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品德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一种具备审美感染力的教育,而品德教育在各种教育中则处于首要地位,加强和创新品德教育刻不容缓,因此音乐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是发展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在中学从事音乐教学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音乐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希望能同广大音乐教育同仁共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音乐品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音乐品德教育论文 篇1:

浅谈乡土音乐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 要:教育部规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学校要积极开发富有地方文化色彩的课程资源,同时,应占一定比例。乡土音乐是地方音乐资源,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选择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乡土音乐;品德;教育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收集适合渗透品德教育的乡土音乐,利用开展乡土音乐的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构建乡土音乐渗透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开拓德育教育新路子。

2017年,我校音乐教研组课题《乡土音乐渗透品德教育的实践研究》荣获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批准号:JYYB-2017119)。通过全体音乐组老师的努力,通过乡土音乐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大成绩。

1. 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对乡土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来到丰富多彩的乡土音乐世界中,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视角感受乡土音乐,增加了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成长。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乡土音乐文化,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

2.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乡土音乐的无限魅力,不知不觉喜欢上乡土音乐。同时,积极转化为行动,深入体验乡土音乐文化。在一次次的收集整理、教育教学、艺术实践活动中,补上了乡土音乐文化课。

3. 丰富了学生艺术实践经历,通过搜集资料、调查思考、参与问卷,积累了经验,增强了本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调查方法,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通过演唱、演奏、表演等,提高了学生艺术技能。

4. 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乡土音乐的种子。让德育之花在乡土音乐土壤中盛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乡土音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 收集、整理、开发乡土教材,为乡土音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保证

闽西民间音乐独具风格,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音乐百花园中,是一支既质朴又瑰丽的山茶花。闽西是山区,又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多彩的山歌、小调、舞蹈音乐、童谣、革命民歌、革命歌谣。在这丰富的民间音乐中,我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心理特征、素材的代表性、思想性以及小学生的音乐知识、音域、演唱技巧等加以筛选采用,收集、整理、开发乡土教材。如漳平乡土歌曲《溪南十大特产》,就是极具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它句式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包含了地域的知识。通过开展讲漳平话、学唱漳平童谣、学说漳平故事等活动,推动学生对漳平语言、童谣、文化的了解,在浓郁的漳平文化氛围中,感受漳平话的魅力,培养了小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再如漳平儿歌《卷粿条》,教学中,学生通过调查漳平小吃、品尝漳平小吃、学习儿歌、动手加工制作漳平小吃,培养了小学生调查、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小学生爱家乡、争做非遗小传人的情感。乡土教材的开发,为乡土音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保证。

二、 挖掘歌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直观、最直接的手法

漳平地处著名的闽西苏区,长期的革命斗争,孕育了丰富的革命歌曲。这些曾在苏区广为流传的红色歌曲,很多是当地民歌改编的。无疑,这些民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食粮。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苏区的革命文化,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是非常优秀的地方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选择了《毛委员来到苏家波》《十送红军》《紅军歌》《共产儿童团歌》等小学生较通俗易懂的革命歌曲。在教学《毛委员来到苏家波》一歌时,我介绍了歌曲《毛委员来到苏家波》的创作背景,讲述了1929~1934年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工农红军在我们闽西闹革命的故事,引起了小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讲解歌词“苏家波三代穷,石头烧去变灰团,穷人无盐又无米,卖儿讨食泪涟涟。毛委员来到苏家波,山欢笑来水唱歌。走访贫农问疾苦,为捱穷人来掌舵”,让学生更加明白了这首歌曲的内容,无疑,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再如歌曲《红军纪律歌》,通过挖掘歌词内容,让小学生明白了红军严明的纪律,加深了对我们军队的了解,这时对学生进行遵守学校纪律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最有效、最中心的环节

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乐论》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德者,性之端也;乐也,德之华也。”这体现了音乐对陶冶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乡土音乐教材中,许多优秀作品处处跳跃着时代的脉搏和体现了艺术的价值,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如《十送红军》,这是一首非常适合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优秀作品。通过介绍红军撤离闽西苏区演唱背景,让学生了解当地群众与红军的鱼水之情。通过演唱,结合观看长征演唱《十送红军》视频,让学生产生强烈共鸣,红军要走向何方?使学生自己的理想同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使之对祖国的责任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再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深沉的旋律、怀念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同学们怀念二小放牛郎!同学们需要二小放牛郎!同学们学习二小放牛郎!欣赏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哭了。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正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龙岩著名山歌《红军歌》,思想性强,对小学生是很好的教育题材。同时,节奏规整明亮,旋律优美热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学唱、演唱过程中,学生兴趣极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剪掉辫子当红军》,题目“剪掉辫子”就吸引了学生,歌曲山歌风味十足,学生一听就喜欢,忍不住就跟着音乐哼起来。利用乡土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是音乐教学目标之一。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升华、提高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人。”漳平人杰地灵,独特的三乡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三乡“茶乡、画乡、花乡”艺术。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漳平乡土音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感受,对学生进行热爱乡土文化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升华。在学校,我利用校园广播开展“每周一歌”,利用板报开展“每月板报”评比,利用走廊、大课间、教室等,宣传乡土音乐的文化气息。还利用节假日举办“乡音歌手赛”“山歌伴成长文艺汇演”“三乡文化音乐讲座”等,让耳闻目染乡土音乐。我还组织学生走进茶乡:参观九鹏溪茶园、永福高山茶园,向茶农学习采摘茶叶,了解制茶过程,成立茶艺表演队,进一步体验、感受采茶歌的内涵,宣传漳平茶文化。走进画乡:欣赏新桥农民画,感受新桥农民画独特韵味及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让民歌、农民画结合得更加完美。走进花乡:参观永福养花基地,演唱、演奏永福山歌,并举办花卉竞猜比赛。组织开展“浓浓故乡情”民族器乐比赛等等。再如《搅糊糊》是漳平本地较著名的一首童谣,我积极组织学生通过欣赏、学唱,还根据这个题材,组织学生编排舞蹈表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歌曲内容,更加喜欢上这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参与乡土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巩固、得到升华。

五、 发挥民间老艺人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肥沃的乡土音乐土壤中茁壮成长

当今社会,大量流行歌曲冲击校园,追星族此起彼伏。乡土音乐被淡忘,被抛出云外,受到了极端的冷遇和歧视。请民间艺人到校园来,开专题山歌演唱会、开民间音乐讲座,同时对学生学习乡土音乐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 成立树叶吹奏表演队:我曾要求全班学生学习闽西山区最特色的树叶独奏(把树叶含在嘴巴里,运用气息控制、舌头等技巧吹出歌曲),这是闽西山区最普及的一种乐器演奏形式。龙岩山歌剧团著名老艺人张晶晶老师口、手并用,生动细致地表演,耐心地教,强烈地吸引了学生。就这样,学生不知不覺掌握了树叶的演奏技巧,得到了艺术熏陶。通过“一人领奏众人和”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共同合作的良好行为。2. 成立畲族歌舞表演队:聘请著名山歌歌手郭金香到学校传艺,指导学生歌舞漳平著名“山羊隔”民歌《畲人幸福万年长》《欢迎远方的客人》等。3. 成立民间民俗表演队:定期聘请本土民间艺人如狮子队、漳平菁华民乐队等来我校授艺,组织学生适当参加地方演出,让学生的知识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有这些,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得到了艺术锻炼,思想品德得到了提高。

两年的课题实践研究证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通过乡土音乐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了解民间音乐、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保护传承乡土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教学观点,只是笔者个人的教学体会,以期抛砖引玉,欢迎各位专家指导。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9.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三严三实、精准扶贫……回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两会精彩话语.

作者简介:林光平,福建省漳平市,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作者:林光平

音乐品德教育论文 篇2: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品德教育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一种具备审美感染力的教育,而品德教育在各种教育中则处于首要地位,加强和创新品德教育刻不容缓,因此音乐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是发展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在中学从事音乐教学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音乐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希望能同广大音乐教育同仁共勉。

关键词:音乐教育 品德教育 渗透

一、音乐与德育

音乐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上的崇高追求。首先从状态上来看,音乐是一种道德的三维存在,这三维即是行为、观念和形态。一些音乐观念、审美意识、音乐行为、乐音运动形态、乐器形态等即是音乐行为、意识和形态上的三维存在。其次从历程上来看,音乐是一种道德的历史存在。音乐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旋律、节奏、和声、速度和力度、曲式结构、音色、调式调性等都包含着不同的意蕴,音乐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自身文化的发展过程。最后从内构上来看,音乐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是和德性相对应的。音乐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而后再从理性回到感性的过程,美学家认为,感性和理性的相统一即是美,我们感受到的音乐之美就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结果。音乐的产生和人的多种需要构成了价值关系,人的需要推动了音乐的产生和发展,音乐的逐步完善又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音乐适合了人,人必然选择音乐。

二、音乐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是相通的,音乐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中进行品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音乐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渗透品德教育要有艺术性

受教育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叛逆思想比较重,教师如果不注意方法,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勤于思考、讲究方法,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和途径,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的教育效果。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要委婉,要具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实现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渗透品德教育的直接方式是谈话

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有效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谈话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谈话运用的比较多,现在的钢琴课和声乐课中,教师都要指出学生完成作业中的不足,并要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赞扬,指出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及点睛之处,让其他学生也能更好的完成钢琴作品和声乐作品。施教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是波动的,和老师配合默契,情绪较高或素质底蕴扎实的学生,完成的作业相对来说比较好;而思想被动素质比较不稳定的学生对作业具有抵触情绪,那么完成作业就会差些,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去和这些被动情绪较大的学生进行交谈,给他们进行品德教育,从他们的内心开始,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找出他们不想学习的根源,最终让这些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并心甘情愿的完成音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点评和讲解作品时,学生就会乐于接受和理解,这样不知不觉中,既让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品德情操。

(三)渗透品德教育需注重德育的基本品质

音乐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要注重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品德教育从教师的基本品质开始,循序渐进,根据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将诚实、责任、自律、奉献、同情、尊重、坚韧等基本品质融入教学之中,这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教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具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关心同学、尊重师长、具有善良的同情心等等。

(四)渗透品德教育的前提是拓展教师课程资源

从思想政治和德育的内容来看,品德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可联系性非常强,音乐教育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等都有所涉及,这就对音乐教师的知识视野要求较高。在分析一个音乐作品时,不仅要懂得音乐的旋律、内容,还要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等,甚至还要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政治意义。贝多芬的《命运》描写了作者与命运做斗争的坚强意志;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是鼓舞波兰人民的的斗志而创作的。如果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广,在讲解音乐的同时就会顺其自然的讲解一下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生平等,把德育自然而然的寓于其中,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也得到了品德教育。

(五)渗透品德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功能有目共睹,但是品德教育如何才能在音乐教育中更好的体现,怎样才能产生有效的德育效果是音乐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阅读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中学生的思维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推荐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三、结语

音乐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视的,音乐是情感艺术,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等一切美的元素来触动我们的神经和情感,对人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载体,辅助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品德教育做嫁衣起到“催化剂”的功能。音乐教育不断的用美的音乐来教育人,在潜移默化中修正人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师的德育目标融进音乐教学之中,这也是音乐教育中品德教育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吴岚.浅谈高校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2]何玉锋.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黑河教育,2011,(05).

[3]张乃文.浅议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作者:徐亮

音乐品德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在音乐课中渗透品德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很多音乐作品都是表现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的主题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远大理想,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帮助学生承袭先辈的革命传统,坚定吃苦耐劳、奋勇拼搏的决心和勇气,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音乐课 品德教育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91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之前可有可无的音乐课、美术课,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

音乐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很多音乐作品都是表现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的主题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远大理想,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帮助学生承袭先辈的革命传统,坚定吃苦耐劳、奋勇拼搏的决心和勇气,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收入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不但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演唱形式也丰富多样,而且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通俗易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歌曲。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歌曲的特点,围绕音乐形象,组织开展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各种音乐活动,用旋律来触动学生的情感,用歌词来震撼学生的心灵,在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同时,激励学生认识人生、端正生活态度,培养各种高尚情操,塑造健康人格。例如,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的契机,教唱学生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地道战》《游击队歌》等。尤其是《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的国歌,不但要求学生会唱,更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歌曲内容: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号召人民奋起抵抗入侵者;它的特点:雄壮激昂,催人奋进;它给学生的启示:热爱祖国,好好学习,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建设伟大、复兴的新中国。

我在教唱学生这些歌曲时,首先介绍歌曲创作年代的革命背景,然后结合影视资料使学生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产生直观的印象,继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播放歌曲给学生听,对歌词、旋律进行详解,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表现出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使他们充分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经过流血牺牲换来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感知和联想,使学生产生一种身心愉悦的审美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要紧紧围绕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等,把作品中蕴含的音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指引进入到音乐所创造的意境中去,感受音乐的美妙,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例如,在进行歌曲《鼓浪屿之波》欣赏教学时,我通过对歌词的解析,向学生传递“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圆”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我通过对歌曲乐段、乐句旋律、节奏、拍子等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我”那深沉、绵长的热爱家乡、思念故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亲人之情。

三、在实践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音乐练习的契机,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电子琴的指法练习时,我们会发现,对于刚接触电子琴的学生来说,一切是那么新鲜:电子琴的样子好可爱,发出的声音真好听,不同的键发出的声音竟然是不同的,等等。刚开始练习指法,学生很有兴致。但时间长了,练习得多了,学生对于这样单调的指法练习就会慢慢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偷懒、懈怠的情绪。发现这一苗头后,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如揪错法、比赛法等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并鼓励学生要持之以恒,教育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教育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音乐知识,完善音乐技能,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如组织学生建立合唱队、演奏队、钢琴组、吉他组等,定期开展集体音乐活动。在各小组进行集体活动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特长,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开展音乐活动。教师在各小组中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团结协作,高质、优效地进行音乐作品的学习、练习、创新。通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学生逐渐成长,培养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继而把这种品德化为时刻维护班级荣誉、保护集体利益的实际行动。教师要抓住这有利的教育契机,进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总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音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优秀音乐作品、生动的音乐实践、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责编 张宇)

作者:白莉莉

上一篇:高职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油维工程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