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合作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课程革新发展的不断深入,涌现了大量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对现阶段教学给予了更好的引导和启发。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开展来说,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有效运用,为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等都给予了一定保障和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等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分组合作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组合作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1:

小学美术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策略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课堂中要进行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策略

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能使学生学会相互帮助,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其一,拓展学生的思维。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天赋的发展,而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打破这种局限。如,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地发挥其先天优势。实际上,学习美术需要灵感,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要求极高,优秀的美术作品更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个性和创造性。

其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自由性,有利于学生自行进行小组学习,并以此摆脱课堂上的束缚和压抑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不仅如此,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自身的努力下必定能获得不少成绩,而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就感都能够使其增强学习信心。如,为了完成小学美术课上的某项学习任务,学生都会在合作学习中努力进取,不断为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努力,并且乐在其中,同时也能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其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当今,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有加,导致了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合作,甚至排斥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与人交往。如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特别是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为他们提供一个与人相处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分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分成几组,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兴趣,还要将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由这些学生担任小组的负责人。他们负责给自己的组员分配或者下達小组内部的工作任务,集中大家的创造性意见和想法以及联系教师以寻求帮助,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地开展,确保每个小组能够适时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会让教师更容易了解到每个学习小组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每个学习小组中,学生一起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所以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科学合理的划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对艺术的追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里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意义。

2、针对性选题,科学引导。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题,对提高分组合作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学生个体的综合发展是不均衡的,而且学生之前接受美术教育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加之其他方面的一些客观原因,简单的分组合作学习可能难以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的。这时,教师通过有针对地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科学地设置课程内容与进度,就可以使小学美术课堂在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如,在《素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四人一组分为若干组,并让每组学生推选出组长(亦可轮流担任组长),在教师的讲解完毕后,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工合作,画轮廓、描线、上色等,在共同努力下完成任务。

3、落实合作学习模式。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合作学习模式以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过去多年里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再加上市场的复杂性,使得美术补习班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因此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应该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并将其落实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4、重视整体构思,优化教学过程。首先,选择正确的合作形式。针对美术教学的合作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关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关于美术作品的合作创作。为此,美术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运用,并结合分组的基本要求——必要性和挑战性,正确为学生选择合作形式,并通过合理把握合作内容和时间,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其次,优化合作学习的过程。众所周知,学生才是美术教育的主体,而实施美术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并借助美术的形式对“美”进行表达,从而使更多人感受到生活和艺术的美,发现并体验美术的文化价值,进而实现其思想的提升和升华。因此,美术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师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优化美术合作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对相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课堂时间的正确、合理的把握,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火花,进而塑造自身的美学理念,提高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把握,管理好班级所有小组,并通过深入观察,发现各个小组的优缺点和共同盲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实现每个小组的成长与进步。

最后,重视合作小组的总结与评定。作为合作学习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的评定和总结直接关系到下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应该重视小组合作的总结和评定,尽力做好相关工作。具体地,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评定时,需要坚持全面和客观的原则,不仅要总结整个合作过程,还需要对整个小组及其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做好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总结,并且保证总结和评定的多角度性和多方面性。

5、增加小组成员的课堂讨论环节。要想真正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的质量,还要增加小组成员的课堂讨论环节。为了提升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指导,可以根据课程要求为他们制定任务方向,其余的工作就全部交给学生,并在课上给学生讨论环节。让他们自己去确定具体的任务、查找资料、选择图案等,让小组内所有的成员都去发表意见,这样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对于美术的学习来说,它没有统一不变的规律,而是多元化的,学生的思维越是能拓展开,那么合作学习就越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之,小学美术学习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开发智力、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展开合作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等,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秀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

[2] 王智慧.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3(06).

[3] 戴萍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3(06).

作者:陆朝燕

分组合作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2:

小学美术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摘   要】  课程革新发展的不断深入,涌现了大量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对现阶段教学给予了更好的引导和启发。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开展来说,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有效运用,为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等都给予了一定保障和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等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就基于分组合作学习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地引导和启发教师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分组合作学习;对策

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通过课堂帮助学生构建积极有效的友谊,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新世纪的小学生,往往都是家中的独子、独女,他们的自我意识较为强烈,而相应的合作意识则较为薄弱,缺乏良好的合作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加以有效运用,能够确保学生合作意识的不断强化以及合作能力、团结友爱精神等的不断提升,进而在此基础上促使學生在小学美术学习中将美术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等进行切实的掌握。

一、针对性进行选题,合理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学生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依托相应的选题和内容,而对于分组合作学习选题和内容来说,应确保其对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并且还应保障选题和内容能够与学生的认知和实际能力等相匹配,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选题是尤为重要的。基于针对性合作学习选题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美术教学内容的设定更具合理性,才能促使分组合作学习效应的充分发挥,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剪剪撕撕画画贴贴》课程内容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规律为:先将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分组,分组之后针对教材上的课程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此时为了确保分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可以将小组长进行明确,由组长带领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成员会对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如有学生负责画画、有学生负责剪纸、有学生负责撕纸等,而在每个学生完成相应任务之后再进行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等美术创作。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每个小组都学到了相应的技能,并且在最后的创作环节,也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二、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分组学习进行适时指导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明确密切关系着课堂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是必然而为之的,教师教学方案的良好设定必然要依靠相应教学的目标、任务以及学生具体情况等,如此才能确保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进而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巧用纸餐具》课程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分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身边可以用材料去发现和认识,并且能够考虑到物体的特性灵活运用、适时造型,使废旧物品加以高效利用,重新焕发光彩。此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意设计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如何将质餐具完全变换模样,而此时仅仅依靠学生一个人的思考是不全面的,小组成员整体的集思广益才能实现整体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拆积木的形式能够发现什么?或者把纸盘子对折剪开并重新组合粘合后能够变成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手动创作,这种以教师为引导的分组学习方式能够确保学生分组探讨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进而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中。

三、构建竞争气氛,确保学生学习成果共享的实现

为促使学生美术学习热情的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确保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基于灵活性、多样性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进行积极调动,确保学生能够沟通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构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充分展现,为学生学习成果共享平台的良好实现夯实基础。例如:在教学《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课程内容时,教师应在课前让合作学习小组对如何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进行了解和认知,进而在教学开展中对学生色彩和谐的画的创作进行引导和启发,此时教师应让各小组对自己的创作方式进行讲解,进而再开展色彩和谐的画的创作。之后根据学生完成的作品创作,教师可以采用竞赛和评比的模式,让各小组进行互比、互评,进而对各小组的评价进行综合总结,明确各小组作品创作中的不足和改进,进而促使各小组通过竞赛和评价加以改正,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各小组的创作中吸取经验,进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而在各小组互比、互评以及教师综合总结的过程中就实现了成果共享平台,其对于每个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将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主观能动性等的调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同时还能确保学生合作意识的强化以及合作能力、团结精神的提升,为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有效推动整体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成恩.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才智,2019(13):140.

[2]于增忠.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169-171.

[3]王树平.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196-197.

[4]陈磊.小学美术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刍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56.

作者:黄少丹

分组合作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3:

小学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摘    要     美术课堂合作学习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美术课堂合作学习中合作小组的划分方法、美术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合作学习的开展形式,最后提出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应纳入丰富的评价主体,参考多元的评价标准,整合综合的评价内容,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小学 美术 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

近年来,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培育核心素养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合作能力是促进我国中小学生在21世纪实现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因此,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美术教学,对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思维、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打造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美术课堂具有重要价值。相比传统授课制,合作学习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课堂的局限,弱化了师生的个体边界,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异质小组为主的学习共同体来开展教学,以此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评价环节,美术合作学习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培养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并重的高素质未来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一、 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

1.划分美术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型美术课堂在小组划分上主要以异质为主,在尽可能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美术基础、性格特点、审美差异的条件下进行分组合作。总体上看,不同美术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应趋于一致,且各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异质差异又为美术合作学习提供了优势互补的可能。一般来说,美术课堂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可以基于以下四个维度来考虑。

(1)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根据学生美术学习基础、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特质的差异性进行小组划分。从美术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来看,“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划分方法较为理想,即单独小组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强,而不同小组间的整体差异性较弱。

(2)美术合作学习的目标

美术合作学习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应适当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开展学习,既可在课堂中全程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特殊学习任务,亦可在一堂课中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分阶段分组合作的方式。美术合作学习通过对视觉形象的共同感知、共同理解与共同创造来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

(3)美术合作学习的内容

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美术知识技能及美术欣赏两部分。由于美术合作学习的重心是“美育”,因此须着重开发美术欣赏课程的内容,提升欣赏类课程的质量。在美术欣赏课程中,组间讨论、对话式教学等方式能够有效弱化师生的个体边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跃讨论与审美建构中来。在美术知识与技能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合作小组开展绘画接龙、借形想象画、合作点彩画等美术游戏,将绘画、手工等内容由传统美术课堂的个体行为扩展为集体行为[2]。

(4)合作学习任务的难易度

在一些特殊的美术合作学习任务中,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或不同主题,鼓励学生自由分组。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意愿和个体差异性的条件下,为整体学习基础较好的小组设定难度略大、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为整体基础较弱、自信心不足的小组设定趣味性更强、难度略小的任务,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体会艺术创作的自信与乐趣。

2.转变美术教师课堂角色

合作学习型美术课堂中,教师扮演角色的丰富性大大提高。合作学习课堂的美术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分享者、协调者,也是学生的朋友[3]。合作学习打破了由教师独白支配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赋予了学生更多话语权,给予师生双方更多观点表达、经验分享、相互促进的机会。随着合作学习的推广,传统美术课堂中教师的封闭独白逐渐转变为师生的多边对话,教师的独立示范也更多地被合作、分享型的美术创作形式所替代。师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观点碰撞、对话协商,在加深彼此对美的建构性理解的同时,也更善于欣赏自身与他者,在美术合作学习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与愉悦。

3.开展美术合作学习

根据不同美术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采用一种或组合使用多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

(1)文献共读

对于内容较多、较为复杂的新课内容,尤其是美术欣赏课程中文字内容较多的情况,可以借助多媒體、教辅用书、网络资料等,让学生通过文献共读的形式来掌握。例如,在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建筑艺术的美》单元中,教师一般会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造型和色彩的建筑提供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这时,文献共读的合作学习形式不但能为阅读增添乐趣,同时,不同学生对文献阅读的多重理解、相互补充,也能为审美教育的丰富性提供保障。在小组共读中,教师既可以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倾听并补充,也可以请学生各自默读,再组织集体讨论,又或者请学生自行组织和协调合作阅读的形式。

(2)对话教学

合作学习型的美术课堂不仅鼓励组内讨论,更鼓励扩大范围的组间对话与师生对话。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都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在美术合作学习课堂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更多地与同伴进行观点碰撞、合作对话,让学生在审美思想的交锋中理解美、建构美。例如,在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认识抽象画》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位画家的抽象画与具象画作品,如毕加索早年的具象绘画作品《拿烟斗的男孩》(1905)、《卖艺人家》(1905)与抽象风格成熟期的作品《红色扶手椅》(1931)、《哭泣的女人》(1937)。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毕加索从具象到抽象画风演变背后的思想意图,而学习小组间关于具象与抽象绘画风格的对话讨论与观点碰撞,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深层思考,提升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欣赏与包容。

(3)合作游戏

美术合作游戏的开展基于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思想,利用合作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沟通、合作品质。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研发多种多样的合作游戏内容。例如,在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的《彩线连彩点》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借形想象画游戏、绘画接龙游戏、合作点描画游戏等形式开展教学。以借形想象画游戏为例,较为常见的借形想象绘画活动包括拖墨借形画、拓墨借形画、拖色借形画、滴色借形画、吹色借形画,等等[4]。在《彩线连彩点》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开展绘画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由滴色、吹色、拖色等步骤的基础上,观察抽象的点、线、面组成的画面,再对抽象画面进行审美联想,在既有的抽象图式基础上进行合作二次创作,生成新的有意义的美术作品。合作美术游戏对激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学科自信,提升审美创造力效果显著。

(4)协同创编

协同创编的合作学习方式将创编类的美术学习任务项目化,在教师提出具体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后,学生可以通过自行创编、相互讨论、协同创作等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协同创编的合作学习形式将个体教学传统中学生间相互孤立的状态转化为良性互动的关系循环,鼓励学生作为合作小组的一份子来享受协同艺术创作的乐趣,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共同创造美的乐园。例如,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学期的《毕业啦》一课,课程内容要求同学策划班级毕业告别活动。这一类活动策划型的课程内容就比较适宜采用协同创编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教学。将“班级毕业告别活动节策划”作为美术合作学习的主题任务,引导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分别负责制作毕业纪念品、纪念册、手工贺卡、同学画像与集体合影等等,在协同创编与合作创作的过程中,同学既能展现美术能力,更能加深可贵的同窗情谊。

二、 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

1.纳入丰富的评价主体

美术课堂合作学习倡导更为民主的教学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除传统的教师评价以外,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评价都将纳入评价体系中,以保证评判的具体与全面。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等扩充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認识自我,也有助于同学间相互取长补短,对自身的美术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正。以同学互评为例,由于每位同学欣赏作品的角度不同,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取向,对同一美术作品给出的评价也呈现出丰富的个体差异性。将同学互评的观点纳入总评之中,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同学间的合作共处,增进友谊,使合作学习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持续推进。

2.参考多元的评价标准

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标准除了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考察外,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艺术素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个体差异,合理看待不同个体间的美术能力发展差异性。在评分时,可以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成绩评定方式,分别对学生前期美术学习的阶段平均分(基础分)与合作学习阶段取得的成绩(提高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分数。这种评分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美术合作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获得对合作学习成果的自我肯定。

3.整合综合的评价内容

在美术合作学习课堂中,评价的内容包含了从合作学习的准备到实施的连贯的过程。教师在提前阅读学生美术学习档案的基础上,应给予学生阐述创作意图和创作过程的机会。除了对学生绘画技巧的评估,还应对创作灵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以及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合作能力和默契程度等多方面内容展开全面评估。评价的结果既可以评语形式呈现,也可以以雷达图或其他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综合全面的评价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改变功利性的学习心态,从对美术学习结果的关注转向对美术学习过程的关注,从而真正让基础美术教育成为“美”的教育而非“术”的教育。

4.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

美术课堂合作学习采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于合作倾向是一种典型的内隐个人品质,难以用分数量化,因此,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美术合作学习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例如,制作美术学习档案就是将教学评价融合于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在学期中,教师督促学生用各种方式记录自己的美术学习过程,如涂鸦、摄影、绘画日记等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档案。美术学习档案应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根据学习档案的内容,教师在学期的各个阶段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富有建设性的形成性评估建议。借助学习档案,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自身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从而建立美术学习自信心,激发美术学习的原动力。

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认为,合作对智能和道德的发展同样重要。在教育中,成人对儿童的关系应该时常是合作者的关系,而绝非主人的关系[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课堂应避免传统教学中单向度的强制过程,而努力追求师生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建构。从传统课堂走向美术合作学习,美术教师需要在方法层面重新定位基础美术教育,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探索合作学习背后隐藏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师生观转变的内在需求,避免合作学习沦为教学活动的技术化思维和态度,使美术课堂真正起到促进协同发展、培育核心素养、塑造美丽人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 曾妮,田晓红.国内课堂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4(06) .

[3] 格根.关系性存在:超越自我与共同体[M].杨莉萍,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4] 张学而.论借形想象绘画活动对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提升作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1).

[5] 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白文军]

作者:张学而

上一篇: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改革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理念采购合同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