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总结

2024-04-09

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总结(共8篇)

篇1: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总结

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合作学习究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起着什么作用呢?我们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其次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笔者试着谈一谈合作学习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讲清一个知识,教师往往掰开了,揉碎了,使尽浑身解数讲解,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难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广泛地参与,通过讨论式、表现式(游戏、表演等等)、探究式,在活动中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组内的合作中,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的认识成果,通过组内互助,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相互之间共同研究,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精神。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大家研究、共同完成的好处是:一是集思广益,人多注意多;二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三是不让一个人掉队。全体参与,能者多做,能力弱者少作,共同把一件事情做好。

篇2: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总结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体会美术课程的意义和教学的多元价值,改变原来美术课的专业化倾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但是,怎样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安排合作学习,如何解决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合作学习是针对课堂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决小组内冲突;

篇3: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现象

1.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缺乏合作的价值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如, 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 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失去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再如, 问题过浅或过难, 造成学生难以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 失去合作、探究的意义。

2. 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 缺乏合作的真实性

我们在教学和教研过程中, 发现有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分组讨论时, 讨论的气氛煞是热烈, 而老师请学生起来发言时, 学生张口就是“我觉得……”或“我认为……”, 而不是“我们觉得……”或“我们认为……”。这表明结论仅是他个人见解, 而并非是小组合作的结果, 合作学习也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

3.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放任自流, 缺乏合作的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的现象有两种:一种是, 有些教师认为当教学进行到合作学习时就应该是学生的事了, 教师则可以在一旁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内容, 而忽略了自己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另一种是简单随意的分组。多数老师的分组是按座位就近搭配, 也有规定了每组的人数后完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 还有的小组内没有负责人。这些因素的忽略往往导致学生不能全员参与活动, 甚至产生了“乱”的现象。

4. 小组成员发展不平衡, 缺乏合作的交流与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及共同发展。但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长和学习成绩优秀者往往占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 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要么一声不响地听别人说, 要么做与合作学习不相关的事情。这样优秀者的意见往往代替了小组成员主流的意见, 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成了他们的陪衬, 更多的时候在当听众。久而久之, 非但小组成员没有共同发展进步, 反而两极分化愈加严重。

5.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轻描淡写, 缺乏全面的关照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成员和小组的每一次进步, 并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表扬。可是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之后, 我们常常是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发言, 忽略了倾听那些能力一般的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再有, 教师往往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立即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这样的“过渡”对教师来讲固然较为理想, 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却会很扫兴, 因为学生在合作探索之后都会满怀成就感, 期待着老师和同学生们都能听到他们的“天才之想”。所以, 教师要顾及对各组情况的了解, 平等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我们经常在美术公开课中都会看到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 在平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却轻易不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担心的是在合作过程中课堂易放不易收。对此, 教师们要大胆实践,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规范、提高合作质量。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循序渐进中成长、成熟。

1. 按“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组, 建立团结和竞争机制

划分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的前提。分组合理才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 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有效进行。因而, 分组决不可简单随便。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个体差异、兴趣特长以及能力等因素, 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来进行分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 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使组内成员形成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形成组内团结一致, 组间公平竞争的态势, 促使每个同学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其次, 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 每组人数不宜过多, 一般在4~6人为宜。这样, 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可以采取临近合作, 方便易行;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 又可以发挥团体的力量, 集思广益。

2. 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 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发展的前提。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合作内容的必要性, 再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 当所需解决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促进学生团结协作时, 才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一般出现在如下几个情况中: (1) 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去创新的时候; (2) 在对某一问题学生比较混沌, 不知所措时; (3) 对一件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时。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优越性和愉悦性。

3.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协调并掌握合作的过程

有效的合作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协调和指导, 教师应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引导, 积极调控, 承担好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鉴于中学生既热情又叛逆和美术学科的社会、学校地位偏劣势的特点,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第一,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 更应该是参与者、合作者。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 他们追求个性张扬, 在美术课上显得格外张扬, 不容易形成积极有序的合作。教师要随时关注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 在个别学生、个别小组发生情况或遇到困难时, 及时地调整和点拨, 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一种良好的合作习惯, 并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实现智慧的碰撞, 体现自身的价值, 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第二, 教师要善于调控节奏, 做到放得开, 收得拢。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根据合作的情况灵活掌握, 切忌教师因害怕拖延了课堂而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或是兴致正浓时中断学生的合作活动, 造成学生合作不够深入、兴致未尽, 从而渐渐丧失合作探索的兴趣。

4.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培养合作学习的理念

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 一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二要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更要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

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并侧重于过程评价, 可以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最有意义的是合作学习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要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精神。

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集体评价, 这样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而防止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现象, 让他们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 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认同和关注。为了真正做到全面关注每个成员, 从而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点滴进步, 教师在评价这一环节要做个有心人。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有一个适当的评价, 如个人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等进行评价, 通过在组内树立榜样, 激发组内竞争, 以此来调动其他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以免让个别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思想。

让学生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想象力, 领略合作的愉快和力量, 培养交往能力, 增强团队意识, 从而真正实现了美术课堂的自主性, 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在所有学科中成为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美术教师的新课题,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究。

摘要: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 值得我们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本文表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无效现象, 并对如何通过一些措施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无效现象,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篇4: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刍探

关键词:合作学习;美术教学;教学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近几年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就目前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流于一种外表形式,仍存在一些低效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将学生的“自主”混同于“自能”。案例:七年级岭南版教材《海风海潮渔歌》一课的教学中,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我把学生分八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小组成员自行推选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为每位成员分发一张空白的刮画纸,让他们自主探索“刮画的成画原理”和“刮画的步骤”的方法,并给他们充分的探索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刮画感兴趣,开始还能认真一点,很快就忘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开始说笑、哄闹,抢夺刮画纸,好奇地将整张刮画纸全部刮完。

分析:学生是在“游戏”不是在“探索”,一些玩的好的学生坐在一起后,根本无心上课,说笑、哄闹,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我们说课堂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探索者,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然而自主不等于自能,不等于自会,也不等于可以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目前课堂教学中,事实上许多学生还不能自主,不会自主,因此,小组合作的“自主探索”,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设计探索的问题和恰当的竞争机制。

(二)设置“套路”,抑制“创新”。案例:七年级岭南版教材《化腐朽为神奇》一课的教学中,课上我把学生又分成小组,让他们课前准备好了同样的废旧材料,(瓦楞纸(厚纸板)包装盒、胶水、颜料等),让学生欣赏了一个手工制作视频,根据我设计好的四个步骤,分工合作完成“纽约城笔筒”的制作:(1)将瓦楞纸(厚纸板)和废旧包装盒剪成所需的形状,折叠并粘帖成高楼林立的效果,并使“纽约城笔筒”能直立在桌面上;(2)用颜料为纸板统一涂上底色;(3)画出街道、星空以及高楼大厦的窗户、倒影;(4)调整画面,修整细节。

虽然作业是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构思巧妙、立意新颖的学习用具,但由于之前的教学设计设置的环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各小组经过讨论交流后,各小组制作出来的手工作品的大部分都和“纽约城笔筒”一样。

分析: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的钥匙,我们知道,只有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学生的制作根本无法体现创意。像这种小组的“探索”,事先通知学生准备统一的材料,设定制作“套路”,无需经过学生的“头脑风暴”,无需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又成为美术手工课上一道风景线,学生似乎都在参与,是否有探索性?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学生演员”,依据剧本的成功演出罢了。

(三)一味“开放”,忽略“引导”。案例:八年级岭南版《个性鲜明的木刻肖像》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组探索黑白木刻版画的绘画、制版、拓印。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各小组有的成员忙于绘制,有的成员忙于调油墨,有的成员忙于制作底版,没有先后顺序,没有明确分工,一部分闲下来的成员,特别是一些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东跑西跑,甚至捣乱,看似活跃的课堂,又是秩序混乱。

分析:教学中的“开放”,而不是盲目的“开放”。要想达到目标,必须要制作出拓印的底版,而制版较为繁杂,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使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费了很多时间未能制好底版,学生也根本来不及探索,自然对探索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老师为了诱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探索规律和方法上,事先必须要细心考虑小组的分工合作,突出重点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探索方法规律上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比较繁琐的美术活动的开展应是以教师的正确引导,指导小组分工合作、探索、体验,而不是任由一味“开放”、自由,使学生的体验陷入了“误区”。

(四)过分强调“团体”,忽略“个人”。案例: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作品展评环节中,一般都是由小组组长上台介绍、自评,然后再由各小组组长互评。久而久之,我发现,每次一到作品展评环节,很多学生就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嬉笑打闹,不参与作品评价,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冷嘲热讽的现象。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强调的小组成员的合作,在评价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只强调了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忽略了对小组中各成员的评价。因此,对于一部分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给予小组组长或小组中的较积极的成员,而与自己无关,他们并不能体验到集体荣誉感,甚至连自己在小组中的存在感都体会不到。

二、加强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在合理分组基础上设计恰当的竞争机制。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状况、心理素质、交往能力、性格特点各方面均存在差异,所以将将学习成绩、思维能力、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掺合在一组,尽量做到能力强弱搭配在一起;性格外向与内向安排在一组;男女生要搭配以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指导、优势互补。能力强的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增强自身的认识和责任感;能力较差的同学在获得帮助的同时,能更明确成长和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所以必须重视分组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安排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避免能力差的同学缺乏发言的勇气,也能敦促能力强的同学竞争感。

(二)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目标是一切活动的核心,选定一个明确可行的目标是在进行分组学习之前必须讨论好的。如果将一些内容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的东西再拿出来学习意义就不是很明显。而教师也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这个目标必须是学生“需要”合作的问题。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头脑风暴”,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目标。首先,在美术课程中,要明确真正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单元;其次,确定单元目标,教学目标;最后,确定各小组的学习目标。当然,不少研究发现,确定好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的第一单元十分重要。第一个单元的选择应该适合一定的标准。首先,所选单元的学术性不应太强,因为学生们首次运用合作学习,往往会对合作学习的新奇经历全神贯注,并需花大量的精力来掌握一些相关技能,若合作学习的学术性太强,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但又不能太简单,否则会让学生觉得无聊、乏味。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美术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可探性、挑战性,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创意,促进学生学习上的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出现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其次,所选择的单元应当是适合进行合作活动的。当第一个单元选定之后,其他的一些合作学习的教学单元就可以依次确定,循序渐进。

(三)在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的本节课内容中需要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师未能有效地发挥出指导作用,致使其对学生的指导难以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教师在开展活动时,教室里却鸦雀无声,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只顾一个劲地低头画,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在进行合作学习的监控时,教师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上: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合作学习?是否小组活动维持在学习人物上?是否小组在达成学习目标上取得了满意的进步?是否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给予反馈和能够处理一些有益的争论?如果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在上述这些方面的活动不能令人满意,教师就有必要及时介入进行指导。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一般不要随意介入学习过程。不要越俎代庖,即使是介入学习过程,教师也应当让小组成员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技能、情感、态度的教育,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确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关注每一个学生。首先,评价需要注意差异性。教师如果用同一标准来衡量评定小组中所有学生的成绩,这必定是有失公平的。为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予各小组综合的评价,还要关注小组成员知识的差异,关注小组中各成员个性的差异,并给出对小组各成员的正确评价。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现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使个性得到张扬、解放、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激扬学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学生自我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可操作性。自评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本小组以及自已的反省过程,使学生学会以中立的观点来正确客观地评价,不仅让其看到自己的优点,还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时改进。教师在其中也需要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再次,同学之间的评价注意多维性。课堂中实施同学相互评价更能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同学之间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即包括了对小组内成员的评价,还包括了对其他小组或小组成员的评价。有效的同学评价能激发学生更强的参与性和责任感,因而我们应建立一个清晰的评价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为教师评价提供更多的反馈。

参考文献:

[1] 刘平平. 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M].东北示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篇5: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总结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时代呼唤改革,需要有活力、有创新的教育。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由“厌学”转为“乐学”,引导小学生创新性地学习数学,已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焦点。

1、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区域,都起来越注重合作探究精神,过去那种个人式的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起来越成有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创新式课堂教学实验以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有利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旧的、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形成相应的创新式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具体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1)、学生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2)、营造轻松愉快数学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4)、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5)、引导学生互评与自评,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小结中巩固与提高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持

(一)课题界定

1、关键词;

1)小组;一般是4~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成员应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这样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品质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突出每个全体的作用,各人承担明确的职责,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任务,相互信任促进,相互扶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责任,促进所有学生有效沟通,同时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艺术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界定

1)研究对象,小学三~五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讨论意识,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的开展。

2)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数学教材及日常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过程,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活动,使学习者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3)广泛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每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二)理论支持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儿童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小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合作学习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在农村小学班级学生数足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小组,避免形式主义小组合作。

(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4)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五、实验过程与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如何在远离城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中心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取得成果,得到广泛推广运用。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目标统一,内容细化

因此我们重新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请专家给予指导,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研究计划。经过讨论和研究,我们制定出详细子课题研究目标、完成任务、达到什么效果等,由专人负责,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细化、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二)实施研究,不断总结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观摩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杂志上和网上查阅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研究的重点,主要抓课堂教学中选择 4 恰当合作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编排、小组合作时教师角色的扮演等几个方面研究看对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有什么影响,我们注意到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小组合作中小组的编排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成为学生无结论的口头交流,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反复思考,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尝试。通过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重点在:“小组编排、方法训练、意识培养、合作时机、教师角色”方面进行尝试。

小组编排,通过研究我们在小组编排上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合理搭配划分小组,同时也要注意到组间之间学生学习成绩大体差不多,即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编排原则,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之间合理、公平竞争。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小组间出现差异,我们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作适当调整,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

方法训练,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方法上除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有意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测量、郊游、野炊等主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倾听别人意见、如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如何与他人配合等。

意识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各环节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合作学习教育,让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合作,尊重别人发表的意见。

合作时机,即选择恰当时机和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恰到好处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的情况下,选择一定知识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合作学习质量高、效果好,又能照顾到一些参与性差、接受知识不太灵活的学生。

教师角色,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候,教师:

(一)、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经;

(二)、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

(三)、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四)、要参与其中,发挥好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五)、要即时的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为引导交流总结打好基础;

(六)、要善于小结,要注意:1)积极引导小组间的意见交流;2)指导好小组内的发言补充;3)把握好讨论过程的度,调控好时间分配;4)及时评价学生学习及合作情况;5)引导好总结。

(三)、调查分析,积累成果

在整个实验期间,我们注意作出实验质量的对比分析,注意积累、不断完善,贮存有关数据,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孩子们带着创新学习的乐趣学习数学。

第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 5 问卷调查为主,我们把三个年级六个班分成二大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班80人,传统教学的对比班80人,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从学习态度、性格特征、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第二、调查的结果

(1)、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数据看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心理需求,但他们并不很清楚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特别是当人多器具少而要求完成操作任务的时候,活动常常不能正常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后,实验班的学生大多能主动合作按要求完成。这不能说明实验班的学生比对比班的合作水平强,而是说明,通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能力提高了。因此,教师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教给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技巧,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2)、可以促进分类、概括、创造、推理、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验班按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后,学生的分类概括,动手能力有明显,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这说明在数学课上加强师生,学生之间合作及科学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及分类、概括、动手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

(3)、学生学习数学态度兴趣盎然。

实验前,我对实验小组进行了抽测,采用问卷式调查,收集了有关数据:“每天最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3%;“认为一定要减少数学课程”的学生占总人数52%;“我认为数学作业最难、很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4%;“喜欢看数学课外读物”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长大后有信心成为一名数学家”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3%。

实验后,“每天最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6%;“认为一定要减少数学课程”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3%;“喜欢看数学课外读物”的学生占总人数87%;“长大后有信心成为一名数学家”的学生占总人数65%;“我认为数学作业最难、很烦”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4%。

现在,学生已从过去单

一、沉闷的课堂气氛里解脱出来,上数学课兴趣倍增、情绪高涨,每节课都沉醉在愉快的学习游戏中。他们积极发言、思维活泼。

(4)、学生学习数学负担根本减轻。

以前课堂教学,教师占了大量时间,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少。“小组合作学习”创新式课堂教学的提出,就是立足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出发点。一开始就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引发探究问题,进而讨论、综合、运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教师讲的少、学生动的多,花时少、收获大、效果好,课本作业基本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对比实验的抽查,实验小组平均每节课可练习12题,错误率只有8%左右,课外 6 作业也只是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性实践题,不用交给老师批改;而对比班平均每节课只练习8题,课外作业近1小时,错误率超过25%。实验后的学生从心理上根本减轻了课业负担,不需加班加点补课,不搞题海战术,课余有充足时间活动、交流,这就真正让他们从繁重的作业堆见解脱出来。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探知、创新,从而达到发展儿童综合素质的要求。

六、合作学习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了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4.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5.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 7 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质。合作学习中的竞争是外向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大多是分层次进行的。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优生之间、优差生之间都可以出现竞争的现象,形成一种竞争进步的态势,并在竞争中锻炼其品格,磨炼其意志,培养其人品,“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学会生存》;二是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学习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注意从正面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公平的竞争,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使合作学习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 ”的良性循环,更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竞争成为促进学习的手段。

6.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7.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我校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总结中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都获得了总课题组的好评和奖励,还有几位教师所执的数学课分别获得了总课题组以及国家、省市等不同级别的优秀课称号。

七、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只有形式上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

1、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 8 和目的是什么。

2、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有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想一想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3、教师监控不够。“自然”合作时,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一改以往静听——接受的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

4、合作价值不大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任务通常根据教材、教参来设计。若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积极性不强,一些原本只通过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

篇6: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谭格庄中心初级中学 王玉林

学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摸索与探究,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认识,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下面对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下总结: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人学习为基础。没有个人学习,合作学习就无法开展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便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

当老师讲完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某一阶段后,要想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每组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在组内检查,然后把检查结果随时汇报到教师那里。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中的成员是“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小组成员都树立了“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了每个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例如:我所教英语学科,对于自己小组内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由组长牵头,随时、随地、及时地给予帮助与辅导。再加上自己努力学习,慢慢地,这部分同学的成绩也就提升了。这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功劳。

四、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加工,客观上也提高了他本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讨论某些英语练习题时,每个同学都要求讲解,这样,他们就把老师讲解的语法或知识点重复说一遍,加深了印象。

五、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训练一直是学生认为最难完成的任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写作训练的学习。每小组共同商讨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完成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相对来说错误率要比一个人独立完成低的多。经过直观的分析、讨论后,教师再让学生重新写。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作文正确表达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我觉得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努力了以下几点:

一、确定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价值的教学任务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课堂讨论中,应该考虑每个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教师首先应该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创设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进一步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另外,教师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二、合理安排,明确分工

一个小组内的成员素质必然有高低、参差不齐。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教师应注意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协调,确保每个小组发言机会相当。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

三、教师主导,及时合理评价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当地组织、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当小组成员不足以完成目标时,教师应给予点拨,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

教师应及时评价小组学习,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几点,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中的一点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

然而,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也有一些弊端。1.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课堂乱;2.有时存在着学生不能人人参与;3.优等生在小组合作中总是处于主宰地位,抢占了多数的表现机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停于表层,实效不足。小组合作学习趋于盲目性与形式化。

篇7: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总结

第二阶段阶段性总结

庙沟门中心小学 李莉

自通过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活动方案开展此项活动以来,已有接近一年的时间,现将一年来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以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校之所以选择“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这个课题进行实验研究,主要是因为受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上教师 讲得多,学生练的少,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讨论、思考、实践、发 展的机会,压抑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 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合作学习就是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 自己去学、去问,在讨论、思考、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大大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验过程 实验伊始,我们成立了以于校长为组长的实验领导小组和中高年语 文老师为成员的实验工作小组,组织人员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 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第一阶段是酝酿、研究、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理论;成 立课题研究机构;制订计划,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探索课,撰写心得。第 二阶段是发展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经验,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各成员上好示范课;录制优质课例,积累资料,继 续撰写教学心得和经验论文。第三阶段是深入探索,形成有特色的小组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教学 方法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实验、研究、撰写实验报 告。

三、具体实验内容

1、更新观念,强化意识 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对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快、更 高的要求,实验期间,经常组织实验老师走出去,参加各层次召开的课 题研讨活动,每次都以认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交流、取人之长补 已之短,使教师的观念不断得以更新,适时汇编教学案例,心得体会和 优秀论文,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2、两周一研,促进提高 教研活动制度化。实验期间始终坚持间周一次的教科研活动,利用 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心得交流会,进行听、说、评、备活动。①心得交流: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实验的新动态,包括收获体会、疑难 困惑、共享收获的喜悦,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②公开教学:围绕课题目标开一节研讨课,执教者和指定一名成员分别 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中心发言人,其它成员共同参与听说、评。公开教学旨在落实课题目标,力求目标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际融于 一线有机结合,保证有备而开、有备而听、有备而评。开课:不包装、不作虚、不应付、真实展示教与学的过程,自然暴露学 生的思维轨迹。听课:听有反思、不讲客套、不回避问题。备课:集中集体智慧,实施“主备课人—集体研讨—修改教案—课堂” 的先周备课模式,为下轮的教学集中备课,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探讨落实课题目标的方法、途径、探讨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人文环境,以及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题 组成员在活动后对以上环节所做的笔记进行整理,作为实验过程的第一 手材料。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

如:我们老师经常交流,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砌磋、研究、取 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 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 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4、参与展示,辐射推广。通过系列课堂研讨活动,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出我 校精品课堂模式,并在校内进行展示,把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渗透给每位 教师,激发教师进行教研教改的热情。

5、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 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教学应该 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学 科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科 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教学中我们力推高 效、简约课堂模式的创建和实验,引进东庐课堂模式,以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为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模式的优化、创新,形成 了符合学科特点的、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效益的提高和学生 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增强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实验成果

1、课堂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好转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使课堂的组织纪律性大大增强,课堂秩序有了 明显好转,学生们不但自控意识显著增强,而且能够相互监督,课堂的 效率得到了提高。

2、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锻炼了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攻克难题的品质。他们能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遇有分歧也能较好的进行沟通和求 同,为了同一目标进行高效的合作。

3、学生的探究意识有了长足发展 合作学习就求同存异的过程 学生能就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 说出自己的困惑,组员间能就这些困惑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正是学生这种 强烈的知识探求欲,给予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动力、信心。

4、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显著增强 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不平衡性,部分组员对问题能轻而易举的解答出 来,而有些就有一定困难。通过合作学习,成员之间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尤其热烈,促使成员相互学习,主动学习,不甘落后。学生主 动学习的积极性就培养起来了。

5、教学质量有了跨越性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极大激发了学生表达、交流自己观点的积极 性,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变得爱思考了,爱交流了,语言表达能力和 合作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合作学习,也使一些学生未掌握的问题得以呈现,消除了学生的学习盲区,极大的 提高了学习成绩。

五、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缺乏专家或科研专业人员的指导,实验水平不是很高。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 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自主合作与交流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 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 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地的教学经验,加 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 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 它的优势。

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 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 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 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教师指 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8: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总结

一、教师怎样“教”

1.注重培养学生 合作学习 的组织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合作,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分工。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 ”,这就需要 教师指派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 组长要给每个组员安排任务, 做到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有了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

2. 注重培养每 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小组中除了对组长要进行培养,更要求每位组员都要有一个良好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分配小组之前应根据每位组员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进行综合评定, 然后再将学生分配成若干小组。教师注意一定要强化小组的团队意识, 让每位学生都要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注重教师 的指导作用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很多时候容易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例如,我在“蹦蹦跳跳”一课中 , 安排学生在 课前了解有关玩偶制作的方法, 并让他们收集相关材料, 却没有在知识重点、难点处进行引导,导致学生在制作阶段产生疑问,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总结出,教师应在课前准备阶段合理引导,做足准备工作;还应走到学生中间,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成为学生的顾问。

二、学生怎样“学”

1.明确学生对 手工课合作 学习的认 识。学生在手工课合作前明白合作学习实施的意义, 既有利于促进对绘画认识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还有利于促使作品效果更趋于完美, 更有利于学生群性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并参与教学全过程,可采取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困生, 让每个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尽情享受美术特有的魅力。

2.在手工课合 作中探寻 正确的学习 方法。手工制作课中, 教师和学生需要有充分准备才能保证顺利完成手工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在“雪花飘飘”一课中,我要求学生分工带齐材料并进行制作, 但发现很多小组的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忘带制作材料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问题出现呢?首先,在课前要求带材料时就让学生自己了解所带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在学习制作时向每位组员说明情况。其次,在分工制作时教师要了解组员擅长哪些技能, 可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心思细腻的学生负责剪刻,绘画能力强的负责装饰, 对于那些能力稍弱的学生可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粘贴或者收拣的工作, 这样就不会出现有些学生无事可做的情况。再次,要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有了主动性,学生之间的合作才会有 明确的方 向 ,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 注重学生合 作中自主 学习能力的养成。在学生合作中要创设主动开放的学习空间,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由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存在一定差距, 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布置的手工作业能很快完成,但有些学生 就不能在 课堂中完 成作品。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情绪产生,甚至不敢将自己的 作品展示 出来。所以, 教师应尽量将每位学生在手工课学习中的优点最大化, 加强互帮互助, 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

三、作品成果怎样“评”

课堂作品的完美呈现能够为整节课给予最大肯定, 因此在组内开展多维评价机制(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就成为手工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可以将作品带到教室前向全班同学展示, 也可以将所有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当然,在作品评价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不能给出公正的评定,课堂秩序混乱,一些学生对结果不满,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一一解决。

上一篇:机械学院学学生思想政治特色工作总结及建议下一篇:五年级方程解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