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23-01-0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观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源泉, 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提高自身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十分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培养观察的习惯, 教给观察的方法, 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观察是以兴趣为前提的, 要使学生写好作文, 言之有物, 必须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让学生走进生活, 认识生活,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攫取写作的内容。

1.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有爱好的事物进行观察, 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观察内容。如教三年级“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习作时, 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蝌蚪、蚂蚁等感兴趣的动物;写有趣的人和事。学生通过观察确实感到有话可写。“蝌蚪的头扁扁的, 身子圆鼓鼓的, 还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尾巴一甩一甩地, 在水里欢乐的舞蹈呢”!“忽然看见地下黑压压的一片, 原来是不计其数的蚂蚁在忙碌着什么, 起先, 我还以为是这些小生灵在搬运食物。我蹲下身去, 仔细一看, 只见一块大青石上, 到处布满了蚂蚁的残体断肢及奄奄一息的伤残者……”

2. 引导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激发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 有了好奇心就必然会对事物产生兴趣, 有了兴趣就必然会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写一项实验或写一件新奇的事。在《萤火虫》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夏天的夜晚, 我站在昏暗的操场上, 眼前出现了忽闪忽闪的小红点, ‘萤火虫!’我一下子兴奋起来, 伸出手, 想抓住它, 可小虫子却转身飞出了我的手掌, 忽高忽低地向远方飞去, 我迅速向它追去, 萤火虫时隐时现, 似乎在跟我闹着玩。最后, 我使劲一跳, 终于捉住了它。我把萤火虫带回了家, 内心充满了喜悦, 心里想萤火虫怎么会发光呢?……”利用好奇心让学生对事物有兴趣地观察,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 科学运用“赏识教育”法。

在评价学生作文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陶行知先生的“赏识教育”法。对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所发现的、所收获的, 哪怕是粗糙的、不够全面的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特别是对通过观察写得生动活泼的文章, 要当做范文向全班朗读, 让学生来进行评价, 指出该文优秀之处, 加深印象, 向其学习, 并给作者一定鼓励, 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 提高他们写作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从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将会给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呢?

1. 要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标强调了要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事物。处处留心皆学问, 努力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注意观察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注意观察各种人、事活动。对每天出现和自己发现的生活现象、自然景色、花虫鱼、人物活动、天象变化、各种生产劳动各种学习活动、各种场面等等留心地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

2. 要培养持之以恒乐于观察的习惯。

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事物的积极性, 不要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要乐于观察, 把观察习惯成为一种自觉性的行为。鼓励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表达出来。提倡写观察日记, 要求在时间上天天坚持, 内容上不拘一格, 文字记录上不论长短。通过训练, 从学生的作品看, 学生不仅丰富了写作素材, 而且培养了持之以恒、乐于观察的习惯, 而且丰富了写作素材。如在教三年级“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 要写自己最想写的”写观察日记时, 我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黄豆发芽的过程、每天的气象状况、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并要求写好观察日记。“4月2日, 星期二, 阴。蚕的卵只有芝麻粒那么大, 小得快看不清了。它们是灰黑色的, 较圆, 中间有点瘪。只要你轻轻一碰, 它就会被你弹飞。所以要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保存好。老师告诉我们, 蚕卵逐渐变大、变白、变透明, 就预示着新生命的降生。4月3日, 星期一, 气温27度。蚁蚕开始孵化了。破壳而出的小蚕又小又细又黑, 甚至比蚂蚁还小。蚁蚕很脆弱, 你绝不能去捏拿, 一拿捏, 蚕就会被捏死, 只能用毛笔轻轻掸到桑叶上, 任它自己吃桑叶, 自己爬行……”

3. 要培养全面细致善于观察的习惯。

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全面细致善于观察的习惯?指导学生对静态事物的各部分, 要从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入手, 要看全、看细;对发展变化的事物, 要看清它整个过程、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对有些事物要长期跟踪和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只有这样, 才能养成全面细致善于观察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 仅有兴趣和习惯是不够的, 必须要讲究科学的观察方法, 这样观察“事”“物”时才不会无的放矢, 东一榔头, 西一棒。那么应教给学生哪些观察方法呢?

1. 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要有顺序, 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观察。可以时为序。以时间早、中、晚为序, 按季节的顺序春、夏、秋、冬为序;可以事为序。按照事情发展变化, 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为序;可以方位为序。按东、南、西、北、中或前后、近远等为序;还可以按由表及里、整体到部分为序……观察的顺序很多,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事物, 适时进行指导, 使学生不仅能言之有物, 而且能言之有序。

2. 观察要抓住特点。

观察事物一定要抓住特点, 这样才能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避免千人一面和千篇一律。世上找不到两片同样的叶子, 真像找不到两种动物同样的叫声一样, 虎啸猿啼、狗吠狼嗥、鸡鸣马嘶, 人们总是喜欢这样来描述动物的叫声;描写景物, 一处景物有一处景物的特征, 即使是同一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描写其他事物也同样如此, 不同情景、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表现出来状态也不尽相同。如学生写道:我的家乡有好多千年以上的香榧树, 这些树最粗的直径有一米多, 高达二、三十米, 它那松针似的树叶, 四季常青的树冠, 覆盖着屋子和乡间小道, 远远望去, 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香榧果的两端有一双小眼, 吃香榧时, 只要在这两只小眼上轻轻一按, 香榧便会自动地裂开。

3. 观察要抓住重点。

观察要抓住重点, 人们在观察人物、事物时, 如果不作选择地全面观览, 或者不渗透感情地随意观看, 便不可能形成注意, 也就不可能详观细察, 更不可能产生印象深刻的观察。因此, 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 首先要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确定观察的对象和重点, 然后进行观察。如观察人物, 就要重点观察在什么情况下, 在做什么事, 怎么做的;观察事情, 就要重点观察事件所处的情景及过程;观察动物, 就要重点观察它们的外形和习性;观察物体, 就要重点观察它们构造和形状等。观察抓住了重点, 才会把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摘要:观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源泉, 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十分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 培养观察的习惯, 教给观察的方法, 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观察,兴趣,习惯,方法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P13、P23.

[2] 《小学新启蒙教程走向外国语学校升学考试辞典作文》知识出版社2002.

[3] 《巧写片段》,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难点及对策下一篇:新形势下通信项目管理的问题与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