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以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影响为切入视角,客观阐述了传统新闻编辑与网络新闻传播之间存在的异同性,结合二者差异揭示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造成的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继而结合新闻编辑工作理念及其原则,提出网络时代下做好新闻编辑的若干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络新闻传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篇1:

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引导与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新闻传播途径得以开辟与发展,其相较于传统新闻传播途径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优势,即网络信息海量性、网络新闻时效性以及交互性等,这不仅有效满足了当前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有效地推动了新闻媒体的发展。然而,网络新闻的发展也使得舆论得以出现,其出现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国家社会安定与和谐。因此,需要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引导与管理,由此保证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真实性,进而促进国内网络新闻传播途径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引导;管理方法;实施途径

本文主要对当前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叙述,并且结合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现状而探讨加强引导舆论的必要性与意义,从而针对这些舆论现象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与建议,由此保障网络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以满足广大观众的基本需求,赢得相对较高的点击率,进一步促进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以及其优势

网络新闻传播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媒介而实现的,相较于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而言,网络新闻传播具有以下几项特点及优势,现本文将这些方面内容进行阐述:

(一)基于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使得整体新闻传播速度更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相较于传统新闻的传播速度而言,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明显更快了;同时,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传播的广度也更加广泛了。

(二)网络新闻传播融合了大量媒体的优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融入了大量媒体的优势,例如:广播、报刊以及电视等媒体传播形式,并且应用了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自身的生动性以及直观性,例如:声音、文字、视频、图像以及动画等,从而使得整个网络新闻传播更具有生动性以及直观性,由此为广大网络新闻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大大提高了新闻内容的说服力以及感染力。

(三)网络新闻信息海量化。传统的新闻传播受限于版面的报纸,而当前的网络新闻传播不仅不受限于版面,并且其庞大的信息内容不受到节目容量以及播出时段等方面的限制,从而使得广大网络新闻观众随时随地来对其信息资源进行检索与浏览。

(四)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对新闻的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已不能够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而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传播途径得以产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而且其较强的交互性是传统新闻传播途径所无法比拟的,由此满足了广大新闻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赢得了其对网络新闻的青睐。新闻观众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将自身的观点与建议传达给媒体方,使得媒体方能够借鉴他们的观点,从而使得新闻观众在互动的过程中满足其基本需求。

(五)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网络新闻诞生于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其借助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即可对其自身新闻信息进行制作与传播,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除此之外,网络新闻还有效省去了排版的印刷与拍摄的制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闻制作与传播速度,由此提升了整体网络新闻的时效性,相应地,网络新闻的信息量也会逐渐增加。

(六)网络新闻设置的超链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从网络新闻传播模式来看,其所设置的超链接是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超链接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使得观众能够根据自身的阅读、浏览喜好而选择超链接,由此为其提供富有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其基本需求。

二、加强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必要性以及意义

一般情况下,网络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形成舆论,往往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组织者与反映者,其对舆论有着引导的作用。在传统的新闻媒体活动中,由于其新闻传播具有单向性的特点,往往能够引起舆论的高度重视,并且将舆论作为重点强调内容。因此,在当今的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舆论的引导依然作为重点强调内容。本文将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进行叙述:

(一)有利于控制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不良言论。根据分析网络新闻传播特点来看,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观众的主体地位得以明显提升,使得新闻传播方的主导性逐渐减弱,以至于观众渐渐参与到新闻信息传播中,即其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发表评论,甚至发布新闻;同时,还可以与其他人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沟通与交流,正是因为网络交流的身份具有虚拟性,以至于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意识逐渐缺失,致使一些不良言论肆意传播。

(二)有利于引导观众掌握正确的网络新闻信息。虽然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海量,但是正是因为如此,观众对新闻信息的传播真实性以及可信性逐渐下降。根据相关调查报道了解到,不少网络媒体为吸引大量的观众,则不惜代价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大肆渲染,甚至将道听途说的信息也发布于网络,以至于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最终使得虚假新闻信息对观众产生误导,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网络新闻海量信息的传播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相应地,对观众的选择方向也带来了考验。

(三)有利于国内社会安定与和谐。当国家的经济繁荣昌盛、科学技术水平先进、国力强盛,则国内网络新闻传播的广度将会随之增加,网络新闻传播也将迅速地国际化,而这方面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国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但是其也会被国际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想利用,从而进行“西化”、“分化”、“反华”的宣传,最终不利于国内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三、加强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相关有效途径以及建议

(一)完善与健全立法。通过完善与健全立法来对正确引导舆论方进行保护,并且对网络新闻传播信息内容进行限定。正确引导公民在享受知情权的同时,还需要遵守保密法规,履行其保护国家秘密与公民秘密的义务。另外,相关法律部分需要加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传播法,并且对网络舆论的行为性质以及责任认定进行明确规定,必要时可以实施网络实名制度,针对其中违规的责任人进行依法追究,从而使得网络谣言在源头上得到有效遏制,保证网络新闻信息点传播的安全性,保证新闻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二)增强网络新闻信息发布者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其职业道德。由于网络新闻信息发布者大多数是以年轻人为主,其相应地缺乏严格的新闻基础理论的训练,缺失信息真实性的意识,最终导致不良言论肆意发展。因此,需要针对网络新闻信息发布者进行加强网络新闻信息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并且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使其职业道德的水平由此得到提升,进而为网络新闻信息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制定一套完善的网络新闻审稿制度。由于我国国内网络新闻信息的发布缺少审稿环节,以至于新闻信息的制作流程随意,加上一些网络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组缺乏一定的责任心,盲目地争抢发稿时间,对所要发表的新闻信息没有进行严格审稿与校对就开始发稿,最终导致网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大大下降。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网络新闻审稿制度,并且严格贯彻与实施审稿措施与审稿制度,从新闻制作过程中避免产生虚假类新闻,从源头上确保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获得他们的信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以及其优势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加强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本文还针对社会舆论管理方面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对策以及建议,从而正确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舆论,大大提高网络新闻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以获得广大网络新闻信息观众的信赖与支持。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新闻舆论引导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中珍,高鲁青,丁帅,李娟娟.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科技期刊出版的探讨[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13.

2. 陈可.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分析[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12.

3. 薛英军,李霄鹏.流式媒体技术及其在电视台的应用实践[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1.

4.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

5.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

6. 朱理.在控制与自由之间达致创新——读莱斯格教授的《思想的未来——网络社会中公共资源的命运》[J].北大法律评论,2012(05).

7. 齐卫平,陈朋.网络公共论坛: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作者:于黎冰

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篇2:

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影响研究

摘 要: 本文以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影响为切入视角,客观阐述了传统新闻编辑与网络新闻传播之间存在的异同性,结合二者差异揭示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造成的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继而结合新闻编辑工作理念及其原则,提出网络时代下做好新闻编辑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网络时代;网络新闻传播;传统新闻编辑理念;影响研究

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下,我国新闻传播有了跨越式的变革与发展,网络新闻传播较传统新闻编辑工作理念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与接受者的 “ 近距离 ” ,丰富新闻传播类型的同时,突破时空限制及传播单一化、局限化方式,让受众参与度有了显著提升。从网络媒体传播形式上来看,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给新闻传播业带来全新活力的同时,也时刻冲击着传统新闻编辑理念。据此,在网络新闻传播冲击下新闻编辑应以何种姿态面对新闻传播之大变革,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新闻传播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载体、信息传播渠道日益丰富,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传统新闻行业体系中,受众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方式,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然而在此种情况下,受众接收信息的滞后性较为严重,缺乏快捷获取信息的渠道。今天所看到的新闻,可能是前几天发生的事件,严重影响新闻即时性。同时,文字新闻需要由人工编写而成,虽然新闻工作者秉持客观、公正态度,然而还是有部分的文字编辑掺杂着记者的主观意识,无法实现完全客观。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记者编辑的新闻侧重点也不同。

在网络传播体系中,新闻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保障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采用直播方式,记者人员将现场情景传导给受众,使受众能够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掌握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新闻工作者编辑新闻,则属于二手资料,直播画面可以消除记者偏见与价值观影响,属于第一手资料,具备较高的真实性。同时,网络新闻以计算机为存储载体,可以增加新闻存储总量,确保新闻获取的便捷性。无论是文字新闻,还是音视频新闻,都可以长时间存储到网络平台中,受众只需搜索,就可以浏览早期新闻,确保受众细致梳理特定新闻。例如,孙小果事件,该新闻事件时间跨度非常长,如果只是采用报纸记录新闻,需要由人工搜索资料,部分资料可能面临丢失、内容不全等问题。在网络时代下,只需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关于 “ 孙小果 ” 事件的资料。

 二、网络新闻编辑和传统新闻编辑之间的异同性

 (一)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的相同性

传统新闻编辑与网络新闻编辑二者虽然在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上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其工作仍存在相似之处。

1 . 编辑目标一致。

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新闻传播的覆盖性、影响性、渗透性逐渐提高,传播内容的广度、深度都有明显提升,其传播速度显著加快,同时网络新闻在编辑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但无论其工作形式、工作理念如何發生改变,最终目的都与传统新闻编辑相同,即准确、高速传播新闻信息  [1] 。

2 . 编辑流程一致。

基于传统新闻编辑工作方式来看,主要工作流程为组织、选择、修改、设计。网络新闻传播发布内容与发布渠道虽然有了些许改变,但仍离不开组织、选择、修改、设计的工作流程。

 (二)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的差异性

网络新闻编辑较传统新闻编辑存在的主要差异性有以下几点。

1 . 概念差异。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呈爆发式增长。随着智能设备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了便捷、高效且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这一现象催化着网络新闻工作范围的广度与自由度,因此较传统新闻编辑理念即工作方式而言,网络新闻编辑具有个性化、开放性、包容性等特征。且基于网络多元化、信息多样化的时代格局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复杂度、困难度明显提升,较为常见的网络新闻传播需多部门协同合作;稿件来源形式多样,部分网络稿件源于网站自我采编。

2 . 版面设计。传统新闻编辑与网络新闻编辑二者在实质工作中最大的差异即版面设计。网络新闻传播在设计过程中,除去版面设计原则、版面美观等基础性要求外,还需基于网络特征而综合考虑。因网络新闻改动较大且改动频率较高,因此在设计中需进行全面考虑;而网络新闻编辑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除考虑版面的美观性外,还需考虑整个版面的 “ 网络性 ” (改动大、改版频率高);传统新闻编辑因版面设计的限制性,因此在设置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改变。

3 . 编辑手段。二者在编辑手段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线性与非线性。传统新闻编辑属于线性编辑工作,编辑目标、类型、内容相对固定,如发生改版会对新闻整体造成影响;而网络新闻编辑属于非线性,在编辑形式、内容、目标上没有规定网络结构,从此弥补了传统新闻编辑单一性的缺点。

 三、网络新闻传播的作用与面临的特殊问题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作用

1 . 把握受众心理动向。网络新闻在信息平台上与受众实现互动交流,可以反映出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及观点。网络新闻传播与新闻编辑者能力、受众兴趣爱好、现实需求等相关,属于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共同作用结果。科学评估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分析受众心理动向,同时确保网络新闻传播者按照受众心理需求,对网络新闻内容进行调整。

2 . 改变新闻传播策略。网络编辑人员,注重分析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新闻标题制作、新闻更新频率、新闻整合方式、专题策划、版面设计与语言等因素,掌握不同新闻关注度、社会反响,对新闻传播者调整新闻传统途径、传播方法的影响较大。

(二)网络新闻传播面临的特殊问题

1 . 真假新闻复杂。

网民在传播新闻时,不会考虑新闻真实性影响,也不会考虑到新闻对他人的影响,因此极易产生不实报道,法律并未规范该类问题,相应地也会影响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2 . 新闻水平不一。新闻传播者专业素养、文学素养,对新闻可阅读性影响较大。网络新闻传播者的教育水平不等,因此新闻报道水平差异较大。

3 . 权威性不足。部分网络新闻复制其它网站信息,存在大量粗制滥造信息、虚假新闻等,因此网络新闻权威性不及传统新闻,致使新闻原有特点丧失。针对该类问题,必须基于道德层面进行约束和规范,新闻传播者需尊重事实本身,在选择新闻源时,优选正规新闻传播渠道,以免受到不良新闻内容影响。

 四、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及工作产生的正面影响

1 . 突破时空限制。网络新闻传播在传播方式、传播渠道方面都突破了时空限制。从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发展形式来看,自媒体规模及影響力逐渐提升,实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传播性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网络新闻传播对编辑严谨性要求较低,但对新闻自身真实性要求较高。例如,某县级市发生火灾事件,仅县级市社会事件通过网络新闻传播的高效传播,使其迅速占据了舆论制高点,受众无论身处何地都可接收到此次信息传播,换言之,网络新闻为人们的生活与了解新闻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2 .  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突破。从新闻受众角度分析来看,受众对新闻需求存在多元化、层次化、差异化及针对性,因个人意识、思想、文化、需求不同,对获取信息的类型、深度、广度都具有明显差异,且相同内容在不同受众中也会存在不同观点。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包容性特征,在体现双向互动交流的同时,更是在新闻载体上实现了创新性突破。网络新闻传播编辑较传统新闻编辑而言更接近受众角度,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图片等方式汇聚报道内容,受众基于自身发表观点,较传统字句、图片的舆论导向传播,网络新闻传播为受众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

3 . 突破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界限。对新闻编辑与受众关系的界定是传统编辑观念易忽视的因素。传统新闻编辑与受众的关系不具备相互性,二者在各自领域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而网络新闻传播因网络的互通性、交互性与时效性,在突破传播者与受众界限的基础上,为二者互动创设良好环境。基于网络媒体背景下,受众可输入、输出相关信息,网络新闻受众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新闻传播的 “ 传播者 ” ,这一时代性、跨越性的突破与变革,使得受众与传播者关系平等化,催化网络新闻传播范围扩大的同时,题材内容也让大众更加容易接受。

较为常见的就是网络新闻编辑根据信息网络开发性、延伸性等特点及媒体传播理论,在创设、编辑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交流,且网络新闻编辑对受众反馈意见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意见领袖具有引导舆论导向的价值,而网络媒体则需不断报道新闻内容,促使受众对信息的真实性有细致了解  [2] 。

4 . 突破新闻编辑区域界限。

无论是网络新闻,还是传统新闻,都需要经过传播渠道,才可以被受众接收。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新闻编辑区域界限。例如,报纸发行范围多集中在大城市,偏远地区的受众无法获得即时消息。新闻编辑的新闻取材多为受众感兴趣的事件,当偏远地区的受众无法接收到消息时,新闻编辑将不会编写相关新闻。然而在网络信息时代下,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各地区受众都可以及时了解新闻消息,新闻编辑者不仅要考虑城市受众需求,还应当分析乡村受众的需求。

5 . 突破新闻编辑载体类型。

新闻载体的多样化发展,相应地改变了新闻编辑方式。在新闻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多数新闻从业者只需负责文字编辑,之后发布新闻消息即可。然而,在现代发展要求下,对部分受众而言文字新闻理解难度大,多数受众愿意通过视频新闻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新近事件。受众新闻获取需求的变化,相应地改变了新闻编辑者的工作方式,传统以文字为主的传播载体,开始转变为音视频方式。视频类新闻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发展方向较多,传统视频类新闻多为电视载体,极易受到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然而采用直播方式传输视频类新闻,很少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可以保障新闻的客观性。

 (二)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及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1 . 可读性较差。

从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来看,新闻内容相对平庸,且整体逻辑、论据、新闻编稿缺乏亮点,对新闻可读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闻编辑缺乏创新性,导致新闻编辑质量显著降低;且无整体的概念,没有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实际计划能力不足,新闻编辑形式与内容较为单调与枯燥。为摆脱这一问题,新闻编辑以期通过新闻稿标题的新颖度、吸引度及创新度来吸引受众眼球,若受众阅读发展与之标题不相符,极易造成受众对新闻传播的负面心理。

2 . 新闻信息重复率。

网络时代发展下,我国新闻行业竞争压力不断提高,我国新闻报道单位较多,出现重大新闻事件后,多个新闻报道单位会争先进行报道,但新闻来源没有区别,这一现象导致我国新闻重复率爆发式增长。较为常见的就是在某一新闻平台上看到一篇内容,另一新闻平台虽然内容会有所改动,但涉及视频、图片的出处相同,甚至部分新闻记者没有去新闻发生地,直接通过某一新闻发布平台截取新闻内容使用。

 五、网络时代下做好新闻编辑的若干思考

(一)保持正直、客观的态度

新闻编辑正直感、客观性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新闻编辑应明确自身定位,依托自身能力及自身判断,客观、真实、系统地还原新闻事件,摒弃不良杂念,规避因个人主观情感造成的新闻事件失真现象。新闻编辑应坚持自身原则,无论事件恶劣程度、丑陋程度如何,都应秉承客观、公正之态度描绘整个事件,不可误导、扭曲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如发生歪曲,势必会对事件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

(二)新闻报道前要进行实地走访

新闻编辑与新闻记者工作难度较大,网络时代下为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之前应对新闻事件进行实地访问与调查,如没有切实围绕事件访问与调查,势必会造成新闻内容存在夸张性、失真性的可能,更有甚者带有其他新闻编辑的主观臆断,对新闻可读性造成一定影响。唯有通过实际调查与访问事件本身,才可进一步保障新闻案件的真实性、合理性,避免新闻事件的歪曲  [3] 。

(三)多与观众互动交流

新闻编辑和新闻记者始终服务于大众,因此,新闻编辑和新闻记者应该多与大众进行交流互动。询问大众对新闻的要求和新闻的需求,针对大众提出的反馈来进行新闻编辑。这样得到的新闻热点和新闻时事,都是大众所需要的,因此可读性更高。

(四)新闻编辑排版风格多变

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与文字有直接联系,其中主要涵盖文字编辑、排版、语言表达,如想提高新聞编辑人员的工作质量,进一步保障新闻编辑人员在网络时代下立足,就应切实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文字能力。新闻编辑在编辑稿件时,要运用正确的语言,使读者充分了解新闻稿件中的整个事件,并能与电视画面吻合。此外,新闻报道要求编辑能够灵活应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完成任务。其要不断扩大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作为一名新闻编辑,除了依靠新闻标题和内容吸引读者的眼球外,还需要通过对内容的排版来留住读者阅读新闻的时间。对于新闻稿件来说,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排版方式,这样才能体现出新闻内容的重要性和意义。精巧的新闻版面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读者对新闻稿的印象,树立良好的新闻平台形象  [4] 。

(五)调整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能够为人们带来新闻工作思维,善于发现和挖掘新闻,加强从业者的基本技能。但是,观察实际生活、判断事件价值,还需要借助社会实践与其它学科。网络新闻传播能够消除传统时间与空间限制,可以与国际接轨,因此网络新闻编辑注重转变传统思维方式,优化调整知识结构,扩展视野。当前,网络新闻受众的专业水平、文化素质较高,在搜索新闻事件信息时,比较倾向于阅读专业信息。由于受众结构变化,因此对网络新闻编辑的知识积累量要求非常高,故应当持续提升文化素养。网络新闻编辑不能仅关注新闻学科,还应当涉足自然科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等,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提升知识储备量,才可以正确选择新闻线索。

(六)加强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当前,多数网络新闻编辑的日常工作是把纸质版文字转变为电子版,之后编辑新闻标题,完成日常工作。然而网络信息冗杂庞大,受众需要在短时间内搜索到有价值的信息。社交软件多元化发展,网络编辑的信息获取渠道较多,部分信息是从网民发布的消息中提取,无法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面对此种现状,对网络新闻编辑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鉴别能力要求也就相应提升,凸显出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网络新闻编辑接触社会信息后,首先应当筛选价值信息,以此满足受众需求,还可以加大吸引力,通过新闻事件引导社会舆论,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七)通过数字化工具开展特色报道

网络新闻传播开始应用现代技术来传播消息,将静态网络新闻表现形式逐渐转变为动态信息。当前,多数媒体在编写新闻信息时,从 “ 早期文字+图片方式 ” ,逐渐转变为音视频、文字、信息链接等形式。在网络新闻采访中,合理应用视频采访方式,实现远程 “ 面对面采访 ” 。通过此种方式转变可知,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应当熟练操作科技技术、媒介工具,同时学习网络知识,转变网络传播理念,提升职业道德与媒介素养,科学应用软件与硬件设备,以此促进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

(八)注重新闻传播信息总量创新

基于传统媒体报道可知,广播电视只能在固定时间段进行报道,而报纸会受到版面影响,因此传统媒体对新闻报道信息量的限制较大。网络媒体应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信息存储和压缩技术,能够增加报道信息量,尽管版面受限,但可以采用链接方式,确保受众掌握新闻信息,创新和突破传统媒体限制。网络媒体可以报道国际新闻,也可以通过数据库方式,存储早期新闻内容,受众可以通过搜索方式,查询和了解不同时间段的新闻。

六、结 语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造成了不同影响,从新闻传播角度分析,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的主要组成因素,在网络时代中,新闻编辑应秉承良好的新闻编辑理念,结合网络新闻时代特征,改善与突破传统新闻编辑工作的不足,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包括新闻采访能力等,满足受众对信息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新闻编辑从业人员需要较好地掌握有关的工作技能,不断地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许小海.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突破研究[J].传媒论坛,2021,4(7):34-35.

[2]  张睿.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突破分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0(13):177-178.

  [责任编辑:杨楚珺]

作者:张炜

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篇3:

网络新闻传播双向流动性浅析

[摘 要]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新闻传播技术也在原先传统媒体传播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网络新闻日益被大众所接受并深受欢迎。而在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同时,网络新闻传播表现的一些非线性特征也受到网络研究者的关注,并予以高度重视,通过研究网络新闻传播的模式,分析新闻信息传播的双向流动性。对于新闻信息传播的双向流动性的研究,本课题在充分考虑网络媒体的作用,并综合新闻信息的特点,将网络新闻传播的双向流动性体现出来。

[关键词] 传播模式;网络新闻;双向流动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新事物也在不断涌现,网络也随之发展成人们必不可缺的一项获取信息的手段,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们对新闻的获取自然也必然依赖于网络,因为网络新闻比传统新闻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信息也比较及时,相关工作人员对网络新闻的传播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新闻具有的一些特点是传统新闻无法具备的,包括数字化、多媒体等的特殊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和应用,信息量特别丰富,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发展来说,网络媒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普通百姓通过网络新闻,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当前我国的发展状态,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了解每日新闻,所以,网络新闻势必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

在对新闻信息传播进行研究时,一些业界人士通过构建模式来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透过构建模式来了解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指的是研究者通过图形或程式的方式对其进行解释,而首次提出用模式来研究传播过程的学者是美国的H·拉斯韦尔,他的“5W模式”也称为“拉斯韦尔程式”。除此之外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申农-韦弗的数学模式也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几种模式。以上的这些模式能够保住研究学者正确认识和掌握传统大众媒体的特性,同时对于大众传播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模式是将要研究的对象简洁化的一种方法,也是对被研究事物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述,模式随着所表述的方式的差异被分为数学、言辞、文字等,通过模式分析方法,可以方便快捷的对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优势进行表述。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构建让大众可以直接、简明的了解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和交互性,把新闻传播这一无形的事物传达给大众,让人们对新闻传播的理论有新的认识。因此,本文通过新闻传播的特征建立网络新闻传播模式。

一、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平面媒体,包括杂志与报纸上的广告都是传统媒体的范畴。而传统媒体概念是针对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提出的,它通过一些机械装置传播信息,而电视、报刊、广播被称为三大传统媒体,也就是所谓的“平面媒体”。

作为传统媒体,它是以图像、文字和声音向大众提供新闻信息或娱乐信息,下面是电视、报刊、广播三大主流传媒所共有的一些特征:(1)传受关系明确;(2)接受者对于新闻信息是互相孤立的,很难进行信息交流互动和评价;(3)报纸、广播、电视等只能将新闻信息单方面的传给大众,而大众对于新闻的反馈很难逆向传播回发布者。通过以上三点可以得出此三大主流传媒往往掌握着“话语权”,信息完全由传播媒体所控制,大众只能被动地成为接受者,他们对于信息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普通大众对信息的理解,其他人之间只能是通过交谈的方式传达信息,不能以媒介的形式传播新闻信息。其中报纸采用的是文字的方式传播新闻,而记者对于复杂的新闻事件需要做抽象的文字总结,在写作的时候难免与时间的真实性有所差距。虽然如今的一些电台和电视相继开设了“听众热线”等环节,但还是不能让大众广泛传播,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存在着信息的延迟性,这一缺点就决定着其很难在当代网络普及的社会生存,因为它无形中在大众与媒体之间树立了一堵“墙”。

当代社会传统新闻所面临的挑战:传统的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传播者传播出的新闻和信息,而现在的信息获取者可以通过自行制作从被动变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如何保证自己提供的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面对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如何保证自己能从营销中获得更多收入。

传统传媒面临的市场冲击及其发展状况:根据调查统计,大约有1/3的在线电子读者不愿再去接受传统的媒体形式,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使传统媒体面临很大的创伤,与新兴的网络新闻传播相比,传统的新闻媒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除了不能为传播者和接受者提供很好的交流媒介,新闻发布者也不能及时的掌握信息获取者对于信息的需求和理解,更无法进行相互交流,而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这也是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

二、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采用的是超链接或者超文本的形式进行信息和新闻的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属于比较新型的传播媒介,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连接,信息可以快速的从一个地方传到想传达的地方。超文本超链接使网络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在网络的世界里,信息是网状的,大众可以通过查询方式筛选出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也就是说网络媒体的检索功能比较强,而且他的编辑窗口也比较多。所以,网络媒介的功能比较强大。

综上所述,网络媒介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采用一系列音频、文字等方法为公众提供新闻信息并实现自己的商业行为的一种传播媒介。

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特征进行分析,要同时考虑到技术层面和使用层面两点:

技术层面的特征:由于网络传播信息的发布与接收都不是固定的,接受者也会成为新的传播者和发布者,所以界定不太明显,也就是说网络的传播可以看做无数像蜘蛛似的网,从一个点出发,向外不断扩散,并形成新的网,发布者和接受者都是网中的一点,不断向外扩散。因此,网络新闻的传播是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多对多的结构形式,整个覆盖面不断向外扩张。发布者通过电脑或者信息交换设备与接受者进行信息交换,发布者和接受者同时扮演了“发”和“接”的角色。

实用层面的特征: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较传统信息传播最大的优势就是双向流动性和交互性。社会不断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获取到的信息也在不断的进行反馈,而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接受者也是通过网络传播进行反馈,这也是传统传播无法取代的一个优势。网络传播的用户还能与其他的接受者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信息,继而再向外通过网络传播。在传播时,可以以真实身份出现,也可以匿名传播,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掌握话语权。

三、网络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模式

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技术上的变革和飞跃对网络信息的传播也是一次革命。网络新闻的传播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千变万化,可以说文字形式、语音形式、视频录像、flash动画等等,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也更加多元化,通过网络,可以不用准时准点的守在电视机旁等待节目的播出。所以,信息的获取者可以自由获取想要的信息,而且网络新闻通过安排新闻内容、选择合适结构使新闻信息达到最好的状态,这有利于新闻阅读者清晰明了的深刻了解新闻信息。而双向流动性也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一大优势。

(一)构建模式时,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通过模式构建可以清楚的对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技术和实用层面的特征分析,在进行模式构建时,首先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对于新闻的发布者和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对问题的意见和反馈、讨论如何处理。这也是对如何将论坛、校园BBS等的内容很好的表达出来,实现互动的一种考验。网络新闻实际是一种虚拟的新闻传播途径,通过虚拟的网络使信息实现双向流动。

网络新闻的传播是多交流和沟通反馈的,发布者占主导地位,而接受者又带有自主性,所以要让接受者接受,就要研究大众的阅读习惯和她们的心理活动,接收者与发布者通过信息交流和互动实现双向流动。

把握网络新闻传播的整体性和社会性,我们在构建结构模式时,首先要考虑新闻发布者与接受者的个体因素,而不是单纯的在整个社会环境下进行考虑。

(二)网络新闻传播模式: 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

大众对于一些比较新颖或奇特的新闻题目会更容易产生兴趣并点击阅览,而对于像《最新播报》等兴趣不大,如果新闻题目比较奇特那么点击的人数也会大幅增加,阅览者之间也会在网页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如果对新闻没多大兴趣自然不会查看更多关于此类新闻的链接和报道,更不会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对于新闻的发布要首先充分考虑大众的心理,设法吸引大众点击查看子页的内容。

对于网络新闻的接受者而言,都会对看到的每条新闻做出自己的反馈,感兴趣的点击浏览、与发布者或浏览者自己之间的互动交流、或者没有反馈等几种情况。比如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获得成功时人们都在关注此类信息,而时隔几个月后,有些大众还是对此事比较兴趣,想再查看相关新闻,而报纸或电视就很难看到相关报道,而在网上,比如凤凰网或新华网上,读者就可以查看到相关信息,还可以进入论坛进行互动交流并点击之前的一些资料,比如关于飞船的一些报道,基本所有想要的资料都可以阅览到。但同时,大众选择了此类信息,就自然忽略了对其他新闻的查看,也就是无实际反馈,其实也是大众在浏览时对新闻信息已经有了心理排序,哪条新闻最关注最想了解,就是先点击查看,并可能进行互动交流,而有些可看可不看的就会最后去阅读,也就是新闻接受者的选择——交流——反馈。

网络新闻传播的双向流动性符合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些特征:一是体现了当前新闻或信息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网络这一重要因素。网络新闻传播受大众和媒体的喜爱和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它能方便快捷的为大众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大众之间可以进行对话,表达自己对于某条新闻的看法,发表评论,而这些都是以网络作为中介的。二是是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媒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双向流动性通过网络新闻的传播表现了出来。三是当代网络新闻传播具有整体性以及社会性。

(三)网络新闻传播双向流动性的特点

海量性:网络新闻提供的信息量特别多,对于传统新闻来说,报纸或电视提供的只是有限的几个重要新闻,成千上万的大众面对的只是这几个新闻,而网络新闻传播更具有社会性,传播方式也比较多元化一些,所有的信息都是对外开放的,大众可以阅读、听音频,也可以查看视频。

时效性:网络新闻可以及时快捷的将最新的新闻咨询传播给大众,将最新的消息及时发布出来,而作为大众可以在任意时段去点击查看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也就是说现在是一个信息量及时的新闻时代。而且,新闻可以很快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也是新闻传播上的一个里程碑。

交互性:交互性能够让大众参与到其中,也就是发挥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网络新闻有别于传统新闻传播的一个优势,而且它让大众更加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话语权,没有沟通的限制。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报道的只能是真实的新闻,及时监督其真实性,虚假的和骗人的新闻随时都能被大众揭穿。

(四)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

第一,对于网络新闻来说,由于其具有的双向流动性的特性,使得新闻能在民众之间快速传播,传播的对象相对是小众化的,不管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现如今比较新兴的网络新闻传播,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播新闻信息,让大众都能快速方便的接触到最新的新闻信息,而且网络新闻传播需要的网络资源比较强大,所以提供的信息量自然也就比较丰富,而新的计算机技术使信息的趣味性更加饱满,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

第二,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网络新闻的发展问题,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要求,政府也在积极的用新的网络媒体对其进行变革,因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推动网络新闻的发展,国家对于网络媒体的重视也是网络新闻能够迅速发展的坚实后盾。

第三,随着现在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传播有了新的技术支持。通过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对其支持,网络媒体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突破,而且新闻的传播方式在更加多元性,更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于信息量和互动交流的要求。

现在是网络社会的时代,是全民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立场的时代,民众的看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部分,它能积极的推动网络新闻的发展与双向流动性。网络新闻的双向流动性能促进人们积极的去认识当代社会,甚至改变世界。网络新闻的双向流动性对于网络新闻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其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对网络新闻传播进行推广时,同时要重视传播主体的道德建设,不能忽视了道德的自律作用,网络媒体同时也是一面镜子,让民众可以随时监督政府机关,在舆论的形成下促进网络新闻媒体的蓬勃发展,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靖鸣,申雪凤.网络新闻传播模式: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的体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83.

[2]王胜江.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不足及完善建议[J].产业与科技坛,2008,(2):134.

[3]曾萍.网络信息资源浅析[J].当代经理人,2006,(6):279.

[4]杨保军.论网络新闻真实的特征[J].现代视听,2007,(11):6-8.

[5]鲁晓慧.论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保护及完善[J].科技资讯,2008,(13):201.

作者简介:刘林山(1979-),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博士,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主任编辑、副教授,研究方向:写作编辑、法律文化。

作者:刘林山

上一篇:规划交通经济论文下一篇:商业企业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