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然而谈“文”变色,无文可写,感情失真,是小学生作文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缺少体验;写作兴味索然,素材匮乏;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因此要培养观察能力,积累素材;顺应学生特点,激发兴趣;转变教学思维,加强学习;构建生活作文,优化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1:

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应然诉求

摘 要:作文教学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奠基时期,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效地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共融。文章就如何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但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常常在写作时产生一种“无从下笔”之感,要么可能只是简单地记流水账;要么可能只是照搬他人的作文段落;要么可能只是对他人的作品进行一种简单的模仿等。显然,如此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缺少真实感与生动性。细细分析学生“无从下笔”的主要根源,除了没有掌握写作技巧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就是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素材库,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化是作文教学的应然诉求。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将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的体会与五彩缤纷的画面当作写作素材,从生活角度切入写作,势必会有“情动而辞发”的效果,从而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更要倡导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来对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思考,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些许见解,与大家共商榷。

一、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提升情感体验

知识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更是如此,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人们在下笔之前先得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其写作的冲动。作文课只是纯粹地提供一个题目,或者直接规定使用哪种写作方法,学生很难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还可能会存在部分学生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无形中会限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提取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场景进行文字语言描述,并沉浸其中,实现自我感悟与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生活化情境,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作文教学单一化、模式化。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一主题作文的写作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个别学生真实录制有关自己母亲的真实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交流视频中各个母亲的言行举止。在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母亲回忆自己的母亲,并进行开放式撰写。因为有对真实的母亲角色的充分观察与体验,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生“下笔”的欲望。在之后学生提交的文章中,有的学生通过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一件事进行描写,将自己母亲温柔的爱的教育进行了富有感情的叙述;有的学生通过写自己与母亲出去游玩的画面,写出了“亲子”之间其乐融融的场景;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母亲“一天的作息时间”,细致地描述自己母亲的勤劳……一篇篇充满人情味的文章, 无不彰显出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正是通过充分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才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写作做足了情感铺垫,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搭建生活化活动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如果学生只是有写作表达的冲动,而没有一定的写作素材的积累,那么学生照样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生活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源泉。教师不但要正确引导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去观察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带着正确的价值判断与情感态度观察生活现象。只有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

(一)开展校园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积累写作素材的地方。当学校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各项校园活动之中,在亲身体验校园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能时时、处处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快乐感受。例如,当学校召开“迎新年文艺晚会”“庆国庆才艺比赛”或是“猜灯笼迎中秋”等活动时,教师可以事先就让学生边参加活动,边关注、积累可用于写作的素材,如以“活动中最开心的事”“最难忘的一次活动”“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等为主题,要求学生在活动之后动手撰写文章。平时校园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件,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如某日某同学帮助了其他同学,教师就可以抓住契机,在班级里以“友情”为题,引导学生说话写话,此事件不但可以被当作学生写作的素材,而且可以渗透思想教育。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到底可不可以带手机进校园”等热点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并记录整理全班的讨论内容,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议论文章。

(二)开展课外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事实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非常期待能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兴奋点,给他们一些收集写作素材的任务,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这样的课外活动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了。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写关于动、植物之类的文章时,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天气,有序地组织学生带上笔记本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学生可以分小组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如榕树、太阳花之类)或喜爱的小动物(如小昆虫之类)進行有针对性的细致的户外观察(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这样的活动,在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同时,不但可以让学生与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样贴近生活的任务驱动型活动,能够真实地触发学生内心的想法,积累生动丰富的素材,从而使学生可以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后若再碰到类似的作文主题,学生便可以记忆再现,而不会觉得“束手无策”。有了在教师任务驱动型的引领下积累写作素材的经历之后,学生在身边观察到的一些趣物或趣事,也就能自觉储存入脑海中,待写作需要时便会才思泉涌。

(三)开展社会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因而“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亦如此,文章主要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实践并体验生活,才能积累最具新意与鲜活生动的生活素材,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之境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参与社会生活进行“实弹演练”,如根据福建省莆田市政府决策开展“木兰溪治理”,于是笔者便让六年级的学生分成几组展开活动。其中一组的学生主要完成调查报告,让学生请教科学教师,深入访问水利部门了解身边的水质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第二组的学生写倡议书,让学生对在木兰溪旁边私自饲养家畜的居民进行说理劝说,并尝试写倡议书,带着所撰写的倡议书走进社区进行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原先撰写好的倡议书进行再修改;第三组的学生根据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写活动报道;第四组的学生对各个小组开展的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感人的事例,并分别写出不同的作文。有的学生以“最难忘的一次活动”为题;有的学生以“我重新认识他”为题;有的学生以“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题;有的学生以“我是小小护河者”为题;有的学生以“我在木兰溪打卡”为题等。这样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身走进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丰富多样、多维度的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活动中人与事的描述,结合当前的生活现状,学生也能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化。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实践,感知并体验生活实践,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中储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下笔时能真情实感地进行表达,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四)开展主题竞赛,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以生活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学生不断地参与竞赛训练,能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水平能得到大大的提高。比赛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进行句式、句段或语篇的仿写竞赛,也可以是想象描写、故事续写、文章改写等生活化的写作活动。

例如,在景色描写技巧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这样生活化的写作竞赛活动,即事先选定学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某一景物,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与回忆想象,规定一定的时间,鼓励他们灵活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多种手法描写指定景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等特点,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与相互点评,并对共同评出的写得最好的文章进行品赏。

三、引导生活化语言表达,养成写作习惯

教师常常会看到有的学生在写文章时总是会编造一些生活中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例,这种扭曲生活事实的做法是不提倡的。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写作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养成,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写作技能。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细心留意周围的“人、事、物”,并及时地用文字记录下当天当时的事与人,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种日记式的长期积累,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写作习惯,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结语

一言以蔽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章写作源于生活,并表达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基于生活,着眼实际需要,拉近熟悉的生活与文章写作之间的距离,打通生活与作文之间的通道,致力让学生通过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不断地积累素材,通过写作训练,逐渐养成写作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瑞香.整合·開掘·创生——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5):54.

[2]许 燕.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刊),2017(6):57.

[3]吴球辉.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2017(10):166.

作者:郑燕梅

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2:

生活化的小学作文教学探究

摘 要: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然而谈“文”变色,无文可写,感情失真,是小学生作文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缺少体验;写作兴味索然,素材匮乏;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因此要培养观察能力,积累素材;顺应学生特点,激发兴趣;转变教学思维,加强学习;构建生活作文,优化教学。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广东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小学教育专业儿童学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在教学中,小学生很怕写作文,常常出现脑袋空空,“有物不会言”,所写的内容空洞乏味,缺少生活气息,以及极度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这很大程度反映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尤其是生活化教学的缺失。因此,笔者通过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作文教学生活化对策。

一、小学作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原因

1、学生生活圈小,缺少体验。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2]如此可见,写作与生活相互制约,相互融合。小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较少,极少接触自然和关注周围的一切,其结果造成作文内容肤浅,缺乏深度。

2、写作兴味索然,素材匮乏。写作兴趣是学生进行写作活动的积极态度倾向。然而,小学生对作文课普遍缺少兴趣,写作对于他们来说是奉命行事或者逼于无奈。小学生不喜欢写作,大多数觉得无素材可用,不知道如何下笔。日本学者们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的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如果前面两个方面没有解决,“能够写出来”也就不可实现。可见,“写作动机”是关键所在。【3】只可惜小学生没有培养写作的兴趣,不注重生活中积累素材,使得作文教学脱离了生活化。

3、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统一标准的束缚下,作文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都深陷固定模式之中。教师只是把作文教学当作应付考试的一部分,忽视生活化在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上,往往用统一化的应试作文标准去“规范”学生自身感受的抒发,使之谨小慎微地就范于套路或模式,规规矩矩。

4、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目前的作文训练的渠道主要在课堂,训练的内容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训练的形式单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缺乏学生生活的引导。

二、应采取的对策

1、培养观察能力,积累素材。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造。[4]要培养学生学会在变幻莫测的生活中用独特的目光。教师在作文课上要特别注重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观察,以积累大量的素材。观察是联想和创造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2、顺应学生特点,激发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5]我们可以知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3、转变教学思维,加强学习。教师需要不断的丰富作文教学理论。并且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学的生活化思想,用生活化作文教学的一些原则来指导学生写作。不断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结合自身的作文教学进行探索。

4、构建生活作文,优化教学:①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教学上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也是模拟生活的一种方式,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以下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李吉林老师在《春姑娘的大柳筐》情境说话课教学中,李吉林老师虽然没有直接带着孩子们到野外去,但她通过巧妙的课前导语把孩子们的思想和想象带入了春天。这一课,我们就来说说,春姑娘的大柳筐,好吗?这真是此时无景胜有景啊!这也提醒了我们,情境教育不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社会景象,它还包括利用曾经经历过的自然、社会、家庭等生活景象来创设教育情境,利用优化了的虚拟时空服务于教育教学。②作文指导生活化。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灵去实践,放飞学生的思想,张扬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任他们的思绪自由飞翔,让生活中的经历或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自由的倾诉在他们的笔下。指导学生写作应要求学生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把自己在生活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写作尽情的抒发。③作文命题生活化。作文的命题一旦脱离了生活,剩下的只能是套话、空话。在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命题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从小学生情感方式的特点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拓思路,出一些有较强情绪色彩而又有话可说的作文题目。在我国,全命题的生活作文目前存在争议,其实全命题的生活化意义很重大,有助于学生抒发独特的生活体验。

生活化的小学作文教学,不是一时之需,而是必须一直存在于小学教学中。作文本身就是生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积累素材,真正地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实现生活化的作文。

參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8

[3] 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33

[4] 苏霍姆林斯基、周蕖(译).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M].天津:天津出版社,1984,(6):21

作者:周琴  余雪莲

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3:

生活化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分析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重阅读轻作文的现象,这就使得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够很好地观察和思考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游戏教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分析就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实际的生活情况,开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增加对社会和生活的感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心话,而不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胡编乱造,进而提升小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有序的作文表达能力。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阅历有限,对一些生活现象或者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因此,在写作中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不出优秀的作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一些不理解的生活故事有所感悟,并在感悟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以“战争”为主题的作文时,就需要尽可能逼真地为学生创设战争的情境。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缺乏对战争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通过创设战争情境让学生走进战争,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不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最好是无声的视频,然后教师利用自己深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激情,培养学生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向往与渴望之情。接着,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被迫害群众中的一员,此时的你会想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再如,在写“生命”为主题的作文时,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脆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可以给学生讲述史铁生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以及刘岩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

二、有效地开展游戏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游戏化教学,对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学生在写叙事性的作文时,往往写得没有重点,或者是细节描写不到位,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认真地观察和体会,然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细致有序地描写下来。开展游戏教学对学生写叙事性的作文以及有序地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游戏教学,如果教师不能够很好地组织游戏教学,那么游戏教学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意义也不大。如,在引导学生写人物形态、动作、语言的作文时,就可以恰当地开展游戏教学。可以组织学生玩“藏卡片”的游戏,即一个学生藏卡片另外一个学生找卡片,其他的同学充当观众。游戏分两轮进行,第一轮让学生观察这两位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并相互交流。第二轮按第一轮的方式继续开展,让其他两位同学来参与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充当观众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内心感受。此外,这一主题还可以开展“掌声的魔力”这一个小游戏,即让找卡片的学生通过其他同学掌声大小的引导,顺利地寻找卡片,直到找到卡片为止。

三、科学开展实践活动

现阶段的小学生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学习前人的经验或者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自己亲身体验的很少,在写作中就不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并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真正地提升學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植树节的时候带着学生去植树,在节假日的时候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孤儿院或者是敬老院做小志愿者,在母亲节亲手为母亲制作礼物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悟生活、感受人情冷暖、感受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在小学阶段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即写作是对现实生活艺术化的反映,而不是作家凭空的幻想。在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在互动中开展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有感情地表达。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事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独特感受的良好的写作习惯,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作文中用生活化的理念指导教学是可行的,是有效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合理地选择教学的材料和材料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而进行很好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张小芹,孙忠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8(11):104-105.

[2]刘苗苗.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如何体现真情实感[J].中华少年,2016(21):156-157.

[3]王飞,成雪妮.刍议游戏活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5(19):189-190.

编辑 刘晓宇

作者:米秀梅

上一篇:中小学品德学习分析论文下一篇:审计工作科学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