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实验教学概率统计论文

2022-04-30

【摘要】《生物统计学》课程作为农学类专业学生必须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一般统计学。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同学《生物统计学》课程学习过程,探讨了少数民族同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了几种可采取的解决措施,为少数民族教学方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族高校实验教学概率统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高校实验教学概率统计论文 篇1:

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探析

摘要:由于新疆高校工科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加之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普遍偏低,与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文章立足于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深入探析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基础之上,从可实践的层次提出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及对策,这将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一些高校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甚至不如某些高职院校、技校的毕业生就业分配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差。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使工科毕业生的素质提高一个层次。因而,从可实践的层次,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力求改善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偏低的问题,这是目前许多高校关注及极力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现状及其分析

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众多优势资源,如煤、石油等,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能够高效转换为经济,是目前新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欠发达、教育事业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在这种客观条件下的少数民族工科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以新疆大学三个工科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昌吉学院和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工科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全方位地调查,通过细致梳理和分析以及结合自身多年给“民考汉、民考民”班级授课,得出了影响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偏低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

1.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据调研,由于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生源上的“先天不足”——中学、高中数理化基础薄弱,从而导致他们在大学学习工科专业课程时显得非常吃力,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觉得好多公式推导难以理解,尤其是涉及到复变函数、高等数学、概率论等知识就更难理解了,因此与其对应的相关理论知识就不能完全掌握了。

2.“低进低要求”。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所以新疆高校对少数民族的入学门槛放低,并且当地政府也给少数民族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加分政策,从而导致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学习非常吃力,学习效果不好。虽然任课教师对他们的课程考核要求放低、放宽,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好几门课程,甚至包括专业核心必修课程的考核不及格,频繁出现挂科、重修及补考的现象。大四的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指导教师对他们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并不是很高,有些只是对专业课程某个知识点的简单应用,主要包括梳理、设计、仿真,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不了,导致毕业论文进行二次答辩,甚至还有二次答辩仍不能通过的。

3.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比较弱,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付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考试,留给自己实践的时间偏少;二是他们不善于多动手进行试验操作,除了尽力完成每门课程按计划要求的实践学分,很少主动去设计、制作一个实践工程项目,学习非常被动;三是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力度不够,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理论考试,轻视技能培养”的现象。

4.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全面。这里以昌吉学院能源动力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设置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军训、劳动课、社会实践、认识实习、金工实训、电子工艺实训、煤化工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实训、DCS、仪表及过程控制、电子线路CAD实训、毕业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专业实验有:电路基础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专业基础实验。这些实践环节还有些薄弱、不够全面,并且94%都是在校内实验室模拟完成的,没有推广面向企业,因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5.实践教学评价及监控体系不够完善。通过走访、深度访谈的方式,共对十个班级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了解,学生反映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部分是针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以及组织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从侧面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各个方面的需求极不满意,比如对承担难度大、趣味性差的实践课程任课教师打分较低。但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调查问卷统计表明,竟然达到95%的教师自我评价为优秀,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了较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一个比较健全、客观、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及监控体系。

6.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有待壮大。据调研发现,承担实验、实训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专职教师,比如实验员、实验师等,人数非常少,且他们学历并不是很高,主要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主,博士研究生学历只是极个别,而且他们中有90%的都没有在企业访学、进修以及企业工作的经历,从而导致学生进企业实习会出现校企导师对接不连贯等一系列问题。

二、解决对策

针对影响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偏低的6大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如下三条解决对策。

1.构建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以区域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坚持“应用技术主导型”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根据“拓宽基础、强化实践、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本文构建了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训强化、综合仿真设计、校外实践4年不间断的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该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结构改革前提下,通过校企导师对接,让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优化毕业论文设计,确保产学结合的高效对接,并组织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着重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然,高校不仅要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验、实训学时,还要延长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学时,才能有效实现“三层次实践教学环节”,如图2所示,让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图2中,基础实验模块是指图1中的基本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强化的验证性实验;自选设计模块是指图1中的综合仿真设计以及自行设计类实验;综合创新模块是指图1中的综合仿真设计和校外实践环节。

2.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本文构建了实践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其构成总结为“一个目标、三个保障、三个系统”,如图3所示。

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目标就是逐步培养大学生的三种能力,即从培养基础实践能力开始,逐渐过渡到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专业实践能力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可以培养工程实践创新素质。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三个保障,即组织机构保障、规范制度保障和执行过程保障。其中,组织机构保障就是成立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相互沟通信息,集体研究问题,制订实施方案;规范制度保障,就是建立符合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规律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依据,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执行过程保障,此过程的主要责任人是一线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一定要把好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关。有这三个保障,三个系统就可以顺利运行。其中,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就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事后调控;同时,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激励教师、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教师、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及时做出评价并进行奖惩。因此,构建如图3所示的监控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从日常的教学运行过程、课程建设(尤其是实验指导书的完善)、教师的培养培训(包括学历进修、单科进修、访学、外出教学会议、企业学习等)、教研室教研活动、教师备课授课听课评课、讲课比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尤其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比如通过教学研究立项的方式,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项目、实验模式、实习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将会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除此之外,高校借鉴以下三条措施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①安排校内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重在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力争逐渐培养为“双师型”;②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政策优势,聘请对口支援院校的优秀师资作为校内教师的导师,提升校内师资队伍的水平;③深化校企合作关系,采用一种“师徒结对”的培养模式,就是让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校内教师的导师,对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进行“一对一、一帮一”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校内教师尽快成长为业务全面的实践教学能手,为了保证培养效果,培养时间不少于2年。同时,建立校内外教师衔接、联合培养大学生的工作机制。

将学校与当地企业、行业紧密结合,通过调研、论证,本文构建了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训强化、综合仿真设计、校外实践4年不间断的多样化工科实践教学体系和“一个目标、三个保障、三个系统”实践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结构改革前提下,采取校企交叉的学习方式,通过校企导师对接,让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并进行完整的毕业设计等流程,从而促进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研究能为新疆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某些理论依据和现实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运兰,朱宝忠.工科院校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14):149-151.

[2]Christenson B T,Schunn C D.Spontaneous Acess and Analogical Incubtion Effects[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05,17(2-3):207-220.

[3]Pawlak Z.Rough sets and intelligent data analysis [J].Information Sciences,2002,(147):1-12.

[4]Smola A J.Scholkopf B.A Tutorial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J].Statistics and Computing,2004,14(3):199-222.

[5]杨丹.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5.

[6]赵立辉,霍春宝,陈晓英,等.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07-108.

[7]王丽梅.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9-21.

[8]章结兵,任秀彬,汪广恒,等.高校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新探索[J].山东化工,2013,42(1):76-77.

[9]赵萍.团队式角色定位型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13,(1):74-75.

[10]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95-100.

[11]夏玉颜,王贵成.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创新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0,(2):79-83.

[12]李国臣,黄强,段芳.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创新基地的构建与实施[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20-122.

作者:孙万麟 宋莉莉 朱超

民族高校实验教学概率统计论文 篇2:

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生物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摘要】《生物统计学》课程作为农学类专业学生必须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一般统计学。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同学《生物统计学》课程学习过程,探讨了少数民族同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了几种可采取的解决措施,为少数民族教学方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少数民族 生物統计学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新疆农业大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府乌鲁木齐市,是一所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农业高等院校。《生物统计学》课程作为农学类专业学生必须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学生完成了微积分、概率论及高等数学等课程之后开始学习此课。它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一般统计学。统计方法作为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少数民族学生(包括维吾尔族、哈族、蒙古族及塔吉克族等)在学习《生物统计》学的过程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物统计》课程过程为例,探讨了少数民族同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了几种可采取的解决措施,为少数民族教学方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少数民族学生《生物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影响因素

(1)汉语理解能力的影响: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学生们之前学习汉语环境的条件的不同,每个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尽相同。有少部分同学听说能力良好,而大部分同学的理解与书写表达能力非常欠缺[1]。这种情况下,用汉语学习所有的课程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一个大的挑战。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是死记硬背来应付学习及考试,包括《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硬背比理解性学习更需要时间和精力,这样一来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总的表现远比不上母语为汉语的学生。

(2)高中学习基础的影响: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源于南北疆边远地区,就算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有理科来源的,也有文科来源的。高考数学分数差距较大,因此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理科思维亦没有培养起来,对统计问题的理解力不够,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少数民族同学听课认真,笔记详细但是作业及考试过程中没有体现出自己的水平。部分同学反复学习课堂上讲过的内容但就是看不懂,这种情况能够说明较好的数学基础是理科类专业学生的必要条件,包括《生物统计课程》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少数民族需在高中时加强数学基础。

(3)学习心理的影响:少数民族同学在《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当中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每次期末考卷中发现,一大半同学地考卷中某一类题型没有写答案,我们发现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学生在准备课程考试时只看了某几种题型,没有全面复习考前我们提醒的题型,他们当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只考过60分就可以,如果准备了计算题,就不用准备简答题或者准备了填空和简答题就不用准备计算题。这种侥幸心理阻碍他们全面复习,也会影响他们的平时学习。

二、少数民族学生《生物统计学》课程学习困难的对策探讨

(1)首先必须提高汉语水平:为了学好包括《生物统计学》课程在内的各类专业基础课及其他课程,必须首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农业大学现施行对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一学习前必须进行一年的预科学习政策,旨在提高学生的汉语基础,语言是基础是工具,没有汉语的能力的提高,学任何课程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都是空谈[2]。现在的预科教育中就要学习通用汉语,而学生学习专业课时更多的学院专业的词汇,希望在预科教育中添加适合学生专业的专业汉语基础课程。

(2)对授课内容分等级上课: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基础不同问题,采取对授课内容分等级安排的方法,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生物统计学》课程。例如,《生物统计学》课程可分为基础班、强化班和创新班,课程内容可依次加宽,加深。让少数民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将来的人生规划选择对应难度的课程。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也可以为授课老师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3]。

(3)提高对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物统计学》课程时存在的侥幸心理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授课老师在讲课之前或过程中必须讲清楚这门课学习了以后到底有什么实际用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4]。

(4)力图丰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讲课是多使用多媒体手段,适当时候用他们的母语解释有些关键概念,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以便提高整个课程的掌握[5]。

三、结语

少数民族同学在大学专业课学习中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同学《生物统计学》课程学习过程,总结了此类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原因,探讨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能力的几种方法,为高校教师因材施教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宏君.中国少数民族三语教学形式简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4).

[2]王青.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的影响.科技创新导报,2015,10:232-234.

[3]杨剑.新疆汉语言班级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4]张利桃.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现状调查研究[D].渤海大学,2014.

[5]佟玉林.教学用多媒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科技视界,2014, 33:159.

作者:阿丽亚·拜都热拉 吐尔逊古丽·托乎提

民族高校实验教学概率统计论文 篇3:

基于信息熵的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成效的量化研究

摘   要:文章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成效为出发点,根据信息熵理论,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进行研究、分析,从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方式的采用等方面提出了开展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教学;信息熵;量化研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本民族的优秀代表,是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民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以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整了经典的言语互动类系统(Verbal Interaction Category System,VICS),采用章节教学对比试验的研究方式进行教学全过程的量化研究,通过研究结果针对少数民族授课班级如何提高教学成效给出参考意见。

1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基础教育方面相对落后,很多学生存在知识基础不牢、英语不好、汉语表达不够流畅的问题,在如计算机和英语类课程的学习中影响尤为明显。这类课程都以汉语教学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增加了学习中的困难。

1.2  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较弱

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相对边远地区,在初高中阶段大多没有进行有效的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和教育,因此进入高校后在学习中无法做到自主预习、及时复习,带着问题学习、探究学习。这一问题成为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阶段能力提升的一个瓶颈。

1.3  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在一些高校中对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班级采用降低分数的考核方式,使得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考试的严格性不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不积极、不认真听课、作业敷衍、自我要求降低、逃课、挂科的情况比较突出,对参与教学活动有抵触情绪。

上述问题是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能力发展提升的关键问题,高校除了要在教育管理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外,还应在教学中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将少数民族学生吸引进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

本文以笔者所在的院校蒙授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章节教学对比试验的方法,针对计算机专业课“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过程展开研究,通过信息熵理论对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效果上的作用影响进行科学分析,根据研究结果给出比较切实的蒙授班级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指导意见。

2    蒙授班级教学过程的量化研究

2.1  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次对蒙授班级教学成效,采用信息熵理论进行量化研究。在信息熵理论中,熵可以表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价值。若某一信息系统由随机产生的n个信源组成,第i个信源发生的概率记为P(i),该信源发生所产生的信息量值按熵的理论可计算为log2P(i),则在这一信息系统中,每一信源产生的平均信息量被称为该系统的信息熵[2],用公式表示为:

H=-∑pilog2(pi)      (i=1,2,…n)

其中,P(xi),i=1,2,…,n为信源中第i个信息的概率,H(X)称为信源的信息熵。

在本研究中,将教学过程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过程,该过程由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互动行为组成。针对教学过程的行为,记录其发生的频次,构成一个信息概率系统,对该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熵的量化分析,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对教学有益的方式方法,剔除或减少对教学效果无意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在本研究中选择“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存储器、数据表示及运算方法、指令系统、CPU的功能4个章节章开展教学对比试验。在存储器、指令系统章节(下称奇数章节)的教学中主要开展翻转课堂、讲做练结合、课堂答疑、课下录制视频、小组讨论、增加习题讲解等教学活动。在数据表示及运算方法、CPU的功能章节(下称偶数章节)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精讲细讲、课堂提问、网上辅导答疑及个别指导等教学方式。记录试验中教学活动发生的频次和学生参与的频次、人次,将其作为信息熵系统的原始信息源数据,并且增加学生调查问卷和期末考试各章节分数的统计成绩作为信息熵分析的辅助数据,对教学全过程进行量化研究。

2.2  教學过程的行为分类

构成教学系统的主要因素为教师和学生,因此,对教学过程的量化研究可以通过对教学系统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信息熵分析来实现。由于本次研究以全过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来源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包括了对学生课下教学活动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因此,将经典的VICS教学行为分类系统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全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分类。

依据表1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信息熵量化研究。在本研究中,对上述4章教学过程采用课程记录方式,以45 min为基准时间单元,记录45 min教学过程中上述活动的发生次数,合计共30次课堂教学和5次课下辅导教学,上述活动的全部发生频次作为信息熵量化计算的主要信息源。将教学过程原始信息按表1类别进行归类整理,分别计算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的信息熵值,并通过对信息熵结果的分析,对课程的教学全过程作出客观评测。

2.3  数据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选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个蒙授自然教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班级人数31人)。

得到如下奇偶章节教学中教师行为概率表2—3和学生行为概率表4—5,其中,T1—T9分别对应表1实验教学行为分类表中教师行为的各项,S1—S10分别对应表1实验教学行为分类表中学生行为的各项。

其中,教师教学行为表2和学生教学行为表4对应奇数章节的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行为表3和学生教学行为表3对应偶数章节的教学过程。

根据信息熵的计算公式,可求得表2中教师行为的信息熵HT1=2.401,表3中教师行为的信息熵HT2=2.251,表4中学生行为的信息熵HS1= 3.375,表5中学生行为的信息熵HS2=2.087。HT2与HS2均小于对应的试验组HT1,HS1熵值,说明奇数章节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开展的教学活动更为丰富,对教学过程的有价值影响更强。从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学行为的信息熵计算结果可以观察到,学生随机提问的频次高于网络平台提问,反映出蒙授班级学生文字编辑能力弱,对网络平台需要文字书写编辑的提问方式运用不好。在教学中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蒙授班级学生参与的频次低,反映出学生自己讲解知识点的翻转教学模式对蒙授学生有一定难度。问卷调查显示,原因为学生对自学知识存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理解问题。通过期末测试成绩分布发现,在教师进行例题、习题讲解练习多于理论知识细讲的教学模式对比中,学生对讲师细讲、深讲知识点的掌握没有教师通过例题、习题讲解知识点的情况好。同时,在开展的多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对小组课下录制视频进行知识点讲解的参与度、积极性及视频录制的完整性均较高,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互学及操作实践性学习模式的兴趣较高,相较于教师在课堂组织的翻转教学模式,蒙授学生更倾向于参与这种课下自己组织开展的灵活且表现力更强的学习模式。

2.4  蒙授班级开展专业课教学的建议

从上述教师行为信息熵、学生行为信息熵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对提升蒙授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积极作用。在开展的活动中,根据对前述熵值的分析,调整一些对蒙授班学生学习成效影响不大的因素,增加蒙授班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从而通过量化分析的结果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此以本论文研究的蒙授班级教学为参照对象,提出教师组织教学的实施建议。

(1)开展“讲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宜过深、过细,通过例题、习题的讲练渗透知识,使学生在练、做中掌握知识。

(2)开展面对面的辅导答疑,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减少网上答疑次数。通过面对面的辅导,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准确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

(3)开展章节重点知识和重点习题的学生视频录制活动,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多才艺、多兴趣、喜欢表达自我的特点。通过这种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去。

(4)开展小组讨论,并且将小组讨论活动分为课上、课下两种模式。采取讨论后汇报讲解,代替翻转教学模式,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互学的过程中避免了学生在翻转教学中,自己学习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讲解不出来的问题。

3    结语

信息熵理论在信息源对系统的量化影响评价中有着较高的科学应用价值。通过该理论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成效的量化研究是一种比较有益的嘗试。在今后的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组织上,将对教学的量化模型作进一步的完善,使其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全面性、客观性。结合信息熵的分析,积极开展与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相辅相成的教学活动,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能力提升、发展进步提供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浩广,蔡绍洪.信息熵及其随机性[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350-351.

[2]曹连英,杨秀菊.基于信息熵的教学质量可度量化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4-66.

[3]王之国.信息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6):14-15.

[4]田振清,周越.信息熵基本性质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347-350.

[5]李万春,朱云东,刘朝丽.基于信息熵的课堂教学过程量化评价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9-102.

作者:赵琳娜

上一篇:创新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论文下一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