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发展分析论文

2022-07-03

[摘要]本文在对四川近年来对外贸易发展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协整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四川省对外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FDI对四川对外贸易具有较强的灰色关联效应,FDI与外贸出口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四川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和进口增长促进了四川FDI的进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工贸易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工贸易发展分析论文 篇1: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摘 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中,加工贸易不可忽视。但近年随着我国产业格局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工贸易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加工贸易目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列举主要问题并试图提出对策。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 发展策略

近年来,加工贸易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但由于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原产地被定为我国,再加上这些产品经香港转口或委托加工的外商出口大多销售到美国和欧盟地区,导致表面上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顺差较大,从而使中美、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数量多且价格低,在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高度关注,使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采取措施限制我国商品进口,导致最近几年对华反倾销起诉案件不断增加。

一、我国加工贸易现状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有明显改善,技术进步效应逐渐显现。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显。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更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投资主体从2O世纪8O年代港澳台到9O年代初的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主要从事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九十年代初开始,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FDI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资金和技术来源,电子、电器设备、办公用品、通讯、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拓展。境外加工贸易作为新的加工贸易方式正在得到发展。

二、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企业结构不合理

自1995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中就占据半壁江山,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是我国进出口额不断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其数量的扩张也是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增长几乎是与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保持相同的步调。而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内需不足,贸易摩擦等。外资和民营企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力军。从贸易顺差角度看,可以发现我国的巨额顺差主要是由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贡献的,国有企业则是连年逆差。显然,由于跨国公司把我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依靠自身技术的先进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便宜,大力开展加工贸易,推动了出口额和进口额的逐年高涨。因此,跨国公司以加工贸易等方式,大量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并不能反映出我国在全球市场真实的竞争力,只在数字上制作了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其实,我国的很多出口并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而是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获取高额利润的方式。外资型加工贸易的发展,挤占了国内企业发展的空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一带由于开放较早,加工贸易发展较快,现在已进入产业转移阶段,一些加工贸易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在加速。这种状况也是我国产业梯度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加工贸易的内外资的政策并不完全统一,外资的政策明显优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抢占了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机遇。在我国的加工贸易产值中,外企占了大部分。1996年外资企业占整个加工贸易的比重为64.5%,2004年上升为81.86%,内资企业所占比重则从35.5%下降为18.14%。内资企业多从事低附加值产业,配套比例低。外资企业多从事的是高端产品生产,配套比例高,加工的重要环节基本上均为外资企业所占据。同时,加工贸易大规模发展需要大量进口原料,造成我国相关原料工业发展滞后,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

2. 制造业技术水平较落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仍处低端,国内价值链有待延伸。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统计,到2O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水平落后5—1O年,制造业的生产设备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全部产业设备的24.6%。此外,制造業技术工人的比例也非常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我国高级技工只占产业工人的3 .5% ,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40%。中国知识产权局2005年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2000家,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的加工贸易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制造业技术水平较落后,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高技术领域也只是涉及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贸易利益,制约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我国加工贸易总体而言,在华加工环节主要仍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环节,劳动密集程度高,技术含量低,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近年来由于下调出口退税率以及加工贸易转关手续不畅等原因,国货复进口快速增长,导致加工贸易增值率出现下降,2005年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又降到了52%,其中来料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25.4%,进料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60.4%。较低的国内增值率势必会影响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率,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3. 加工贸易行业结构不合理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占较大比例,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密集型占的比重较小,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引发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加工贸易集中的地区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也造成了当地环境的严重污染。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目前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能源消耗过度是因为加工工业,主要是加工贸易的发展。广东是全国加工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4. 区域发展不平衡

向中西部梯度快速转移时机尚不成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托海港,凭借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使加工贸易得到优先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沿海城市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出现了新的局面。除了亚洲“四小龙”继续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将成熟的制造工序和加工技术直接转移到了我国。我国沿海城市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领域都有了新的提高,加工贸易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和加工贸易逐步失去了竞争优势,开始向中西部或加工贸易尚不发达区域转移。考虑到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比较落后、物流效率比较低、人力资源较贫乏、营商环境不够好等多方面因素,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速度还有待提高,目前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梯度转移条件还不完全具备。

三、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策略

总思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和制定出相关政策措施。结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指导目录,鼓励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化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逐步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调整加工贸易的产业和产品结构,突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形成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切实提高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加工贸易档次,高起点、高标准引进高新技术加工贸易项目,逐步引导加工贸易向特定区域集中,力争将上述区域建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鼓励将其原有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中西部加工贸易发展。

1. 转变利用外资的方式,提高内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地位

据前所述,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小,且处于国际分工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主动权就会被外资企业所掌握,其发展规划就会受到外资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主导权。为此,要加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加工贸易;要赋予内资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营造有利于内资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内资企业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只有拥有更多这样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才能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才能引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再者,要重视自我吸收能力的提高,现在的中国不缺钱,但是缺乏资金管理方式和运营方式。所以,应注重内资和外资的并用,要发挥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还要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因为国际技术转移的基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两种途径:直接技术转移和间接技术扩散。直接技术转移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很难进行,而间接扩散主要是通过“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进行的。溢出效应主要指与外国资本合作的已方人员,在合作过程中学习到外方技术,管理经验、新观念等。示范效应意义则是指即使不直接与外资合作的当地企业,也会在与外资历企业并存、竞争的过程中,改进自身的技术与管理,并且,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使这种影响扩散到整个当地经济。而跨国企业就是国际技术转移最好的载体。

2.提高我国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使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向全球生产价值链的高端转移,延伸国内价值链

由于外资企业全球配置资源和利润汇回母国的特性始终存在,随时都有向海外转移的可能,如果国内企业没有参与加工贸易的有效升级,运用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业提升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后,国内企业可以沿着“一般供应商——主要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品牌领导者”的路径不断提升,并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逐步向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广泛参与的多极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价值链的“蜕变”,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通过掌握价值链的产品研发环节,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控制品牌和营销,坚持“贴牌生产”(OEM)到自己设计制造(ODM)再到自有品牌制造(OBM)的功能升级路径,延长价值链,促进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促进国内企业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创立自主知识品牌,由于国内许多加工贸易企业是为一些国际知名的企业从事生产加工,所以这些加工贸易企业大多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并且有些企业还拥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根据200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加工贸易政策”课题组对加工贸易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技术水平达到母公司先进水平的有21.05%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有47.02% ,而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则占有效样本企业的71.43%。可见,加工贸易企业在为其他企业从事产品加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身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企业技术开发水平和生产制造能力的提高,一些加工贸易企业也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创立自主知识品牌。如联想、格兰仕、维科等企业就是先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来学习先进技术再创立自主品牌的。

3. 限制并逐步停止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加工贸易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电解铝、铁合金、焦炭、黄磷、电石、稀土原矿等一些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的加工贸易却仍在不断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从出口退税、出口关税、配额管理和贸易政策等方面对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限制。然而,由于涉及到企业、地方、部门等多方面利益之间的协调,目前要在我国完全停止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加工贸易并非易事,因此需制定长期的政策,对该类产品的加工贸易加以限制,并逐步采取措施来停止这类产品的出口加工。

4. 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把握新政策带来的机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加工贸易呈饱和态势只是极少数发达地区,即使在这些“饱和”区域,高级形态的加工贸易也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必须创新观念,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在更为广阔的区域合理布置加工贸易,依梯次递进的规律引导加工贸易向腹地延伸。鼓励东部发展空间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的发展。对于优先发展起来的中国沿海地区,可以按比较优势,提升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技术贸易的循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可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先进生产制造基地;京津唐地区根据技术知识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东北地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

中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资源产品、农产品和优势工业品,首先在硬件上,要加快当地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湖北具有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现在的加工贸易运输基本依靠的是集装箱运输,沿江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要加速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从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看,中部地区不到东部地区的50%,西部地区不到东部地区的1/3。高速公路犹如经济的大动脉,血管通畅,活力就强,血管堵塞,活力就弱。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中要特别注意投资于道路交通设施,既要政府投资,也多吸引企业投资。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了,加工贸易发展自然会加快。其次在软环境上,要提高加工贸易管理水平,提高大通关效率,实施贸易便利化。现代大规模的加工贸易对海关监管、通关时效要求很高,特别是一些IT产品,以小时计算,基本是“订单电子化、物流即时化、通关快速化”。再次管理方式可以到东部地区取经,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加工贸易审批工作,盡快实现从以合同为单元的管理向以企业为单元的管理转变。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加工贸易系统联网,实现电子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口岸通关相关的部门,包括商务、海关、检验检疫、交通委、港务局、开发区、保税区等,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最后在发展模式上,依托主要城市和开发区集中区域发展,总结和吸取东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和教训,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不可能遍地开花,可以首先选择在工业基础条件好、人力资源充足的重点城市,产业配套条件好的一些产业发展,对优势明显的城市发展加工贸易实施入区“圈养”的方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加工贸易的发展应该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应把引进来(完善投资环境和提升配套能力,引进大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和业务)、扎下根(允许加工贸易企业有一定内销比率,使加工贸易企业与本地市场形成密不可分的经济联系)、本地化(鼓励本地企业主导的进料加工贸易)作为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创造产业、产品、工序的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良性机制,如开放竞争、加快模仿、主动配套、联合研发。

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自从在我国出现以来就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并且我国发展加工贸易仍有多方面的优势,这一贸易方式也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同时.加工贸易的未来转型升级应与新发展观相一致,向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坚决抵制对经济,社会和自然有长期负面影响的投资、生产和服务性活动。对不同产品,产业,地区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产品集中性竞争力、产业集聚性、地区的集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原材料国内采购率。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的优势,使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同时尽量避免或最小化其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让加工贸易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贸易长期稳定发展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宋志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J],国际贸易,2005(8)

[2]郭建宏:中国加工贸易问题研究—发展挑战和结构升级[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海关总署: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海关杂志出版社.2005

[4]孙文杰 王 岩: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转型升级《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l7卷第5期

作者:贺 强 周 罡

加工贸易发展分析论文 篇2:

FDI对四川对外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四川近年来对外贸易发展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协整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四川省对外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FDI对四川对外贸易具有较强的灰色关联效应,FDI与外贸出口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四川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和进口增长促进了四川FDI的进入。因此,四川需要通过优化FDI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来增强其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体对策建议:鼓励外资投资优势产业,形成出口竞争力;鼓励外资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四川服务贸易竞争力;鼓励外资引领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链附加值低;鼓励外资对欠发达区域投资,优化区域布局。

[关键词]FDI;对外贸易;灰色关联度;格兰杰因果关系

对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观点:贸易替代论、贸易互补论和条件关系论。以Mundell(1957)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之间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后来日本学者Kojima(1978)通过对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国际直接投资包括了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等在内的一揽子转移,这些附带的外溢效应能够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Petri(1994)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取决于投资的动机。我国学者江小涓(2002)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使得我国进口商品种类逐渐由消费型转变为生产型;而冼国明(2003)等学者分别在研究中发现,FDI流入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其影响大小与区域投资成本、投资类型以及时间长短有关系。姜巍和傅玉玢(2014)在研究中发现,在长期中FDI对我国进口贸易具有替代效应。鲍洋(2014)通过对金砖国家引进FDI的对外贸易效应比较研究发现,FDI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结构效应是正向的,尤其是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徐建军和王浩瀚(2007)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外资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发现,FDI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都不是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王韦琳和罗小明(2006)在研究中发现,以日本中小企业为主导的外来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程度要大于以美国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我国直接投资。总之,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FDI的确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较强的影响,但具体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受到了诸如区域禀赋、外资来源、外资产业和外资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制约。

外资在四川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85年第一家外资企业在成都成立,经过30年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四川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791家,合同外资金额达到584.64亿美元,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19家,外商投资行业分布在三大产业部门的19个行业大类中,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利用外资发展的局面。外商直接投资在四川开放型经济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角,历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出口额一直占据四川进出口额的半壁江山。那么,外资究竟对四川对外贸易产生了多大影响?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措施以期有助于四川的对外贸易发展呢?

一、四川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从2000年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在四川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从总量变化看,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25.45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15.93亿美元,增长了19倍;出口额从2000年的13.94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333.51亿美元,增长了近23倍;进口额从2000年的11.51亿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82.42亿美元,增长近15倍。

从贸易地位来看,四川对外贸易依存度则从2000年的5%增加到2015年的10.69%(2012、2013和2014三年一度达到15%),这表明对外贸易在四川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从出口贸易结构来看,四川出口产品越来越高端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占比由2006年的37%增长到2015年的65.8%;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占比由2006年的14.6%增长到2015年的45.7%。

从出口贸易方式来看,四川一般贸易比重大幅降低,而加工贸易比重则趋于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贸易比重由2006年的79%下降到2015年的46.2%,而加工贸易比重则由2006年的17.8%上升到2015年的39.5%(详见表1)。

从企业性质角度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在四川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图l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比从2006年的17.7%上升到2015年的45.8%,成为四川出口贸易的“领头羊”;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占比从39.3%上升到2015年的62.8%,是四川进口贸易的绝对主力。

二、FDI对四川省外贸增长的贡献

为了探寻外商直接投資(FDI)对四川进出口贸易的作用,本文采用外资企业对四川省进出口贸易的贡献度和拉动度来分析。贡献度指的是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增量占四川省进出口额增量的百分比;拉动度则指的是四川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有多少是由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所贡献的,其通过计算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度与四川省进出口贸易增长额的乘积而获得。

从表2和3看出,2006~2015年期间,外商投资企业对四川省进出口贸易的贡献率一直比较高,外商投资的进出口增长变化可以说是四川对外贸易变化的晴雨表。以2011年为例,四川出口贸易增长了54.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率为172.1%,外资企业对四川出口贸易的贡献率为74.98%,拉动率为40.64%。就是在四川出口贸易大幅下降的2015年,四川总的出口贸易额下降了25.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贸易下降了25.1%,其对四川出口贸易的贡献率仍为44.6%,拉动率为-11.42%。相对于出口而言,外资企业对四川进口贸易的平均贡献率和拉动率更高,这表明,FDI对四川进口贸易具有互补效应,而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存在着替代效应。

三、FDI对四川外贸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为了更加清晰地剖析FDI对四川对外贸易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①分别测量其与四川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以及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1.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GRA)是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先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核心内容之一,其通过对系统中相互联系、影响或制约的各种因素的关联程度的测量,来揭示未知的信息,即系统的“白化”问题。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原理较为简单,其对样本的分布类型和样本量的大小没有特殊要求,而且其分析结果也相对可信,因而受到了经济学者们的广泛欢迎。

1.1式中,Aoi(k)表示在k点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之差的绝对值;p∈[0,1]为分辨系数,本报告按照最少信息原理取p=0.5。

灰色关联度的数值位于O~1之间,关联度越大,说明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变化趋势越接近。一般认为:0

2.FDI与四川省对外贸易灰色关联度测算

本文将2006~2015年四川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FDI)作為参考序列,定为x。序列;将四川省2006~2015年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作为被比较序列,考察四川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联度,依次编号为:进出口总额(x1),出口总额(x2),进口总额(x3)(详见表4)。按照最少信息原理取分辨系数p=0.5,求出灰色关联系数y,以此来衡量四川省利用外资总额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2006~2015年间,四川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与对外贸易各个指标之间都具有中度以上的关联度。其中,与实际利用FDI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的是进口总额y(x0,x3)=0.652,其次为进出口总额,其灰色关联度为y(x0,x1)=0.598;灰色关联度最小的是出口额y(x0,x2)=0.563。

FDI与出口贸易额的关联度最小,与进口贸易额关联度最大,说明四川省引进的外资中有很多企业一方面抢占我国国内市场,从而获得了大量利润;另一方面,通过其设置在国外地区的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易扩大进口,从而将从我国市场上获得的利润转移到其在国外的企业中。

四、FDI对四川对外贸易的效应研究

为了更清晰地描述外资对四川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我们利用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从四川实际利用外资(FDI)对四川外贸进出口额的影响来分析FDI对四川对外贸易的效应。

1.数据平稳性分析

为了避免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必须对模型中所使用的每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报告采用ADF单位根检验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详见表6。

由表6可知,变量lnFDI、lnEX、lnIM、lnTT均是一阶单整,因此,变量lnFDI和变量lnEX,变量FDI和变量lnIM,变量lnFDI和变量lnT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对它们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2.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详见表7,FDI和外贸出口之间互为因果关系;FDI不是四川外贸进口增长的原因,但四川外贸进口增长可能是FDI增长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检验才能看出;FDI不是四川外贸总额增长的原因,但外贸总额增长是FDI增长的原因。

3.函数关系

由于FDI和四川外贸出口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四川外资对四川出口贸易的影响,我们建立回归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其中,EX表示出口总额,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干扰项,p表示滞后阶数。

对方程进行参数回归,运用e-views8.0软件进行计算,我们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lnEX=1.711 1+0.9442*lnFDI……(1.4)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FDI对四川出口贸易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回归关系。从长期分析,四川利用外资额每增加1%,能够促进四川外贸出口增加0.9442%这表明FDI的确对四川的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扩张性作用。

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FDI对四川进口和进出口总额的显著影响,相反却发现四川进口增长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对四川外资的流入具有影响。这表明,外资企业将中国市场看作是他们资源配置的很重要部分,很多原料、零部件和服务可能就在中国采购。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围绕大型外资企业和龙头外资企业延伸我们的产业链,努力将四川省打造成为外资全球资源配置的采购基地之一。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2006-2015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协整与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探讨了FDI与四川省对外贸易额之间的长期与短期关系。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长期里,FDI对四川对外贸易具有相对稳定的正向影响,而短期里则较为复杂。

1.鼓励外资投资优势产业,形成出口竞争力

外资对四川外贸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需要扩大引资力度,合理引导外资流向,优化外资产业结构。资本流动具有产业导向特征,产业结构影响着贸易结构。四川产业集聚特征显著,目前已经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饮料食品、现代中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应该鼓励外资投向这些产业,形成对外出口优势,占领国际市场。

2.鼓励外资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四川服务贸易竞争力

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外资准入。实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外商投资的资质、股比等准入限制和审批权限,重点在高端服务业领域取得突破;允许外资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医院诊所、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演出经纪机构、娱乐场所、旅行社等;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探索中外合作创办教育培训机构及项目。

3.鼓励外资引领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推动外商投资由小规模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向大规模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进一步鼓励外商投向产业链高端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鼓励大型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在成都地区设立区域总部,发展总部经济,以带动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

4.鼓励外资对欠发达区域投资,优化区域布局

针对川内各区域要素禀赋特点和比较优势,进行重点引导,促进产业转移与对接:第一,成都平原经济区应当聚焦高端产业发展,促进外资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加速产业链的完善;逐步提高成都市FDI的准入门槛,实现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其它经济区的错位发展,建立成都市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FDI转移对接平台。第二,川南经济区鼓励外商投资到新能源汽车、页岩气开发等领域,取消名优白酒产业政策限制。第三,攀西经济区鼓励外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投资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第四,川西北经济区积极吸引和鼓励外资投入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业、现代优势农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等。

作者:冉敏 杨钢

加工贸易发展分析论文 篇3:

加工贸易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摘 要: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河南省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河南省2000-2009年加工贸易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加工贸易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进一步规划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加工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载体,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1978年东莞市签订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的30年来,加工贸易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长,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4.8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9 09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5.6%增长到41.2%,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连续15年超过50%。加工贸易的巨大发展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从加工贸易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刘志忠、王耀中(2003)[1] 以及闫国庆、 陈丽静(2005)[2] 运用有关数据测算了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和拉动度,得出了加工贸易正向拉动经济增长的结论。王晨钟(2005)[3]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了我国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促进作用,并指明未来加工贸易发展的方向。孙楚仁、沈玉良、赵红军(2006)[4]强调了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得出不同阶段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以全国的数据对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总额较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只有具体到省份才能全面反映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熊晓琳(2008)[5]通过改造Keynes宏观经济理论并利用东、中部12个省份的数据,证明了加工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和显著的影响,并建议我国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加工贸易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兰勇(2008)[6]对湖南省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湖南省加工贸易对其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湖南省加工贸易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这种作用比较微弱。曾虹(2009)[7]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就近年来加工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在我国积极引导的加工贸易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中起着承东启西的关键作用,其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河南省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加快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促进河南省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一、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2000—2011年,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从5.23亿美元增长到128.2亿美元(图1)。具体来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加工贸易总额增长迅速,但增速不稳。2008年以前,河南省加工贸易基本都处于快速增长状态,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河南省加工贸易总额出现了回落,之后富士康等加工制造龙头企业落户河南,加工贸易总额又急剧增长,2011年,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28.2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3.1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5.2个百分点,占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9.3%,较2010年提高21.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3.5个百分点,年度历史首次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第二,加工贸易业务呈现高度的地理聚集,主要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沿黄河经济带上。郑州海关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了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0%。第三,加工贸易规模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成为加工贸易发展的先行地区,其加工贸易出口额连年占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95%以上,而同期河南省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0.5%都不到。2005年河南省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 0.34%,2009年河南省GDP占全国 GDP的5.76% ,加工贸易额却仅占全国的0.26% ,这与河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由于河南省加工贸易的规模太小,对整个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有限。第四,加工贸易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河南的加工贸易进口商品主要是有色金属、天然橡胶、皮革和发制品等原材料,出口商品主要是进口原料的制成品,可见河南省加工贸易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原材料简单初级加工为主,与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的加工贸易产业链条普遍较短,对省内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弱[8]。第五,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的程度不高。河南省约有300家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业务,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国有企业的出口额所占比重较大。2006年全年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共有271家。其中国有企业63家,出口7.89亿美元,占出口比重46%;外商投资企业97家,出口3.7亿美元,占出口比重21%;民营企业111家,出口5.74亿美元,占出口比重33%[9]。,随着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的引进,逐步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更加凸显了外商企业在河南省加工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二、加工贸易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

(一)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增值系数分析

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它反映了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程度,是衡量加工贸易创汇水平的质量指标,也是加工贸易行业升级的一种间接反应。若加工贸易链条较长,即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由国内生产供给,或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较高,则该增值系数较高,反之较低。

由表1可以看出,河南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均大于1,表明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即加工贸易处于贸易顺差。但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不高,说明河南省加工贸易要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增强本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利用,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二)河南省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分析

加工贸易拉动度=GDP增长率(△X-△M)/△GDP,表示GDP增长率中有几个百分点是由加工贸易贡献的,亦即加工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GDP增长率之间的乘积。在计算过程中,根据人民币对美元2000—2009年汇率把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折算成人民币。

据表2可以看出,河南加工贸易净出口的贡献度与GDP增长率大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出河南加工贸易规模较小,对GDP增长的拉动度还不明显,由于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有下降的趋势,近年富士康等龙头企业在河南省的投资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的稳定均衡发展,提高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河南省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以Eviews软件为数据分析工具,以2000—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加工贸易进口额对GDP的作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检验。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更好地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笔者对GDP、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取对数,即用lnGDP表示GDP,lnTPT表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lnPTM表示加工贸易进口额,lnPTX表示加工贸易出口额。结果见表3。

根据表3数据,河南省2000—2009年加工贸易总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LnGDP = 4.042736 + 0.466219LnTPT

(8.473126) (6.937239)

R2=0.9717 F-statistic=125.38 D-W= 2.11

根据以上t值、R2值、F值、D-W值可以看出,所有的参数估计量都通过了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河南的GDP将增长0.466219个百分点。

2.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表3数据,河南省2000—2009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LnGDP = 4.645132 + 0.353267LnTPT

(8.346221) (6.573479)

R2=0.9723 F-statistic=130.22 D-W= 2.39

根据以上t值、R2值、F值、D-W值可以看出,所有的参数估计量都通过了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河南的GDP将增长0.353267个百分点。

3.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表3数据,河南省2000—2009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LnGDP = 4.2439723 + 0.293221LnTPT

(8.692181) (7.173076)

R2=0.9521 F-statistic=112.65 D-W= 2.16

根据以上t值、R2值、F值、D-W值可以看出,所有的参数估计量都通过了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口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河南的GDP将增长0.293221个百分点。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上述数据及实证结果显示,2000—2009年间加工贸易对河南省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贡献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河南的加工贸易总额偏小、本地采购率低、加工贸易主体主要为外资企业和国内产业链偏短等问题。河南省应抓住加工贸易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到契机,结合国家对加工贸易不断调整的政策,扩大加工贸易的发展规模,主要需要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1.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随着沿海地区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的加工贸易活动逐步转移到内陆地区。近年来政府部门着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确定了中西部31个市、区作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河南要进一步优化引资环境,包括交通、电力、通讯等硬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竞争秩序、政策、法律法规等软件环境的改善,为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河南创造条件。

2.大力支持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本土企业

河南省民营企业对加工贸易的参与度较小,政府可以以省内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焦作、新乡、洛阳、郑州为依托,在资金政策上为省内有实力的企业提供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租赁、参股、控股等形式对进行改组改造,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它们做大做强,成为本地区的龙头企业。

3.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河南省加工贸易提供了数千万个低附加价值的就业岗位,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为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而目前人才问题仍是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特别是民营企业,因此,加强加工贸易人才培养,特别是一些紧缺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在逐步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实施有针对性的、定制式的技术工人培养计划,探索技术工人培养的“产学研”结合途径与机制。二是要加强在职培训与转岗培训,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合理分配培训资源,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持续提供合格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刘志忠,王耀中.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6).

[2] 闫国庆,陈丽静.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3).

[3] 王晨钟.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05,(8).

[4] 孙楚仁,沈玉良,赵红军.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计[J].世界经济研究,2006,(3).

[5] 熊晓琳.加工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8,(12).

[6] 兰勇.加工贸易对湖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4)

[7] 曾虹.加工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

[8] 郑云.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现实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9] 李晓燕.论新形势下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8,(3).

[责任编辑 杜 娟]

收稿日期:2012-05-08

作者简介:彭鑫(1988-),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对外贸易与区域发展研究。

作者:彭鑫

上一篇:审计期望差距研究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传统渠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