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在手术室进行护理时,查对制度对护理纠纷的防范和避免的作用与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护理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护理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浅谈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实施护理查对制度对防范护理纠纷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室出现的护理医疗纠纷资料,并进行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措施的探讨。结果: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确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纠纷进行防范。结论: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防范;护理纠纷;意义

手术室要求护理敏捷、准确、迅速进行。手术患者因较大的经济压力及对手术的忧虑,常伴有焦虑等不良情绪。手术室护士常需处理多样疾病且病情变化快,手术持续时间长,护理时需高度集中精神,工作节奏快,若护士在工作中有懈怠或马虎,都会发生差错事故,延误手术时间,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患者生命受威胁。近年出现了大量的医疗纠纷,故为提高手术疗效,要求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以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保证护理安全[1]。查对制度是保障护理工作安全的一个护理核心制度,据研究表明,有近一半的护理差错事故是由于不严格执行这一制度造成的。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护理查对制度主要包括患者在接送的过程中的查对,手术过程中输血、输液以及用药过程的查对,将这些步骤严格的进行,可以有效的避免护理纠纷,笔者就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以及阐述,现报道如下。

1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异物遗留在体内:清点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清点马虎,操作中不当致器械损伤或缝针丢失,术中增加物品未及时记录,术前与术后物品数目不相符,未及时告知

1.2 手术病人和手术部位(上下左右)的错误:病人同时接入手术室查对不严,对称性的部位核对不全,病历或通知单上书写不清楚。

1.3 输血输液及用药引起的错误: 执行口头医嘱时,核对不到位,错误执行口头医嘱;未严格核对患者用药过敏史,导致药物过敏;输血前未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导致严重差错事故。

1.4 手术标本保管引起的错误:标本丢失,未及时固定标本而影响取材,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

2正确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方法

2.1认真做好接人工作

在手术室要进行患者接入的时候,相应的护理人员应该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患者的科室,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腕带以及相应的标记等,并且在手术之前要与之前的用药以及输血等情况进行仔细的核对,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过敏史等进行详细的评估。

2.2准确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安全合理齐全

在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做好手术台器械的检查工作,相应的器械以及药品要进行仔细的核对,检查内容包括类别,规格以及质量是否过关,在对患者体位的摆放和器械的摆放进行核对,尽量确保万无一失。

2.3术后收口时要巡回检查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详细的记录相应的机械的数目,核对好相应的物品,严防任何异物滞留在患者切口内。术中台上用物一目了然、摆放整齐,洗手护士做到心中有数,使用时迅速收回器械。及时处理拭备纱布,缝合针使用后需夹于持针器上或随手插入针轴,患者身上不可留有手术器械。在深部组织或体腔缝合结束前,巡回护士应集中旋转用物、台下器械、拭备纱布,缝合完毕后并清点核对所有手术器械并进行处理。洗手护士不能将手术台上的物品如纱垫、纱布等做其他用途;巡回护士及时捡拾台上掉下的物品器械,不可做其他的用途。巡回护士供应术中添加器械,并及时记录。若器械术前术后不一致,应告知术者,直至找到为止。

2.4输血以及药物查对

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仔细的核对,从血库取血要详细记录好相关的信息,要与血库人员核对好患者的具体信息。为保证输血安全,认真核对供血者血液保质期、血型、姓名及患者采血日期、交叉配血试验、血型、诊断、科室、住院号、床号、姓名;严格执行输血制度,输血前核对患者交叉配血试验、Rh因子、血型、姓名,输血后再次核对。术中给药、输血时要对药物的浓度以及质量和剂量进行仔细的核对,要检查瓶口是否松动以及瓶子的本身是否有裂纹,在运用抗生素治疗的时候,要做好相关的试敏工作,尤其是在输血时,血型及药物的量和速度都应进行核对[2]。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压输血时注意及时更换液体。

2.5手术标本的查对

2.5.1冰冻切片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性别及标本名称,连同写好的病理标本冰冻检查同意书与病理检查单交专人送检

2.5.2一般病理检查标本,术毕由器械护士处理,将标本及标本牌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的,与病理检查申请单核对后放在指定位置,由专人送检。送检前再次核对无误后,将标本、病理检查申请单及标本登记本一起送至病理科,与病理科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名。如手术中采集的标本较多时,应采集一个就及时交与巡回护士连同写好的标本牌共同放入标本盒内。

3小结

为确保护理安全,护理时需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包括接病人、入手术室、安全返回病房、标本查对、手术器械查对、输血查对、药物查对、患者信息查对等多项内容[3],每一环节都必须确保准确无误。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认真实施每一细节,并提升其自身修养[4]。应特别注意与病房交接环节内容的查对,手术室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可以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降低医疗纠纷。想要避免护理纠纷的关键就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查对工作主要是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责任心,其次就是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防范意识,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做到这些的基础就是护理人员应该具有起码的职业道德,在保障患者安全手术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加强相关的法律意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别家医院的经验,不断的总结,才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娟瑛.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51-52.

[2] 徐娟,徐蕴荒,周丽梅,等.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30-31.

[3] 张颖,周立.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04.

[4] 弓美兰,田俊英,宁全珍.手术室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9):2514-2515.

作者:薛玉文 房丽艳 金萍 孙亚萍

护理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2:

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在手术室进行护理时,查对制度对护理纠纷的防范和避免的作用与意义。方法以我院今年手术室正在进行各项手术治疗的60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采取严格科学的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再将这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在手术室进行护理时,查对制度对于护理纠纷的防范的意义。结果护理组有1例患者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发生了输血反应,在发生状况时,护理工作者采取了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幸而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有效地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通过执行严格的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不仅使病人减少了没必要的身体伤害,也保护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是在手术室护理中防范纠纷的积极且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查对制度;手术室;護理纠纷

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交通的四通发达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手术室作为抢救和治疗患者的最紧急的场所,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就极易引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所以,必须严格执行必要的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对治疗的各个环节进行层层把关。这样不仅是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而且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这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以今年我院手术室正在进行的各项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0例患者,在实验组中,男患者有19例,女患者有11例,年龄在39-72岁之间,平均(45±3.5)岁,患者病因:阑尾炎18例,外伤7例,骨折3例,胃大部切除2例,对照组男患者17例,女13例,年龄35-74岁之间,平均(44±1.8)岁,患者病因:阑尾炎16例,外伤5例,骨折4例,胃大部切除5例,两组基本情况对比差异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实施严格的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具体的操作方法:①对患者进行手术前查对,手术室在接收患者的过程中,两名护士共同做好“三查八对”,即姓名、床号、住院号、药名、浓度、剂量、途径、时间,以及术前备血和交叉配血试验的情况,合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的完整情况及备皮情况,询问过敏史[1]。②手术之前查对手术器械,手术室护士查看无菌包的灭菌标识是否合格。保证手术器械齐全、合乎规定的要求。③对手术患者和器械进行再次查对,如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配血实验报告等。④手术过程中,查对输液、输血和用药情况。对输血进行查对时,需要护士和血库工作人员共同做好查对任务。麻醉医生、值班护士及巡回护士再次共同查对配血单和血袋等各种信息。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是否有输血反应,血袋应保留术后24小时方可丢弃[2]。⑤手术后,对手术器械进行查对,比如手术包内器械、纱布、纱垫、大头针的数目与手术前准备时的数目是否一致,核对没有差错后,再通知医生可以关闭手术切口,严禁防止在患者体内留下任何异物。⑥手术后对标本进行查对,标本上要标明姓名、床号、住院号、标本的名称等各种信息。将标本放于福尔马林中妥善固定,并由专人送往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并与病理科工作人员共同做好查对制度,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名。

1.3统计学数据的处理运用SPSS16.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两组对比运用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有1例(3.3%)在输血的过程中发生了输血反应,护理人员通过及时的处置,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及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护理纠纷。其余患者情况良好,没有出现其他护理问题。而对照组有4例(13.3%)发生输血反应,2例(6.7%)消毒不合格而造成手术器械感染,其他(70.9%)没有出现护理问题。比较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状况的不断繁荣,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由此增加的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增加,而最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地方,无疑就是手术室。造成手术室医疗纠纷高发生率的首要因素就是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不严格。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即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器械的种类和数量,还有纱布等物品回收数目不准确而造成的医疗纠纷。本实验表明,实验组只有1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了输血反应,而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各种程度的输血反应、感染等不良反应。通过该实验表明,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也为了医护人员自身的利益和安全,我们必须培养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只要医护人员按照护理章程的规定,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就能做到患者和自身的保护,就会使护理纠纷的发生逐渐减少。查对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3],我们应加强护理查对制度,将此工作执行和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对年轻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时,强调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使护理工作人员时时刻刻保持着查对制度的观念。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最有力的保障,我们护理人员始终坚持认真落实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不断累积经验,防止出现医疗事故,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晶,李爽,陶艳波.手术室护理中查对制度应用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269-270.

[2]冯立,耿淑琴,张桂荣,等.如何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6):60.

[3]赵丽君,于晓峰.大量门诊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1(4):228.

作者:谭英

护理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3:

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度三查七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术中物品清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输血查对制度及标本查对制度,可大大减少手术室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56

加强查对制度是医务工作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主要手段。作为十三项核心制度之一,查对制度也是护理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不仅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而且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严格执行如下查对制度:

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是手术室查对制度中的重中之重。

1.1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师主持,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的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完整性、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皮试结果、术前备血、假体或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1.2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生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术前物品准备情况由护士执行并向医生和麻醉医生报告。

1.3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巡回护士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并确认患者去向登内容。

1.4 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以上步骤依次进行,不得提前填写。

2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即给药注射处置前、中、后查,七对即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手术室用药相对简单,一般常规用0.9%氯化钠维持静脉通路,疗区带来的术前用药多是抗生素,护士用药前除进行三查七对还要询问试敏结果,注意检查药物有无变色、混浊、沉淀,如标签不清、过期失效、瓶口松动、瓶体裂痕等均不能用。核对无误给药后要询问并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有不适及时处理。

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我们的手术室时使用层流洁净的手术间,对无菌操作的要求与疗区相比相对要高。术前铺无菌器械台时,所备的用物(无菌敷布包、手术器械、一次性手术用物)须逐件查对灭菌时间及失效期,保证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是否完整,布类敷料还需检查是否潮湿,3M胶带灭菌标志是否合格,包内灭菌指示卡是否符合标准,操作时不能跨越无菌区。

4 手术中物品的清点查对

手术开始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及手术第二助手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缝针数目共2次,巡回护士将数目准确记录在清点记录单上,术中临时增加的器械敷料应及时补记。当关闭体腔或深部切口前、缝合至皮下时、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逐次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的数目与术前登记的数目核对无误,防止器械敷料遗留体内。手术结束,器械刷洗后应再次清点器械数目,以防器械丢失。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拿入或拿出与手术相关的器械和敷料。如遇特殊情况手术中途需要交接时,交接人员应现场当面交清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否则不得交接班。

5 医嘱的处理

医嘱须经核对方可执行,手术室护士执行的医嘱一般都是术中由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时护士应大声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如使用毒麻藥或抢救时使用抢救药须经两人核对,保留安瓶,抢救结束后补开医嘱。

6 术中输血的查对

6.1 取血前核对医嘱与术前血型报告是否一致,防止取错血。

6.2 取血时,在取血单上填写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血量、诊断、取血量,与血库工作人员核对并签名,拿到血后还需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质量及血袋和输血装置的完整性。

6.3 输血时必须做到二人核对,一般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核对,首先是病例与配血单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准确无误后再将配血单与血袋查对,查对献血者编号、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结果、血量等,确保无误后方可输入。

6.4 如遇术中紧急备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时,应核对患者与备血申请单及试管,在申请单和试管上签采血者姓名、时间。禁止同时采集两个病人的血标本。

7 手术标本的查对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标本由巡回护士交由专人送检,普通病理标本则由器械护士保管,术后放置于病理柜中,每一个病理标本袋上标识清楚正确,手术标本从接收到送到病理科的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个责任人都应严格查对手术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科室、手术名称、病理名称及数量并签名。

7.1 护理体会 手术室是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人员复杂,各种意外情况多,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查对制度,防止意外差错发生[1]。而手术室差错事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好每项查对制度,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就会大大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系数,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2]。

参考文献

[1] 段德芬.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实施[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3):221-222.

[2] 何玉轩.手术室临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作者:吕芳芳

上一篇: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创新论文下一篇: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