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课程心理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學生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新课题。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新课程心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校新课程心理教育论文 篇1:

心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优良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教育 应用

近几年,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学校特别是在小学当中应用心理教育逐渐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心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还能指引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认知通常比较差,小学语文课程偏重引导,和心理教育的指引功能类似,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 强化师生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会对应用心理教育起主要引导作用。而小学生因为刚踏入课堂学习不久,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小学生极易被外界感染,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作为教学基本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应随时进行沟通,使学生可以在尊重教师的同时还能与教师交流学习之外的事情,有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乌鸦之前喝不到水,后来喝上了?因为乌鸦开动脑筋知道往瓶子里丢石头让水位上升,师生之间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交流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喝到水,从而让师生在这种气氛中建立良好关系。

二、通过教学,深化心理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教材中的文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教师应该多开展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心理教育能够深入到实际中。此外,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首要的任务便是探究文章主旨,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文中的“我”,让学生体会到“我”对盲婆婆的思想感情,和盲婆婆生活的不易,并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盲婆婆在收到“我”送的并不是很值钱的蝈蝈后会很感动,对心理教育进行深化。

三、解除心理困扰,培养心理品质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扰不可避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学会对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培养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表演与课本人物品质产生共鸣。按照文章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要求学生“情景再现”,这么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使学生在表演时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了解,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教育;其次,学会明理分析使学生养成健康心态。目前大部分小学生为独生子女,难免产生霸道、自私等负面心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掌握心理教育关键点,针对负面心态进行辩论、讨论等方式进行明理分析,培养学生良好心态。比如,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沉香救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了解沉香舅舅二郎神的故事,在课堂上讲解时可以专门针对二郎神这一形象让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了解到自私、霸道的危害,以此为戒,自觉建立宽容待人的思想。

四、陶冶学习情操,练就自省能力

情感是人独具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因为思想尚不成熟会导致情感出现强烈变化,具有极强的情景性。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情景教学,可以创立全新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练就自省能力,将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充分释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影响,比如在学习《沉香救母》《母亲的恩情》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文中表达的亲情;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可以感受到放牛郎王二小的爱国情感;学习《司马光》一文时,司马光闪现的智慧光芒让学生惊叹,这些都是很好的案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心理教育不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也是教师对自身的一种教育过程。教学语文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如此,师生之间才能对心理进行调节,保持学习心理健康。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需要注重课本和教育的结合,提升学生心理素养。比如,掌控情绪、磨炼心智、塑造思维、锻炼意志等。

五、总结

社会在快速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需要逐渐积累教学经验,更加透彻地应用心理教育,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心理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问,还需教师进行深入探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铭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学周刊,2014,(27).

[2]毕淑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语文教学出发[J].学周刊,2013,(26).

作者:毛春红

学校新课程心理教育论文 篇2: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思考

摘 要:學生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新课题。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39

当前这个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身处其中的初中生,定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表明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概念

心理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时代所流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旨在教育者通过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对被教育者的知识学习、身体素质及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促使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是指教育者在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能正确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习化学知识和心理教育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多种不同的途径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进而也能够帮助教师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调死板,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多数初中化学教师认为化学知识零碎繁多,需要详细讲解,故而热衷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只需做到紧跟教师思路去学习,考试便可得高分。这种教学方式单调死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化学科目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下降,学习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化学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常常忽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甚至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化学课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对化学课产生厌恶心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初中化学教师的上课质量,进而导致初中化学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教材使用不充分,渗透心理教育方法单一

大部分化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按部就班地教学知识。极少数的化学教师能意识到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初中生普遍喜欢内容有趣,贴近生活的知识。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这一点,并根据学生心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部分,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然而极少数的化学教师能够重视教学中对心理教育的渗透的重要性,仅仅按照自己的思维来选择教材内容,不能切实关注到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方面。即使意识到,大部分教师也仅通过小组讨论这一种方法来利用教材渗透心理教育,途径单一,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真正的作用。

(三)学校对化学教学渗透心理教育重视度低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深远意义,因此往往忽略了对教师进行标准化的心理教育培训。初中化学教师的受培训力度不够,就难以高效地在化学科目的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同时,正是因为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便直接导致了化学教师忽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问题。总之,学校和教师对渗透心理教育的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化学教师自身素质不能达到有效利用心理教育的要求,教师对学生未能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师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日益僵持,导致初中化学科目的教学不能高效开展,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也就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教育的对策

(一)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型教学方式为渗透心理教育提供客观条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初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科目的教学要求。因此,目前的教育改革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型教学方式为渗透心理教育提供客观条件。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部分。这样,学生便能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当中,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快速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可以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心理教育。

(二)教师充分挖掘初中化学教材,选择恰当学习内容,有效渗透心理教育

初中化学课本中不仅蕴含着许许多多有趣的学习内容,也包含着部分的心理教育内容,化学教师应积极根据学生心理,充分利用其中的化学史和化学实验来教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化学史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段与本节学习有关的化学历史来展示,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化学实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动手,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奇妙。期间,化学教师也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并对学生的错误做出正确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三)学校应当加大对教师标准化心理教育培训的力度,重视化学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

学校应当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关注心理教育对于教学的重大积极作用,进而发展有效措施。比如,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心理教育的专题讲座和对教师进行标准化心理教育培训等,从而让所有教育者形成重视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风气。这样,化学教师便可以身作则,正确有效利用心理教育来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提高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初中化学科目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家平.中学生心理教育与化学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7(5).

[2]    王通学.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与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

[3]    刘雯雯.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策略与实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李济生

学校新课程心理教育论文 篇3:

以心育心:开拓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之路

〔关键词〕心理教育;技术化;育心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多年来,我们一直进行教育实践的探索,寻找教育的真谛。我们始终认为教育应从“心”而发,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我们依据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在“厚德启智、以心育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教育实践探索,开拓了一条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之路。

一、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初衷是要向心理教育要学校发展的突破点,我们的目的是要创造最优的教育教学质量,心理教育技术化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清楚地感觉到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有的学生缺少学习动力,不愿学习,甚至有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想学习,但管不住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溜号走神;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存在应付甚至抄袭的现象;有的学生不会自学,自学时要么不知干什么,要么管不住自己,总想玩;有的抵制不住诱惑,或者沉迷于网络,或者有早恋的倾向;还有的学生存在考试焦虑、家庭矛盾、师生矛盾、学习烦躁、学习低效等问题,使学校管理显得苍白无力,成为了制约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教育难题,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点呢?我们在探索中发现,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研发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能使学生“三想三能”,即“想做能做到,想学能学进,想放能放下”,能使课堂“高效运行”,塑造学生高效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于是,我校引进了元认知技术,并结合实际,开辟了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道路。心理教育技术化让我们找到了教育的落脚点,也找到了教育发展的引擎。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心理教育技术化,硬化德育,优化智育,塑造学生高效学习状态,打造高效教学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我们着眼于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建设目标,坚持“整合资源,开发渠道,课题引领,全员聚焦”的心理教育工作方针,借助元认知技术,开拓了一条心理教育技术化特色兴校之路。

具体而言,就是组织建设一支心理教育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可操作的心理教育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化的手段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一方面,借助心理技术,塑造学生高效学习品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聚焦课堂,充分发挥心理教育技术功能,建设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1.高一年级开设每两周一节的心理教育课程,高二年级进行校本课程辅导,高三年级进行优秀生塑造;

2.利用个案咨询、团体辅导、集体讲座等形式进行学生健康心理调适、高效学习状态塑造、优秀人格培养等工作;

3.开展一年一度的心理文化节,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教育成果展示;

4.成立学生心理秘书处、心理影院、心理剧社、“心桥”社团和心理爱好者学会;

5.利用心理教育课题研究,引领心理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6.利用心理教育校本课程,规范学校心理教育;

7.建设心理教育技术化学科课程,开拓学校心理教育技术之路。

三、学校心理教育特色建设的实践成果

1.高考屡破历史新高。原来我校考上一本高校的学生只有2名左右,二本30多名。2012年,我校突破历史新高,出现一本上线17人,二本上线137人的飞跃。

2.结束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软任务、软工作的历史。培养了近20名专业技术化教师,实现了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成立了心理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心理教育室;完成了学生元认知干预技术校本培养课程建设,形成了学校心理教育文化特色。

3.圆满完成了市级、省级课题的研究。我校承接了市级课题“普通高中特殊学生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和省级课题“课堂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并顺利结题,其中“普通高中特殊学生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级课题研究二等奖。

4. 发表研究论文,出版书籍。经过教师们认真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定量的教师文集,包括教师的教案、心得、随笔等,并编辑成书;有十多篇论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近40篇论文获得省级论文奖,拓展了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5.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对我校进行了专题报道。2011年9月,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我校心理教育技术化建设特色进行了为期4天的深度采访和专题报道。2011年10月,《中国教育报》也进行了专题报道。2011年9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集中发表3篇研究文章,对我校心理教育技术化建设进行了专题成果展示。

当然,我校心理教育技术化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人格。学生利用心理技术,自觉、有效地反思、评价、监控自己的行为,实现了“三想三能” 的状态,塑造了优秀人格。同时,我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高效课堂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和无穷的魅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快乐的求索,让课堂成为探寻的天堂”的教育观念已经形成。

四、学校心理教育特色建设的深层思考

我们认为,心理教育特色建设最大的收获是首先实现了教育观念的革命——把学校教育理解为一种技术,实现了人人可领悟操作,人人可获得效果的目的。其次,使学校心理教育变成了硬任务,使德育工作指标化,以德育引领教育教学,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变德育的软干预为硬干预,形成了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新思路。最后,让校本科研、校本师训有米为炊,大有作为。

当然,教育改革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全力推进心理教育技术化建设,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教育发展的特色品牌。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大连,116622)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任玉丹

作者:谢金友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论文下一篇: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