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电子专业论文

2022-04-19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逻辑性强、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困难,显得枯燥。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学懂,有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获,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呢?笔者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以供参考。【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当今社会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子技术电子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子技术电子专业论文 篇1:

应用电子专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探索

[摘要]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一线生产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双线并重。文章针对如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中将理论与实践应用进行整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问题,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的重新开发和设计为例,探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电子技术课程

[作者简介]田秀红(1959- ),女,吉林农安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高芳(1972- ),女,辽宁盖县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技术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王屹(1964- ),女,吉林四平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技术分院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吉林长春130033)

电子技术作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直接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技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尝试,在教学中重点采取以实例贯穿,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中应用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应该是建立在经过企业调研和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对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再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电子技术课程重新开发和设计时,先调研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职业岗位群,归纳职业岗位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明确电子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紧紧围绕电子技术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电子产品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系统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电子技术课程定位

我们由企业调研和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并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构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和课程体系可知,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通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知识和技能。因此,确定的电子技术课程核心能力目标为:仪表、工具使用能力;元器件检测能力;电路分析、识图、读图能力;电路装配、调试能力;电路故障检修能力;专业资料使用、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

三、基于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载体的选择,既要满足专业知识的要求,还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的特点,打破学科体系,重新序化课程内容,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系统化的改造,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从现象、产品入手,引出系统的知识,再以直观、具体的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提升,从而实现知识、技能、实践一体化。

通过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加工,我们归纳出小型电子产品装配的教学过程。通过一个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不仅应用到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训练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我们以产品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境。我们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择典型的、涵盖电子电路知识点的代表性产品作为学习载体,并根据每个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构建了六个学习情境(见下图)。

学习情境的设计重新序化了课程内容,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系统化的改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支撑知识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中的电子产品选取具有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行性,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电子产品从设计、组装到调试和检修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舍弃复杂、烦琐的理论推导和计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枯燥的理论学习于趣味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结和提升,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四、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每个学习情境按照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得到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锻炼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课程的教学过程采取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建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评价体系

由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由知识培养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采用,我们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基于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学习评价由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组成,使他评和自评相结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不但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考勤、课堂表现、单元考试);(2)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工作计划、作业、产品制作);(3)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4)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5)综合能力评价(操作考试)。

六、关于进行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1.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教授,还要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因此,教师是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础和关键,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确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选择、设计到实施全过程的工作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正确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础保障。

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的,学生要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主动完成工作任务,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重构,逐步形成职业能力。因此要建设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打破教室和实验室、学校和工厂的界限,形成“动态的教室”与“开放的实验室”,使课程在虚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施,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教、学、做等活动同步进行,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作者:田秀红 高 芳 王 屹

电子技术电子专业论文 篇2:

浅谈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教学

【摘 要】《电子技术基础》逻辑性强、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困难,显得枯燥。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学懂,有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获,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呢?笔者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

当今社会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正是由于电子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才导致大多数初中毕业生爱上了电子专业,可是进入职业学校以后,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学习好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电子专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这门专业基础课逻辑性强,理论性强,学习难度较大,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对他们也就难上加难了。如何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好这门专业基础课,进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学者不断探索。我从事这门课的教学工作多年,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各种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现将有关的教学体会述诸于后,供同仁参考。

一、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心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才能融会贯通,做到前后联系,有的放矢。《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既讲了模拟电路,又讲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重在分析电路图,弄清信号的流向,弄懂各元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不用或损坏此元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数字电路重在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的分析、设计和应用,而对于元器件的参数、性能、结构、分类等只要求学生一般了解,略讲即可。只有认真鉆研了教材,熟悉了教材,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掌握难点,重点讲透、难点讲清,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上得心应手,让学生真正学习到专业理论知识。

二、化抽象为具体,多做演示实验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压缩饼干”,是前人多年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要想真正领会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内涵、外延,并用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用演示实验加以演示。《电子技术》的许多理论和我们现实的电子产品相联系,而有些电子产品的现象又可以对理论加以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能很快把理论知识和感性知识相联系,让所学知识牢固,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如我在讲三极管受温度影响时,它的性能、放大倍数等参数要发生变化,我讲了一个以收音机为例的实例,收音机在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效果将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是因为温度升高,三极管性能受其影响所至,学生点头称是接受了,也加深了印象。又如在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是否越大越好,学生答:越大越好。我举了一个例子:电视机输入信号越强,图像质量越好吗?学生答:不好。原因是信号过强,三极管进入了饱和状态而失去了放大作用,所以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不宜过大。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尽可能的条件,多做演示实验,这样收效甚好。在讲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我用了一只二极管,两节电池一只小灯泡,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小灯泡发光;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小灯泡不发光。于是总结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显得非常直观。

又如在讲述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稳压时,我自制了一个稳压电源,利用变压器、调压器、电压表,当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调压器时,V1有较大的变化,而稳压电源输出电压V2基本不变,具体数字可以从电压表观察出来,显得非常直观。

三、注重深入浅出,寻求最佳教学方法

在教材中,有的内容讲得较深奥,学生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功底,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化、形象化,注重归纳总结。在讲述反馈电路这一章时,学生对反馈类型的判别有一定的困难,我就把如何判断各种反馈加以归纳,用最简单的方法予以说明,如串并联反馈判别:反馈信号送入三极管的基极B,即为并联反馈,反馈信号送入三极管的发射极E,即为串联反馈。

又如在讲述串联型稳压电源用三极管作调整管时,书中写道IB↓→RCE↑→VCE↑,学生不理解,我用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固定式偏置电路加以分析。

四、重视实作,强化技能

《电子技术基础》也是一门技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如果只讲述理论知识,显得空洞、枯燥,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通过实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实际,我主要开设的实作项目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焊接技术的练习;稳压电源、调光电路、触摸开关、变音门铃、计数器等的制作,学生从印制板的制板到安装调试,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完成,并且这些产品都有声有光、看得见、听得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实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生不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还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些小制作,修理一些简单的家用电器,对学生的培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功课是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要使学生学习好这门功课,教师需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一定的技能训练和得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愿我们同行共同探讨、共育英才。

作者:赵超

电子技术电子专业论文 篇3:

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与电子设计竞赛相衔接研究

摘   要:文章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應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相矛盾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的相关内容,探讨在竞赛训练中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构建;电子设计竞赛;方法和路径

自1995年开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隔年如期举行。在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他专业的学生如果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话,或多或少存在知识面不够广的现象,难以全面驾驭整改电子设计竞赛,特别在综合调试阶段,选手如果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不甚了解的话,就很难制作出一个优秀的电子产品。因此,为了使参赛学生有良好的参赛基础,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着手,达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目的。文章提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构建之间的粗浅想法,敬请大家参考。

1    了解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涉及的知识面

根据多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来看,参赛选手必须掌握的知识有:模电/数电的基础知识、电力电子技术、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板的制作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模/数(Analogto/Digital,A/D)转换技术、数/模(Digital/Analogto,D/A)转换技术、精密运放、微弱信号放大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宽带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都比较短,一般都是两年,在短短的期限内既要学完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又要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按照常规的教学步骤按部就班地培养竞赛的学生,是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竞赛选手的。那么学校怎样才能够培养出竞赛的选手,笔者多年的经验得出这样的思路:(1)组建电子设计技能创新兴趣小组。在大一第一个学期结束后,通过报名、基础培训、能力考核等环节,筛选出有兴趣爱好、独立学习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的学生,组成电子设计技能创新兴趣小组。(2)重新制定该小组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建立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经过优化创新,以历年竞赛试题中重点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为重点,以历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为实战训练的载体,通过不断地实战训练,学习该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各项专业技能。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既可以使学生达到毕业要求,也可以培养出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优秀选手[1]。

3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出的专业课程大体如表1所示。

以上课程是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系统课程,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好相应的课程,固然是一名优秀的专业毕业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结果是非常理想的。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当学生学完教学大纲开出的课程时已经是大三阶段,根本没有时间参与竞赛;其次,竞赛的学生需要的是综合的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或课程融会贯通,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案例培训是不可能达到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基本要求的。

因此,得出思路:(1)将每一个学期的课程进行重新优化处理,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一个模块学习采用一个或几个教学载体做基础,同时从历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中选择两套题目作为实战的案例。(2)寻找一位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任课指导教师,适合这样的教学要求的教师应该是一名综合能力很强的老师,精通硬件和软件,具有奉献精神和敢于牺牲大量时间的勇气[2]。根据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和感受,满足这样要求的专业教师应该是40岁左右,同时具备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3)至于对电子设计技能创新兴趣小组进行上课训练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得出如下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设计技能创新兴趣小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仅供大家参考(见表2)。

以上课程设置开设的课程模块主要针对电子设计技能创新兴趣小组的人才培养,但是,笔者认为只要学校的教学场地、耗材经费和师资能力等条件满足要求,把所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按照这样的模式来培养也是可以的[3]。

4    结语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互益张的第二课堂训练活动,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方法,能够使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更加贴合实际,更加体现技能技术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设置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的有效对接,既可以满足人才培养课程开设需要,也能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技能培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春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227-229.

[2]邹孝,刘美容,马天雨.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索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46-47.

[3]徐振方,孟艳花,王艳.从电子设计竞赛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6-137.

作者:颜增显

上一篇:少教多学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网络故障有线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