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感恩教育论文

2022-04-19

学校组织教师到天池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在这两天时间里,拓展训练带给我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将会渗透到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在这两天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信任背摔”训练中,我体会到相互信任、同舟共济的重要在训练中,大家各司其职,队长及时表扬每一个作出贡献的个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学生物感恩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物感恩教育论文 篇1:

兴趣所向,学有所得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成为主要趋势,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老师的一大难题。巧妙地利用学科渗透,在生物课堂上引入古诗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乐意学,学有所得。本文从课堂教学各环节详细分析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古诗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乐意学习,否则,我们所有的想法都会化为灰烬。究竟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很多前辈早就发现很多办法,如讲故事导入、插播视频和图片、实例探究等。

这些方法一定有效吗?比如插播视频法,学生接触到的媒体资源非常多,对于课堂上插播的一小段视频,有的学生可能会“嗤之以鼻”。我认为,教无定法,只有因生制宜才能不断完善。我在很多教学论文中看到学科渗透的方法,最后认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古诗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科渗透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将这一方法按教学环节详细说明。

1.导入

很多前辈已经发现“讲故事法”[1]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很难选到篇幅短小的适合生物学科的故事。我在“讲故事”这个办法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将其改为“诗歌欣赏”。例如我在讲《动物的行为》时,选用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配乐朗诵,让学生特别关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提问:“诗句中描绘的黄鹂和白鹭分别在进行什么活动?”学生很容易答出:“黄鹂在求偶,白鹭在迁徙。”从而很自然地导入:“自然界中的动物多姿多彩,除了求偶、迁徙,还有许多的行为。”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新课,有了主动探求的欲望。

2.新授

在整个新授过程中,能否运用古诗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下面我以一节常态课的部分授课环节加以说明。

2.1衔接

以《动物的发育》为例,这节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鸟类的发育、两栖类的发育和昆虫的发育。在介绍完第一部分鸟类的发育之后,我出其不意地抛出一首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先问学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有学生就说:“失落。”接着问:“为何失落?”学生回答:“因为下雨友人未赴约。”我迎合学生:“诗人此时更加烦躁,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思考后发现:“青蛙在鸣叫。”从而将学生的思绪引入与课题相关的问题中:“青蛙鸣叫是为何?”就这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入两栖类发育的教学中,顺着学生的思维,课堂进行得很顺畅。

2.2强调

对于一些重难点,反复是常用的强调方法[2],但是久而久之,学生似乎产生了抵抗力,换个方式,他们或许就能很快接受了,果不其然。

如《昆虫(蝗虫)》,为了让学生了解蝗虫的习性及危害,我用了郭敦的《飞蝗》:“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就这一句诗,学生一读,很快了解:蝗虫有群飞的习性,所到之处,庄稼尽毁。不需要反复,学生印象深刻。

2.3情感升华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在日常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教育[3]举足轻重。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发掘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情感教育。

2.3.1环保教育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反映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能启发学生过度放牧、喷洒农药等会毁坏草原,进而启示学生:纵然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不是坚不可摧的,要注意保护。

2.3.2感恩教育

《动物的行为》中有关动物的繁殖行为,可以延伸出感恩教育,亲鸟的哺育之恩,乌鸦反哺,都可以启示学生“敬老爱老”。

2.3.3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受历史条件、科学知识等限制,古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他们的很多结论不符合科学,老师也可以选作反面教材,让学生纠错,提高学习兴趣。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教完《动物的发育》这一节之后,可以让学生判断这句诗不恰当之处,蚕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到蛹结束,吐丝就结束了,但这时它并没有死亡,而是破茧羽化成蝶,开始了另一段生命征程,所以诗人的描述是有误的。

品读诗句纠错能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但要注意提醒学生关注诗句的精华,不可吹毛求疵。

3.结束环节

若只重导入而忽视结尾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印象[4]。怎样才能有效结尾,在课堂的最后一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方法[5]:(1)归纳总结;(2)留设悬念;(3)列表比较;(4)小测验;(5)小练习等。我通常对小练习稍作改动,不选用考题作为练习,而是把古诗词中涉及的生物知识[6]进行筛选备用,对课堂所学内容通过趣味方式予以总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1生物与环境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微生物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苏麟《献范仲淹诗》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C.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动物的保护色,对环境的适应)

D.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E.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

(动物的活动受温度的影响)

3.2生物与生物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食物链)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间竞争)

C.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

(捕食关系)

3.3生命活动与延续

A.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还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俗语

(生物的遗传)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谚语

(条件反射)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繁殖行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生物课堂上适当运用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学科之间相关联的奇妙,对教学效果大有裨益。但是要注意:选用古诗词要得当,否则会弄巧成拙,让学生过于关注古诗词,忽略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主次颠倒。

参考文献:

[1]宋长斌.导之有情,学之有趣——谈生物课堂开场白的几种方式[J].中学生物教学,2011,07.

[2]吴丽业.文史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物教学,2011,10.

[3]唐文迎.搭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桥梁——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J].中学生物教学,2011,04.

[4]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潘世祥.妙谈生物学结尾的艺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b5312d0100u4pf.html

[6]高中生物学新课改柳州市资源平台.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http://xxblog.doule.net/px0706/archives/84261.aspx

作者:陈燕

中学生物感恩教育论文 篇2:

拓展训练与高中班主任工作感悟

学校组织教师到天池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在这两天时间里,拓展训练带给我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将会渗透到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在这两天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信任背摔”训练中,我体会到相互信任、同舟共济的重要

在训练中,大家各司其职,队长及时表扬每一个作出贡献的个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团队的拓展训练中,我们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团队所有的成员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完成目标,我们在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要善于把一个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高一年级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在以后三年的高中学习中,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来不爱学空洞内容,那么就联系实际,举例逐条剖析,将它们作为行动的纲领,找出改进的措施,就像吃饭放盐,没有人会直接吃干巴巴的盐。作为一位班主任,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选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定好每个干部甚至每名学生的目标和责任制,并适时提出合理意见,并且让大家抽出时间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才华。评价的时候不但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指出其不足;对于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更要发现其优点,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

“穿越电网”中,大家目标一致、互相信任、团结协作,完成团队项目,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的作用,相信团队,增进了自己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我们每个人都充当了不同的角色,有队长和政委组成的领导核心,有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有监督执行者,每个人都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当你设定了一个目标,只要达到目标就要奖励一下自己,千万不要低估激励的作用。把任务分给不同的人分别管理,明确重要职责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这样有利于明确团队任务,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很重要

管理目标是保证每位学生提高自觉性的前提,能使每位学生的行为都具有目标,这样既避免了管理行为的盲目性,又使学生养成了很好的行为习惯。如我在对班干部工作的分工上就非常明确,做到了班级的事情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问,整个班级运行高效。大到班级活动、纪律卫生工作,小到关灯、擦讲桌,事事有人管,减少了班主任在其中的作用。高一新生入学,学校举行新生军训活动,在训练活动中,有的学生害怕吃苦受累,不能主动积极参加训练,在“先进”班级的目标的带动下,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了班集体荣誉的重要性,知道了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对班级而言都很重要,缺少谁的努力都不可以。学生感到自我对集体的重要性,为了集体,他们再苦再累,都会将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班集体目标的完成使学生有了成就感,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此时,再提出争当守纪律优胜班级、学习优胜班级,学生往往信心十足。

三、拓展训练是一种教师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的训练

这种训练强调的是我们大家去“感受”学习,是走出课堂认真学习,而不是“春游”“秋游”。这是我从教练的讲解里领会的一种精神。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接纳学生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使学生在这种差异中相互学习,为大家塑造一个和谐的集体、完美的团队。在训练中有很多好的安排,都是先参与体验,再反思,然后分享,最后总结得失,探讨自己对团队活动作出的贡献,多表扬自己,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做好这些事情,都需挖掘出自己的最大潜力,使我们不断成长。

四、感恩他人,感恩父母

“人生之旅”“坎坷人生路”,让人学会感恩,不要去伤害那些帮助我们、爱我们的人。这个游戏使得好多人泣不成声,也使我明白,要珍惜每一个我爱的和爱我的人,不要让自己的今天为自己的昨天后悔!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拓展训练是结束了,但人生的拓展还没有结束,对体验的感悟会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被升华。我要发挥训练精神,使我管理学生的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洛阳市第三中学生物组)

作者:丁晓丽

中学生物感恩教育论文 篇3:

核心素养下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水平均处于快速发展中,对此,学校教育要做的不是“拦截”,而是要因势利导。本文以《人的生殖》一课为案例,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详述如何通过探究活动消除学生羞怯的心理,因势利导,巧妙地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青春期;人的生殖;性健康教育

初中生物教材对性健康教育知识的介绍非常有限,《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本)》关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更少,特别是性道德和性法制方面的内容,仅在课标七、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中找到:“上述内容中涉及的有关伦理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而初中生正处于性生理的发育高峰,健康的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观急需培养,但教材中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教育,大家谈“性”色变,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不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避免因无知而犯错。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顺利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渗透呢?《初中生物学新课标》的主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本文以《人的生殖》一课为案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渗透。

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2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本课以人体生殖系统的组成为学习基础,为后面“人的个体发育”模块的学习进行铺垫。《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借助本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以下核心内容: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人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个体;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胚胎发育的过程。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分别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初中生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三、性健康教育的渗透点

根据本节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在教学中渗透以下内容:

(1)性生理知识: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2)性心理知识:青春期学会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性别和缺点。

(3)性道德知识:“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的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为人子女要感恩父母,敬爱父母;“生命教育”:让学生领悟到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充满着冒险和挑战,每一个人能健康、平安降生都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4)性法制知识:渗透性侵犯性骚扰的知识,提醒学生自尊自爱和保护自己。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创设生活情境,聚焦核心问题

(1)养鸡蛋孵小鸡活动

每班分为8个小组(6人/组),第1-4组开展“守护鸡蛋”的活动,要求24小时内鸡蛋不能离开身体,不能给鸡蛋任何保护措施;第5-8组提前准备受精鸡蛋和未受精鸡蛋,小组合作完成小鸡的孵化活动,小鸡整个孵化过程严格按照孵化条件(温度37.8℃,湿度60%,孵化时间21天)进行。

(2)提出核心问题

为什么有些小组的鸡蛋可以孵化出小鸡,而有些小组的鸡蛋不可以孵化出小鸡?

(3)问题转化

在其它条件完全一致的条件下,小鸡是否能被孵化取决于鸡蛋的差异(有没有受精),可见受精非常重要,那么,受精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受精的场所又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对于该游戏活动,学生普遍认为蛋生鸡,只要鸡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就可以孵化出小鸡,但结果出人意料。这一活动的设计,既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确定本节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课内——强化感性认识,学习新授知识

(1)导入新课

展示某明星的龙凤胎照片。提问:他们谁是男婴、谁是女婴?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通过观察生殖器官来分辨新生儿的性别,可是现实生活中,生殖器官往往遭受“器官歧视”,有的学生很关注本课内容,但又感到難为情,甚至不敢面对,其实生殖器官与其它器官一样,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只有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另外,生殖器官也是人类延续后代、传递基因的基础,大家要理性对待。

(2)两性生殖系统

六人一小组,进行“叮叮热”(“保护豆豆”旗下的一种游戏牌)游戏,游戏结束后开展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男性和女性体内的生殖细胞分别是什么?(2)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别是什么?(3)产生精子和输送精子,产生卵细胞和输送卵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和产出的器官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两性生殖系统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看待人体的生殖器官,并且在游戏中认可自己的性别,接纳自己的优缺点,使每位学生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都可以提高自尊自爱的心理。

(3)受精过程

小组代表分享小鸡孵化失败的原因是鸡蛋未受精(其它原因暂不做拓展讨论),教师强调受精的重要性,播放视频《受精过程》并提问:①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什么?②受精的部位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拓展双胞胎(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受精的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是新生命形成的第一步就非常不易,每个人在生命开始都是两亿五千万分之一的胜者,所以,我们生来都是优秀的、幸运的,每个学生都要自信面对未来,珍视自己的生命。

(4)胚胎发育和分娩

活动一:播放《胚胎发育和分娩》的视频。提问:胚胎发育到第几周开始出现人的形态?学生尝试区分胚胎、胎儿和新生儿;并且结合教材归纳出新生命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活动二:小组代表分享照顾鸡蛋的心路历程。

设计意图:课前除了开展孵化小鸡的活动,部分小组也開展了守护鸡蛋的活动,一个小小的鸡蛋只有60克,但是想要守护成功却谈何容易,而我们的母亲整个孕期都要经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并且忍受分娩的巨大痛苦。因此,我们作为子女要心怀感恩,做一个顶天立地有责任心的人。另外,自然界中的动物妈妈同样很伟大,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小动物。

(5)保护自己,预防性侵

活动:观看青少年屡次被性侵的热点新闻,小组讨论完成以下三个问题:①什么是性侵犯?②区分哪些行为属于性侵行为?③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性侵犯可以分为非身体接触的性侵犯和身体接触的性侵犯,在此基础之上正确区分性侵犯的各种行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学生能够勇敢地向不法行为说“不”,如果有坏人侵犯时要及时制止并告知长辈或者教师,也不要与异性有过于亲密的身体接触。

3.课后——活动延伸,提炼升华感情

感恩作业:每位学生选取一种方式(手抄报,一封信或者一件家务)表达对父母浓浓的爱意;生命作业:每位学生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交由生物教师保存,三年后归还。

设计意图: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与之相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十分明显,这些变化使得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感恩作业有利于缓和亲子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心存感激,用同样的爱意和热情去回报周围的人。生命作业将引导学生通过书信好好认识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对自己负责任的初中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并未直入正题,而是利用孵鸡蛋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授内容,并且通过课前守护鸡蛋的体验活动,避免学生的尴尬,引导学生从正面思考问题,用心感受生命的伟大之处。本次课程感触最深的是来自一位妈妈的反馈,她家孩子自从上了初中,不爱表达,但是学完本节课后孩子选择了用手机短信表达爱意,他给妈妈发了一条长长的感谢信,诉说自己青春期的一些难言之隐和对妈妈的愧疚,这位妈妈感动地大哭,感叹自己贴心的孩子又回来了。既然这位妈妈和学生可以走出沟通的第一步,也就说明性健康教育的种子在悄悄发芽。所以,性健康教育知识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每位生物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坚持下去。

当然,每个学生青春期到来的时间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接触的伙伴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需要联合家长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特别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会产生想了解甚至是模仿的想法,这无疑给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因此,仅仅通过教师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薛仕静.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神经调节”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8(8):36-38.

[2]王克林.基于感恩教育的“人的生殖”(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20,41(4):30-31.

[3]陈雪娇.犹抱琵琶半遮面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教学片段[J].中学生物教学,2014(12):66.

[4]吕涛,李玲.在人的生殖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10):71-73.

作者:吕东月

上一篇:中学管理学校教学论文下一篇:科技企业风险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