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对台湾地区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的题材选择、脉络建构、情景营造以及戏剧教育发展的推进等四方面所采用的指导策略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大陆地区教师组织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幼儿;戏剧教育;指导策略幼儿园戏剧教育在台湾地区较早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渐成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论文 篇1:

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之比较研究

摘要: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本文从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发展状况、理念及总体目标、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提出针对大陆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思考和建议,并以此取长补短,推进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比较

所谓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剧与幼儿更有一种天然的、和谐的联系。戏剧天性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他们在戏剧活动中,他们不受限制约束,忘我地表现,感受无限的愉悦,年龄愈小的幼儿表演得会愈自然。这时的孩子就可能成为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者、评论家等。他们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和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幼儿戏剧,它以表演为中心,适合幼儿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是融合了文学、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舞台艺术。[5]文学视角下的幼儿戏剧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就产生了以幼儿发展为主要目标,围绕戏剧形式开展的相关活动,被称之为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是一种不重“表演”而重“表达”的活动,它将幼儿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模仿游戏引向更积极、更健康、更具艺术品位的方向。然而,海峡两岸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海峡两岸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进行比较过程中,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使两岸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得到共同的发展。

一、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发展状况的比较

1.台湾地区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发展现状简况。早在1948年由台湾省教育厅主办儿童话剧试演会开始,台湾戏剧教育开始起步。李曼瑰教授在1967年开始推动幼儿戏剧的发展,一些有心于戏剧教育推广的学者如胡宝林、林玫君也把国外相关的观念引进台湾,儿童戏剧教育学者郑黛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台湾幼稚园推行戏剧教育实践的探索。在大量关于幼儿戏剧教育的专业研究书籍中,有指导教师如何具体操作戏剧活动的:如郑黛琼的《艺术教育教师手册:儿童戏剧篇》、范长华的《创造性儿童戏剧活动与国小国语科学教学》、冈田正章监修的《幼稚园戏剧活动教学设计》、柯秋贵编著的《好戏开罗——幼儿园师生一起来飙戏》等等;有从国外引进的有关幼儿戏剧理论的译著:张晓华的《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冯光宇翻译的《鞋带剧场》、周小玉的《戏剧抱抱-幼儿戏剧天地知多少》、郑黛琼的《戏剧教学:启动多彩的心》、林玫君的《创作性儿童戏剧入门》等等;有关于戏偶方面的著作:李明华等著的《偶的天堂——处处有偶、处处是台》、森昌二编的《创新玩偶大家做》、王添强等人著的《戏偶在乐园-幼儿戏剧教学工具书》、汪玉祥的《中国影戏与民俗》、郑淑云、李明华等写的《偶的天堂》等等;除了书籍以外,还有大量关于幼儿戏剧方面的研究论文,如王静珠的《创造性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与幼儿游戏》、张晓华的《教育戏剧绪论》、《儿童戏剧教育》论文集、《教育剧场在心灵重建上的应用》、钟明德的《面包傀儡剧场在台湾》等等。这些书籍与研究为幼儿教师及从事幼儿戏剧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推动幼儿戏剧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曼瑰教授在1967年儿童节开始推动儿童戏剧,以学校老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训练老师编、导、演的能力,以作为推行儿童戏剧的基本师资力量。台湾地区高校的幼儿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幼儿戏剧是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大学生必须接受戏剧教育的课程培训,学生可以学习戏剧表演并掌握一些专门的技巧和方法,以指导幼儿进行戏剧活动。与此同时,对于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短期培训和专家进入到幼儿园与他们一起进行幼儿戏剧教育的研讨,指导他们开展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起步较早,之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模。

2.大陆地区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发展现状简况。在我国大陆,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存在于大陆幼儿园有一些类似戏剧活动的形式,如表演游戏、故事表演、戏曲主题活动、六一节演出等等。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等人于2000年初到2001年6月进行了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主体性表演游戏的探索研究;直到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张金梅博士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的概念。并且张金梅博士在南京选取了一些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戏剧活动探究,但活动开展范围也仅限于南京地区。2005年,张金梅教授完成出版了《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一书,为我国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指导的《幼儿建构性戏剧活动研究》,通过对戏剧发生学的探讨,分析了戏剧与人类及儿童的关系,指出人类戏剧与幼儿戏剧在心理发生机制和本质上的一致性等等。但由于大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意识到幼儿戏剧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而且并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幼儿戏剧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他们对于幼儿戏剧的了解,仅仅停留于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幼儿戏剧”的文学概念的理解层面,加之许多教授幼儿文学的老师自身缺乏戏剧表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学生自然缺乏具体操作的练习机会。而对于在职幼儿园老师进行专门戏剧培训的情况几乎没有。由此不难看出,台湾地区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开展得较早,且推广面较广,已被众多幼稚园接受、采纳。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活动才刚刚起步,无论在对戏剧教育活动的意识还是在认识上都存在一些差异,这影响了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推广和普及的力度。

二、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理念及总体目标的比较

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学习西方的“创造性戏剧”经验,旨在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另一种是以演出为目的的儿童剧场活动。所谓创造性戏剧指“即兴的,非正式的展演,它是以过程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参与者在指导者的引导下,想象、扮演和反思人类真正或想象的经验”,[7]它由指导者(即教师)灵活地运用戏剧的方法,引导自发性的学习意愿,想象的创造力,让幼儿在戏剧的角色扮演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重在幼儿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而儿童剧场活动则“是一种结合声、光、影的演出,它是融合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的多元艺术”。[8]它重戏剧的艺术性,讲究一定的剧场艺术的效果,专门的戏剧工作者也进入到幼稚园的戏剧教学中。但所谓“讲究一定的剧场艺术的效果”是相对于“创造性戏剧”而言,其实在这种剧场活动中,更注重戏剧对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台湾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戏剧活动的总目标。台湾艺术教育馆1998年规定的幼稚园戏剧教育的目标中指出幼儿戏剧教育重点不在于演戏,不需要幼儿有专业、准确的表演,而期待孩子在戏剧活动当中,能创造性地思考,对创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所启发。林玫君1994年提出幼儿阶段的戏剧教育目标主要分为:①帮助孩子发挥潜能。②帮助孩子了解并欣赏戏剧艺术。这说明台湾的戏剧教育重视活动过程中幼儿自身的体验和得到的发展。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张金梅教授的《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一书被称为“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它是指围绕儿童戏剧经验的建构而发生的戏剧的、艺术的、学科的、多层次的综合教育活动。”[1]它是为了超越幼儿园综合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拼盘现象”“为了综合而综合的现象”“综合课程泛化现象”以及“综合课程的综合作用不理想”等现象,而提出的贴近“综合”本质的综合戏剧活动课程,力图弥补原有综合活动的不足。她认为戏剧天然的综合性给艺术教育综合化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这种综合化的活动是一种整合的幼儿教育,它力图将幼儿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幼儿戏剧艺术能力的提高整合起来,是围绕戏剧开展的综合的主题活动,所以它的目标仅仅落实在各个单独的主题活动里,还没有明确提出一个总体的戏剧教育的目标。因此在整个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容易忽略戏剧元素,脱离幼儿戏剧形式。

三、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实施过程的比较

1.主题来源基本相同。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包括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和儿童剧场活动。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的主题来源是人类真实的或想象的经验,如熟悉的故事或诗歌、各种自然现象(动物、高山、海洋、圣诞节、四季、太空等)、事件等等,[9]而儿童剧场活动的主题(即剧本)取材范围也很广,有童话故事、文学名著、诗、报纸时事等等,与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的选材基本相同,只要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主题都可以选用。

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的主题也很丰富,可以是艺术作品、事件、幼儿的想法等等,[1]这一点上,台湾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很相似,二者都是以幼儿的兴趣、欲望和冲动为出发点来确定的主题。

2.具体目标差异明显。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具体目标的设定包括三个方面:戏剧目标、内容目标以及幼儿能力目标;[10]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具体展开后是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包括了科学、数学、艺术、健康、社会等等领域,它们的具体目标的设定同于我国《纲要》中的规定,均是从知、情、意三个方面来表述的,其中没有明确提出戏剧方面的目标。

3.组织环节截然不同。台湾的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的环节有三个,包括想象、扮演、反思。具体展开程序是:教师拟订计划(包括选择适合的主题、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设定目标、拟订实施规则等)——暖身活动(活动开展前做的简单肢体动作,让幼儿的情绪进入到课程中)——解说与规范(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解说,使程序的进行明确而顺利)——讨论(整个活动的重要阶段,师幼共同讨论问题,听取各种意见并为解决某个问题达成共识)。台湾的儿童剧场活动的程序则是:剧本的确定——角色的安排——演练——场景布置、道具制作——服装造型、灯光、音乐的处理——剧场演出——教学延伸活动。而在张金梅教授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课程》一书中,提出的戏剧综合活动的具体环节有四个:主题开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出活动的主题)——生活体验(包括角色体验、行为体验、情感体验)——剧场工作(模拟演出前的剧场准备工作,包括舞台美术制作、音响制作、创作性的表演及剧本的确立、各项戏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模拟剧场演出(指在教室里模拟剧场的各种要素进行的舞台演出,包括剧场设置、剧场管理、宣传、开演前的准备、演出中的剧场事件、演出后的剧场评论)。[1]但前两个环节是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整合活动,在这两个环节中,仅仅把戏剧当成了整合活动的导入手段,戏剧并没有贯穿在整个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其中的戏剧元素较少,有时甚至会出现脱离戏剧形式。而后两个环节可以概括为儿童剧场活动。在前两个环节(即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整合活动)中,戏剧主题确立以后,在后两个环节(即儿童剧场活动)中,戏剧内容和戏剧形式才得到统一。然而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无论是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还是儿童剧场活动,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表现出戏剧内容和形式的紧密结合。台湾的幼儿戏剧教育有一套完备的操作程序,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由于起步晚,处于探索中,还需要致力于幼儿戏剧教育的专家、学者及幼儿老师们共同的努力,以求探索出一套适合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具体模式。

4.活动评价差异较大。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活动评价非常全面,不仅有对戏剧演出效果的评价,还对整个活动的其他各个环节进行了评价,涉及到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对戏剧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幼儿的态度如何、幼儿是否还存在疑问、他们是否进行了创作、活动秩序怎样、互助合作的关系是否良好、创作内容有没有实用的意义等);对幼儿能力发展的评价(幼儿的口语水平、肢体语言、技能技巧等);对活动内容的评价(是否能够完成活动设定的任务、程度深浅是否适宜、课程时间安排是否合适、是否偏离主题等);对教学技巧和策略的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使用是否有弹性、有无改进的建议等)。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却仅仅是演出后的剧场评论,即在模拟剧场演出后教师、幼儿、观众三者对演出效果的评论,而对活动的其他环节却没有严格的评价体系。

由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有一套系统完备的具体操作体系,而我国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还处在积极的探索与发展中。

四、关于对我国大陆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思考

1.树立正确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理念,给予更多的理论实践关注。我们必须意识到幼儿戏剧本身,它除了具备戏剧的基本要求以外,还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一种经过组织训练和艺术加工后的高级游戏,[4]是一种不重“表演”而重“表达”的活动。幼儿园戏剧活动蕴含丰富教育的价值,值得幼儿教育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倡在幼儿园中大力开展戏剧教育。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将幼儿戏剧纳入幼儿园的活动内容中,鼓励高校学前专业对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并将幼儿戏剧作为学前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戏剧教育的师资。另外,积极推动大陆儿童剧团的发展,让专业剧团也加入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行列。

2.凸显艺术精神,使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走向人文化。由于受到大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我国大陆幼儿园中开展的戏剧活动也带有严重的功利色彩,有的幼儿教师只重视教学的结果,幼儿戏剧活动中只重视幼儿技能技巧的培训,忽视了戏剧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没有看到戏剧内在的人文价值,这就丧失了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艺术精神,而艺术精神恰恰是幼儿戏剧教育的灵魂,注重幼儿艺术精神培养的老师,能让幼儿在最原始的状态中体验生活,让幼儿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情感得到宣泄和发展,使幼儿的艺术凸显出其独有的个性和魅力,充分挖掘出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人文价值。我们应该找回戏剧教育这一艺术教育形式中丢失的艺术精神,让幼儿在获得技能技巧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一份自由和快乐的心情,也多了对艺术的热爱,多了生动的人生感悟,提高了对戏剧艺术的审美能力,让艺术真正回到幼儿的心中,使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更具人文性。

3.挖掘戏偶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戏偶艺术的特色。戏偶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尤其需要努力向下一代人传播,让其得到继承和发扬。戏偶对于幼儿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拥有神奇的力量去提升、刺激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戏偶通过角色人物、空间环境、故事情节作为表达工具,加深幼儿的印象,增强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吸引幼儿长时间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模仿和表演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在理智和情感上得到全新体验,培养幼儿的表演、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在戏偶的设计和制作中启迪幼儿创意思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台湾戏剧教育中,戏偶的广泛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应该在大陆的幼儿园中广泛合理地应用戏偶,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11]

4.将多种戏曲形式运用于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国戏剧的种类繁多,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戏剧样式,包括京剧、川剧、越剧、粤剧、昆曲、豫剧等等几百种戏剧类型,我们应该将这些传统的戏剧形式应用到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各个地方的特色,从而培养幼儿对民族艺术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使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对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并萌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在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比较中,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应该正视自身在发展中的不足,并利用大陆丰富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资源以及深厚的戏剧文化背景和底蕴,共同推进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0-127.

[2]刘焱,李霞,朱丽梅.主体性表演游戏的探索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5):22-24.

[3]季云飞.幼儿建构性戏剧活动研究-幼儿戏剧与生活的双向建构[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4]陈子典.幼儿戏剧的特点与欣赏[J].教育导刊,004(11):57-59.

[5]王静珠.创造性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与幼儿游戏[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4):11-13.

[6]王添强.戏偶在乐园-幼儿戏剧教学工具书[M].台湾: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2001:21.

[7]Rosenberg.Creative Drama and Imagination.New York:CBS College Publishing,1987:4.

[8]柯秋桂.好戏开罗——儿童剧场在成长[M].台湾: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2003:12.

[9]周小玉.戏剧抱抱-幼儿戏剧天地知多少[M].台湾: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2001:14.

[10]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台湾: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2003:42-136.

[11]关晓玮.戏偶的艺术研究[D].东华师范大学,2005.

作者:瞿亚红,聂燕

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论文 篇2:

台湾地区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述略

【摘要】本文对台湾地区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的题材选择、脉络建构、情景营造以及戏剧教育发展的推进等四方面所采用的指导策略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大陆地区教师组织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幼儿;戏剧教育;指导策略

幼儿园戏剧教育在台湾地区较早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渐成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幼儿园戏剧教育就被引进台湾地区,也颇受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及其家长的接受与支持。之后台湾教育行政事务主管部门又通过下发相关文件、组织教师参加戏剧教育研习课程等进一步推动了戏剧教育在台湾地区幼儿园的发展。同时,学者们对欧美发达国家幼儿园戏剧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台湾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实际情况,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幼儿园戏剧教育理念及指导策略。本文从台湾地区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的题材选择、脉络建构、情景营造以及戏剧教育发展的推进等四方面深入剖析教师所采用的指导策略,以期为我国大陆地区教师组织开展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戏剧教育题材的选择策略

戏剧教育题材的选择是教师组织开展幼儿园戏剧教育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也可以说是教师组织开展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前提。有学者认为,戏剧教育可成为儿童在实际的“人类生活情景”中学习问题解决的最佳工具。〔1〕

(一)根据幼儿经验,选择幼儿熟知的文本

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如何选择戏剧教育题材的问题。好的题材可以引导儿童进入复杂的生命中,戏剧教育题材的选择是教师的基本任务。〔2〕在这方面,既要考虑教师组织戏剧教育的能力,也要考虑幼儿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从现有的文本出发寻找合适的戏剧教育题材,再据此设计相关的课程和教学单元。〔3〕

一方面,教师不仅要从幼儿的立场出发,将戏剧教育建立在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4〕还要考虑该题材是否有可引发幼儿深入探讨的议题以及能够引发出新剧情或是设计成戏剧教育活动的可能。同时,文本叙事是否清晰,文字是否优美流畅等也须斟酌。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教师本人的兴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发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文本的来源较为广泛。首先,可以是绘本故事。台湾地区幼儿园戏剧教育学者提出,走进戏剧,可从阅读故事开始。幼儿最喜欢的绘本故事是通往戏剧教育较好的道路。〔5〕其次,可以是影视动画片。将幼儿感兴趣的影视动画片作为戏剧教育的题材,可使幼儿对即将开展的戏剧教育活动内容不至于全然陌生。此外,历史传说也可作为戏剧教育题材选择的重要来源。通常,历史传说具有时间性、事件性、互动性等特点,这和幼儿园戏剧教育的特质相适应。

(二)立足幼儿兴趣,选择幼儿自发的戏剧游戏内容

幼儿园戏剧教育的题材除可选择幼儿熟知的文本之外,教师还可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选择较有张力的、幼儿自发的戏剧游戏内容为题材。幼儿自发的戏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想象,将生活中或幻想中的人物和事件,透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6〕选择这种来自于幼儿自发的戏剧游戏中的题材,可使整个戏剧教育活动也随机生发,而且,这个过程也可暗示性地将戏剧教育定位于个别教育或社会教育,并对其他领域的学习有所贡献。〔7〕

当然,幼儿自发的戏剧游戏,场所和时间通常是无法事先控制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敏感性。在观察幼儿戏剧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把握幼儿戏剧游戏的主题,分析其中的戏剧张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以幼儿熟知的文本还是以幼儿自发的戏剧游戏内容为幼儿园戏剧教育题材的来源,教师都应知道幼儿园戏剧教育应建立在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这是幼儿园戏剧教育题材选择的首要因素。正如杜威所说的,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内容与学生当前的需要及其能力之间的关系,既要懂得教育内容,也要懂得学生的特殊需要和各种潜能。〔8〕

二、戏剧教育脉络的建构策略

戏剧教育脉络的建构是指教师在选定戏剧题材之后,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将戏剧题材加以重新规划的过程,即教师重构戏剧教育活动:发生什么事件?(what’s happening?) 发生在谁身上?(who’s it happening to?)在哪里发生?(where is it happening?)何时发生?(when is it happening)有什么危险?会造成什么影响?(what’s at stake)。〔9〕从题材的选择到脉络的创建是戏剧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内容的完整设定。〔10〕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抽象的学习主题转化为具体真实的戏剧情节,以促使幼儿能够在其中进行主题探索和有意义的互动。

(一)教师依据选定的戏剧教育文本,创建戏剧教育脉络

1.运用原有的戏剧教育文本

运用原有的戏剧教育文本是指以戏剧教育题材中原有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元素为戏剧教育活动脉络的主要内容。教师可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全部情节和内容,或只针对故事中某个细节或是某个隐含的议题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究。但是,教师在建构戏剧教育脉络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可能各有不同,所以即使教师所采用的是同一个戏剧教育题材文本,也可能会建构出不同的戏剧教育活动,这里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确定幼儿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所思考的议题。

2.部分运用原有的戏剧教育文本

这是指教师将原有戏剧教育题材中的故事作为即将开展的戏剧教育活动的背景,戏剧教育脉络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设定等元素都与原戏剧教育题材相一致,但教师只截取原有故事的部分内容,然后,通过增添新角色,引导幼儿对有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教师在建构这类戏剧脉络时,必须了解幼儿对原戏剧教育题材中的文本故事情节的掌握情况,从而引导幼儿开展对其中选定的重要内容加以深入探究。

3.创新戏剧教育文本

教师在建构戏剧脉络时,既要考虑该戏剧教育题材的张力,寻找其中值得进行深入探讨的议题,也要使所建构的戏剧教育脉络适合班里大部分幼儿的发展水平。但是,原有的戏剧教育题材可能很难满足这一戏剧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建构戏剧教育活动脉络时,不必将自己的思维限定在原有文本的故事情节上,而是可以通过增添新的角色,改变故事情节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创造出全新的戏剧教育脉络,使之更加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依据幼儿自发的戏剧游戏内容,创建戏剧教育脉络

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自发的戏剧游戏活动,把握幼儿戏剧游戏的主题,发掘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或帮助幼儿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主题。之后与幼儿讨论,共同建构戏剧教育脉络中所需要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提供鹰架,即利用戏剧教育的技巧和方式将幼儿自发的戏剧游戏加以拓展或延伸。

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戏剧教育属于跨科统整性教育,其学习内涵包括表演的学习以及跨科跨领域的学习。〔11〕因此,教师在建构戏剧教育脉络的过程中,不应只考虑幼儿某个领域的发展,而应尽可能整合多个领域的学习,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戏剧教育情景的营造策略

营造戏剧教育情境是指教师通过营造相应的情境氛围,将戏剧教育脉络中所涉及的事件或角色延展到实际生活中来。这种营造出来的戏剧教育情境是引导幼儿主动深入探究相关问题或事件的基本条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戏剧教育情景的营造。

(一)根据戏剧教育情境,组织开展创造性的肢体活动

教师根据戏剧教育情境,结合戏剧教育脉络,配以音律、舞蹈等,组织幼儿做出有意义且适宜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幼儿的个性化认知,并产生肢体运动的愉悦,同时帮助幼儿建立起与某个角色的联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这类肢体活动时要注意,这种肢体活动过程是即兴的,非表现性的,因而所要注重的并非是戏剧的美感,而是幼儿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想象、做出这类动作,并反映出其生活经验。因此,无论幼儿做出什么样的动作或造型,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可通过言语引导的方式,了解幼儿做出该动作时的真实想法。

(二)教师进入戏剧情境,扮演戏中角色

教师进入戏剧情境,扮演戏剧中某个角色通常被称为“教师入戏”(teacher in role)。“教师入戏”是幼儿园戏剧教育中教师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教师通过扮演某一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并非是一时的兴之所致,而是通过这种参与,谋求达到戏剧教育的目的。〔12〕教师通过扮演某个角色,间接地为幼儿展现戏剧活动内容,向幼儿提出挑战,激发幼儿的兴趣。

为避免教师入戏太唐突,教师在运用这种方式之前要先跟幼儿交代清楚自己接下来要扮演的角色。尤其在入戏和出戏两个关节点上,教师要跟幼儿解释清楚何时教师扮演了戏剧中的角色,何时回到了教师本身的角色。此外,教师在运用该方式时,要努力将所扮演角色的特征表现出来,并善于利用替代物(如包、帽子、围裙等等)来帮助幼儿区分教师的入戏和出戏。例如,教师在组织开展“三只小猪”活动之初,准备扮演猪妈妈,于是教师跟幼儿说:“接下来呢,老师将扮演猪妈妈。当老师穿上这个围裙的时候呢,老师就变成猪妈妈了。当老师将这个围裙脱掉时,老师就变回老师啦。”此外,教师不必对服装过度讲究,以免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服装上去,从而影响戏剧教育活动的向前推进。

(三)教师介绍戏剧脉络,帮助幼儿了解戏剧情节

教师介绍戏剧脉络是指教师通过讲述或朗读故事,将所创编的戏剧脉络配合戏剧题材文本完整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也即将戏剧脉络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全面地介绍给幼儿,以帮助幼儿对即将展开的戏剧教育活动有较完整的了解。

这里教师所介绍的戏剧活动脉络为原有的戏剧题材所具有,即教师建构的戏剧活动脉络为现有的绘本、动画或历史传说等所具有,教师并没有对其加以改编。

(四)教师介绍戏剧角色,引导幼儿进行选择

教师可通过帮助幼儿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来营造戏剧情景。在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故事中的主角,也可以是和主角有关系的角色。但是,幼儿角色的选择反映了他们看事件的角度,也反映他们对相关人物或事件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幼儿角色的选择是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

教师在分配角色时,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首先要尊重幼儿,让幼儿自己选择。在整个戏剧教育活动过程中,同一角色可由多个幼儿一起扮演,或一个幼儿可扮演多个角色。如果有幼儿不知如何选择角色,教师要对其进行个别引导。如,可向他们介绍每个角色的特点,或先让他们以观众的身份参与到戏剧教育活动中来,通过观察,再选择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例如,在《水袖秘密故事》戏剧教育活动中,当教师引导班里幼儿选择角色时,仅有一位幼儿没有选择。教师问他:“你想要扮演什么角色呢?”幼儿:“我想跳芭蕾舞。”教师再次问他:“‘天使’的角色在表演时跳舞的动作很像芭蕾舞,你想扮演‘天使’么?”幼儿回答说:“好的。”

四、戏剧教育发展的推进策略

(一)建立戏剧契约,维持班级秩序

戏剧契约是指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约定的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建立戏剧契约对幼儿园戏剧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戏剧教育活动是开放性的活动,幼儿容易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产生情绪波动。因此,在组织开展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时,教师既要注意保护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也要掌握好戏剧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而良好的班级常规是戏剧教育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13〕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与幼儿共同建立起一种默契式的管理方式,运用团体的力量来制约幼儿的行为,循序渐进进而达到常规控制,〔14〕以提高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质量。

在建立戏剧契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幼儿意识到,这是一个例行性的仪式,师幼双方必须共同讨论,建立一个大家都认可且简单易行的契约。契约确立之后,教师可将其写在纸上挂在班级某个合适的位置,以强化幼儿遵守契约的观念。当然,契约的形式并不仅限于文本,口头承诺也是一种方式。教师可在每次活动开始之前与幼儿共同回忆契约中的某个规范,以规避幼儿在戏剧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过度行为。当戏剧活动不能顺利推进下去时,教师可带领幼儿回顾契约内容,审视所发生的问题,停下来加以处理,直到幼儿的专注力重新回到戏剧教育活动中来。值得注意的是,契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不同情景,通过师幼共同商议后加以调整。例如,教师在组织开展“雪人”戏剧教育活动时,需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影片。在幼儿观看影片之前,教师问幼儿:“我们在观看影片时应怎样做?”幼儿回答:“安静,不说话。”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不能说话呢?”有幼儿说:“因为有人说话我们会听不到影片中人的说话。”教师说:“对,因为影片中有很多好听的声音,如果有人说话,其他人就听不到这些好听的声音了。我们还应做到什么呢?”有幼儿回答说:“不要动来动去。”教师趁机说:“好,让我们把自己的小手放在腿上。现在,所有小朋友都知道我们在观看影片时应该怎么做了。”

(二)通过提问,推进戏剧教育活动

戏剧教育活动多开始于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明确,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将要完成什么任务,以推进戏剧教育活动。问题可以是故事中角色所面临的危机,也可以是故事发展到一个阶段后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加以推进。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提问时都需要注意提问的方式。

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教师发问时,先要评估幼儿的能力,问题有助于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故事情节发展的看法或感受,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开放性。相对于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更具建构性,更能引发幼儿的思考。例如,教师在组织开展“三只小猪之猪妈妈求救”戏剧教育活动时,在读完二儿子给猪妈妈的信后,向幼儿提问:“谁能帮助我想一想我的猪二宝该怎么做,或者,做些什么吃的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他的餐厅吃饭呢?”这个问题促使幼儿通过想象、回应、预测、思考、假设等,推动戏剧教育活动的纵深发展。

(三)幼儿解决问题,促使活动不断深入

戏剧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戏剧教育活动中,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不断采取行动而促使戏剧教育活动步步深入。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结合自身的经验,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以戏中角色身份对幼儿进行指导,也以教师身份对幼儿进行指导。但是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身份,都应该事先了解幼儿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随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回应。

如果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完成了相关任务,教师可根据剧情的发展情况,为幼儿提供新的任务,以推动戏剧教育活动的纵深发展。反之,如果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应反思,通过转变戏剧活动发展方向或对幼儿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因此,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中,幼儿虽为主体,但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教师的指导是戏剧教育活动持续向前推进的保证,教师的指导能促使戏剧教育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林玫君.戏剧教学之课程统整意涵与条件〔C〕//台湾艺术大学.中小学戏剧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艺术教育馆,2002.

〔2〕WINSTON J.5~11岁的戏剧、语言与道德教育〔M〕.陈韵文,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9:13.

〔3〕陈仁富.教育戏剧课程设计之行动研究〔R〕.屏东:屏东大学幼儿教育系,2008.

〔4〕〔10〕虚文贞.戏剧课程设计之分析比较:以Joe Winston和Julie Dunn的戏剧课程为例〔D〕.台南:台南师范大学,2010.

〔5〕葛琦霞.教室VS剧场:好戏上演喽〔M〕.台北:信谊基金出版社,2002:14.

〔6〕林玫君.创造性戏剧理论与实务:教室中的行动研究〔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50.

〔7〕JOE W,MLIES T.开始玩戏剧:4~11岁儿童戏剧课程教师手册〔M〕.陈韵文,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3.

〔8〕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86-187.

〔9〕JOHNO T,JULIE D.假戏真作,做中学:以戏剧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有效进入主题学习〔M〕.刘纯芬,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41-42.

〔11〕陈韵文.台湾当代戏剧教育探究〔J〕.香港教育剧场论坛,2010,(7):81-96.

〔12〕JONOTHAN N.建构戏剧:戏剧教学策略70式〔M〕.舒志义,等,译.台北:成长文教基金会,2005:95.

〔13〕李文正,李长灿.幼儿园教师事实班级常规之个案研究:以一位大班教师为例〔J〕.幼儿保育学刊,2005,(3):105-130.

〔14〕JONOTHAN N.透视戏剧:戏剧教学实作指南〔M〕.陈仁富,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10:42.

作者:孙胜男 姚伟

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新思路探究

摘要:艺术教育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新模式下,以人文主题统领的艺术教学中,艺术教育与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如何最大化发挥艺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笔者受中山市三乡镇白石环幼儿园多年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启发,从奥尔夫音乐的原本性、开放性和本土化等特性延伸至创意戏剧活动的开展。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的探究,旨在通过发挥创意戏剧教育性的优势,让农村幼儿园的幼儿能够在宽松、有趣、富有创造性的体验中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意戏剧;奥尔夫音乐

中山地区的农村相对其他省份的农村来说,经济、物质条件相对优越,但相对学前教育发达的城市而言,对幼儿艺术教育,尤其是对儿童戏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一本该和孩子们很亲密的艺术样式离他们日渐遥远。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利用白石环幼儿园地理位置的优势,结合农村地区最具特色的潜在课程资源的利用,对儿童戏剧进行了多元探索实践。通过研究来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戏剧文化素养以及对儿童创意戏剧的探索实践能力,形成该园具有本土文化戏剧教育的特色建设,为幼儿园常规教育注入新血液,提供新思路。研究期间,幼儿园也遇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让研究者深感在农村幼儿园实施儿童创意戏剧活动行动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国内外儿童创意戏剧发展现状

(一)西方国家重视戏剧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在国外,戏剧教育由来已久,从古希腊至今,延绵不绝。许多国家早已将戏剧纳入普通学校教育中,以立法或课程计划的形式确立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美国儿童戏剧协会(CTAA,1977)将创意戏剧定义为:“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活动的方式由一个领导者带引参与者将人类生活之经验加以想象、反应及回顾的过程。”可见,活动重点不在训练舞台演员,而是参与者经验的重建过程。西方創造性儿童戏剧教育的成果为我国幼儿戏剧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戏剧是一项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能以最直观有效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等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创意戏剧不是教学生如何演戏,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强调引导学生利用肢体、表情、口语等进行即兴创作与表演,使学生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与团体互动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各方面能力也得以提高。

(二)戏剧的艺术形式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西方国家不同,在我国幼儿园实践中,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被广泛重视。幼儿园的戏剧活动主要仍以剧场式、表演型为主,社会普遍表现出对戏剧的陌生、误读与排斥。“教师导、儿童演”成为我国儿童戏剧教育最典型的教育方式,缺少了对儿童戏剧创作主动性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幼儿园,幼儿园普遍仍固守着“艺术课程=音乐+美术”的课程模式,且出现了过于重视艺术知识技能、活动方式程序化等问题。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不再将幼儿园课程明确规定为体育、语言、美术、计算、音乐等学科,而是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这使得包括艺术领域在内的五大领域学科教育内容远远超越了原有教学科目。艺术本身囊括了多种形式,如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等,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日渐丰富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随后,我国幼儿园艺术课程呈现出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儿童创意戏剧正符合了这一趋势,通过戏剧活动可以在提高幼儿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表现能力、角色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及人格的塑造。因此,戏剧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艺术形式。但从当前已有的研究来看,我国针对幼儿阶段儿童开展的创意戏剧教育研究却甚少。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发展进程

(一)奥尔夫“原本性音乐”的启发

白石环幼儿园从2006年接触奥尔夫音乐后,深深感受到了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艺术教育的。“原本性音乐”中原本意指“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行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根据文献记载,奥尔夫本人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音乐戏剧,从他的思想轨迹发展来看,这其中既有从幼年、少年时期这方面的艺术熏陶中就已经形成的浓厚的兴趣起到一种持续的内在心理动力,又有投入音乐创作活动后,受到音乐、戏剧、舞蹈、绘画乃至诗歌诸种艺术创作思想、风格、流派的影响,而形成的被称之为“整体的艺术”的观念。可以说,当奥尔夫的注意力还主要集中在舞台上音乐戏剧的创作时,作为日后形成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观念核心的“整体的艺术”观念,就已经基本形成,这可以说是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观念最重要的成分之一。由此可见,奥尔夫的音乐戏剧创作与音乐教育成为了他音乐事业并行的两条轨道,并具有着某种共通性。奥尔夫认为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这使得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为一种开放性。同时,这也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给创意戏剧带来了丰富的可以自由表现的资源,而创意戏剧活动也有助于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奥尔夫音乐。

(二)儿童创意戏剧的萌芽

儿童创意戏剧活动是一种非正式性的戏剧活动,在自然开放的氛围中,通过肢体律动、默剧、即兴对话等戏剧形式,引导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参与戏剧作品的创作和表演,获得游戏的满足和多种有益的成长经验。儿童戏剧的创作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喜闻乐见的事情进行创作。白石环幼儿园的教师在国家级立项课题《中国奥尔夫音乐的实践与研究》的子课题及市级立项课题《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农村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中,科研意识及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开始尝试将奥尔夫音乐渗透于戏剧中,并融合奥尔夫的教育思想,以剧本为载体,挖掘农村本土文化,结合故事绘本的表现形式,运用现代的舞台技术和对儿童戏剧表现有益的改编创作,给创意以足够的发挥空间。

据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戏剧在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社会认知、道德心、协调性、自立性、团队合作等优良性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非常值得幼儿园进行实践研究,从而有效解决此难题。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戏剧,契合了孩子游戏的天性,接近儿童认知、体验世界的方式,对孩子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儿童不是简单地看演员表演,他们可以是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者、评论家等。在创意戏剧活动中,他们更是可以尽情地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处理同其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尽情地、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些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无疑都是有益的。白石环幼儿园各班级教师在学期初对班级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各年龄段儿童戏剧的特点,结合阶段性计划制定了“课题学期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班级戏剧活动。

(三)儿童创意戏剧本土化研究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白石环幼儿园在进行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时因地制宜,考虑到当地社会文化生活的乡土特点,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的区域优势。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充分了解、挖掘,合理运用本村蕴藏的自然材料(如:鹅卵石及各种石头,不同植物的茎、叶、果实、植物的皮壳,各种豆类、谷物的种子等)和乡土文化(如:传统节俗、舞狮等)的丰富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环境布置及儿童戏剧的创作中。在2015年1月的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中,开场节目《龙腾狮舞》成为活动一大亮点。节目是根据中山特色乡土文化,并融合幼儿年龄特点编排的儿童戏剧表演。这很好地将本土文化传递到了幼儿艺术教育中,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从而丰富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内容。

在研究儿童创意戏剧期间,幼儿园也遇到了很多其他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戏剧教育水平有限、幼儿对戏剧兴趣不高、家长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不理解等问题,这让研究者深感在农村幼儿园实施儿童创意戏剧活动行动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提升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以科研促教研,以艺术促进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研究之初,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儿童戏剧的相关文献、理论专著及研究资料进行学习,使课题研究始终处于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开展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做了多种工作。如在园内研讨培训中逐步推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實效。每周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以研究和解决课题实施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交流,及时对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每学期开展戏剧主题活动,每周开展集体戏剧教学。各班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在戏剧主题活动中,依从儿童戏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师幼共同建构一系列戏剧活动。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戏剧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由和创造的乐趣。幼儿园邀请台湾知名音乐教育专家潘俞安老师多次入园指导,帮助教师认识儿童创意戏剧的精髓,解决了课题开展的困惑和疑问,提升了幼儿园儿童创意戏剧可行性做法的经验。

开展艺术教育不仅是一个“请进来”和“内部消化”的过程,还是一个“走出去”的过程。教师们积极分别赴湖南、北京、郑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参加各种戏剧研讨培训活动,如“第五届全国幼儿园创意戏剧游戏专题研讨会议”“2015儿童戏剧教育·珠海论坛”“第六届全国幼儿园创意戏剧游戏专题研讨会”“绘本戏剧——即兴编排工作坊”“幼儿戏剧游戏导师训练营”“儿童戏剧教育国际大会2016·珠海”,不仅学习了有关戏剧游戏和戏剧教育的基本理论,提升了师幼进行创造性戏剧游戏的能力。同时,也启发了教师戏剧创作的思路。其中,2015年12月,笔者赴北京参加了由香港致力推动儿童剧艺、教育戏剧的王添强老师主讲的“2015教育戏剧种子教师培训”,以“即兴编作”技巧为核心的戏剧活动领袖训练,触动了笔者和课题组教师创意戏剧即兴编作的灵感,成功改编了《魔法师的弟子》。通过园外学习培训,体验多元戏剧文化,开拓研究思路。

(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白石环幼儿园认识到开展幼儿创意戏剧活动,幼儿能力的发展要比结果更重要。因此,在创意戏剧活动中,应遵循和坚持两个“凡是”的原则:凡是幼儿可以自己做的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去做;凡是幼儿能够自己体验的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在整个创意戏剧活动过程中,要调动幼儿去主动感受和体验、主动创编和表演、主动制作和准备,让幼儿成为舞台的主人。同时,也让幼儿经历承担责任、不断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的过程。教师要克服一味追求结果的心态,避免采用包办代替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主动探究、发挥创意、迁移生活经验、承担责任的机会,要及时肯定、支持和赞赏幼儿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并和幼儿园结成戏剧创作和表演的共同体,共同挑战、共同成长。在教师对整个故事表演有一个基本构架后,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幼儿进行剧本改编的讨论,引导幼儿展开对戏剧的想象,自主创作戏剧场景。在活动实施中,与孩子一起进行装扮,利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自主游戏活动的材料,包括头饰、服装、小道具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到剧本的创编中来,与同伴合作表演,创作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戏剧乐园:梦幻城堡、开心农场、动物之家、奇趣手偶剧场、海底世界、水帘洞等12个戏剧场景各具特色。幼儿表演了自己喜爱的、自己创编的故事,所以异常专注。

(三)多渠道帮助家长了解儿童戏剧,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许多家长对艺术教育课程有着错位的认识,觉得没有实质的用处。白石环幼儿园结合课题内容,在幼儿园宣传栏设置了“课题开展动态”版块,并作环境展示课题简介的广告喷画,向家长介绍课题,使其对幼儿园课题有初步的认识。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培训暨亲子活动”,并举办了“儿童创意戏剧推广会”等活动,在每次活动前先向家长介绍活动意义,活动后再针对内容进行活动小结,让家长明确戏剧活动的作用。在多次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逐步提高了家长对儿童创意戏剧的认识,使其渐渐明白了白石环幼儿园课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推广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小舞台,大剧场。“白石环幼儿园星光大剧场”是由课题组自编、自导、自演的儿童创意戏剧,也是集歌、舞、乐器演奏等项目而成的大型创意戏剧。这几场戏剧的成功演出不仅蕴含了小演员们的努力、幕后工作者的付出,还得到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随着家长对课题的不断深入了解,对课题相关工作的开展也愈发支持。白石环幼儿园结合市级立项课题《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意戏剧活动的行动研究》及五大领域开展以“玩‘转’戏剧”为主题的自主游戏活动,家长们也主动协助布置场景、制作孩子扮演的服装、道具,并为每次开展的戏剧活动提出意见或建议。他们表示孩子们在想象创作、思考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创意戏剧作为教育策略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还是运用儿童艺术教育的多种方式作为线索来推动儿童创意戏剧中情节的发展,创意戏剧让每个参与者共同对“戏剧作品”的诞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在“聚光灯”的照射下,每个幼儿都能在戏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获得一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增强对创意戏剧的了解,同时对本土化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使创意戏剧更好地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使幼儿在更加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大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感受创意戏剧的乐趣,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改变以往的艺术教育教学形式、挖掘农村当地特有的艺术课程资源来实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的,希望能够对广大农村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实践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汪莹.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4】索丽珍.创造性戏剧融入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张金梅.戏剧表达·戏剧创作·戏剧表演——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内容构建【J】.学前教育,2009.

作者:冯柳春

上一篇:学校新课程心理教育论文下一篇:国外教学法英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