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管理制度论文

2022-04-21

【摘要】乡镇卫生院多存在着医疗条件不足、医疗服务滞后等问题,而在护理工作上也多表现为护理服务质量不高、护理所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文章中首先对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旨在为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相关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理信息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护理信息管理制度论文 篇1:

岗位管理的护理管理系统构建分析

摘要:医院护理部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消除了以往发現而未能消除的弊端,并推动了传统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通过护理管理体系信息化,提升了岗位水平。明确岗位职责、技术资格和工作标准的要求,对医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岗位管理;护理管理;系统构建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优质医疗的不断推进,护理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护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护理岗位管理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设定的工作岗位。按资格聘用职工的管理制度,按照工作任务和劳动标准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工资,促进护理人员的成长。如何通过科学的设立岗位、分级培训和绩效考核,建立一个完整的护理岗位管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允许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开发一个护理管理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护理岗位资质的申请审核管理

为了满足医院认证的要求,根据护理岗位的能力技术要求,分配护士如下:麻醉护理的护士、手术护士、介入诊疗护理、内镜诊疗护理、血液透析护理、腹膜透析护理、急诊护士、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疫苗接种、夜班护士、PICU护士、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护理、经皮黄疸测定、主动脉瓣收缩护理、呼吸机护理、药物分配和给药、化疗药物配置和给药、快速血气测定、血细胞分离、PIC导管、除颤器手术、快速血糖测量、PIC导管维护、重症监护室护理等。随后,根据现状,进行培训,审批和申请过程建立在一个信息系统上。

申请流程:①普通护士接受培训,从护理资格申请到护理系统的“护理资格申请”开始申请护理资格。对科室、申请人、资质岗位、发证日期、申请原因进行填写,从附件上传培训证书,并将其转发给护士长、护士部进行逐步检查。然后护士就可以有此类岗位上岗资质[1]。

申请流程:②护理部直接授予岗位资质。护理部对授权说明书进行填写并上传相应的外出凭证。岗位资质有效期限是从系统默认之日起两年。系统有临近到期的提醒并自动延续资质的有效日期,如有特殊状况要人工进行取消资质的处理,为护理部提供便利。

该系统为护士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岗位资格数据库,护理部可以随时询问我院每个岗位的哪些护士符合资格要求。护理部可以对护士的资格进行监督检查,对合格护士存在的问题和失误进行监督分析,通过强化培训,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护士队伍达到培训和具体任务的要求,确保病人的安全。

二、护理岗位胜任应定期进行反馈、评估

护理管理系统可根据每个护士岗位职责自动选择考核指标作为月度/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每个人自动创建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个人研究系统,主管(专家)可根据岗位要求和实际表现打分,评分选项设计为优秀(3分)、称职(2分)和不称职(1分),是一种方便的选择和功能,如果评分内容有问题,可以在这一点后填写满足相应的工作期望或改进建议,使护理人员能够理解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2]。

系统可根据后评价指标分组的值,自动计算该期间本次评价的总分,根据不同结果的记分,自动进行工作评价,考核结果是“称职”还是“优秀”或“不称职”

系统设计灵活,可应对紧急情况和临时性强制性任务点,系统自动考虑培训和培训任务的信息,并在三种基本评估表中的一种中显示护理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操作结果。每个护士都有明确的工作描述,评估工作是监督的基础,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是提出今后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三、应用体会

实行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护理管理,不仅是为了贯彻执行《护士条例》,改革公立医院,完善工作人员和分配制度,接待群众,利用有限资源,优化护士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形成积极的激励机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提高护士的科学护理水平,调动护士的积极性[3]。通过提高对实际环境的满意度和自我认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意识,病人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服务,这有可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对医院的忠诚度。基于岗位管理的护理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给医院带来生机和活力,对医院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

实践证明,岗位管理的护理管理系统构建,有利于临床护士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加强医院护士的科学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秋旸,郑艳,卢神雷,黄嫣,郑晓莉,黄平辉,陈巧玲.突发情况下整建制队伍接管新冠肺炎病房的护理岗位配置[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5):31-32.

[2]陈桂英.精于变革,凝于文化,岗位管理助推护理发展——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骆金铠[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09):1310-1312.

[3]冯梅,龚姝,蒋艳,吕娟,王磊,曹晓翼.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2): 2089-2092+2097.

作者:薛晓玲

护理信息管理制度论文 篇2:

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乡镇卫生院多存在着医疗条件不足、医疗服务滞后等问题,而在护理工作上也多表现为护理服务质量不高、护理所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文章中首先对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旨在为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护理优化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乡镇卫生院属于医疗体系的基层网络,对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还承担着乡村医疗与保健以及防疫等众多职责。在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下,促使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此,认为开展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的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

1.1 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度不足

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以及其落实情况对于护理质量具有重大影响乡镇医院的经营机制较为灵活,且县级医院的辅助诊疗较为完善,医疗质量高的双重竞争压力下,院长将更多精力放置在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上,业务管理期间也更多关注医疗,而缺乏对护理工作的正确认知[ 1 ]。在此种情况下,医院管理中将护理视为医疗的附属内容有部分院领导,将对于护理的关注仅仅放在口头上,在自我认知上,依然认为护理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且对于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并没有积极作用。以上种种情况的出现均极大地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上,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对于护理工作的轻视,主要表现在,医护培训经费的投入极少,护士所占据的比例更少,而对于医生的考试与晋升会派往各地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多,但对于护士的进修却并不能够提供充足的机会。

1.2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多年来国内一直面临着临床护理人员缺失的问题,而在乡镇卫生院,护理人才不足更为显著[ 2 ]。在我国各乡镇医院均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并不愿意到农村卫生院工作,即便是刚毕业的学生,被迫之下到卫生院工作,在考取护士执业证书后也会快速离开。在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下,护士的工作职能以及范围在不断延伸,其工作内容也更为复杂,但相应的护士编制却并没有增加,全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护理人员数量上的支持。

1.3 护理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国内多数乡镇卫生院中,护理人员学历不高,其掌握的护理知识陈旧[3]。有部分高年资护理人员具备充足的护理经验,但却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并没有通过正规院校的系统化培养。在乡镇卫生院护理人才中,还有药剂与临床医师以及检验等其他专业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不超过10%。同时,有超过60%的乡镇医院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并不规范,且无菌操作意识薄弱。例如在静脉输液操作之前,洗手不规范,切割安瓶前后并不消毒等,极大地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4 相關护理设施建设不完善

除医疗服务之外,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提供支持。但多数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护理设备采购中,还存在着明显质量不足以及数量不够充分的情况[4]。地方经济水平与医疗业务量等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具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一点也成为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部分偏远地区的卫生院,连基本的床位也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而上护理中所应用到的相应设备也明显不足。有关统计结果显示,现阶段仅有30%左右的乡镇卫生院配备运营车与救护车,以及吸引器等设施。有超过20%的乡镇卫生院,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消毒不彻底,消毒工作不规范等情况。为此,导致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实际工作开展并不理想。

1.5 缺乏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在有效的约束条件下进行,而对于护理工作而言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以及其落实情况对于护理质量具有重要影响[5]。乡镇医院所存在的护理工作缺陷,其主要原因便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在众多乡镇卫生院中,并没有护士长等护理管理人员,护士仅有一人负责排班,确保每天有人上班便可。缺乏相应的护理管理人员导致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强,且护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也并没有办法得到有效落实。另外,护理各项制度与质量标准的落实情况也并不理想,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约束机制,对于护理人员的考核也多存在于形式上,并没有落到实处,难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2 乡镇卫生院护理优化对策

2.1 强化管理者对护理价值的重视

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充足的护理人员支持,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于护理工作的关注。各卫生院应该多渠道引进现代化护理管理人才,同时扩充基层护理人员队伍。卫生院主管单位需要积极协调人事部门,为乡镇卫生院争取到更多招聘指标。同时也可建立在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扶持上,提升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经济性支持。另外,地方高等医学院也应该为农村培养相应的护理工作人员,针对农村社会特征以及农民健康的需求,培养适合的护理人才[6]。也可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农村护理专业教程,为乡镇医院培养更为实用的护理人才。在管理层方面,也需要提升上级领导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度,进而加强对于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支持。基于乡镇卫生院进行分析上级领导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度,可在根本上为各项工作的优化扫清障碍。为此相关单位管理者也需要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基层护理工作重要性认知。卫生主管部门需要将护理工作质量纳入到基层卫生院资质考核中,促使基层卫生院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于护理工作,价值的认可以及关注。

2.2 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当前在乡镇医院所存在的普遍情况是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多是刚毕业的护理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再去考取执业证后便会快速离开[7]。为控制此情况的继续发展需要稳定护理队伍,尤其是临床一线护理队伍,为其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支持与帮助,创造有助于其安心工作的环境以及条件。首先应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患者至上的护理工作理念,在护理工作开展中需要所有护理人员服务规范。其次,设计护理岗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一线护理人员,转入非护理岗位。另外可积极提供优惠政策,在一线护理人员中,对护理队伍的主力军给予足够的关心以及支持。需要提升此类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并在职称晋升与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2.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应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的问题,需要做出的改进策略是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首先针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充足临床工作经验的人员带领,促使其能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并了解相应注意事项。在新入职的护理人员中,需要积极利用此部分新人发挥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优势,转变当前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理论不足的情况[8]。其次,针对在岗护理人员实现再培训。在日常护理工作之外,需要结合各科室工作特征,对在岗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技能,为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持续优化护理服务质量奠定良好基础。若实际条件允许,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可实现进一步调整,为存在生活与工作困难的护理人员提供解决办法,促使其工作积极性能够得到提升。

2.4 完善护理所需基础设施建设

应对基层卫生院护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包括扩建候诊室,留观观察室等。维持病房的空气通畅,护理人员每天进行病房环境与公共区的座椅等消毒剂清洁工作。适当增加制冷与供暖设备,尽量为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就诊环境。同时改善公共设施,配置药物与换药以及急救工作都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病房,相关物品与器材等定点放置,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护理服务内涵,从卫生院整体上进行分析,需要在技术与质量以及服务三个方面做好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护理系统需要在护理技术与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内容等做好相应工作。例如开展相关临床科室专科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开展心理护理等,满足患者在就诊期间对于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9]。

2.5 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对于护理人员的管理,首先是需要强化护理人员准入制度的管理。乡镇卫生院需要严格禁止无护士执照人员单独工作,医疗机构不能够允许没有获取到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从事相应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参与到日常护理工作,必须要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同时需要强化护理管理,开展制度化的管理,也就是经由制度与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相应的护理管理。从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操作程序到日常用品的定点放置等,均需要严格遵循相应规章制度进行。在护理人员管理中推行用制度管理人,避免人管人情况的出现。另外还需要持续加强对于基础护理工作的管理,应该将基础护理工作与护士的晋升以及奖金进行挂钩,对于护理工作质量较好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而对于日常工作中态度散漫,或操作技能不理想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惩罚。引入激励性管理人才制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强化其护理工作责任意识以及风险防控意识。

在现代医疗环境体系下,护理工作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认可,不仅能够辅助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但在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着护理重视度不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此种情况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开展质量。为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的护理服务水平,需要在管理人员、上级单位、护理人员等各个方面做好相应工作。其中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重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于护理工作的支持。而上级单位也需要充分明确乡镇卫生院在护理工作中所面臨的问题,经由有效手段,辅助其解决相应问题。护理人员自身所需要做到的是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以及临床操作技能,为优化各项护理服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丽杰.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24):204.

[2] 刘菊芳.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3):131-132.

[3] 亓晓寒,王俊玲.新医改下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8,15(10):267-268.

[4] 王亚楠,傅昌,吴绍棠.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主动离职人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12):1505-1508.

[5] 石清春.下乡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卫生院护理质量达到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8,5(51):239-240.

[6] 马双玲,李铁军.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工作现况及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J].人力资源管理,2018,(7):140.

[7] 范胜红.乡镇卫生院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及管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13):212.

[8] 兰园淞,罗蔓,郭秋杞,黄兰,游坤.广西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广西教育,2019,(23):24-25,63.

[9] 徐晓,何海燕,李家孟,何燕,王金玉.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自评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59):327-329.

作者:魏镜丽

护理信息管理制度论文 篇3:

探讨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针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方法我院在2011年1月实施产科风险护理,选取实施前120例患者(对照组)与实施后120例患者(观察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率、风险事件、投诉率和护理差错。结果经研究表明后,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之前,对照组护理中突发风险情况的发生率,护理差错、投诉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使孕产妇在住院期间受到更完善的护理服务和发生突发风险的情况可以避免或减少,我们把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在产科病房护理过程中,这对生产过程的进展十分有利。

【关键词】产科;风险;护理

护理行业是服务行业中风险性比较高的行业之一,特别是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包括患者和家属较高的期望值和突发病情的复杂性等特点,分娩在许多情况下不但是一个生理过程也同时是一个病理过程。因为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和妊娠分娩的复杂性、特殊性,风险依然存在于妊娠分娩当中。所以完善护理工作会对新生儿的安全健康和孕妇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1]。针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和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把在医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前后两年的临床护理资料随机抽取各120份,实施前的120例称之为对照组,实施后的120例患者称之为观察组。孕产妇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26.8岁;其中有经产妇93例和初产妇147例;孕妇所有自然资料的随机抽取无统计学差异,不影响实验过程中的结果,可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在产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由护理部的护士长负责具体的护理风险管理操作,检查监督护理工作由工作能力强和经验较深的几名护士负责。护士长及时对各种相关信息掌握并了解,召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解决方法,提醒所有护理人员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1.3观察指标在护理过程中,对随机抽取的240例患者的突发风险情况的发生率,孕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差错、投诉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

3讨论

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对孕产妇潜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①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在了解医学知识上差距较大,造成产妇及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太高,患者在住院期间一旦突发异常情况,很容易会发生患者无法接受或不理解的状况,他们把这种突发情况看成为医疗事故,从而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2]。②如果有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护理中,责任心差、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沟通弱,不愿耐心地解释孕妇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就会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事故。③由于一些护士经验少,对高危状况考虑不周全,无法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发现问题时无法迅速做出正确的保护措施并向医生报告。如果产科护士不及时抢救或不完善的护理措施,将无法避免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这会带给家属巨大的精神打击,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④由于一些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弱,在护理工作中与孕产妇的沟通交流过于单调、复制。同时对孕产妇和家属的心理感受考虑不周全,从而提高了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⑤由于没有及时做到记录护理工作的正确、全面和真实。提前记录的情况也时常出现,大大降低了护理记录的作用[3]。

在产科为了避免并解决孕妇日常护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采取了4项有效措施:①为了让每位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通过组织学习来避免护理中存在的一些违法行为来有效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②针对容易发生的医疗纠纷、护理投诉、护患矛盾等进行调查研究,对掌握发生因素的相关信息做有效准确的评价并总结。③除了定期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增强他们本身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在及时发现问题时,保证迅速做出正确的保护措施并向医生报告,预防或减少发生并发症,与患者沟通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④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保证客观真实地把产前记录、产程图记录、分娩记录及产后24h评估表做详细规范。在特殊或高危阶段,一定要保证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

总之,把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在产科病房护理过程中,孕产妇在住院期间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护理服务和避免或减少发生突发风险的情况,这对生产过程的进展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王丽.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77-78.

[2]张世丽,魏桦,郭峥,等.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62-64.

[3]季爱云.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10-111.

作者:顾惠英

上一篇:教育技术幼儿教师论文下一篇:中职公关礼仪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