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

2022-04-25

摘要:结合丝路经济带自然环境特点和新疆工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围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本专业课程、实验、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校际协作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 篇1: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意识形态重要性的研究

摘要: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现阶段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网络的发展加强了各个国家的交流,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是支撑我国基建工程有序开展的基石,在对外学习与交流过程中,有可能会受到外界不良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我国应当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教学,由信仰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并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关键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意识形态;重要性

引言:

隨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密切,交流深度日趋加深,各种思潮都向我国社会涌入。这部分思想与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不同、价值取向差异较大,并不利于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学习与利用。面对着学习专业知识与意识形态侵略的矛盾,我国高校教育应当做好抵御意识形态冲击的准备,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培养,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进行。

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学存在的漏洞

1.意识形态教学假大空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大多偏重于数理化知识的学习,对人文科学等语言类学科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所以即便进入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思政理论教学的课程接受程度也不高,所以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并没有进行深度的进行教学准备工作。这也就导致了教学工作的内容缺乏理论重点,教学的内容脱离了实际的社会内容。

2.意识形态教学方式落后

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做到了全面普及网络,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在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中仍以“课堂讲授式”授课方式为主,授课的主要工作还是依靠教师完成,并没有充分的利用起网络信息技术。教师讲解多、实践少不仅没有办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有力开展高校教学中的意识形态教学。

3.教师思想意识界定不明确

高校教师对待意识形态的教学态度也会影响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深度。部分理工类高校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做到紧跟社会热点,课堂讲述内容仍然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并没有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重点与意识形态教学相结合。同时落后的教学方式与并没有办法做到对外来意识形态的抵抗能力,无法做到对学生在意识形态上与引导。

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意识形态培养的必要性

1.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多在毕业之后会走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岗位,所以拥有正确的价值思想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极为重要。现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通过思想正在逐步向我国进行渗透,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威胁。所以在高校的课堂建设中,思政教学的内容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能够有效遏制国外不良思潮对我国的侵略。

2.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历史大变局,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证自身的霸主地位,在与我国的交往与沟通中不断发起挑衅。甚至依托着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断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荼毒着我国大学生的心灵与价值观。所以我国在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上展开教育反击战能够有效抵消外来侵略势力的力量,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加强立德树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党政事业建设的生命线,所以我国高校思政教学部门应当打消教学中区别对待学科的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并且将土木工程行业中的英雄人物事迹与教学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我国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做好理论指引。

三、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意识形态培养策略

1.创新意识形态教学方法

在意识形态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仅限于理论引导,更需要联合实际教学增强学生对意识形态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土木工程项目与意识形态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项目实训中加强对本专业的了解,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明确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

2.提高教学队伍整体素质

高校思政教学队伍中有少数教师意识形态认识较差、对于立场问题不明确,这都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反向引导。所以,高校应当对教学团队进行排查,严肃处理意识形态上存在问题的教师。并通过开展思想建设论坛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与教师素质。

3.建立意识形态教学新阵地

高校应当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搭建起新型意识形态教学阵地。例如,高校可以加强对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应用,以网络技术为依托让学生们能够更便捷、更全面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并且将土木工程行业在社会建设上的重要地位对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广泛的普及,在全校内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

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对多年探索成果的总结,其中蕴涵着我国综合实力从小到大的发展经验,所以高校应当以此为教学纲要展开意识形态教学。例如,高校可以选择我国社会基础工程建设的篇章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普及,让学生感受到老一辈土木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操,并由此提升学生自身的意识形态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

参考文献:

[1]郑建中. 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目标及主要原则[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 (2):78-79.

[2]罗华, 王玮玮, 王光辉,等. 浅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科研数据共享对人才培养的意义[J]. 人才资源开发, 2018, (21):31-32.

[3]夏炜东. 浅析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14):3395.

[4]王宁, 倪国葳, 陈建伟,等.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探讨[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1):93-96.

[5]李丽民, 阳令明, 张贤才.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 40(5):55-56.

作者简介:黄迪(1989.05-),男,广西钦州人,大学本科,学校专技。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作者:黄迪

高校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 篇2:

丝路经济带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结合丝路经济带自然环境特点和新疆工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围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本专业课程、实验、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校际协作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丝路经济带;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s practice in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such as specialty courses, establishment of experiment, practical raining and teacher staff system, co-operation between XIE and other universities and that between XIE and enterprises, are discussed and presented.

一、概述

新疆工程学院是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的“二本”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源广泛,各个班级都由各民族学生构成团结友好的大家庭。由于各种因素使得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加之土木工程本科层次的专业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在受到教学总学时数限制、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力量有待加强和专业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围绕丝路经济带的自然环境和人才需求特点,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1-3]。

二、西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点

我国西部特殊自然环境和区位地理特点,使得土木工程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及其教学实践必须采取因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使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有利于毕业生充分就业。

新疆工程学院目前土木工程本科建筑工程专业方向招生计划是每届2~3个班,采用汉族、民族混合编班,随着道路与桥梁、城市轨道交通、铁道工程、城市地下空间与隧道工程等方向招生计划的落实,建设以各民族学生为共同主体的土木工程本地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调研表明,目前包括我院在内的自治区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我国内地同类高校的教材,体现本区域特色和本地化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资源有待于深入建设和实践提高。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经充分调研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原则是:专业课程须

体现丝路经济带的自然环境特点;需结合应用型本科特点进行专业课程特别是丝路绿色建筑专业课程建设;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特色教学资源建设。

在教、学、练一体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和丰富其教育内涵:避免不加选择地套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进行专业建设,应突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点;土木工程专业实训应注重体现地方特色,与学校定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避免直接照搬高职院校的项目驱动式实训模式,应围绕应用型本科办学目标加强重点实训;大力加强“双师型”(即教师+工程师)的教师队伍,突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

(二)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材建设是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我院选择的本专业教材大多是内地重点高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由于授课对象、学生来源和知识基础不同,因此在较少的学时内讲授完这些教材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积极引进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同时,也发动院内外力量开展相应的课程建设试点,如与内地高校、企业专家开展合作办学,开设讲座和教材、讲义的编写工作,经专家审核后首先在专业选修课中试用,待条件成熟后考虑安排正式出版。

2016年制定的新版课程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在本科教学环节中,结合专业必修课、实践、实习环节中,重点设置与丝路经济带沿线自然环境对土木工程的影响相关的课程,主要体现在房屋建筑学墙体保温构造、土木工程材料与实验、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础工程、钢结构设计、特种工程等课程中。

为了便于民族生源能较快地适应土木工程专业课程阶段的学习,我们计划在预科学习阶段,有计划地编写民族语言双语教材或科学普及类的教学视频,以帮助民族学生打好语言和专业认知基础;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围绕民族地区自然、人文环境和特色建筑开展专业教学实践、绿色建筑节能与改造、丝路建筑结构建模大赛等课外活动,弥补目前此类教育资源的不足,从而激发各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是体现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如土木工程几何相似模型或者物理相似模型,都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土木工程的数字建模更为关注。实践证明,与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语言教学方式相比,辅之于實体模型或数字模型,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材质的实体模型,或者鼓励专业课教师引导和带领学生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制作物理相似模型、参加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无论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帮助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4,5]。

加强专业认知等实践、设计和生产实习教学,在核心课程教学中突出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类教学手段并逐步实现核心课程的全覆盖。通过开展特色教学资源的建设,不断补足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师资的短板和提高教学水平,为迎接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验实训体系

通过调研和研讨,针对我院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练一体化实训和平台建设,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做法:(1)重点深化实验课程的实训和动手做,积极尝试探索性实验教学的比重;(2)加强CAD、BIM教学和实训内容,特别是加强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综合BIM实训尝试和实践;(3)将传统的手工计算教学和计算机软件教学和BIM技术结合起来,深化应知应会和要求重点掌握的教学内容;(4)加强智能手机软件在专业教学课程中的应用,将手算结果与软件验证结合起来,突出“知会做”、“教学练”一体化。(5)以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多功能工科实训楼建设为依托,将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练”一体化落实到实处,目前我院已着手规划和建设相应的综合实验实训室。

(五)双师型师资培养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拥有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身份,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之类应用型工科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出于各种原因,西部高校特别是新疆普遍面临专业课师资短缺的现象,一方面是师资培养目标要求在岗教师要达到规定的学历,另一方面目前正在内地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师资或定向委托培养的人才,其毕业后的去向受市场导向影响很大,即使正式在岗的教师,其知识结构也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与应用型本科“工程师+教师”(即“双师型”)的要求仍有不少距离,加上年轻教师基本是从校门到校门,工程实践经验较缺乏,因此应针对本区域的实际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自2016年开始,我们以建筑工程本科骨干专业课程为切入点,围绕教、学、练一体化教改实践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和开展了建筑工程现场“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工作。主要措施有:

1. 以建筑工程项目制为抓手,将适宜于现场教学的课程专业教学练一体化与建筑工程实际结合起来。将适宜于现场教学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BIM、建筑工程测量、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法规等专业教学练一体化与建筑工程实际结合起来,列入我院正在实施的“教师零距离工地实践”计划,通过任课教师担任合作单位的实践工程师来培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从中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从而着力培养一支“双师型”的教师团队。

2.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科研项目应贯彻多元化的原则。我院教师申请承担的科研项目不以纵向课题论英雄,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因为后者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予以适当的政策扶持和政策倾斜。

(六)积极引进和尝试先进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和尝试先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提升新形势下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我院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现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本专业本科微课探索和实践教学活动。众所周知,“碎片化”的微课可以大幅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有效提升传统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促进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技能发展,同时也可以切实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难点问题,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数字化自学能力和提高授课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6年春季结合我院校内教研课题申报,我们即大力鼓励教师积极申请本专业包括微课在内的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希望通过结合专业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

四、校际、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深化校际协作

加强与内地援疆、国家教育部对口支援高校的密切合作,充分与内地高校开展交流与协作,在师资、人才、实验、实训资源等方面密切校际协作,如课堂教学远程视频直播、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共享等均值得大力探索和实践,从而不断提高新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建设层次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校企合作方式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与要求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校外实习基地对于学生开展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由于土木工程产品的特点,校企合作始终是一条解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正确途径。

由于建筑企业和教学单位的任务不同,如何解决校企合作始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新疆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本专业可供利用的传统资源不多,因此更值得进行认真探索和大胆实践。实际上,新疆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核心区”战略目标的定位所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建设高潮,以及给新疆工程學院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已有所显现,如目前已有大型施工国企已主动联系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希望借新疆公路、铁路建设之机引进我院高年级本科生去实习、毕业生去就业,因此这种做法也坚定了我们主动走出去落实校企合作途径的信心。

五、结束语

构建我国西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文章针对新疆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试点提供的契机,就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训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校际协作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一些具体教学环节开始了先行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特点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本地化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新版人才培养计划并于2016年秋季正式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Z].2015.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陈进,曾祥蓉,王薇,等.土木工程专业形象化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36-39.

[5]纪金豹,李炎锋,李振宝,等.土木工程虚拟实验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142-145+156.

作者:周建春 谢峰震 魏琴 杨帆

高校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 篇3: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措施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在普通高校土木工程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社会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当的调整教学策略,以进一步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也相应的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于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措施

1 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一条维和创新能力”,“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由此可知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仍将是我国在未来十年内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那么,对我国来说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国家发展最需要的呢?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摆在中国面前的唯一选择,只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的国家的因素是很多的,如研发经费的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占有率、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企业创新的环境、风险投资的强度等。但在一切因素中,制约我国建成创新国家的决定因素是人才。这个人才,不是指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数量,而是创造性的人才,是指一批能够带领人们从事科学发明创造的杰出的专家。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再次去解放军总医院探视钱学森先生,征求他对制定国家“十一五”科学发展规划的意见,可钱学森先生却对教育提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建议。他说:“现在中国还不能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模式,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钱老先生的话值得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创造性人才从哪里来?按照沿袭了几百年传统的“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僵化的教学模式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实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模式。探寻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并逐渐改变教学思想,尽可能为学生建立有助于提高创造力的学习环境是当代高校教育者的历史使命。

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更应是土木工程专业未来工作的重点,我们认为这项工作“虚不得、拖不得、急不得”。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要研究具体策略,而不是流于口号,敷衍了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应成为我们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项教学内容中,而不是流于形式,拖拉应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流于一时,要把它当做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建设。

作为我省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和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有创新能力则国家富强,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又很大,在本科培养中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提供增强他们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是时代赋予我们高校教师的责任。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许多普通院校培养的土木工程本科生,既缺乏重点院校毕业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其直接或间接的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普通院校为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面临巨大压力,另一面却是一线用人单位为招不到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可用之才而犯愁。这种两难的尴尬处境迫使普通院校的土木工程教育者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學改革,其中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在如今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不是一年一更新的,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太过陈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已经过时,无法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1]。其次,教学方式不科学,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应的,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再次,在实践方面存在着实践形式单一的问题。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2 解决措施

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个新方案的能力。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的意识,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有勇于尝试的冲动,是不断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求新、求异的兴趣和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潜能。创新思维是由相反相成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所组成,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有五个明显的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可以使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新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创新知识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或较深的造诣,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及时汲取最新的知识;创新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坚实基石,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米之炊。创新能力是把创新意识与思维转化为有价值、前所未有、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确证和外化。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较强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创新心理素质。创新人格是指具有敢于怀疑、批判、冒险的科学精神,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动摇,决不因困难和挫折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相对较强独立性的品格。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

本文从教学和实践经验出发,认为土木工程三类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第一类是一般性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常规课程以外的学科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出发点;讲座课及认识实习;第二类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做的知识和技能;体现在课程设计和测量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第三类是从事个人或小组研究活动,是以培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学模式的关键和主旨。体现在生产实习和参与老师的一些科研活动。本课题以上思路为出发点,力求在教学模式上创新和突破。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拓宽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宽现有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拓宽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并且通过对知识的学习,逐渐的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2]。在拓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教师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选择一些较为前沿的知识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较为先进,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占有更大的优势,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3]。

2.2 完善教学方法

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师还应该完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尤其是应该采用一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帮助的教学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任务,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开拓思维,在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更为长远的发展[4]。

2.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完理论性知识之后,能够及时的进行实践,进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在实践方面,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应该不断的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像,在如今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个实践教学的模式。一是,模拟实习。所谓的模拟实习主要就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一种实践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相关场景,然后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在企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完成。二是,社会调查。教师还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在实际的企业工作中需要哪些方面的土木工程知识,并且在学生中让学生能够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三是,校外生产实习。教师还可以采用校外生产实习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快速的将理论性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的技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创新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以大范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指导,最终落实于教学改革实践,合理确定影响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因素,研究在本科培养中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用这些策略指导本科培养的理论、实践教学及学生工作等各项教学活动。构建适合增强创新能力的教学平台,对拓宽培养对象的专业口径,加强其素质教育,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对实现土木工程專业学生专业理想、体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社会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于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并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的进行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丽丽,左菊林.创新型土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

[2] 龚平,汤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构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

[3] 易萍华,邓治平.土木工程专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01).

[4] 李伟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

[5] 孙文彬.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BC1211059):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林莉 王晓东 刘晓东 宋高嵩

上一篇: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学论文下一篇:化学创新精神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