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工程论文

2022-04-27

[摘要]师资力量培训是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的项目应用能力,挖掘开发更优的师资力量,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从师资培训必要性,师资培训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提升等方面着手论述了网络工程培训中的一些心得,并由此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改革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工程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工程论文 篇1:

普通师范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以地方普通师范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为例,提出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思路,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框架,给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内容,对于普通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及培养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掀起了教育发展的新热潮,高等教育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因此,现阶段高等教育主要功能在于向广大公民传授社会知识与培养职业能力,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为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长期以来师范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几乎都是以理论课程体系为主,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用脱节,是全国本科师范院校的共性。我校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国家计划内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各专业均有其特殊之处。本文通过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明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目标,并对改革方向进行探究,拟构建更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更有效地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一、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我校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和本专业的实际,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考试模式改革,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经过四年建设,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3+1”的模块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毕业即就业,与企业所需人才无缝对接。

(二)具体目标

1.探讨“3+1”的模块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理论,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顺利进行,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2.通过协同育人平台及校企合作单位,共建教学团队,成立相关机构,引入知名企业入驻,组建校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成立研究所或实验室。

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单位挂职等方式,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4.制订一套“3+1”的模块化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与其相应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建设取得突破。

5.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达到同时容纳300人的规模,积极申报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争取申报国家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二、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養发展思路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目标,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思路,坚持以服务珠三角经济社会需求为宗旨。

依托学校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国内外著名高校、企业深入合作,共同组建由校内外专家、专业学科骨干和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

校内外专家、学科骨干参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采用校企共同管理,通过校企联合管理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考试并重;真实平台化教学,运用实践化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考试侧重学生的实践操熟练作程度考核,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岗前培养基地。坚持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核心,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提高“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行业相关资格论证结合的方式,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选送专业教师到IT企业进行三个月以上的脱产挂职锻炼,同时优选企业骨干或高级工程师担任该专业的兼职教师,通过校内外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整体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

2.诚邀企业高级人才共同组建校级协同育人联合实验室、服务外包实验室、移动互联实验室等,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教学科研队伍。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诚邀企业高级人才、教学管理专家与本专业教师共同建设网络工程专业联合实验室,申报教学团队,培养一支与市场接轨、研发能力强、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科研队伍,不断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水平。

(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模式

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

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建研究所、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对外开展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对内进行学生真实项目教学与培训、见习等,形成以“以校、企、学生三方共赢”为原则的合作办学模式,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秀教学资料的管理等,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三)加快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共同组建由校内教育管理专家、专业骨干和行业专家组成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要坚持课程体系与行业产业对接、课程模块与岗位对接、专业教学与职业能力形成对接的专业建设理念,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共建教学科研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及教学资源,对专业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协同育人切入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双线培养“3+1”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计算机行业的岗位要求,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双线培养“3+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协同育人、融合、模块化培养”的专业特色。

3.制订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突出学生能力培养,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四)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转型发展的能力转化的关建,在深入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并重原则,研究确定人才所从事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探索建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三个模块学时、学分科学分布,并通过企业参与课程建设,构建“平台+模块+方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采用真实项目化的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行为为依据,模块化开发应用型课程。

1.构建培养职业能力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确定培养“基础理论”、“科学素养”、“职业发展与创新能力”三大能力,课程体系将三大能力设置三个教学模块(通识模块、专业课程、职业课程)的课程与其对接,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2.应用型课程开发。根据“通识课程实用、学科基础课能用、专业课程管用、实践课程好用”的原则,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行为为依据,采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网络同步课堂、在线教学课程、在线课程考核平台、编写相应教材等方式,成体系开发应用型课程。

3.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中,是能力轉化的核心。岗位能力所需要技术更新快,决定课程内容更新快,教学大纲同步更新快,就需要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建设机制,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应用型课程教材、讲义、实践教学指导书,并在可行条件下,进行公开发表。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实践能力上,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能力转化的核心。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实验课、课程设计(实训)、集中实践环节、第二课堂等实践模块组成。坚持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交替实施,边学边实践,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践能力转化的制度保障。另外,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适当增加了各类社团活动、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类课程在学时学分中的比重,完善校内外实践(实习)管理与考核体系,提升能力转化效果。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建设好坏关系到学生工程能力转化,是提升岗位能力的关键;它是学生走上真实岗位的磨刀石,为学生提供专业认识实习和顶岗、轮岗实习的机会,为教师提供下企业实践的场所,实现了校企资源互补、三方利益互赢的格局。

(六)教学改革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协同育人发展中心、校企合作联盟为平台,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网络工程专业的岗位要求,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双线培养“3+1”培养模式,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生实践能力评估、课程设计、课程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让人才培养目标更贴近市场需求,教学安排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习,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新教学与考试改革。采用校企双线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灵活处理考试模式,强化真实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网络资源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打破单一的以考卷定成绩的模式,允许“以赛代考”、“拿证免考”、“项目成果免考”等方式认定学生课程成绩,与此同时,逐渐采用教学管理平台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及考核与评价,实现无纸化、过程化教学管理。

3.创新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网络建设。在原有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工程专业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适时更新实验项目和实验教学内容,淘汰过时的项目和内容,将当前最新的技术和方法纳入进实验教学中来,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不断挖掘人员和资源潜力,使实验室开放内容和开放领域不断扩大,为学生、教师和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四、结束语

本文就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并对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方案和内容进行了阐述,为地方普通师范院校向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永建,张景富,常瑛,胡庆.关于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00,110.

[2]李光梅.高等师范院校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究——以广西两所师范院校为例[J].外国语文,2015,31(3):143-148.

[3]时培磊.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7,(2):52-54.

[4]张洁.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0):62-66.

[5]李红波,陈雪梅,侯英.普通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12(6):52-55.

[6]邓志良,宋建军.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结合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97-99.

[7]張魁星,江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47-248.

[8]马超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19-20.

[9]邵战林,赵俊,肖锋.梯次推进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44-146.

[10]赵俊,邵战林,陈晓燕.梯次性推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4,(8):74-77.

On Network Engineering Training Program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ZHANG Qian,WU Yi-lin,RUAN Jin-xin,QIN Li-mei

(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Guangdong,Guangzhou 510303,China)

Key words:applied talents;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personnel training

作者:张谦 邬依林 阮锦新 秦丽梅

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工程论文 篇2:

从师资培训角度谈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摘 要]师资力量培训是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的项目应用能力,挖掘开发更优的师资力量,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从师资培训必要性,师资培训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提升等方面着手论述了网络工程培训中的一些心得,并由此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改革措施。

[关键词]网络工程 校企合作 师资培训 人才培养

随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然而目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大量用人单位也招不到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显然,与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培养模式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了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初衷,而应用型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这个目标的首要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建设一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已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之一。

一、教师企业培训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能否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否真正培养出受地方欢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调整和培训,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如果不对大部分承担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进行整体的有计划的培训改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质量将很难保证。[1] [2]

(一)教师师资现状的自我需求

1.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协调。网络工程专业是最近几年才开设的,都是依附原来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学历、职称不协调的情况。少数高职称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是中青年教师,却往往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同时,随着技术不断更新,很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但因为面对前途的压力和高校转型发展,反而激发了教师再学习、再培训的积极性。

2.专业教师来源仍然是高校。这种高校到高校的人才引进模式,形式单一,缺乏企业实践能力,导致大部分专业教师出现有理论、没实践,能说课、没应用的窘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有效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实践能力再培训迫在眉睫。

3.“双师”型素质教师严重不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其他相关专业职业技术资格,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高校职称+网络工程师等型的教学人员,同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双师”素质型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需要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二)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需求

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大力倡导科研创新,费大力气申报国家级课题,与211或者985高校定位趋同,希望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而学校本身又具备这样的条件。然而,这种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不能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经济,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造成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严重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目前,地方高校的发展存在这样或者那样难以克服的矛盾,加上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使得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不仅是院校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高校实现服务社会经济升级发展的良机。

(三)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从目前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技术人才荒的现象,折射出学生就业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社会缺的是应用型人才,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来说,企业需要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网络管理与维护,系统集成、网络规划设计与部署,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等应用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高校虽然培养了大批的网络工程毕业生,却难以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无法满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急迫需求。面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高校必须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工程人才,这就注定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

二、培训提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响应我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号召和以我院专业发展、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为契机,学院派我们赴长沙蓝狐网络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网络技术培训,通过听课、实践和做项目等形式,对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同时在个人业务、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了提升,获益匪浅。

在公司学习得到了老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我们也悉心地向他们学习。我们每天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上午学习网络理论知识,下午随即实践,消化课堂上的理论,并加以运用,同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一个月下来,我们培训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单臂路由和三层交换、STP组网调测、HSRP组网调测、广域网MSTP模拟调测、OSPF单区、OSPF多区域组网调测、OSPF区域间分流、ACL组网调测等知识模块。每天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分析,除了理解和记忆熟悉的内容外,更多的是发现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也许在我们自己教学中的教材没有涉及,或者只有简短的介绍,但在企业岗前培训中就非常重要,是缺一不可的知识模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路由聚合知识,在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第136页,仅仅是简单的介绍,学生学习和理解都比较抽象,更不知道怎么应用,但在实际项目中路由器的配置里,要结合地址规划,合理利用路由汇总,能有效减少路由表项,大大提高路由效率。例如路由172.16.1.0 / 24, 172.16.2.0 / 24,172.16.13.0 / 24,172.16.4.0 / 24,172.16.5.0 / 24,汇总后结果为:172.16.0.0 / 21。仿真实验能加深书本上知识的理解。

通过培训和学习,再一次重温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不能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也不能只有实践,而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这也是蓝狐教学特点。通过对网络互联技术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水平,加深了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并拓展了新知识,开阔了新的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其他的素养。例如,在做项目时,组员在内部进行讨论、分析、设计的时候,感受到了工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团队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才能攻克复杂项目。通过培训学习,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提升了与人相处的技巧等能力,尤其是培养了在做网络工程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立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实施合适的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网络规划设计、施工、集成,网络管理等基本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领域的高级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二)构建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3]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的重点。课程体系建设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突出地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水平。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需要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整体研究,按照“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思路,调查分析,确定其专业人才所从事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然后按能力要素开设相应的课程单元,构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的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学生通过课程体系的学习,充分掌握专业理论,为职业能力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向应用型教师转型发展

目前,高校网络工程的本科教育主要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的传授,缺乏项目案例的实践操作的教育培养。高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脱节,培养的毕业生网络技术陈旧落后,又无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无法满足事企业的岗位需求。因此,近来许多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但却遇到了师资队伍的瓶颈,缺乏相应的应用型教师。在继续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回归到教师专业应用技能上,强化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请进来,送出去”,也就是从合作企业中把技术骨干聘请为兼职教师,本校教师到企业接受实践培训,改变过去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全面向应用型教师转型发展。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项目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4]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可按照“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梯度模式进行设计,采取课内实训、实验设计、课外兴趣自主学习小组、大学生创新平台、毕业设计、课外专业实习和开放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训练。整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按照课程实践相关的实验,形成共享实验资源,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室可以资源共享,因为两个实验室的实验项目与硬件环境非常相似。加强大学生创新平台和兴趣小组有机融合建设,提供开放性、研究性、创新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实际项目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当中,还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采用翻转式教学,推荐新的理念、新的平台,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操作通过这些平台课内、课外自主学习。例如构建MOOCs[5],学生预先观看基于翻转式教学的网络化视频,先课外自主学习或通过讨论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再由教师主导开展关键问题的研讨,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践。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需要以MOOC课程理念梳理或以视频化方式组织知识点,充实网上资源,师生互动,做好实践指导设计,强化学生体验。依附网络平台建立跟踪,帮助消化与吸收知识点。通过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四、结语

通过走出去,参与企业实践培训,教师学到了更多知识,提升了自我价值,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为提高教学质量,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课程进修、实践进修,不断完善和丰富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让我们将培训的收获贯彻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贯彻到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去,贯彻到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中去,为促进我校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增砖添瓦。

[ 注 释 ]

[1] 吴忠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0):49-54.

[2] 崔桂梅,贾玉瑛.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14-116.

[3] 杨俊生,韩越,陈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整体优化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4):132-133.

[4] 何丽,华斌,刘军.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5-9.

[5] 徐明,龙军.基于M00C理念的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16-19.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陈雪刚 段盛 龚德良 刘平

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工程论文 篇3:

浅谈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逐渐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对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的合理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法,并对其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The Teaching System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Major

Liu Yu

(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432000,China)

近年来,社会各类企业对网络建设和应用的需要变得越来越普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很大一部分的网络专业毕业生却由于实用性不足而被企业拒之于门外。在这种供求矛盾日益严重的今天。迫切需要一种教学方法的提出来化解这种矛盾,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便应运而生了。

一、明确应用网络型人才培养的合理性

培养应用型网络人才的关键在于明确培养目标的合理性,选择适合本学校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才能进一步的明确其教学的合理性,这个合理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点原则:

(一)根据人才需求的原则。目前,我国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现象明显的存在着,因此,加强应用型网络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们对网络应用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管理以及销售工作,体现在在企业里担当 “网络工程师”、“网络架构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角色,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他们具有利用现有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构建网络平台、部署网络应用、实施网络工程和项目管理网络系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除了对学习的能力、沟通的能力与团队意识等三个层次人才的共性要求外,对这些人的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长在于对技术实践的掌握程度和对技术应用层次的创新,这与研究型人才擅长发现知识和理论创新能力相比较,与应用型人才在或技术发明与技术创造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这些区别主要取决于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要。

(二)根据人才培养多样性的原则。为了与人才需求的层次相对性相对应,人才的培养液越来越需要多样化,不同的学校必须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和教学特色,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太盲目了,很难适应网络工程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三)根据学明确校的办学宗旨的原则。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的增长着,所以说,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对“网络工程”进行专业的建设,这不但符合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而且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出了一种合理性。

二、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教学的方法改革

使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对综合技术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只有把教学的内容与课程的具体设置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创新的能力,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网络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对学生进行网络工程教学,不但可以克服普通教学在具体网络操作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且能够很好的把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的主导作用表现出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以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具体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般的网络工程都是以项目形式完成的,给学生们提出一个具体的企业建网项目,让学生们组成一个小组,每个成员一起努力,分析企业当前的网络运行现状和建网的具体需求,从而规划处总体的设计方案,拟定出有效的实施计划,最终根据所拟定的具体实施计划进行分工,达成建网的最终目的。这个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组织学习团队教学方法。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的迅速,网络技术的教学也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践与时间上。实践是指实验室的空间有限,不能满足众多学者的学习需要,所以要倡导学生们组成团队,使得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有自己的分工,团队之间还应该多举行一些讨论会或者报告会等,使得每个成员之间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这样对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帮助。

三、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意义

(一)为教学建立了一个以创新和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体系,打造出了一个以实践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教学体系。

(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实践,应用型人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使得学生们通过网络工程实验,对网络运行以及网络安全等知识逐渐产生兴趣,最终完成一系列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应用型人才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改善校园内的实践教学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综合的学习环境,从而保证教学体系的有效建立。加强学校与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专业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芳,夏宇.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9)

[2]施晓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

[3]张纯荣,施晓秋,吕乐.面向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龚德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2009,(19)

作者:刘 宇

上一篇: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下一篇: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