: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牵涉面大,涉及数据较多,所以加入到科技统计工作的不仅包括从事科技管理的人员,还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时间投入:科技统计工作从启动到完成,需要三周到两个月不等的时间,视学校科研规模大小、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无科研信息系统等客观因素而定。

(二)“效”。

统计数据最基本的功能是反应高校一年来取得的科技工作成绩,但据调研,50%的统计人员认为对统计指标理解不完全清晰,60%的高校会对统计数据进行过技术处理。换个角度说,经过费时费力的统计工作,数据是否真实完整还有待考察。

统计工作的深层意义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评价科技管理工作,同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据调研的结果显示,只有及少部分高校会专门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报告;大部分高校只看重数据本身,而深层的应用没有做到。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部分高校的科技统计工作等同于数据汇总工作,花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却只是在做繁琐的数据汇总工作,“绩”大而“效”小,严重的削减了统计工作应有的意义。

三、问题分析

(一)“绩”大的问题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和角度。

如果把一份统计报表交给领导,他们最在意的是,数据准不准确,有没有遗漏,因为在他们心里,这一分报表直接体现了当年的科技工作成绩。这就说明领导很重视这项目工作的结果,但是在统计工作开展中,领导却没有足够重视,然后统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没有领导的重视,很难将工作做好。

2、统计人员的业绩素质。

调研结果显示,从事科技统计工作的人员无一例外是由科技管理人员兼任,是非专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统计培训,只是在统计工作布置时,接受临时培训,他们对统计指标的理解并不深入,而停留在表面上,这对统计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同时,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因为只是兼任的工作,流动性大,拥有统计工作经验的人越来越少。这就一方面造成统计指标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统计年报的连续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不熟悉,工作时间变长,经验缺乏,返修率高。

3、技术支持。

据调查结果,有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校,在统计工作中获取正确的数据相对容易些,能大大减轻工作量和提高数据准确性。没有信息系统的高校,大部分数据来源于手工测算,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同时,准确率低。

4、统计工作流程。

统计工作流程规划不合理,一方面影响数据完整性,同时降低工作效率,加大工作量。统计工作的常规流程为数据收集、数据汇总和数据处理三大块,数据收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如果数据收集的流程不合理,将会大大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多数统计人员在启动统计工作时,没有对统计工作进行分析,规划出合理的流程,而是采取走一步算一步的凝乱方式,导致在统计工作杂乱无章,数据重复或者遗漏等状况出现。

5、无专业统计分析。

一分统计报表要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必须有专人对其进行专业的分析,据调研,只有一个高校会将统计报表交给专门从事统计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并要求出具分析报告。这样的专业分析报告,才会真正起到政策支持的作用。大部分高校对统计数据无专业分析。

四、提高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绩效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科技统计工作是涉及科研、人事、财务、教务、设备、外事等各个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工作量大面广,因此,上至校长、下至每个科技工作人员,都应该认识到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统计数据的决策依据作用。因此,要加强对科技统计工作的领导,不仅给科技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手段,同时,把科技统计工作要提到一定的高度,让大家都重视起来。另外要给科技统计人员专门的培训机会,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对于科技统计工作,领导要重视统计的过程,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完整,同时,还要加强对数据的分析评价,让统计工作真正为管理工作服务。

(二)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时代,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必不可少工具,科技信息系统是推进和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数据准确性,减少重复工作和人力投入的不二选择。据调研结果,有科技信息系统的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所需的时间比没有系统的高校短一个月左右。原因是将数据采集的大部分工作在平时已经全部录入系统,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三)合理规划工作流程。

科技统计工作不仅涉及到科技项目、成果等方面,还涉及到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经费管理等方方面面,涉及的人范围更是覆盖到每一位项目负责人、成果发表人、二级学院等,是全民皆兵的工作,规划好工作流程,才能顺利、准确而完整的收集好数据,提高统计效率和质量。

笔者认为校院二级管理的高校的统计工作流程,应该是由二级学院承担数据采集整理工作,行政管理部门对二级学院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对遗漏的数据进行补充,再反馈和上报到统计汇总单位,这样即保证了数据来自基层,又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完整性。

(四)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评价,确实提高统计数据在政策制定方面的作用。

准确完整的科技统计数据不单能反应一年来高校的科技工作发展情况,更能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来客观评价科技管理的工作绩效。科技管理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学科。对科技管理工作的评价不能简单的按照经验和主观来进行,而应该以统计数据为依托,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比对,对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对科技统计反映出来的优势继续发扬,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为提高科技管理的效益和水平提出有用的政策依据。

对于如何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成立专门的统计分析小组,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分析模型;或者将每年的统计数据,交由专门从事统计研究的课题组,由他们进行分析,出具研究报告。只有真正有意义的分析评价,才能把统计工作的意义最大化。

基金项目:杭州市社科规划课题(C09GL20);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课题(2009B17)

(作者:中国计量学院科技处,大学本科,硕士学位,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注释:

陈淳,吕建秋,谢俊平 科技统计与科研管理创新.农业科技管理, 2006 (3): 78-79·

王平心 高等院校内部绩效评价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韦元

上一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学政治课中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