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高校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自我培养

2023-02-02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讲话高屋建瓴、立意高远, 内涵深刻、情真意切, 期望殷殷、催人奋进。那么我们如何领会讲话精神, 如何培养高校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呢?

1 创新能力与创新型教师

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概念, 最早见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他以企业活动为研究对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技术和经济间的基本互动机制进行了考查, 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创新”概念可理解为人们在进步观念的驱使下, 面对变化了的客观环境, 探寻新方式、新方案、新对策的活动。

成功的、富有创新性的教师总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 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 并且富有独创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上注重教育艺术和机智,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动机。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 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观点。驾驭教材的能力很强, 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有很强的敏感性;凭直觉进行教学, 想像力非常丰实, 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划或既定的程序。在班级管理上创新型教师在对班集体和学生管理时都表现出努力创设并维护一种创造力易于表现的师生关系, 富于创新性的集体气氛是创新型教师进行班集体和学生管理时所追求的目标。

2 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是现实的需求

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没有创新意识的高校也是没有希望的高校。高校的创新主要依赖于教师创新意识的确立。无数的事实证明, 有了高素质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在个性品质上往往表现为幽默、热情、乐观、自信, 乐于接受不同观点, 以及对工作之外的其他事情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教师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加强学习和科学研究,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当今时代, 新知识层出不穷, 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要求教师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不仅要传授已有的知识, 还要身体力行, 通过科学研究去探索、创造新知识。在数字化条件下, 学生接受的信息增加要求教师教育创新。目前学生处在一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 媒体及互联网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使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迫使教师的综合素教育创新, 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教育内涵的现代化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育。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必须使教育的内涵也要现代化。社会职业技能的现代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

3 教师创新教育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激励和培养涉及很多方面, 大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 小到学校管理、教育培训, 物质条件和实践都是其中基本的因素, 都对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主观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还必须进行自我培养。

3.1 教师必须建立创新意识

(1) 要转变教育观念。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 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2) 树立创新精神, 并体现在教育教学中。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3.2 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教师要大力调整知识结构, 即在保持知识总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大幅度提高条件性知识的比例, 着重理顺创造性与人的心理倾向性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 善于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 选择有效的途径激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教师在进行创新活动时, 除了借鉴这些成果, 还要注意吸收国内外此类研究的最新成果来提高自己。

3.3 教师创新能力的自我实现

(1) 教师的文化素质要宽型化。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自身就要具备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主体知识, 培养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 多注意进行各类知识的进修、学习、联想、迁移和移植, 训练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评价能力, 借鉴书本知识和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创意。只要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 激活自信, 创意就会源源不断。 (2) 教师的教学思路要现代化。教学中要教、学思路, 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敏锐眼光和独特视角。教师也要十分注意各种层次学生的思路, 肯定其思路的合理性, 赞扬其思路的创造性, 引导解决学生思路的障碍和错误的思维方法,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 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立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 尽力改进教学方法, 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尽可能地应用各种电教手段或计算机辅助教学, 增大教学密度, 提高教学质量, 使整个教学体现出“密度大、能力强、效率高、负担轻”的特点。更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标新立异,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一个立体的教学氛围, 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活跃并在掌控之中。 (4) 教师的教学内涵要个性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知识积累、学习习惯、家庭教养以及职业行为的差异, 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 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 利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适需的帮助、适法的帮助、适时的帮助和适度的帮助, 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渴求。

高等学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肩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的使命, 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就相当关键。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以实践为基础, 立足于现实, 又超越现实的一个内外互动、不断创造与革新的过程, 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和突破, 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今后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辜负党中央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

摘要:我国要实现创新社会, 就要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来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校教师,创新教育,能力,自我培养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 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J].北京教育, 2001 (5) .

[3] 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 2003 (3) .

[4] 庄寿强.普通创造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1.

上一篇:矛盾的成人世界——谈徐静蕾的商业电影创作下一篇:高职大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