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九

2022-08-16

第一篇: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九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09任务

新教材

中国如何防范国际收支危机传染

所谓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导致了另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危机的可能性。经济的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国际收支危机的频繁爆发和危机的越来越广泛的传染;而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现象日益普遍,传染后果一次比一次严重,越来越威胁到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季风效应、溢出效应和多重均衡之间的跳跃。

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机制主要有三类:金融传染机制、贸易传染机制以及预期传染机制。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危机传染的三个效应是同时作用的,尤其是预期传染机制伴随着危机传染的全过程,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传染机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流动性缺乏,导致另一个与其有密切金融关系国家的市场流动性缺乏,从而引发该国爆发危机。金融传染机制主要通过直接投资渠道、银行贷款渠道和资本市场渠道来实现的。贸易传染机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恶化了另一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以及经济基础运行状况。贸易传染机制主要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得以实现的。预期传染机制是指由于一个国家发生危机,导致另一些类似国家的市场预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投机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与预期,从而导致这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种“类似”范围非常之微妙,可以是经济基础相相似,可以是政治与经济政策相似,甚至可以是文化背景的相似。预期传染机制主要通过“羊群行为”来实现的。金融危机的预期传染机制尤为突出。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以来没有出现任何缓和的迹象。美国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加快。为了缓解市场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在这一危机中,高度市场化的金融系统相互衔接产生了特殊的风险传导路径,即低利率环境下的快速信贷扩张,加上独特的利率结构设计使得次贷市场在房价下跌和持续加息后出现偿付危机,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与冲击力,而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又加快了金融动荡从一国向另一国传递的速度。在信贷市场发生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波。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还没有出现任何缓和的迹象,对我国涉外经济部门发展的影响已开始显现。一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逐渐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部门扩散,抑制了我国出口市场需求。二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流动性过剩演变为全球信贷紧缩,一方面加大我境外融资难度,减少外汇流入,另一方面加速境外机构从我国回笼资金,增加外汇流出。当前,我国国内企业的出口预收货款、进口延期付款明显减少,相反出口延期收款、进口预付货款大幅增加。三是由于外部冲击加剧,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弱化,境内机构和个人外汇收支行为发生转变。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一是出口增长可能放缓;二是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三是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四是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五是境外投资风险加大。

防范国际收支危机传染的主要措施:

(一)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二)既要加强创新又要完善监管。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首先,要加强金融创新。其次,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第三,要尽快完善金融监管。

(三)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完全暴露在国际经济环境中,降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此,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渐进的、水到渠成的过程,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能力相适应,与对外开放的要求相适应。目前,要审慎放开资本账户,切实加强外汇监管,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当然,在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条件、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也是必然的,而且巨大的外汇储备和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已经为相关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动荡还在不断蔓延发展,开放的中国可能在全球经济金融动荡中难以独善其身,我们也要防范传染效应引发的我国资本集中流出、国际收支形势逆转的风险。所以,当前我们要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对外汇形势的动态监测与分析,按照均衡管理的思路,一手抓流入、一手抓流出,健全外汇管理制度及相关操作手段,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国家涉外经济金融安全。

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要处理好保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一方面,当务之急是确保经济增长在8%以上。另一方面,在保增长中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从我国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必须要靠国内的大消费市场拉动。

二要把握扩大内需市场的重要机遇。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高储蓄,低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历史性机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应该采取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方式,扩大内需。

三要把握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性机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60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暴露无遗, 2008年11月结束的世界经济首脑峰会,标志着今后的世界将开始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鉴于我国这30年财富的积累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世界迫切需要我们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我们也需要参与。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历史机遇,恰恰是我国经济今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旧教材

1、简述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历程。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成功实现了由“大一统”银行体系向现代银行体系的历史性转变,从原来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发展到已拥有近万家法人性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30年前相比,我国银行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机构种类更加丰富,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一)现代银行体系基本确立

(二)银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三)银行改革不断深化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功实施

(六)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七)银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2、从理论上论述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得失。

答:推动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大幅上升,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居全球第二位。二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截至今年6月末达到2.45万亿美元。三是中国金融机构经过注入资本

金、股改上市后,盈利能力不断上升,不良率大幅下降,并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四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方兴未艾。可见,银行业“走出去”已势在必行。一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内外部均衡发展的需要。二是服务企业“走出去”的需要。三是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的需要。四是银行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3、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答:金融危机时代是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良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重挫的金融机构,恢复元气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次全球经济衰退中,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战略定位,要服务于中国拓展外部经济空间、服务于企业“走出去”、服务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等目标,坚持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海内外一体化发展,力争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银行。从客户基础和业务发展路径来看,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一般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以国际结算业务(包括汇兑业务)和“走出去”的客户服务为主,业务多属于批发性质。其次,重视发展当地华侨客户,拓展华侨存款和当地企业的贷款,业务扩展至零售领域。再次,以人民币逐步国际化为契机,以人民币产品和银团贷款为手段,积极拓展当地客户。最后,积极拓展高端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开展咨询顾问、基金托管、理财和衍生品交易等附加值较

高的业务;在海外财务顾问、项目融资、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等高端业务领域中寻求重点突破,最终实现进入当地主流社会。

第二篇: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三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取向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步人下行通道,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面对这种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则经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从总体情况看,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基础。2008年7月以后国家实施逐步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效果。目前国家经济下滑趋势有所抑制,但全球金融危机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也将更为严峻。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调节作用,促进同内需求扩大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2009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分析

1.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尽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采取央行降息。注入流动性。但到日前为止,还未看到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有出现根本性转机的迹象,世界经济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金融危机的起因是次贷危机,次贷衍生产品的风险高,影响面广泛,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尚未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其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以及金融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短期内也很难恢复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正常功能。再次,金融危机已向实体经济发展,全球普遍有企业和居民财富缩水、消费者信心不足、生产萎缩、就业减少等情况。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走低,经济形势的恶化反过来会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

2.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一是外需可能进一步下降。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国际市场需求会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外需下降的影响会带来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影响:二是投资较快增长的困难较大。尽管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刺激规模。但由于企业利润增幅大幅度下降,银行信贷总量增长存在一定的“虚增”成分,加上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看淡,这些都会对投资增长带来影响:三是消费需求可能减缓,虽然国家采取家电下乡、农民增收等刺激消费的政策,但从当前企业效益下降、就业困难、财政收入减少等情况看,居民收入增长逐渐趋缓,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这几年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和汽车消费迅速增长是带来消费加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但近期居民住房和汽车消费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放缓,消费增长缺乏强有力的带动因素。因此消费需求形势不容乐观。

3.金融风险将会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受损;二是引起在华投资机构的连锁反映;三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相对较少,在华外资机构出现问题的也不多,至今尚未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现象。目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深入,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由于下调存贷款利率,缩小了银行存贷款利差,使银行的经营和利润面临较大困难。

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分析

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的信贷高速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市场信心,各项经济数据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的大部分指标开始企稳回暖,也支持了股票市场出现一轮不错的反弹,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所谓“小阳春”:但在国际环境、发展水平、宏观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未来国家经济复苏过程中将会复杂多变,物价在货币供应快速增加及“输入型”通账压力影响下,很可能会快速上涨,从而使我国经济面临的滞账风险大大增加。

1.世界经济下滑态势没有根本好转。此次金融危机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其衰退严重程度可以说是“百年一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于严重衰退的泥坑。尽管目前三大经济体的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但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出衰退,步入稳定的复苏轨道还很遥远。其原因是首先当前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填补金融机构的窟窿,只是短期内防止经济变得更坏,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作用。其次美国经济缺乏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长期以来,美国出口顺差主要来自于它的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则是世界商品进口中心。随着虚拟经济的泡沫化的深入,美国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很难出现好转。

2.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2009年以来,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一致实施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世界性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担忧,这样,减少货币资产、持有实物资产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2009年初以来,国际铜价已经上涨超过35%,铂金价格累计也上涨了19%。与2009年2月中旬创下的不到34美元的近期低值相比,5月末国际油价已经达到66.64美元,3个多月的时间翻了一番。

3.我国的物价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首先,因为目前同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持续上升的势头,“输入型”通胀压力大增。从粮食价格环比变化看,2009年上半年我国粮食价格环比已连续6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4.9%。其次,2009年大量货币投放并不会马上造成通胀,而是有一个滞后期,等经济回稳,货币乘数效应会很快显现。最后,历史证明,过多的货币供应和通胀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4.新增贷款在金融机构体内循环,对实体经济刺激作用效果不明显。由于经济衰退,市场风险增大,资信较好的国有大企业以及龙头产业公司,往往也具备发债能力,他们取得的资金往往回到银行,导致没有真正注入实体经济。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基层银行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三、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

1.货币政策在保持适度宽松的同时,应对潜在风险作出反映。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明智之举: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对物价调控,要加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同时要防止资产价格过度上扬;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结构调整政策等从外围来化解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膨胀压力。继续推进电力、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与财政、反垄断、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推进。

2.信贷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是解决经济复苏的关键。从2009年一季度经济的止稳回升列

三季度的经济回升看,其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府投资的快速增长,但民间投资,居民消费有限。政府的力量可以使经济止跌,却无法使其有效增长,因此信贷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是解决经济复苏的关键。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继续运用差别性货币信贷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促进信贷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民生工程、“三农”、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区域协调发展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率;适当控制对一般企业的贷款,限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贷款。

3.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密切配合,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利用利率较低、资金宽裕的有利时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企业债券和专项基金等方式,合理引导和改变资金流向,加大对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环境生态和基础公共设施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重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消费主导型社会建设。

4.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我国金融风险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加强中央银行与监管部门、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更好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

第三篇:《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常见考点解析(3)

根据《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的历年考题及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细则,整理出该课程的常见考点若干,并根据考点分布将其划分为四次以作详细解析。在该解析中,主要包含考点扫描、真题链接、考点解析和考点拓展等四部分核心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常见、典型的知识点,增加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请注意,真题链接中均标出了考题出现的时间。本次解析(3)重点讲解两个典型考点范围(考点6和考点7)。

典型考点6:资本监管

(一)考点扫描:

银行资本的功能与一般公司企业的资本功能并没有特殊的区别。但由于银行的特殊性,对银行资本的监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大家都认为要对银行的资本进行监管,但对是否应当提高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却有不同的观点。至于为何要对银行进行资本监管,大致有这样一些理论:资本监管与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和资本标准、资本监管与存款代理人的理论、资本监管与监管者的能力理论等。

(二)真题链接:

[1](2005-

7、2006-

7、2007-1)名词解释:监管资本套利行为 [2](2003-7)名词解释:监管资本 [3] 名词解释:核心资本

[4](2005-

1、2007-7)为什么要对银行进行监管?

[5](2006-

1、2007-1)分别说明什么是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最佳资本。

[6](2007-

7、2004-7)什么是监管资本套利行为?监管资本套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7](2004-1)材料分析题之材料2: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认为,对于规模最大和业务较复杂的银行来说,1988年资本标准的缺陷造成大量监管资本的套利机会,这使得规范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比率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值得怀疑。

请解释什么是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新资本协议是如何避免这一行为的? [8](2006-1)简述1988年的《巴赛尔协议》存在的问题。

[9](2004-1)试论述《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试分析该协议在我国的实施前景。

第 1 页 共 10 页 [10](2006-7)材料分析题之材料1:

凤凰卫视2003年8月15日消息:中国已拒绝实行要求银行改变其资本金结构的新巴塞尔协定,并与印度一道宣称,这一新的银监管体系对新兴市场的金融机构十分不利。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如果在中国推行新巴塞尔协定,只能在很小程度上提高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并有可能使一些投资流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明确拒绝巴塞尔新资本协定突出表明,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如何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银行业架构、跟上全球金融体系不断优化的步伐方面存在忧虑。中国和印度表示,他们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设计、推广、监督和负担起一套较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更复杂的银行监管体系。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直截了当地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三)考点解析:

题目[1]中,答案可以参考如下: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是指银行管理层使用某种方式降低所需要的监管资本数量,主要的方式包括证券化、将表内资产转为表外资产,将资产转移到交易账户等。

题目[2]中,参考答案如下:监管资本,是指政府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最低资本金数额。它不同于经济资本和最佳资本的概念。主要按照国际统一的资本充足率进行衡量。

题目[3]的参考答案如下: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根据1988年的资本协议规定,一级资本至少要占到银行资本总额的50%。

题目[4]的参考答案如下:

(1)一般有两个理论来解释: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存款人代理人理论。(2)一是银行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由银行本身的高负债性质决定的。(3)二是存款人代理理论,该理沦认为存款人不具备对银行进行监督的能力。这就需要政府作为存款人的代理人对银行进行监管。

题目[5]的参考答案如下:(1)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2)经济资本是指从银行管理的角度应合理持有的资本。(3)最佳资本是指可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资本。

题目[6]的参考答案如下:(1)是指银行管理层使用某种方式降低所需要的监管资本的数量,但同时并没有实际减少银行的风险,其目的在于纯粹为了减少监管资本的数量。(2)主要方法有:资产证券化;将表内资产转为表外资产;将金融产品从贷款帐户转为交易帐户。

题目[7]的监管资本套利行为的概念请参见题目[1],第二问的参考答案如下:为克服监

第 2 页 共 10 页 管资本套利对金融机构的不利影响,新协议在保留最低资本标准的同时,保留了原来有关资本的定义;增加了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金要求;提出了更具有风险敏感性的计算方法。

题目[8]的参考答案如下:(1)协议中对风险权重的划分过于简单,没有考虑不同等级的企业的信用。(2)没有考虑其他的银行风险,如操作风险,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等。(3)容易引发监管套利行为。(4)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被认为是国际金融20世纪最大成果的巴塞尔协议一度失去7光环。2001年6月25日,巴塞尔委员会发表了经过两度修正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三个征求意见稿。目前,巴塞尔委员会的代表已表示,第三次征求意见稿基本上接近最 终稿。委员会的目标仍然是在2003年第四季度完成新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成员国开始实施。

题目[9]的参考答案如下:

(1)《新资本协议》是在1988年《资本协议》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资本协议规定了银行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①保留了1988年资本协议中关于最低资本标准的规定,增加了对银行的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以及其他风险敏感性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信用风险的标准法中,采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确定风险权重;②强调了银行监管机构的作用;③增加了市场约束的作用。

(2)新协议代表了监管理论中的先进理念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逐渐完善的风险管理最佳实践经验,中国对新协议期望达到的各项目标表示支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和监管当局而言,实施新协议的挑战是巨大的。新协议主要考虑的是十国集团成员国的“国际活跃银行,的需要,并且是在十国集团国家内部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的。而发展中国家与十国集团国家

之间仍存在差距,如果在中国实施新协议,只能在很小程度上提高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如果国际银行业资本充足,管理良好,那么国际金融体系将更趋稳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如新兴市场国家能使用有效的内部评级体系,也将促进银行改进管理。但是,新协议也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新协议在定稿前还须做进一步的修订,以确保能有更多的非十国集团国家实施新协议。经过认真考虑,至少在十国集团2006年底开始实施新协议的几年后,中国仍将继续执行1988年的老协议。然而,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银监会已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内容(即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包括在内。银监会还强调,在满足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同时,银行还应重视改善风险管理。

(3)中国一直积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监管经验,并特别重视结合中国卤情,坚持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审慎监管的有效性。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中国已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了

第 3 页 共 10 页 修改,将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在内。在一段时间之后,如银行条件具备,中国将考虑使用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并为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提供激励机制。

题目[10]的参考答案:

(1)新资本协议规定了银行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①保留了1988年资本协议中关于最低资本标准的规定,增加了对银行的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以及其他风险敏感性的计算方法;②强调了银行监管机构的作用;③增加了市场约束的作用。

(2)经过认真考虑,至少在十国集团2006年底开始实施新协议的几年后,中国仍将继续执行1988年的老协议。然而,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银监会已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内容(即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包括在内。银监会还强调,在满足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同时,银行还应重视改善风险管理。中国一直积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监管经验,并特别重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审慎监管的有效性。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中国已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在内。在一段时间之后,如银行条件具各,中国将考虑使用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并为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提供激励机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担心新资本协议在实施将减少外国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人,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竞争力。

(四)考点拓展: [1] 名词解释:经济资本

[2] 名词解释:最佳资本 [3] 名词解释:监管资本

以上三道题目的答案请参见考点解析的[4]。

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也称为风险资本,它是用来承担各种非预期损失和保持正常经营所需的资本,因此,从银行内部讲,指合理持有的资本。

最佳资本(optimum capital),指在没有其他外界干扰因素条件下的银行持有的经济资本,也是可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资本。

监管资本(regulatory capital),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监管当局一般是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最低资本量,所以监管资本又称最低资本。

[4] 简要说明监管银行的理由。 参考答案如下:

(1)预防系统性风险。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提供流动性服务的银行面临着挤提风险,挤提会引起连锁反应,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为了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对银行实施监管。

第 4 页 共 10 页 (2)存款代理人观点:普通存款人是银行的主要债务人。因为信息不完全,存款人缺乏必要的信息,也缺乏必要的能力和动力去监督银行的资金运用,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降低因此而增加的风险,需要有人作为存款者的代理人去监督银行,就产生了对存款者代理人——监管当局的需求。

[5]材料分析题:

材料1:我国国有银行1984年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其补充资本金的主要来源是每年的税后利润留成。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方式(如财政注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等),提高了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但经过1998年财政注资2709亿元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后,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又持续下降,到2000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仅为5%,远低于同期国际上著名的大银行。据分析,国有银行要想在未来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贷款规模每年至少需要7000亿元左右,按照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仅贷款规模每年至少需要资本金500亿元左右。

材料2: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来看,核心资本在银行的资本总额中占绝对的比重(91.06%);附属资本只占极小的比例(8.94%)。而从国际银行业的情况来看,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是很高的,如2000年,花旗银行为25.39%,汇丰银行为29.29%,渣打银行则高达49.81%。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新资本协议》是如何规定金融机构的最低资本标准的? (3)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对其经营和发展有哪些消极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提高我 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水平?

参考答案如下:

(1)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根据1988年的资本协议规定,一级资本至少要占到银行资本总额的50%。附属资本包括一般损失准备金、混合债务工具(包括可转换债券和累计性优先股)和次级债券。

(2)《新资本协议》在保留最低资本标准的同时,保留了原来有关资本的定义;增加了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金要求;提出了更具有风险敏感性的计算方法。

(3)①资本充足率低将影响存款人与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②削弱了我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其融资成本将提高,国内和国际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③影响到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清偿力,提高了经营风

第 5 页 共 10 页 险。

为此必须设法提高资本充足率,可行的方法包括:股票发行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充实资本金;提高附属资本(二级资本)的比重,可以考虑发行长期次级债券等方式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6] 材料分析题:

2003年4月29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资本协议第三稿,征求各国监管当局的意见。5月15日,中国银行业监替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意见或建议。在全面考虑了我国商业银行提出的意见后,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7月31日致函巴塞尔委员会主席卡如纳。信中,刘明康表示,巴塞尔委员会修订资本协议的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新协议代表了监管理论中的先进理念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逐渐完善的风险管理最佳实践经脸,中国银监会对新协议期望达到的各项目标表示支持。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新资本协议?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对实施新资本协议面临巨大挑战? (2)中国政府如何应对新资本协议? 参考答案如下:

(1)1999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1988年的《资本协议》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新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规定了银行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①保留了1988年资本协议中关于最低资本标准的规定,增加了对银行的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以及其他风险敏感性的计算方法;②强调了银行监管机构的作用,政府的监管不仅是为了保证银行有充足的资本覆盖银行的风险,而且政府应该鼓励银行建立使用更好的风险管理技术;③强调了市场约束和市场纪律.即希望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能够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约束,主要是要求金融机构充分披露信息。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和监管当局而言,实施新协议的挑战是巨大的。新协议主要考虑的是十国集团成员国的“国际活跃银行”的需要,并且是在十国集团国家内部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的。而发展中国家与十国集团国家之间仍存在差距,如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新协议,只能在很小程度上提高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如果国际银行业资本充足,管理良好,那么国际金融体系将更趋稳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如新兴市场国家能使用有效的内部评级体系,也将促进银行改进管理,但是,新协议也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新协议在定稿前还须做进一步的修订,以确保能有更多的非十国集团国家实施新协议。

第 6 页 共 10 页 (2)经过认真考虑,至少在十国集团2006年底开始实施新协议的几年后,中国仍将继续执行1988年的老协议.然而,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银监会已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内容(即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包括在内.银监会还强调,在满足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同时,银行还应重视改善风险管理.中国一直积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监管经验,并特别重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审慎监管的有效性。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中国已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在内。在一段时间之后,如银行条件具备,中国将考虑使用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井为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提供激励机制。

典型考点7: 泡沫

(一)考点扫描:

从经济学角度看,价格泡沫是一种经济状态失衡的现象。导致经济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脱离经济现实的预期引发的过度投机是公认的原因之一。然而,仅仅用过度预期去解释泡沫现象未免过于笼统。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找出根源,是防范大规模泡沫的关键所在。在著名的泡沫事件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由于市场预期的狂热,使得某种资产价格被高估;一旦市场发现价格的高估,价格就会发生回调,形成典型的泡沫生成与破灭过程。所以,市场定价高估就是泡沫的本质所在。不难想像价格高估也是产生市场回调力的源泉。

(二)真题链接:

[1](2004-

7、2006-1)名词解释:泡沫 [2](2005-

1、2007-7)名词解释:泡沫经济 [3](2006-7)名词解释:群体行为 [4](2004-1)如何对泡沫经济进行界定?

[5](2003-

7、2007-1)群体行为是如何导致资产泡沫的?

[6] (2006-7)什么是泡沫和泡沫经济的判断标准?试述群体行为导致泡沫经济的机理,并分析我国股市上的群体行为。

[7](2003-

7、2007-1)材料分析题之材料2:

美国股市在经历了战后最大的牛市后,于2000年开始转入下跌,2003年已是连续下跌的第三个年头。于是有人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美联储应更早一些提高利率,那样就不会发生后来的股市狂跌情况,或至少其程度不会那么严重。实际上,各国中央银行官员早就注意到资产价格上涨问题,认识到资产价格上涨能拉动消费进一步膨胀,并引发通胀,

第 7 页 共 10 页 但绝大部分央行官员却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泡沫。对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做了较为全面的诠释:首先,不能单凭资产价格上涨就断定经济出现泡沫;其次利率像一口钝刀,升幅太小可能不会有任何作用,升幅过大又会导致经济衰退。格林斯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泡沫自行破灭,然后再利用货币政策消除负面影响。

(1)经济泡沫的本质是什么?泡沫经济有哪些特征? (2)材料2中反应出了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资产价格中的泡沫,试说明支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三)考点解析:

题目[1]中,答案可以参考如下: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指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伺:决定的理论价格的非平衡性向上偏移。导致价格泡沫的原因很复杂,与预期相关的过度投机行为、规范失灵和道德风险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泡沫现象的出现。

题目[2]的参考答案如下:泡沫经济,一个经济体中的一种或者一系列资产的价格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而且泡沫资产占到宏观经济总量的较大比重,泡沫资产还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发生了直接或者 间接性的联系,并且一旦破裂会对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或者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具有这样特征的国民经济可以称为泡沫经济。

题目[3]的参考答案如下:所谓群体行为是指一种行为模仿或者称之为观点传染,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经济现象的一种尝试。群体行为能够导致资产价格的泡沫现象。

题目[4]的参考答案如下:

判断一国经济或者地区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需要结合下列四个指标:

(1)出现了价格泡沫。

(2)泡沫资产总量在宏观经济总量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3)泡沫资产与经济的其他方面发生了系统性的联系。

(4)泡沫资产对经济会产生潜在的破坏性的影响。

题目[5]的参考答案如下:

在资产市场上,群体行为可能是通过下列两种信息传播方式导致的:其一,市场的流行观点是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进行的,传播速度快,成本较低,容易引起投资者的跟风。其二,在资产市场上,导致明显群体行为的信息可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即通过证券价格本身的方式进行传播,价格被当作市场的信号特别是当经济趋势并不明朗的条件下更是如此。

无论上述的哪一种方式都能导致群体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价格的大起大落,导致价格泡沫的出现。

第 8 页 共 10 页 题目[6]的参考答案如下:

(1)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指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的非平衡性向上偏移。导致价格泡沫的原因很复杂.与预期相关的过度投机行为、规范失灵和道德风险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泡沫现象的出现。

(2)判断一国经济或者地区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需要结合下列四个指标:一是出现了价格泡沫,二是泡沫资产总量在宏观经济总量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三是泡沫资产与经济的其他方面发生了系统性的联系,四是泡沫资产对经济会产生潜在的破坏性的影响。

(3)在资产市场上,群体行为可能是通过下列两种信息传播方式导致的:①市场的流行观点是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进行的,传播速度快,成本较低,容易引起投资者的跟风;②在资产市场上,导致明显群体行为的信息可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即通过证券价格本身的方式进行传播,价格被当作市场的信号。特别是当经济趋势并不明朗的条件下更是如此:无论上述的哪一种方式都能导致群体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价格的大起大落,导致价格泡沫的出现。

(4)我国股市的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较少。这样的投资者结构决定了我国股市的群体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再加上我国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在信息获得方面又处于不利地位,中小投资者没有能力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内的群体行为,导致我国股市制价格严重失真,进一步加大了资产泡沫出现的可能性。

题目[7]的参考答案如下:

(1)①泡沫经济的本质是市场对资产定价出现高估。②泡沫经济的特征如下:A、出现了价格泡沫B、泡沫资产总量在宏观总量中达到了相当的比重C、泡沫资产与经济的各方面发生了系统性联系D、泡沫资产使经济潜伏危机。

(2)①中央银行必须知道何种资产价格的水平是最优的,或者说是最合适的。也就是说,要想干预市场,中央银行必须比商场还要了解市场。②从实践上来看,中央银行对股价的趋势预测总体上是不成功的,很有可能使中央银行看上去很愚蠢。③在稳定物价和稳定资产价格之间可能会出现冲突。这时中央银行必须决定将何种目标作为优先政策选择。将资产价格作为中央银行的调控目标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④中央银行未必真正能够调控资产价格的发展和变动。

(四)考点拓展: [1] 名词解释:蓬齐对策

蓬齐对策:新古典经济文献认为,某些债务不是靠将来某一时刻的实际资产偿还,而

第 9 页 共 10 页 是靠将来的负债偿还。蓬齐对策描绘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借款人将无限期的滚动负债,用新的借款来偿还以前的利息和本金。

[2] 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内在不稳定性。(1)资金的流动容易受到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变化而出现急剧的逆转。受到金触危机影响最大的泰、韩、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五国。1996年私人资本净流入为729亿美元,1997年净流出为110亿关元,相差达839亿美元。这么巨大的资金流入,流出的逆转为中小规模的东亚经济所难于承受。(2)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金触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使得国际资本的参与者能够以“即时”的速度,十分迅捷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笔资金的跨国界流动,为国际投机资本的兴风作浪提供了条件,加剧了金触市场的不确定性。而东亚各国在金触自由化的国际大趋势下,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国际投机资金操作的危险性既缺乏警惕也缺乏监管的经脸。(3)大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以20倍,30倍的高杠杆运作,其可动员的资金远大于中小金触市场所可承受的规模,使中小金触市场的些微缺陷,即可受到少数几家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或投资银行的狙击而酿成大祸。国际上尚无制止和惩罚国际金融投机家联合炒作的法律。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

从金融一体化的角度试分析产生泡沫的经济金融根源。 参考答案如下:

全球金融一体化、自由化的发展,使得跨国游资大量出现,为经济泡沫的产生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特别是国际资本流动成为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成为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的原因。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随着技术进步、金融创新的加快,使得各国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市场的规模也十分巨大,国际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特别是以各类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在国际间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投机机会。一旦某个市场有了盈利机会,他们就会由于盈利的预期而导致某国家的资产价格上涨,进而出现泡沫现象,严重的话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第 10 页 共 10 页

第四篇: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新教材作业3

论述我国当前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 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一、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判断

对中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指的是通货膨胀),国家提出要防止经济发展由过快转为过热,以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的做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日益开放,所以任何 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 (1)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核心是什么?

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给。现在讲流动性过剩,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流通中的现金较多,一个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太多。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超额准备金 太多,表示银行手里的钱太多。

(2)从紧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从紧的货币政策,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赢利空间,因为企业的信贷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了,房地产商从银行贷款的成本上升了一点,但如果房价一直在猛涨的话,那一点增加的成本根本看不出来,一下子就抵消了。对股市直接的影响谈不 上,都是间接的,要有一个过程。

货币政策从紧后,在控制物价上涨方面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复杂。物价 上涨,从CPI指数看,主要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波动较大。

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会对商业银行带来大的影响。如果不出意料,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选择,这将对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造成大的影响。在今年九次提高准备金率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内部流动性已经有紧缺迹象,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必将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更加紧张。商业银行首要任务 是保证流动性,保证支付,这必将对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现在倡导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协调搭配,财政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健。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兼顾扩大就业的要求。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掌控不好,将会减少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这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认真处理好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的货币政策是有利有弊,没有一个可以真正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经济过热,但会使得中国经济中冷的一面更冷。人民升值从长远来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短期 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小视。

第五篇: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新教材作业1

1、请说明经理人掠夺的主要表现方式。

答:经理人掠夺是指经理人凭借其管理权限和负责职能,采用多种貌似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据更多财富为已有的行为。经理人掠夺的表现方式分为常规时期经理人掠夺和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掠夺。(1)常规时期经理人掠夺方式,主要表现为不顾远期风险的扩张战略,以其提高其股权期权收益的方式来实现。经理人的收入构成:收入=工资+奖金+股权期权,其中工资报酬固定,但奖金补贴及股权期权都是随银行机构(企业)的资产、收入和利润增长而增加,因此,常规时期经理人不顾风险创新和扩张企业,使得银行资产、收入和利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一方面增加经理人奖金补贴,另一方面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给经理人股权期权带来最大效益的收入。(2)金融危机时期的经理人掠夺方式,可以说是企业经理人通过制造危机来获得最大收益,达到掠夺的目的。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并不对银行机构(企业)前期的高风险政策负责,只收获危机前的收益。金融危机对于企业,要么破产要么度过危机;对于政府而言,或者救助或者放任自由。无论如何,如果度过危机,经理人可以索要更加高额的酬薪;而如果企业破产,经理人被解雇时可以获得一笔补偿,经理人损失的只是其声誉,但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损失的声誉具有系统性,其个人声誉可以忽略不计,

2、试结合国外分析我国有关部门规范相关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答:现今我国有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具有相当的必要性,这是因为:(1)当我国的金融机构存在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率的同时,金融机构却是盈利的,以至于金融高管人员分配利润,而不良资产却留给了社会公众 (2)金融高管人员通过从自己参股的金融机构借贷,然后再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转移资产,当金融机构破产时,企业贷款也就成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一个部分,而高管人员却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3)金融高管人员掠夺使得他们

获得巨大的收益,但却造成金融机构的巨大不良资产漏洞,成为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转嫁给了社会公众。这些因素促成了我国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来规范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必要性。

3、请从所有者(国有企业股东)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规范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答:针对政府、国有企业股东、企业高管三者的利益在金融危机前的重合使监管形同虚设,金融危机后,国有企业股东损失巨大,而政府的损失更大,从国有企业股东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以下几条规范企业高官薪酬制度的建议: (1) 加强民主监督,对企业高管人员实施酬薪政策,完善制度,对高管人员的收益进行管理

(2) 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堵塞漏洞,对违规的高管人员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

(3) 改变坏账与利润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分配利润必须要在以利润冲抵坏账后方能进行

(4) 严格执行资本监管原则,保证资本充足,通过资本监管约束金融机构内业务夸张,同时限制机构外业务过度膨胀

(5) 增强金融业风险意识,防止过度竞争,对企业高管人员施行薪酬限制

上一篇:金融业促进经济发展下一篇:江苏服务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