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电子教学论文

2022-07-03

[摘要]主要针对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结合当下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从飞行技术专业文理科学生差异形成因素、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动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专业电子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育专业电子教学论文 篇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探究与思考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在学校体育领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程度制约着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教学技能涵盖了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课后辅导、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现实探究,探索其发展趋向,思考问题成因,显现出诸多困厄,进而成为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短板。研究着重从体育教学内容、方式、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以期实现教学技能的有效提升,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体育教学

在体育专业院校中体育教育是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体育教育专业是一个功能复杂,种类繁多的教学系统,并且逐步成为当今社会大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从学校方面来看,我国学校的体育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础性的体育保健常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技巧、技战能力,以及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的基础教育。体育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素质教育培养人的活动,同时显示出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今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如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体育教师逐渐感受到体育教学难度提升,也暴露出了当今体育教师培养系统中存在的诸多缺点。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学校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为实现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专业化的目标,在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两个问题中称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成为现如今体育师资培养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首要任务。

一、教学技能概述

(一)教学设计能力

第一,课程授课计划的制订。掌握具体要求:(l)清楚了解本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之间相互联系;(2)能够清楚正确的认识自己所教的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范围内的地位与作用;(3)依据本专业教学计划能够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进度。第二,撰写课堂教授教案。掌握具体要求:(1)熟悉教材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结构休系,以便能够深入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点与难点;(2)掌握具体撰写的基本方式方法和主要步骤;(3)根据教学实际效果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兴趣,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加工;(5)能够制作清晰简洁的PPT课程教学电子演示稿,方便直观传授。第三,熟练使用教学媒体。[1]掌握具体要求:(1)熟练使用传统常规的教学媒体并了解及其教学特点;(2)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并了解及其教学特点;第四,深入了解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掌握具体要求:(1)学会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2)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思想政治表现;(3)强化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征,以便因材施教。

(二)课堂教学实践要求

第一,组织和导入教授新课。掌握具体要求:(1)建立形成正规的授课秩序;(2)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营造和谐的教学传授交流环境;(3)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来导入新课的教授形式。第二,正确规范的使用教学语言。掌握具体要求:(1)按照国家教学要求,普通话要达到国家二级测试水平,课上授课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2)授课语言简明扼要且动形象,富有较强的逻辑性;(3)授课时的语速、语调等生动优美,便于学生快速理解;(4)口述语言和形体语言互相配合。第三,设置疑难问题来相互交流。掌握具体要求:(1)问题的针对性强,还拥有较强的启发性;(2)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设置疑问;(3)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来逐级递进;(4)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第四,板书写作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具体要求:(l)书写字迹端正清晰;(2)板书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逻辑性强;(3)板书的布局要有层次感,便于理解;(4)板书的书写要规范合理,同时配合语言讲解,并保证书写速度。第五,专业讲授。掌握具体要求:(1)讲授其内容要讲求科学性,符合基本常识性和教育性的规律;(2)讲授方法与讲授内容相互配合;(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了解其内部规律,以及发散思维。第六,善于总结教授课程内容。掌握具体要求:(1)归纳主题清晰明确,突出重点,语言清晰明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2)归纳总结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还要有拓展性和延伸性;(3)引导学生自学,积极复习。[1]

(三)课后辅导以及检查作业技能

第一,作业布置。掌握具体要求:(l)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教学内容来安排作业,要求具有启发作用;(2)能够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方式;(3)作业要求恰当合理,同时予以指导。第二,作业批改。掌握具体要求:(l)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作业恰当的批改方法;(2)详细准确的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3)对作业批改与评价要及时做出反馈,同时指导学生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作业辅导。掌握具体要求:(l)对于学生的各种质疑要灵活主动地回答解决;(2)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评价能力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命题。掌握具体要求:(1)依照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2)编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适中,要控制在基本的教学范围以内,同时控制好题量和答题时间;(3)按照一般原则编制试题。第二,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掌握具体要求:(1)依据评卷的程序和方法,制定合理严谨的评分标准,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分析题目质量的科学性以及考试的公平合理性;(3)考试完成后客观分析试题内容,总结经验并撰写靠后总结分析报告。

(五)教学技能研究

第一,了解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具体要求:(l)熟练掌握教育学理论研究及其科研方法和规律;(2)选择合适的教育学科研课题,依照原则制定教学科研计划;(3)掌握教学经验总结,实践调查,问卷发放,资料研究分析,统计,归纳,类比分析,教育实验研究以及应用分析等方法;(4)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第二,掌握教学专业学科发展动态渗透科研成果。掌握具体要求:(1)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科研动态及成果,了解前沿科研信息(2)根据掌握了解到的相关的科研成果,进行具体实施应用;(3)根据实际情况,吸收最先进的教学理论科研成果,提升教学理念,注入新的血液和灵魂。第三,教学技能信息检索。掌握具体要求:(1)了解掌握学科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种类;(2)学会熟練使用网络资料搜集的方法,提高检索信息的效率;(3)学会掌握图书馆信息资料的的收集能力。综合以上教学技能内容的分析,可知教学技能有其一定的普遍规律性,然而教学技能渗透到体育教学领域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方面涉及到的书面文字教学较少,操作性比较强[2]。

二、困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发展趋向

首先,专业教材的选用缺少与时俱进精神。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信息交流异常快捷,从而导致信息知识的泛滥,使得在校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人格品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扭曲。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使用的教材传统守旧,缺乏创新,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例如九十年代的武汉体院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执教甚至可以留校,现如今本科大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再加上当今教育体系趋向心理个性化,表面夸张化,反而忽视了教材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保守冒进。

其次,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与现实情况相背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教学技能学习时趋向于专业化,学生学到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理论化程度较高,缺乏亲身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步入工作岗位时显得有力使不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接地气,脱离实际需要,进而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使学生掌握教学技能的最简洁的方法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不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技能。当前由于学校教学环境的限制因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接触实际教学课堂机会较少,只是形式上的安排一段时间的实习活动,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起不到多大作用,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技能学习都是以教学专业理论化、教学观念理想化为主要形式,学生对现实教学条件、对象、环境差异等都缺乏感性认识,跟谈不上教学的组织与规划能力[3]。

第三,对学生教学技能考核手段比较宽泛单一。在现行的教育体系制度的影响下,长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体制即主要以基础理论和技能展示评分为主要方式手段。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像田径项目教学的考核标准是要求学生达到规定的时间、高度、远度、重量、距离等,在大部分体育项目中多以单一展示技术技能为主要考核手段,像体操、武术、体育舞蹈等项目没有对具体的教学技能进行明确考核,大多数通过评价老师的主观意识来判断水平高低,因而受到较多非专业因素的影响[4]。诸多宽泛单一的考核方式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积极性、自信心以及成就感,更严重的使学生丧失了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主观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理念。

三、突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优化路径

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准确选择。把简化教学内容作为首要的指导手段,引导其在教学时要言简意赅,讲述教材内容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开始不过分追求的动作技术细节和具体规则的要求,先是将复杂的课程简单化整体化综合化地讲授给学生,像体育舞蹈课程,开始不要求动作技术的表现力量与速度,而是主要以整体的舞姿动作节奏为主,那么基本技术的训练以身体素质的柔韧性为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以各种体育项目的运动本质的理解掌握和熟练程度为主要培养方式,其目的就是帮助其把握有效组织和规划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拓展教学方式方法,优化创新实践技能。当前高校体教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方向不是专业的运动员而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所以在培养教学技能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为重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区别个体差异,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娱乐游戏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核手段,优化教学标准。依据实际情况及个体差异从多个角度选择考核方式和适时评价方法,灵活运用与掌握教学技能技巧。在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现状,以此来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考核方式方法,如此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例如在武术科目教学中,在鼓励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套路的同时可以发散思维创编考核套路及评价方法,通过一定的时间限定来较大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发展自我创新意识。还有比如在田径各项目教学中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然后进行团体组别竞赛考核,每组恰当的人数,使之在相同时间地点等条件下顺利完成跑、跳、投、掷等多种体育教学项目,以最后完成的质量和使用的比赛时间为考核标准,如此大大的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娱乐性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培养训练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教学实践的自信心。

四、结语

依据当前高校体教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虽然在体育教育师资与政策方面占据优势,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当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要求也是更趋于严格,更加科学化时代化。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技能培养的不足和缺陷,仍然有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才能跟进时代发展趋势。自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历来,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探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因此针对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形势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必须以一专多能的培养方式为核心,来进行开展多种多样的专业教学模式,在对体育教学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方面要有时代根据,靠近社会现实情况;教学技能的培养方向要着重倾向于中小学教学,在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时应该以课堂教学实践技能为基础,掌握国家标准的教学语言的能力、把握课堂师生的交流沟通氛围、组织课堂教学秩序、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及培养创新能力、灵活准确使用教学设施、在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发展等。(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姚志宇.长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 李欣.中小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检验[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 王智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标准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 郭晓娇.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及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

[5] 苏明理,徐波锋等.论中小學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的内涵及构建意义[J].体育学刊,2010,(10):75-77.

[6] 徐波峰,马海涛等.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的组成要素[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6):645-646.

作者:于金子

体育专业电子教学论文 篇2:

基于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摘 要] 主要针对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结合当下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从飞行技术专业文理科学生差异形成因素、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动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 键 词] 飞行技术;专业实践;实践教学

飞行员学生需要在普通大学学业课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飞行训练学习。在有限的时间以及院校飞行训练量较为饱和等因素的影响下,致使一些学生飞行训练存在滞后问题,并导致其不能正常毕业。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则需要学员良好地掌握相应的飞行理论知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飞行训练。其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通常需要对文理科学习中的差异进行了解与掌握。

一、文科生与理科生在飞行专业中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一)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差异

在客观因素影响下,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体现为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水平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飞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期间,理科生逻辑活跃性较强,思考水平以及逻辑联想能力相对较高,同时动手实践能力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与其相比,文科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这也是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的主要表现。

(二)记忆理解能力存在差异

在飞行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文科生也有著属于自身的优势,其在各种法规类以及识记类课程学习期间具有较强的优势性,例如,文科生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普遍高于理科生,尤其是对各种文字性知识的了解、章节知识的学习以及概念知识的记忆等方面明显强于理科生。同样,这也是飞行技术专业教学期间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主要差异特点。

二、文理科学生差异形成因素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当前飞行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期间,飞行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客观因素影响下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尤其是飞行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许多高校通常将实践教学设置为飞行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并需要学生对各种飞行原理进行了解与掌握,如发动机以及飞行原理等课程教学,通常与大量的物理知识内容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空中领航学知识以及航空动力装置等教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运行性,在对这些课程进行学习期间,通常需要学生具有较为完善的动手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所以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文科生与理科生在飞行技术专业学习期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在这些课程逐渐成为飞行技术专业主要的基础教学课程时,通常会致使较多的文科生在实际学习期间面临较大的困难,其学习效率也相对较弱。在长时间的飞行技术专业教学期间,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信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民事航空事业发展。

(二)课程内容特征

通常情况下飞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分析操作中运用所学的飞行知识,因此其实践性与运用性等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但文理科学生在客观因素影响下致使其各种能力具有较大差异,但较多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对于动手实践较为重视,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主要是理科生的优势。另一方面,文科生在能力以及学习经历等方面对飞行专业课程的需求也较为缺失,致使其在实际学习期间学习质量相对较弱,并只有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勉强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三)提升学习能力方法

在飞行技术实践课程教学期间,文科生与理科生存在相应的缺陷与优势。文科生由于实践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的缺失致使其在学习期间具有相应的弱势,想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就应在实际教学期间对实践环节进行强化,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课堂表现等进行科学的指引与监督,促进学生快速形成较为完善的操作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理科生虽然在课程学习中具有相应的优势,但在各种法规知识类课程学习期间则具有较为明显的弱势,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期间对理科生进行相应的拓展训练,例如,解释训练以及阅读训练等。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还应举办文科生与理科生交流活动,在良好的交流中真正实现相互发展、相互进步。

三、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案

(一)实践教学内容规划

通常情况下,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由课内实验教学、集中实践教学以及飞行训练等共同组合而成。

其中飞行技术专业课程课内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实践与飞行专业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并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对存在的各种实验现象与论证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明确相关理论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飞行技术专业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对飞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感性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思路。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真正地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可在飞行原理、机载设备以及空中管制等课程中进行课内实验。例如,在飞行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与教学条件对雷诺实验、低速风洞试验以及伯努利方程实验等进行运用。不仅可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飞行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可主要分为教学课程规划、飞行技术认知、飞行模拟器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项目。

在对飞行性能与计划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期间,应结合实际需求制订较为完善的飞行计划方案,这也是对航空气象知识、飞机性能、飞行规划等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使用。利用完善的案例库,可使学生综合运用自身掌握的飞行专业知识进行飞行计划的手工绘制。

飞行技术认知实习的主要作用是深入各航空企业、飞机制造企业等使学生较为初步地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对民用航空设备的加工使用、管理维修等有良好的总体认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明确相应的学习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与实习训练等教学项目提供较为良好的感性知识与基础。

飞行模拟设备实习的主要作用是:(1)利用飞行模拟设备的实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飞行设备的实际功能与系统性能,并较好地对各种机载设备进行运用。(2)正确科学地掌握飞行检查单的重要意义。(3)掌握科学的飞行流程与非正常飞行流程。(4)大概了解起落飞行的操作措施,将实际与理论进行连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对飞行技术专业知识进行了解,为飞行实践练习创建良好的条件。

在飞行技术专业教学期间,毕业设计是较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在飞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实践与理论进行融合,在对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自身的知识。其中在毕业设计期间结合实际飞行与科研等明确毕业设计题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飞行期间需要的飞行技能,并促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提升。

飞行训练通常由飞行模拟训练、飞行私照训练、飞行商照训练等项目共同组合而成,属于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了解飞行需要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并获得商照与私照。

(二)第二课堂设计

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业余時间,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有目的、有规划以及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学的深入与补充,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丰富课余活动内容。其中第二课堂主要可分为:文化科技种类、文艺体育种类、教育劳动以及政治经济种类等。

由于飞行技术专业属于工科专业,所以其课堂教学期间理论性知识相对较强,因此只有进行较为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这也致使飞行专业第二课堂的设计主要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在第二课堂的作用下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并对教学实践进行科学强化与完善,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开展航模制作竞赛、航空气象实习、英语飞行情境对话等教学活动。与此同时促进学生参与各种创新活动,根据科研活动进行二次课堂的创建。

四、飞行技术实验场地建设

飞行技术专业在实际教学期间,为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飞行实践训练环境极为重要,也就是应建设功能较为齐全的实验室,并应满足对各飞行技术课程课内实验与技术实习需求等。其中飞行技术专业实验室应主要由飞行模拟训练实验室以及专业课程实验室共同组合而成。

专业课程实验室应与飞行专业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契合度,例如在飞行原理实验室中应具有小型风洞等实验设备。空中交通管理实验室应结合相应的交通管理课程进行设计与规划,并再配备相应的雷达与机场管制模拟系统。

当前飞行训练主要是在飞行专业学院中进行,所以飞行模拟训练实验应拥有飞行模拟器与CBT飞行系统等设施,充分满足学生飞行技术实习以及飞行模拟训练等需求。其中飞行模拟器应结合实际飞行设备舱内设备根据1∶1比例制作,可较好地对真实的飞行设备驾驶功能进行全面模拟。其中,其视觉系统还可结合训练需求进行模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航空气象以及机载设备等知识的感性认知与了解。

综上所述,在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期间,由于文科生与理科生能力的差异,教师应结合实际需求对其各种能力进行提升与完善。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应通过飞行技术实验场地建设、实践教学内容规划以及第二课堂设计等方法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并让学生在掌握完整飞行技术的基础上具有更加完善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维祺.基于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1).

[2]张硕,宋晓晨.关于提高飞行技术专业航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思考[J].科技风,2017(6).

[3]党淑雯,匡江红,吕鸿雁.飞行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与教学实践[J].中国市场,2015(5).

[4]唐小卫,赵敬德.飞行技术专业航空运输地理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5(6).

[5]霍宁波.飞行技术专业实验班培养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6).

[6]匡江红.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18).

[7]李正权.基于NDB/VOR的仪表飞行技术仿真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作者:刘文

体育专业电子教学论文 篇3:

再议后网络时代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重构

【摘 要】本文基于实践,提出了一些高职院校后网络时代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构理论,主要包括重构的目标、评价与保障系统。

【关键词】高职高专;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重构

随着校内校外条件的变化、社会与心理等各因素的交叉作用,高职院校网络专业的教育教学已到了不得不进行重新重构的时候。而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育教学的重构,已不仅仅是局部的更新与改变,而是指包括一切教育与教学因素的重组和重构。

1.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育教学重构的原因

所谓后网络时代,是指网民不局限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而且能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在网络中主动地传播个人主张、意见与建议的一个事实性的存在时代。目前我们就处在后网络时代的大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不管是社会还是院校,也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着深刻的时代变迁,而网络专业的教育教学在因之经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从所未遇的挑战,具体为:

1.1 从宏观而言,现有的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不能适应后网络时代的社会需求:现有的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虽然具备百度文库、网络视频、远程文件等充足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以及网络设计师、网络管理员、网络程序员、网络规划师等庞大的社会需求,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前还要由企业进行网络方面的技能再培训、在就业后也可能要进行大量心理干预。企业与社会在人才入场之后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再培养,这就说明,我们目前的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是满足不了社会与企业的现实需求的。

1.2 从微观而言,现有的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不能适应后网络时代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现有的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在教学上尽管引入了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等培养方式,但现实中还是被迫侧重知识的灌输。在教育上也缺少自我适应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网络环境之后,没有起码的网络专业敏感度与网络安全意识等等,这与目前大中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能力化教学、素质化教育的改革目标不相符合。

1.3 从个体而言,现有的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不能适应后网络时代网络专业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在网络专业一线教师看来,现有的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陈旧、枯燥,尤其不能满足其自我专业能力提高的需求。[1]在网络专业的辅导员看来,他们也无法专业地专门为网络专业学生服务,因为他们必须同时面对若干个专业,并且,基本上没有辅导员接受过网络专业的技术教育或者甚少参与过系统、全面的心理辅导教育培训。在学生看来,现有的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更不能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与合理的薪酬。并且,在后网络时代,通过即时通软件或者论坛、贴吧等方式,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与网络学习来掌握学校的教学内容。麦可思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指出:网络专业是2007-2009年度高职高专类7个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2]。

对此,我们结合实践,再针对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目标系统、评价系统与保障系统等相关理论进行重构尝试。

2.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育教学重构理论

这里我们着重探讨重构理论的目标、评价与保障部分。而每一部分都可从教育与教学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2.1 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重构的目标系统

2.1.1 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总目标

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学体系总目标可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加以描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具体内容详见拙作《高职院校网络基础课程体系再构造理论初析》。素质目标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行业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包括耐心、恒心、包容心等,身体素质则指针对网络行业的特殊训练与习惯养成,比如实验半小时洗手洗脸以减少辐射等,行业素质则是种综合素质[3]。而网络专业的教育体系总目标则是围绕教学总目标的实现而展开,但也有自己的偏重,那就是专攻素质目标中的三大素质目标。其中,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必须要求网络专业的职业辅导员必须经过职业的心理师培训,而行业素质的培养则要求我们的辅导员必须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或者经过基本但必要的网络专业基础知识与行业必备知识的简单培训。

2.1.2 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次目标

次目标是指教育教学体系总目标在各阶段内的具体实现。网络专业教育体系次目标是总目标在各课时内的具体体现,详见拙作《高职院校网络基础课程体系再构造理论初析》。而素质目标中三大素质的具体分、实现,则要求辅导员分别与心理咨询部门、体育教学部门、医疗部门和网络专业教师三者进行沟通后进行汇总,才能最后确定相应的具体内容。比如,身体素质的培养,可以侧重近视眼、电脑病和电磁辐射等方面的预防,而且,身体素质完全可以与心理素质培养结合,通过运动与游戏来培养心理素质。行业素质的养成也要分阶段进行,并且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具体的网络专业教育体系次目标,比如网络专业心理素质则包括网络专业心理潜能、网络专业心理能量、网络专业心理特点、网络专业心理品质、网络专业心理行为五个方面[4]。

2.1.3 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单元目标

网络专业教学体系单元目标是教学体系分目标在课程章节/单元目标内的具体实现。具体内容详见拙作《高职院校网络基础课程体系再构造理论初析》。而网络专业教育体系单元目标则是单元目标的具体细化。比如网络专业心理品质就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情感的倾向性、多样性、固定性、功效性,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等培养目标。

2.2 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重构的评价系统

针对前述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总目标和分目标,制定出初步的目标评价表,部分表内容如表1[5]。

2.3 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重构的保障系统

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育教学重构的保障系统,包括国家、行业、省市以及院校及其系部的相关政策、机制、环境和非物质等方面。具体来说,政策是指国家、行业、省市、院校以及系部、室组等各级机构的具体激励性与惩罚性性措施,比如鼓励教育和教学部门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让辅导员专心于学生的教育工作,而教师不必分心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成长问题,而学生也乐于接受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必担心个人隐私外泄以及个人三年时光荒废等;机制则是教师和辅导员根据教育与教学体系目标制定出的具体行为规范,这既包括对教师与辅导员的约束,也包含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比如教师要定期有再学习记录、辅导员有严守学生个人隐私等,而学生就读期间必须完成若干专业性质的社会服务证明等等;环境则是教育教学得以实现的具体实际条件,比如实验室、设备、机器等教学设施,心理咨询室、心理宣导场所、心理自我测定软件等教育条件[6];非物质保障包含面更广,大到师生培训,小到课程中的现场设备与心理救援等都属于此范畴。

3.总结

通过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我们提出了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重构理论设想,其中包括重构的目标、测评及保障体系,目标体系属于实践的理论性认识,而测评和保障体系的效果则有待进一步的事实检验与数据统计和分析。而我们有个重要的感觉就是,教育教学两个体系既要高度分离实现各自的专业化,又要适度交叉实现二者的一体化。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专业教师和网络专业的辅导员都要实现职业化。

参考文献:

[1]刘亮,潘海珍.后网络时代网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重构刍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

[2]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3]刘亮.高职院校网络基础课程体系再构造理论初析[J].科技信息,2009(34).

[4]http://baike.baidu.com/view/18532.htm.

[5]刘亮.二探高职院校网络基础课程体系再构造理论[J].网络财富,2010(22).

[6]陶漫,胡文靖.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信息沟通方式探析[J].电子世界,2012(02).

作者:刘亮

上一篇:活化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大学英语课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