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开始由信息化时代转向智能时代。在各个领域当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向着智能化、平台化与管理化的方向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

关于智能时代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探讨

摘要:智能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保证其实践能力与智能化工作环境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情,重视在校教育与行业发展需求的一致性。基于此,本文基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探讨关于智能时代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智能时代;中职会计;教育教学;探讨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智能财务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智能时代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师应重视学情分析和市场调研,基于学生就业能力发展,准确把握不同会计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课程内容、教学情况、社会需求、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概述

(一)传统会计课程仍占主流,谈教学目标的确立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理论+实践”构成,其中理论内容主要有专业选修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等三大类构成,实践内容以电算化会计技能训练与手工会计技能训练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笔者调研发现,各个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非常相似,虽然部分中职院校已通过划分专业方向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体现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并逐渐增加了大数据会计、管理会计专业,但是不同专业课程内容并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制定方向,因此很多中职院校在教学目标中着重体现传统会计知识教学,而对学生智能化会计能力培养较为忽视。此外,智能化时代的会计岗位要求从业者具备数据整合能力、IT能力,大部分中职院校并未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对绩效管理、大数据的分析与运用、预算管理等教学内容基本无所涉猎。

(二)教学模式有待创新,谈学生的参与度

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并未完全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将课堂重心放在教师的“教”上,学生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以“教”为中心的会计课堂上,教师持续输出,而学生被动输入,信息在师生之间的单向流通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学习自主性的形成,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比如,部分教师在教授税法知识时,将PPT教学作为信息化课堂,通过图文并茂课件与教师语言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税种内容。在实际的税务操作中,纳税申报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并不局限在税法本身,还包括了一些纳税规定、税务软件操作,并且税务软件操作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逐渐增多。传统的知识灌输式课堂,忽视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对接,未能有效发挥信息化课堂对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作用。此外,部分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设备老旧无法满足参与式课堂构建需求,也加剧了会计实践教学与智能化办公环境之间的矛盾。

(三)实践教学与产业标准脱节,谈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流程的落差

“技能知识讲授+经典课本案例讲解”是中职会计教学的常用教学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建设比较偏向于知识传授。中职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训练内容主要集中在税务核算、会计记账、财务核算、出纳收付等传统会计技能训练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多数中职会计教师会主动推动校企合作,力图通过与企业签订实践协议的方式,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但是会计工作细致、复杂且内容繁多,经常会涉及企业内部各报销单位和外部工商税务财政部门,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全面掌握目标内容。会计工作对操作人员的业务熟练水平要求较高,学生即便进入企业实习也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操作实践的机会,大多只能旁观操作流程,或者做一些数据整理和粘贴凭证工作。校内教学内容未能与实际工作流程对接,学生在实习中亲身操作会计技能的机会较少,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流程之间逐渐形成一定落差。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优化课程体系,明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工作项目法

首先,从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完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职会计专业建设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企业实际需求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渗透。一方面来说,教师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与论证,以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用性、现实性、前瞻性以及针对性,使其能够在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中有效发挥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来说,中职院校要以产教融合理论为指导,推进会计课程模块化构建,为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教学实践载体。中职会计课程体系构建要体现本专业所设置的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职能分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具体而言,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反映实践课与理论课、专业课与基础课、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原则上来说,实践性课程教学应保持50%以上课时占比,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要在6个月以上。故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素质学习模块、通用基础模块以及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等5个部分。在通用模块中要加入计算机应用、社交礼仪、语数英等课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通用的基础理论知识。

其次,要通过工作项目法,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目标是确定教学方法、内容、目标的基础,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利用工作项目法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课程目标细化课堂目标,然后据其设置实践项目。与此同时,中职会计教师还要推进专业化项目课程开发团队的构建,为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创造组织基础。课程开发主体可覆盖行业专家、企业带教老师、中职院校领导以及专业课程教师,从而保证项目教学内容与流程的合理性。将典型岗位事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应用到项目式教学模式构建中,以提升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流程的一致性。

(二)打造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它打破了社会、企业、中职院校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各类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职院校可通过创新学徒制,促使更多企业参与到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发展争取更多支持,促使专业人才培养贴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这种跨界的会计教育思维模式,赋予“师带徒”更多内涵,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中各个主体的共赢,有效加强了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比如,中职院校可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打造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走现代学徒制发展之路,深化产教融合,为创新学徒制教学模式创造便利条件。首先,中职院校以课题研究为牵引推进校企合作,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物质、时间、人员、技术等保障的同时,促使学徒制教学中所获得的相关人才培养经验转化为理论研究成果。具体校企合作过程中,中职院校要督促合作企业明确学徒管理制度,利用制度引领学生实践学习活动,以保障学生实践活动期间的相关权益,加强学生纪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学习期间,教师和企业师傅要保持顺畅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协商学生实习岗位安排,以确保实习岗位安排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企业实践学习环境与中职院校差距较大,学生学习环境更为开放,中职院校可采用弹性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线教学系统是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期间的常用教学管理工具,中职教师可通过它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保证学生实训期间所产生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阶段性实训任务完成之后,中职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设计教学考评指标,对学生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加强双方对学生实训情况的了解。

(三)创新教学思维,线上线下,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

在智能化时代,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要重视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使教学评价结果在创新教学思维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首先,中职会计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明确自己在智能化时代的新角色。为了提升学生会计技能发展与智能化会计办公环境的适应性,中职会计教师要教学实施中扮演好教练、主持人、参与者角色,从而辅助学生扮演好运动员、演员角色。比如,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教师积极学习新教学技术,开发关于智能化会计技术的线上教学资源,促进会计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内容、技术、方法以及策略的高度融合,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资源。再次,教师要将线上教学设备所产生的教学数据和面授中产生的教学数据收集起来,借助丰富的教学数据采集实现多维度综合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时代,中职会计教育所面临的是新技术本身与教学模式的双重挑战,教师要重视教育改革措施的研究,从而实现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的相辅相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随着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师对新型教学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中职教师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与线上教学技术扩充教学资源,进而为教育改革提供相应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晓玲,孙会静.智能云时代下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J].计算机与网络,2021,47(18):40-41.

[2]邹家林,舒敏.智能时代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商论,2021(17):183-185.

[3]陈欣瑜.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营销界,2021(35):157-158.

[4]刘锦嫦.人工智能时代下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探究[J].财会学习,2021(16):174-175.

[5]袁雪松.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中国乡镇企業会计,2020(05):224-225.

[6]赵燕.人工智能与云财务背景下财务人员培养路径研究——以中职会计教育创新实践为例[J].财会学习,2020(07):202-203.

作者:黄亮

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2:

智能时代下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考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开始由信息化时代转向智能时代。在各个领域当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向着智能化、平台化与管理化的方向发展。这这样的时代之下,各个院校在对会计专业开展教育时,也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向,以培养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综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本文就来对智能时代下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智能时代;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思考

引言

近些年来,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在财务领域,已经出现了财务机器人,可见财务行业也在逐渐走向智能化。因此,各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与时俱进,进行人才培养方向的重新定位,并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努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型财务人才。

一、人才培养向管理型转变

随着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那些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类工作,将交给财务机器人来进行,而财务人员应该从核算型转为管理型,介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之中,并帮助制订企业的投资与融资战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合理把握与控制、对项目及其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估、进行预算和成本管理等工作。这就要求各院校要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有所转变,努力培养管理型人才,把重心放到让学生对管理会计的方法和财务大数据处理技术上,以及对智能财务系统的使用上,使其能够通过学习,借助智能财务系统对财务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进而为企业创造出较高的效益。

二、课程设置向综合型转变

在当前我国各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基础类的财务课程占比很大,高达60%以上,而业务类和战略财务类的课程,却仅仅只占不到40%。在智能时代之下,这种课程比例明显不合理,应对其进行调整,使课程设置从单纯技能型向综合能力型过渡。可以将基础类财务课程缩减到10%以下,将业务财务控制在20%左右,而把教学重心置于战略财务上来,保证其在70%以上。应当根据会计实际工作的业务流程,来对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课程融合,形成业财融合课程体系,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三、教学模式向智能型转变

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智能化时代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各院校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当积极改变教学与实训模式,具体可以从全仿真、实岗型以及云端化三个方面来进行。

所谓全仿真教学,主要是从教学内容层面来说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真实地模拟企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各个发展历程所需要的相应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例如:在第一个学期,就可以模拟小微企业刚创立的情景,并让学生着重掌握企业创立时,所涉及到的组织生产、资金运转以及财务核算等基本的业务处理方式。而在第二三学期的时候,就可以模拟企业成长为中型企业的情景,并着重让学生掌握市场预测、财务预算与分析、成本管理、筹融资以及业绩评价等相关业务的处理方式等等。

所谓实岗型教學,是指在教学中,将学校作为企业,教学方式实岗化、教学管理企业化。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实岗操作,在教学评价时,也要遵循实岗化原则,不应当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应当依照企业的考核标准,来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学校也可以建立经济实体,来承担一定的企业财务业务,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作为“员工”来进行实岗操作,为其今后走上社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谓云端化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技能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校园,打造出智慧的课堂,来实现智慧化的云教学。让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模拟员工,登陆云中心,然后才可以开展学习。而教师对学生布置任务、进行指导、做出教学评价时,也应当利用云中心来进行。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调取云中心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四、师资队伍向全科型转变

当前各院校的财务专业教师配置,一般是根据具体的课程来进行的,每个教师只负责具体的一门到两门课程。在智能时代之下,教师必须要具备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具备综合型知识与技能的新型财务人才。因此,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当向全科型转变。一方面可以通过轮岗教学,来提升教师对各个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轮岗实践,吉桑教师轮派到具体的企业中,让其进行顶岗实践。这样,通过其对企业当中综合业务的实际处理过程,就能有效提升其各种相关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各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学科短板与知识缺陷,安排其扫一些科研机构或者先进的企业当中进行培训,使其获得更好的提升与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时代下会计专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向着智能化、平台化与管理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时,要对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方法进行转变与创新。本文对智能时代下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从人才培养向管理型转变、课程设置向综合型转变、教学模式向智能型转变以及师资队伍向全科型转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高然,胡连华.智能化时代下院校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4):54-57.

[2]关红.智能时代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考[J].国际公关,2020(09):156-157.

作者:王朋莉

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3:

人才需求导向下的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会计行业发生了本质性变化,随着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学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此种形势下,学校必须追随时代发展潮流,加快会计专业教育变革步伐,将社会人才需求作为基本导向,侧重于学生的差异化需要,优化与创新教学理念、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满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

一、以人才需求作为导向,确定多元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所以会计教学必须突破传统专业的束缚,设置“大会计”专业,然后以“大会计”作为根基进行适当的延伸,比如会计、财务以及审计等,制定多元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同时,还应该融入信息化概念,不再局限于企业性质的会计人才培养范畴,更应朝向政府会计、国际会计与审计等社会所需求的领域发展,实时把握社会对于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更新与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信息化為切入点,优化与创新教学方式

新时代下,会计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完成了会计信息化建设,其中一些大企业正在朝向财务共享发展。此种形势下,会计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优化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摸索与探究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如构建“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教学APP等,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从而为学生社会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基准,重构课程内容体制

结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建构课程体制,科学分配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践课以及选必修课的教学比例,打造结构层次清晰、基础知识扎实、特色鲜明的会计课程内容体制。与此同时,也要创新实验教学体制,打造“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校内外实训”的立体式实验课程内容体制,针对识记性知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减少,针对分析性与实践性知识,也要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增加,全方面贯彻“大会计”核心理念。此外,还需要在课程体制中合理的融入ACCA、CGA等。

四、以用人单位作为主体,打造实验实践教学体制

为了能够实现以人才需求作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基本目标,就必须实时优化实验教学体制。从本质上分析,进行实验实践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岗位要求,所以需要更多的用人单位参与到实验实践教学体制的建立。其中,校内组织基础实验、专项实验以及综合实践,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实现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协同合作,一起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全方面培养与提高学生会计实践综合能力,有效弥补校内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也为学生营造一个职业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把所学会计知识在实践之中得以应用。

五、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侧重于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高能力、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会计专业教学变革的基本性前提,所以需要引入与培养兼具计算机技术、会计知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阶段,许多学校教师都是“双高型”教师,也就是高学历与高职称,然而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经验性的“双师型”教师却比较少。若是教师不具备会计实践经验,那么所开展的会计教学活动势必会和社会人才需求相脱离。为此,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必须从培育专业领路人、培育骨干教师、培育专业教师、引入兼职教师角度着手,制定长效、科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与调研,或者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同时也要引入企事业单位优秀职员到校兼职教师,从而促进会计教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互动,形成一支有经验、有能力、有素养、有水平的综合性立体式教师队伍。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才需求作为基本导向的会计专业教学变革,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探索,不断的完善会计专业教学,从而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会计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作者:尹才忠

上一篇:课程教学成本会计论文下一篇:平面设计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