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培养工作计划

2024-04-08

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培养工作计划(共14篇)

篇1: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培养工作计划

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培养计划

明明小朋友到中班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的进步是非常大的。记得刚刚到这个班时,看到明明那种散漫、那种眼神、那种无视安全的态度,让我为之一镇。真的不知道怎样去帮助她才能够改变,也许当时想到的只有保护,再保护。

九月份我刚刚开始接这个班。当时说实话很头疼,作为一个新人我不知道怎样去帮助特殊幼儿,怎样才能让她有进步。这时园长找到我说:“想给明明定一个培养计划”这时我看到了一丝曙光,2017年9月14日中午一点钟,我和园长以及明明的爸爸、妈妈、阿姨很正式地制定了“明明的培养计划”。

首先最基本的是:“早晨问好和眼神的交流”。我们每一位教师每天都会对明明说“明明早晨好,明明早晨好”直到她也回说:“老师好早上好”。然后我们会请她的小眼睛和我们的眼睛对视说。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这个方面得到了攻破,能够看着我们说:“老师早上好了”这一点让我兴奋不已。

一、自理能力的培养:

1、在吃饭方面:

经过半年的努力,明明可以独立进餐,但在吃饭的速度和进食量会稍差一些,而且吃饭时总是很喜欢先吃白米饭再吃菜。有时吃饭也会边吃边玩;因此我们制定了佳佳可以一口饭一口菜地独立进餐的计划,我们刚开始会用小贴画的形式给予奖励,可是由于家里也有大量的贴画这种形式慢慢地没用了。我们又利用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区分男孩、女孩的办法来引导她。如果能够做到一口饭一口菜地吃饭并且进食速度还可以我们就叫她“小公主”。她听到这个非常高兴,也很敏感。到了现在这个办法还是很管用。明明能够独立使用筷子进餐,并且改掉了边吃边玩的坏习惯,进食量也比较不错。

2、在午睡方面:

明明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并且能够叠衣服(有时会有点懒而不叠)。在睡觉环节有时还需要拍睡,希望随着明明年龄的增长能够独立入睡。

3、在健康领域方面:

我们通过幼儿的体能测试发现明明的平衡能力非常好,但在单脚跳、往返跑、投掷方面有所欠缺。希望家长与我们配合共同促进她的进步。在家里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此类活动。

二、人际交往方面:

1、与成人的交往:

经过上半学期计划的实施,明明与成人的交往、交流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主动性较差,往往是我们问她来答,而且无视一些常规,多以自己为中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我们教师商定应该多与佳佳交流、引导她能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比如:一天中午午睡之前,小朋友们都已经搬着自己的小椅子、拿拖鞋到睡眠室准备睡觉,而她却站在那里不知在想什么。

我对她说:“孩子该去搬椅子了,拿拖鞋睡觉了”然后她看了看我说:“明明搬椅子、拿拖鞋、睡觉对吗?”我说对接着她去做了这件事情。午睡时,我拍着她入睡,我看着她没有一丝睡意,就与她玩起了语言游戏,对她说:“张老师拍着小明明睡觉”。她看着我说:“小明明拍着张老师睡觉”。我又说:“漂亮的张老师拍着可爱的小明明睡觉”。她说:“可爱的小明明拍着漂亮的张老师睡觉”。就这样一会小明明睡着了。她与成人之间的交往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并且能够做到与我们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了,但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孩子的主动性还是不够,而怎样培养她的主动性,我希望家园配合,来引导、鼓励。

2、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

经过上半年的努力,感觉这方面是她最弱的一个方面,对于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的方式还是不够正确,只是很用力的去抱住小朋友,而不去进行交流,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引导、鼓励和帮才能改变的。因此我们几位教师会引导其他幼儿主动与佳佳一起游戏、一起活动。同时我们还引导和分辨喜欢的几种表达方法。比如:拉一拉小手、轻轻地亲一下小脸等。经过这半年的努力,明明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她可以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了、懂得了轮流、有时也能够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的等。但在交流的同时我们发现明明还是有些缺少自信心,她想做什么事情时,总会先对别人说:“明明要去小便、明明排队对吗?、明明不抱小朋友对吗?等等”她在等待别人来肯定自己的答案,然后再去做这件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家园配合,在家里可以教一点其他幼儿所不会的东西到幼儿园来展示自我,还有希望家长在家中原则性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不要太以幼儿为中心,要学会商量,但不能一味地妥协。

三、专注力方面

1、室内的教育活动。

上半年明明已经能够和其她小朋友一样坐在小椅子上,不会随便地下座位或者不经教师的同意自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了。这半年我们教师采用紧盯的方式,当她想有什么活动刚要起来时,我们就会叫一下:“明明”让她回答一些问题或者有时说:“明明到前面讲一讲,说一说或者是表演等,但有时她回答的是:“去小便”接着我们会引导她说:“明明想去小便可以吗?”明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每次和她说过的一件事情,她总能记得。还有明明在识字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好的,因此我们教师会挖掘出她的优点,请她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以增加她的自信心。通过这半年的努力,佳佳在教育活动时,有时能和小朋友一起互动(但只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注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室外的户外活动:

上半年明明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与小朋友在一起,能够听指令做一些事情,但是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会引导其他幼儿与明明一起玩、主动与明明做游戏,还有教师会经常引导和鼓励她,她会更高兴的去玩。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明明在户外可以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不会自己跑到别处玩),但有时找朋友的主动性差,她总是会等待其他幼儿找自己玩。在集体活动时表现最好能够和我们大家一起互动起来,非常不错。

四、继续培养的计划

1、自我服务意识。比如:自己拿书包、物品保管等。

2、教育活动时的专注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与小朋友主动沟通的能力。

4、任务意识和挫折教育。

5、时间概念的认知。

五、希望家长配合的工作

1、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应该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做到善始善终。

2、任务意识的条理性,可以与幼儿商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不要一味的鼓励。

3、在家中原则性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不要以幼儿为“中心”了,适时的商量可以,但也可以否定,要有挫折教育。

4、家庭成员、幼儿园培养幼儿的思想要一致,这样才能达成共识。

篇2: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培养工作计划

教育笔记:特殊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实录:

XXX 7岁,男孩,说话吐字也不清楚,到现在基本只会说3个以内的字,我们讲话根本听不明白,也不会表达自己的要求。同时,生活自理能力弱也在他的身上表现明显,他经常尿裤子,大便天天解出,不会自己穿衣,每天都是老师帮忙穿脱衣服。动作协调性不太好,走路摇摇晃晃的。眼睛略显呆滞,7岁的孩子到现在连自己的两个老师都不认识,别说认数字123了。他常独自坐着,有时嘴巴里不停喃喃地说着,听不清楚说什么。从不参与任何活动。也从不与孩子们玩。

分析:

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上述情况:我们向家长反映了一些,如孩子大小便的事情。但家长的反映却让我们大吃一惊,一个劲地说我们家里从来不解出的,还一个劲地指桑骂槐。对接下来的事情还要滑稽,中班幼儿要求写的一些数字,家长也都是家里家长自己写的,孩子根本不会写,还说是孩子写的。甚至在家园联系本上写来:我的孩子什么都很好的,只有学习不太好之类的话。简直就在掩耳盗铃,我真的感到无语。

其实就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其实是弱智的表现,孩子在幼儿园的异常表现我们也无法向家长如实反映了,因为家长根本无法面对现实。针对家长的这种心理,作为是家长的我也能理解,但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措施:

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的这种反映我们也不能报以冷漠放弃的想法或置之不理。将心比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细心。让孩子在幼儿园快乐地成长,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

1、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关心

记得刚接手该幼儿的时候,他每天都把活动室和午睡室尿得充满了难闻的恶臭。其他的小朋友常常嘲笑他,使得他在孩子面前抬不起头。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担起这个繁重的责任,不能让他的不幸成为谩骂他的理由。我通过一个星期的仔细观察,发现该幼儿总是在每次饭前或饭后这个时间段解大便。于是在每天中午10点半的时候定时给他解大便。让他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中午午睡在手机里闹好闹钟,每天定时叫他起来解小便。上下午也定时叫他解小便。通过一学期来,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渐渐减少了。

2、教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无论大人和孩子都是在不停地探索----学习----探索中学会一切的。改变弱智孩子生活自理力这种状况的方法是:不要事事包办,也不要对孩子失去耐心。把一个个生活细节剪切成若干个分解动作,每天反复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训练。直至让幼儿逐步学会掌握各种生活自理技能。首先让他观察老师和别的幼儿是怎样进行自理活动的,激发他学习的愿望。其次,教师更应该注重教会孩子自理的方法,如洗手的顺序,擦肥皂的方法、以及如何擦嘴、擦手、擦汗等等。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系列训练,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为什么要这么做。

篇3:例谈教育特殊幼儿的有效措施

案例一:嘉嘉由于遗传基因造成身体和心理发展迟缓,身体和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幼儿,而父母在其生活中一味地大包大揽,导致其自理能力差。 他由于语言发展迟缓还不太会说话,因此与同伴交流时常常出现困难。 他常以动作发动社交活动,通过招惹别人,抢占东西来吸引同伴注意。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幼儿身体发展迟缓,家庭教养方式不正确。

措施:

1. 爱心的倾注 。 对智力有缺陷的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亲近他们,积极接纳他们,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反应,多提醒他们上厕所,并手把手地教他们脱裤子、穿裤子,坚持一个月,这些幼儿基本能学会自己动手脱裤子。

2. 耐心地引导 。 教师要利用晨间活动及自由活动的时间,主动与他们交谈,鼓励他们多说话,并以简单的提问方式引导他们开口说话,无论说得清楚与否,都要用拥抱来鼓励他们。

3. 同伴的交往 。 教师可以在班里选择几个喜欢交往、有爱心的幼儿,让他们主动接近那些特殊幼儿,使这些特殊幼儿体会到与其他幼儿友好相处的快乐。

4. 家园的沟通 。 针对特殊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及时与家长交流,使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与幼儿园达成共识,教会幼儿独立做事。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并为孩子提供语言交流的环境。

案例二:远远是个早产儿,从小由姑姑照看,姑姑和父母对他宠爱有加,什么事都不让他做,事事顺着他,很少带他到外面去,他对外界环境也相对排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这样的幼儿由于与外界接触少,存在自闭倾向和自信心的不足的问题,因此形成幼儿孤独症,无法融入到集体当中。

措施:

1. 创设良好环境 。 这一类幼儿往往喜欢一个人玩玩具,不爱搭理人,也不和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利用自由交流的时间,把这些幼儿分到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小组里面进行“熏陶”,尽量让活跃的幼儿带动他们的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能够慢慢地与其他幼儿说话。

2. 抓住闪光点 。 教师应抓住这一类幼儿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表扬,让其体会到成功的感受。长此以往,在教师的关爱和同伴的仰视中,他们会一点点地融入到集体中来。

3. 游戏的导入 。 教师应多组织游戏让他们参加,使他们产生快乐感和满足感,并逐渐在游戏的乐趣当中增强与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4. 家园的沟通 。 教师应多和这一类幼儿的家长沟通,请家长有空时多带孩子到外面接触他人, 与外人多进行往来,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增加幼儿的交往机会。

案例三:良良的父母很溺爱他,任何事情都顺着他,把他当成“小皇帝”,无原则地顺着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规矩、有攻击性等行为。其实,良良的攻击行为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他想与同伴玩,但不会选择与同伴正确交往的方式。

措施:

1. 言语的劝导 。 教师应让其他幼儿关心和爱护这一类幼儿,帮助行为不好的他们。另外,教师还应告诉这一类幼儿,上课时大喊大叫和小朋友打架会没有人喜欢他,相反,如果表现得好,小朋友都会喜欢和他做朋友。

2. 行为的制止 。 当他们出现失控行为时,教师应马上制止,了解其行为动机,并耐心地教其与小朋友相处的方法。

3. 集体中受到重视 。 教师应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在活动课上安排其擅长的活动,让其他幼儿看到这一类幼儿的优势。这样能使他们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搭建起与周围小朋友沟通的桥梁。

4. 家园的沟通 。 针对这一类幼儿的情况,教师要向其家长提出要求:首先,家长不要盲目地、无原则地宠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时,一定要明确地指出错误所在,并且让孩子知错和改正。其次,针对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情况相互沟通交流,家园同步进行教育。

特殊幼儿的转变让笔者深深体会到一个道理: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越是特殊的幼儿就越需要教师的关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走出性格的误区, 使他们在进入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时,能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篇4:特殊幼儿个性的转变

我对市区内几所幼儿园的幼儿进行了了解,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个性孤僻。内向的幼儿70%以上是离异家庭,他们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更不愿意亲近老师,可见离异家庭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很不利的成长环境。(2)15%性格倔犟的幼儿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表现自私自利,骄横无礼,家庭的过分溺爱,使他们成为现代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3)15%的幼儿家庭教育很正规,他们在集中活动中团结和睦。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信心。综上所述,怎样使那些孤僻内向,骄横无礼的幼儿能逐步转变为大方开朗,乐观向上。谦虚谨慎的幼儿呢?

一、不断提高老师自身素质,做“三有”人

《礼学·学记》有道:“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教学。”教师严于律己,严格教学,学生才会信任教师。爱戴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有“信争亲”学生才能发自内心主动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健康成长。作为老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使幼儿“素和信”呢?这就要坚持学习,经常阅读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籍、报刊,做教学的有心人,做“三有”教师,即要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教师首先要把所有的爱和真心给予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去辅导和教育每一个孩子。对于个性特别的幼儿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常与他们谈话,亲近他们,抱抱他们,让他们觉得教师就像妈妈一样,更让他们认为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二、善于表扬,鼓励,鼓励再鼓励

一位著名的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道:“要做育苗大师,不做技草专家。”作为幼儿教师,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还要毫不吝啬地把你的表扬和鼓励表达出来,告诉幼儿这件事他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让幼儿在表扬和鼓励声中找到自信。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常常对幼儿说“男子汉就不哭”、“摔倒了没关系,站起来”、“做错了改正就是好孩子”等等,培养他们坚强的品质。当个性特别的幼儿不敢去做某件事时,只要是对的,老师便要积极鼓励他做,做好了要及时表扬,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如果做不好。没关系,再来一次。或者是帮助他们一起完成,然后再鼓励他独自做一次。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多给予他们游戏、讲述、复述等的机会。教师经常教育其他幼儿应主动邀请个性特别的幼儿参与活动。也可以刻意安排几个能干幼儿做他们的朋友。

三、家园同步促进幼儿个性的转变

许多家长认为幼儿进了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其实不然。自幼儿呱呱落地起,首先就是生活在家庭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遗传基因在母体怀孕时就受到身体状况、心理和情绪状态、营养状态的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家庭教育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幼儿个性转变过程中。可以与家长共同完成教育。建议家长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与幼儿交谈、游戏,并要注重倾听幼儿的讲话,还可以让幼儿适当参与家庭管理,让幼儿想说、敢说、学说、会说。教师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电话及晨间谈话和家访取得联系。

四、从点滴做起,贵在坚持

特殊幼儿的个性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要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及耐心的同时,应有一个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并能循序渐进地实施。首先教师要主动亲近他们,与他们交往、交谈、一起玩游戏。“新其师而信其道”,在幼儿充分信赖你以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尝试着让他们大方讲述。当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各谐、平等、真诚的课堂气氛,特别是对于个性特殊幼儿发挥出来的成绩,要表现由衷喜悦并加以高度表扬。老师要学会倾听完每个幼儿的讲话,不压抑幼儿集体意志和个人意见,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随意说、喜欢说。

篇5:关于幼儿园特殊节日活动的探究

【摘要】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了让孩子感知和体验热烈、喜庆、欢快等浓浓的节日氛围,初步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及社会规范,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地发展,我们对有关节日课程的活动进行探讨研究,从各个方面入手使其更加完善。培养幼儿对特殊节日活动的兴趣,喜欢参与节日活动。为幼儿创设更多实践的环境,培养幼儿敬老爱幼、与人为善等优良品质,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健康、创造性等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殊节日 活动探究

G613.7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幼儿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提出“完整”“和谐”“全面”的发展目标,节日活动的教育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幼儿园的节日活动更多地以两种形式来开展:一是组织一次集体性的庆祝活动,较少关注节前的铺垫与节后的总结,不利于幼儿经验获得的完整性;二是根据节日生成一个主题活动,幼儿对节日的概念仍以课堂教学获得为主,教学手段显然太陈旧,不能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由于时代更迭、外来文化、经济发展、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充斥我们周围的更多的是“洋文化”、“商业文化”、“快餐文化”等,很多80后家长对节日文化知之甚少,人们过节时更注重热闹、娱乐,注重经济的影响:一方面,随着价值观的改变,节日的内容更加宽泛,一年之中这个节、那个节比比皆是,造成对节日的应接不暇、心理疲劳;另一方面,对节日内容的意义缺乏深入的思考,人们极少探究节日背后的含义及对于孩子的教育价值,节日的文化氛围日益淡薄。

另外,在幼儿园课程中,节日是社会领域的一部分内容,通常选择面比较狭窄,只限于“春节”、“元宵”、“国庆”等等一些传统节日,不能很好地反映社会的多元化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对于社会文化的了解。

二、特殊节日活动对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一)、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和重大节庆、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活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以班级特色来强调幼儿园特色。在全园大主题的基础上,各班选取一个适合班级幼儿的兴趣点生成小主题开展活动,活动中注意保持全园活动的整体性,突出各班活动的独立性。

2、以教研组、学科为单位开展相关的活动,策划各类比赛、展示、交流、互动、制作、宣传等,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使“节日文化”特色无限延伸,发挥家庭、社会资源的有利优势,丰富我们的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3、利用家长园地、网络、环境布置等做好活动的宣传展示,建立社区活动实践基地。与社区联合活动,借助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级家长、幼儿中的有利资源,创设有利于家长参与的活动条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从而构建良好的家园一体的活动氛围。使家长真正注重过节的内涵,亲情回归家庭,感恩落到实处。

(二)、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以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方式与幼儿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把活动的计划、方式、内容、应达到的目标、家长应做的配合等细节,事先通知家长,征求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请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促进了幼儿、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感悟、实践弘扬民族传统节日,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

(三)、3――6岁幼儿教案集

针对节日课程编写了一本有关节日的教案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

特殊节日活动设计:

(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中国庆典性节日:三八节、五一节、国庆节、教师节等。

(3)国外富有教育及欢庆的节日: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感恩节等。

以上教案集教学内容全面,从各个不同类型的节日出发,而每个节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是节日教育的特殊性使节日教育具备可接受性,从而发挥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特殊的教育价值。

2、新教案集的使用

(1)教师对“教案”的使用

教师是教案最直接的使用者,她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多重角色。教师对教案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上好一节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认真的做好教学反思。

(3)幼儿对新课程的参与使用

幼儿对于新的课程非常的感兴趣,每节活动都能够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特殊的教育价值,从这些节日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这节课程的喜爱。以下是孩子参与活动的照片,从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乐在其中的样子。

三、特殊节日活动探究的效果

(一)教师的发展

通过趣味节日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对于国内外节日的了解更加的深入,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活动,我们对主题活动进行了试教、筛选、再试教,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幼儿园趣味节日活动的教案集,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特殊节日活动的开展,以“节日文化”引领“活动”,以“活动”彰显“节日文化”,寻找文化的精神内核,确定与幼儿园契合的教育主题;开展以多种活动组织的“节日文化活动”,对活动的开始、过程、发展及结果进行实践研究;以更具综合性的活动来替代传统的主题活动中的领域教学,促进幼儿获得更全面、个性的多元的发展。

特殊节日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在观察、评价与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教育的有效性、?m宜性在反思过程中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案、策略等,找到最佳的教育契机。这一系列复杂又系统的过程对一名教师而言,是非常珍贵的专业化成长历程。在观察幼儿、评价幼儿的过程中,有效促进了教师关注幼儿需要、设计适宜教育方式与活动的能力,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幼儿的发展

皮亚杰曾经指出:“幼儿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支持。”所以,幼儿的情感培养也要从与他们的直接生活经验有关的具体环境出发。而每一个节日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和孩子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生生相连。节日的环境、氛围、成人的庆祝活动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可让其直接体验、感受、耳濡目染,节日活动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正是节日活动的特殊性使节日教育具备了可接受性,从而能发挥出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通过特殊节日活动的开展,还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可以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第三,对幼儿人格塑造、传统美德和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孩子今后做人、做中国人、做胸怀斗志的现代中国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培养工作计划

2.能利用对动物本领的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的新发明。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及根据动物发明的物品的图片,笔、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动物模仿操》,随音乐做动作。

师:刚才我们做了《动物模仿操》,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的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本领?下面老师跟小朋友一起认识几个小动物朋友:

2.出示图片一:师:你喜欢小鸟吗?它有什么本领?幼儿:小鸟会飞,能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们一起模仿小鸟飞。师:我们如果想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要怎么办?幼儿:坐飞机。师:我们一起学飞机起飞的动作。师:飞机与小鸟有什么相同之处?

得出结论:飞机是根据小鸟的原理制造的。

3.图片二:蜘蛛知网。师:蜘蛛为什么知网?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与蜘蛛网相似?(渔网、捕蝶网、纱网、等。)

结论:生活中的网状物品就是根据蛛网的原理制造的。

4.图片三:海底世界。师:水里有什么?鱼有什么本领?鱼用什么游泳?(鱼鳍)出示船的图片。师;鱼鳍像船的什么?(船桨)我们模仿一下划船的动作。你们看鱼鳞向我们见过的什么?(瓦片)

结论:瓦片是根据鱼鳞的原理做的,船就是根据与游泳的本领制造的。

5.总结:其实,只要你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仿照小动物本领做的。

6.游戏:猜一猜

我们来玩个游戏。逐一出示鸭子(袋鼠、蝙蝠、蚊子、章鱼):下面我会出示很多图片,仔细看如果你觉得哪张图片是仿照鸭子(袋鼠、蝙蝠、蚊子、章鱼)做的你就大声喊“停”。

活动延伸:

1.小朋友开动脑筋时刻到了,快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仿照小动物做的?

大象——吊车 螃蟹——钳子 变色龙——迷彩服 人跳舞——机器人跳舞 鲨鱼——潜水艇等。

篇7: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培养工作计划

甲方:青城镇大孙幼儿园 乙方:史平平

兹有乙方的孩子史嘉乐,因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家长再三要求下,甲方同意其到青城镇大孙幼儿园随班就读,为了使该幼儿能更好地在园安心就读,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学校与家长双方平等自愿协商,共同制定本安全责任协议,具体事宜如下: 甲方责任:

一、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法规、政策,加强宣传力度,做到安全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不组织或者安排该幼儿从事正常同学的劳动。

三、不安排该幼儿参与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

四、不安排该幼儿参与教室、清洁区等卫生打扫任务。

五、不要求该幼儿在正常教学时限外留校。

六、做到在该幼儿犯病时第一时间通知家长。乙方责任:

一、乙方要经常教育孩子遵纪守法,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乙方要经常到校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精神状况,积极支持并配合甲方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二、为了确保该幼儿的人身安全,乙方应对孩子上下学进行按时 接送。乙方应积极履行监护职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孩子的病例证明(县级以上医院),以便甲方存档。

四、史嘉乐小朋友如果在校生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发作时,乙方须立即接其回家休养。史嘉乐小朋友在日常在园期间,凡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出现的任何事故,家长须承担一切责任,幼儿园和教师概不承担责任。

五、乙方须教育孩子在园若请假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未经请假擅自离校外出所产生的一切责任和后果,由其本人及其家长承担。

六、有下列行为的,甲方可通知乙方终止此协议,由乙方将幼儿史嘉乐带回家接受教育,造成的一切后果并由其本人和乙方承担,幼儿园和教师概不承担责任。

1、幼儿不听从甲方管理,经教育无悔改表现的;

2、与其他学生疯赶打闹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经教育无悔改表现的;

3、幼儿史嘉乐在园生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发作时,甲方及时通知乙方,乙方没有积极配合甲方进行及时处理的。

甲、乙双方要共同遵守本协议,如违反己方责任,一切后果自负。此协议书一式二份,具备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监护人(签名):

带班老师(签名):

园长(签名):

2018年9月10日

2018年9月10日

篇8: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培养工作计划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 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曾有人说:“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炼地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 一把是数学, 一把是文学, 再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 这是符合人的大脑机能活动的科学规律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 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 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 因此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 功能互补, 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 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 尤其是音乐技能训练大部分都是双手协调活动, 能促使左右半脑的兴奋和思维, 从而促进全脑的开发。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 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 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 音乐教育起着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 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 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 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 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 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 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歌曲《好娃娃》这首歌会让他们知道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 《小蚂蚁》这首歌会让他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拉拉勾》会让他们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 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 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与技能

皮亚杰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 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 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 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而在这一过程当中, 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 舞蹈以集体舞为主, 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 音乐游戏中又以集体游戏最受幼儿欢迎, 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演奏打击乐时, 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 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 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 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像这样的活动, 协调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 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先让幼儿整体学习乐曲, 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乐器, 集体讨论分组的方法和演奏方法, 最后引导幼儿倾听集体演奏的音响效果。这种活动很受幼儿喜欢, 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 从而萌发协作的意识。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也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 它能加强对幼儿协作机能的培养, 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 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 并充分利用它, 就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 幼儿必须先找合作伙伴, 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 还必须让双方相同或不同的动作协调一致, 从而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 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 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 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幼儿在家庭中往往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要发展平等自制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 但在音乐活动中, 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

首先, 在音乐活动中逐步消除幼儿的“小皇帝”“小公主”意识, 只有严格遵循如节奏、音高等这些规则, 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 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其次, 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合作活动 (尤其是音乐游戏) 。在儿童发展中, 恰恰是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的环境存在, 儿童才能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必须遵守规则, 这时, 规则不再是成人强加于他们的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有了语言, 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彼此进行交流, 而音乐教育具备了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 能使幼儿学会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

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歌曲的数量的增加, 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 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 因为这种创编性的活动, 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掌握句式, 而且能让他们体会到创编的快乐, 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 幼儿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 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教育不仅对幼儿的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 还有助于特殊意义上的语言———交际语言的发展。这种语言必须在交往中才能学会运用。前文中已经提过, 音乐教育能为幼儿提供其他各种教育相对缺乏的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 尤其是在音乐游戏和集体舞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 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交际语言进行交往, 如“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请你和我一起玩吧”等。而这些语言正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这些交际语言能够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总之,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其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 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 而是以音乐为手段, 培养其心灵的美感, 对音乐的兴趣, 欣赏的能力, 陶冶其美感, 激发智力和创造性。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特殊意义, 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增强这种意识, 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让音乐教育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真正起到它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宫敏.浅谈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新疆教育.

[2]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幼儿园里的特殊化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将一直呆在自己身边的孩子送到幼儿园这样一个陌生的大环境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放心的心理,因此希望得到老师特别的关照。当家长发现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得到老师特殊的关照时,还会抱怨不已,有的甚至还会因此与老师发生争执,此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家长们的以下几种心理造成的:

1、对孩子的娇惯心理。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尚未出生,家长们围绕着孩子所进行的一切准备就已经开始了,刚一出生,孩子们便理所当然地占据了家庭的中心地位,家长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也渐渐形成了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所以,当自己的孩子从家庭里众人关注的焦点变成幼儿园里一名普通的幼儿时,家长们往往表现得比孩子更为不适应,为了避免自己孩子受委屈,他们便自然想到让孩子得到特殊的照顾。

2、相互之间的攀比心理。

有些家长将孩子在幼儿园里是否得到老师特别的关照作为衡量自己社会地位、社交能力的一个标准,当自己的孩子没能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便会认为是自己本身遭到了轻视,于是便对老师产生意见,他们并不是在真正关心孩子,其实质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这类家长常常会通过请客送礼等手段对老师进行拉拢,以期能使自己的孩子得到特别的关照。

3、过于夸大老师的赏识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适当对孩子进行赏识,往往会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凡事都得有一个度,对孩子无原则的肯定往往适得其反。老师在孩子吃饭时坐在孩子一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赏识,它同样应当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而许多家长只看到了这种赏识对孩子积极的一面,却忽视了滥用将会对孩子造成的消极影响。

家长们一味强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照顾,往往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园是孩子出生后所进入的第一个集体,也可以说是他们所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在这里,他们将初步学会如何去与他人相处,如何适应集体生活。如果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处处得到特殊的照顾,无形中就是延续他们在自己家庭中的状况,此种情形极不利于孩子对集体生活的适应。

2、容易造成孩子的功利主义心理。

幼儿往往有着较强的察言观色能力,家长们的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往往会对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无形中滋长了他们的虚荣心,使得他们从小便会过于看重个人的名利得失。当自己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或特殊照顾时,他们便会对其他小朋友产生嫉妒心理,性格内向的孩子还会产生较强的挫折感,有的甚至还会因此而对自己产生怀疑。

3、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

家长们过于看重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往往会让孩子误以为到幼儿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于是,他们往往会通过送一些小礼物等天真的举动来取悦老师,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博得老师的肯定。有的家长甚至通过请客送礼等手段来使自己的孩子得到关照,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己的努力可有可无的思想。所有这些,最终都必然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篇10: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其实,从日常生活事件开始着手,就能轻松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我身边一位妈妈就讲过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新给4岁的儿子买了衣服和鞋子,特地搭配好的。结果才穿半天他就嚷嚷要换回旧鞋。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那双运动鞋跟他身上衣服不搭。可是想想,还是忍住了。

见我不反对,儿子脸上现出喜色:虽然它臭臭的,我还是喜欢。

他说完我忽然想起来,这双鞋,当时是他自己挑中的。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呢?能够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就意味快乐。快乐的事,不用大人催逼,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做。

所以,在陪孩子养成独立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慢慢来。

有育儿问题,留言给我吧。

0-1岁,妈妈给够孩子安全感和自由

7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中0-1岁,又是重中之重。

妈妈是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亲密对象。故此,妈妈的每一个举动,都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

比如喂奶。如果妈妈按照书本的方式,掐着时间点喂奶,不管孩子饿或者不饿,这就会给孩子带去极大困扰:我不想吃啊,你却让我吃;我饿了,你为什么不给我吃?在孩子眼里,妈妈的奶是不靠谱的,世界似乎也不那么靠谱。

还比如孩子哭。曾经有过很流行的“哭声免疫法”,就是孩子哭不抱,不哭才抱。这其实是大人图省事的方法,但对孩子来说非常残酷。孩子不会无理由哭,哭是他们的语言。他们哭而外界无回应,这显然难让他们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直到后来许多用“哭声免疫法”养大的孩子出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时,西方才开始对此种养孩子的方法进行反思。

所以,可以说,1岁以前,妈妈作为主要的抚养人,并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怎么宠爱孩子都不为过。当你的孩子用“哭”表达对你的呼唤,而你无法立刻跑到他身边,那用温柔的声音回应就好了。要记住,最关键的是“回应”。不用次次立刻去抱孩子,也不必即刻满足孩子——尤其1岁以后,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他总是会被满足的,父母是可靠的,懂得自己的,爱自己的。

有了妈妈的爱,有了安全感,下一步才可谈及孩子的独立自理,否则就会出现孩子总黏住妈妈不放、缺乏内心力量的诸多问题。就像你很难让一个饿肚子的人,去心甘情愿、快快乐乐干活去。

另外,这个时候给宝宝准备辅食,别太精细。我见过一个孩子已经2岁多了,还吃不了硬一点的食物。都需要大人小心翼翼把所有食物碾碎成泥,他才能咽下。一问,才知道小时候老人照顾得太好了,从没舍得让孩子吃硬东西。孩子连咀嚼都没学会,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吃饭的能力呢?

同样,1岁之内宝宝吃手和咬玩具,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别总拦着。大人看到的就是脏,殊不知孩子在探索,同时,用嘴巴咬的动作,也是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口腔面部肌肉的咬合能力等。大人若阻拦,就等于遏制了孩子学习、长大的机会。

1岁以后,吃饭穿衣等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让他们自己尝试做了

1岁开始,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吃饭了。专门给孩子买一个吃饭用的小桌椅套餐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大人,尤其是老人,主要是担心孩子吃的乱七八糟才不让他们吃的。专用的吃饭桌椅,可以固定孩子,椅子下,可以提前铺好垫子、报纸等。孩子吃完,报纸一扔就好了,也方便。

不过,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时总会存在吃得少掉得多的可能,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吃一部分,大人喂一部分。不过,随着孩子手部动作发展得越来越好,就完全可以自己完成吃饭的“工作”了。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只要大人提供这个环境,而不是阻拦就好。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吃饭,并不是简单学会一项技能而已,它是孩子生活自理的第一步,也是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另外, 刷牙、洗澡等,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逐渐让宝宝爱上自我清洁。每个孩子天生喜欢水。给他们自由玩水的时间,不去管他。洗澡、刷牙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同时还可以编出儿歌、顺口溜等,让孩子感受到这些事情是快乐的。平时在给这个年龄段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或者给孩子选绘本的时候,也可多留意选择那些与日常生活起居结合较为紧密的。

总之,让日常必须要做的这些事情看起来有意思,孩子才更喜欢。

洗完澡澡呢,要穿衣服。天气暖和穿的少,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了。怎么训练呢,先从教他们学会脱开始。有一本绘本叫《看,脱光光了》,非常有意思。有心的爸妈也会发现,孩子们好像特别喜欢光着,特别享受脱衣服的那些时刻。

所以,不如每天睡前,引导宝宝自己脱。有纽扣的衣物,先让宝宝找到纽扣,摸住拿稳,观察纽扣是什么颜色什么材料的,引起宝宝的注意和兴趣,再教解开方法。不论宝宝用什么姿势动作,只要能成功脱下衣物即可,方式可以再慢慢学习改进。另外还要教宝宝分辨衣物的正反面,避免选择有坚硬金属的衣物。套头式、拉链式、系带式的衣物都可以尝试。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宝宝练习,不要催促,更不要责备或辱骂。信心是宝宝的学习动力。

到2岁以后,孩子的手部力量开始发展,就可以尝试让他们自己学着穿衣服、穿鞋子了。

2岁左右开始,可以适当给孩子分配家务事儿

上面说的吃饭、穿衣服,还有刷牙等事情,都是大多数孩子最先要做的“工作”,父母们一般想着尽早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儿。但是对家务事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做家务可以上小学再说,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就是添乱,只会越帮越忙,还不如让他乖乖地呆在一边看电视。还有人认为,其实,让孩子做家务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能够分担多少家务事,而在于促进孩子的手部动作发展,并且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独立自主意识。

篇11: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往往会学的许多东西,从而会养成各种习惯。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责任。

我们了解,现在的子女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幼儿大事小事都要依赖别人的帮助,生活上严重缺乏独立性,而且自理能力差,这将会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针对孩子的种.种缺点,我分了一下几点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们都知道,孩子很喜欢自己找事情做,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

每个幼儿在家中,都是父母眼中的宝,刚来到幼儿园,都会想到表现自己,以此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往往会表现的格外勤快,打扫时会抢着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抓住这种心理,循序渐进,只有孩子有兴趣做,就该让他们独立完成。尽管有的时候桌子会擦的不是很干净,地也有可能越扫越脏,玩具可能不是很整齐,但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给与鼓励,慢慢的加以纠正,使孩子们从小心理就会养成独立意识的好习惯。这样以后才会养成更好的习惯。

父母在家中也不该太宠爱孩子,当孩子主动提出要自己穿衣服,吃饭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夸他们做的很好。虽然有的时候还会有小瑕疵。但毕竟,这是孩子提供自助能力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只有我们一直持续这个习惯,一点能使孩子养成好的自理能力。

二、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

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幼儿独立去做。教师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做,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在幼儿园中,有些老师会帮助孩子吃饭,大小便等,这样虽有利于孩子的整洁,却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所以,面对吃饭,穿衣,叠被,大小便等些小事情,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另外,我们应该教育幼儿做事情要有的好的结尾,不能做事做的一半,半途而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幼儿的一时放松而不加管教。如中午午睡后,有些孩子衣服穿得不整齐,杯子叠的不认真时,我们发现了应该马上纠正,使孩子能早早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其不足,往好处发展。

三、及时表扬,增强孩子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需要鼓励很肯定的,所以针对孩子的这一特征,我们应该经常鼓励幼儿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做的好时,应该及时给与表扬。说一声真棒。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们也不该吝啬我们的表扬,所以,要适时伸出大拇指,肯定孩子的付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特别高兴,以后就更会信心十足的去做其他事情。

所以,表扬时很重要的,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最大限度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幼儿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用错误的言行对幼儿施加影响,那就会抵消教师在幼儿园内行的教育,造成孩子思想的混乱。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进行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可利用孩子的作业本向老师提出意见,在家长会时向老师说说孩子的近况。以便于家长和教师能统一步调,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使孩子自理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篇12:幼儿园特殊儿童管理制度

幼儿园“特殊儿童除了包括”目盲、聋哑、智力低下和肢体残障等各类残疾儿童之外,还包括体弱、肥胖、贫血、过敏、挑食和多动、自闭等心理异常的幼儿。特殊的孩子需要特别的关爱,为了给特殊幼儿群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名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幼儿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保护幼儿个人隐私。

二、为每名特殊幼儿配备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幼儿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备有每位特殊儿童家长的电话号码,随时清楚地掌握幼儿身体的基本状况,保证手机等通讯工具的畅通。教师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必须重点关注该类幼儿,并做好全日观察,及时记录有关幼儿的各种表现。教师不仅要注意满足该类幼儿生理的需要,更要满足其心理的需要,正面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鼓励他们,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定期研究分析各班级需要被特别关爱幼儿的成长状况。将幼儿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对指导幼儿成长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在评优树先、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同时把关注特殊群体幼儿工作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篇13:幼儿教师如何对“特殊儿童”施教

一、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

这是多动症儿童最突出的问题, 具体表现就是无论在什么场合, 做什么事情都坐不定, 站不定, 不能专心, 自控能力差, 做事基本上都是有始无终。我们班有个男孩叫张云航, 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 无论上什么课他都不感兴趣, 对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即便老师有意地提醒他该怎么做, 可他只是“轻描淡写”的撇你一眼, 继续“我行我素”。所以对待云航就不能要求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但是, 又不可以放任自流、不问不顾, 这样既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注意力, 又会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所以, 我们要“投其所好”, 充分利用他好动的习惯, 给他派点“活”干。我发现云航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做手工, 所以, 每当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 我就会提前在他的桌子上放色彩鲜艳的手工纸、小剪刀、双粘胶等之类的工具, 当他看到这些东西时, 就会安静下来, 并“专心致志”地开始了自己的手工制作, 但是, 他的大脑并没有闲着, 也会时不时地抬起头来, 还会听一两分钟课, 然后又继续制作自己的手工, 这样大家都会“相安无事”。

二、学习成绩差

这些儿童的智力与学习成绩不成比例, 学习成绩差差往往是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所致。云航就是这样的, 上课不认真听教师讲课, 所以做作业就很困难, 但是, 我们教师绝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契机, 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跟上其他孩子的进度, 把他贪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 把幼儿园布置的作业再耐心细致地交代给家长, 求得家长的配合, 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或者教师抽出一些时间耐心地帮助学生来完成作业, 千万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

三、其他的行为问题

绝大多数的多动症儿童都有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 比如, 喜欢打闹、恶作剧, 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文具就会毫不客气地占为己有。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这类孩子并没有真正伤到同伴, 他们只是不喜欢闲着, 惹得其他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 这样的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越不和他玩, 他就越想“欺负”人。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机会, 让这类孩子有事情做, 并且是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 我们班的张云航虽然好动, 但是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每次户外活动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而且表现得非常积极、热情, 如指挥一帮孩子按照他的意愿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建筑群”, 指挥其他孩子有序的进行钻、爬、跳等高难度的动作, 甚至亲自做示范动作, 嘴里还念念有词:“你看就这样子啊!”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 让我们很难发现他是个“特殊儿童”。所以, 教师要宽容对待“特殊儿童”, 用平静和喜悦的心态去对待他。有爱就会有教育, 教育孩子的过程, 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 其实, 改变孩子很容易, 当你“容”下孩子时, 孩子就“易 (改变) ”了!

四、喧闹、多嘴

幼儿园教师最怕的就是带着一个“特殊的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 那种无奈和纠结经常困扰着我们此时, 最好的办法还是“投其所好”。比如, 我经常带一些幼儿喜欢的读物或者小型的手头玩具让他们玩, 或者让这个“特殊孩子”来当小班长组织其他小朋友, 这样他就会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还可以让他们做卫生志愿者, 替教师检查卫生, 保持公共场合的卫生清洁, 只要有事情做, 这类“特殊儿童”就不会再打闹、喧哗了。

总之, 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 用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容纳每一个孩子, 尤其是“特殊孩子”。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北京.教育部出版, 1999.10.

篇14:怎样转化个别“特殊”的幼儿

一、尊重幼儿,人格平等

现代教育要求爱护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尊重受教育者的人身价值。当然,尊重幼儿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幼儿;二者是统一的,用信任和尊重传递出的期望和要求,远比任何说教和批评更有效、更持久、更能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班级里的明明从小班入园就发现孩子“与众不同”。桌面游戏结束时,老师要进行讲评,他总是不肯离开桌子。老师的讲评还没结束,他就拆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也受其影响。一天午睡后,他在床上穿衣很久都没有下来。原来是肩上的两颗扣子扣不上,老师走过去,他也不求助。老师问:“要帮忙吗?”他点头。事后,老师说:“今天,明明起床后肩膀上的扣子扣不上,没有大叫哦!我帮他扣好了”马上有小朋友问:“他说谢谢了吗?”“当然!”一句善意的谎言,他笑了。老师说:“他还能坐好呢!”接着就是看到他把脚也并好了。看来,淘气的幼儿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要对其加以肯定、鼓励。否则,就像是滚雪球,越说他不听话,他就越皮。

二、爱的行为,温暖心灵

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心,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动力。明明小朋友长得白白净净,但有时衣服却也不是很干净。因为他总是会在地上滚、爬。早锻炼回班级后,老师们正忙着给小朋友倒牛奶、分饼干、看小朋友们洗手上厕所、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穿脱衣服、统计缺勤人数、管理安静进食等等,就是在这么复杂的时刻,明明会趁老师不注意时溜到午睡室的小床底下,闲来无聊还将书架上的书拖进去趴在地上看书。这么好学的孩子老师也曾表扬过,也引导他去桌子上阅读。可是,孩子不但没有改掉爬床底的习惯还将床底下的木地板掀了,甚至连上课都不肯出来。

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在平日里应从言行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给予他们真诚的爱。他们的过错,教师要理解、宽容,主动在情感上接受他们,使师生之间架起和谐的情感桥梁,给他们温馨的感觉。

三、多点宽容,小事化无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犯错的机会更大。他们的理智对情绪的约束力比较差,做事情不考虑后果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来。如何处理他们的错误是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一次,自主性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在收拾玩具的时候发现一根橡皮筋不见了。有小朋友看见明明玩了,于是老师上前询问。孩子一开始不承认,后来说在做操的操场上。一开始,想看着他去捡的,后来想想,还是给他提个条件:请他自己去拿皮筋,老师在上面等他。过了一会儿他拿着皮筋上来了。递交给老师的那一刻,他一脸如负释重的表情。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比较淘气,但老师给了他宽容,他也感到了信任。当然,宽容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蕴含着教师对他的无限期望,它跟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四、“闪光”激励,体会成功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幼儿的优点,克服幼儿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希望。心理科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可贵。与其说是“皮”不如说是他在研究。每到发勾线笔的时候,总会发现明明一组上要么桌子上多了一条、要么笔盒上多了、要么是作业花了。以前一味的制止得到就是这样的结果,不如多一点耐心,多分析一下,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在必要时应适当加以解释,请他交流一下,哪里可以画可以擦掉,哪里擦不掉。其实,纸上是擦不掉的,桌子上的时间久了再擦是有印子的,笔盒上很轻松地擦掉,因为盒子上有一层蜡。只有积极主动探索,这样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教师要认真挖掘、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借以教育、鼓励、转化他们,是极为重要的。

五、持之以恒,不怕反复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个性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这就决定他们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情。因而要认识到这些幼儿的行为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时好时坏,反反复复是正常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由于新的思想与行为习惯还不十分巩固,再加上受内部错误观念和外部诱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反复。循循善诱,反复讲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平时,要注重有目的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在活动中对他们的行为,要不时注意观察。多对他们进行提醒、监督和暗示,在各种活动结束时,还要对幼儿一天的表现加以评价,对好的加以肯定,对差的要耐心教育,如果孩子基本上达到要求,就要加以鼓励。只有让孩子接受了,才能有所进步。

总之,个别幼儿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育者从实际出发,热爱关心他们。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转化。我相信,只要以爱心作舟,以耐心作舵,以信心作帆,以恒心作伴,就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

上一篇:矿物研究下一篇:州社会福利院2010年行风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