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小学体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体育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成功之处,也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对现代体育教学的整体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生活化;体育教学;生活教育《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倡学习有用的体育,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活化教学小学体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活化教学小学体育论文 篇1:

探讨小学体育生活化和趣味化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程中,教师逐渐应用生活化和趣味化教学手段,明确生活化和趣味化教学的内涵,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措施,促使学生掌握到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小学体育 生活化 趣味化 教学策略

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重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小学体育教学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形成较强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生活化、趣味化教学策略,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享受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生活化、趣味化教学在小学体育中实施的内涵

生活化、趣味化教学理念逐渐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技能,使学生掌握到基础的动作要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生活化、趣味化教学理念逐渐渗透于体育教学目标当中,巧妙地应用课程的教材,直观地展现出教材中的内容,呈现出有趣的体育活动,促进生活现象在活动内容中的展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出体育教学的内涵,充分展示出生活化、趣味化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其嵌入到每一个活动细节当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丰富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建立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

2.生活化、趣味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实施的重要意义

(1)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利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减轻了他们的学业负担,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缓解身心存在的压力,保障了他们创造性的开发。教师利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乐趣,享受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使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

(2)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生活化、趣味化教学模式为体育课程增添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展现出每一个活动背后的意义。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活动过程当中,重视开发体育活动的本质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到所有的理论知识,积累到众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效率。

(3)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为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积极开展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增强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逐渐培养学生形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對体育活动开展过程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自主投入到活动过程当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3.生活化、趣味化教学在小学体育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1)小学体育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第一,教师积极改造教材,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增添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利的教学内容,增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化内容,促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更快融入到体育教学课堂当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同时,教师要逐渐融入生活化的典型案例于教材内容中,将生活故事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将自身生活经验与理论知识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他们的理论基础。

第二,体育教学场地应拥有生活元素,增添具有生活化元素的器材设备,将生活理念融入到场地选择和器材准备当中。教师应合理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抽象的体育知识展现于实际的锻炼场景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锻炼器材,从而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

(2)小学体育课堂趣味化教学策略

第一,教师应用游戏传输体育知识,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形式,展现出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选择适当的游戏形式,注重应用游戏的时间和地点,将游戏融入到体育活动当中,降低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恐惧心理,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教师应用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体育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4.结束语

生活化和趣味化教学策略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全面实行生活化和趣味化的体育教学策略,坚持不懈地研究出高效的教学措施,积极改造教材的内容,将生活元素和游戏元素融入到教材当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保障了他们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万才. 对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31-232.

[2]周广文 .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

[3]汤娟. 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5(91):115-115.

[4]张培宁. 刍议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及生活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27).

作者:陆建春

生活化教学小学体育论文 篇2:

如何将生活化融入小学体育教学

摘 要:体育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成功之处,也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对现代体育教学的整体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体育教学;生活教育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倡学习有用的体育,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实践推广中,由于教学经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生活化出现了断章取义、简单照搬、流于形式等问题。笔者将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围绕体育教学思想与体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等方面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体育教学思想与体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内容

1.体育教学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校体育思想是其教育主张的重要内容,“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是他的教育思想核心,“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他的体育教学理念,也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延伸与拓展。

2.体育教学生活化

体育教学生活化是将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教学理论与社会生活经验相结合,将学生从抽象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促进学生热爱运动、感悟生活、理解人生。体育教学生活化将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重点关注体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1.“脱离实际”的生活化

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对生活化教学存在误区,出现了远离学生认知水平、简单照搬生活情景、违反实际生活常识等情况。如,在一节“前滚翻”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其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从垫子铺成的“山顶”采用前滚翻滚下,模拟前滚翻在生活中的运用。但是,这其实与生活中的基本事实不相符,因为当人从山顶上滚下时一般采取侧滚翻,如果采用前滚翻则会非常危险。类似的案例表面来看是运用体育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实际是脱离生活的杜撰。

2.“杂乱无章”的生活化

近年来,体育课堂教学中涌现出大量非体育性教材,出现了较多生活物品,这些不恰当的开发使体育教学性质发生蜕变,也导致体育教学设计出现不良的倾向。教学效果决定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有体育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才能称之为“生活化教学”。

三、如何實现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1.体育教学目标生活化

要想实现小学体育的“生活化教学”,首先必须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学习目标、水平目标为基础,以构建学生的可能生活作为教学根本。同时还要整合学生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生活经验和价值实现,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意识。制订生活化教学目标,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起点,将课堂生活作为背景,从教学的实效性切入,全面构建教学目标。

2.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设计重点应该放在通过语言、器材等构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模仿、比较和讨论,在体验中得出最终结论。强调体育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主要在于改变以往课堂不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情况,通过师生讨论、合作竞争等方式,选择性地将生活情境科学地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身临其境,用心感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体育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动作是团身不紧、滚翻时不低头,笔者从生活事例出发,运用生活实物解决难点问题。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通过挖掘生活素材进行主题化、情景化的创新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4.场地器材生活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器材建立在竞技体育思想之上,有许多器材并不适合小学生发展特点,也很少真正得到利用。生活类物品体积适中,软硬合适,作为体育教学器材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开发生活物品作为体育教学器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废物改造的环保思想和一物多用的节俭思路。

在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领会、创新实践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用生活教育思想精髓指导体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将生活知识与运动技能相结合,感受体育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速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黄晓青.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教育评论,2003(3).

[2]朱凡丽.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J].南方论刊,2002(9).

编辑 王团兰

作者:郑金国

生活化教学小学体育论文 篇3:

生活化的小学体育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师深深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倡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在当今弘扬以人为本的时代,好似一股清澈的溪水流进了体育课堂,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这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极力倡导的体育教学生活化。
体育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体育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体育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自主进行体育新课标所规定的各种身体练习。
体育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首先,实施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从而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著名诗歌——《手脑相长歌》。它形象地指明了教育的宗旨是既要让学生学会用脑,又要让学生学会用手,而体育教学生活化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动脑感知体育知识,感悟生活,又要引导学生动手参与体育实践,改善生活质量。

再次,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

最后,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落实。学校体育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强身,又健心呢?这就需要教师把体育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并非在学习,而是在生活中游戏、娱乐。
体育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1.安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体育新课标倡导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选内容应是学生们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和设计上,要基于现实生活背景,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充分感悟体育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例如,在教小学一年级教学立定跳远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立定跳远的方法,笔者创设了“小青蛙,学本领”的教学情境。利用小青蛙在草地上跳跃的图片,再配以故事,还带领学生自编儿歌,并根据儿歌引导学生和青蛙宝宝一起学本领,在模仿中领悟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

2.开发生活化的场地和器材。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的保证。传统的体育教学器材,是建立在竞技体育思想的基础上配置的,许多器材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品,用来开展体育学习和锻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又给学生带来了另一种思维,那就是在任何时间、地点找的物品,都有可能变成体育器材。如一张旧报纸,可以折成纸飞机进行游戏,可以团成纸球进行投掷,可以卷起来当体操棒。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无论是网络信息资料,还是各种教学软件对生活场景的再现,多元化教学手段为体育教学生活化创设了逼真的情境,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間,使学生在具体化的情境中学习和锻炼。例如,教学“搬运接力”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抢运粮食”“欢庆丰收”等情境;在教学“换物赛跑”“穿过小树林”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种树”“浇水”“施肥”和“保护小树苗”等情境。

总之,体育教学生活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深入课堂,研究生活,努力把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使体育教学为学生的成长,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

作者:宋丽

上一篇:教育科学下学前教育论文下一篇: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