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生活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21

“生活味”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目的是使数学回归生活。“数学味”是指数学核心素养。它应该体现数学的抽象性、推理性、探索性、问题性及数学语言表达等特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与生活小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与生活小学数学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学到的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用。在学习数学时要选择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为未来的需要做好准备。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学习数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很自然的数学课堂,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时时与数打交道与形状打交道,这些都是数学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简单把那些抽象化的数学机械的教给学生,可能让学生一头雾水,所以,我们要将其生动化、有趣化,让它变成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事物,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就是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新课标下的教材中各种图片都是取自于生活中的素材,这些图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包含着数学知识与教育理念,这样做就是让数学教材更具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生活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以自己的身体为例,身高与头的长度比例约为7∶1,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也是7∶1,两臂侧平举指间距与身高比例大约是1∶1,为了证实这一说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让他们把这些知识运用在生活中。

二、把数学应用在生活中

数学知识的是抽象的,在课堂上学会了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为了应用在生活中,这样才达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为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善于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要时做一些处理,使之更多地与实际相系、更贴近生活。数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体育教师要善于找到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抽象的教材知识还给生活实践,使抽象具体化、生动化,把抽象的课堂生成一个充满生机的乐园。比如,小学数学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用题”一课,这时候,应用题较以前有了一定的难度,此时,如果还是用以前的方法教学,可能引起学生的乏味感,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生活场景,那节课,我故意迟到,装作急急忙忙的样子走进课堂并故意向学生表示歉意:“刚才有点事来晚了,原因是我看到一个卖苹果的农民伯伯正在为一大车苹果发愁呢。”学生一听就来了精神,认真地听我的解释,我接着说:“这么多苹果要卖很多钱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呢,为何发愁?原来,有一个收购苹果的商人要买这些苹果,共有1050斤,50斤装成一袋子,有装21袋,一袋付150元,共给伯伯3150元。但这位伯伯不会算账,不知道是不是对的,正在发愁呢。但是,我们同学会算账,能不能帮这位伯伯算一算呢?”这节课是一节算术课,但老师的开场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把经常见到一件事搬到了课堂上,学生听到这件事后情绪高涨起来,都想当一名算术小先生,急于帮伯伯解决问题。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马上有了兴趣,很快,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并不是那么难,而是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很快就会解决,也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好数学对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方式的生活化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数学的价值在于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更要提倡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数学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就能体现出他的价值,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包装,既把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与学生的学习在磨合中架起联系的纽带,让这条纽带带着学生通往知识的殿堂,不断掌握学习方法,用自己最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之所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是学习基础知识,但是实际的运用还要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进行,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来拓展所学的知识,我们要经常组织与生活实际背景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做,最基础的好处是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开阔数学视野,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快数学知识的消化。例如,我们让学生走进市场这个大舞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市场有关的知识,如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成本、利润、国库券、基金、利息等等这些词汇都与数学息息相关的,而且在电视上会频繁出现,利用率极高,这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之一。另外,数学知识要经常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学习了平等四边行,就要根据他的性质寻找有平行四边行的生活现象,如折叠椅,阳台上的晾衣架也是用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来制作的;学习了圆,就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了解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在哪里比较常见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学习,了解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广泛应用的,让学生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问题,善于把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生存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同样,数学学习也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注重知识的运用。所以,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对他们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教育,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真正让他们的学习为自己所用,服务于自己、服务于别人,服务于国家。

作者:张德桂

教学与生活小学数学论文 篇2: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味”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目的是使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味”是指数学核心素养。它应该体现数学的抽象性、推理性、探索性、问题性及数学语言表达等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现数学的本质。

小学数学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力让教学体现“生活现象”,凸显“数学本质”,突出数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生活味”必须为“数学味”服务

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手段,“生活味”是“烹饪”数学这道“大餐”的调味剂,“生活味”是为“数学味”服务的。

“数学课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模型产生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但这些生活原型中又往往掺杂了许多与数学无关的因素,因此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必须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供支撑。也就是说生活化的情境必须剔除无关因素,服从、服务于数学教学,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本质理解。

二、“数学味”需要“生活味”调和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关系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是研究数学的基础。没有生活这个基础,数学是不存在的;没有数学这座大厦,生活也是不精彩的。

數学知识,是前人的总结和积累,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多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但一般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出现,这给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数学教学需要“生活味”的调和,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

三、“数学味”应浓于“生活味”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好比大厦与地基的关系,生活是摩天大厦的地基,没有坚实的地基就造不成数学这座大厦。但是,真正具有价值的还是数学大厦本身。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是借生活的基础来建筑数学大厦,所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要比生活更重要,它来源于生活又远远高于生活,是一门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科学,而生活仅仅是生活经验而已。所以,创设生活情境是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数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真正目的,这就注定了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符合现代数学发展的本质和趋势、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未来社会需求的数学教育。实现目标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而不是“生活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将“数学味”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味,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品出“数学味”,使“数学味”浓于“生活味”。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有教师创设了“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在解决了“以1、2、3三个数字进行编号码和三只小动物站跑道有几种编(站)法”的问题后,又引出了握手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三个小动物一共要握几次手?”;接着,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亲自来试一试,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引导思考:“三个数字能摆出六个不同的两位数,可是三个小动物每两个握一次手,却只有三次,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初步感受到排列与组合的区别。这里,教师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要有理、有据、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着浓浓的“数学味”。

四、让“生活味”与“数学味”和谐统一。

数学学习不应始终在生活经验上徘徊,而应是不断地从生活背景中提炼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数学化的过程。但突出“数学味”,决不意味着否定数学需要“生活味”,恰恰相反,这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肯定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失去了“生活味”的“数学味”将是僵化的说教,而忽视“数学味”的“生活味”则成了无根的泡沫,终将流于形式,两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在数学中感受生活。数学教学是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服务的,教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生活中提炼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当我们把生活化的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时,要迅速的抽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把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锐角与钝角”时,借助生活,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提炼出数学知识,建立锐角与钝角的概念。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摒弃浮华的形式,既要体现“生活味”,更要凸显数学本身的实质即“数学味”,这就要求教师真正领悟新课标的实质,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探索出从形式到内涵都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生活味道,也不缺失数学教学本身应有的数学味道,使生活味与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林中柱

教学与生活小学数学论文 篇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深挖生活素材,丰富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选择、整合、重组,并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挖掘生活资源,进行创新教学。还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采集生活教学实例,通过数学活动,促使他们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课前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所观察物品的重量。然后在课堂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重量:130克,面饼+配料:126克,面饼:90克,从而知道包装袋重4克,配料重36克。不同的方便面厂家,生产的方便面的重量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学习兴趣也一下子高涨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相应的被调动起来。

二、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教材中有许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与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先请学生看一段购物情境的录像,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对人民币有哪些了解?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放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在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后,让学生动手用橡皮、树叶、小刀、直尺等大小不同物体的面摆在同样大小的一张长方形的纸上,操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发现有的要摆21个,有的要摆11个,而有的只要摆6个就可以了,它们的个数各不相同,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同样大小的面积,为什么摆的个数相差这么多?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寻找联系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感悟数学思想。如教学“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如:墙角、书本的角、课桌的角等,通过观察讨论这些角的相同点,用不完全归纳法来归纳概括出数学上的角,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的情景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本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驗证、去应用,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就学校操场进行一次规划设计,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组进行实地测量,然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操场。通过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帮助、合作交流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作者:李生平

上一篇: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支护深基坑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