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银行会计实习论文

2022-04-25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会计学对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全面、迅速结合的有效方法,而当前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质量与社会发展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建构主义提出教学策略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建构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教学银行会计实习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教学银行会计实习论文 篇1:

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就业形式更显严峻,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日益呈现出了许多问题,这制约着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实践教学;问题;改革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ccountant carries

out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hinking

Cheng Huaan

【Key words】Carry out teaching; Problem; Reform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会计教育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的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与技能且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低、动手能力差、实践知识和经验匮乏,已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我国高校扩招后,会计实践教学条件也相对严重不足,在我国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实践教学效果的下降更是成为制约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改革会计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1 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学模式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目前很多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单一,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窄,一般只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实践内容,而没有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旅游、饮食服务业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及国际会计的实践内容,这些实践内容还停留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实践上,而且业务在设计时与企业会计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流程与环节衔接,甚至在模拟中一个人要充当企业各种人员的角色,使学生感觉混乱,理不清头绪,做起来也觉得很繁琐,对于企业如何进行资金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分析问题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实践课中的基本没有涉猎,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经济活动分析等实践内容基本没有,即使有也是一些陈旧的案例讲解,没有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综合化的实践。所以,学生通过不管是单项实践还是综合实践课程,学到的只是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业务操作技能,而在处理业务时应如何合理分工、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职业判断、企业财务是如何运作的等学生都不清楚,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

1.2 会计实践教学管理、监督存在问题。

1.2.1 学校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缺乏层次管理。

各学校都重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这也是教学评估的指标,但应如何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应达到什么建设标准,形成什么教学功能,怎样实践、实践与能力培养如何有机地结合等问题方面考虑不多,很多学校的建设思路不清晰,导致很多高校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开发,导致实践教学缺乏层次化管理,建设方向不明确,没有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层次方面下工夫进行研究,出现了多年建设,多年都是在低水平位置徘徊的状态。

1.2.2 教学督导监督不利,缺乏科学的管理。

教学督导是在已经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程基础上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而学生素质和其他情况年年不同、时时不同。教师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及理论和实验教学课时的分配做出了调整,这与教学检查和督导的依据可能会有一定的冲突,因此,查出问题后,教师的对立情绪较大,容易激化矛盾,也容易挫伤双方的工作积极性。

1.2.3 教师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无标准,随意性较大,有时也不客观。实践成绩是学生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主要是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纪律表现及实训报告的填写作一个综合评定,但由于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存在抄袭,加之实训操作资料相对缺乏真实性,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老师也很难对每位学生的实训情况了如指掌,这样评出来的成绩难免有偏差,至于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可能老师并不能从实践课中反映出来。

1.3 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中,很多人缺乏实践经验,他们有较娴熟、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但对金融、管理等相关知识相对欠缺,加之对企业实践了解甚少,实践能力匮乏,在实践教学中,有的仅凭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操作,无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进行生动的讲授,因此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影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1.4 毕业实践时间不合理。

毕业实习是将所学财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毕业论文提供实际数据和经验的最后教学环节,但到学生毕业实习时,教学单位没有心思好好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学生也急于找工作,因此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时间慢慢就演变了找工作,这样丧失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后机会。

2 改进措施与建议

2.1 构建科学的会计实训校本教材体系。

拓宽会计实践领域,进行包括各行业在内的单项和综合会计实践,构建科学的会计实训校本教材体系,每种会计实训校本教材编写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训校本教材应侧重于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使学生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进行核算操作,掌握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方法,而各个行业的会计实训校本教材应根据各行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经济业务,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不同行业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另外,会计实训校本教材不能只包括会计核算方面的内容,只培养“报账型”的人才,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报账型”人才,更迫切需要预测、决策、分析方面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实训校本教材还应包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实践的内容,实现会计实践由“报账型”延伸到“管理型”的转变,为培养出应用型管理人才而努力。

2.2 不断改进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2.1 演示实验教学方式。老师将会计实践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通过演示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的。

2.2.2 插播实验教学方式。插播实验教学是电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插播实验电视资料,以解决教师实习辅导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问题,电视实验教材的插播,应与教学辅导内容密切配合,一般都是在教师辅导讲到该部分内容时,稍加提示就插放这段电视实验教材,一些学生有疑难问题,可进行录像重放,这样学生能通过插播教学可以迅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2.3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传统的会计实习教学中,很多会计实习过程由于数据量大,处理过程复杂,以及受教学时间、实验工具的限制等,常常难以理解企业发生的经济状况,也难以模拟现实的业务,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可以让学生模拟各种角色,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教室,同学们可以通过局域网、广域网迅速、准确地获取具有现实意义的企业数据,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 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

2.3 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教学之路。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实验室,而应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到生产与管理一线,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思路,为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社会实习基地,以拓宽社会实践教学之路,使学生真正实现学了就用,学了会用,学了能用的目的。

高校通过各种努力,应与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选择符合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高校教学要求的单位作为稳固实习基地,并签订正式的实习协议或合同,实习基地选择时应遵循多元化、层次化,高校还应与国际知名公司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会计实践教学走上国际化道路,当然,我们还可从企业中聘请知名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这样学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社会实践(包括毕业实习),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会计实务、税务代理、审计与验资等相关事项,也可以置身于真实的会计环境之中,参与实习单位的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等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会计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调查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2.4 加快对会计专业教师的培训。

会计专业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工作,难免与会计实际工作脱节,特别是会计准则发生变动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因此,应鼓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工作第一线,广泛收集新的经济案例和交易事项,不断扩充会计案例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高校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积极健康发展。

2.5 建立科学的会计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会计教育,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会计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实现会计教育管理的量化考核,以便突出体现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贺湘.会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与教学应用.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6)

[2]胡克琼, 杨侃. 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财会月刊(综合),2007(10)

[3]贺彩虹.对构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黑龙江教育, 2007(12)

[4]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财会研究, 2008(12)

[5]刘勇.对现代化会计教学模式的认识.高教论坛,2004(2)

作者:程华安

高校教学银行会计实习论文 篇2:

“三主”思想会计实验教学运用探讨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会计学对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全面、迅速结合的有效方法,而当前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质量与社会发展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建构主义提出教学策略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建构意义。钱梦龙先生在语文导读教学的“三主”指导思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对会计实验教学同样具有积极作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可将其应用到会计实验教学中。

一、“三主”思想对会计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20世纪八十年代语文教学改革洪流中,钱梦龙提出了其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即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教师为主导”,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放松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是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三主”思想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统一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思中,符合当今教学论的由“教”向“学”重心转移的大趋势,与建构主义教学观相契合,值得在会计教学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一)“学生为主体”对会计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 在“学生为主体”及建构主义的观念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当前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但传统的会计实验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准备实验资料,学生往往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完成作业。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无论是针对单项课程进行的专项训练,还是综合多门课程的实验,常常会出现到实验结束时,学生连实验目的,训练的是什么技能都没有理解的情形。(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在理论教学中,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仍然沿续这种学习方式,将实验资料中涉及到的业务按老师要求进行处理。这种学习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当学生遇到有细微差异的新经济业务时,在没有老师宣布正确答案之前,仍然不敢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还出现对不同教师讲解相同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表示不解,无法体会会计变通的艺术。(3)学生对新旧知识没有融合贯通。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由会计学原理到高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由管理学原理到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设计等,各课程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高校也普遍开设了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信息化等实验课程。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常常将各知识点孤立对待,而没有将其融会贯通,这种能力的缺乏不足以应付实际会计管理工作涉及到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情况,而且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信息化等实验课程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的印证和知识点的融合。

(二)“教师为主导”对会计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这个前提条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学生由不具有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成为一个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这离不开教师的施教。而教师发挥作用的“导”不应是将知识强硬地“注入”到学生的头脑,应该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转换、生长成新的知识。当前会计实验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角色定位错误。会计实验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错误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思想未完全转变的大环境,部分教师的角色定位仍然是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他们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而非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相应课程教师自身能力缺乏造成的。在会计实验课教学中,由于课时少且任课系数低,委派担任此类课程的教师很多是相关理论课的教师,甚至从学校毕业直接到高校任教的年轻教师,他们并没有过到企事业等基层单位从事会计实务的实践经历,无力驾驭会计实践课程。(2)教师忽视各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差异。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经验及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而以往的会计实验教学常无视这种差异的存在。于是常出现授大课、用同一套实验资料让所有学生同时操作完成,人多课时少,教师无法根据各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别指导。授课时顾全参差不齐的学生一方面会使原有知识点掌握得好的学生潜能和技能受到限制,收获甚微,另一方面容易让较差的学生又因无法胜任而再次被“填灌”知识。(3)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启发性。部分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权威者,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仍是结论式教学、全程讲授,并没有注意启发、扩展学生的思维训练。第一,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真实会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第二,教师没有激励学生对会计实践问题独立探究、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第三,教师没有提示出前后课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也没有激励学生寻找解决同一会计问题的多重答案;第四,教师没有尽可能地组织开展讨论与交流。

(三)“训练为主线”对会计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 对教学来说,如何全面发展学生,关键还在于实践,尤其对会计实验教学,只有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才会真正得到提高。高校目前会计实验课下的训练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1)训练目标单一。现有实验课的目标大多仅用于完成核算,且核算对象常常仅限于制造企业,不能满足将来从事银行、商贸、旅游等行业会计的需求。(2)训练内容简单。尽管高校逐渐增加了会计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但所开设的实验课通常只是单纯地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与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课程中所进行的专项训练简单重复,达不到与管理会计、市场营销课程的综合性和各知识融合的要求,更不能适应现代股份制企业新经济业务发生的新环境。(3)模拟环境欠缺。会计模拟实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了会计理论教学中看书本做账的模式,对核算单位各部门及外部银行、税务等机构很少进行环境模拟。学生难以体会到会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真实环境。

二、基于“三主”思想的高校会计实验课策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下,三者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基于“三主”思想,高校会计实验课可以从提高会计实验设备及环境配置、完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对实验教师管理和培养、改进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采用如下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会计实验设备及环境配置 一是保证有充足的资金配置实验设备。高校各级领导应该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不重视实验教学的观念,提供充足的资金配置实验器材。会计实验课程有的可用手工操作,有的需要在计算机上运行,还有的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完成,这就需要高校投入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时还要提高相应设备的利用率。二是重视模拟实验环境的建设。建构主义者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而不能将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化处理,远离现实情境。在进行会计实验设备配置时,应模拟实际单位情况,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如企业内部的环境可以设置不同部门间物质资料流转的展板、模拟设置外部环境机构等。

(二)完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德雷克·博克提出,在认同了教育目标之后,还应该考虑是否有合适的课程和足够多的课时来实现目标。(1)适当增大实验课的课时数。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大实验实践环节的课程门数和课时数,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挥出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将实验课程层次化设置。会计专业实验应该包括课内实验和集中性实验两个方面。可在不同年级完成几个层次的训练:对于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开设年级可以进行单项训练为目的的课内实验课;在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综合的会计实验课程;在高级财务会计、银行会计、商业流通企业会计等课程开设期间可以针对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和商业企业进行特殊事项的实验。(3)有效安排授课班级规模。在提高实验客观条件后,合理安排授课班级规模将是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学中必须保障有足够的场所和课时进行小班授课,保障教师对每个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差别引导。

(三)加强实验教师管理与培养 实验课程面临实务会计工作的规划和细微的实际操作细节,一名只有书本知识的教师很难满足实验课程启发、解惑的要求。在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给学生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对教师实践素质和课程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应成立专门的会计实验教研室。高校为了加强教师人才管理和培养可以成立专门的会计实验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并引进有实务工作经验的教师,形成与理论教学相独立的实践教学班子,避免纸上谈兵的情形发生。另一方面,培育会计实验教师人才。定期鼓励会计实验教师与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合作与交流,到会计工作的第一线,参加一些实务界的研讨会,掌握会计实务的发展和动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四)改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 会计实验的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以获取实践能力和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可以从学生参与会计实验设计、增加讨论与交流、模拟会计实际操作等环节,帮助学生通过训练完成知识向技能的转变,如图2所示。

(1)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会计实验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环节,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理解实验目的,带着目的去学习,也能解决实验课全班共用一个案例的问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首先,教师需要设定出教学目的应该涉及到的知识点和综合程度,学生则按照教学目标主动搜集、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自我设计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设计上引导到不同的层次高度。其次,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新旧知识,完成实验,并认真加以思考。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难易程度、综合性及实验质量给予评分。

(2)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讨论与交流。会计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组织并引导讨论与交流向着有意义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如,对非正常业务的核算,提出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或辩论,让学生自己找出更多、更好的处理方法;在实训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更正和补充原来的认识;在实训会计内部控制设计时,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实训上市公司特殊事项时把问题逐步深入以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实验结束时安排学生自主评价和集体讨论等环节,汇总各组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3)教学中模拟会计实际操作。在模拟财务部门内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报账、出纳、会计和审计等角色进行会计实验,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轮岗,使学生能适应各个岗位工作需要的全面训练;企业外部的环境应该模拟银行、税务等机构,使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并非单纯地进行会计核算,与外部信贷和纳税机关密切相关;在模拟实验环境时还要充分考虑非制造行业及上市集团公司所涉及的不同环境,也可将学生带到实习基地进行真实演练。

通过改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过程,学生将原已掌握的会计及其它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根据企业内外部实际环境,主动进行会计实验设计,然后通过讨论与交流等实训手段,提升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2]马文超、吴君民:《大学会计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第1期。

[3]钱梦龙:《主体、主导、主线(上、下)》,《内蒙古教育》2001年第7、8期。(编辑 熊年春)

作者:蒋丽

高校教学银行会计实习论文 篇3:

会计教学如何适应银行发展新要求

摘 要: 目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银行业务内容及操作方法、操作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会计现行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实务操作的要求,因此银行会计教学要深入地改革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此才能满足现行银行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会计教学 银行 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经济各领域无论是经济业务内容还是生产的手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银行业来说,这种变化不仅是业务内容上的增减,而且操作方法、操作手段、制度规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职员原有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不再适应当前实务操作的要求;原有的会计教学不能满足银行第一线各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这种冲突和矛盾直接体现为银行会计教育的滞后和现行实际从业实务内容、方法的不断改变之间的矛盾。纵观这些年来银行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指导远远跟不上现行银行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而使得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要走上银行的工作岗位还需要最少三个月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这不仅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而且使得银行会计教学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双倍浪费社会的资源。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银行会计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从而提高银行会计的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银行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深化教材改革,满足银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核算要求

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随着银行办公的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信息化要求改造银行账务组织体系。

针对会计电子化系统运算速度快、数据集中处理能力强、网络传输速度快的特点,简化原有的综合核算体系,即取消总账、科目日结单等综合账务,细化、深化明细核算内容,将原来为统计、管理等方面所需的登记簿、台账纳入银行电子化明细账务核算体系。在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账簿的登记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集中自动化处理来完成的,总账和分户账之间不存在相互核对的问题,总分核对已无实质性意义;银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打印账簿,也只是多一种可查的会计档案资料而已,目前实现了银行会计电算化的银行,平时并不打印账簿,只在会计期末或检查时才予以打印,因此,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所谓账簿只不过是根据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而在计算机内部不存在手工意义上的各种账薄,因此,将会计账簿分为日记簿、总账及明细账的价值和必要性已经不大;会计电算化以后,只要给出一个会计科目,计算机就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形成所谓的账簿,而不管这个科目是存款科目还是贷款科目,是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而且所有的账都可表现为一种统一的形式;在银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条件下,输入数据都要经过严格的逻辑性校验,如会计科目逻辑性校验、借贷发生额平衡校验等,因此,不需要用划线更正法来更改账簿记录,即使账簿记录有问题,也一定是合法性问题,往往采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

(二)实行综合柜员制的银行外部业务由单人临柜,一人操作。

在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流程中,记账工作完全由电子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其内部的账务处理流程根据数据流程来设计,从而调整和取消了银行会计中因手工操作或内部控制的需要而人为增加的诸多重复性环节的内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可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环节,其控制的重点是在输入环节。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切中间过程都在电子计算机系统内部自动完成,而需要的任何信息资料,都可以通过“查询”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不会发生遗漏、重复记录和计算差错等手工操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故某些手工操作方式下的账务核对环节将不复存在。

(三)按照电算化、网络化的要求处理具体业务。

银行电算化的会计处理流程由于与电算化的帐务组织与手工操作不同,所以其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及相关规定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凭证的处理要求、传递方法、传递要求等与手工操作有明显的不一样。另外,会计凭证也将由以实物凭证的传递为主转变为主要传递“电子凭证”的方式(实行“票据载留”制度)。

(四)改按科目顺序为按业务流水顺序整理会计凭证的档案管理办法。

实现银行会计电算化后,记账凭证主要有:手工编制的零星业务的手工凭证、其他业务子系统在对业务处理后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账务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固定凭证三个来源。记账凭证也相应分为手工凭证、机制凭证和固定凭证三类。其中,手工凭证是人工编制、手工录入的,后两者都是机器自动编制、自动转录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所关心的已不再是该凭证是哪个科目的凭证问题,而是凭证的来源。因此,银行会计电算化以后银行对记账凭证按其业务流水顺序来整理而不是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整理。

(五)在会计报表、档案管理、会计职能等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银行会计的这种变革,作为银行会计教育的导向——教材,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才对,这几年出现许多银行会计的新教材,但大多都还沿用传统的理论和手工操作的方法。比如银行会计的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双线核算内容还是沿用手工操作的内容;其操作程序也按手工操作的程序来进行处理;具体业务处理方法也还沿用手工操作的做法等等。除此以外,目前银行会计教材的滞后还表现在业务内容的陈旧上,对近几年来由于金融创新而产生的新型的业务内容的处理方法则没有提及。所以必须对目前的教材进行改革,教材的编写要与银行的账务组织、账务处理以及具体业务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相适应,同时要注意吸收国内外银行会计处理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拓宽专业适应面,增强职业的适应性。

二、建立与现行银行相适应的银行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

理论结合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岗位,是目前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教学中能够进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然而如何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却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我们仿真的模拟实验总是很快就滞后于银行现行实务实践。为了顺应现行银行的操作要求,应该尽快改建、扩建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安装与银行目前操作方法、操作手段相似的仿真教学软件。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特别是近年来通信、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获得突破性进展。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其特点是: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其结果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新的教学方式,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不仅可以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愉快学习、情景学习、交际学习等,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教的方面,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等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共享,校内甚至校外可得到广泛使用。可见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增加学生模拟操作训练的课时。

会计教育是培养一线人才,在这些岗位上可以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熟练的操作技能却是必须具备的。所以银行会计教育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其操作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增加学生模拟操作训练的课时。在非职业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在 2∶1,甚至更小,而在职业专业的课程没置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应在1∶1,甚至更大。当然增加实训课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的教学,因为没有理论作为基础,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像无源之水,从而导致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可能真正掌握银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这样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如果银行的有关规定稍微变化,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把正确的理论知识和现行的实务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自身必须对这个专业的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熟练的操作能力。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群体却大部分都是从学校走入学校没有实践经验的一个群体,加上以往所学理论知识严重滞后,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跟得上银行现行的操作要求。

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与银行联系,构建教学与实践沟通的平台,让专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到银行业务内容以及银行相关规定、制度、操作方法、要求的变化。其次,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应当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教师能够定期到一线顶岗实习,保证每个教师都能深入第一线提高职业实践能力。这样为教师在教学中的理论教授以及实践指导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同时还能匡正教材中滞后于实践的理论和实务操作内容,避免出现教学与现行操作实务之间出现冲突的矛盾。最后,积极培养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参加经济师、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成为“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

[2]许汉友,汪先娣.高校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困惑及校正[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7).

[3]刘文丽,刘琳.新形势下的财会学科教育改革[J].国际商务财会,2008,(08).

[4]郑小伟.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初探——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0,(04):196.

作者:胡子娟

上一篇: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