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民族凝聚力教育

2022-09-10

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 在提升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学历史学科是提升民族凝聚力,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课程。教育历来有塑造、培养人的功能。古今中外对学生的教育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提升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民族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就可以战胜困难, 赢来民族的兴旺, 国家的繁荣。对每个人来说, 富有爱国热忱是献身祖国的精神动力。

如何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 挖掘其丰富的民族教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民族教育, 这就给全体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在历史课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教育。

首先, 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优势.历史学科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特别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 是历史教学思想教育的主题。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和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内容很多,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入发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 历史教师可以从每一时期的教材特点出发, 把分散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从未中断过的中国历史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整体。由于历史学科具有生动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 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情感, 接受思想教育, 以此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所以,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提升民族凝聚力是一条成功的渠道。

其次, 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历史学科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等特点, 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形象、具体、深动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人, 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本人任教以来多年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 在复习八年级近代史的时候, 就充分利用这段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升民族凝聚力。

自从1840年, 英国使用坚船利炮打开了落后的清政府国门后, 我们泱泱中华竟然在未来百年里长期遭受列强的欺凌与瓜分。但是我泱泱中华不乏爱国仁人志士: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鸦片战争中舍身殉国保炮台的关天培;为求国家富强致力洋务运动、不畏年事已高西征新疆的左宗棠;因炮弹打光而驱舰撞向日舰吉野号的邓世昌……从这些历史教育素材中, 教育学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学生在现代社会里去体会、认识我们柔弱的过去;让学生们去感受我们当时清政府虽然是腐朽落后的社会, 依然不乏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而轰轰烈烈的拼搏;让学生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 不忘国耻, 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 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我们现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兴邦, 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向洋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 农民自发的义和团运动, 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落后挨打的状况, 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 推翻了三座大山, 成立了新中国, 才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 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如果说,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上。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 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 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 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升民族凝聚力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永恒主题,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因此,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我们要以对民族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升民族凝聚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浅述白云国际机场长输管道的保护下一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