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保险探讨论文

2022-04-15

摘要:笔者在分析当前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笔者主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提出了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三方物流保险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方物流保险探讨论文 篇1:

对石油化工销售企业物流风险及物流保险业务优化的思考

[摘 要]认真研究和探讨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业务风险控制模式,对于石油化工销售企业合理规避经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石油化工销售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风险;物流保险;物流综合保险

1 我国石油化工销售企业物流业务的基本情况

随着2000年中石油、中石化重组上市,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走向集约化,企业都逐步建立了统一销售的管理体制,统一制定营销战略、统一划分市场、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制定价格、统一组织运输,改变了过去经营、销售、管理分散的局面,形成了合力,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从企业化工产品物流运作情况看,产品运输依赖铁路运输、陆海联运和汽运三种方式,其中陆海联运和汽运均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对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产品丢失、损毁等,主要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商务处理:一是企业投保货运和仓储保险;二是进行铁路运输的保价;三是要求铁路行包和汽运承运方据实赔偿。通过对化工产品实施资源分割、配送计划、产品运输、货物仓储、全程配送、物流信息的一体化物流管理,细化专业分工,集中调运职能,统一调运组织,优化运输方式和运输流向,营运费用大幅降低,运输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了销售全过程物流成本与市场价值的优化。

但是在物流一体化优势和效益充分显现的同时,集中统一物流后的商务量的规模效应也凸显出来,物流风险和物流保险业务的优化问题逐步进入了企业的管理视野。据有关资料统计,某石油化工企业仅2006年一个年度,累计运输化工产品244万吨,在没有发生任何沉船、火灾等大的运输事故的情况下,累计发生了商务量3517吨,损失金额达2592万元,商务量发生率为1.44%;按运输方式分析商务量发生比例,铁路运输约占69%,陆海联运约占31%;按投保及赔付方式分析铁路运输产品商务量发生比例,保险占62%,保价占24%,行包和汽运占14%。

尽管企业发生的商务量都及时通过保险、保价和据实赔偿的方式挽回了损失,但为此企业在仓储保险、海运保险、铁运保险、保价方面也付出了巨额的成本,因此进一步优化物流保险业务,降低产品物流风险,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规避经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情况

第三方物流是指供方与需方以外的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在国外简称3PL(third party logistics),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看,主要都是由传统储存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参与产品的买卖,既不是生产方,也不是销售方,主要是代理客户从生产到销售的物流活动,包括货物运输、保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信息处理及其他一系列的物流增值活动。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发展十分迅速,这种物流形态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从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看,2004—2006年大约为22%(发达国家约为10%),如果物流总费用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产生数百亿的财富,这也说明物流业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也孕育着极大的优化空间。事实说明,随着第三方物流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十分活跃和热门的新兴行业。

与传统储运不同的是,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为特征,是将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环节进行统筹管理的物流过程,实现了物流各项功能的集成与整合,并形成了一个供应链,目标就是追求物流成本最小化,物流效益最佳化,从而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3 石油化工销售企业的物流风险和传统物流保险业务的缺陷

对于石油化工销售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产品价值高,而且企业一旦签订物流合同,就不是过去一车两车、一船两船的运输协议,而是长期的协议,数量几百万吨,成品油数量甚至上千万吨,合同涉及金额几十亿以上,物流长期运行过程中,既有运输、装卸环节的污染、损毁、被盗、丢失等小数量损失风险,也有运输过程中的沉船、火灾、灭失等大额度损失风险,物流风险极大。

但是在传统的物流保险体系下,物流的各个环节被分解,造成托运方不得不按环节进行投保。例如,托运人要完成一项物流活动,就不得不在运输环节投保货物运输险、在仓储环节投保货物仓储险等,与此同时,承运方还要投保责任险,仓储方也要投保仓储保险。传统物流保险既存在多次办理保险手续的问题,也存在重复保险的问题,不仅造成物流活动时间的延长,也增加了保险的总费用支出,给托运方、承运方的经营都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按照综合性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理念,分析传统的物流保险业务,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3.1 保险真空与责任重复并存

在传统的货物保险体系下,保险公司并不提供包装、装卸搬运、二次配送等诸多物流环节的保险服务,传统的货物保险体系不能够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效覆盖,这就导致物流货物的保险出现了真空,不能充分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同时,对第三方物流在许多环节中的责任风险也没有有效覆盖,使大量的风险无法转移出去,从而给物流活动留下了隐患。另一方面,托运方与承运方、仓储方又存在同时对同一批货物在同一个环节的保险覆盖,造成责任重复。

3.2 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代位追偿问题

传统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最大区别是:传统物流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就是货物的拥有者,一般要直接购买货物运输保险或仓储保险等;而第三方物流则完全不同,从法律意义上看,物流公司不是货权的拥有者,而仅仅对货物具有特定时段的保管和运输责任,不能直接购买保险。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物流公司对货物的安全和损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货主企业购买了相应保险,也获得了保险公司的相应赔偿,但物流公司仍然要面临保险公司代位追偿的风险。

3.3 多方、多环节进行保险,不能适应物流业务一体化的需要

传统的物流保险被分解为多个环节,这与现代物流功能整合的理念十分不符。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运输、仓储等单环节已经被整合为一个整体物流的概念,而相应的各环节险种尚未被整合为统一的物流保险产品,这就对保险公司加快险种设计与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以尽快满足现代物流业务一体化的保险需求。

3.4 传统物流保险的险种类别、条款费率制约了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从传统保险的条款设计、费率制定、风险管理等情况看,这些方面已经严重落后于现代物流的发展。从仓储保险看,传统的仓储保险是被保险人对某一宗货物在较长时间段的仓储过程进行风险投保,一般保险费率比较高。但是在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下,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加快资金和货物的流动,追求“零库存”目标,仓储具有“短暂性”的特征。对石油化工销售企业来说,要求仓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要尽量实现“短、平、快”,因此保险费率也要相应降低;同时,实践中企业对同一宗货物虽然要投保货物运输险和仓储险,但仍然没有涵盖物流活动的全部环节,保险费用的支出占整个物流费用的比例居高不下却是被保险人所不能承受的。

4 对石油化工销售企业物流保险业务的优化措施

(1)石油化工销售企业要按照物流业务不同环节,积极探索建立托运人(货主)与第三方物流(承运公司或仓储公司)、保险公司三方签订物流综合保险合同的模式。根据传统方式,对同一宗货物,货主要买货物保险,物流公司要买责任保险,两次买保险既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和责任关系,保险责任重复很难避免,同时又增加了保险的总费用支出。通过签订三方物流综合保险合同的方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一次购买物流综合保险,解决物流公司不是货物拥有者,只能购买物流责任保险,不能直接购买物流货物保险,但是由货主购买物流公司又仍然面临保险公司代位追偿的风险,为物流业的风险防范提供新的手段。

(2)石油化工销售企业要根据不同运输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物流风险控制措施。石油化工销售企业目前主要依靠铁运、汽运和陆海联运方式进行物流活动,对于铁运方式,重点依赖铁路部门进行保价的方式,控制运输过程中可能的风险;对于铁路行包、汽运和海运方式,由于承运方均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运输合同中与承运方签署商务量据实赔偿的条款,然后与承运方(第三方物流企业)、保险公司签订三方物流综合保险合同,由承运方进行物流综合保险,避免托运人和承运人重复保险,降低物流全程的总保险费用,既有利于托运人(货主)降低物流成本,也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努力将风险类型化小并规避。

(3)现代化物流综合保险市场巨大,保险公司有理由积极响应物流企业的呼声,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物流综合保险产品。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式开展物流综合保险,托运人可以将降低物流保险成本的效益部分补偿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会促进物流综合保险的推广;同时,也使保险公司为物流业务提供全程的保险服务成为可能,既可以有效传递托运人的物流风险,又可以成功地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嫁物流风险,如果能科学合理制定保险费用标准,一定可以为保险业带来巨大的业务发展空间,这将是最适应现代物流发展和保险业务发展的理想模式。在物流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物流综合保险已经被广泛运用。

作者:杨永刚 张 卓 崔雅云

第三方物流保险探讨论文 篇2:

浅析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基于战略的视角

摘要:笔者在分析当前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笔者主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提出了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接受[1],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大批传统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纷纷转型,成立物流公司。在这些物流公司中,大部分是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它们具备市场需求反映快速、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资金匮乏、人才缺少等因素制约,其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2]。

在企业以核心竞争能力制胜的今天,作为服务行业的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其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只有物流企业具备高效的物流信息化处理系统,才能够对市场需求及服务信息进行及时的管理和控制,提供有效的服务,最大程度的提高客户满意度,创在客户价值。同样对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话,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目前,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现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中,笔者认为关键是企业没有把企业战略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本文试图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探讨其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瓶颈

1.信息化目标不清晰

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要有清晰的信息化目标,根据信息化的目标规划信息化建设,否则,信息化工作只能以失败告终。

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信息化目标定位不准,盲目上马,随波逐流的现象。有些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了解信息化的真正作用,只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面子工程”,作为企业争取业务的砝码,盲目上马,那么可行而知,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实施情况肯定不会尽如人意;有些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在真正的建设过程中,可能由于对于信息化建设目标定位不清晰,致使信息化建设成效甚微。

2.业务不规范

物流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业务复杂,信息量大,采集难度大。一方面物流业务复杂,除一般贸易的买、卖方及相关的银行、中介代理外,还包括实物运输、保险、仓储、装卸、包装及配送等,涉及的主体众多,除企业外,还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动态采集难度高,技术涉及面广。现代物流管理趋于要随时掌握实际货物的运输、交付和通关等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据此需求变化对流程做出实时控制和优化。

一方面,由于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尚需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缺乏规范性。两者共同决定了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采集、处理等工作都存在非标准化的制约,给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中小第三方企业信息化问题绝不仅仅是信息化的孤立问题,它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只有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愿景,根据发展战略合理优化业务流程,方可明确企业信息化需求,构建成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笔者认为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信息化建设最终能够为企业战略提供决策支持作用;企业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能够带来企业流程的清晰和优化,而合理的企业流程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依据,而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结果是固化企业流程,最终实现企业流程的优化。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在目前处于激烈竞争的物流市场上,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其受资金、硬件、人才等方面的约束,不可能成为综合物流提供商。因此,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生存的话,必须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战略规划一定要建立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现代物流是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当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从产品制造转向产品销售再转向现代营销和客户服务,直至现在“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现代经营理念的时候,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已经从企业自身的“功能性活动”上升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储存和配送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制定战略必须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3]。这就要求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变以前以规模效应获得经济效益的观念,而应该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服务。

对市场需求能够做出快速反应正是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因此,对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专业化和差异化路线是可行的选择[4]。“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是不可取的,可行的方案是“小而精”,锁定特定的行业或特定的服务,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专业化和差异化战略可以使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将有限的资源专注于特定的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具体制定发展战略时,可以考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在服务内容、方式以及服务细节上提供差异化服务,甚至为客户进行定制服务。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确定了其发展战略之后,就为以后企业的业务流程规范以及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围绕企业战略进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开发模式的选择上,如果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人员,企业可以选择自行开发。不过一般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具备这种条件,这样的话,企业可以选择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的软件分析设计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业务需求,再加上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出来的物流软件系统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需要。

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分析必须密切结合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日常事务的信息化,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但是这仅仅是信息化的初级目标,是信息化必须实现的基础目标,仅仅实现这个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必须根据企业战略进行长远规划,除了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外,还要根据企业战略考虑未来的应用需求。

信息化系统的系统设计,要注重信息化的整体性和持久性。对于系统平台的选择,既要考虑平台的稳定性又要考虑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资源约束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系统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方便系统以后的升级和优化。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进程中,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外,要充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近年来,政府对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四、小结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数量巨大,为我国物流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关系每一个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日后发展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信息化建设工作只有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才能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顾淑红.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管理,2007,2:8-9.

[2] 傅蓉心,刘海林,傅蓉浣.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及发展探讨[J].企业经济,2006,8:177-179.

[3] 夏训嘉,廖馨.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包装工程,2006,12:218-220.

[4] 邹筱.浅论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之道[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119-120.

作者:吴慧香

第三方物流保险探讨论文 篇3: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及风险控制探讨

【摘要】在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下,物流需求市场不断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本文主要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性的发展模式及存在的相关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 物流金融 发展模式 风险控制

在现代经济技术发展地推动下,物流企业在业务运作流程及发展模式上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大部分物流企业均积极开展物流金融。物流金融可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利润空间。近年来,金融及经济危机频发,物流企业在发展物流金融的同时也面临各种风险[1]。因此加强对物流金融发展模式进行风险评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典型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及存在风险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各样的业务模式。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最为频繁,具有典型性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主要有仓单质押、保兑仓、融通仓等几种模式。

(一)仓单质押模式及存在风险

仓单质押模式指的是企业把相关货物存储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凭借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相应凭证来进行贷款申请,金融机构以货物的具体价值作为主要根据向申请贷款企业提供相应比例的贷款,货物的监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在这个贷款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中间人和担保人存在。该种模式为物流金融中应用时间最早的一种模式之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该种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其操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仓单质押具体实施流程具体表现为贷款企业将货物存放在仓库中,然后凭借货物仓储凭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因此,该种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越来越多的风险。仓单质押风险的来源主要为外界环境的不确实性、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单质押业务自身存在的特点等。仓单质押风险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实施仓单质押的过程中,市场、管理、财务、法律法规等因素存在的不确定性导致仓单质押未能成功实现。

(二)保兑仓模式及存在风险

“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经销商、制造商共同签署。根据《购销合同》,经销商需向缴纳相应保证金给金融机构,保证金金额不得少于经销商计划提货价款,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应的承兑汇票,主要应用于支付制造商的货款。在这个过程中,承兑担保主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经销商通过货物实现反担保。金融机构为制造商提供承兑汇票之后,制造商凭借承兑汇票进行交货,这个过程转变为仓单质押。这个过程即为保兑仓业务模式。在保兑仓业务模式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客户资信风险、质押物选择风险、监管信息决策风险及内部管理风险。

(三)融通仓模式及存在风险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发展过程中,融通仓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状态或者服务类型存在。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先向金融机构提出授信申请,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质押贷款、結算等一系列业务。金融机构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运营状态、信誉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考虑后,为第三方物流业提供相应比例的贷款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后才能开展质押贷款、业务结算等相关业务以满足客户相关要求,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融通仓模式中,相关风险主要存在于核实质押物过程中、相关合同过程中、核定质押物过程中、出账过程中及解押过程后和提货过程中。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风险防控措施分析

(一)道德风险的防控

良好的信誉是物流金融业务能够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2]。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业务发展重点等均存在一定限制,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信誉、规模、经营状况等缺乏全面了解,因此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督。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生产企业的信誉、经营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对生产企业近期经营、负债情况及债务偿还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如发现生产企业信誉较差,经营状况不乐观,则不将其作为考虑对象。优先将信誉好、运营状况好的企业作为考虑对象。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还需加强对质押物进行科学评估,对质押物来源、保管特性、变现程度等进行综合性考虑。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还需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

(二)法律政策风险的防控

在物流金融中,不动产所有权、相关合同条款规定均存在一定法律政策风险。物流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到金融机构、生产企业等多方主体,质押物所有权在各主体间出现较为频繁的流动,因此所有权纠纷不可避免。在我国,目前涉及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也存在风险。所以,想要对物流金融中存在的上诉风险进行控制,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政策的建设和完善。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物流金融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加强探索多样化的资金融资途径,建立和完善物流金融风险监测系统,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强化保险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分散物流金融风险。

(三)操作监管风险的防控

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促进物流金融服务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先进管理方式需要具有先进性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具有先进性的技术不仅可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内部管理,同时还可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增强企业和金融机构间的信任程度,进而实现物流金融实施风险得到有效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生产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中间人和担保人,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物流金融业务管理,并规范相关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3],同时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客户进行沟通,不断优化信息获取渠道。监管员及时、全面地对客户经营状况、货物销售状况、质押物市场行情变化情况等进行了解。不断完善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严格对入库流程进行核对,并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对仓库进行盘点,降低货损货差风险的发生率。制定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检查制度,按时对存在于仓库中的货物进行盘点,发展有安全隐患存在时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排除。应用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实现风险分散。

(四)市场风险的防控

质押物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通常情况下,质押物应为市场需求量大、价值确定、流动性强、容易变现和保管的货物。由于市场存在多种变化,质押物市场风险防范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实施物流金融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考虑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需及时、全面地对质押物市场行情进行了解,积极征求专家意见、对行内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收集多种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科学进行市场价格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押物的选择具有科学性,进而实现风险的降低。市场的发展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需加强对质押物实施精细化管理。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质押物进行科学管理。

三、结束语

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物在金融发展过程中主要应用的相关业务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针对其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在物流金融发展模式的运作过程中,主要从道德、法律政策、操作监管等几个方面加强风险控制,可提高三方物流企业风险防控制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迎春.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3,9(26):506-507.

[2]陈淮.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2012,4(33):418-419.

[3]陈娇.3PL企业物流金融风险防控策略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03):538-539.

作者:毛永强

上一篇: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论文下一篇:机械臂逆动力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