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铁路安全论文

2022-04-19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风险管理对铁路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管理对象的宏观性与微观性,决定了安全风险管理既需要技术支持,也离不开管理支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风险管理铁路安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铁路安全论文 篇1:

铁路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为提高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基于当前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措施,研究了这些管理措施的具体应用流程与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高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更好的保障了铁路安全运输。

关键词:铁路;安全问题;风险管理;实施

1 未实施安全管理制度时的弊端

(1)未及时对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每天对管内所有发生了的安全信息、上级和段检查信息进行通报和分析,这一情况会使领导阶层对车间、时段、班组每天发生的问题掌握不全面不及时,使领导层面及相关负责人不能发现隐存问题,如此就不能根据问题来制定相关政策,如此就会导致管理上存在漏洞,无法针对问题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手段,导致问题滞留。

(2)对于每周的安全问题分析方面存在漏洞。每天发生的安全问题未经有效的分析梳理从而导致了不能从根本上判定问题出现原因,从而无法颁布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导致一定时期内的安全隐患滞留。

(3)典型问题未得到及时通报。各班組以致全路段对发生的事故以及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通报,从而导致相关领导部门、负责机构不能及时吸取发生事故的教训,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以及预防问题再次发生,这种工作滞后现象使安全预防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4)安全预警手段单一。由于安全预警政策、方法不明确所以导致无法及时吸取已发生事故中的经验,从而不能有序的发布安全预警,所以无法对已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指挥处理,也不能全面对预警机制的施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2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2.1 建立健全每日安全信息跟踪分析制度

深化对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深化每日安全信息的分析工作,这一措施是具体落实检查整治常态化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安全管理的强化以及解决典型问题的有效手段。

(1)每日安全信息分析工作“三步走”。针对每日安全信息的分析工作设立可执行的制度支撑,每天由负责的领导召开每日安全信息分析会,这个分析会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各个科室对前一天发生的安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汇报;第二部分,安全科针对前一24 h里所有发生的安全问题以及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报告,之前24 h内所发生的行车安全问题由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进行通报,在所有问题通报完之后由会议的主持人员对汇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分析各个安全问题的性质,最终确定今天需要解决的安全信息问题,并指定相关部门的专职人员着手解决并在第二天的分析会上进行落实的汇报工作;第三部分,在每日安全信息分析会后对所要解决的安全信息传到网上,并且通知到相关的各个科室和车间,督促其及时查看、落实分析整改并上报。

(2)每日安全信息分析工作的主要标准。针对每日安全信息的分析工作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查明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其次是针对应急处理进度要及时分析,再者是针对发生的问题找出管理的短板,最后要监督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

经过每日对重点安全信息的追踪落实和调查分析,要及时的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从管理层面找到导致问题发生的漏洞,并根据问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管理的漏洞进行及时补救,同时预防相似问题的发生。而且还要使各个科室、部门、层级能够有效沟通,从而实现安全信息“调查一分析一整改一提高”的管理闭环态势。

2.2 每周安全分析制度

针对分析总结每周内发生的安全问题以及发生的典型问题和隐形安全问题制定周安全分析制度。通过总结每天内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在每周结束时进行汇总,最后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总结进行对比,从而筛选总结出这一周内所有发生的问题以及问题发生的原因的共性原因和领导层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且每周在周会上进行汇报,且由各领导阶层以及相关负责人共同探讨,总结出下周的工作重点以及预防措施,发布《周重点安全风险预警预控表》和《周安全分析通报》,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在政策实施中产生的漏洞。

对安全事故、出现原因进行每周的梳理总结,有助于弄清楚事故发生背后的规律,从而有助于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判,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对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这一举措可以不断丰富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及类别的数据库,为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也使应对措施更加完善。

2.3 典型事故定期通报制度

对发生的典型事故要进行定期汇报,让各科室从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处理办法中吸取经验、教训,这一行为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对铁路段发生的所有事故以及故障进行通报并督促各个科室部门进行学习,要让安全的警钟长鸣,使全线人员时刻保持警醒,遵循铁路的规章制度来办事。

开展对所发生的典型事故的定期汇报工作,努力引导相关负责人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从而指导接下来的工作,做到防微杜渐,并且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从而在工作中更加严格的按照政策来执行工作,对安全问题防微杜渐,做到从源头处控制安全问题的发生。

2.4 安全预警制度

通过多种手段来对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借鉴《安全风险预警通知单》,通过短信、通报等多种手段进行通知,通过多方面、全方位对安全事故进行及时预警。而且在预防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时要从作业层和管理层入手,使预警措施严谨化,使各项措施与各个岗位之间对衔接明确,便于执行。

对安全问题的预警机制要按照风险管理的“7321”预警机制,要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人员的工作状态以及外部情况,从车组的各个层面进行“7天预判、3天预报、2天预警、1天预控”的风险管控机制。并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型原因以及特点进行预判,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测并公布预测的风险值,并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并督促“7321”机制在各车间车组的落实。

3 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效果

(1)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加强该制度在风险预测、评估中的作用,使各科室、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和工作,不断完善制度增强安全工作的可实行性,使之与现存的安全管理制度相结合,防止出现制度混乱的现象。

(2)督促各种安全工作能够有机的结合。安全管理制度的施行要与安全风险管控手段、“三化”、“四预”等结合起来,对预判的安全风险能够及时的通报整理,督促安全措施的落实并明确各负责部门的责任;对分析整理出来的安全问题、工作问题进行有效的分类总结;在每天的督查工作中按照已制定好的管理措施进行督查,以保证现场工作可以圆满完成;把每天和每周的安全工作分析结合起来,深化安全预警分析机制,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问题分析机制。

4 结语

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根据安全管理的原理、方法对原安全管理制度取精去粕不断完善,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关于安全风险的预判和预警手段而且还极大的缩减了安全管理的分析时间。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把握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律,从而实现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防控的转换,实现了新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与原有制度的初步融合,这对安全问题的解决、预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改进工作从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不断科学化、严谨化。

参考文献:

[1]郑辉.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J].交通世界,2021(12):33-35.

[2]封力民.铁路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J].中国铁路,2020(5):10-12.

作者:高波

风险管理铁路安全论文 篇2:

浅析发挥人才优势来提高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风险管理对铁路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管理对象的宏观性与微观性,决定了安全风险管理既需要技术支持,也离不开管理支撑。由技术岗位成长起来的管理干部,不仅精于业务工作,而且具备整合性思维,在安全风险管理中,既能发挥业务所长,准确进行风险研判,又能融会贯通,整合各类风险源,有助于构建点——线——面这一完整的风险管控体系。铁路企业长期以来以业务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培养了大批技术型管理人才,因此,在安全风险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技术型管理人才的资质优势,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技术型管理人才;安全风险管理;铁路

在2011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党组作出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部署。人力资源作为各项工作的主要载体,在安全风险管理当中也不例外。因此,加强铁路人力资源建设,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根本。不同的工作,对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不同,有的侧重技术,有的侧重管理,因此,企业对人的使用,应该遵循“知人善任”的原则,做到人与事有效匹配,发挥岗位工作的最大功效。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风险研判、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处理,减少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由于铁路生产运营复杂,存在的风险种类繁多,决定了安全风险管理在推行过程中,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管理对象的宏观性与微观性:需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撑

安全风险管理对象,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宏观对象包括人、物、环境和管理,是基于对生产作业流程当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因素等的全面性认知与管控。微观对象包括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事故等,是基于对生产作业流程当中各环节、各作业点面的分析与判断。微观对象的管理,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布局当中,是作为“点”并朝纵深处来分布的,因此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险研判当中寻找出真正的风险因子、风险源,为从专业角度对各风险源进行客观评价及等级区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及应急措施做好基础工作。因此,微观对象的管理,需要集中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全员发动,不放过、不漏过每一个风险源。在安全风险管理当中,一定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充分发挥人员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为安全风险管理做好技术支持。宏观对象的管理,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布局当中,是作为“面”和“网”来分布的,因此对管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整合性的思维模式,一方面,将微观管理对象形成体系,因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个风险源的产生是若干风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风险因子之间是通过各种不当的结合方式,激发了风险源的产生,也就是说,安全风险管理对象中微观的“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必须将各个点整合起来,对风险从产生的源头就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这种相互联系的整合状态,实际上就构成了安全风险管理的宏观对象,因为任何风险因子、风险源的外在表现均是以人、物、环境、管理的形式出现,以它们的不安全状态出现。所以,宏观对象的管理,更多地需要管理者充分发挥其整合性思维,系统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并严格推进。可见,安全风险管理若依靠单纯的技术人才,无法做到对宏观对象的管理。因此,必须将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混合型人才纳入到安全风险管理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资质优势。

二、技术型管理人才的综合优势:熟悉业务并精于管理

(1)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优劣势分析。技术人才在工作当中,由于岗位性质的原因,长期以来关注“事”,关注整个作业流程当中自己所负责的某个环节或是某个作业点,加上技术工作本来就是一项科学严谨、是非对错分明的工作,因此,技术人才往往精于深处、细微处,倾向于收敛思维,思考问题时思维模式单一、机械化,擅长问题点分析,而非全盘性综合考虑。相反,管理人才在工作当中,长期以来更多的关注“人”,关注充分挖掘员工最大价值以及整个作业流程产出的最大化,因此,管理者具备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整合性思维习惯。正是由于关注对象的区分,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相比较,前者灵活富有弹性,后者固执、刻板,而这也是各自岗位的客观需要。有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单一、流程简洁,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界限分明,即管理干部并非一定从业务骨干当中选拔产生,因为管理工作主要關注于对“人”的管理,因此,对管理者来说,业务能力高低并不是衡量其管理能力的主要指标,并且从理论上来讲,“外行管理内行”的管理效能反而更高,所以,纯技术干部与纯管理干部成为现代许多企业选择的人力资源配备模式。但是,铁路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纯管理干部“并不能完全支撑整个管理体系,必须从技术干部当中选拔管理干部。(2)从技术岗位选拔管理干部:铁路企业主要的人才选拔导向。长期以来,铁路企业对管理干部的选拔基本上以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为导向,管理干部当中,技术型管理干部占绝大多数。首先,技术型管理者反应能力、应对能力比较强。在铁路企业,除了日常事务性的管理之外,管理者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上。可以说,随着规章制度的日渐完善,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硬件装备的不断更新,铁路内部的管理已逐渐规范、有序,管理越来越趋向于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铁路是一台大联动机,所有的人和设备都是这个大机器里的一个零件,不是简单的流水作业那么简单,各个工种、各个系统之间只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作用才能发挥到位。因此,一旦出现意外,要求管理者不仅做好人事组织工作,还要能尽可能带领员工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或是指明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否则,一个环节的延误,将导致整个系统运行的停滞、受阻,没有精湛、丰富的技术经验,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其次,技术型管理者能更好地理解上级或相关文件的要领和意图。在铁路内部,各项业务指标或是工作任务,往往来自上级的指示或安排,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才能正确理解相关指示,做好工作计划与安排。另外,由于技术型干部是从作业一线成长起来的,能更深刻地了解基层工作快速可持续发展最需要注意的方面,从而使管理工作更能具备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最后,技术型管理干部示范作用效果明显,对一线的领导能力更强。员工除了要有敬业的工作态度,还要具备奉献精神,才能高效完成工作。这种工作动力除了来自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外,更主要的还是依靠精神上的刺激,管理者的率先垂范,尤其是现场具体工作中,通过业务能力的展现,能带给员工更直观、更直接的激励与刺激,进而也强化了管理者自身的领导力。

三、人力资源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根本:充分挖掘技术型管理人才的资质优势

虽然技术人才在向管理人才转变过程当中,由于行为、思维习惯不同,会存在转型的困难,或出现管理的瓶颈。但是,一旦转型成功,技术型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铁路企业多年实践证明了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对企业的任何一项工作来说都是如此。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铁路的一项重点工作,意义重大。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项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支撑,也离不开整合性的管理思维。技术型管理人才的资质优势,能够在安全风险管理本身当中充分体现出来,由于其自身角色的特殊性,在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更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在铁路,绝大多数的管理干部都是技术干部出身,业务能力、业务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在充分挖掘这一部分人资质优势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与培训,使更多的技术工作者不仅成为业务骨干,还能适应管理岗位的需要,快速实现向技术型管理人才的转型,不断提高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王珺之.从技术骨干到优秀管理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N].人民铁道报.2012-02-01

作者:何娅 陈辛

风险管理铁路安全论文 篇3: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从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国内铁路网快速扩张等角度分析了当前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提出从抓住安全、切中要害、注重温补、贵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定期体检及抓小防大等方面,切实控制安全风险。

[关键词]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094

战国时期神医扁鹊在谈到其兄弟三人医术时指出:“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疾,大哥就开药除病根;二哥治病是在病起初之时,疾病不十分明显,二哥就对症医好病人;扁鹊治病是在病人情况危险、十分危急时,设法医治病人”。神医扁鹊认为:“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人生在世,呼吸、心跳一刻也不停息;铁路运输,周而复始,一天也不停歇。人自身的健康管理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神医扁鹊的理念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同样有借鉴作用。

1 “把脉”铁路安全形势及面临的风险

1.1 全球铁路看中国

铁路以其速度高、运量大、节能环保、带动经济发展等特性,成为21世纪朝阳产业。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中国铁路海外项目在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均有涉足,中国铁路肩负着“走出去”的重任。国内铁路的运营安全关系到中国铁路的国际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如果国内铁路运行安全不稳,势必影响到我国铁路“走出去”战略。

1.2 铁路路网扩张快

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10万km,其中高速铁路已突破1万km,2014年底又有兰新二线、贵广客专、南广客专、青荣城际、郑开城际等一大批新线集中交付运营,2014全路投产新线将达到7 000km以上,2015全路投产新线将达到8 000km。2015年,仅北京铁路局就将有津保铁路、京津城际延长线、天津西枢纽京津北联线以及张唐铁路等新线开通运营。铁路运行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高,加强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不容松懈。

1.3 安全总体较稳定

近年来,铁路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从管理源头入手,以深化安全风险管理为主线,以“夯基础、盯日常、抓管理、严考核”为手段,促进安全管理规范化、职工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同时以确保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持续强化干部管理能力,提升职工素质,增强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构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了铁路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 安全风险管理要“直抵病灶、药到病除”

2.1 抓住重点、切中要害

铁路干部职工要贯彻落实好“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这“三点共识”。始终坚持“把客车安全作为铁路安全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安全管理作为安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抓落实作为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三个重中之重”。

在深入领会“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的基础上,铁路干部职工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找准病因,对症下药,牵住“高铁安全”“客车安全”“人身安全”等安全工作的牛鼻子,查找安全隐患、风险,深度分析问题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加以落实,从根源上彻底清除安全隐患、安全风险,在抓重点的同时,注重消除安全死角、死面问题,不留安全盲区,牢牢掌握铁路安全运营工作的主动权。

2.2 注重温补、贵在坚持

安全风险管理贵在坚持,最忌虎头蛇尾,要注重温补、系统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对,起不到良好效果。各单位要持之以恒,紧抓安全风险管理,不断进行丰富和创新。一是注重规律性安全风险管理,将日常安全信息和季节性、阶段性等固化风险规律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研判安全总体趋势和风险重点,掌握规律,定期预警。二是强化隐性安全风险防范,通过对苗头性、倾向性安全问题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类隐性、隐蔽的“冷门”风险,有针对性制定措施进行预警预控,防患于未然。三是注重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对突出安全风险要按照“快、急、全”的原则第一时间对本单位全员预警提示,增强安全风险预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3 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铁路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培训促进职工素质提升,强化业务培训,进一步夯实基本功,坚持素质保安全。一是强化基础培训的效果。结合调图、汛期、春暑运、新规章等基础性培训,按照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原则,掌握职工需求和业务短板,有针对性的选材拔萃,提前做足功课,在培训中重过程更注重效果,突出培训作用。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实行灵活互动的培训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双方良性互动,灵活多样地开展课堂教学,激发职工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三是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作用,形成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强大合力,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保安全活动,注重选树一线安全生产先进典型,营造全员保安全的浓厚氛围,积极帮助一线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产一线安全生产条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

2.4 定期体检、抓小放大

铁路运输24小时全天候运转,需要车、机、工、电、辆、供等多部门联劳协作,高速铁路易受雨雪风雾等恶劣天气影响,管理难度大,因此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必须防治结合,从细微处着手,抓苗头,抓预防。对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要拿猫当虎斗,敲山震虎,避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善于查找安全生产隐患和风险,敢于揭家丑,善于主动打破安全相对平稳形势,使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作业人员都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三如意识”,巩固好、发展好安全稳定局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铁路运营安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认识风险、控制风险、消除风险,坚决将风险、隐患控制在“疾在肌肤”之前,以实际行动确保铁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孙立君

上一篇:职业院校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