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院校体育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为了提高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体育师资队伍、体育场地基础设施、体育课程设置和学生对体育教学态度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院校体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院校体育教学论文 篇1:

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 要:对于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同时也要注意在各个项目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新环境下,必须充分注重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就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精神

一、前言

在大学生综合素养中,人文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人文精神也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当前的情况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人文精神缺乏的情况,特别是在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中,鉴于此,深入分析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文精神的概念

对于人文精神,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含义,总的来说,人文精神是一种影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因素,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的核心,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民族个性内容的重要因素,在一个国家中,人文精神的水准直接决定了国家的人文教育情况。对于人文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核心,关注的是人的存在基本前提;(2)人文精神强调人的真、善、美,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

1.互助共赢。通过大学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学生互助共赢和相互协作意识。体育教育形式同其他教学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尊重团队和谦虚带人为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因素,部分体育项目需要队员的相互写作,如篮球、足球和接力赛等,若队员不能很好的协作就不能进行,更不用谈成功和竞争力了。同时在团队进行比赛时,不会有观众将整场比赛的成功归功于一个队员身上。在竞技场上,得奖的队员和没有得奖的队员都一样,他们都积极的参加比赛,带给人们一定的人文精神。

2.強健体能和个人责任。培养人才的标准之一为体能强健,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有属于各自的评价体系。同时,伴随基础教育的改革,各个阶段评价人才身体素质的标准不相同,并逐渐细化。目前,在一些省份的高考中逐渐加入综合素质的内容,该种现象的出现证明社会不仅重视人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重视人才身体上、品格上和心理上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大学生体能素质时,体育课程较为重要,该课程具有主导作用。体育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引学生锻炼身体,该种锻炼身体的手段为身体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最终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个人责任在人文精神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基础为尊重人和精神的价值。个人责任从人文精神中滋生出来,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大学生个人责任的导向为个人情感体验、自我意识变化、气质等的提升,同时,该种导向为大学体育实现增强学生个人责任的有效方法。

3.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健康是人立足于世界的根本,也是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文化。对于体育,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在艺术院校中体育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更很多的竞争机会和场所,让学生敢于面对竞争、学会竞争,可见,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竞争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四、提高艺术院校大学体育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1.调整程序体系。对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个性更加突出,在体育课程体系中,要求更加丰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艺术院校大学生发展需求。在实际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等,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满足大众体育课程需求的基础上,突出个性,以此来满足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期盼,并尽可能的按照学生需求进行课程体系调整,这样才能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2.提高教师人文精神理念。体育教师的人文精神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情况,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将人文精神全面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将体育教学的自主、团结、竞争、合作、公平、公正等理念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判断是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优化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更好的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采用竞赛式教学方法,通过比赛代替传统的训练,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体育知识,并在竞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总结

对于大学体育教育,是践行人类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正义的课程来实现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在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恪守高等教育规律,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体育精神等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这样才能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才能为大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春,钟东,李煜.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8):68-69.

[2]贾玉芝,李春光.论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培养路径[J].教育探索,2014(12):118-119.

[3]任为.艺术院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J].现代交际,2014(7):242-243.

[4]彭发胜.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意见[J].运动,2014(6):79-80.

[5]谈文林.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体育时空,2015(2):120-121.

[6]赵风景,李丽艳,杨克.艺术院校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0):295-296.

作者:侯鹏

大学院校体育教学论文 篇2:

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为了提高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体育师资队伍、体育场地基础设施、体育课程设置和学生对体育教学态度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结果表明: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表现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较弱、体育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体育教学内容与艺术专业特点结合不足,体育教学管理不合理和考核方式不科学等,并提出了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完善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体育教学内容与艺术专业特点有机结合和完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等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文献标识码:A

Key words:Liaoning province;The arts;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Physical education;The 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

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主要目标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其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体育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传授学生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最终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高等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由于艺术院校专业的特点,除了上述作用之外,艺术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艺术院校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身心结合,活跃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灵、提升其敏锐的感觉,激发创作心态和潜能,培养自身的艺术感。本文通过对辽宁省6所艺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分析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今后高等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辽宁省6所艺术高等院校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辽宁传媒学院、辽宁广告职业学院和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期刊论文网站,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所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现有成果和相关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查阅和分析了该研究领域的调查问卷内容,并根据体育科研方法,征得相关专家意见之后,设计了《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访谈及调查对象包括28名体育教师和386名学生。所调查的28名体育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18名,3名助教。共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86份,回收386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98.4%;体育教师问卷调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28份,有效率为100%;为了保证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对对问卷进行了信度的检验。两周之后,随机抽取10名教师和180名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第二次问卷调查内容与第一次问卷调查内容相同,并对这两次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相关系数(r),P<0.01,问卷信度真实有效。

1.2.3 专家访谈法

为了满足本研究的客观需要,笔者对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面对面地沟通和访谈,对现如今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了解各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现状。

1.2.4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中所搜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并将这些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Excel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数得的数据进行多次验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2.1.1 年龄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辽宁省高等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有6人,30~40岁有14人,40~50岁有6人,50岁以上有2人。其中,4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有20人,占比71.4%,这说明了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呈现较为年轻化的特点。年轻教师是日常体育教学的主力军,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年轻的体育教师精力旺盛,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立即投入到教学中,相较于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接收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快,具有顽强的拼搏的精神。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能够运用较新的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富于创造力,更加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年轻体育教师由于教学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过于积极,反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2.1.2 学历情况

学历代表了体育教师进行了更高层次地学习和深造,其并不能完全反映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学历的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和技能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从表2中可以看出,辽宁省高等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师拥有硕士学历的有20人,占比71.4%,本科学历的有8人,占比28.6%。没有体育教师有专科和博士学历。这说明了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学历较多集中在硕士和本科,符合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所要求的“研究生学历教师比重占体育教师学历总数的 40.0%以上”要求。但值得深思的是,在走访调查过程中,还没有一所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拥有博士学历,这必须引得重视。

2.1.3 职称情况

职称是体育教师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从表3中可以看出,辽宁省高等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师拥有教授职称1名,副教授6名,讲师为18名,助教为3名,其中中高级职称合计仅为7人,仅占比为25.0%,这说明了辽宁省高等艺术类院校的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侧面反映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科研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提高。

2.2 辽宁省高等艺术类院校体育场地基础设施现状

体育场地基础设施是不仅是保证体育课教学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可以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生活。从表4中可以看出,除了田徑场和投掷、器械场之外,辽宁省6所高等艺术类院校其他体育场地设施均不满足达到教育部的要求。走访调查发现,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比较健全,但是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日常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另外,一些艺术类高等院校受到自身场地所限,体育场地基础设施短缺,数量极少,且部分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年久老化,未进行及时更换,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师工作增加了难度,无法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2.3 辽宁省高等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辽宁省高等艺术类院校体育内容设置中,有20名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与艺术职业特点相关,占比5.3%;有360名学生认为体育教学与艺术职业特点无关,占比94.7%。在深入调查地过程中发现,辽宁省各艺术类院校依旧按照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学内容与艺术院校专业特点结合不够,并没有起到辅助或服务的作用,艺术院校专业与体育教学内容之间出现断裂,失去了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2.4 辽宁省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

从表6中可以看出,辽宁省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对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满意的有8人,占比2.1%;对体育教学内容非常满意有74人,占比1.8%;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非常满意的有6人;占比1.6%;对体育教学态度非常满意的有8人,占比2.1%。这说明了辽宁省艺术类院校学生对目前公共体育课教学感到非常不满意。但在学生在体育考核方式的态度上,有354人感到非常满意,占比93.2%,在深入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较为单一,大部分学生只要参与体育课,都能及格,因此,学生对这种体育考核方式非常喜欢。在这种极端态度的背后,这意味着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考核方式等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急需解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辽宁省高等艺术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工作量大、科研能力弱等问题亟待解决。一些体育教师知识体系不完善,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其他艺术知识涉猎较少,不能满足现代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2)体育教学时间比较集中,场馆、器材等却显得日益紧张。体育场地器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学校体育课程所能开设的项目。由于使用的频率较大,器材、场地缺乏专人的维护,致使有的设施、器材存在安全隐患,这在不同程度影响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开展。另外,有的院校场馆、器材等不能较好满足教学需要。

(3)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与其他综合大学没有区别,讲究多而全,与艺术专业教学严重脱节,长期处于整个艺术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比较边缘的地位。因此,自身工作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

(4)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体育课的考核办法等存在满意度较低的问题,说明辽宁省艺术类院校在体育教学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另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起到引导的作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评价体系不尽合理。

3.2 建 议

(1)辽宁省各艺术院校应努力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整队伍素质,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鼓励在校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2)辽宁省各艺术院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体育教学经费,对运动场馆、器材等教学硬件设施也要做相应的完善、提高,保证最基本的体育教学要求。

(3)在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将体育教学内容与艺术专业特点有机结合,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不断满足艺术院校学生的需要,努力把艺术院校的体育工作建设成“艺术体育”,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兼顾学生兴趣与基础技能培养,平衡娱乐身心和挑战自我。

(4)辽宁省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学习成绩考核的方法上,也应由统一标准转变为以学生进步幅度和绝对运动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分。

参考文献:

[1] 王林钧,柳磊.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问题与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35-237.

[2] 吴烈栋.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15(2):144-147.

[3] 冯伟.高等艺术院校体育课课堂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4):74-75.

[4] 李军荣.湖北省高等艺术院校体育课程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1):212-213.

[5] 薛谦华.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209-210.

[6] 吕进.高等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5-128.

作者:马宝国

大学院校体育教学论文 篇3: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

【摘 要】本文分析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找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优化策略,创新体育教学思想、方法和模式,以促进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 教学现状 优化策略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计划,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体育教学要大力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健康素质培养,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从当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并从人才建设的角度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推动了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向纵深开展。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从培养优秀人才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要认识到,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高度重视。如何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积极探索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使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显著提升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从整体来看,随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已经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特别是按照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来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体育教学思想缺乏融合性

从当前来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虽然比以前更科学和规范化,但体育教学思想仍然缺乏融合性,没有将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没有很好地将“终身体育”思想融入体育教学当中。比如,在落实“终身体育”理念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运行体系,导致“终身体育”理念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又比如,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终身体育项目作为重点;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将“全民健身运动”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在教学模式、方法上缺乏有效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运行机制,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引起重视。

(二)体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要想有效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一定要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下功夫,但目前部分体育教师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体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一些体育教师上课比较呆板,不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改造,采用更好的方法。比如,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体育教学当中。在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有的体育老师不注重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体育教学当中,没有深刻认识到“翻转课堂”在强化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因而还没有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也表现为个别教师不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有的教师不注重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特别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有效结合,同时也没有构建具有更高系统性的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导致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相对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多元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人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时代,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一定要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下功夫,但目前一些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缺乏多元化的现象相对较多。比如,有的教师不注重体育教学的渗透性建设,特别是没有将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存在体育教学目标不够多元的问题;没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对体育课程进行设计,没有从“身、心、社”三个层面确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体育课程目标,特别是没有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因而在课程建设方面不注重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有的教师则不注重素质拓展教育,在教学评价方面,仍然将定量评价作为重中之重,导致体育课程评价不够科学,也不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这需要引起职业院校重视,要深入研究和寻找更有效地进行素质拓展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创新体育教学思想

要想有效地解决职业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一定要在创新体育教学思想方面狠下功夫,而重中之重的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特别是要将“终身体育”思想落实到体育教学当中。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更加重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在课程建设特色化、专业化、灵活化等诸多方面下功夫,这一点需要引起职业院校高度重视。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强化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进而使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创业与发展的需要。要将“全民健身运动”与落实“终身体育”理念进行有效结合,切实加大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在落实“终身体育”理念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创新体育教学思想,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正确处理好体育技能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且在体育锻炼中学习和研究体育知识。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科学的方法可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在推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广大体育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下功夫。比如,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游戏化教学与“分类教学”进行有效结合。针对那些对体育缺乏兴趣的学生,要设计更多有利于提升他们体育素养的游戏,比如,设计城堡攻防、盲人闯雷阵、万花筒、抓手指、万里长城、强渡金沙江、抛掷小熊、盲人运球、龙马传奇等素质拓展项目。为此对这些素质拓展项目的活动背景、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道具进行科学设计和安排,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比如,小组协作活动法。分组并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体育知识,进行更加有效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中,要重视体育教学设计的创新性,除了要重视终身锻炼、发展特长、掌握技能、培养兴趣,还要在体育课程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优化,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进行有效结合,努力构建更具有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学校要推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要求教师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大力推动“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构建体育教学项目数据资源库,制作更多的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体育锻炼视频,实现项目共建、共享、共用,以便更好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上,要高度重视体育的渗透教育作用,将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体育拓展训练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比如,引导学生到体育社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体育社团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进而强化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在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进行有效结合,重视定性评价。特别是对那些对体育缺乏兴趣的学生,要更加重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体育锻炼热情,培养他们开展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我国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新形势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发挥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要从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待体育锻炼,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破解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创新体育教学思想、理念、方法、模式,努力将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步入更加科学、合理、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刘大铎.基于体育转型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

[2]刘易华.普通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7(8)

[3]孟宪欣.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3)

【基金项目】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广西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012)。

【作者简介】苏宁波(1964— ),男,壮族,南宁市马山县人,大学本科,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

(责编 卢建龙)

作者:苏宁波

上一篇: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论文下一篇:卫星直播广播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