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前沿理论论文

2022-04-17

全国检察机关实训基地的建立,检察教官制度的旆行县切宴加强对检察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有力举措。我省检察院在总结两期“自侦技能实训班”的培训实践中认识到,培训基地发展的潜力与使命的完成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优秀的教师,可谓大学不是因为有其大楼而是因为有其大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融学前沿理论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学前沿理论论文 篇1:

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与设置实施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高校应该积极贯彻与实施这一理念,开展双语课程教学,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然而纵观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由于其起步较晚,且部分院校教学方法不当,导致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教学制度也亟待改善。今后改革的重点与方向是加强全外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培养,选择适宜的语言媒介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双语教学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定位;实施;教学设置

引言

2001年8月,我国教育部对高等院校使用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要求从侧面印证了当今时代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我国高校应切实抓好双语教学,为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竞争提供人才保障,为中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先驱者和引路人。

一、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

(一)双语教材应能体现学科前沿理论和最新学术动态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这是迈向世界的标志。因此,我国高校应该积极培养国际型创新人才,为我国实现这一战略提供人才服务。高校双语教材应该是学生与世界连接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了解世界最新学术动态和前沿理论,丰富和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走向世界提供理论保障。双语教材还应该具有高度严密性,切不可出现错漏、误解等低级错误,尤其要注意对专业术语的翻译,要保证学生对其内容的正确解读。此外,还应注意教材内容的精简性,选择一些文化价值较高的著作或文章,提高学生的素养。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采取尽量尊重原版的原则,严格筛选、比对,按照学校情况和学生能力选择著作。

(二)双语教师应具有全球多元文化和创新性思维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顺利完成双语教学工作,就应以超高标准要求教师。首先,双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开发、创造性思维和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其次,双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时代观念,不断学习,时刻跟进最新前沿学术动态,并能够将之运用到课堂中;最后,双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双语应用能力和现代科学教育技术能力,能够为学生创造优质的课堂,促进双语教学的高效有序进行。信息全球化对高校双语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博学广纳,不断学习与之相关联的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及有效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双语课程应可从教学效果上使学生专业外语具有质的飞跃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应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练习。双语课堂是学生外语能力快速成长的土壤,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鼓励学生用外语进行表达,丰富学生的单词积累量,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切不可出现为了教学而教学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提前对上课所讲的文章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把握,避免将上课时间都浪费在对文章大概意思的理解上,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效率。课后,教师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学生复习和掌握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对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大有裨益。

二、高校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实施路径

(一)科学制定双语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教学计划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的的外在体现。因此,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实际情况,选取难度恰当的教材。例如可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教师也可针对一些难度较高的专业术语编写相关的中文讲义,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次,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学时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将教学任务进行科学划分,保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双语教学的开课价值,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和成长。

(二)完善双语教材内容设置与选择

高校在制定双语教学内容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以及学校资源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外文教材。教材一定要采用外文原著,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知识,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论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学生在双语学习中可以及时了解世界前沿理论与最新学术动态,有助于学生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看待问题。

(三)构建双语的语言环境

环境在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也能促进双语教学的有效进行。例如,可举办外语演讲比赛、双语知识竞猜、有奖问答等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四)实施分阶段、分层次双语教学模式

语言的学习是通过长期积累而来,因此,要学好一门语言,需要采取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在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中,学校要合理安排双语课程,保证学生一直处在不断学习双语课程的良好状态中。此外,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外语掌握状况来实施分层次教学,在不同年级开设难度不同的课程,顺应学生学习发展特征。例如,学校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应该更加强调基础,为今后三年的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一年级由于学生外语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汉语,保证学生能够听懂课,加强学生对外语专业词汇的积累;二年级可以适当增加外语强度和难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用外语与教师和同学对话;三年级可以适当开展小组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建立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四年级是双语教学的成熟期,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全外语专业课,为学生打造一个全英文的良好环境。这样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三、今后改革重点与方向

(一)加强全外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培养

教师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中坚力量。高校应该定期组织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并积极安排国内双语教师去国外院校进行学术研讨与教学交流,培养教师专业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高校还应“引进”外教为学生授课,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许多实用技巧,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选择适宜的语言媒介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般来说,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多数已经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并且许多院校的双语教师也具备一定的专业实力,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这说明双语教学的对象双方都具有一定基础英语运用能力,如果只依靠提高教学对象的英语能力来提升双语教学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选择适宜的语言媒介模式和教学手段,以改善当今双语教学停滞不前的现状。科学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回避语言上的缺憾与障碍,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教师应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自制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最新国际前沿学术动态,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提问式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通过将真实案例融入课堂理论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外文运用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完善双语教学的考核体系

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外语掌握情况的综合测量,因此,考核在双语教学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双语教学的考核内容要以专业知识、外语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构成,并且重点强调综合运用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在考核中的比重,考核方式可采用全外文闭卷、演讲比赛、前沿学术竞赛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结语

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中的一次创新性教学模式,更是培养国际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骄人成绩,但是从整体来看,其体系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21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国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韦曙林.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3-25.

[2] 马丹.高校双语教学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模式建设的思考——以金融学专业课程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2(04):99-103.

[3] 万明莉.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及对策探究[J].课程与教材,2008(23):101-104.

[4] 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2013(06):121-123.

[5] 张卫华,李冬媛.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经验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09-111.

[6] 曹阳.论高校双语教学的现实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8):233-235.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杨志宏

金融学前沿理论论文 篇2:

培养高素质兼职检察教官的途径

全国检察机关实训基地的建立,检察教官制度的旆行县切宴加强对检察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有力举措。我省检察院在总结两期“自侦技能实训班”的培训实践中认识到,培训基地发展的潜力与使命的完成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优秀的教师,可谓大学不是因为有其大楼而是因为有其大师。如何选拔和培训善于理性思考、具备优秀教师素养的检察官作兼职教官,应是我们教育培训工作者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坚持标准,为兼职检察教官把关定调

经过两期实训班的实践,我们深感作为实训基地的兼职检察教官,面对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而是具有丰富工作经历、并带着在实际工作中的诸多疑问前来学习的同行,其教学性质和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选拔兼职教官时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一)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

兼职检察教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兼职教官自身所从事的检察工作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即忠诚、公正、清廉。不仅向学员传授前沿理论、检察规范、实战经验,更要向学员展示自身对检察职业精神的追求和职业道德的遵守。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要注意用自己的思想、品行和学识来影响和引领学员。

(二)无私无怨的奉献精神

兼职教官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自身的业务工作量很重,在担任兼职教官后,除做好自身工作,还要大量收集和整理资料,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将之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同时还要结合实训基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与培训部门一道研究、设计教学计划和内容。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且其经济报酬不会很高,有时会是义务性的,因而兼职教官需要有不计报酬、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知识结构

兼职教官应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学识。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兼职教官来讲,要熟悉所从事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形成完整、丰富的专业知识体系,也包括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由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四)融会贯通的知识整合能力

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随着当前反贪污贿赂和反渎职侵权工作所面临的纷繁复杂局面,会计学、金融学、心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很多相关学科知识与检察业务的联系日益加强、彼此相互渗透。因此作为兼职教官不仅要博学多才,更要有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学员培训的需求。

(五)优秀的教师禀赋

兼职教官绝不仅仅是“教书匠”。一个优秀的兼职教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苏霍姆林斯基)。”如案例教学中所涉案例,因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案发现场情景不能再现,就需要教官依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将场景再现,并将相关理论表述清楚,

二、培养高素质兼职检察教官的途径

名师出高徒。培养高素质的兼职检察教官,是解决检察教师队伍人才匮乏、提高培训质量、收获最佳培训效果的必然出路,也是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改革的决定性因素。

(一)保证兼职检察教官来源渠道稳定

有源之水才是活水。兼职检察教官来源渠道通畅是建设高质量兼职教官队伍的源头所在。我省兼职检察教官的来源主要有二条途径:一是商请反贪局、反渎局两个业务部门,将工作在一线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善于理论研究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人才,每隔半年经过逐级推荐,选拔10名左右作為兼职检察教官的后备人选;二是发挥我省“523工程”中高端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将我省现有的国家级检察业务专家6人、省级检察业务专家38人、业务尖子242人和岗位能手288人作为师资后备力量,以保证我省兼职检察教官的来源和质量。

(二)为兼职检察教官搭建提升素质平台

1,组织兼职教官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学习,开阔其视野,提升其理论素质。省院教育培训部门组织兼职教官到北大、复旦等名校,系统学习与检察业务密切相关的法律专业理论,掌握检察理论前沿内容,知悉业界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洞察的预见能力和素质,这类学习对兼职检察教官如同鱼儿得水尤为必要。

2,鼓励兼职检察教官以业余时间为主参加在职法学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教育。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官常年忙碌在检察工作第一线,没有时间系统地读书学习。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全方位的培训,提升兼职教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更提高其任教水平。

(三)为兼职检察教官提供实战演练舞台

1,大力推广试讲制度。对兼职教官,不论级别、职务,有无专业背景,一律实行试讲制度。我省教育培训部门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方式,协同相关部门深入每位拟任教官所在单位,对其在本单位进行的实战讲习进行点评,帮助其总结、提升。此外还请各有关业务部门将本系统的拟任教官调上来集中讲习评审,既使他们倍感压力,又是他们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2,着力推进巡讲制度。通过试讲并在系统的培训班中讲授过有关专题、且教学效果为优良以上的兼职教官,由他们组成巡讲团,以分批次、分主题的形式,组织其到全省各基层院和新疆、西藏等对口支援地区进行巡讲。利用这种双赢的举措,既给基层和对口支援地区的检察工作注入丰富的智力资源。又进一步锻炼了兼职教官,使他们积累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四)完善兼职检察教官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严格规范兼职教官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实训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使参训学员的学习满意度达到最佳。

1,进行教研能力评估。教育培训部门每年定期都要对兼职教官进行评审鉴定,主要侧重于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方面。教学评定依据教官本年度的授课数量、学员满意度测评等;科研评定依据其在省、市、区或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其他学术报告:服务评定依据其在本单位参加培训活动的情况和参加全省巡讲等培训活动的情况。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研能力评估,调动了每个人的内在积极性,鞭策他们不辱使命奋力前行。

2,建立激励考核机制。于每年年底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把教学水平与工作成果作为工作业绩和干部考核的重要佐证,这种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官不断提高其教师素质大有益处。

3,加强教学管理。教育培训部门依据实训基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受聘兼职教官熟知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同时让兼职教官参与授课计划、课程设置等教务活动,使之尽早熟悉所要承担的角色。由于兼职教官工作非常繁忙,有时工作与授课会发生冲突,教育培训部门在充分了解情况基础上,积极主动及时地与之沟通信息,既保证教学质量,又兼顾对兼职教官的关心照顾。

检察队伍是官吏清廉与否之剑,社稷稳固与否之盾。不断探索锻造高素质兼职检察教官的有效途径。是坚持打造吉林省实训基地品牌特色的给力之举。

作者:张红 孙聪

金融学前沿理论论文 篇3:

新形势下高校“公司金融学”课程改革探讨

[摘 要]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公司金融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际并重的学科,在课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并重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后能够成为企业需要的实干型金融人才,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为公司处理解决融资问题。文章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公司金融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现状,结合西方国家对该课程的优秀教学经验,对“公司金融学”课程改革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一线教师改善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供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公司金融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1 前 言

自20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市场也得到了长久有力的发展前景,企业公司直接融资的模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为此,我国高校的经管类专业纷纷开设了很多有关微观金融学的相关课程,例如,“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以及“公司金融学”等微观金融课程,但这些课程往往偏重于理论,时间成分较少,导致微观金融相关课程并没有成为金融学核心课程。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学的教学通常被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货币金融学为核心的“经济学院模式”,偏重于经济学理论相关知识,主要研究理论问题和宏观问题。另一种是以公司金融为核心的“商学院模式”,偏重管理学理论,重点研究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及微观问题。两种模式在国外优秀的金融研究学府中都受到了重视并且成为了金融学发展研究的前沿,“公司金融学”作为商学院模式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近些年在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教学改革新形势下,“公司金融学”的课程教学急需各方面协作进行讨论。

2 “公司金融学”课程建设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很多重点大学先后开始建立国际金融学专业,在90年代初,金融学进行了细分,“公司金融学”被确立为这个时间段的必修专业课。主要研究公司财经、财务、金融等主要教学内容涵盖公司投融资、公司治理结构及相关技术工具,内容较为综合繁杂,涉及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非常多,是金融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组成部分。

3 “公司金融学”目前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设置重复

通常“公司金融学”课程设置在大二下至大三上,但在公司金融学之前,学生通常在基础课程中已经对公司金融学内容有所涉猎,例如,宏微观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以及其专业课程中的保险学原理、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管理等课程。学生对经济运行的原理、金融学的框架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公司金融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公司资金的流动和运作,涉及面广。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李忠民编著的“公司金融学”及复旦大学出版社朱叶编著的“公司金融”为例,主要研究了主要时间价值、投资三大基本理论、资本预算和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短期财务计划和短期融资管理、兼并和收购、风险管理及其行为、公司金融前沿理论探讨。其他国内教材的主体结构也大致如此。而这些内容在金融学基础课程中均有涉猎,课程内容重复性的问题在公司金融学的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对于重复的教学内容难以发现新的知识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做了无用功,容易出现教学效率过低的情况。

3.2 课程定位模糊

根据一项关于“公司金融学”应用性的数据调研结果显示,很多教师对于公司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持顾虑态度,一方面内容凌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把握,而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也表示没有共鸣感,无法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事实上公司金融学的内容安排上与高校的其他科目还是存在一定的重叠的,比如企业贸易、企业金融实务等。对此,高校的教师们对于企业金融学的教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甚至教师们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对学生进行有倾向性地教学,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公司金融学学科成绩不理想的诸多无奈。近年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因此产生了对经济金融方面人才的强大需求,然而高校开设的“公司金融学”课程却让教师和学生对经济和金融的理解出现多种分歧,这些不一致的理解与教师们的倾向性教学有着直接关系,一些教师认为融资工具对经济的影响更大,那么相对应的学生就接受了许多股票、期权、认股权证方面的案例,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财务分析更符合金融市场的需求,那么相应的学生也就自然地对偿债能力、流动性分析的图表格外留意。因此,对于“公司金融学”这门课程的最终定位问题急需处理和有针对性的解决。

3.3 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在整个高校的经济学课程中,很多科目引入得相對要早一些,相关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更加成熟和完善,无论是教学还是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格外清晰。而公司金融学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相比课程教学目标要模糊一些,比如“公司金融学”涉及的金融学发展阶段、金融学的应用利弊等问题都是该学科的重点问题,而实际上这类的重点问题很多专家学者的看法都不一致,那么要求学生达到一个怎样的认知程度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标准。事实上“公司金融学”学科应该更加倾向于金融在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概念或者理论。在本科生的教育教学上,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十分重要,特别是对金融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具体考量,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简单来说,课程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学生接受全部知识的整体课时数量,也要考虑到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如何转换成为实践经验,在“公司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清晰的课程教学目标则失去了该门课程的实际教育意义。

3.4 教学手段过于传统陈旧

“公司金融学”随着我国公司企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应该是一门充满新鲜感与活力的课程,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仍使用2010年以前的教材,教学方式仍然停留在教室中,教师用PPT进行讲解,学生进行听课记录。教材中使用的实际案例大多已经过时,且针对中国公司的案例非常少。教学评价也非常依靠传统考试模式,甚至有的案例分析简单,通过课业论文就可以完成评价。

4 高校“公司金融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探讨

“公司金融学”作为高校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各个高校应紧紧围绕微观金融学开展系统的课程建设。我国对公司金融的研究方向已从以筹资为核心的传统学派,发展到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现代学派,使研究的视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国高校公司金融课程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将创造价值作为公司导向,将风险和收益作为不断丰富“公司金融学”的核心概念,使得公司金融这门学科得到了长久的重视与发展。课程设置应围绕着公司价值创造展开,围绕公司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运用管理→股利分配管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5 改进“公司金融学”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建议

5.1 明确课程内容定位

首先,必须要明确“公司金融学”课程内容的定位,也就是这门课程最终要实现的教育目标,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准确地掌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资金运作的常规流程以及融资、投资过程中的具体分配。根据最终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来让学生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公司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即项目操作的可行性金融指标、项目正规的融资过程和分配、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项目收益后对股东的投资回报。在学生能够全面地驾驭上述内容后,就基本实现了对公司运营、经营的金融相关问题的认知,而教师有侧重的教学就需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培养出社会、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5.2 完善教学层次设计

在高校的金融相关教学中,“公司金融学”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层次设计,也就是说“公司金融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都创造出哪些价值。所谓层次设计就是要完全走出以往的教育误区,首先将“公司金融学”中涉及的常规理论知识从学生接受的角度出发进行细分,制定出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学习内容,以确保本科毕业生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来面对相关的工作或者岗位。其次将“公司金融学”中涉及的运用知识从实践应用角度出发进行细分,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思路和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决定公司命运的金融条件。最后将“公司金融学”中涉及核算、判断和决策的相关知识从社会、市场的角度出发进行细分,制定出学生必须要培养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5.3 教学考核手段改进

传统教学中的考核手段往往是学科的成绩,一方面是科目的考试成绩,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这种教学考核手段被广泛应用到高校的各个学科当中。事实上对于“公司金融学”学科的教学考核手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改进,也就是说必要的考试是要存在的,而课堂表现的成绩可以适当地降低比重,而更多的是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沙盘教学,让学生模拟项目从最初的可行性探究到最后盈利的股东投资回报分配,既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教学考核的最终目的。

5.4 多种教学手段改进

“被动式”教学法在大多数的高校课程学习中是被广泛使用的,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到大学阶段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从而导致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在下面经常心不在焉,课堂教学效率低,成为绝大多数公司金融学的课堂现状。“公司金融学”作為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课,要求“公司金融学”不仅需要理论学习,而且需要进行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的实践学习。本文提出的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启发式案例教学、引入前沿课堂和双语教学。

5.4.1 启发式案例教学

本课程现在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补充式案例教学方式,但是此法学生接受程度不理想。因为传统案例教学法大多是教师抛出一个案例,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实际上是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那么为了将学生在教学角色中从被动变主动,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可以将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并且引入前沿讲座,从而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启发式案例分析+前沿讲座”组合式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齐下。

5.4.2 引入前沿课堂

校专职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以理论为主,引入案例也大多是以理想环境为假设,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公司金融理论和实践,可以聘请业界专业人士、著名专家学者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应用,分担部分教学任务,将学校教学平台延伸到社会,使学生们更明确公司和社会是如何运用公司金融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5.4.3 双语教学法

“公司金融学”的先进理论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我国在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比较缺乏,研究也处于比较落后阶段,很多理论知识是从外国理论的中文译本中学习到的,由于中英语言存在偏差,这就会出现中文翻译过来的公司金融理论与外文原版的公司金融理论存在偏差,也会导致学者无法领悟真正的公司金融理论的内涵。从而在公司金融的部分知识点使用英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可以是中文的,但是在课堂上的教学可以多用英文课件,讲授知识点时也要注重中英文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现我国很多课程的内容以及专业理论都是通过双语教学的形式教学的,因为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金融专业的英文水平,培养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将来有志于继续出国深造的人才打下坚实的英文专业知识基础。但是,双语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学生有时会出现中英文混淆,无法很好地理解书本知识点,并且绝大多数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教师英文口语有所欠缺,无法运用专业流利的英语表达公司金融的相关理论,因而双语教学法的教学质量值得思考。再者,因为学生个体外文水平不一,对于课堂知识的吸收也不一样。而且双语教学对于学生外文水平要求也比较高,不单单是应试方面的英文水平,还需要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能够应用自如。从而,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读写能力,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双管齐下,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

6 结 论

公司金融作为金融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现面临以下两个挑战。一方面,由于当下的金融和经济实况不断变化,特别是“十三五”规划下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以及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各类金融创新情况不断涌现,怎样使学生在学习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对金融新动态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利用批判式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在就业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是本门课程面临的新任务。另外,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对金融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扩张,这也促使高等教育改革更突出对实践能力的要求。金融学相关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为适应我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管理目标,其培养模式、专业课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也应区别于传统的理论型、研究型高校。作为皖西学院金融工程和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公司金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改革也势在必行,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金融专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菁菁,黄兰棵.我国高校《公司金融学》课程改革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5):88.

[2]曹俐.“公司金融学”在金融学本科教育中的学科定位与理论体系探讨[J].科教文汇,2016(6):79-80.

[3]张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司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8):269-269.

[4]胡春生.探讨公司金融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边界[J].中国证券期货,2010(3):98-100.

[5]杨勇,朱涛.金融专业“公司金融学”组合式教学方式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

[作者简介]刘晓婉(1989—),女,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互联网金融。

作者:刘晓婉

上一篇:经济学边际分析论文下一篇:发展型集体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