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形式。论文主要从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方式带来的正面影响、发展加工贸易是顺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的需要、加工贸易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以及国家对加工贸易的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和中国对发展加工贸易所给予的政府扶植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动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加工贸易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工贸易分析论文 篇1:

贸易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借助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转移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对新疆发展加工贸易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新疆发展加工贸易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具有发展加工贸易的内在需要和良好外部机遇,对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加工贸易 要素禀赋 产业内贸易 新疆

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5103.8亿美元,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52.7%。从1996年到2006年加工贸易已连续十一年占据我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成为我国外贸的主力军,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疆的加工贸易发展十分缓慢,与广东、深圳、福建等地相比严重滞后,新疆加工贸易额偏低,多年来,加工贸易占新疆进出口总额不到10%,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对此,新疆应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培育发展以新疆为基地,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及俄罗斯市场的加工工业。

一、加工贸易的分类

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运到境外销售,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加工费的贸易方式。国际上一般将加工贸易分为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四种方式,其中来料加工和装配业务又称对外加工装配,包括两个贸易进程,一是进口原料,二是产品出口。但这两个过程中原料运进和成品运出均未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它们不是两笔交易,是同一笔贸易的两个方面。对外加工装配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加工方只能赚取加工费。由于这种贸易方式风险小,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目前在我国开展得比较广泛,但创汇率较低。而进料加工中,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口是两笔不同的交易,原料供应者和成品购买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贸易方式比对外加工装配风险大,但创汇率高,是我国加工贸易未来发展的方向。协作生产是指一方提供部分配件或主要部件,而由另一方利用本国生产的其他配件组装成一件产品出口。商标可用加工方的也可用对方的,由双方协商确定。所供配件的价款可在货款中扣除。协作生产的产品一般规定由对方销售全部或一部分,也可规定由第三方销售。

二、贸易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发展

1、要素禀赋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贸易双方在要素禀赋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双方在生产不同的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每个国家出口自己丰富要素的产品(成本较低),两国通过产品的贸易交换实现收益。在一般贸易中商品的流动是单方向,通过不同商品的交换体现要素禀赋理论,而加工贸易中是一个商品的往返流动,是通过一个商品的不同加工环节体现要素禀赋的,同样符合要素禀赋理论实质。新疆可以充分利用新疆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支持沿海内地企业积极参与新疆出口加工区建设,发展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及俄罗斯市场的进料非对口的加工贸易和利用新疆境内石油化工的优势加工能力,借助中亚及周边国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培育发展以新疆为基地的“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利用纺织、轻工、机电等产业已有的成熟技术和丰富经验,积极鼓励企业到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新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业资源、石油等行业的技术优势等为新疆发展各类加工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新疆加工贸易,新疆的加工贸易发展将成为未来新疆外贸发展的重点。

2、产业转移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产业发展的梯度转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战略不同,各国家或区域间在产业结构方面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因技术水平高低而形成不同的产业梯度。随着国家或本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的需要,产业呈现出从高梯度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产业梯度转移,可分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某些劳动密集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低成本产业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东西部产业转移为新疆提供了参与国内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机遇。新疆应充分利用沿边沿桥开放的地缘、口岸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资本、产业、技术、管理和人才聚集新疆,鼓励和支持东部有实力的大企业与新疆企业合作,发展国内层次的加工贸易即异地加工贸易,产品既可以从新疆运回东部,也可以在新疆本地消费,另外与之毗邻的八个国家共近10多亿人口的辐射市场更是潜力巨大。这是一种两地优势互补、以实现成本最低化的合作模式。因此,新疆今后在发展国内异地加工贸易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跨国公司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不断实施,跨国公司利用世界各国优势资源,通过产品生产环节在国际间的调整,将产品通过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各个阶段上分工生产,一件产品整个生产过程要在多个国家进行流动才能完成,跨国公司在国际间的内部贸易越来越具有加工贸易特征。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扩展,我国东部劳动成本提高,新疆应积极地吸引国外的企业来疆投资建厂,发展加工贸易,融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另外,应鼓励新疆优势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等八国毗邻,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周边国家在石油化工、轻工机电、日用消费品以及农产品方面比较薄弱,而新疆在石油加工、纺织、机械制造等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比较优势,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新疆有实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投资办厂,通过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设备、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增强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因此,新疆既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理论发展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内向型加工贸易,也可以发展外向型的境外加工贸易。

4、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是指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产业内产品在贸易伙伴之间同时发生输入和输出的活动。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与垂直两种类型,垂直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贸易表现为产品差异性特点。水平产业内贸易是同一种产品在生产流程之间的分工,表现为产品制造上下加工环节的贸易,由此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是产业内贸易一种重要形式。生产环节分工的产业内贸易主要基于贸易双方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差异,新疆在资金、石油加工、纺织、机电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而中亚及周边国家在石油、矿产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双方具有发展加工贸易的良好条件,新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周边国家发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境外加工、协作生产等各种类型的加工贸易,促进新疆外贸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本文从四方面分析了新疆发展加工贸易的合理性,从总体来看,新疆的加工贸易与全国特别是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很大。但新疆由于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东部产业战略转移等良好的发展条件,新疆与周边国家发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境外加工等各类加工贸易具有很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李昱: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冷思考[J].浙江经济,2004(7).

[2] 欧阳薇、郭向明:产业区域转移与江西中部崛起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

[3] 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 郭建宏:中国加工贸易问题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 张燕生:我国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J].宏观经济研究,2004(2).

作者:程云洁

加工贸易分析论文 篇2:

我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动因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形式。论文主要从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方式带来的正面影响、发展加工贸易是顺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的需要、加工贸易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以及国家对加工贸易的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和中国对发展加工贸易所给予的政府扶植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动因。

[关键词]加工贸易 发展 动因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产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加工贸易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成为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为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以适应我国对加工贸易政策上的调整,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强势动因,对维持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开展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方式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1.开展加工贸易,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目前,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3000万~4000万,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据估测,加工贸易相关配套产业就业人数5000万~6000万。据有关部门统计,加工贸易至少可以提供3500万的就业机会。自从珠海的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成立开始,至今20几年的时间内,在我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几十万家,加工贸易在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中都占很高的比例,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并向社会提供可客观的就业机会。

2.开展加工贸易,大力推动国内配套产业结构调整

在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不仅数量上急剧膨胀,而且在结构上也不断提升。从加工贸易起步开始,我国加工贸易结构从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拓展,并且进入到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部分生产环节。我国发展加工贸易最初是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开始的,这适应了我国劳动力丰富的、就业压力大的状况。特别是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已从纺织、轻工制成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出口为主。加工贸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正是在加工贸易的带动下,在短期内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3.开展加工贸易,能够充分利用外资,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和投资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应当看到,我国加工贸易已不仅仅是一种贸易行为,更重要的是它与利用外资相联系,是我国参与国际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据统计分析,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力军。从总体上看,外资经营的加工贸易分别约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的90%,加工贸易的发展既是我国吸收外资取得重大成就的体现,也是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内容。

4.开展加工贸易,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技术发展

我国一半以上的加工贸易出口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从事机电产品出口的外商投资企业,大多采用加工贸易方式,据北京市的一项调查,北京工业系统的外商投资项目中,80%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这些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了15年左右,正是由于首钢与日本NEC合资的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才填补了我国集成电路1微米以下的产品空白。因此可以说加工贸易对我国先进技术的引进,起到了带头作用,如加工贸易带动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加工贸易引领国内企业加入国际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链条,加工贸易推动企业由单一制造向研发制造型转变等。

二、中国发展加工贸易是顺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的需要

1.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和手段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各国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其背景就是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导致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产业内、产品内分工程度不断加深。确保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和持续提高,是做强做大外源性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和手段。

2.加工贸易是推进工业化的捷径

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不断发展,加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由于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为主转变为以产业内生产环节分工为主,只有采取加工贸易的方式,发展中国家才能抓住国际分工深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形成组装与制造能力,参与国际分工。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接受跨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和进入全球化市场的基础手段。创造适合加工贸易发展的体制环境,促进加工贸易发展,是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的一条捷径。

3.加工贸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加工贸易是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优势相结合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适应了国际分工深化的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制造业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珠三角地区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加工贸易,20 多年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奇迹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可以肯定地说,发展加工贸易、依靠加工贸易,是珠三角地区走出的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中国沿海地区的区位、劳动力、人文优势,是加工贸易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

1.我国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

传统贸易理论中,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决定贸易的主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两国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造成产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中国加工贸易的超速发展同样要归功于劳动力资源异常丰富的要素禀赋结构。我国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非熟练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几乎是无穷的。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能够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优势,降低劳动密集型环节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我国加工贸易的现实来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装、玩具)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如计算机机箱、组装)。

2.我国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

中国大陆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毗邻而居,同时又具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在历史上具有深厚的联系,降低了各经济体之间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成本。从 1980年开始,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的第一浪(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将产品的分工逐渐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制鞋)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电气设备,通讯设备)发展。他们将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向其他国家转移,通过 FDI 和外包生产。中国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在吸引日本、亚洲“四小龙”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之后,除了东亚地区继续向大陆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也将部分标准化的生产环节和加工工序转移到我国进行生产,是我国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分工体系,加工贸易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和政府的扶植是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1.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推动了加工贸易的发展

我国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与国际上一般采取的出口加工区的方式不同,原则上没有地域的限制,国内任何地方均可投资设厂,开展加工贸易。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选择适合的加工贸易产品,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这种开放的模式客观上推动了加工贸易的发展。此外,我国长期推行的鼓励加工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于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优惠政策由多种不同的政策措施构成,包括加工贸易的进口免税、出口退税、地价优惠、对外资企业的减免税等。加工贸易优惠政策降低了加工贸易企业的成本,有利于企业降低产品价格,提高竞争力。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增加了我国对于FDI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来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

2.政策的扶植是加工贸易迅猛发展的前提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带动了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三资”企业(加工贸易)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等。按照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有“免、抵、退”政策,在资金紧张、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加工贸易是企业摆脱困境的一条有效措施。由于对外资企业的实行两免三减等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迅速攀升。自1990年到2004年中国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从34.87 亿美元增加到606.3亿美元。大批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策面向世界市场进行产品生产,大大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隆国强等:《加工贸易——工业化的新道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9月。

[2] 廖涵:《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8月。

[3] 傅钧文:“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及中国的选择” ,《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

[4] 刘英、谢运、吴明星:“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6期。

[5] 秦苒:“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对策思考” ,《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6期。

[6] 王炜瀚:“加工贸易与比较优势”,《特区经济》,2005年第10期.

作者:金鑫

加工贸易分析论文 篇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1990年以后加工贸易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加工贸易进口额占我国进口额的比重也在30%以上,加工贸易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外贸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与加工贸易相对应的一般贸易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由90%下降到40%左右并一直稳定在其附近。汇率作为外贸发展的价格纽带,对我加工贸易的发展必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以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否有利于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汇率波动;加工贸易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17

1 文献综述

针对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国内学者对于加工贸易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特别是近年来开始关注的焦点在于怎样在机制、体制上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而很少有学者研究人民币汇率和加工贸易发展的关系。李建伟、余明是较早开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加工贸易的影响的,在2003年的研究中他们使用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可以带来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的降低。胡均民(2006)利用了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与加工贸易出口的关系,指出人民币的升值能够改变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随后,杨晓林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在1985年到2004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于上海市不同贸易方式下出口额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出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对于加工贸易的阻碍作用要大于其对于一般贸易的阻碍作用。喻卫斌和苏国强(2006)以广东省为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针对1995年到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会降低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速度。李辉(2008)和吴玉兰(2008)也得出了人民币升值会阻碍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的结论。

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分析

本部分主要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加工贸易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外资因素、国内技术水平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作为模型的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2.1 模型的建立及变量的选取

加工贸易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在迅猛增长。外资不仅丰富了我国各项发展资金,而且其所外溢的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外资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在模型中必须包含外资因素,我们以各年实际利用外资额来表示外资因素,单位为亿美元,以FDI来表示。

国内技术水平的进步也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一般来说,技术水平越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越高,越利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以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出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表示我国的技术水平。采用张军 等(2004)的估计方法对TFP进行估计:①本文以中国1985-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测算以1978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本存量;②利用固定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和现有的劳动力数据,选择规模报酬不变模型,参考Fare等(1994)构建的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我国1995-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③使用Coelli(1996)给出的数据包络分析软件包Deap2.1软件,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指数,以MAL来表示。

贸易的发展还与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关,对外贸易开放度的扩大可能对东道国的外贸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也必然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产生影响。以各年的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对外开放度,单位为%。数值越大,代表对外开放度越高,以OPEN来表示。

根据上述的分析及数据的选取,并考虑时滞因素,为了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发展的影响,建立以下模型:

PTRt=α+β1REEERt+β2FDIt-1+β3MALt-1+β4OPENt+ε1(1)

OTRt=α+β1REEERt+β2FDIt-1+β3MALt-1+β4OPENt+ε(2)

式(1)和式(2)中,PTRt代表t年的加工贸易额,OTRt表示i年的一般贸易额,数据均来自于各期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商务部网站。

2.2 协整分析

2.2.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判别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中的 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如果在序列无差分情况下,t 统计值小于临界值,则序列无单位根,是稳定的 I(0)序列;如果在序列无差分情况下不能拒绝检验,但在一阶差分情况下拒绝检验,则原序列是 I(1)序列;如果在序列无差分情况下和在一阶差分情况下均不能拒绝检验,但在二阶差分情况下拒绝检验,则原序列是I(2)序列。

我们采用 ADF 方法对变量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PTR、LOTR、LFDI、LTFP、LREER和OPEN变量的水平变量的ADF统计值都明显地大于临界值,说明它们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若应用于实证分析则很可能出现伪回归问题影响结果的可信度。把它们分别取一阶差分后进一步作检验,发现ADF统计值小于临界值,因此它们都是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2.2.2 协整检验

由于本部分实证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较多,因此我们采用Johansen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注:***、**分别表示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协整方程的滞后阶数均为1。

Johansen协整检验的检验结果显示,各个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着两个协整方程。即表示在95%的概率范围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利用外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因素与我国的加工贸易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方程如下(括号内的为标准差):

LPTRt=0.154 555LFDIt-0.364 15REERt+71.441 24LFTPPt

(0.603 88) (-0.02 06) (5.566 88) (3)

+0.041 440OPENt+3.095 423

(0.004 27) (2.095 46)

由式(3)可以看出,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加工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增长(贬值)1%,我国的加工贸易额增速降低0.364 15%。近年来进料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人民币贬值后造成我国的进口成本的增加,从而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利用外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因素均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其中,技术进步因素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技术进步每增长1%,带动我国的加工贸易增长71.441 24,进一步说明了技术因素在推动我国外贸发展的巨大引力作用;其次为利用外资水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154 555,外资在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本和相对先进的技术,长期来看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度的扩大也推动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041 440。

2.2.3 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协整检验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利用外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因素与我国的加工贸易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短期内无法得知这些变量偏离随机趋势时的调整速度是怎样的。为了研究因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下面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检验。

首先,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经过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式(4)显示,误差修正项系数ecmt-1的系数为-0.529 3,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上年的人民币汇率、技术进步、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度等变量的非均衡误差以0.529 3%的速度对本年度的加工贸易额做出修正。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每下降1%,加工贸易额减少0.078 70%以上,小于长期的影响系数(0.364 15),表示当变量变动时必须要经过若干期的调整才能达到协整方程显示的均衡水平。

2.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变量之间在短期内和长期内的相互影响,但是却并不足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方向。下面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考察各个变量以及它们的滞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传导机制。如果变量之间能够产生相互影响则称它们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反之则它们之间不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

作者:焦克

上一篇:筹融资房地产论文下一篇:依法行政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