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型广告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广告专业教育起步至今,中国广告专业教育在近3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展到超过全国百所高校。广告教育发展的成绩令人振奋,不仅表现为办学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还表现为办学模式的科学化以及办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广告教育发展从“高速”走向“高质”。广告人才的培养速度却滞后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速度,高校教育问题制约了广告行业的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民办高校应用型广告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办高校应用型广告学论文 篇1:

考察法在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针对广告行业与市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快速变化更新,而广告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要适应行业特点,以不变应万变的问题(不变:一届培养方案四年不变。万变:瞬息万变的新理念、新科技、新技术、新媒体、新行业形态的产生)。考察法在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既符合了民办高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办学的出发点,又满足了国家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广告学后续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模式的适用性、第二课堂如何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提供了依据。本文供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参考。

关键词:考察法;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pplication of Investigation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Advertising Specialty in Private Colleges

LIU Lin(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Nanchang 330201,China)

Key words :research method;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vertising; graduation desig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一)考察法的界定

考察法是指在工作现场、工作环境中对事实、经验及具体行为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亲临体验考察的方法。它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从规划、制订方案、体验、信息收集、考察总结、见闻反思之实践活动。

(二)国内公办高校对考察法的教学应用情况

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广州美院等知名高校,在设计类、艺术类、新闻类相关专业培养中的相关课程,均不同程度的采取了考察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与人文艺术类学科性质有关,而且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来源。由于各知名高校办学历史悠久、软件、硬件配备齐全、资源丰富、政策扶持力度大,再加上生源经过遴选,具备较好的素质与基础,因而起点高、容易接受新事物与挑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考察法的使用相对灵活,使用风险与阻力小,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运用。

(三)国内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对考察法的教学应用情况

从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民办高校在尽全力缩小学校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距离,设立了模拟公司、工作室、实验室,购置先进的工作设备、提升环境体验等。现如今的广告学专业为综合交叉性学科专业,发展到跨越和颠覆了以往媒体的程度,广告人的边际向多种业态溢出,因此,查考法在民办广告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1)政策因素。民办高校抗风险能力差,对学生安全的管理责任大。(2)学校因素。学校资金来源与支出要充分平衡考虑,给予学生完全免费考察的条件支持有待于逐步拿出方案。(3)教师因素。教师授课任务及对学生的管理任务重,与广告行业、各业界接触少。(4)学生因素。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大多来自于偏远地区,思想保守,因循守旧;还有部分学习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差,组织性、纪律性等相关习惯养成欠缺,从高中沿袭带到大学的习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修正。

二、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一)考察法在“基础课程”授课中实施的必要性

1.考察中教师采集相关信息为教学改革服务,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与滞后。

2.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吸收新知识。

3.使学生有兴趣、有责任心自觉完成课堂作业、遵守各项纪律。

4.通过到发达且人口素质比较高的城市考察,有助于提高大部分来自于偏远地区学生的整体风貌和对专业的敏锐洞察力。

5.考察过程中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反思、提高。

(二)考察法在“专业课程”授课中实施的必要性

1.解决所担心的民办高校学生因压力无法毕业而中途退学,但是宽松的作业量、简单的作业内容、不严谨的期末考查或考试,又难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缩小与大牌院校的差距。通过定期考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

2.避免学生熟悉大学生活后,被游玩吸引而忽略了专业领域见闻积累。

3.培养偏远地区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力与客观评价能力。

(三)考察法在“毕业设计”环节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

1.为后续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课程授课提供参考方案。

2.为下一届课程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3.为广告学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素材。

4.学生得到提高、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满意的人才,节约招聘成本,实现校企双赢。

三、实施过程

(一)实施思路

1.进一步明确在工作现场、工作环境中对事实、经验及具体行为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亲临体验考察的目的。

2. 对考察路线、考察地点、每届学生的特征进行对比,综合考虑如上因素制定考察计划。

3.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学生进行访谈。从实际出发,找准问题的症结,制定合理方案。

4.对方案进行小范围教学实验。在实验结束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方案的不足进行修正与调整,然后进行一定规模的推广验证,进而进行同专业学生的全面推广使用。

(二)准备阶段

1.考察主体与客体面临的困难

①评估考察过程中的风险压力,通过什么方式分担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安全压力。

②评估考察费用学生承受能力的问题。

③制定在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的具体计划,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考察任务中有责任心自觉完成考察过程、遵守各项纪律。

④预警,提示学生如何通过开放式的多媒体、互动媒体、参与式展示形式,展示考察见闻与感悟,督促学生有带着问题与任务去考察;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有助于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等反思调整,同时也可以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氛围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2.制定考察拟达到的目标

①体会专业知识与视野对才能的影响。开阔视野、提高精神风貌、熟悉工作的原理,理解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关系。

②提升毕业设计水平定位、提高成品制作的行业规范性,能够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公认的合格水平。

③释放创造力,激发学生自身的设计才能进行创新。

④简化学生选择职业方向的过程,从自身条件出发定向发展,认识自己即将从事的事业。

3.考察方案拟定。包括考察内容确定、考察地点选择、路线规划、考察计划、考察大纲的制定。

(三)考察实施阶段

包括校内考察动员工作、考察组织工作、考察说明会、考察出行安排、考察汇报、考察材料汇总、考察成果展示。以上可以根据具体学情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形式。

(四)考察成果汇报展示与总结阶段

1.重点展示捕捉到的新趋势。

考察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行业信息的快速捕捉。考察法的应用,便于捕捉目前广告学专业向多种专业交叉渗透的新现状;相近专业间已经淡化了边际,对新业态的展示,有利于同专业其他年级师生了解行业动态,也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重点汇报总结对见闻的新思考。

考察法的应用可以实现课程对行业变化的快速反应。考察汇报对见闻的思考,有利于在媒体形式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面对四年一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解决学生到职业人的需要更新的基本技能、重构基本素质问题,以便从全息角度培养出能够适应瞬息万变工作环境的合格从业者。广告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创新、创意”,要求从业者的思想、技术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因此,考察的思考总结,可以以课外或其它方式弥补四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无法及时更新的部分,通过考察这种灵活且不与教学大方向冲突的形式,甚至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多方位、多角度的侧面补充。

五、结论

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伴随新技术出现、新业态产生,其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要加快,而且要比以往更频繁。实际一套培养方案按照目前教育行业的规范与管理,本科最快也要四年才能更新一次;与此同时,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快速体面就业的心情又极其迫切,这也是民办院校生存的根本声誉所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过程中学生、企业认可度的矛盾便产生。因此,考察法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及时弥补培养方案中的不足,及时补充新兴理念、新兴技术,通过考察灵活调节学生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学校、对专业的认可度;对用人单位而言,接纳学生考察学习的同时,可以选择相对较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节约招聘成本、减少招聘风险,对学校和企业而言可以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丁蓉,许懋琦.融合式教学法在广告与会展专业设计色彩基础课程中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04):172-173.

[2] 李珠志.“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产品手绘课程中的创新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3):164-166.

[3] 吴冬玲.主题教学法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3):158-160.

[4] 李文丽.项目教学法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上的应用——以《民族文化虚拟仿真创作平台建设》课题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1):172-173.

[5] 张锋美.项目教学法在字体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8):155-157.

作者:刘琳

民办高校应用型广告学论文 篇2:

浅析我国高校广告专业教育发展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广告专业教育起步至今,中国广告专业教育在近3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展到超过全国百所高校。广告教育发展的成绩令人振奋,不仅表现为办学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还表现为办学模式的科学化以及办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广告教育发展从“高速”走向“高质”。广告人才的培养速度却滞后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速度,高校教育问题制约了广告行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涉及诸多原因,探寻合理地培养模式是高校教育势在必行之路。

关键词:广告专业 广告行业 高校 教育发展

我国广告教育经过近30多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地成绩。高校教育的发展目的,是为广告行业培养富有专业理想和充满创造力的广告专业人才。高校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和业界的精英力量,精心打造广告教育平台,向业界输送了大批生力军,改善了整个广告行业的人才结构,激发了广告行业的创造激情,推动了广告行业的升级换代和广告产业的创意转型,促进了广告事业的快速向前发展。

伴随着广告业的兴衰和持续繁荣,其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在和业界的多元互动中,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品质不断提升,在业界的紧密关照下,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日益凸显,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规律。

1 高速发展成规模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广告尚处在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并不高,高校全面开展广告教育的环境也不成熟。在此时期,仅有少数学校开设了广告学专业,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教育的总体数量和规模均有限。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专业,教育部很早就将广告学纳入了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设置中,使其以独立学科的身份出现在高等学府。这在改革开放之初、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进程中,似乎正是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举措,同时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规划,奠定中国广告专业快速发展的方向。广告专业在美国大多设在商学院或新闻学院,法国则设在艺术学院,日本大学基本没有设立正式的广告专业,而是开设广告讲座。而中国的广告专业教育大抵依托新闻传播院系或广告院系进行,专业设置则涉及工商、营销、经济管理、美术设计等诸多板块。因为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教育,一开始就具有独立的学科平台,其发展空间十分宽广,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推进,以及业界对广告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广告的专业教育受到高校的重视,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告学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进一步受到大多数高校的关注。

到2010年,全国本科阶段教育,新闻传播类广告学专业开设院校就有294所。发展速度极快,规模效应显著,呈现出面向时代、面向社会、面向业界的鲜明特色。

2 人才培养不拘一格

高校广告学专业在创办之初,各自的专业设置不尽相同。有的设置在新闻传播院系下,有的设置在艺术院系下,另外,设置在企管、工商、中文、经济等院系的也不在少数。多年来,广告的学科和艺术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设置在相关院系或挂靠在相关专业均有其学理见解。同时,广告学专业在创办之初所依赖的学科背景不尽相同,所依托的院系和相关专业差异,也导致设置的差异,很多高校借助自身原有的优势专业的资源来开办广告学专业。这些现象促使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教育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下发相关文件精神和专业设置规定,许多综合类高校纷纷将广告专业归口至新成立的新闻与传播学院。而在艺术设计类高校,广告专业的方向定位在广告设计或创意为主,多归口于美术系、设计系或艺术学院。另外还有不少高校的广告学专业仍保留在原有的工商、财经、企管院系内。以上三个部分,形成了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教育的三大板块。专业归口的规范和广告专业教育的板块凸显,使得中国广告教育的区域特色、院校特色、专业特色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张扬,而这些特色的形成,不仅有利于高校打造品牌,更有利于高校多渠道的为业界输送不同类型的人才,以满足业界对广告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3 打造品牌

高校广告专业打造教育品牌有其成长过程和发展特性。厦门大学是我国高校最早开办广告学专业的院校,以其丰厚的学术积淀和优秀毕业生在业界的突出表现20余年,已成为广告教育的第一品牌。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专业教育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人才优势以及专家型学者办学模式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使其成为国内广告教育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北京大学广告专业以百年名校的雄厚人文基础为底蕴,搭建了一个以业界学者型精英为基本师资队伍的教育平台,使北大的广告专业教育团队成为最具有特色的一个品牌。这些院校的品牌专业的成长和坚持不懈的学科建设密切相关,品牌打造需要学科的支撑、学科的积淀和凝练。而学科建设涉及的教育观念更新,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设备的投入,实习基地的打造,课程体系规划,以及教材建设等等。

4 学界与业界的互动

广告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知识交融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其专业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能熟练,还要具有较为宽泛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属于复合型专门人才。广告学专业及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该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接受专业的熏陶,具备专业的水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学生的培养大多是在学界和业界的双重关照下,由高校和业界共同完成。业界参与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五种形式:(1)专题讲座进课堂,行业直接把一线鲜活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面对面传授给学生。(2)师资培训进高校,行业企业选择高校,赞助高校的教师接受培训。(3)教学团队走进高校,高校依托教学平台把一批业界专业人士请进高校,聘为讲师,作为一个基本教学队伍或师资的补充。(4)高校的广告专业学生在广告公司或广告部门进行不定期的实习,直接学习业界的工作经验。(5)在校大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提案或各位广告大赛,亲身感受竞争的气氛和创意的乐趣。

5 供需平衡的挑战带来专业的活力

广告专业是面向市场培养专业人才的新兴专业,课程设置应用性、实用性较强。专业师资队伍普遍年轻化,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较为紧密,所授课程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广告学学科领域较宽泛,学生在校期间所受专业教育比较全面,知识结构也较为合理;另外,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不管是潜在就业还是一次性就业,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只要个体不存在问题,一般维持生存和找到较为理想的就业单位基本没有问题。再加上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广告市场中多角关系逐渐成熟,广告市场中各个链条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均有一定的容量,所以,近年来高校广告专业学生生源情况较好,就业虽然有压力,但学生面对挑战的释放能力也较强,学生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激情铺就了广告创业之路,他们用鲜活的激情创意和经典的营销策划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他们用网络广告的新形态和品牌营销的新路来诠释、弘扬企业文化,在证明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中国高校广告教育的成果做了最好的佐证。高校广告学专业因此快速增长,并成为新闻与传播学学科领域内最具活力的专业之一。

但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广告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速度与质量不匹配。由于广告行业是社会的“热门”职业,使得广告教育成为“热门”学科,但是学科的“冷门”与“热门”是相对的,具有阶段性。国内近300余所院校开设广告专业,这就使有限的广告教育资源,分散在全国百所以上不同类型的高校里,导致教学质量差异极大。广告教育的发展应要考虑适度和可持续性,把急功近利的发展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广告教育资源整合不足。由于不同院校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因此各自强调某种知识类型的重要性。广告学所涉及的各类专业知识,如传播学、市场学、文学、美学、心理学以及艺术等知识,还未能综合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知识整体。另外,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广告教育研究的超前性及预见性,需要加强对广告发展环境的研究,探讨广告与经济、政治、舆论、社会、文化、法律法规等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科体系的建设,并严重阻碍了广告教育向高质量发展。

(3)广告教育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截至2011年,中国全国广告经营单位达到29万余户,广告从业人员167万多人,广告经营额3125亿元。另外有300所以上高校的广告教学人员和学生。无论是广告教育界与业界之间,还是广告教育界内斗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造成知识传播的相对封闭,这也是阻碍广告教育向高质发展的重要原因。

广告教育在过去2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的教育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学科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教师队伍进入成长期,教材建设日益多样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不同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互补与交流,广告业界的实战经验与广告理论研究的互补与交流,中外广告教育经验的互补与交流。在基础上拓展广告教育的视野和空间。

(2)构建开放式办学平台。目前中国的广告教育已迈向多元化,普通高校开办了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模式,同时民办高校、函授、自考等办学层次也迅速发展。因此,可以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为各类办学模式提供参考的平台。

(3)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现在课程体系及教材编写上,其中有些知识元素是必须具备的,如全球营销、全球广告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全球媒体知识,丰富的跨文化知识等等。

中国广告界迫切需要大量与全球化经济接轨的国际性创新广告人才,我国广告行业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相信只要教育界和广告界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我国广告教育的质量,实现我国高等广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晓琴.高等院校非广告专业广告学教学体系的构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2] 何璇.“广告学”教学模式新探[J].集美大学学报,2012(7).

[3] 邓明洁.高职院校广告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作者:陶琳

民办高校应用型广告学论文 篇3:

试论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转设

摘    要: 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为例,分析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发展定位,提出在办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对学院的发展定位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理清思路、摸清脉络、围绕独立学院转设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学院的“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建言献策。

关键词: 独立院校    发展定位    转设

近期,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提出《关于2015年列入教育部专家考察申报设置高等院校的公示》中有36所高等学校更名或合并;与此同时,另有9所独立学院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民办院校。据统计自2011年2月,全国独立院校里累计有40所转设为独立民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转设,成为破解独立学院发展瓶颈的最优化路径。独立学院转设使其脱离枷锁、摆脱沉重的财务压力,走向积累资金、加大投资办学、灵活专业设置等发展需求的康庄大道。

一、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与转设

转设政策的提出,对独立院校的发展如同雪中送炭,将独立学院的未来归纳到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谱系。这个新发展定位为独立院校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这是其发展之路上难得的契机。

独立学院只是一种过渡模式,是国家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转设后,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独立学院脱离母体校,成为完全独立法人的实体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与此同时,独立学院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其属性将归属于民办高校的范畴,属于民营运行模式,通过发展逐渐与公立大学形成良性竞争,利用灵活的办学模式,开发潜力,提高教学水平。

独立学院仅用了十几年,便完成了发展初期的规模扩张,其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但毕竟是这种进阶式的发展选择,并不是独立学院创业初期的最终目标选择,且在独立院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问题与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这就促使“时过境迁”之后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新的诉求,急需新的制度安排和设计为其谋求新的发展。

二、珠江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天津财经大学与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独立学院模式和机制合作建立的一所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日语、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服装与服饰设计、广告学等41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领域。现有专兼职教师400余名,在校生8600余人。如今,珠江学院办校已十年,发展迅速、体系壮大,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院今后的转设与发展。

1.办学定位与培养过程的脱节。

珠江学院建校初期,把建设有珠江特色的应用型独立院校作为自己的定位。但由于学院办学起步晚、资金薄弱而发展却突飞猛进,从而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学校建校初期以母校财经大学办学理念为模板甚至完全照搬,另一方面在校园建设后期投资规划方面又效仿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发展路线。由于天津学院成立较早、规模体制更完善且都是珠江集团投资,从而导致珠江学院现在的办学定位受到母校与天津学院的影响。珠江学院没有认清自己的发展理念,学院发展理念模糊,无法依据办学主体的个性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

2.专业设置不合理。

在珠江学院的专业设置方面,教育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珠江学院开设的专业应该是天津财经大学已开设的专业。这导致珠江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天津财经大学专业设置雷同,雷同率达到80%以上,相似度极高。专业雷同设置导致独立院校必须依托母校的师资人才、母校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无法有自己独立创新的思路。另外,会计系和管理系是珠江学院的主创系部,但是现在天津的10所独立院校中,有4所创办此类专业系部。尤其是天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和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校,在会计、管理、金融方面与珠江学院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3.缺乏人才储备和建设机制。

珠江学院历经10年的发展壮大,逐渐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年轻有活力的师资队伍,但是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其规模快速扩张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学院没有人事权招聘教师专业数量由创办单位说了算,学院很难构建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学院没有转设人才引进的专门资金,很难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珠江学院采用“院中院”的模式,为今后学院转设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由于人才引进问题,导致珠江学院虽然开设管理学院和艺术学院,但是师资少,根本到达不了一所专业学院的师资数量,一位任课教师一周要上二十多甚至三十课时的课程,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授课质量,而且容易引起人才流失。

三、解决珠江学院发展定位的对策和建议

1.办学目标、人才培养合理化定位。

办学目标合理化定位的前提是对办学目标的准确认识,学校的创办者必须明确学校的性质与办学目的,准确认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及治学方略等方面,以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当前,随着公办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及生源的逐年减少,珠江学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合理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空间,明确学校的目标、重点和办学特色。面对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独立学院必须跟随市场的需求趋势,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造选取人才规格定位。同时应针对性地设定特色性人才培养类型,结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学源状况,制定新的目标定位。珠江学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并结合学生状况、学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具有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正确的目标定位,对高校来说就像漆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有了方向、少走弯路、大步前进。珠江学院历经了十年的发展,应在进行两个方向目标定位:如何建设独立学院、建一所如何的独立学院。

2.专业建设合理布局,形成学科群教学模式。

专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组织,它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招生、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活动组织及毕业生的就业取向。珠江院校应该在资金、师资配置上对优势专业加大投入,使其做大做强,成为全市同学科领域的佼佼者。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社会需求预测,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一些专业,而不是尽收所有热门专业,分散了学校本来就不充裕的资源,学院应该使所选热门专业能够与已有优势专业相匹配,这样不仅能够发挥优势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能够使热门专业的融入增强优势专业的发展。

珠江学院至今仍采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课程构架。这种课程构架不仅分割了基础知识与动手技能的培养,而且打断了课程之间内容的紧密连接。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应集中体现为“重基础、多实践、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在学术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之间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又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的复合人才。这就要求学院在课程目标设置上紧随社会发展变化及需求,且在每门课程的设计上要立足于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的培养,避免课程与实际应用发生脱节。应投入更多精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实验教学和交叉性课程。在专家、教师、学生的参与下,重新组合成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需要和学生特点的课程模块体系。创建素质+技能+应用、基础+专业+实践的模式。做到学科之间适度交叉与融合,建立部分学科成成综合化。

3.广泛引进人才,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机制。

加强建设师资队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大学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委以重任但经验还是不足,尤其是面对独立学院教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的现实,教师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因此一方面,人才引进不能单一地选取“211”、“985”高校研究生、博士生,更应该引进一批与专业相关的高级人才,主要负责教学中实验、实践应用课程。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院有能力、有经验的外聘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建立导师制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学习资历教师的教学特色,而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应指导年轻教师完善教学大纲制定及优化教学方式,从诸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制定青年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进修学习制度。青年教师需要与外界保持不断的沟通交流,及时从外界的信息动态中获取新的知识,并转换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另外,必须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管理机制,实行绩效激励机制,注重教师的工作实绩,不拘一格用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独立院校今后如何发展、路径如何选择、转设是否能实现这都关系到独立院校未来的命运。独立学院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改革与创新的典范,在维护独立学院现有的成果基础之上,更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定位,权衡各方利益,亟待独立学院更多的新尝试,并使之转化为未来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2]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09.

[3]李艳雄.关于独立学院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2):62.

[4]武书连.2003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12-22.

[5]文东茅.走向公共教育:教育民营化的超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9-64.

作者:鲁砚青 鲁玉樑 李璇

上一篇:电子商务安全信用缺陷论文下一篇:公路建设单位企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