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2024-05-08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精选9篇)

篇1: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一,旧教材试题:

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却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为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过度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现象的发生。

要求:在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阐述过度反应及其在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应用。

写作思路:

1、依据行为金融学中过度反应理论的主要内容;

2、分析产生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

3、分析如何利用过度反应理论指导投资操作。

答:

1过度反应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反应理论认为,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当牛市来临时,股票价格会不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

远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熊市来临时,股票价格会不断下跌,直到跌到让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投资者的从众心理在起作用外,还有投资者象普通人一样的非理性的情绪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当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时,投资者会倾向于越来越乐观。因为他们的实际操作已经产生了盈利。这种成功的投资行为会增强其乐观的情绪状态,在信息加工上将造成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好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空消息表现麻木。这种情绪和认知状态又会加强其行为上的买入操作,进而形成一种相互加强效应或者说恶性循环;而当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时,情况刚好相反,投资者会变得越来越悲观。因为他们的实际操作已经产生了亏损,这种失败的投资操作会加强其悲观情绪,同样也会造成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空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好消息表现麻木。这种情绪和认知状态又会加强其行为上的卖出操作,进而形成一种相互加强效应或者说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过度反应现象。

2.分析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

(1)投资者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导致过度反应的根本原因。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倾向于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低估这种判断可能存在的偏差。在经验性环境下人们对自己的判断一般都会过于自信。而过于自信就会出现虚假。当虚假的结果重复呈现在面前时,人们就会从中受到强化,其经济行为表现就是过度反应。

(2)羊群行为的影响。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的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即投资人的选择完全甚至过度依赖于舆论,或者说投资人的选择纯粹是对大众行为的模仿,而不是基于自己所挖掘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他人的行为会影响个人的决策并对最终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羊群行为强化了股价的上升或下跌,直接导致股价的超涨或超跌等过度反应现象的发生。

(3)正反馈交易者。由于正反馈交易者存在“与他人相关”的心理偏差,容易形成羊群行为,从而导致正反馈交易者采用一种很特殊但也很简单的交易策略:在价格上升时买进,在价格下跌时卖出。这种交易策略最终就会强化过度反应的产生。

三、如何利用过度反应理论指导投资操作 在人们对信息过度反应的情况下,不妨选择逆向投资策略。该策略最初由戴维德瑞曼提出并运用,因此,他也被华尔街和新闻媒体称为逆向投资之父。逆向投资策略是指买进过去2~5年中表现糟糕的股票,并卖出同期表现出色的股票。逆向投资策略的主要依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特征。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质朴策略——也就是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祝做出持续过度反应,进而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这一点为投资者利用逆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二、新教材试题

材料

1、在谈到美国金融机构一边领取纳税人的救助金,一边向部分高管人员发放巨额奖金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指责这是无耻的强盗行为。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9月18日报道,美联储正在策划有关金融机构薪酬机制的新规定。美联储将对其现有的监管对象---5000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800多家州政府注册的区域银行的总裁和其他高管、交易员、信贷员等的整体薪酬方案实施监督。

材料2、2008年以来,从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6600万元“天价”薪酬,到中海油高管千万元收入,再到上市国企公司的期权问题,国企高管的定价问题引发了社会一浪高过一浪的热议和决策高层的持续关注。下面是中国部分金融业2007年高管人员报酬情况。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2285万元;民生银行董事长,1749万元;中国银行首席风险官,987万元,招商银行行长,963万元。

材料3、2009年9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据了解,《意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央企负责人的基础薪酬、绩效薪酬和中长期激励收益等三部分收入做了限高限制,规定了一定的比例和系数。国务院国资委很快就会就贯彻实施《意见》精神向下属中央企业发文,金融企业由财政部和银监会等部门共同研究实施细则。随着各主管部门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意见》的深远影响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显现出来。

要求:请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经理人掠夺的主要表现方式。

2、试结合国外分析我国有关部门规范相关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3、请从所有者(国有企业股东)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规范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答:

1.请说明经理人掠夺的主要表现方式

经理人掠夺是指经理人凭借其管理权限和负责职能,采用多种貌似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据更多的财富为己有的行为。经理人掠夺的表现方式分为常规时期经理人掠夺和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掠夺。

(1)常规时期经理人掠夺方式,主要表现为不顾远期风险的扩张战略,以其提高其股权期权收益的方式来实现。经理人的收入构成:收入=工资+奖金+股权期权,其中工资报酬固定,但奖金补贴及股权期权都是随银行机构(企业)的资产、收入和利润增长而增加,因此,常规时期经理人不顾创新和扩张企业,使得银行资产、收入和利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一方面增加经理人奖金补贴,另一方面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经经理人股权期权带来最大效益的收入。

(2)金融危机时期的经理人掠夺方式,可以说是企业经理人通过制造危机来获得的最大收益,达到掠夺的目的。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并不对银行机构(企业)前期的高风险政策负责,只收获危机前的收益。金融危机对于企业,要么破产要么度过危机;对于政府而言,或者求助或者放任自由。无论如何,如果度过危机,经理人可以索要更加高额的酬薪;而如果企业破产,经理人被解雇时可以获得一笔补偿,经理人损失的只是其声誉,但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损失的声誉具有系统性,其个人声誉可以忽略不计。

2.试结合国外分析我国有关部门规范相关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现今我国有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具有相当的必要性,这是因为:

(1)当我国的金融机构存在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率的同时,金融机构却是盈利的,以至于金融高管人员分配利润,而不良资产却留给了社会公众。

(2)金融高管人员通过从自己参股的金融机构借贷,然后再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转移资产,当金融机构破产时,企业贷款也就成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一个部分,而高管人员却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3)金融高管人员掠夺使得他们获得盛大的收益,但却造成金融机构的巨

大不良资产漏洞,成为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转嫁给了社会公众。这些因素促成了我国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来规范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必要性。

3、请从所有者9国有企业股东)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规范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针对政府、国有企业股东、企业高管三者的利益在金融危机前的重合使监管形同虚设,金融危机后,国有企业股东损失巨大,而政府的损失更大,从国有企业股东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以下几条规范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的建议:

(1)加强民主监督,对企业高管人员实施酬薪政策,完善制度,对高管人员的收益进行管理。

(2)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堵塞漏洞,对违规的高管人员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

(3)改变坏账与利润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分配利润必须要在以利润冲抵坏账后方能进行。

(4)严格执行资本监管原则,保证资本充足,通过资本监管约束金融机构内业务扩张,同时限制机构外业务过度膨胀。

(5)增强金融业风险意识,防止过度竞争,对企业高管人员旅行薪酬限制。

篇2: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1、说明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最好引用经典的经济专家学者的有关论述;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2、简要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演变过程,以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论述;

第一种形态我们称之为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lips)利用英国1861-1957年近百年的历史资料,经验地推断在货币工资变动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负值关系,并利用图形表示了出来。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在菲利普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变动率来描述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彼消此长的相互关系,并证明美国也存在类似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二种形态是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1967年和1968年费尔普斯)和弗里德曼相继提出在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下,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不稳定的,会由于宏观政策的作用会发生移动。但长期而言,由于存在“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第三种形态表现为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统计资料估算,由于降低失业率而带来的实际GDP的增加数额,结果产生了著名的奥肯定律。按照奥肯定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奥肯又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替换关系演变成了GDP与失业率的替换关系。

3、结合实际进行阐述,试分析我国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吗?并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我国同样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有:

(1)通货膨胀与失业两者之间短期内的替代关系取决于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当偏离公众预期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大。但是,如果中央银行为了系统地增加实际产出而不断地试图偏离公众预期,则公众预期一定会随之改变。因此公众预期与中央银行以往的业绩密切相关。

(2)中央银行的信誉度有助于以较低成本恢复到理想水平。如果公众不确定什么规则能够最恰当地描述中央银行的行为,则他们会尽力从观察到的中央银行实际行为进行学习。对中央银行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对其低通货膨胀承诺的怀疑,会增加去通货膨胀的成本。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的关系取决于公众对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长期预期。

(3)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当明确目标,必须避免货币政策本身成为一种冲击。另外应当在立法层次上强调价格稳定的重要性,以及在货币政策决策时采取透明的方式。这些都有助于中央银行“信誉”的建立,也会有助于在制度层面上稳定私人部门的预期。

四、在明确目标明的基础上,中央银行还应当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由于通货膨胀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经济变量的对应关系来进行决。

4、试对菲利普斯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1)我国存在菲利普斯曲线体现的通胀率与失业率的替代关系。

①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幅度较小、经济环境较为稳定的时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模型检验的结果亦是如此。在经济波动较小的年份,曲线的拟合度较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较为明显。

②分段拟合的曲线模型显示,后一周期的曲线斜率高于前一周期,相同的失业率水平下需要保持高于上一周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之相应,即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付出较前几轮更高通货膨胀率的代价。这是新经济的转变带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难题,也使得我国本来就非常严峻的就业压力更加紧张。

(2)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失灵具有时代特殊性

①市场机制不完善,国家干预较强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政策因素对曲线的走向干扰较强,因此1979-198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走向了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

②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高投入、低产出、高损耗、低效率的粗放型产业到90年代末向集约型产业转变,逐步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并且加大了对绿色环保、能源节约等产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关注程度,控制了高消耗低产出产业的发展。

篇3: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法课题

一、完善经济立法, 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

危机爆发后, 我国为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迅速推出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我们还可以看到, 2007年底, 为防止经济过热, 中央政府提出“一防”, 2008年初讲“两防”, 2008年中提出“一保一控”, 年底提出了保8%的增长。这些都体现了国家运用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管理。

而经济法应该对政府的这些调控行为进行规范, 包括对调控对象的界定, 对宏观调控的职能、体制、模式、原则、手段、适用情况以及主体等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 并依照法律规定建立完善各项具体程序, 保障我国宏观层面政策出台的科学性, 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立法, 维护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秩序, 保障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顺利进行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 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二、经济法如何规范政府的市场监管行为

美国金融监管不足酿成了大祸, 由于我国相对封闭的金融体制, 金融市场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 但是, 在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经济金融化是必然的趋势, 金融领域之中所蕴含的巨大风险性、脆弱性、相关性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经济越发达, 就越需要严格的监管。现代经济是法治经济, 除了利用经济手段对金融进行调节外, 借助法律手段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年来, 我国政府的市场监管行为不断改革, 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也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弊端, 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首先是监管体制问题, 我们目前金融监管权的主体是“一行三会”, 总体上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状态。分业经营总体上有利于金融的稳健运行, 针对不同的经营领域实行相应监管, 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但分业经营也可能限制业务范围, 削弱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分业监管有利于分工监管, 适应现行的金融机构模式, 但会出现政出多门、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第二, 监管理念问题。监管也有适度问题, 监管太严造成市场无法发展, 监管太松市场秩序就会混乱。因此, 监管部门要有正确的理念, 监管行为必须要灵活适度有效;第三, 监管能力问题。市场监管需要高储备的法律和财务知识, 加快完善综合经营及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金融监管队伍, 为实施监管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人力资源。

三、经济法如何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国民经济整体安全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积极意义上, 表现为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状况;在消极意义上, 表现为抑制经济系统中不协调的因素与力量, 控制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防止经济疲软、过热的动荡以及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消极状态。

美国金融危机也为我们敲响了经济安全的警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经济安全逐渐成为整个国家安全的基础, 而在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当中, 最大者莫过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而导致的较大的波动, 致使国民经济运行大起大落。这种波动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是其他破坏性因素所难以比拟的。因此, 保障经济安全, 首要的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就是防止和治理这种经济生活中的这些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怎样有效防范、抑制和治理经济生活当中所出现的这些诸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经济学界需要规范的问题。

四、经济法如何体现社会分配公平

经济法强调, 国民收入分配要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 并强调政府要利用税收等各种经济法手段, 调整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薪资报酬, 缩小经营管理者与劳动者收入差距。特别要注重二次分配的公平公正, 体现经济法所具有的保护弱者的原则, 逐步完善和修订个人所得税法的不合理之处, 逐渐实现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所得税的征收和缴纳。另外, 还要逐渐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的全社会覆盖层面和广泛程度, 进一步缩小城市农村差异, 实现社会公平。此外, 政府应当更多地承担经济职责, 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等等。

五、经济法如何规范政府的投资参与行为

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政府迅速推出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这时, 就有人提出要怎么监督、会不会出现腐败的问题。这种担忧并非多余。目前, 我国成千万上亿的投资中绝大多数的投资都是以政府为投资主体, 整个过程都是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导下来完成的。

篇4: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新课题

互联网金融风险谱系

金融的表现形式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即信用,其本质是风险管理。不管是已有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本文不采用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说法,采用已有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说法,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区别),都是从事经营风险的活动,涉及到风险匹配问题。

如果将2005年马云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第三方支付”概念作为起点,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仍未沉淀出其独特内涵,至少现在还没有完全把各种各样互联网金融形态抽象出一个基本概念。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可以涵盖一切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包括货币发行、保管、兑换、支付、结算、保险、基金、担保、证券(股权、私募基金)发行与交易、资产交易(大宗商品)等。

所以,更准确地说,应该将互联网金融看作一个谱系的概念。从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分化来看,除已有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最为典型的是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外,现今中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形态有: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阿里小贷),P2P网络贷款中介平台,众筹融资,互联网货币,新兴网络金融交易平台包括非标资产交易平台(如陆金所)、网络金融销售平台(如各种宝宝、众安在线)、网络银行。

金融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传导的风险;二是金融业自身的风险。通常所说的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后者。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所谓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合规风险。理论上,适用于已有金融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功能监管(包括审慎监管、行为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监管(包括市场准入、运营监管、信息监管、投资者适当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包括风险识别、计量、防范、预警和处置)等都应当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不过互联网金融上述六种表现形式的风险并不完全一样,核心风险仍然是信息不对称,这是已有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共同面临的问题。

去中介化带来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米什金指出,金融中介和市场之所以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具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二是具有专业信息处理能力,能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现在有两类金融中介和市场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推动资金数额、时空和风险收益的匹配,一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二是以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为主的直接融资模式。此外,期货交易所提供了更高级的风险管理的工具,影响直接金融(股指期货、个股期权)和间接金融(利率期货、汇率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在过去通过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金融资源配置的格局下,一些大的金融中介机构成为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中心。

互联网金融是否属于间接融资模式与直接融资模式之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暂时还存在疑问,其核心精神之一的去中介化特征已显露出来。这也正是互联网金融与已有金融不同之处,开放、共享、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央行亦是一中介)、自由选择、平等、普惠、民主。

因而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去中介化的,甚至互联网货币可以去中央银行化。但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主要指P2P和众筹)去中介化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去中介化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反而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性。互联网金融面临着网络信息诈欺和信息爆炸,没有第三方给予筛选、处理,可能会令资金供给者无所适从。已有的金融中介功能可以缓解部分信息不对称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证券交易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在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知情权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众筹和P2P所不具备的机制。不能因其未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未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就抹杀金融中介的功绩。

二是去中介化弱化了对资金供给者保护,证券公司等机构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分担筹资者对投资者的责任。例如,根据证券法第68条规定,对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告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财务会计报告、上市报告文件、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除非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而众筹融资显然没有这种制度安排。

三是去中介化诱发金融风险,降低了金融安全。从去年到今年P2P网络贷款跑路事件屡有发生,商业银行贷款制度设计不存在类似情况。

可见去中介化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保护问题。当然,现在有担保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证券法修改过程中可能将要加入履约担保职能,就像2012年《期货交易法》修订过程中专门增加了期货交易所的一项职责,叫中央对手方和履约担保机制,成为了期货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的核心职能。

金融消费者保护新课题

互联网金融遭受损失的主体主要有四个:一是资金需求者损失,这主要来自于经营风险,其亦是金融业风险的来源;二是资金供给者损失,既有可能来源于资金需求者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传导损失,还有可能是互联网平台经营风险及道德风险传导损失;三是互联网平台的损失,一旦资金供给者遭受损失,有可能要求资金需求者和互联网平台承担垫付责任或连带责任;四是政府损失。所有的金融都有外部性,既有正外部性也有负外部性。一旦互联网金融资金供给者遭受损失,基于以往的做法,政府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尽管这种责任不是法律意义上的)。

其中,互联网金融资金供给者损失需要特别关注。由于资金供给者与资金使用者不再面对面谈判,当资金使用者带来恶意风险或者道德风险时,互联网金融资金供给者损失可能更加巨大,并且投资者或资金供给者很少走法律途径,最后风险都交由政府。这也是政府应该进行监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形态和经营者众多,而地方政府离市场更近,应当给更了解情况的地方政府配置部分监管权力。

互联网金融核心精神之一是普惠金融,这也引出了投资者保护的新课题。互联网金融拓展了交易边界,服务了大量未被已有金融业覆盖的人群,具备了明显的“长尾”特征。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长尾人群(主要表现形式是投资和P2P贷款)的金融知识、风险识别、风险承担能力比较弱,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性更加明显,更容易遭到非面对面交易的误导、欺诈;二是长尾人群投资数额小且分散(如余额宝等),要求对资金需求方的监管成本高于收益,容易形成依赖政府心理和搭便车现象,市场约束机制失灵;三是一旦互联网金融出现风险,长尾人群引发的社会负外部性比较严重,易出现中国特有的群体事件,政府风险处置和维稳成本比较高。

面对互联网金融“长尾”特征,必须通过立法建立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具体包括:(1)在互联网金融特定领域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先要保证其知情权,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其次在已有的金融民事责任体系基础上,完善互联网金融民事责任;再次在已有的金融刑事责任体系基础上,完善互联网金融刑事犯罪惩罚制度。(2)建立适合互联网金融诉讼制度,包括电子合同主体识别、电子合同效力、集团诉讼制度等。(3)强化社会公众金融风险教育,社会公众金融风险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公众承担互联网金融合法交易后果的意识,提高公众识别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的水平。

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可以秉承“观察、检查、诊断、矫正”态度。互联网金融虽然不需要几百年的历史演变才能成熟,但仍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容忍度,允许试错;检查就是要从政府层面对互联网金融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总体评估,要给予一定的引导、规范;诊断即对互联网金融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出原因、给予定性;矫正就是要对不符合法治精神的互联网经营行为和经营业者给予相应的制裁。具体包括:(1)采取原则监管和规则监管相结合的方式;(2)建立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制度;(3)赋予政府互联网金融监管权,也可以分权给地方政府互联网金融监管权。

篇5: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 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一、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判断

对中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指的是通货膨胀),国家提出要防止经济发展由过快转为过热,以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的做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日益开放,所以任何 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1)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核心是什么?

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给。现在讲流动性过剩,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流通中的现金较多,一个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太多。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超额准备金 太多,表示银行手里的钱太多。

(2)从紧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从紧的货币政策,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赢利空间,因为企业的信贷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了,房地产商从银行贷款的成本上升了一点,但如果房价一直在猛涨的话,那一点增加的成本根本看不出来,一下子就抵消了。对股市直接的影响谈不 上,都是间接的,要有一个过程。

货币政策从紧后,在控制物价上涨方面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复杂。物价 上涨,从CPI指数看,主要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波动较大。

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会对商业银行带来大的影响。如果不出意料,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选择,这将对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造成大的影响。在今年九次提高准备金率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内部流动性已经有紧缺迹象,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必将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更加紧张。商业银行首要任务 是保证流动性,保证支付,这必将对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现在倡导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协调搭配,财政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健。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兼顾扩大就业的要求。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掌控不好,将会减少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这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认真处理好的问题。

篇6: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答:经理人掠夺是指经理人凭借其管理权限和负责职能,采用多种貌似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据更多财富为已有的行为。经理人掠夺的表现方式分为常规时期经理人掠夺和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掠夺。(1)常规时期经理人掠夺方式,主要表现为不顾远期风险的扩张战略,以其提高其股权期权收益的方式来实现。经理人的收入构成:收入=工资+奖金+股权期权,其中工资报酬固定,但奖金补贴及股权期权都是随银行机构(企业)的资产、收入和利润增长而增加,因此,常规时期经理人不顾风险创新和扩张企业,使得银行资产、收入和利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一方面增加经理人奖金补贴,另一方面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给经理人股权期权带来最大效益的收入。(2)金融危机时期的经理人掠夺方式,可以说是企业经理人通过制造危机来获得最大收益,达到掠夺的目的。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并不对银行机构(企业)前期的高风险政策负责,只收获危机前的收益。金融危机对于企业,要么破产要么度过危机;对于政府而言,或者救助或者放任自由。无论如何,如果度过危机,经理人可以索要更加高额的酬薪;而如果企业破产,经理人被解雇时可以获得一笔补偿,经理人损失的只是其声誉,但金融危机时期经理人损失的声誉具有系统性,其个人声誉可以忽略不计,2、试结合国外分析我国有关部门规范相关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答:现今我国有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具有相当的必要性,这是因为:(1)当我国的金融机构存在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率的同时,金融机构却是盈利的,以至于金融高管人员分配利润,而不良资产却留给了社会公众(2)金融高管人员通过从自己参股的金融机构借贷,然后再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转移资产,当金融机构破产时,企业贷款也就成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一个部分,而高管人员却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3)金融高管人员掠夺使得他们

获得巨大的收益,但却造成金融机构的巨大不良资产漏洞,成为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转嫁给了社会公众。这些因素促成了我国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来规范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必要性。

3、请从所有者(国有企业股东)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规范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答:针对政府、国有企业股东、企业高管三者的利益在金融危机前的重合使监管形同虚设,金融危机后,国有企业股东损失巨大,而政府的损失更大,从国有企业股东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以下几条规范企业高官薪酬制度的建议:(1)加强民主监督,对企业高管人员实施酬薪政策,完善制度,对高管人员的收益进行管理

(2)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堵塞漏洞,对违规的高管人员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

(3)改变坏账与利润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分配利润必须要在以利润冲抵坏账后方能进行

(4)严格执行资本监管原则,保证资本充足,通过资本监管约束金融机构内业务夸张,同时限制机构外业务过度膨胀

篇7: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多地政府的积极“拥抱”下,在中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战略布局,将为地方民生发展和产业转型注入新动力,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国家层面一再给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注入“正能量”,鼓励金融创新。而热潮汹涌的互联网金融也让地方政府按捺不住了,欲借互联网金融之风促进当地民间借贷阳光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地方政府布局互联网金融产业切莫跟风,同时要警惕产业泡沫风险。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宏皓表示:“各地方政府发展互联网金融,进行相关的产业布局,我认为是非常明智的,是符合中央政策同时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一个决定。”互联网金融会解决以往传统金融无法解决的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小微”的融资难题,将促进实体经济活力,加速产业的重新构造。随着互联网金融火热发展,各地方政府开始了考察调研,着手引进相关项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线会员达到1200家,包括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方政府在内。宏皓会长布局地方政府互联网金融,地方政府还是需要依据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进行深入的调研、布局,有限、有效投入;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更多地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引导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风控意识及反应灵敏的优点,在降低投入及风险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是最权威的互联网金融智库,在信息产业革命、“互联网+”和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的背景下帮助地方政府进行转型升级。协会设立四个专业委员会,包括P2P专业委员会、众筹专业委员会、互联网金融专业技术委员会、互联网金融与产业升级专业委员会。四个专业委员的智囊团多方位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将为地方政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扩大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积极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将协助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也将推进更先进的城市管理模式。

关于“组织第四批会员单位集中学习暨会员牌匾颁发仪式”的通知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将于2015年8月15-16日举办“第四批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员集中学习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应用及风险防范”暨“中国互联网金融与产业升级领袖人才培养计划(高级)”开班第二课。届时将举行第四批会员单位牌匾授予仪式、第三批会员单位协会职务任命仪式、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协会专业委员会第二次集中会议暨《互联网金融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2015互联网金融榜样企业”颁奖仪式及为部分第一、二、三批会员单位开设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与产业升级领袖人才培养计划(高级)”开班第二课《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实战应用》。所有会员单位均有资格参选协会四个专业委员会委员之一。协会将从5月20日起依据区域分布、所属行业、企业规模、经营业绩划分出第四批会员单位,请递交过入会申请书并接到协会通知的单位务必准时参加。学习主题:

1、《中国互联网金融与产业升级领袖人才培养计划(高级)》开班第二课:《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实战应用》

2、《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应用》

3、《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模式的重塑》

4、《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5、《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人才培养》 课程涉及内容: 本次课程是协会对企业规范化发展进行的第一次重要专业指导,依据协会的核心价值观,课程涵盖了金融创新工具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运用,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如何找到更多投资者的方法,如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做新市场拓展的战略布局,如何整合政府等各类资源,如何找到更多优质项目,如何运用自媒体手段迅速提高行业内知名度等。请参考协会网站首页“要闻视点”中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5月16-17日成功举行第三批会员单位集中学习讲座暨会员牌匾颁发仪式”。

主讲专家: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 宏皓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融资专家、财富管理专家,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政府、上市公司金融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央视网财经评论员。

中国五大国有银行总行及各地分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挑战和创新应对》指定培训专家。撰写农行总行 2012 年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报告,指导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金融创新。2013 年为招商银行总行建立小贷商学院,指导招商银行小贷中心金融创新。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农商行等总行及各地分行、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多次培训指导其转型升级。担任金融顾问并指导转型升级的企业及政府机构:经纬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冶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富锦市、江苏溧阳市,江苏常州市、湖北长阳县、四川眉山市、郑州市航空工业园、内蒙古包头产业园区、中建五局、郑州市黄河勘探设计院、万达集团、广州雅居乐集团等。年从事金融投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是中国目前首位指导各地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及运作,帮助地方政府用金融创新搭建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实现转型升级的金融实战专家。著有《融资决定成败》等 24 部著作,是国内在金融领域出版著作贡献最多,受众面最广的金融投资专家。

篇8: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一、积极参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学校组织的基础教育通识培训给我们实验中学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平台, 学校购买了一些课程改革前沿书籍, 给我提供深入学习前沿理论的机会。在学习前沿教育理论过程中, 陈照星校长和教务处主任陈彬彬针对课改疑难问题对我进行理论学习指导。通过理论学习, 提升我的教师职业生涯的质量。

姜正川主编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解析洋思中学的成功之道》写到洋思的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何做个会教的老师?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当个会教的老师深层含义应该是不仅仅教会学生掌握知识, 而且要教学生学会通过何种途径掌握知识。“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在老师眼里没有差生, 老师只承认学生的差异, 那就是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力, 老师就能够挖掘学生潜力, 在这样的关怀下学生就会感到有奔头。

二、立足课堂实践, 展现新课程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塑造人, 发展人;以人为本, 要求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我看完这段话后深受启发, 我指导学生编演的一个剧本是《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鹞鹰之死》我要求扮演魏征的学生想方设法拖延时间, 而扮演唐太宗的学生要想方法打发魏征走, 但要求台词符合历史情景。各班各显神通, 到表演时候更是爆笑镜头多多。有的超出我预测的范畴, 但是又合情合理。十一班的唐太宗扮演者要求还得配一个太监, 是啊, 哪有大臣直接闯入皇宫。结果学生没有人愿意扮演。只好老师充任, “启奏陛下, 魏征求见。”“哪个魏征?”我愣了, 皇帝不知道重要大臣?“我玩鹞鹰入神忘了。”从这角度确实符合情景……

这在课改以前, 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尝试这种学习方式。他们不再感到学习历史是沉闷的历史年代和事件。他们把历史知识用历史剧的方式表达出来, 穿越时空去体会古人的人文精神。

三、参加课题研究, 提高自身素质

陈大伟主编的《有效研修》提到“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力量, ‘教师开展研究有三个基本途径:通过系统的自学;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最后一条途径尤为重要。’”“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林崇德语)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碰到疑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做课题有助于教师养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自觉改进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 不断进行有意义的教学反思。

我参加了朱旭老师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子课题“南安市中学历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素养养成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在此课题中我重新审视新课程下如何做一个新型教师。我以李晶主编的《有效教师》中提到几句话勉励我自己:胸怀理想, 矢志从教;热爱事业、追求卓越;以德立教, 奉献中积累;乐学好学, 学而不厌;悦纳自我, 自强不息;童稚之心与长者风范;平和之心与坚韧精神;坦诚开敞, 善于交往。

2010年12月我参加研讨会, 在洪濑中学听林春梅老师的课, 这是一堂总结阶段的示范课。在同伴互助中大家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历史教学学生不仅是在历史课程中的学习素养的养成, 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素养的养成。

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是历史教材的重要补充, 在开发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方面本人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与台湾岛隔海相望, 三国东吴置县, 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南安具有丰富乡土资源,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曾一度是闽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九日山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 全国著名的侨乡……在今天和未来有着重要的价值, 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但就目前南安各地的学校而言, 就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 尚缺乏推广性的范例。

参考文献

[1]高帆.拿什么吸引学生——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

篇9: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二十几年前的儿歌还让人记忆犹新,如今,就算是一块钱的硬币,也很少有人愿意弯腰从地面上捡起来了,更别说郑重其事地交给警察。虽然还是法定的货币,但硬币越来越不被人们在乎,甚至有的商贩还会嫌麻烦而拒收。不过就是这些毫不起眼的硬币,让一个名叫默巴克的美国穷小子一下子成为了大富翁,“硬币兑出来的大富翁”。

一位见闻广博的记者开始说故事:话说1991年,刚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默巴克成立了“硬币之星”公司,在超市安放自动换币机,顾客将手中的硬币投进去,机器就会自动点数,最后打出写有硬币价格的收条,顾客凭收条到超市服务台去领取纸币现金。自动换币机收取9%的手续费,所得利润与超市按比例分成。由于全美国每年有价值约310亿美元的硬币在市场上流通,还有价值约105亿美元的硬币散落在各家各户的沙发缝、地毯下、抽屉角落、汽车坐垫下等地方。所以仅仅5年,“硬币之星”公司在8900家主要超市连锁店设立了10800个自动换币机,并成为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

一位经济学家肯定了硬币之星的意义:1角硬币和20美元的金币扔在箱底是毫无区别的,只有进入流通时,其价值才能够显现出来。硬币之星唤醒了沉睡在箱底的硬币,做了件好事情。当年李嘉诚先生曾经为捡回一块钱的硬币而付给侍者100块钱的小费,就是因为“钱是社会创造的财富,不应被浪费”。

一位商业策划专家由此获得启发美国的一个普通大学生,靠一个突发奇想的主意,就做成了这么大的生意,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他所使用的自动换币机只是一个简单点数的设备,还算不上高科技,而且他做的工作是硬币兑换,看上去是非常小的事情。既没有技术含量,又不是惊天动地的大动作,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能够把它复制到中国来吗?我国硬币兑换也面临同样的困惑,不仅硬币,连大额纸币与零钞之间的相互兑换也不容易。

一位金融学者及时提醒:如果简单地做中国翻版的硬币之星,可能开业两天就关门大吉了。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监管问题,硬币兑换服务说到底还是金融服务,需要金融审批备案,一定要被监管的,不可能是谁说开就能开的。另一个是手续费问题,9%,在金融产品中简直是天文数字,太高了,高得几乎离谱。就算你经过了审批,开张后也会被消费者、网民和媒体的舆论炮轰,甚至扼杀掉。本来硬币面值就小,手续费如果再降得很低,可能无法保证利润。

那位记者点头赞同:9%的手续费显然过高,有暴利之嫌。还记得去年我们因为3毛钱的手续费惹起的众怒吗?2006年5月,国内几家主要银行先后发布收费公告,2006年6月1日起开始收取银联卡跨行查询费,境内跨行查询手续费0.3元/笔。如果以平均余额300块钱计算,手续费只是1‰。结果闹得不可开交,有一位市民还把交通、工商、建设3家银行及中国银联送上了被告席。

那位商业策划专家不以为然:问题是在美国9%的手续费没有人抱怨啊,转瞬之间,8900家主要超市连锁店设立了10800个自动换币机,最后公司还能够上市。我们要想想,为什么那么多超市愿意上这个设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使用这个设备来兑换呢?因为市场需要,它给消费者提供了好的服务,所以没有人认为它是赚取了超额利润,或者欺负了消费者。这个涉及服务与成本的关系,或者说服务提供者与利润的关系。我觉得硬币之星给我们的金融服务与监管提出了新视角,我们应该更贴近市场,发掘市场盲区。

那位经济学家若有所思:国际上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超过50%,有的银行甚至达到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也不到30%。今年我国履行WTO承诺,全面开放银行业后,中国银行业将同外资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仅靠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将难以存活。加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商业银行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那位记者展示了一则新闻:创新是最近比较流行的词。2006年12月6日,银监会高调推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就是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后,鼓励国内外银行创新、规范其创新行为的一个原则性指导意见,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鼓励发展、强调规范、服务客户、教育公众。

那位金融学者对这则新闻进行深度解释:这就可能解决刚才说过的那两个问题。第一,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表示,监管部门要在监管程序和监管方式上降低银行创新成本。银监会依照“宽准入”的思路来审批创新产品,同时实施“严监管”策略,整个监管过程会从前期的产品研发延伸到后期的市场反应。

第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提及“买者自负”原则,即谁买这个产品和服务,谁就要对产品创新带来的收益和风险负责。这个词是第一次出现在监管机构的正式文件中。监管部门在要求商业银行注意防范新业务可能的风险的同时,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普通投资者进行教育,了解产品并理解其中的风险。可以说,“买者自负”原则是金融创新的前提。

那位经济学家冷静地分析: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银行办成了行政机关,所以老百姓十分相信银行。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都进行了改革,成为了真正的金融企业,它和买者都是市场中的平等主体,应该互相承担相应的收益和风险。但是施行“买者自负”原则,还需要四个条件。第一是要对消费者进行教育,“不要鱼见饵而不见钩、人见利而不见害”。第二是信息得对称,消费者也有权了解产品全部的利润收益和全部的风险。第三是卖方推介的管理,买者自负了,也不是谁都可以卖,还是要监管,并提供保证买卖双方权益的公共平台。第四是配套的法律措施。譬如“吸烟有害健康”或者“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提示,必须与新产品的宣传同在。

那位金融学者对“买者自负”做通俗阐释:如果卖方不告诉消费者产品的风险,只说收益如何,欺骗性推销掉产品之后就不管了,这肯定不行;如果卖方诚信地说明了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消费者为了收益购买产品最后有了风险,也没有道理回头要求赔偿;同时,只要做到了买者自负的几个条件,卖方提供的任何金融产品,都应该被创新原则所允许的,不能以风险为由不让人家做。正如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说的,“买者自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都应该自觉地遵守这个理念。李伏安同时也表示,“买者自负”虽然是产品创新必须强调的一个原则,但并不是说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消费者,而是让消费者的选择决定创新产品是否能够生存下去。只有“买者自负”的意识到位,让市场各参与方围绕该原则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承诺,维护自己的品牌,才能使市场规则更加明确、长期高效。

那位经济学家为本次讨论总结:买者自负了,我们的消费者能否及时转变传统思维模式?这是一个考验。买者自负了,假如持有硬币的消费者,愿意在一个非金融机构发明的机器上去兑换货币,我们的监管部门如何监管?这是一个考验。

买者自负了,自由的舞台已经搭好,我们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怎样完成龙门一跃式的创新?这是一个考验。创新并不意味着必须用RFID等最新技术,也不意味着必须要用互联网。硬币之星既不是高科技又不是大业务,完全是在硬币兑换这个谁都看不起的小业务上进行的创新。二十一世纪是需求的世纪,金融创新的根本自然是需求。高科技甚至核心技术只是手段和过程,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创新的目标、动力和结果。

上一篇:就餐须知下一篇:交友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