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教育档案专业论文

2022-04-16

摘要: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以短期、实用、快捷为特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终身学习,起到了学历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普通高校的重视。总结我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有独立式、分离式、综合式和分数式,分析了现有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不科学,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历教育档案专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历教育档案专业论文 篇1:

多措并举兴学育人 夯筑档案事业根基

1979年4月,河北省档案工作开始进入“文革”结束后的恢复和整顿时期。此时,档案工作百事待兴,但更紧迫的是档案干部队伍的建设。面对千头万绪、繁重的档案业务工作,“文革”期间被分散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急需收拢归队、低学历、无学历的新上岗档案工作人员亟待培养,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更是对档案干部队伍的建设在学历、专业技术水平、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1981年11月4日,省委书记尹哲在出席河北省档案学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所作的讲话中,就要求把培养档案人才“这项工作迅速提高到议事日程上来”,有计划地培养训练,采取轮训的办法,分批轮训提高,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同志可送设有档案专业的大学去深造。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后来,人们又将“三个面向”的内涵延伸到包括档案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作为本领域、本行业改革、开放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口号。

1983年10月后,以“三个面向”教育方针为指导,河北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密切配合,多层次兴学办学,举办各种短期或专题培训班、开展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着眼当前工作需求和档案事业适应现代化的长远发展,大力培养档案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使河北的档案教育事业步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一、普通大中专教育

1982年6月,河北省高教局、省档案局向省政府提出《关于在河北大学历史系增设档案专业的报告》,9月该报告获批准。1983年河北大学历史系开始招收档案专业本科生。1985年4月20日,省档案局与河北大学签订《河北省档案局请河北大学开办档案干部专修科的协议书》,规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20门课程,招收学员40人。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河北大学历史系正式设立档案学专业,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培养档案管理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并拥有档案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到1986年底,有在校生102名,档案专业任课教师12名。1995年档案专业被合并到信息管理系。1996年,河北大学与四川大学联合举办档案专业研究生班,到2000年毕业25人。2000年,河北大学进行院系调整,管理学门类专业合并为管理学院,下设档案学系。档案学专业自1983年首届学生招生至2005年,累计招生735人。1983—2005年,河北省累计培养档案专业大专生、培训生近万人。

1982年9月25日,省档案局写出《关于在河北建设学院举办档案干部专修科的请示》。12月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3日,省档案局下发《关于中等档案干部培训班名额分配的通知》,确定招生对象、条件和学历待遇等。1983年3月1日,河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设立档案中专班,招收50名从事档案工作3年以上、35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干部,学制2年半,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中专班的文化、政治、历史等课程由该院负责;档案专业课程由河北省档案局派人或聘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教师担任。1985年因教育经费不能解决,档案中专班只开办了一期即停办。

二、职业中专教育

河北省档案中等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最初以职业高中教育为主。1985年石家庄市第28中学(后更名为石家庄市职业中专学校)开设文秘档案女子职业中专班,招收学生90名,到1990年6月,毕业182人,在校生91人;1986年,邯郸市第四职业中学举办文秘档案职业高中班,招收学生30名,到1990年6月,毕业102人,在校生45人;秦皇岛市职业中学开办文秘档案专业班,到1988年共招收学生120人。其后张家口市、廊坊市、承德市、保定市、唐山市档案局分別与当地教委协作,确定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开办档案专业班或举办职业高中班,衡水市档案局在饶阳县职教中心开设档案中专班,到2000年8月共毕业4期190人。这些班基本上都设在当地职业中学或职教中心,隶属于当地教委。招生对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制等大体相同。生源主要是本市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教学,每年招收一个班,每个班50人左右;课程设置上除了开档案管理学等专业课以外,还开设数学、语文等基础课;日常教学和管理、毕业分配由学校负责。档案局负责提供实习场所,以及部分专业课的教学。

三、在职学历教育

1.函授: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档案专业在河北招收在职大专生74名。1984年3月28日,省档案局向省领导叶连松、吕传赞、曲维镇致函转达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领导计划在河北省开办函授分院的意见。8月7日,省教育厅转发省政府《关于同意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河北分院的批复》,分院设于石家庄市,并于1985年开始招生。两次招生对象多数为在职档案干部,学制3年,达到大专程度。1986年毕业74名,1988年毕业85名,毕业后继续在原单位工作。2.电大: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于1985年设置档案专业,学制3年,大专程度。全省共招收学生436名,另有视听生336名,开办19个教学班,到1988年毕业510名。3.自考:1990年6月1日,省档案局向省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发出《关于开考档案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请示》,申请1991年初正式开考,培养目标是熟悉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掌握档案管理、保护、编研、现代化管理等基本理论、技能,提高档案行政管理和决策水平。自学考试分大专专业证书、大专、本科三个层次。1990年11月8日,省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和省档案局联合发出《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档案学专业的通知》,确定自1991年上半年开始,由省档案局委托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档案学专业,指定河北大学为主考学校。11日,省档案局印发《关于组织档案干部参加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几项暂行规定》的通知,就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办学基本原则与方法、收费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1991年,根据河北省档案系统专业人员队伍现状和开办自学考试条件,在省自考办的组织指导下,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论证,全省档案学专业自学考试正式开考。1994年,省档案局、各设区市档案局将档案专业自学考试助学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以推动助学工作开展。自1991年开考至2000年8月底,全省累计学员万余人,全省通过自学考试有1326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291人获得大专《专业证书》。2002年,河北省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对档案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在着重考核自学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课程增加调整为16门,共计74学分,并实行新旧课程顶替。

为便于开展自学考试助学辅导工作,省、市档案局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省档案局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部,具体负责全省档案学专业自学考试的汇总、上报;与省教委、省考委保持经常的联系;与主考院校共同研究制订《教学计划》;指导和检查各地市档案局自学考试机构的日常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及时总结和交流有关自学考试方面的先进经验。各地、市档案局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站,负责配合本地、市自考办组织好考生的报名考试工作;指导和检查各县(市)、区档案局的档案学专业自学考试工作;本地、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情况的汇总、上报及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当地自考办保持经常性联系。

四、举办专业证书班

河北省先后举办3期档案学《专业证书》班:邯郸地、市文秘档案大专《专业证书》班:由邯郸地、市档案局主办,省档案局同意,邯郸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审查并委托邯郸市职工中专学校承办。由河北大学负责组织教学,经过考试,170名学员取得河北大学颁发的档案大专《专业证书》。河北省档案局档案大专《专业证书》班:经省教委、省劳动厅批准招生名额,由省档案局负责面向全省各地、市及省直分配名额,各地、市将考生详细情况统一带到省档案局报名,通过资格审验、考试、考核择优录取并报省教委备案。省档案局于1990年9月、1992年11月先后举办了2期《专业证书》班,1990年有53名学员,1993年有33名学员取得档案大专《专业证书》。此外,1987年3月,保定地、市档案局协助省档案局在保定自修大学举办一年制档案干部进修班,该批学员1988年结业,共计88人。

五、岗位培训

1985年,为解决不具备学历的老档案干部专业职务申报考试问题,省档案局举办短期岗位培训班,先后培训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干部400人。1989年根据省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意见的通知》及《河北省档案工作上等升级试行办法》,为提高全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省档案局于1989年9月4日至10月19日举办全省副科级以上档案干部培训班,208名来自全省各地档案部门领导干部及省直机关部分档案室的业务骨干参加,学习《档案管理学概要》等六门课。自1985年到1990年6月,省档案局共举办3期副科级以上档案干部培训班,每期一个月,经考试合格颁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计培训530人;为配合档案工作上等升级目标管理,举办3期业务骨干短期培训班,培训1100人;为提高上等升级工作评审员水平,举办短期培训1期,培训评审员400人;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全省共培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档案专业人才1333名,短期培训率占全省专兼职档案人员总数的50%。1991年5月6日,“河北省档案局岗位培训考核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并要求各地、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成立相应机构,以便迅速开展工作。11月5日,省档案局、省人事厅联合制发《关于开展全省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1992年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省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补充意见》。文件对岗位培训的分工、对象与内容、师资、教材、考核与发证等作出具体规定。全省各级各类档案工作岗位上的档案人员都属于岗位培训的范围,新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意见》明确岗位培训暂定4种岗位:档案局、馆长岗;业务监督指导岗;档案馆工作岗;档案室工作岗。省、地市、县(市、区)档案局要建立岗位培训的考核机构,负责本单位档案人员考核的组织领导工作。按照培训的层次,本着谁培训谁发证的原则发《岗位培训证书》,证书要经同级档案局、人事(劳动人事)局盖章,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是上岗任职的资格证明之一。岗位培训的考核成绩应列入本人档案,作为上岗(在岗)、转岗、晋升的依据之一。

1992年11月19日至12月11日,省档案局举办了第一期局馆长岗位培训班,全省44名档案局馆长、业务科长参加培训。五门专业课和四门公共课全部合格者,颁发省档案局、省人事厅的《岗位培训证书》,作为上岗(在岗)、转岗、晋升等资格的依据之一。从1993年开始,对全省岗位培训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省档案局每年与省政府签订1000人的岗位培训目标考核任务,具体指标下达到各市档案局,年终根据各市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1996年12月13日,为进一步加强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工作,使岗位培训工作更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省档案局面向全省各市档案局、省直专业主管机关档案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全省岗位培训工作在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宏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自1991年至2000年8月,十年间,全省共举办岗位培训班180期,培训13424人,岗位培训率达80%。2004年4月9日至15日,省档案局举办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省三级档案局馆长读书培训班,聘请了国家档案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及省著名专业人士集中授课,系统学习《档案信息化建设》等6门课程,全省各级局馆长189人参加学习。从1992年至2005年,省档案局先后举办26期局馆长岗位培训班和省直机关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累计培训3152人。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八五”期间举办岗位培训班130期,培训7881人;“九五”期间举办岗位培训班399期,培训19203人;“十五”期间举办岗位培训195期,培训8713人。

此外,还举办了一些在职综合业务培训。如1979年5月省委办公厅档案处在省委党校举办了三期全省档案干部训练班,参加学习的有各地、市、县档案管理部门初做檔案工作的人员共168人;1980年1月,省档案局在石家庄市举办有500人参加学习的科技档案干部训练班。1981年9月,省档案局在河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举办了150人参加的训练班;1986年10月省档案局对新进入档馆30多名人员进行培训。1987年至1988年,省档案局在石家庄市举办两期不具备规定学历的档案专业干部训练班,参加人员两期共336人。

六、继续教育

1992年5月10日,省人事厅印发《关于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的通知》《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在全省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并对继续教育证书发放、签证登记办法等作出具体规定。1992年8月27日至12月31日,根据《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和1990年全国档案教育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国家档案局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电视讲座》于1992年8月27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1992年10月12日至11月13日,省档案局组织一期省直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电视讲座学习班。1993年5月,省档案局组织一期省直机关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电视教学非学历教育班,结业学员126名。1998年12月1日,省档案局印发《河北省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规定省档案局和各市档案局是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承办单位,省档案局负责全省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各市档案局、省直机关档案部门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1999年7月,省档案局举办第一期全省档案干部继续教育培训班,来自全省147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学习。聘请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国家档案局的专家和省内档案界资深人士授课,重点讲授《电子文件管理》等档案界比较前沿的知识,以及《世纪之交的我省档案工作》等专题内容。2000年7月31日省档案局印发《关于做好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通知根据省人事厅关于《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规定在全省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到“九五”末,全省接受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档案干部达2000人,参加档案法规、企业档案分类、乡镇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课程短期继续教育培训的达52210人。2003年2月25日省档案局制定《关于加强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以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各级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持证上岗制度,对不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档案专业学历的档案业务人员进行资格培训。2005年4月,针对省档案局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学习的现状,省档案局特别举办了一期省会档案局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聘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授课,省、市、区三级档案馆专业技术人员140人参加了学习。同时,全省各级档案部门也积极开展了各类培训,举办继续教育及各种专题培训班。据统计“八五”期间举办1284期,培训61558人; “九五”期間举办2068期,培训179000人;“十五”期间举办1447期,培训93000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馆  石家庄市委党校)

作者: 吕新民 耿晖 刘江茹

学历教育档案专业论文 篇2:

我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探讨

摘要: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以短期、实用、快捷为特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终身学习,起到了学历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普通高校的重视。总结我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有独立式、分离式、综合式和分数式,分析了现有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不科学,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讨了非学历教育的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以期对我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管理体制

一、引言

非学历教育是一个“中国化”概念。在西方以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相称。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法》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高校非学历教育,从类别属性分析,是整个高等教育活动中学历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类型;从具体形式分析,高等非学历教育没有严格的学习年限规定,学习课程根据需要可多可少,学员不需经过竞争考试而取得资格等,比如,高校开展的高级经理培训班,大学生创业培训,与国内外办学机构合作举办的培训班,各类资格认证辅导班等。非学历教育这一概念提出时间不长,相关研究不足,本文对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模式及管理体制进行重点探讨。

二、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现实意义

以学习年限和教学大纲为标志的教育是学历教育的重要特征,非学历教育以短期、实用、快捷为特征,强调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在20世纪之前学历教育至高无上,一统天下。随着21世纪到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知识更新周期加快,各类知识、信息产品层出不穷,市场需要大量实用、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学历教育因其学制长,产品周期长,无法适应市场需要,因此,提高非学历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法》把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非学历教育统一于高等教育制度下,其内涵如下:一是高等学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开展非学历教育是普通高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必要环节;三是开展非学历教育是普通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四是现行的普通学历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人一生所预设的全面发展目标,只有建立起高等非学历教育范畴,才能把终身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这也是教育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客观需要;五是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就业结构转变,普通高校内部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当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发展几种模式

(一)上海交大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是学校成立的教育培训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非学历教育办班进行具体管理,制定领导小组工作办法,非学历教育有关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学校非学历教育办班包括:举办研究生层次的非学历教育、外国留学生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及其各类培训;各种进修、研修(讨)班。

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能如下:一是审核、审批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二是审查非学历教育培训招生简章、媒体广告、相关协议、宣传资料;三是检查、监督非学历教育培训办班的办学质量;四是非学历教育培训办班的档案管理;五是负责评估非学历教育办班教学质量;六是制定、执行非学历教育办班质量控制相关措施;七是审核和颁发非学历教育证明;八是和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联合处理教育培训项目中所涉及的违规、违法行为。

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工作平台是: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网上申报、审核等工作;二是网上公示;三是网上查询。

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可概括为独立式,主要从各类学历教育分离出来,突出了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实用、快捷特点。

(二)南开大学模式

南开大学把非学历教育定位于为社会各类组织提供高端发展培训。EDP(The 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是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EDP是基于现代组织(企事业单位、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的具体特点,开设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短期强化课程,满足高层人员的学习需要。项目的培训时间长短和课程内容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其内容可以偏重综合管理技能,也可以偏重某一具体领域的知识与技巧。EDP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管理教育。它的系统化培养模式均依据领导者的特点与需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人员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模式。在EDP中,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培训模块,学员可以定制适合自己的模块。EDP与MBA、EMBA相比,它强调终生学习,是针对性、灵活性更强的非学历教育。

1.特色课程:EDP中心根据南开大学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形成了五大特色教学和研究领域。一是现代服务发展中心;二是旅游与文化发展中心;三是企业公民发展中心;四是领导力发展中心;五是品牌发展中心。

2.特色模式:一是注重客户需求分析,制定培训方案;二是学习模式分体验式学习、教练式学习、分享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和行动式学习。

南开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分离式。主要从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中分离出来。强调它的社会服务性,同时结合南开大学的办学特色,强调高端社会服务。突出了非学历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特点。

(三)北京大学模式

北京大学非学历教育归属于北大继续教育部,北大继续教育部作为校长领导下的职能机构,统管全校继续教育工作,兼有管理职能和办学职能。从类别来说,包括全校的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从内容来说主要是成人专升本;从形式来说包括夜大和现代远程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包括各类培训班、研修班、高校教师进修、访问学者、非常规研究生教育、各类考试辅导和海外培训项目等。继续教育部设四个职能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学历教育办公室、非学历教育办公室和教学管理与研究办公室。继续教育部直管三个办学实体: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北大培训中心。

1.非学历教育办公室:主管全校各类非学历教育的政策及规章制度制定;协调、汇总及上报、下达校本部和医学部年度接受进修教师计划;审核报批各类非学历的教育培训;监管全校非学历教育的开展情况;处理各种非法办班行为;发放非学历证书等工作。

2.北京大学培训中心:它是北大举办跨学科、综合性高端培训项目的校级专业培训机构,重点面向高级公务人员、高级商务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开展高端培训。它是连接前沿学术思想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桥梁,也是各级党政干部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学习、交流、提升的有效平台。

3.课程体系:培训中心根据社会环境变化、结合北大学科特点,针对委托单位的不同需要,研发出一套完整的具有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精品课程体系。如针对党政干部的“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包括“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等在内的13大专题模块,有近150门精品课程可供选择。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整合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系列精品课程”,涵盖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在内的11大专题,精品课程达近100门。这些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充分的选学空间。

北京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可概括为综合式。非学历教育业务属培训中心,管理职能由非学历教育办公室负责。突出了非学历教育的短期性、针对性和综合性。

(四)分散式发展模式

该种模式,主要是非学历教育由学校专业学院作为办学主体,承担招生宣传、培养方案制定以及方案的具体实施,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履行非学历教育的综合管理职能。该种模式常见于大多数地方高校,其特点是调动了个专业学院的积极性,但也难以保证办学质量,对学校非学历教育缺乏统一管理和科学的发展规划,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以上四种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各有优缺点。但是,独立式、分离式和综合式的优点更明显:首先,突出了非学历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其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后。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品牌影响力。分散式非学历教育,优点是对市场需求响应快,适合那些专业院校,以及对非学历教育刚起步的高校,缺点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科学,没有专职的教师,质量难保证,影响非学历教育品牌建设。

四、当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够

高校有三大任务,即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高等教育的使命是满足国家发展和个人期望。除了上海交大、南开、北大等高校形成了独特的非学历教育模式,多数普通高校的领导层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把非学历培训看成是学校创收的副业,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培训,把非学历教育工作置于次要地位。

(二)非学历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准入和管理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因此,导致非学历教育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普通高校内部尤其是二级单位非学历教育办学不规范,在招生、收费、教学、评价等环节上缺乏有效监管,甚至一些人打着高校的名义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给普通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形象造成了损害。

(三)培养模式陈旧,实效性不强

多数高校非学历教育缺乏市场意识,对社会需求缺乏调研,凭经验或想当然地制定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案。所开办的培训班应用性不强,非学历教育特色不鲜明,在培训模式上沿袭学历教育,培训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运用,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既达不到培训效果,又影响了非学历教育声誉。

(四)缺乏专门师资队伍,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师资是来自各院系的兼职教师,非学历教育没有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由于是兼职,教师的定位还是学历教育,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有的学富五车,但教学技能匾乏。而且在聘请教师时随意性较大,教学任务主要靠教师的诚实度来完成,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和考核。

五、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探讨

(一)更新非学历教育观念

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以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坚持准确的办学定位,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寻求到新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二)健全非学历教育法律法规

非学历教育要努力形成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格局,形成立法、政策、评估相结合的规范体系。按照《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和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以及“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核心,让社会参与监督和评估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监控体系。

(三)完善非学历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质量评估和保证体系,促进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进而实现优胜劣汰;其次,要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非学历教育的统一管理,设置质量标准和办学资格认证制度;最后,要健全非学历教育的各项管理办法,确保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考试实施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保证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和信誉。

(四)建立校企、行业协会的合作平台

政、企、校三家联手、三位一体才能促使我国高校非学历教育进一步快速发展。政府通过立法、拨款等政策手段调控继续教育;行业协会在发展规划、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好非学历教育的引导;企业为非学历教育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普通高校要整合现有的非学历教育资源,制作培训项目菜单,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积极向企业、社区、部门和行业协会推介,推动非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把与企事业单位的岗位培训相结合作为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切入点。

(五)打造非学历教育的特色品牌

目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正步入市场细分和品牌时代。培训品牌是社会对某项培训服务的认知,优质品牌是对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内容、模式、质量保障的认同度高。我国高校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例如南开的EDP。准确而实用的项目设计,培训内容领先,培训模式新颖等方面独具特色,受到市场认同和欢迎。

(六)加强非学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非学历教育要有生命力,培训品牌能够茁壮成长,就必须在教师资源配置、教师聘用、考核、训练与发展方面下功夫,努力建立起一支高素质、有社会责任、专业技能强,有理论重实践、有合作精神的非学历教育师资队伍。制定与非学历教育岗位相适应的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促进非学历教育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文通.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4):15—17.

[2]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45—55.

[3]郑静.成人高校非学历教育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12):22—23.

[4]祝捷.成人教育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35.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研究与发展基金资助“普通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研究——西南科技大学非学历教育平台”(编号:11JYF15);西南科技大学教育改革与研究项目资助(编号:10xn0078)]

[万福: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曾国英: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教授]

作者:万福 曾国英

学历教育档案专业论文 篇3:

加强档案人才建设实施人才强档战略

当今时代,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力,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能够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档案部门是知识性、专业性很强的部门,人才问题是关系档案事业发展进步的关键问题。

(一)

加强档案人才建设是档案工作为社会发展战略服务的需要。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为标志,天津将进入追求更高水平、更加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生产、科研、城市建设等经济领域的档案需求量越来越大。二是随着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人文、历史、文化艺术档案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信息化的发展对提升档案服务水平和效率越来越紧迫。发挥档案优势,努力为社会、天津发展服务,是档案部门和天津市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要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完成新任务,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

加快档案人才建设是档案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档案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档案工作的领域拓宽了,档案服务的范围扩大了,档案工作的手段更现代化了,这就对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在政治素养、文化知识、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随着档案工作科技含量的提升,坐得住、会立卷等这些原有的工作标准被富于创新精神、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具有综合协调能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等新的衡量标准所取代。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适应现代档案工作的人才,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档之路。

加强档案人才建设是造就高素质档案队伍的迫切需要。多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是初步形成了一支覆盖全市的档案人才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底全市档案人员总量已达5500余人,其中专职人员近2000人占总量的35%。二是人才层次不断提升。全市档案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4100余人,占总量的75%,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近1500人占总量的22%。三是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近几年,先后完成国家档案局科研成果11项,档案开发利用取得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数亿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面对天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要求,面对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一是人员总量逐年下降,年龄老化的现象没有明显改善。其中人员总量与1994年相比减少了25%,专职人员减少了44%。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档案人才队伍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缺乏计算机管理、外语、经济、法律和专业档案方面的高级人才。三是高级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档案学前沿课题研究缺乏领军人物,整合高级人才?熏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四是人才工作的政策不配套,有的单位和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加强档案人才建设关键在不断提高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古往今来,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推动者,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强大,对于民族的兴盛与繁荣,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档案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先进生产力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传承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人才兴旺,事业兴旺,人才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要实现档案事业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档案人才资源建设和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不放。二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只要在档案工作各领域和环节做出成绩,都是我们事业需要的人才。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要大力提倡和鼓励人人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形成人人竞相成才的局面。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优化人才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进人才的各项工作,又要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消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和人才使用的体制性障碍,努力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机会,搭建舞台,提供空间,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二)

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快人才培养。要引导广大档案工作者,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推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处室的建设,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实践证明,现代档案工作对人的要求是复合型的、多方位的,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计算机、网络、信息、外语、文秘写作等知识和技能也是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档案教育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要与时俱进,从以专业知识培训为重点调整到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上来。切实提高档案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明确目标,切实制订好人才培养规划。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认真搞好人才需求预测,按照分类培养的原则搞好人才发展规划。一是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要在天津市组织实施“185”人才培养工程,即通过推荐、筛选和培训,培养10名左右在国内档案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专家,培养80名左右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市级档案专业学术带头人,培养500名左右区县级的档案业务骨干,形成具有较高层次的人才梯队,引领和带动全市档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全力提升档案人才队伍的知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加大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到2010年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学历人数要达到300人。努力提高档案人才学历水平,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市级机关档案人员要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企事业单位和县乡镇的档案人员90%以上达到大专学历,其中7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

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人才培养教育的各项任务。一是进一步抓好继续教育工作。档案继续教育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档案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及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信息管理等为主要内容,采取自学、讲座、研讨、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使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不断得到补充和拓展。同时,提倡和鼓励档案人员利用各种形式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搞好学历教育。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各类高等院校办好档案专业教育,继续采取联合办学、成人教育、高自考教育、函授教育等多种形式,为档案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创造学习条件;一方面要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扶持,尽可能地安排好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三是加强实践培养锻炼。继续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和其他岗位挂职锻炼,要采取“出题目、压担子、要成果”的方式,让他们大胆去试、大胆去闯,为他们成长创造条件。对档案学术、技术带头人要定期组织国内外工作考察和学术交流,通过高层次活动提高和检验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

不断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创新人才政策是优化人才环境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围绕优化档案人才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档案人才工作的意见》等五个文件,涵盖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下一步,我们还要根据档案人才工作实际,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比如,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相关规定,对有突出贡献的高酬重奖、给予荣誉。还要制定档案教育奖励办法,在科研、进修、交流、著书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和提供资助。要通过政策导向优化人才环境。不断增强对人才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档案人才真正感到在档案岗位有用武之地、可实现自身价值、受到应有的尊重。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搞活用人机制。一是改革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行聘用制,打破干部终身制和身份界限,推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要建立一套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使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争上岗。岗位需要、能力也胜任的,可以低职高聘;反之,也可以高职低聘或不聘。二是改革分配机制,实行多劳多得。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的自主权,鼓励和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把收入与业绩、贡献挂钩。重实绩、重贡献,工资待遇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三是改革评价机制,实行职称评聘分开,逐步实行以考代评。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建立并推行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推行职称资格评定和职务聘任分开,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克服重学历和资历、轻能力和业绩的倾向,让干事业、有贡献的人及时得到社会和大家的认可。

整合人才资源,发挥人才聚集效应。一是要促进人才流动,盘活人才资源。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千方百计引进需要的人才。要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善于“借船下海,借鸡生蛋”。对高级人才和急需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紧缺或急需人才可以不办理调动手续,采取兼职、协议等方式,用他的技术和才智帮助我们解决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工作难题。也可以为大学提供学生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研究基地。这次出台的《天津市档案人才柔性流动办法》就是从政策上使这种柔性流动合法化、规范化,明确和规范引进人才、引进智力的方式,使之得以落实。要认真做好档案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帮助各级档案部门做好人才引进及交流,帮助各类人才找到档案服务的项目和岗位。二是要整合高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聚集效应。要采取多种形式整合高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级人才作用。组建由高级人才组成的各类专业专家委员会,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拟组建全天津市档案鉴定、档案保护、档案信息化、档案编研、档案征集、档案教育、档案法制、重点工程档案、企业档案等多个专业委员会。全市副高及以上人员都要根据个人特长加入一个委员会,定期参加组织活动,从事专业研究,开展科研咨询、教育培训等工作,加快天津市档案各领域的发展。实行专家领衔,联合攻关,建立学术技术带头人制度。采取出题目、交任务的办法,由高级人才专家领衔组成联合攻关队伍,对天津市档案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及国家档案科研技术攻关课题进行研究攻关,要力争在一些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强化高级人才队伍的业绩考核。每年除考核做好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外,还要考核高级人才在档案开发及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促进高层次人才多出成果。定期组织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市档案局、档案学会除每年要组织一次高层档案论坛外,还要组织高层次人才参加国际或国内的学术研讨,使天津的档案成果走向全国。

作者:荣 华

上一篇: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下一篇:少儿舞蹈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