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理论试析论文

2022-04-21

2013年全国考研总人数达到180万,其中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占总人数60%左右。《求学·考研》线上调查显示,2014年考研有跨专业考研意向的学生超过94%,有跨校意向的超过九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行为金融学理论试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为金融学理论试析论文 篇1:

试析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

摘要:随着金融行业发展越来越快,行为金融学也随之进入研究者的视线。行为金融学主要是研究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并用来解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反常现象。本文将论述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分析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证券市场;心理因素;应用;

近年来金融市场出现的反常情况已经无法用传统的金融理论解释,因此研究者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将其归因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行为金融学也随之兴起。行为金融学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理论的学术研究,主要涉及心理学,与传统金融学相比,它更注重对投资者心理的分析,对研究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的一些现象有更大的帮助,可以为专业人员分析金融市场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1、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心理因素,包括盲目自信、从众心理、过度迷信、过度谨慎、目光短浅等,盲目自信是指投资者没有认真分析证券市场的交易走向,就单纯凭借自己的直觉看好某个市场的发展从而购买证券,或者是只了解一点相关知识之后就满目自信,以偏概全,对自己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从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相关的行为。从众心理是指投资者并不完全了解金融学,只是关注别人怎么投资,看到别人通过投资获得了收益就盲目跟投,很容易受到其他人及公众信息的影响。过度迷信是人们有时候总觉得自己某一天运气特别好或者特别不好,从而产生投资的意图或拒绝投资的意图,忽略对投资规律的分析,总是把自己的投资与运气挂钩,将偶然的机会作为自己投资的依据,很容易产生亏损。过度谨慎则是投资者只想享受投资的利益,不愿意接受投资带来的亏损,因此在投资时不够果断,总是想再看看股票的情况,结果导致在该买进的时候没有买进,该卖出的时候没有卖出。过度谨慎的投资者看到市场有轻微的波动就会产生过度反应,沉不住气,做出错误的选择,这样的投资者很难通过购买股票获益。目光短浅是指投资者只注重眼前利益,看到某支股票上涨就想着大量买进,某支股票价格下跌就想赶紧出售,这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做一名合格的投资者一定要理智冷静的看待市场价格波动,将目光放的足够长远才能收获更多。

2、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意义

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对他们的投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而实际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金融知识学习,投资者对金融行业一知半解,这也导致他们的心理变化多种多样。他们容易受到媒体舆论的影响或者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他们的投资行为经常发生变化,使投资市场出现反常现象。传统金融学常常认为投资者会选择最合适的投资方案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基于这样的想法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投资者由于心理变化而出现的异常投资行为,也就无法根据投资者的心理变化产生相應的解决措施去处理金融市场的动荡情况。而行为金融学弥补了传统金融学的不足,依据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去分析他们的投资行为,能够很好的解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反常现象,并且对解决消费者心理变化造成的金融市场波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3、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金融市场经常出现混乱动荡的情况,导致中小投资机构和个人的投资行为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相关单位或个人通过运用行为金融学能够进一步的改进自己的投资行为,得到投资启迪,下面我将一一分析具体应用方法。

3.1 中小投资者对于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中小投资者包括个人由于资金实力不足,缺乏系统的金融知识学习,再加上有想要躲避风险的侥幸心理,因此在投资时容易受到大众的影响,使自己的投资决策出现问题。这类人群通过应用行为金融学,可以增加自己金融知识的储备量,将金融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且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投资行为。另外,投资者应用行为金融学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投资心理变化,从而让自己尽可能规避心理影响,冷静理性的分析接收到的投资信息,认真梳理金融信息,综合判断金融市场的波动情况,选择获益最大的投资方案。在听取他人意见的时候,投资者还需要分析他人的投资背景和投资偏好,有选择的接收别人提出的合理成分。

3.2 机构投资者对于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机构投资者有职业的经理人为其出谋划策,因此相较于个人或中小机构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行为还较为合理,在金融市场发展平稳时他们倾向于去选择获益大的投资方案。而且机构投资往往有强大的风险规避团队和严谨的监督管理机制,这对于机构投资者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提高机构投资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但是再严谨的团队也会不自觉的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机构投资者还是要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对心理学和金融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减少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这也是对委托人负责任的表现。

3.3 国家金融部门对于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目前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股市行情依旧并不乐观,股民们对金融市场保持悲观看法,不认为自己能通过投资获益。这主要是因为在股市出现大的价格波动时,国家没有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干预,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股民心理极为煎熬,使他们不愿意再次进行投资。通过应用行为金融学,国家金融部门能够更好的调控金融市场,解决股市出现的动荡问题,另外,国家金融部门还能扩展新的途径引导投资者投资,恢复他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促进金融市场稳步发展。

4、结束语

我国金融行业起步较晚,但是通过许多金融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金融市场也在稳步发展。行为金融学的发现和研究也为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相关部门或个人要合理应用,创新和探索行为金融学应用途径,抓住时机促进金融市场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妍希.探究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J].财富时代,2019,(07):196.

[2]余杨.试析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J].财经界,2019,(01):72-76.

作者:钟婕妤 赵曼 朱宇翔

行为金融学理论试析论文 篇2:

他们打算怎么“跨”?

2013年全国考研总人数达到180万,其中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占总人数60%左右。《求学·考研》线上调查显示,2014年考研有跨专业考研意向的学生超过94%,有跨校意向的超过九成。本刊记者走访跨考教育魔鬼集训营时发现,2014年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占了营区内学生总数的78%,集训营在2008年~2013年间招收的5029名学员中,65%的考生为不同程度的跨专业考生,100%的考生都跨校。

以下三条规律,正是基于调查得到的数据与资料得出。

Conclusion1最受考生欢迎的七大专业

为什么选择跨专业考研,已经不能算一个问题。高考后让学生在短期内就确定专业的“反人类”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的冷热交替,各行业交叉融合的大势,决定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需要一个“再选一次”的机会。

跨考人数的增多,一方面说明考生选择余地的增加,高校政策的开放;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人跨专业考研究生,已经不再以“科研”为目的了。

任何一个需要深造的专业和学科,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而跨专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斩断了这个链条。更重要的是,在跨专业考研中,考生的专业报考意向越来越一致。

本刊的调查显示,最受跨考考生青睐的专业依次是会计硕士、金融学、新闻传播学、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等7个专业。

这些专业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其中,绝大多数考生的专业又集中在目前就业趋势较好的会计硕士、金融学和经济学。这意味着,导师的实力、科研项目的数量等与科研息息相关的要素已经不是考生关注的核心,所学的专业能不能帮助他们在研究生毕业后,顺利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是考生更关心的。

会计硕士:跨考人数最多的专业

这是在调查中跨专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报考MPACC的人数占了44%。考生的本科专业大多为统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及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度并不算大。

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就是易获取金融等高成长性行业的工作机会,就业层次、薪酬均较高。自2012年会计硕士改革试行以来,会计硕士被推向一个更加白热化的阶段,并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这一方面与适龄人群的基数大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趋势,专业硕士将会进一步扩招,像会计硕士这类注重实务的专业也会继续热下去。

虽然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专业性也较强,但相比类似的金融学专业,它更像一种“工具”,涉及分析层面的内容没有金融学那么深,因此对数学的要求没那么高,对于经管类专业考生,抑或是本科阶段开设高数课程的考生来说,跨专业考研还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金融学:理工科学生报考最多的专业

跨专业报考金融学的考生比例仅次于考会计硕士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报考金融学的学生中,理工科背景的人数比报考会计硕士的多得多,非理工背景的仅占两成。

金融学是理工科考生经常会选择的专业。他们跨考金融专业的优势,首先在于逻辑思维优势、数学建模能力——现在热卖的基金产品、理财工具、余额宝、百发等,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之上,涉及理工科的基础知识。

金融的实质就是融通资金,为了保持现金流,或是提前投资,说到底是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任何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行为都是很危险的。所以,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在金融业的优势更多在于对实体经济的理解能力,毕竟实体经济大多是建立在物理、化学、IT的基础上的。

目前的银行从业者中有一半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本科专业各异,有计算机、通信、法律甚至机械和物理。现在备考和在读的金融学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专业的,导师们非常欢迎这些跨专业学生。有些金融分析机构招聘时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他们要的就是工科那种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分析。

新闻传播学:非科班比科班更有优势的专业

一个耐人寻味的数字:2012届就业率较高的本科专业中,新闻传播学以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3.8%高居所有专业中的第30位,高于平均就业率91.5%。但是,毕业3年内职业转换率高的本科专业,新闻学以42%高居第二。也就是说,虽然新闻传播学的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容易,但在3年内,有近半数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新闻行业已经不欢迎万金油式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而需要各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专业的毕业生,着力培养专家型的记者。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在意与自己相关专业和行业报道的专业水准了。传统新闻学专业学生虽然新闻功底扎实,但缺乏跨行业的专业知识。好比一位缺乏经济学和法律方面知识的记者,是很难写出一篇有水准的财经报道的。随着外汇市场、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期货、产权交易市场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现有各类财经新闻采编及制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水平也显得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在IT领域,如果同时有一定的工科学科知识背景,报道会更具深度。因此,新闻专业也是在众多跨考专业中,为数不多的跨专业考生比科班考生更有优势的专业。

法律硕士(非法学):最纯粹的跨考专业

法律硕士(非法学)只招收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因此它可谓是最纯粹的跨考军团。除去个人爱好和就业等因素,考生热衷报考法律硕士的原因很简单:不考数学。对于那些本科阶段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理工类和经济类等专业的学生以及本科阶段的专业培养课程中没有包括数学课程的学生来说,法律硕士是不错的跨考选择。如果本科学的是外语,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同时,法律硕士是全国统考,教育部统一出题,有统一的参考教材,所以无论考哪个学校,复习方法以及参考书都一样,直接打消了跨专业考生的最大顾虑。在各专业考研中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公平性。

市场营销:最矛盾的专业

这是一个矛盾的专业。在各大招聘会上,市场营销人才始终是最紧缺的,但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却达不到全国所有专业平均水准,同时它是为数不多的考生“跨进来”和“跨出去”(读研转变专业的比例达63%)都热门的专业,也就是说,学市场营销的没做市场没做营销,没学的反而要报考。

集合了诸多矛盾点的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是,你想成为何种程度的市场营销人才。如果从事低层次的营销工作,只是单纯地执行公司的营销战略与策略,比如销售工作,并不需要考研,甚至不需要本科专业是市场营销。如果从事营销工作层次高、会影响到企业营销决策的工作,例如专业市场研究,需要统计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审美能力等达到较高的层次,那就需要考研。市场营销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类别,除了营销类的专业知识需要掌握,还需要对相关的学科有所涉猎,如金融、会计、政治、法律、军事、历史、地理、人文等。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需要更专业的人。

翻译硕士:最重视英语的专业

作为一个技术性专业,翻译硕士和其他同样看重技术的理工科专业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哪怕你本科不是英语专业,一样可以英语说得滚瓜烂熟,四六级不在话下;而理工科专业的技术必须通过本科4年来积淀。

教育部颁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提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由此可见,翻译硕士除了需要语言和翻译两方面的技能,还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国家鼓励非外语专业学生报考也是出于这个考虑。翻译硕士注重实践,如果具有复合专业背景,在遇到相关行业翻译时就具备外语专业学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翻译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要注重各个领域翻译的专业性。要想真正达到客户的实际翻译要求,光有文本的正确性远远不够,还应在惯用句法、专业词汇等方面都达到相关的专业要求,这就给复合专业背景的译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是分领域翻译的根源所在。

行政管理: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的专业

跨考这个专业的理由很简单,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这无形之中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创造了较大的就业机会。另外,企业等单位增设行政管理人员职位是大势所趋,这从量上增加了本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从目前来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趋势。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35名在2013年报考行政管理专业的考生,本科就读的专业有保险学、财政学、会计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但他们最终仅一人没有考上。虽说考研难度因人而异,但行政管理不考数学,客观上降低了跨考的难度。

怎么跨,决定了有多难

一般来说,跨专业的难度从易到难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学科之内的二级学科间跨越、一级学科间跨越、学科门类间跨越。调查中,考生的跨考比例也随着难度的增加而递减。

一级学科之内的二级学科间跨越:47%

不论考研还是就业,在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间跨越,都犹如将左脚支撑变换为右脚支撑,几乎没有任何难度,比如同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彼此之间跨考难度较低,同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专业跨考成功率较高。

一级学科间跨越:35%

在一级学科间跨越,一般可借助一级学科之间的交集拓展跨越。比如,由0802机械工程的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跨专业至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中的081103系统工程,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也有一定的系统工程理论与相关知识,因此可利用交集进行跨越。

学科门类间跨越:18%

理论上,在学科门类间跨越是相当冒险的,比如由07理学的一级0710学科生物学,跨专业至08工学中的0813建筑学,如果没有足够丰盈的天资与足够强大的勤奋自学能力很难成功。但选择跨学科门类考研的考生在调查中居然超过了18%。

我们并不能就此得出这些考生“盲目考研”的结论。事实上,这18%的考生被三大专业所瓜分——新闻传播学、金融学和法律硕士。新闻传播学一向欢迎不同专业背景的考生,金融学则青睐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而不限专业、不考数学的法律硕士(非法学)更堪称跨专业考生的盛宴。

Conclusion2大部分学生想在北京读研

据调查,近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10个招生单位为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而最受考生青睐的地区,当属名校资源最集中的北京。2013年研究生考试,共有27万人报考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报考人数均超过万人。据本次调查,有接近37%的考生希望在北京读研,其中近半数考生来自外省。

通常,人们习惯将考生对名校的青睐简单粗暴地归结为非理性的 “名校情结”“院校崇拜”。 事实上,考生理性地规划个人发展方向和热衷报考名校并不矛盾。至少从选择上看,考生在意的不是高校的名气,而是专业实力,以及高校所在地区的发展前景。

两者都是直接关乎毕业后个人发展的要素。只不过具备这两大要素的高校,基本上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名校居多。一位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的考生告诉记者,“既然决定了考研,又知道考什么专业,为什么不考最好的学校?都说要考一所合适自己的学校,我就觉得人大是合适我的,是我努力后可以达到的。别人没资格对我的梦想说三道四。”

相对的,许多名校在对待跨校考生的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随着研究生教育公平理念的推进、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日趋规范、成熟,“本科出身”不再成为名校录取的重要标准,甚至有的名校更偏爱从一般院校刻苦学习考进来的普通院校出身的学生,这无疑给了跨校考生巨大的信心。

Conclusion3参考资料成专业课复习桎梏

跨专业考研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掌握一门几乎全新的学科,难度之大,非其他考生所能理解。困扰跨专业考生的最大的两个问题是专业基础薄弱和时间紧张,其实它们的核心问题是同一个: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复习专业课的有效方法。这个桎梏的根源在于,跨专业考生无法像本校、本专业考生一样,方便地获取第一手的专业课参考资料。专业辅导书、课程笔记、辅导班笔记以及最重要的历年试题解析,是考研人梦寐以求的宝典真经。目前,绝大多数院校都已经指定了参考书,但是空有书目没有指定复习范围,各校各专业的考查侧重点不同,考生必须自己利用各种渠道找到复习重点。想拿到一手的课程笔记和真题解析就更难了。

就读吉林大学考古学的陆俊全,从大二就开始为2014年跨考复旦大学的传播学作准备。他根据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托朋友买到了11本专业课指定参考书。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看完了其中的5本。作为跨校跨专业考生,陆俊全无法获悉专业课考查的方向,只能每本书都事无巨细、没有重点地翻看。“11本书,算起来差不多3000页。每一页都消化,根本不可能。” 陆俊全最担心的是,“我现在看的内容会考吗?”他也试过在论坛发帖、下载研友分享的资料,虽然有帮助,但比起耗费在网上的时间,效果就是得不偿失了。兜兜转转之后,陆俊全放弃了跨专业考研,于今年10月,保研到本校的博物馆学。“除非24小时不睡觉,否则我拼不过本校的考生。我经不起考研失败,还是先撤了。”

本校或本专业考生的先天优势是跨专业考生心头的一根刺。前者可以轻易通过找学长、面对面了解导师、旁听课程等方式获悉专业课的大致考查范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公共课上,拉开与跨专业考生的差距。事实上,相当部分考生跨考失败,并非是专业课未过线,而是输在了数学或英语上。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在专业课上消耗了过多的时间。

作者:魏巍

行为金融学理论试析论文 篇3:

基于MOOC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摘 要:“慕课”(MOOC)是一种在线课程运营模式,其大规模、不受时空限制、开放等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获取方式。论文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念为基础,对慕课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设计,并对慕课网络教学资源库进行了研究。文章基于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的角度探讨了MOOC新型教学模式,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MOOC;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教学模式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大规模、不受时空限制、开放等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获取方式。著名幕课网站edX的创始人Anant Agarwal认为: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势结合,是一种科学而高效的教育形态” [1]。斯坦福大学校长John L. Hennessy也总结认为:“由学界大师在堂授课的小班课程依然保持其高水准。但与此同时,网络课程也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如果和大课相比的话,更是如此” [2]。在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亟需我们积极研究MOOC,为国家文化和软实力的输出做好准备工作,基于此,本文结合作者长期讲授的金融学课程对MOOC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式建构展开研究。

一、MOOC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1962年,美国发明家Douglas Engelbart在其提出的《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the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计划中,强调了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来加以应用的可能性,并解释了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3]。自此之后,更多研究者加入进来,积极发表文章,号召人们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学习过程之中,推进开放式教育。

2001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MIT)与微软研究院达成协议,合作开发“网络课件开发工程”(OCW: Open Courseware)。该工程计划用十年时间,把MIT在日常教学中讲授的2000多门课程,包括每一门课程的讲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参考书目、课后作业等内容,统一制作成网络课件,供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免费使用。这些课程的授课课件以统一风格的界面呈现,同时向学习者提供资料搜索和效果反馈的功能。

MOOC这一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the 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研究员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随后,许多大学老师开始推出自己的网络开放课程。2011年,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Sebastial Thrun与Peter Norvig讲授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3],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将MOOC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至今,已形成三大国际知名MOOC网站平台Udacity, Coursera以及edX。2012年9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学加入Coursera;2013年5月21日,清华、北大加入edX;7月8日,复旦、上交大加入Coursera;7月9日,北大、清华等12所高校宣布组成“在线课程共享联盟”,共建中国MOOC[4]。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MOOC网站有MOOC学院、学堂在线、慕课网等。

二、MOOC网络平台的构建

在MOOC网络平台构建过程中,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将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学生演练测试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课件开发辅助系统等部分融为一体,融合书本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与精华,针对金融学课程的特点和需要,构建便捷、高效的开放式MOOC网络教学平台(图1)。

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利用JAVA、JAVASCRIPE和FLASH-actionscripe搭建总体框架;利用FLASH-movie创建重点难点的演示动画,将复杂的理论、模型、经济运作过程和操作效果以图表、曲线图、动画的方式做直观展示,以对较深奥的经济理论有更透彻的理解;利用VB、VFP开发实际业务核心处理模块,供学习者实际演练,最终实现教学、学习、实验、测试的多元化整合。

MOOC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系统和辅助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教学系统是主体。在设计教学系统时,由于MOOC“碎片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因此,MOOC课程需要细分成小的章节,每小节的微视频保持在10分钟左右①,并试图使课程的讲解更加戏剧化。

MOOC平臺以“学习系统”为主,MOOC平台的学习系统包括自主学习系统和演练测试系统两部分。参加MOOC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随时通过自主学习系统复习巩固,逐步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

MOOC平台的设计需考虑到具有针对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将学习效果评估系统作为演练测试系统的一部分。演练测试系统能够锻炼学习者的实战能力,并使学习者做到自我评价,通过演练测试的作业后会有定期打分。作为一门“课程”,每个视频之间会有一些测试问题,答对才能继续上课,类似闯关游戏。MOOC也会布置作业、设置考试,并由机器来打分,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结业证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所讲授课程的特点,在设计MOOC成绩单时,可以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通过”、“合格”或者分数,而设计成一个丰富的、和每个人的行为直接相关的数据报表。这样更有利于学习者了解自身学习效果,而且教师还可通过数据报表了解学员的反馈及理解度,以便对教学技术的影响进行测量与改进。

在“以学为主”的建构中,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辅助教师的角度来讲,MOOC平台设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课件开发辅助系统,可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生动形象地把知识内容呈现给学习者。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将MOOC平台的多媒体课件开发辅助系统开发为教师课件制作的框架,并以国际金融学教学为例播放演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讲授学科的特点,把教学内容通过“模块填充”的方式来完成,以形成自己满意的课件(图2)。

MOOC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利用,可大大提高教学网络课程的开发效率,技术性强或繁琐重复的工作利用平台提供的共享部件自动完成。同时,由于在MOOC开发中引入了程序设计思想,增强了MOOC的规范性、可维护性和易于操作性。

三、MOOC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提供是MOOC网络教学模式建构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也是MOOC网络平台构建的重要支撑。MOOC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媒体素材库、试题库、试卷库、案例库、课件库、文献资料库、资源目录索引库”的建设。在整个资源库中,媒体素材库是最基础的部分,其他资源库例如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里面的资源都可能用到媒体素材库中的媒体数据。(见图3)。

为了增强MOOC教学资源库中学习资料的可视性、共享性,使学习者可以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背景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设计教学资源库时可综合运用图像、图表、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同时在教学资源库中配以完善的人性化的实务演练、能力测试、图片中心、智能检索、视频资料、非线性导航、编辑打印等资源与辅助功能。

MOOC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库使得MOOC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具有良好自控力的学习者。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在听课过程中可以向老师寻求辅导、和老师及其他在线学习者进行交流,学习结束后还可以通过测试,获得网络证书,进而获得社会认可。课程是一种信息(传播)系统[6],如今,MOOC已经改变了信息的传统传播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近几年MOOC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数字海啸”,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MOOC不会取代实体大学校园,而是帮助改造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通过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互帮互助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混合式教学方式”中,教师预先通过MOOC平台和资源库将相关材料布置给学生,学生课下通过MOOC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教师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互动学习,将课堂变为讨论、辩论、测试以及解决问题的场所。在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中,MOOC解放了在教室的授课时间,充当了支撑该课程学习的“教科书”,是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跟现代课堂形成了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张敏.“幕课”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挑战[J].中国电力教育,2014(18):8-9.

[2]慕课崛起,大学的未来在网络?[DB/OL].MOOC学院.http://mooc.guokr.com/post/610661/. 2014-08-15.

[3]Alien.说说MOOC的来龙去脉[D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811/09/9601_229538223.shtml. 2012-08-11.

[4]劉进平,庄南生.试析幕课(MOOC)的实用前景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83-84.

[5]Keith Button. 10 lessons learned from MOOCs [DB/OL].http://www.educationdive.com/news/10-lessons -learned-from-moocs/306113/. 2014-09-09.

[6]郭文革.网络课程类别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分析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5):41-46.

(编辑:郭桂真)

作者:张慧毅 徐荣贞 孙杰 蒋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