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智力开发下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28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术的思维方式、美术的审美教育功能﹑美术技术的理解的论述,揭示了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对形成这种能力的途径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生智力开发下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智力开发下美术教育论文 篇1:

幼儿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摘 要: 幼儿时期是人类学习的最早时间,也是接收新事物的首要时期,因此对这一阶段幼儿来讲,对其进行合理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和智力开发有着积极作用。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创作美感,是创造力、想象力和良好人格发育的基础,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在这一时期是良好的载体和平台,能为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是幼儿美术教育最具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 想象力 创造力 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美术教育在美术本位的基础上,对教育对象施加一些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借以培养其纷繁不同的视觉美感和审美能力,增强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启蒙阶段,要更重视美术教育,幼儿美术教育是让幼儿在萌芽中逐步被渗透这种属于艺术领域的精神,不仅是为了掌握良好的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头脑中形成美学思维、审美能力,进而逐渐培养其创造力、想象力,奠定良好的人格发育基础。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变得尤为深远,影响重大,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幼儿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美术教育可培养其美感和审美情趣

幼儿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范畴,而艺术教育目标则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人们感受美、发现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现实美感,进而将这些美感化做自身的思想升华,为这个世界创造美好的事物,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美术教育对提高幼儿美感和审美情趣起到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是幼儿身心发育的较早阶段,因此在整个阶段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可从美学角度陶冶幼儿情操,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幼儿由于自身特点,对外界事物的接收量较少,因此对一切事物都能产生好奇心,如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事物,喜欢夸张、吸引眼球的事物。正因如此,可以想办法用身边一些类似于有形象特征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富有美感的认知,具体操作手段可以不单停留在课堂教育上,还能在室外进行,如春天里带幼儿们放风筝、赏花朵,夏天可以带孩子去草地上玩耍等。教育者可以将身边一切美好事物向幼儿们展示,借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在为幼儿创造良好和谐教育环境的同时,使他们获得的美感得以深化,逐渐演化为对自然的追求,进而变得更善良、更人性化。这种美术教育给幼儿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身体力行和视觉盛宴,更能促进其审美意识形成。

二、幼儿美术教育可促进其智力开发

心理学家指出,幼儿大脑功能的可塑造性空间很大,因此幼儿时期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人类大部分能力体现都在这一时期,如整个身体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等。所以在这一时期进行幼儿智能开发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而幼儿美术教育是学前儿童从事的艺术造型等活动,能激发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普遍认识,使幼儿尽情享受美感,在实践中激发幼儿意识情绪,借此培养幼儿的思维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然而这些能力体现都与幼儿智力发育有着重要关联。

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共同发展的均衡时期,尤其是智力能力的体现,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如何画出一幅出色的画,更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这个载体锻炼幼儿的思维模式,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幼儿的美术教育通过各种外部事物和行为刺激儿童的大脑,诱发其大脑对周边事物进行感知,进而逐步开发其智力。如绘制一幅图画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对所画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加上自身想象,潜移默化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绘制过程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些练习都是幼儿智力能力的体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幼儿美术教育确实能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三、幼儿美术教育可增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

幼儿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其想象力的过程,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他认为有关艺术最重要的本领就是有一颗能够想象的头脑。然而现在美术课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幼儿们自身的想象能力,在想象过程中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创作,这是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是这个年龄段独有的潜质,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想象力,并且给予一定的肯定,保证他们的自信心。只有思想不被束缚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想象,因此幼儿每次获得一定的画面感的时候,教师应该站在幼儿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增强幼儿自信,让他们的想象世界得到肯定,这样的良性循环能更好地培养其想象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创作的过程,创作无论对成人还是幼儿都能培养其创造能力。从美学角度讲,艺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著名艺术家,而是利用艺术手段启发幼儿用自己眼光欣赏别人的创作,一旦思维碰撞开始形成,那么就会激发自身进行艺术创作,然后成为别人的欣赏对象,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所以无论是广义的艺术教育还是狭义的美术教育都不是为了培养产品,而是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活动。因此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讲,首先是培养其审美情趣,在引起共鸣之后开始激发其创作兴趣,创作过程就是培养创造力的过程,经过这两个循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大大提升,是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所在。

四、幼儿美术教育能奠定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基础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传授多少专业知识,而是使人们在教育过程中人格得以发展,良好品行得以实现。幼儿是整个人类过程的早期,是接收新事物的重要时期,由于之前一片空白,因此在这个阶段急需要大人们的良性引导,美术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为儿童人格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绘画对儿童来讲是一件放松愉快的事情,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身心可以得到全面放松,这时大脑的思维便是无穷大的,之前的心理情绪如喜怒哀乐等都会在具体绘画过程中得以缓解,美术教育对孩子的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再者幼儿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其良好的情操,良好情操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心情愉悦、乐观豁达的精神品格都是在愉悦放松的环境中形成的,美术教育活动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奠定其良好心理发展基础的另一表现形式就是自信的体现,由于幼儿年龄的特殊性,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时需要大人的肯定,那么以美术教育为载体,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在一张洁白纸张上绘画的过程就是思维逻辑的体现,在这期间,大人和教师们应该适当引导而不是全盘指导,因为艺术本身没有好坏判断标准,所以美术教育活动能够在幼儿实践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自信心,提高幼儿多方面能力,日后教学实践中发现更多幼儿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作者:孙宇

学生智力开发下美术教育论文 篇2:

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术的思维方式、美术的审美教育功能﹑美术技术的理解的论述,揭示了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对形成这种能力的途径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育;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

【中图号】G633.955【文献标示码】A

美术教育就是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是学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形象思维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观领悟能力,以及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良好的情操和坚定的意志,智能得到启迪和开发,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笔者结合美术专业的教学实际,就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美术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智力水平的高度表现,既是对旧的思维习惯的批判,又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扬弃,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它要求创作者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必须在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感受事物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创造出高于原型的艺术作品来。这种艺术作品强调新颖性,力求清新引人,要有创新性,富有时代感,具有独创性,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创新。

从美术的思维方式来看,形象思维是美术创造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形象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想象力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人的创造活动是从顿悟、灵感等直观领悟及想象中产生出来的,创造活动离不开想象力,无想象力便无创造。美术上有创造性的艺术大师都非常重视想象。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微在其《叙画》中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说:“当我观察自然时,画面通过我们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可见,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优秀的美术作品的问世。事实上,许多国家的艺术家往往按联想一想象一创造的思考顺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直观领悟力以及创造力。因此说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只要具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在美术学习中进入一个新天地。

从美术的审美教育的功能来看,人们的审美观的形成、确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同创造性思维密切相连。人们的审美观、审美能力不是与生具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教育和训练,才能形成、确立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动性在艺术情感上的显现。青少年时期是培养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旦确立审美观,具备审美能力后,对美的追求就会更加迫切,除了从较高层次上认识美、感受美外,还会产生强烈的创造美的愿望。美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就拿美术作品的欣赏来说,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把欣赏者带到一个具体的艺术境界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出美好的思想情感,以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丰富补充艺术形象的内涵。欣赏者每一次欣赏都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形成审美观,和创造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从美术技术的掌握来看,美术技巧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是在创造性思维支配下的创造性活动。美术要有“美”要有“术”。美术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以具体的直观的视觉语言来教给学生创造美的技巧、技能,使他们获得对色彩、线条、形体、空间等方面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发展其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以中国画的临摹和前苏联契斯恰可夫教学体系的写生为主要内容,以绘画技法训练为主要目的。这种模式强调被动模仿对象或范本,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想象力,缺乏个性品质,缺乏自信心,缺乏创造力。一带宗师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机械的呆板的绘画教学模式的危害性。其实,美术教学无论是抽象的点、线、面,还是具象的艺术造型,都是以观察——想象——构思——作画(或创作)的规律和技法为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比如,一群学生同时面对一处既有大树又有湖泊的地方,可能有的学生以大树直冲云霄的高大气魄为主题作画;有的学生则画的是宁静的湖面绿影婆娑的清秀世界。由于每位学生观察角度不同,感觉不同,立意不同,他们所画的作品就富有不同的个性和独创性。另外,学生在完成具体作业时,也要对技法问题、材料问题,甚至时间气候因素对画(制作)效果的影响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研究尚能制作出一件理想的作品來。即便临摹训练,也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和想象力。可见,美术技术的训练和掌握,技能的提高,以至于绘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作品,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总之离不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美术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美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培养途径问题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变教育观念,克服旧的思维模式,坚持创造性思维的正确方向。教师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有改革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那种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的教师很难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改革。而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克服旧的思维定势,从只顾技能训练,忽视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只求如实再现,不求艺术表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只教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不接受新概念、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枷锁中解放出来,才能自觉地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结合美术课的特点,科学安排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比如,在进行素描、水彩画、中国画等课程的技法教学时,既要着眼于各自的特点,更要注意它们的共性。因为各门课程都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这就决定了这些课程在教学上都可以实行从写实模仿静物到变化和夸张表现对象特征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将自然写真与创造性绘画结合起来。在上美术欣赏课时,教师讲授名画作品,既要讲画家在绘画思想、绘画技法上继承了什么,又要介绍他有什么新的创造,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上创作课时,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要先听学生构思,只要有道理有创新,就应加以鼓励、保留,而不要仅凭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加以修改,以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只要学生在绘画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必然会产生出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来。因此,美术教学一定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以适应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形式。

第二,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好奇心和兴趣不仅是激励学生不断钻研与创新的重要品质,而且也是学生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人的好奇心是其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因为好奇心强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是要主动地进行探索,提出各种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从而培养起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通过对学习美术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长处以及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门课程结束时,举办小型美术作品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分析,既要横向看,更要纵向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增强其创作的欲望;组织学生到山川秀丽的风景区进行写生,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增长其学习的兴趣。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开发右脑智力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的科学试验表明,大脑左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大脑的左半球是以语言表达思想,进行逻辑思维,而大脑的右半球,是以形象表达思想情感,进行直觉、形象和创造性思维。大脑两个半球,既各司其职,又协调合作,是同时或不停地交叉转动工作。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代人的大脑只开发了1%,并且,迄今为止的智力开发,侧重左半球,即以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性思维为主要功能的智力开发为重点。对于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右脑半球功能的开发尚不充分。右脑“是创新思维的发源地,是创造性的半球”。重视开发右脑半球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性思维,正是现代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人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同的原理,积极开发右脑使学生右脑得到训练和运动,与其他学科学习的训练相结合,这样学生的左、右脑思维将会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思维效益。对于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开发右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只有深刻认识右脑的机能和属性,才能提高开发、运用右脑的自觉性;其二,只有积极开发右脑,才能扩展形象思维的领域,丰富想象力;其三,只有主动地运用和训练右脑,才能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所以,美术教学要大力开发右脑,使学生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同步完整的运动和训练,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第四,重视文化教育,扩大知识领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美术专业的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因而美术专业学生相对普通专业学生来说,文化素质偏底,知识面较窄,以至在较高层次和阶段上的发展就显得后劲不足,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教育学生涉猎各种知识,扩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破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当今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具有广博学识的艺术家。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必须适应现代生活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以此开展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原有的素描、色彩、图画、工艺等课程外,还要引导他们尽可能的摄取各种知识,研究各学科给美术领域带来的影响。比如,文学、戏剧、影视、广告、计算机、工业设计等,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综合人文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总而言之,时代的巨大变革,社会的飞跃发展,要求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以适应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3参考文献

[1]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崔昊.美术教育在创造思维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理論观察,2001(6)

[3]杨瑞洪.美术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美术教育,2000(5)

[4]柴建芳.创造性思维系统特征初探--兼谈与美育的密切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

[5] 李洁.罗恩菲尔德的教育理念对学校美术教育的指导意义[J].艺术探索,2007(3)

[6]黄小金,借助创造性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3)

[7]王微.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585

[8]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1:292

作者:周 华

学生智力开发下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培养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是良好素质的一部分,因此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及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水平提高增砖添瓦。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作用 措施

一、前言

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正确的引导,也需要经过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单方面的教育培养,再组合是达不到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需要有的放矢,有的结合。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来看,其国民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小学生个人的成长与思考、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联系。其他小学学科在审美能力的教育上存在严重的缺乏判断,提升审美能力就需要有作为基础的小学美术教育,因此本文从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发挥的作用着手,以证实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认真对待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二、美术教育发挥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促进智力开发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促进“智”的发展。通常情况之下,小学美术教育能够迎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起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想象能力、开阔眼界、培养观察能力等作用,从而达到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和作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语文等学科之后,接受美术教育的学习,劳逸结合,相互促进。通过欣赏各种艺术品,把学生引入艺术境界,脱离了“枯燥”的数学、语文等学习,激起思想情感的波涛,思维联想、发散。比如对古代作品《清明上河图》的学习,学生就可以通过上面的人物描写,展开丰富的联想,探讨人物活动,遐想古代繁華都市的场景。另一方面,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学习,学生能扩大与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如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再现生活的图景,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深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二)美术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前小学各科教育,特别是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已经把小学生稚嫩的肩膀“压”的喘不过气,由于课程使得学生在学校的自由活动和思考时间甚少,回到家又需要完成各科的作业,导致学生难以有时间来“玩”,极大的局限了小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长此以往,培养的学生也是偏理论缺实践,“书呆子式”的人才。从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企业往往缺乏的是动手能力强,技术型的人才。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整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创造性是美术学科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特征,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这个方面出发,小学美术教育就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去动手创作。

(三)美术教育促进小学生良好意识观念的形成

在美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分辨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高尚与低俗,从而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思想情操。比如,让学生学习抗日战争的艺术作品《流民图》,通过《流民图》上场景,激发起小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感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同时激发小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不断的通过这些作品,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生灵魂得到净化、陶冶情感,接受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育,从而改善他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他们的行为。

三、提升美术教育水平的途径或者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做好美术课程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来说也是一大福音,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能够做到传统教育很多不能够做到的,图、文、声、像等可以得到同时的展示,而且可以充分展现大量的信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做好美术课程,比如用多媒体画图软件教学生一步一步掌握画图技巧,而且三围展现技术是手工比较难以勾勒的,这样就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往往很多时间教师背了大量的课,结果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比如黑板展示时间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讲授课程,突出重点,就难以有时间让学生自我把握了,学生练习不够,在课下又需要花较多时间,效率可想而知。如果利用多媒体,那么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来展现画图技巧,也可以给学生留下大量的时间按照多媒体展现的技术来画。

(二)摆正认识小学生美术作品的态度

不合理的打击与批评往往产生的效果极其负面,还不如带点夸奖鼓励学生进步来得实在。教师在评价小学生作品时,应该摈弃批评词句,避免对小学生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从生理因素来讲,小学生处于生理机制尚不完善的成长阶段,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这样画出来的效果可能会让成年人失望,但是小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满怀表扬的期待,而且小学生的作品也有在极其想象力,这些可爱的想象力成年人难以达到,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及的,因此,更多的是表扬而非批评。改变以往教师对“画不太好的”批评的态度应该转变为理性的表扬,鼓励小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小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鼓励学生敢想、敢画。

(三)鼓励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美术教育也能够发挥和营造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的发展,美术作品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创新潜能,局限性也比较小,与小学生好奇、活泼的思维相结合,无疑对推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美术呈现着发散,也就是发散能够彰显美术的价值,让人充满联想。因此在日常美术作业时,鼓励学生创作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而非按照模板描摹,打破传统思维定势。

(四)做好业余辅导工作

经过实践证明做好业余辅导工作,是课堂美术教学的延伸,是学校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和课堂教学统一,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性。通过做好业余辅导工作能够起到如下作用:一是培养学生的表现技能,掌握表现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基本功训练,为高一级学校输送特长人才。二是培养兴趣和艺术素质,让学生通过培训,发展和提高多种能力并使一些素质优良的学生能够有条件和机会接受更高水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胡先玉.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方法改进[J].企业家天地.2010,(1).

[2]张雅莉.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室专业素质构成及其培养的研究[C].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8).

作者:叶发兵

上一篇:优势专业内涵式高职教育论文下一篇:碎石注浆桩施工公路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