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2-09-11

1 研究背景

1.1 国内本专业高等教育的改革情况

上个世纪9 0年代初期,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学习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 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探索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 积累了一些经验。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探索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 是从调查研究入手,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来进行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进入了一个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专科人才的发展新时期。

1.2 行业背景

2 1世纪将是大力发展给水排水事业的世纪。在新世纪中, 人类发展最具威胁的将是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目前, 世界上有8 0多个国家1 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的问题, 其中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 随着世界水工艺与水质科学的迅速发展,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对我国给水排水事业向工业产业的转型, 对传统给水排水的土建型向现代化水工业工程型的转型赋予了高度关注。因此, 给水排水行业的大力发展, 既对大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 更对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在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体现以培养适应2 1世纪需要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岗位型人才的特色, 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1 基本思路

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根据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要求, 以尽快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构建本专业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加大实践性教学时数的比例, 突出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培养, 走产学合作道路, 积极开拓在企业进行教学与工程训练途径。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创建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和育人环境。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教学管理, 建立师生全身心投入的教学运行机制;培养给水排水工程生产一线所需要的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2 培养目标的确定

在确定培养目标上, 从社会需求调查入手, 主动适应工程建设单位和部门对专业人才的有效需求, 实事求是合理地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 面向给水排水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此目标符合本地、本行业的实际, 突出了“应用型”的特点。

2.3 培养模式的构建

培养模式的构建, 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在课程设置上, 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课程的方式, 根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与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组与整合, 整合力度较大的课程有:将原来的《给水工程》 (上、下) 、《排水工程》 (上、下) 整合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处理工程学》等主要课程。又增设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导论》, 其目的是让学生入学后快速了解本专业而重新构建的一门课程, 同时亦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增强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使学生由“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增设《水厂运行管理》、《给水排水工程设备》课程, 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工程第一线应用能力的培养。

3 培养方案的实施及效果

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 也是我们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及特点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探索的过程, 几年来通过培养方案的实施, 我们对方案的优化, 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建设, 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做法如下:

3.1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的, 调整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学时比例

根据校企联合开发的职责/任务表, 确定的该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主要围绕工程运行监测、管理、施工安装、设计、设备操作及维护、监理等岗位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 基础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课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减少理论课学时, 增大实践环节学时。

3.2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改革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体系按照施工、管理、设计三大基本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进行配置, 可划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实用专业技术知识模块、专业拓宽知识模块。

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的理论教学, 以培养三大基本能力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为准绳, 以实际工作岗位应用为目的, 确定其“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内容, 以“掌握基本理论, 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的理论教学, 在贯彻“实用性、针对性”原则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原来教师单纯在课堂上讲工程的做法, 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3.3 以实用为宗旨, 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 组织实施涉及面广。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 亦是能否真正体现应用型本科特色的关键所在。如:加强计算机上机训练、加强工程测量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加强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提高实验开出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网, 改革实习方式, 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 使学生受到岗位训练。

3.4 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随着教改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2 1世纪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问题讨论的深化, 根据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好学和精力充沛的特点, 我校的做法是:经常利用双休日组织同学们参加文学评论、名著欣赏、音乐鉴赏、法律讲座、书法讲座等活动。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作“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辩论赛和演讲比赛, 还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经常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 学生们陶冶了情操、锻炼了口才, 文学水平及思辩能力等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4 结语

通过进行社会调查和校企联合开发, 构建了新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框架, 并在2 0 0 4届毕业生中部分实施和在2003级学生中全部实施,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了, 自己动手做专业方面的工作机会多了, 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提高了。以前书本上的知识学了不少, 课堂上讲授的东西多, 但没有消化吸收, 不动手做一做, 心里不踏实。在改革的推进中, 使教师更加刻苦地钻研业务, 探求教学改革的规律, 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 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本文就“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的研究, 说明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 阐述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以及课程整合方案, 总结了课题的实践经验, 并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提出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上一篇:给排水和采暖通风专业“供暖工程”课教学的思考下一篇:电化学法处理有色冶炼废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