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亲子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对“性”充满困惑和恐惧,同时又好奇,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通过环境影响、课堂教学、专题活动、同伴教育等途径可以有效帮助初中生有效地掌握性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性意识和良好的性道德。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亲子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亲子教育论文 篇1: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摘 要】本文结合了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论述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方法和重要性,即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STS教育的内涵,彰显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借助生物技术利与弊的教学,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达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STS教育 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教学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理念的第一点要求,也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1]STS教育作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更突显其重要性。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它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在认识和处置科技和社会关系中的价值取向。[2]为此,在课改教材中增设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模块,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需要。

一、深入理解STS教育的内涵,构建STS教育的内容和思路

(一)STS教育的内涵:STS教育指的是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其基本思想是把学生对于自然界的理解(科学)与改造世界(技术)和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经验(社会)结合起来。[2]STS教育的价值是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对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来准确把握和有效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以前,人们对生物圈缺乏关心,对森林乱砍滥伐,对草原随意开垦,对各种动物乱捕滥杀,将大量的废物以及有毒物质任意倾倒和排放使生物圈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是地球,因此人类要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必须要爱护地球,关爱其他生物。通过STS教育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每个人在受教育阶段都要加强STS教育,才能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得以体现。

(二)构建STS教育的内容和思路:通过挖掘教材中生物教学的有关知识,并加以分析,又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提供依据。[4]

二、挖掘STS教育的素材[3]

(一)通过三本必修教材中的“科学·技术·社会”逐步走进生活,应用生物科学知识

1.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降低化学活化能”一节中介绍了酶为生话添姿彩,大概介绍了加酶洗衣粉、溶菌酶、果胶酶、生物酶牙膏、多酶片、酶工程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在“基因的本质”一章中介绍了DNA指纹技术,主要讲了运用该技术进行识别身份、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章中介绍了基因治疗,其原理是指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病人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并谈到基因治疗目前都还处于初期临床试验阶段,还不能保证稳定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章中介绍了“理想的‘地质时钟’”,通过认识研究不同年代形成的地层中的化石,可以获得生物进化的最好证据从而认识学科交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在“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中介绍了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为评价激素应用的利与弊提供素材;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节中介绍了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教育;在“免疫调节”一节中介绍了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不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还对学生进行了“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教育;在“群落的机构”一节中介绍了立体农业,这是一种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中介绍了生态农业,就是運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章中介绍了恢复生态学及其应用,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物质、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在“生态环境保护”一章中介绍了关注生态伦理道德,通过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一书阐明了“我们要与其他生命共享我们的地球”的观点。通过以上对三本必修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模块的分析,并从数量上由1到3再到7的变化,也可以体现出STS教育的重要性。

(二)浅谈生物技术的利与弊,渗透STS教育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着重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武器的危害;

2.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生态灾难;

3.转基因生物回归大自然的风险;

4.器官移植与伦理道德。

通过对学生进行生物技术的利与弊的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发展STS,让学生了解STS,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三、渗透STS教育的实施途径[2]

(一)通过社会实践来深化STS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了解和体验生活的有效手段,更是深化STS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开展实习、科普教育、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STS教育。[3]

(二)通过课内渗透来强化STS教育

因为有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45分钟,所以STS教育在课内渗透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但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穿插,及时引入,并且结合点一般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或是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有关的知识,以使学生可以较自然地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培养,从而达到STS教育的目的。

(三)通过科技实验活动来促进STS教育

STS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动手操作。在生物学实验活动过程中,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6个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效发挥了科技实验活动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5]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这就告诉我们:“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为师者应以“育人”为先。[6]在育人的过程中,STS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我们寓教于言,寓教于理,寓教于行,就可以通过STS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育也会因此而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迎春.中学生物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61~63.

[3]丁志光.例谈“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中学生物教学,2010,9:9~10.

[4]陶建英.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生物学教学,2011,2:20~21.

[5]魏建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方法.中学生物学,2010,11:28~29.

[6]牟晓丹.融入生物科学史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学生物教学,2010,1~2:30~31.

作者:朱思佳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亲子教育论文 篇2:

初中生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教育的路径分析

【摘 要】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对“性”充满困惑和恐惧,同时又好奇,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通过环境影响、课堂教学、专题活动、同伴教育等途径可以有效帮助初中生有效地掌握性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性意识和良好的性道德。

【关键词】 初中生; 青春期; 性健康; 路径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of adolescence sex knowledge path analysis

——Based on sexual health survey of grammatical knowledge in Sichuan thinking

WANG Yuxin, FENG Zhongyue

Sichu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Sichuan 610225, China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dolescence; Sexual health; Path

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高峰,是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展示期。青春期一般从10岁开始,而初中生一般处于11~15岁这个年龄阶段,当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文化,各种“性”信息汹涌而来,他们还没有做好各种准备,很容易误入性错误的歧途。因此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开展适时、适度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能优化其“性别化”过程,为其一生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

1 初中生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1.1 性健康知识教育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性健康是指具有性欲的人在躯体上、感情上、知识上、信念上、行为上和社会交往上健康的总和,它表达为积极健全的人格,丰富和成熟的人际交往,坦诚与坚贞的爱情和夫妻关系。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即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性生理健康。

针对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一些困惑,如月经、手淫,因身体发育带来的种种性困惑或性焦虑,同伴间的性尝试、无聊感、情绪波动等问题,本文所提及的性健康主要是指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的性心理、科学的性知识和良好性道德。

1.2 四川省初中生性健康知识的现状

2010年6月,四川省教科所义教室对四川省1992名初中生进行了关于性知识与性病、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对性知识和性病、艾滋病的了解比较少,总得分均分为19.67±7.52(满分39分)。对女性和男性第二性征包括那些现象,分别仅有14.5%的女生和20.3%的男生能够做出正确解答。关于性病艾滋病的知晓情况,有高达31.9%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性病,25.4%的学生完全不知道性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对于初中生早恋的问题,有53.4%的学生觉得虽不赞成,但能够理解。对初中生性行为的看法,有18.9%、3.6%、7.1%的学生分别表达了能理解、赞成、无所谓的态度。经调查发现有30.62%的学生表示交往过异性朋友,在恋爱过程中41.9%发生过拥抱,23.3%有过接吻,27.6%有过轻抚,3.5%发生过性行为。

如此令人堪忧的现状值得我们教育者去反思,我们究竟该如何将这些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性健康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青春期。

2 初中生性健康知识教育的路径探析

2.1 通过环境影响渗透性健康教育

环境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本文的主体是指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环境则是指在他们周围的能对他们产生影响的各种外界事物,如校园文化、社会意识形态、成人的认识、行为和言语等。环境可以对处于其中的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环境影响对初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

2.1.1 营造开放健康的校园环境 学生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的,甚至有些住校学生24小时都生活在校园里。因此营造开放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性健康教育,形成积极的性意识。所谓开放是指学校不能谈“性”色变,完全回避“性”问题,而应该坦诚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壁报、咨询热线、青春信箱、咨询室、图书馆等途径大方的谈及性健康知识的话题。所谓健康是指宣传的内容要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关于早恋、过早性行为引发的不良后果的案例时,学校要在批判的同时更多的进行正向引导,告知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例如在图书馆配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图书、开设青春期信箱和咨询热线等,通过显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摆脱性神秘、性龌龊的不良认识,以科学和人文的态度对待性健康教育[1]。同时学校隐性环境的影响也需要注意,如青春期信箱最好以网络匿名的形式开设,这样学生可以没有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困惑;性健康教育图书可以包装一个精美的封皮,以消除学生借阅时怕别人看到而不好意思的心理,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

2.1.2 营造轻松信任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每个孩子教育的启蒙地,也是他们感觉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因此温馨、轻松、信赖的家庭环境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意识,养成良好的性道德。父母亲最能够看到和感受到孩子的身心变化,所以应该适时适度地对孩子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渗透。父母亲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或是通过评论一些青春期性教育的案例,来让孩子消除困惑,向他们传达一种对性的正确认识。例如有个男孩子发现自己遗精后,总是觉得害羞又困惑,结果父亲发现后不经意间以一种玩笑口吻说“哦,小伙子,你还没有超过老爸哦,我13岁就第一次遗精了”。一句轻松的话让孩子一下子就豁然开朗起来,不再为此烦恼。还有当看到关于早恋性行为的评论时,家长可以针对某个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对“性”的态度,这样通过言他人之事来传达一种态度、一种观点,而且也不会尴尬。家庭中的长辈能够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环境,不仅有利于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且可以培养亲子间的信任,让孩子心里感觉安全温暖,遇到问题会愿意与父母交流。

2.1.3 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对每个人的影响是必然的。尤其是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而广,成人很难控制。社会上各种黄色图书、音像、网络、广播、电影已经在侵蚀学生们尚未发育完全的身心,而社会环境不是哪一个部门或是领导可以改变的,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具有责任意识,宣传弘扬一种健康向上的性文化,例如社区、医院、共青团、妇联等可以定期搞一些性健康知识普及、性病的预防、艾滋病的预防等宣传活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性健康。

2.2 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性健康知识

课堂教学途径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专门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二是有相关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三是学科渗透。

2.2.1 专门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性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多年来,瑞典的性教育和咨询活动成效显著,在1991年~1996年的五年间,15~19 岁青年的艾滋病感染率下降了32.4% ,淋病和梅毒的感染也分别下降了65.8% 和55.9%。”[2]专门开设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可以科学地系统地实施教育内容,达成教育目标。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科学的性健康知识,避免了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不健康的性知识。开设专门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授课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生物学、医学常识,因此教师的前期培训非常重要,一定要在教师具备了这些素养的前提下再开设课程,保证性健康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教学的方式应灵活多变,不能仅仅是讲授,还应根据内容增加一些活动、讨论、体验、阅读等教学手段;三是课下的观察很重要,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课下的行为,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2 有相关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 相对于前面提及的专门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校本课程是比较容易开发和开展的。例如四川省开发的《生活、生命与安全》地方课程,就专门针对初中生开设了青春期健康教育、青春期人际交往教育、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等内容,并且从生理到心理逐渐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性健康,形成良好的性道德和正确的性意识,可以很好的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消除困惑,获取科学系统的性健康知识。因此各地方或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时增加关于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以完善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建设。

2.1.3 学科渗透 如果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也没有开设包含性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那么可以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教育。例如可以在生物、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学中融入一些关于性健康的知识。如初中生物课程中涉及了人的起源与发展、人的生殖、青春期、计划生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内容,在讲解青春期时可以适当的加入青春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恋爱、婚姻、性、责任的关系;在讲授人的生殖时可以适当适度的讲解一些关于避孕的常识等。再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涉及青春期、健康安全的生活、男生女生交往等内容,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男生女生时加入一些异性交往的原则、如何认识早恋、法律常识等内容,在教学健康安全的生活时可以加入一些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因此各学科教师可以统筹安排、整体布局,各有侧重的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开展性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性意识,提高对不良性信息的识别和抵制能力, 学会自我保护, 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堂教学是青少年接受性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具有高效性、系统性、层次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学生可通过各科课堂学习, 从科学的、人文的、社会的多重角度有机地接受性知识教育[1]。

2.3 通过专题活动消除性健康困惑

专题活动是指针对某一方面开展的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主题,有专业的人员指导。通过专题活动可以更深入、细致、科学、全面的了解某些方面的知识。

2.3.1 专题讲座 可以邀请医院、疾病预防中心、心理教育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如疾病预防中心的专家讲解传染病的预防,包括性病、艾滋病,从传染病的病理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深入讲解;心理专家可以讲解异性交往问题,包括恋爱的真谛、责任感、自我保护、拒绝的方法、交往的原则等。专题讲座是针对某个问题开展的系统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性健康知识教育的深入开展。

2.3.2 主题活动 讲座更多的是给予学生视听觉刺激,这种刺激的持久性和强度不及活动体验。因此针对有些性健康内容可以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如生命的由来,可以开展珍爱生命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孕妇体验怀孕的艰辛,意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进而懂得珍爱生命。

2.3.3 专题讨论 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首先确定讨论的主题,然后选择相关案例,进而展开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引导性结论。如针对一些关于过早性行为引发的危害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过早性行为”进行思考,然后出示一些案例,如17岁的学生因把悄悄生下的孩子扔到窗外而获罪,19岁的女孩因堕胎不当丧生等,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讨论分析后得出积极导向的结论,让学生从他人的经历中得到启示。

2.4 通过同伴教育拓展性健康

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同伴教育通常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同伴教育是一些发达国家较为流行的一种性教育方式。同龄人讲述自身经历和体会,易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在提高青少年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 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 在自我保护及安全性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伴教育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把班级任意分成若干组,每组由一名同伴教育者担当组长,每组由同伴教育者做组内主题发言,介绍性相关知识。小组展开讨论,同伴教育者回答、澄清组内学生不明白的性知识;其次,小组报告,组间分享;最后,教师总结。

同伴教育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对学生要求很高,在进行同伴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同伴教育者进行系统深入的培训,使同伴教育者真正领悟所要传递的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背诵知识,能够随机应变,对同组同学的提问进行科学的解答。

3 结语

总之,在初中学生中进行性健康教育,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其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落实在认识与思考、咨询与调查、调整与适应、防止与预防、观点与态度几个方面。教育者必须以科学的态度,适时、适度、适量地开展初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为初中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健康成长,走好青春之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培禾.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982.

2 肖扬.青春期性教育:全球青年发展的重要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0,(5):35.

[收稿日期:2011-01-17]

作者:王愉鑫 冯忠跃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亲子教育论文 篇3: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摘 要: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学习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而初中生物学科老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生物知识,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需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使学生热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应用方案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学的含义就是,为了学生能够通过教育理解生命的美好,从而做到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理解生命等,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始终拥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伴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生命教育成为了生物教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一部分相关联的教育学家对生命教育的应用做了具体研究。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程中,融入生命教学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观念。通过老师的实际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念。生物学主要学习内容是生命发展史,而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则是学习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动植物以及大自然和人类相处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课程题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并且通过学习生物了解大自然。在生物课程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有很大优势。可以通过学习动植物生长过程,对生命发展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命教育是老师教育学生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初中阶段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生物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生命意义。在以往的生物课程中,老师只是单纯重视理论教学,过度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容易忽略学生的素质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现生命教学,需要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现阶段,生命教育已经推行一段时间了,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不珍爱生命,这是由于老师在初中阶段生物课程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所致的。一些学校,因为地理位置或者是学校环境等因素没有及时安排课时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接受生命教育的时间并不多,因此造成生命教学缺失的情况发生。

三、生命教育和生物教学相结合

1.扩展课本内容,发现生命美丽

生物老师要及时发现课程题材中生命教育的素材,促使学生发现生命的美丽之处,生命是从细胞开始演变的,再到种群,甚至是整个生物圈,都以不同形式展现生命的美丽。就拿种子发芽来说,有通过自身抵抗压力最终破土而出的美丽。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展现,通过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把生命的美丽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之处,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坚强。在讲解生物链内容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生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假如猫这种生物灭亡了,那么受益的生物将会是老鼠,生物链中的生物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动物世界等有关视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生命的美好。

2.课堂教学与生命教育相结合

在生物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生物老师在授课前要精心准备,从中结合相应题材为学生打造一个以生命教育为主的课堂。比如在学习生物圈中植物课题时,有一部分内容讲解到生物圈植物的种类以及生长习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从中展示出生命教学的意义。老师可以融入语文古诗词来带动学生学习,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讓学生根据古诗词意思找出相应植物,并且根据生长特点进行分类,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比如在学习到人体生长发育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融入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亲子课堂,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学生收获许多课外知识。比如,在学习人类生活对生物圈影响时,可以引用环境保护的话题,把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对生物圈的影响讲解出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初中阶段生物教学课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融入生命教学理念,这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创新,利用实践活动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学锋.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关注生命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65-166.

[2]邢蓉.初中生物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探索[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77-80.

[3]陈新青.巧施生命教育,点亮生物课堂[J].亚太教育,2015(13):41,38.

[4]李和军.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J].电子制作,2014(13):191.

编辑 刘晓宇

作者:吕梓杰

上一篇:会计处理企业股权投资探析论文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