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教学科学教学论文

2022-04-24

一、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意义1、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好奇心与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前提,也是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的关键前基础。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生实验教学科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实验教学科学教学论文 篇1:

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科学教学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導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得以提升,科学素养越来越高。

一、激发实验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如果没有吸引学生的地方,学生就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常常运用游戏、魔术、视频、故事等多种趣味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在乐中学,在乐中做,在乐中思考,在乐中发现。

例如,在教授“光与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时,我不仅精心制作了课件,还给大家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光。之后,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个3D电影片段,就在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时,我打开了镭射灯,把灯光投向大屏幕,孩子们立刻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声:“把灯关掉!”这时,我顺势引出了“光污染”概念,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光污染”现象,并思考在生活中应怎样避免和消除“光污染”。

二、小组合作互助,自主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探究过程。为了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我在课前组建了4人和6人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营造“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实验活动之前,我对每个组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确保合作探究“活而有序”,同时实行角色互换制,一学期下来,每一位学生都有尝试不同角色的机会。

例如,在教授“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放飞热气球”的视频,让学生看到热气球上升的动态过程。此时,孩子们的小脑袋里便产生了一个个小问号: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是因为风,因为火,还是热气?我提议:“咱们用塑料袋来模拟热气球,让这些热气球飞到教室的上空,好不好?”由此,引导学生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在“观察—猜想—思考—探究—总结”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自发地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科学精神。

三、转变教师角色,发展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克服心理负担,积极发言,把自己想说的告诉大家。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使用“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我的发现是……大家觉得有道理吗”“我有不同的发现,我来为你补充一下”等句式来发言,养成“意见出现分歧时,讲清自己的理由,保留自己的观点”,有礼貌地向同学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对方发言等习惯。

四、紧密联系生活,发扬创新精神

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尽量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教授“杯子变热了”一课时,我首先将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展示给学生:倒入热水后,杯子变热了。然后让学生思考“杯子为什么会变热”“杯子变热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在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在课堂上,我又利用生活中对热的良导体材料和不良导体材料的应用,如烧水用的铁壶、做饭用的勺子等,要求学生利用探究所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道理。课后,我把生活作为科学学习的大课堂,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设计一个不烫手、便于携带的杯子,发扬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其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作者:齐超男

学生实验教学科学教学论文 篇2:

做好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能力

一、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意义

1、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好奇心与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前提,也是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的关键前基础。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设计合理的小学科学实验,能够使学生获得非常大的乐趣,这对于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有突出的作用意义。

2、帮助学生认识科学与技术现象与规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视为为主要特点,这种思维特点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直观具体的事物,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他们则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一情况下,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学则能够降低教学活动的难度,使知识点的展现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对自然科学课程进行学习。

3、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自然科学的教育目标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并积极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但是,小学自然科学课本受制于篇幅的限制,并没有办法系统和全面的向小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这必然給小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消极的影响。但通过科学实验教学,老师可以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增加小学生对于知识接收与消化的信息量。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科学实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虽然有不少的小学自然科学教师也花了心思在实验的设计与教学上,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被得到重视,那就是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能非常有效的促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得进步。

2、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思维匮乏。学生对科学实验活动依然还认为只是儿童嬉戏活动,仅仅当成一个科学课堂上的一个游戏而已,只是为了凑热闹,并未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思考问题。虽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得到了提升,但是热闹有余、思维匮乏。然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构建概层面缺失,然而当前学生仅仅处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进程。

3、实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低下,缺少合作。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实验开展的主要方式。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完全不关心老师和同学是如何去探究的,并没有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将自己定位于“观众”的位子。另外,有的学生将实验器材紧紧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只顾自己的研究发现,完全没有合作意识,这完全不利于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

三、做好科学教学实验的措施途径

1、提高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在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时,为了引起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喜爱和兴趣,可以组织开展了一次“吹泡泡”的游戏实验,要求学生采用所提供的各种器材吹出几个又大又不轻易爆破的泡泡。学生对吹泡泡这一项活动十分熟悉,然而要吹出又大又不易破的泡泡对于他们又十分具有挑战性,因此学生的热情很高,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但是要注意,在实验进行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醒与引导,让他们知道这种种现象都蕴含有科学知识在里面,要勇于探究真理才能更好的掌握它们,不要让学生仅将实验过程当做是一种游戏与消遣。

2、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校园花坛中观察土壤的情况,通过各种引导,带动学生对土壤产生好奇心理,为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学生对“土壤”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的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才能保证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正符合课改中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理能带动起来过后,老师便可以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实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意加强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进入“误区”,产生一些错误的科学认识。

3、以疑问创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映”实验中,很多学生都会获得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此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求每个学生总结出三个以上的因素,这样既能够强化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自主性,还能锻炼他们对于实验结果分析能力,树立起他们尊重科学的态度。

4、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创新等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的锻炼,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相互间主动探究问题,自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对科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保证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积极的态度。同时,如果能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大胆去做、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在一旁协作辅助,仅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点拨与引导,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他们合作能力的增强也是显而易见的,且这更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做出解决和引导。

例如在《弹性》课堂学习中,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体验到了弹性,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认为富有弹性的物品,并分组设计实验来验证它具有弹性。因为每个学生认知能力不一样,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认识不一样,然而这些不一样的意见促使他们进一步去研究解决。在这样“真刀实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

作者:蓝春玲

学生实验教学科学教学论文 篇3:

加强科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在进行科学教学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重视科学实验的价值,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当下小学科学实验课程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理念问题。在授课中老师会重现对于理论知识传授,但没有重视实践内容;并且老師也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更加重视进度,因此会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有的老师认为,科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一个课余的活动,学生是通过实验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但是却没有注重实验的实质性意义,在吵吵闹闹的环境下,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这种实验过程仅仅是形式化的,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并且很多老师也会重视实验的结果,没有做好对于学生操作过程引领,因此也无法更好发挥小学科学实验内在价值。

二、巧设悬疑,提升科学实验兴趣

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实验欲望。

如执教《金鱼》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了金鱼的外形、运动和吃食后,提出问题:金鱼鱼鳃一直在不停开合,金鱼这样不断地喝水,肚子会胀破吗?有疑问,就有行动,接下来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逐渐打破了学生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进而,学生便对金鱼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

三、提供结构材料,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需要,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探究,从而对实验的重要环节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实验的效率。

如执教《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时,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有包含铜、铁、铝、木头、玻璃、塑料这几方面的材料。在这些结构性材料中既要有学生易分辨的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又有学生不易分辨的,如圈笔刀等由导体、绝缘体共同组成的东西。这样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结构材料的认识有更大范围的认识。所以,还应有铅笔芯、水之类的材料来丰富探究的材料,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有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认识在我们生活中绝缘体和导体的组合体的类型更多的概念,也激发学生用科学联系生活,感受科学学习的用处。

四、有效运用课下时间,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小学科学实验授课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利用学生课下时间来针对相关操作予以教学。对于一些演示性的实验教学来说,需要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因为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课下时间是比较丰裕的,老师在取得全体学生的同意后,将班级学生带领到实验室中进行科学实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近距离地接触实验,并且感受其中的知识;学生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去体会一些科学现象并且进行思考。针对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老师要能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如果学生操作的时存在相应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帮助引导,正确的处理学生遇到的难点。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联动学生的课下与课堂,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

五、留心观察现象,构建有效课堂

小学科学实验需要老师对整个课堂的结构进行紧密的构建,需要把控教学节奏,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课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尤其是要对学生的反应进行了解。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热情。比如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教学的时候,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类现象,比如学生将筷子放一半到水里,会发现筷子似乎被水折断了。学生又非常喜欢下雨天后的彩虹,而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与散射等物理现象相关的,因此老师要能够通过实例为学生进行讲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热情,并且只有在热情的带领下,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己喜欢的知识。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也应该组织学生对于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鼓励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中,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看法,对学生的实验状况进行总结,方便教师在下次授课时调整实验教学策略。在科学实验中,要能够有效地和书本上的知识串通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找到书本上的知识,通过二者的有效连接,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实验现象的印象。当然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对一些课外的内容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开展科学实验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行为特点来开展实验教学。由于小学生本身在动手能力方面都是比较差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基础操作的引领工作,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且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实验当中。实验的教学要充分地将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出来,在传统的授课中,往往都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是有些老师在授课中将自己作为主体,也会使得一些学生无法参与到实验中无法亲手体验。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实验中,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且也应该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对于小学科学来说,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以此来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对传统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此来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许乃文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论文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师任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