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感恩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中职院校德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社会中的不良思想会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中职院校德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院校感恩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院校感恩教育论文 篇1:

对职业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的探析

【摘 要】通过对某高职院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状况调查,针对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探寻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职业院校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 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在职业院校中广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感恩教育作初步探讨。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实施必要性

感恩是指感戴恩德之意,亦有感谢感激之说,主要是指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也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

职业院校学生的感恩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的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感恩教育方面内容的人文教育,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具有感恩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对职业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指学生能够认识、洞察或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内心给以认可;二是情感层次,指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欲回报的感恩意识;三是实践回报层次,在情感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感恩教育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守法、诚信、勤俭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对职业院校学生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提高和完善学生自我道德修养、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概况

1.调查的对象、方法及内容说明。以某高职院校4个系2008级、2009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每个系随机抽取400人,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填写并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1600份,收回1582份,有效问卷1556份,有效率达97.25%。《××××职业技术学院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学生感恩意识和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了解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学科、年级、是否独生、家庭地址、家庭状况等信息;后半部分主要掌握被调查学生感恩意识和感恩教育的状况,其中包括学生对父母、教师、长辈、同学、朋友、社会的感恩状况;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知;学校的感恩教育、社会感恩环境及自我感恩修养的状况。

2.样本概述。在1556份有效的问卷中,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来看,98.7%的学生回答学生应该具备感恩素质,只有1.3%的学生回答“不知道”或“否”;86.7%的学生认为心存感恩意识,13.3%的学生认为没有感恩意识;91.2%的学生认为身边感恩情怀“缺失”,8.8%的学生认为感恩情怀“存在”。由此看出,学生的感恩意识较好,但是大多数学生感觉到感恩情怀缺失严重,希望加强感恩教育。

1.感恩家庭。从调查中发现,25%的学生回答“不懂感谢父母的付出”;53%的学生回答“不会主动做家务”;20%的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减轻父母负担;45%的学生时常和父母谈心交流。这些数据说明感恩教育中亲情感恩教育缺失,感恩家长的理念未普遍植入学生内心。

2.感恩学校。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45.2%的学生说目前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效果不明显;58.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感恩知识教育;32.1%的学生在校学习中很少找老师交流,25.3%的学生不喜欢老师严格要求自己;15%的学生在毕业后经常看望培养过自己的老师;20%的学生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老师送去祝福。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对老师、学校心怀感恩之心,但数据显示学校在加大感恩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够,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恩情怀存在误区。

3.感恩国家、社会。调查显示,80%学生感谢国家、社会的培养,只有2%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83.5%的学生认为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会挺身而出,只有6%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有爱国的心,愿意为社会作贡献。65.2%的学生偶尔抱怨社会,18.2%的学生经常抱怨社会,只有12%的学生觉得社会很美好;34%的学生会主动保护环境,25.4%的学生觉得环境与自己无关。这些数据说明学生面对社会时的浮躁心理和学生在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有待加强。

4.感恩同学、朋友。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只有19.8%的学生认为同学、朋友的帮助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40.2%的学生认为同学、朋友的帮助不大,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发展与同学无关;65%的学生认为应该多帮助别人,只有10.6%的学生认为他人困难与己无关,不乐意帮助别人。这些数据反映出学生对待同学、朋友的感恩心态。

三、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从本次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急需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家庭方面。目前,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基本上是“90后”,而且独生子女占很大的比例,家长的溺爱和娇宠给他们提供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加上父母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只知索取,不懂回报感恩。因此,加强家庭感恩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第二,学校方面。目前,职业院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就业率,以学生成绩好坏作为学生的评价指标,导致学校教育引导出现偏颇。同时,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使得学生缺少修养、情感冷漠。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这是职业院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第三,社会方面。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进入转型的特殊阶段,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社会道德存在缺失。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市场经济中一些负面消极因素的影响,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观念,以致感恩意识薄弱。

四、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

职业院校必须改革教育观念,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注重加强和渗透感恩教育,构建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师做好示范表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负面现象,将感恩活动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学生感恩考核制度,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等。

(一)改革教育观念,加强感恩德育工作

改革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德育,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加大思想政治课等相关人文学科中感恩教育的力度,在课堂中多方位、多形式融入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例如,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日程,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经常向师生灌输感恩的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感恩活动,并要求各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学习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好人好事等感恩事迹,要求每位学生写学习体会,同时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感恩实践活动,陶冶学生感恩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爱、培养和支持,进而升华为知恩图报的强烈情感和行动。

(二)构建“感恩”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根据学生的特点,大力做好学生感恩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感恩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建立感恩校园网,开展感恩主题的班会,通过广播、宣传板报、横幅标语、知名校友和人士讲座、校报等宣扬感恩思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校园设感恩园、立感恩碑、栽感恩树等,让学生生活于其间,也浸润于其间,潜移默化地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教师做好示范表率作用

学生的感恩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是需要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教师作为教育者,其魅力和渊博的学识容易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教师应该时时刻刻起到示范表率作用,“既教书又育人”,以蜡烛精神、园丁风范,关心、爱护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教师产生感恩情怀。

(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负面现象

针对社会一些负面现象,应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教育学生应关心社会、心怀仁爱。同时,学院应积极宣传社会正面典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拒腐防变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辨别美丑、善、恶,弘扬雷锋精神,形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知恩图报的道德修养。

(五)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磨炼个性、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学生感恩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感恩专题教育,开设感恩情感热线。各个系科部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感恩实践活动,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暑假“三下乡”活动、义务劳动、观看爱国影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慰问五保户活动、解难捐款捐物等感恩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同时,有效地结合各种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清明节、教师节、国庆节、校园感恩节等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实践生活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提高感恩意识,进而在实现生活中转化为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贡献的实践行动。

(六)建立学生感恩考核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恩意识,应加强感恩制度建设,强化学生约束机制。感恩制度主要包括感恩评价制度、感恩监督制度、感恩奖励惩罚制度等方面,强化对父母的孝敬、对师长的尊重、对同学的相互友好,在每一年的学生的考评中,将感恩行为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综合测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助学奖、入党考察等项目的重要指标,这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感恩行为的刚性约束。但学生的经济基础薄弱,在考核中不能以捐款物的数量作为标准,主要看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别人的评价。

(七)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复合工程,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应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在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在学校感恩教育中,学校应倡导感恩观念,营造良好的感恩环境,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和榜样的定向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家庭感恩教育中,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情感教育和感恩思想教育,同时以身作则,树立感恩榜样,循序渐进地感染子女懂得感恩、报恩;在社会感恩教育中,政府机构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感恩思想,组织开展感恩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感恩氛围,进一步加强学生感恩教育。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应增强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紧迫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营造校园浓厚的感恩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以感恩之心回报父母、师长、学校、社会,使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幸福感受,从而弘扬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天民.感恩教育——当代青年学生的必修课[J].成人教育,2010(4)

[2]赵淑.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探讨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7)

【作者简介】黄祖江(1957-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校长、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卢 雯)

作者:黄祖江

职业院校感恩教育论文 篇2: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运用

[摘           要]  在中职院校德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社会中的不良思想会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中职院校德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当前德育现状来看,中职院校德育实际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待提升。首先分析感恩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措施展开论述与分析,为中职院校感恩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    键   词]  感恩教育;中职院校;德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不仅是对人的尊重,而且可以维护人们之间的情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信息化时代,中职院校需要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德育中不断渗透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識,有效弥补以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感恩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运用展开论述。

一、感恩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感恩教育是中职院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恩意识是后天形成的,教师需要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明事理,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美,时刻心存感恩。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在传统教导式的德育中,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简单,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德育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融入感恩教育,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

为了提升中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效率,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又要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感恩。在日常德育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心怀感恩之心,善待自己的家人、老师和同学,对社会和自然有一种敬畏之情,在获得别人帮助以后,要学会感恩,实现与其他人的和谐相处,真正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德育中,中职院校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

二、中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下面主要针对中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一)中职院校德育投入不够

从当前中职院校德育现状来看,实际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导致德育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德育的效果。(2)对德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尤其在德育课程设置上和校园文化中缺乏德育的内容,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上。(3)有的中职院校德育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没有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制订常态化和标准化的教学计划,忽视了深层次的学生德育。(4)在具体德育过程中,有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缺乏教学的活力,尤其是感恩教育不到位,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

(二)中职院校德育水平比较低

为了提升中职院校德育水平,学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体现学校的综合实力。但是从中职院校教学现状来看,有的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德育机构,部分德育教师需要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兼职,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中职院校缺乏对现有德育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继续教育的力度不够,没有实现教育培训的长效化和专业化,导致德育流于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中职院校人才的培养。

(三)学生的思想观念有待提升

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中职院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这对学校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上看,他们大多处在青春期,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思想的影响。(1)在思想上,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有了自主意识,但是自觉性较差,缺乏感恩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2)在情感上,思想敏感,但是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追求个性,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3)在中职院校中,有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与其他学生的沟通比较少,尤其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影响以后自身的发展。

三、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实际运用

在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融入感恩的教育思想,积极抵制各种不良的思想,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满足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学生进入中职校园以后,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德育,让学生懂得感恩。(1)班主任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引导。在学生刚入学不久,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测评,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针对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除了做好生活和学习上的指导,还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发挥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其进行合理的帮助与调节,让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通,保证学生心理健康。(2)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提升德育的效率。首先,中职院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各种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分享自己的工作案例,讲述自己遇到的令人感动的人或事,从而感染其他同学。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然后感受感恩。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让他们通过书信说出不愿意直面父母的话,这样可以有效拉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消除隔阂,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

(二)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中职院校进行德育、感恩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感情交流,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1)教师可以搜集名人的感恩事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引进名人的名言警句,穿插一些感恩的小故事,通过正能量的引导,组织感恩的演讲比赛,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2)教师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掌握感恩核心,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建立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

在家庭中,家长的思想和行为会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但是从很多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家庭子女较多,对孩子关注不够,他们在心理上会缺乏家庭的温暖,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对别人的关心当作理所当然,有的学生明明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在学校中,依然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不知道感恩。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他们真正学会感恩,减少对自己父母的抱怨,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心存感激之情,不断提升他们的智慧,增长他们的见识,磨炼他们的心智,学会珍惜,感恩周围的人。

(四)重视感恩教育的细节

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以后,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避免学生误入歧途,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的理念,从细节入手,推进学生的未来发展。(1)任课教师要做好德育渗透工作,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态,选择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改变固有的教育理念,认真总结以往感恩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中职院校学生进入实习期以后,开始接触社会,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学生日常实习中融入感恩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内化感知和感恩的转化,要求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真正做好日常工作。

(五)让学生感恩国家和社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在中职院校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大背景,让学生懂得感恩国家和社会,只有国家富强了,人们才能安心地学习和工作。基于此,教师在提升学生专业技术素质和进行文化知识传输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发挥成绩评定作用,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发挥德育课成绩的重要作用,把学生的感恩行为作为德育課程成绩评定的重要标准。在进行学生综合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感恩教育的范围,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懂得感恩,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综上所述,感恩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在中职院校德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学生时刻心存感激,感恩国家和社会,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南.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分析[J].职业,2019(16):89-91.

[2]古雅明.浅论感恩教育在中职院校师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2019(13):16-18.

[3]冉琪铃.简述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86.

[4]张春影.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8):100-101.

[5]邓佳雁.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7(3):103.

[6]张永红.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0):97-98.

作者:李军 谢卓琴

职业院校感恩教育论文 篇3:

探究感恩教育实践体验, 提升高职学生德育品质

摘 要: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目前高职学生的感恩品质堪忧,开展感恩教育意义尤为重大。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通过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感恩教育 德育品质

感恩教育,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情感教育、人性教育等一切教育的基础。

伴随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培养实用性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发展壮大。从目前招生的生源来看,普高集中在专科批次,另有从职业中学升学上来的学生,无论是学生的文化素质还是思想道德素质都参差不齐。在现实的工作中,发现目前许多学生做事只求受惠,从不施惠;只求索取,从不给予;过多强调自主独立,缺乏合作意识,等等。因此,加强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意识业已成为高职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高职学生德育品质现状分析

1.功利性强。

不少高职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以自我为中心,做事讲价钱,付出索回报,把自己的行为用“等价交换”衡量,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劳动意识缺乏,进取精神弱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追求。

2.责任感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高职生对个人前途更加担忧,更加关心自己的命运,关注自身发展和现实的利益。他们不关心别人,不关心集体和社会,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缺少集体协作观念,缺少服务和奉献精神。

3.独立性差。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长辈的呵护,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生活在安定的环境中无忧无虑,接受学校教育,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一旦离开父母开始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集体生活无法适应,不能融入自己的寝室环境,找不到朋友说话,不能与周围的同学很好地沟通,依赖性强,生活上寻求父母的保护、照顾,享受社会和学校提供的服务,学习上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4.上进心弱。

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对高职教育缺乏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加上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难度比以前也有所增加,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学生专业兴趣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能力提高不快,部分高职学生厌学、逃课现象严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作业应付了事。

5.感恩意识浅。

部分高职学生对社会的救助之恩、对他人的帮助之恩、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极端地漠视,不懂得知恩图报,他们自私、冷漠,把他人的给予视为理所当然,却不知回报,更不用说主动帮助他人,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很难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二、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必要性

感恩教育对于个体不仅是道德教育,而且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看到,忽视感恩教育,容易使有的学生缺少幸福的感受,缺乏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理解,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是当前高职学生德育研究和实践中的时代课题。

1.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感恩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处世准则,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古训。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以感恩的心态和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呵护,具有时代意义。

2.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珍爱生命,对自己负责;感激父母的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尽量使父母少操心,努力使父母放心,学会孝敬父母,对父母承担责任;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体谅他人、关注社会、踏实做事、勤勉做人,注重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人生定位、对工作的态度有正确认识,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为社会服务。

3.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人文素质直接影响高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决定高职学生最终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重要因素。感恩是传统美德,是真善美的行为,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肯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容易获得社会的肯定,适应社会的能力由此得到增强。

三、搭建感恩教育实践平台,实现感恩教育知行合一

2011年上半年,我院在全院开展了学生感恩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在理论上均懂得感恩存在的意义,但绝大部分人缺乏感恩的实际行动。

在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过程与机制、方法问题上,过去我们长期受到传统德育的影响,一度有一种观点主张德育与感恩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发展认知。然而事实证明了,这种简单而枯燥的方法是没有多大效果的,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实践、体验和情感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我院对高职德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推出特色系列——感恩教育。

1.开展主题教育,深化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主要的课堂在日常,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感恩教育良好的素材,校园中的每个人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须把感恩传给别人,以促进扩散效应,但如何使这份感恩意识能深入人心?这还需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渠道。从2010年开始,我院推行主题班会交流听课制度,提倡每个学期每个专业或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教于乐。结合纪念日展开爱国主题活动,举办爱国影片放映周,体现同学之情、父母之爱、对自然社会之爱等各类主题丰富多彩,如《大爱无疆》、《爱在左,感恩在右》等主题活动,穿插了每个同学原创的小品、歌舞,台下台上的互动,由学生自行组织策划编导,参与率百分之百。活动对外开放交流,吸引了许多学生与老师观摩和学习,扩大了主题活动的影响力。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设计了评价表,对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互动程度及影响力等进行评比打分,最后汇总各专业各活动的最后得分实施嘉奖。

2.融入校园活动,营造感恩氛围。

校园活动以其独具的感染、导向、熏陶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功能,发挥着大学课堂教学不能起到的作用,是学生品质教育的大课堂。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我们以“感恩”为主题,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海报栏及宣传廊等作为宣传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大合唱、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摄影展、优秀电影展等,在特定的节日开展感恩短信征集、寄送贺卡等活动,挖掘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强化校园生活中的感恩教育,促使学生在业余生活中树立“感恩”的意识,深切体会到安定的社会环境、幸福的家庭、美丽的校园,是因为有他人在背后无私的奉献与创造。

每年新生入校,各系部都组织新老生友爱交流会,帮助新学生们解答疑惑、传递友情,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每届学生毕业,学院都组织毕业典礼和毕业生晚会,毕业的同学抒发对母校的情感,给学校和在校的学友留下真挚的祝福和宝贵的经验。

成立校园文明自律中心,参与管理学生自习纪律、校园环境保护、日常文明行为检查督促、寝室文明督检及雅室评比等事务,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管理中更能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将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起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使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让大学生们在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逐渐改变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将感恩作为一种社会道德感、意识感、责任感融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

3.走入社会实践,激发感恩情感。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报恩,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中,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在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中,我院利用国庆纪念日、“公民道德日”、“法制宣传日”等节假日和重要纪念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各种活动;以培养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每年的义务献血活动,学生都踊跃参与,我院获得了吴江市“无偿献血促进奖”荣誉称号;组织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各类宣传,出版报、为孤寡老人服务、维修电脑,定期到福利院慰问联欢;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子,为他们义务送教,给孩子们捐书、文具、衣物等;利用吴江丰富的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定期收听讲座《鲈乡讲坛》;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近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开展节约活动,提倡低碳生活等。

在2011年吴江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我院承担了多个大型会操表演任务,近千名师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在近半年中克服困难,用汗水和辛劳演绎了精彩和成功。在此类活动中,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油然而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懂得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感恩教育能帮助高职生树立起责任意识、自立意识,改掉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让高职生在温暖中学会感恩,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养成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渗透学生工作,滋润感恩心灵。

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优秀学生干部感恩教育的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往往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平日里的一举一动都对其他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针对学生党员,开展“争先创优”特色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以“我是党员,我是旗帜”理念为指导,树立培养品德修养。加强对优秀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使其周围的同学感受到感恩品质在校园中无处不在,起到学生榜样的作用,可以唤起其他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助学工作中穿插开展感恩教育。高职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学院又开拓渠道设置企业奖学金、勤工俭学岗位、困难补助等,使得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都可以受到不同程度的助学补助。在这些学生受到补助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种种资助政策都是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其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为了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学院要求学生管理一线老师多关注各类论坛,并参与到与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网络工具,了解学生心灵,并加以适时的引导点拨,开通博客、开通微博,建立各专业学生QQ群,课堂外心灵的沟通达到的教育效果更好。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自立、自强的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旗帜,应该通过感恩教育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转化为感恩的行为,为未来社会公民素养的普遍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与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萧家芳.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7,(1).

[2]路葵.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与感恩教育对策[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3]张建平.感恩教育:一种回归生活的德育实践[J].青年教师,2006,(10).

作者:费桢

上一篇:知识经济影响审计论文下一篇:风险管理铁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