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2022-04-25

摘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促进了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会计准则的不完善,阻碍了准则的顺利高效实施。本文深入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强调了小企业扣除标准的性质和重要性,提出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和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篇1:

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我国财政部于2011年 10 月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以替代2004年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将对我国会计工作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本文主要研究小企业会计特有的目标定位、准则的简单性和真实性的平衡关系,以及准则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 目标 定位 执行

一、逻辑体系与目标定位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总体框架,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含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个层次。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均属于具体会计准则,是基本准则框架下的两个子系统,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但是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若要共用一个基本准则,统一两者的会计目标、会计质量特征等显然是很不现实的。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应有其独立的理论基础。

(一)缺乏明确的会计目标定位

基本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界定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即决策有用性和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然而,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在企业组织结构和资金来源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目标定位也必然不同。基本准则确定的两个目标均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上,而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分离,事实上更多的是高度一致,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不存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应也不可能生搬硬套基本准则的会计目标,应建立适合小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目标体系。小企业会计准则并非具体会计准则简单的浓缩,其理念、方法与具体会计准则也并非完全是一脉相承的,其与具体会计准则适用同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显然不够合理。

(二)目标范围过于狭小

小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但从具体内容中可以基本确定其目标定位,即主要考虑和税法的协调。笔者认为这一目标定位有失偏颇,其目标范围过于狭小。一般地,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决定着财务会计目标的取舍,会计目标由会计环境决定,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而转变。鉴于小企业面对的外界环境和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其会计目标可以确定为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税务部门税收征管和银行融资决策的信息需求。

1.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对于经营管理者同时也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应向其提供反映资本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在小企业中,企业利益与所有者的个人利益高度一致,小企业所有者理应十分重视内部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需要会计信息以有助于经营者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满足资金管理、成本控制与考核、生产经营决策等方面的需要。小企业会计准则不仅要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更主要的是要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其对企业发展的政策效应。

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目标定位忽视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完全取消,这将牺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不便于企业经营者了解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出决策。

2.满足提供信贷的信息需要。银行贷款是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小企业的又一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小企业应该树立以满足银行等债权人的信息需要的会计目标。债权人贷款给企业,要求收取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为此债权人有必要评估其贷款的风险大小,会计信息提供的偿债能力等信息无疑有利于其正确决策;小企业必须以真实和优质的会计报表向债权人反映其贷款的安全性,消除两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

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要求主要是为了简化核算,更好地与税法协调,但是却大大扭曲了企业偿债能力等指标的计算,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也反映了其会计目标的定位未对银行等债权人的信息需求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正确处理简单性与真实性的平衡关系

小企业会计准则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其简单性。例如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规定了与所得税法相一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减少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适当简化并规定企业可选择性地编制该报表。会计信息的简单性与真实性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过分追求简单性,必然会牺牲真实性,反之亦然。由于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组织机构仍差强人意,应考虑对小企业确认与计量要求进行简化,同时简化披露与呈报要求,但其前提为不能因此过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性标准应作为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首要标准。

(一)弱化会计职业判断

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报告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政策、估计之间做出选择,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相应选择与协调。而为了体现简单性,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取消了会计职业判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采用规则导向型。为了尽量减少会计职业判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基本采用规则导向型,对各种具体业务进行详尽的规定,对适用范围有较多的限制,同时还配套有详尽的解释和指南。会计人员只需按交易形式机械套用准则,而不必考虑其经济实质。但是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环境日新月异,新业务不断出现,除了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以外,还需要做出原则规定,注重经济交易的实质。

2.取消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为减少会计职业判断,增强与税法的协调性,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使资产的账面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此外,完全取消所有的减值准备有悖于国际惯例,《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明确规定需要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笔者以为,不应低估广大会计人员的能力,应相信通过培训,绝大部分小企业会计人员能够恰当提取有关资产减值准备。

(二)过于强调与税法的一致性

由于税务部门是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有关事项的会计处理尽量做到与税法规定相协调,达到简化、实用的目的,以减少不必要的纳税调整,减少遵从成本。这种做法便于纳税和征税,但不能因此影响会计的真实性,削弱会计对企业内部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例如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建工程在试运转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等收入项目,不冲减“在建工程”,这样的处理方法也是追求与税法的协调一致,然而在建工程在试运转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并非日常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不是应计入收入类项目。

应倾向于保持会计与税法适度分离的关系。例如,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所得税法相一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的做法也会影响会计的真实性,实务中不少机器设备由于科技进步快速更新换代,使用年限很短,按照税法规定机器设备折旧时间最短为十年显然不合适。因此,关于折旧年限不应在准则中明确规定。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及会计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从各自具体环境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针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另外,应抓紧企业内部核算办法的制定,衡量不同会计方法、会计估计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方法、估计,形成一个比较规范、完整的书面制度,并以此作为企业具体会计核算的行动指南,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建立企业的内部报告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侧重于以纳税为导向,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支持。为此,企业应有意识加强这方面工作,特别是规模较大企业,应该建立比较详细的内部报告制度,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提供详实有效的参考信息。小企业会计准则只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企业必须在满足这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此次制度转型为契机,制定严格内部管理制度,致力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会计从业人员应认真学习领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应不断更新和充实自身的业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充分认识小企业会计准则科学性和重要性,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执行。

(二)政府部门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财政部门宣传和执法力度。一定要强调法律的制约性,寻求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力度让准则能够得到执行。

2.将准则融入到培训考试体系中。可以考虑在初级会计师的会计实务中专设“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在普通高校和各种会计职业教育学校,各种序列的会计普通教育也应增设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

3.注重税务部门发挥的作用。税务部门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实践表明,对小企业的会计监管在某些方面由税务机关负责实施效果往往会更好。税务部门在办理小企业税务登记证和供应销售发票时,应督促小企业有效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将其执行情况纳入小企业税务登记证年检。在税法方面应尽可能认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些新规定,一方面可以减少纳税调整差异,简化核算和纳税手续,另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调动企业主动执行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课题组.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思考与建议 [J].会计之友,2011,(4).

2.李斯和.小企业税收与会计协调[J].发展研究,2006,(1).

作者:杜闽军

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篇2: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促进了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会计准则的不完善,阻碍了准则的顺利高效实施。本文深入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强调了小企业扣除标准的性质和重要性,提出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策;建议

前言

《小企业创业准则》在提高会计数据质量、促进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内部管理不便,该工作并未完成。因此,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来解决问题,是每个会计人员都面临的现实问题。这篇文章是关于如何有效地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和改善小企业管理。总结近年来小企业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答案,供同行参考。

2.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与特点

大多数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家会计准则都关注大型上市公司,很少考虑中小企业的会计需求及其具体问题,无论公司规模大小,创建单一会计准则都没有成本,因此,为减轻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负担,出台中小企业独立会计准则已成为国际共识。

2.1取长补缺,自成体系

《小企业创业准则》主要以《小企业创业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结合《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小型企业标准的采用是一项单独的会计标准。同时,财政部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分为正文和附录两部分。财务报表格式、编制和说明的确认、计量和处理程序和基本要求的示例。

2.2服务对象定位明确

因为大多数小企业没有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内部消费者,即使他们是所有者或股东,他们也可以通过参与EI业务的正常运营和管理直接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财务关系的外部服务对象主要是一些社会上的金融和财政机构,税务机关很少使用公司会计信息来做出税务决策。包括税收征收方式、税额和税收优惠的选择。

2.3尽可能消除与税法差异

首先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根据税法确定资产的实际净值和使用时间期限长短。第二个是小企业资产没有折旧和适当的会计记录。三是采用計税方法确定税负,不考虑时差。通过财务报表和披露提供详细的税务信息,用来给税务机关提供足够的信息需求;第一种方法是输入与损益表相关的税务信息;第二种方法是在登记册中包括税收修订的详细信息。

3.企业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外部监管力量薄弱

一些小企业甚至设立了内部和外部两本会计账簿。这些不一致的会计做法严重扭曲了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大大降低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只是一种形式,导致公司失去了安全有效的制度保障。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小管理人员大多从事会计工作,会计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一些会计问题只能通过自我管理来解决。小企业会计工作内部控制的缺失,使得《小企业会计准则》难以顺利实施。

3.2 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内部监督职能发挥不佳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小企业存在这种现象,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小企业小账户数据失真。内部控制是公司制度安全、高效的保障,有效的审查可以保证会计活动依法进行。大多数控制系统由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实施。但是小企业的经理经常阻碍会计工作。审计师由管理员管理,他们的独立性受到威胁,审核将给会计团队会更有创意。

3.3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欠佳

同时,自《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实施以来,开展了全面培训,但很多领域还没有进行规范性培训。因此,深度训练是不够的。企业会计的基层本质上是各领域会计人员的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很少。早些时候,一些会计师提供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会计人员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的内容应该比较简单明了,仅靠培训是不够的。

4.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顺利实施的建议

4.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外部监管

为有效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对现有的一系列制度进行协调和组织,积极引导小企业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对接和改造工作,提供及时响应规范问题和趋同,确保《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之间的平稳过渡。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方法的变化来规范小企业会计。对符合审核收集要求的小企业进行审核收集;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可享受优惠的低税政策,消除税务机关的不利选择,降低税收风险。

4.2小企业应转变经营理念,制定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

小企业需要根据监管活动与现实之间的薄弱环节来组织和改进内部治理,小企业需要仔细考察小企业内部的核算方法,选择具体的核算和规划方法,根据组织的真实性质权衡利弊,最终确定投资。此外,小企业改变了经营理念,制定了完全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内部控制体系。小企业确实需要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才能遵守基本会计准则。同时,他们需要更加关注公司的内部管理,包括财务管理意识。为小企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3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地方财政部门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制定具体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推进会计教育,系统的职业培训。一是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会计师继续教育;二是为省、市、区金融服务部门开展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第三,小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参加培训课程。应进一步研究小企业主会计准则。此外,财政部门要通过媒体、整合、微博、互联网等方式加强广告宣传,让《小企业会计准则》深入人心,广为传播。

参考文献:

[1]苏娜.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推进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J].大众投资指南,2021,09:17-18.

[2]俞文雅.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纳税,2021,1511:105-106.

[3]郑妍.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问题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1,3217:163-165.

作者简介:

陈春玲(1998.02-),女,安徽省宿州人,马鞍山市雨山区皖江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陈春玲

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篇3:

会计准则研究中相关问题浅探

【摘要】会计是环境的产物,会计舞弊者的“创新能力”导致会计准则的不断推陈出新,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离不开相关法规体系的协调与发展。认识和思考会计准则与相关规范的有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准则与当前税务处理的关系

在探讨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时,人们习惯于将重点放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与否等问题的讨论上,忽视了会计准则与税务处理这一现实问题的研究,致使在实务中出现了矛盾。在流转税方面,首先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增值税与会计确认如何协调。目前我国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的,即本期应交的实际税款是以销项税减进项税来确定的,而企业的其他经济活动则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这样就使得相关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次是营业税与会计理论上的矛盾。比如,房地产交易要征收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及房契税,而资本权益交易却不征任何税款,这样从会计理论上看就违背了资产交易与资本交易的统一性原则,导致一些经营者利用会计手段变资产为资本,然后再进行交易,以达到逃税的目的。

在所得税方面,当前的一些承包、租赁经营方式与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具有矛盾性。如,经营承包是以承包人为核算对象的,而会计上则是以企业法人为依据,这就容易造成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又如,在征税时,税务部门以会计期间为征税期,而经营承包却要以承包期间为依据,这就容易产生国家利益与企业及承包者利益之间的矛盾。为协调这些关系,一方面在具体会计准则颁布实施的同时,国家税收立法应作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税务处理,使会计准则在宏观上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微观上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二、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关系

首先,相对于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在发布时间、层次内容和实际操作上都显得滞后。会计准则作为审计准则的依据,若不能与审计准则配套协调,将会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会计准则制定的速度。其次,在颁布会计准则中所采取的原则是先上市公司后一般企业,先急后缓。这是符合实际的,但审计准则是全方位施行的,这样会计准则在“重点与一般”的处理原则上与审计准则就出现了差异。此外,会计与审计准则在对待公允性原则上也有出入,如会计准则较少运用稳健原则,表外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能很好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创利能力等;同时会计准则提供了较多的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他们必须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来支持所发表的审计意见,这样必然加大审计成本。对此,如何协调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间的关系,就成了当前会计准则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关系

关于会计制度的存废,理论界一直存在分歧,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取消会计制度,统一执行会计准则,涉及到有关方面的利益问题,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增加企业的选择性,可要求企业优先采用基准处理方法,在特定情况下才允许采用备选处理方法;另一种意见是,在会计规范中明确区分两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关系,对于公司制企业要求按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操作,其他企业则暂不采用会计准则,继续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笔者认为较好的办法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率先取消会计制度,执行会计准则,这样会计准则制定的步子可以加快一点,尽可能与国际惯例接轨。一些运用会计准则暂时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按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工作,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按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规范其会计工作。

四、会计准则与证券交易管理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与证券管理的关系非常密切,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证券管理和证券交易服务的。证券上市公司依据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与报告,才能提供真实、可比的会计信息,为证券投资人所信赖,也为证券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对保证证券交易的公平合理和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证券管理部门也颁布了一些含有会计规定在内的证券交易法规,以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还颁布了一些直接与会计相关的条例,以规范股份制企业的会计处理,加强证券市场管理。

五、会计准则与财务法规制度的关系

会计准则与财务法规体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现行的财务法规虽然已经发展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但由于许多法规与公司法、税法体系等相互重复,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它们之间的矛盾将变得非常明显。显然实施具体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应该继续实行财务法规制度。同时由于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主要体现于企业内部,因此财务法规体系的最终消失也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六、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

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会计准则目标问题

近两年,理论界对会计准则目标提出了许多观点,如“双目标论”“统一论”等。有人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提出会计准则制定目标同样是由“效率、公平、稳定”所构成的,许多会计准则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学的理论加以论证。笔者认为,构成会计准则的目标具有层次化特征,从会计准则的性质、功能来看,可将会计准则目标划分为规范目标、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三个层次;从会计准则的运用与发展角度思考,可划分为制定目标,运用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事实上,会计准则目标从总体上看只有一个,即规范会计核算、协调会计行为。所谓层次化目标只能是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而展开的,并且这一系列目标不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而是在同一时期反映总体目标的几个不同侧面,研究会计准则目标,揭示其层次性,其最终目的就在于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有效实施。与目标相关的会计准则的价值取向,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会计准则的价值取向是公众利益;二是认为会计准则的价值取向应是以政府利益为主的公众利益;三是认为会计准则的价值取向是要促进经济运行合理化。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会计准则层次化问题

会计准则层次结构具体研究的是各层次的准则应包括哪些条目,怎样进行表述等问题,目的在于使整个会计准则在理论化与实用化的协调中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前后一致、完整实用的有序体系。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采用的是二层结构模式,即将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两个层次,两者的作用是不同的。基本会计准则发挥着概念指导、方法选择的作用;具体会计准则发挥着规范具体业务的作用。笔者认为现行会计准则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研究与制定,从理论上讲是较为合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和管理的创新,许多新的会计规范事项将不断涌现,若仅依据基本会计准则来统驭并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已显得力不从心。如能在不违背基本会计准则的同时,再制定一个中间层次的会计准则,如资本经营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职工福利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等,并据此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如用“金融工具”准则来指导“期货”“期权”“互利交换”等具体会计准则,可能更有利于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三)会计准则实证研究问题

在当前会计准则制定、实施过程中,哪些应先发布,哪些又应后制定,是会计准则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关于会计准则的立项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将我国的立项与外国的做法进行对照,来确定应补充发展的项目;二是对我国的经济业务和会计实践进行深入调查,并由此确定哪些是必须立项的。看来后者更为贴近会计实践活动的实际状况。从财政部颁布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路看,其所遵循的是“先急后缓”原则,且所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先在上市公司施行,这是会计准则制定部门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所作的正确决策。

作者:李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