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2022-04-21

【摘要】感恩是一种美德,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感恩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以新课改为背景,许多人都积极提倡将感恩教育渗透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文章简述了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后就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为中学感恩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课改网络新闻传播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课改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篇1:

浅析信息技术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策略思考

摘要: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时空结构的概念、史学的实证研究、史学概论的理解、史学的解释以及现代历史社会价值五个基本方面。在德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主体为教育中心,以所学教材内容为教学蓝本,以教学课堂实践为教学阵地,以现实生活为知识源泉的现代教学指导理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策略

前言

借助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背景,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方式,拓宽高中生的学习视野,为高中学生量身设计历史微课,帮助高中学生快速突破历史学习的重难点,改变高中学生学习节奏。并能为学生构建一个优化的课堂学习互动平台,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生成"历史沙龙社团",在教学课堂外,积极主动地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收集历史资料,考史实,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形成积极健康的三觀,生成"五育",并进目标,进而具备核心素养。[1]

1.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网络信息资源逐步投入使用,,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正逐步进入课堂,并为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出积极贡献。例如,故宫博物院等中国历史与历史教育微信微博官方账号可以在课堂上提供各种历史知识实时驾驶,轻松穿越多条历史隧道,远离中国历史文化遗迹,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网络新闻和网易新闻等时事新闻,帮助客户获取时事信息,更好地将时政融入历史教育;比如网易云等各种应用,过去呈现的是枯燥文本内容的传播模式,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潜入我们的视野,一个有趣而流行的画面,继续展现大版式传播和普及的趋势,让我们更接近各种历史;拓展视野,丰富历史知识体系架构;基于中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微课等新兴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向我们展示了它神奇的教学模式,它将复杂性简化,将虚实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这使得知识在课堂上的传播更加灵活有趣,教学效果更加精彩,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基本文化能力。因此,必须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育联系起来。

2.信息技术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策略

2.1广泛的搜集史料

对于如何引导高中学生认真完成高中历史基本知识学习,可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如文学影视剧等,对"正史"野史"有更多的知识了解,然而,这种对学习资源的合理收集利用方式对许多学生来说总会有一种"旁观者"的奇怪感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人类史料,验证人类史实,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从史实佐证而来,不是凭空想象的,一定要确保搜集史料的真实正确性。高中学生可通过学校图书馆、资料库等多种渠道检索有关史料。若学生能正确利用教学资源,研究中国历史,学习中国历史人物当时的风格及特点,有效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果是自己面对当时的情景,应如何做,是否会作出相应的战略决策,分析自己是否有更加明智的战略决策。学生的教育思想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高中生正处在素质下降的阶段,我们给他们"讲",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2]她们更愿意按自己的想法来解读。当我们为学生建立了这个自由学习平台后,学生可以生成信息收集能力,也可以在点滴的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产生认知,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2.2让学生参与到备课和教学中来

如在教学《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课之前,应该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查找一些有关这一节课的相关史实文献资料,并及时进行反馈,及时了解有关的课前预习工作情况。通过教师让学生参与课堂备课,老师不仅可以及时知道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甚至还可以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所学知识中的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2.3改变已有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在深入落实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目标的实践中,仍能发挥出巨大的教育教学效能,它们能为高中学生提供一种独特的轻松学习历史的氛围,在有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后,不仅可以在保留传统历史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对其进行改进,促进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产生新的价值。在学校教育空间中,信息技术融入的教育价值之一,直接导致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教育信息空间,通过"微表情"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影响到每一个学生。通过线下教学平台构建的教育学习空间,实现多种教育教学方式的融合,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节奏。

2.4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研究"英国殖民主义的成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英国完成两个殖民地的争霸之后,对自己和全世界的影响,然后老师用利用手机拍下学生的回答,并将其直接显示在计算机上。老师和学生一起深入探究,通过归纳分析,得出英国关于建立并崛起一个自诩为"日不落"的新殖民主义帝国的科学结论。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安排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完成,并要求他们把答案发送到电子白板上。[3]通过这种方式,在白板上可以实时统计学生的答案和学习情况分析,并及时把报告显示出来,以便教师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进度。

3.结语

自新课改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强调将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有效提升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历史教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创造充满互动与智慧的历史课堂,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志远.试论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1(55):103-104.

[2]卢海琳.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比较研究[D].渤海大学,2021.

[3]马彩霞,宋维虎.终身学习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内江科技,2021,42(04):26-27.

作者:尹国敏

新课改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篇2:

解析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途径

【摘要】感恩是一种美德,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感恩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以新课改为背景,许多人都积极提倡将感恩教育渗透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文章简述了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后就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为中学感恩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 渗透 感恩教育 途径

感恩教育指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受教者进行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属于德育的一部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少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感恩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努力的新方向。

1.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只有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感受到别人的善意,才能真正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就别人的帮助表示或给予感谢”。顾名思义,感恩教育就是借助教育的手段,培养个体的懂恩、感恩心理的教育形式。有人认为感恩就是回报父母,其实,感恩的对象可以非常丰富,它可以是父母,师长,朋友,也可以是给予你微笑和鼓励的陌生人,也可以是让你见识到造物神奇的太阳、山川和河流。感恩也不仅仅是一种心态,它也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是一种责任。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生也是各种社会资源的享受者,家长、教师和全社会都就高中生学习和成长给予了高度关注。按理说,在各方共同关注下成长起来的高中生应该有感恩之心,但是受社会多元文化和不良思想影响,许多中学生都养成了唯我独尊、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心态。在生活中,一些高中生一味追求名牌,却很少关注父母感受。在学校,一些学生也表现的自私任性,经常顶撞老师,关于高中生不知感恩、践踏社会道德底线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这些,都揭示了高中生感恩教育的紧迫性。思想政治课是高中必修课,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开展感恩教育的素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针对社会经验不足、感恩意识淡薄的高中生开展感恩教育,是可行而必要的。

2.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途径

2.1立足教材,开展感恩教育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教学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国高中政治教材的开放性不断增强,教材观点的权威性、内容的全面性也不断凸显。高中政治教学中离不开教材,而高中政治教材中也融入了许多可以开展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发掘教材中可用的感恩素材包括各种显性和隐性素材,开展感恩教育,使课堂成为感恩教育的主要阵地。如在高中政治苏教版必修1.3.1《多彩的消费》章节教学中,教师在讲述消费类型、消费结构、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等知识时,可以结合报纸上报道的新闻《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一成娃出行必打车》,让大家谈一下当前自己的消费现状,如大家日常手机消费多少,会不会追名牌,每个月消费多少,大家每个月希望得到多少零花钱等等。通常来说,高中生月平均消费在800元左右。然后,教师结合一些“国外孩子靠打工挣零花钱”、“过分节俭的父母因长期吃剩饭而得了胃病”的图文资料,讲述父母为家庭所做的付出,父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让大家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父母无私奉献、辛勤劳作的基础上的,教导大家厉行节俭,理性消费,适度消费,感恩父母。然后,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让大家思考这些问题,作为子女,自己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然后,由教師作答,作为一名学生,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即便目前自己在经济上无法做到自立自强,但是时刻要感念父母的不容易,懂得感恩。在学校认真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断进步。回到家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样的感恩教育,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更容易深入学生心中,给学生带来启发。

2.2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感恩教育手法

许多教师早已认识到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一些人也在感恩教育上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但是教育效果却不理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人在感恩教育中,采用的多是灌输式教学方法,很少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所以学生对感恩教育不感兴趣。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量,他们在思想上也逐渐成熟和独立。许多高中生都有读书看报上网的习惯,他们都很关心时政和热点。根据高中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法,将更多可用的素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创新感恩教育手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述课本内容“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某教师就运用了一则网络新闻“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讲述贫困生经济上的贫困,与他们用感恩的心面对社会、回报他人其实是不矛盾的,错就错在他们心态不阳光,心理上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一些人甚至认为自己成绩好,接受别人的捐赠是应该的,这就是缺乏感恩之心的表现,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然后,结合获得“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90后女孩孟佩杰任劳任怨照顾养母的故事,该教师又讲述了孝和感恩的重要性:孝是善德之源,也是一切幸福的开始。尽管命运无情,但是孟佩杰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她始终微笑面对着一切挑战,她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养母的照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展示了当代年轻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都应该向孟佩杰学习,用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人,这样的人也必将赢得大家的尊重。通过对比教学,借助先进典范和感人的话语,课堂气氛很快被激活。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很受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孟佩杰学习,做一个积极向上、知恩报恩的人,用良好的姿态展示时代新青年的风范。

2.3增强教学的开放性

所有的教育都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中开展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如今,信息传播的迅速性,新媒体的无界性,使得大众传媒所营造的社会舆论环境给教育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封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环境也受到了冲击。为此,新课标积极提倡增强教育的开放性,面向社会,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具体到感恩教育中,我们要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紧贴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实施开放教学策略,一方面从生活问题入手,将许多生活素材引进课堂,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上社会,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升华思想。如在星期天,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校园卫生小卫士”活动,带领大家清理校园内的垃圾、小广告,给树木浇水,整理宣传栏等,让大家亲眼见识到劳动的成果,养成爱护公共环境、感恩学校的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大家走入社区养老院开展“感恩伴我行”活动,给老人们读报纸,陪老人们下棋,养花等等,给孤寡老人们送去温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亲子活动或者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做家务、做饭,填写感恩实践报告,加深他们与父母的感情,促使他们养成感恩父母、体恤父母的心态。这些课外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单纯的理论教育更能感化人,影响人。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途径非常多。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选用合适的途径、最佳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刚. 基于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探索[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66-67+110

[2]王桂芳. 塑造感恩心灵,铸就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 学周刊,2017(24):109-110.

[3]陈先娥.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7):225-226.

作者:张军

新课改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篇3:

合体教材谁裁出 教师设计似剪刀

【内容摘要】高中政治教材是高中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文本依据,教师在运用时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要围绕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修订与补充,因为教材具有普适性,在学生经过教材到实现课程标准这一过程中,教材越接近学生,他们就能越快越好地接受并主动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本文从根据课标重组教材、挖掘本土周边素材以及引入时代新鲜信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材处理

狭义的教材是文本教科书,亦即课本。通常来说,教师上课时可能会参考教师用书,对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也可能会借鉴别人的教案作相应学生的修订,不管哪种方法,都需要认真研读教材,虽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们都知道不能再教教材,而必须用教材教了,教材已经不再是不可更改的课程标准的法定代言品,这意味着教材在教师手中具有了较大的灵活性,但其对一定年龄段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对他们知识的持续提升幅度等,是拥有高屋建瓴的科学而准确的把握的,它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也是其他任何资料所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既应尊重教材提纲挈领的地位,又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作出适应自己学生的设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也常常对教材进行裁剪,运用比较多的方面,在挖掘引入本土素材,和紧跟时代发展,紧扣学生间互相交流的主要信息上,也就是地域化和时代性,因为抓住这两点,就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他们朝课程标准的要求思考,进而主动学习、主动交流、主动探究。

一、紧跟课程标准,重组教材资源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路明灯,教师对教材作任何的整合,都必须基于对课程标准的认真研读。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因此,在重组教材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现状,经过调序、补充、删减、扩容等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拓展他们的思维,引导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旨在构建能够推动他们完全自主学习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这是一个在收紧中放开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眼盯课标,同时又要手撕教材,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其中还是有很多路可循的:首先摆正了课标的位置后,就可以按学生的认识顺序、政治知识的逻辑顺序调整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缩紧前几个课堂环节,然后在延伸拓展上增加学生的深入探究材料;还可以简化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而用写小文章的方法细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等。

上《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有机遇也有挑战”之后,引入了一个“美国人的酒”的故事:在一次宴会上,中国、俄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美国贵宾相遇,他们纷纷夸耀自己国家的酒,并各自拿出了特产,最后美国人两手空空上台,将各国美酒兑在一起说:“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美酒——鸡尾酒。”让学生说说自己获得的启发,他们很快就回答了:要想迅速发展,必须从世界各国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一个简单增加的材料,让学生看到了怎样化挑战为机遇,并亲身经历了用理论分析实事的过程。

二、贴近周边地域,挖掘本土素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具体化,本就具有拓展性,但同时也具有普适性,所以其延伸是针对较大范围内的所有学生,无法也不应该细化到一个省份,一个城市。可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乐于学习,往往会联系学生周围的一些本土素材介入教学,作为教材中事例的替代物或衍伸品,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资源,拉近教材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握好课标和学生的关系,不偏不倚地处理好教材居中的桥梁作用,如注意本土素材与原教材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本土素材对主干知识的强化作用,注意本土素材对学生的影响力等等。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的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本单元中承上启下的一课,它是传播、继承和创新中的传承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深入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教学第二个内容“透视文化多样性”时,我首先介绍了俄罗斯、伊朗、日本、云南、广西等世界各地的丧葬习俗,然后提问:我们如皋本地的丧葬习俗有哪些?同学们能说出:哭场、焚纸钱、请和尚念经做法事、烧纸扎等,我补充:演“僮子戏”,上百岁的还要烧制“百岁碗”赠亲友等。同学们一下就感到“文化”这一抽象名词具体化了,并因贴近自己的生活而倍觉得亲切。我略作总结之后,让学生以饮食为例,探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要求结合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因素进行说明。说到“吃”,学生非常感兴趣,而回归如皋的饮食时,人人都成了吃货:林梓潮糕有三百年历史,用本地特产的粳米、桃仁、荷叶等原料制成;萝卜在本地有上千年的栽培史,制成萝卜干十分下饭,有“晚吃萝卜早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的俗语;著名的特产东串猪,可以制作中国三大名腿之一的如皋火腿,还可以制作如皋肉松等等。

三、抓住时代触点,引入新鲜信息

高中政治是思想教育课,但绝不是马列主义老太太曰大道理的课,正能量的集中,千篇一律的课堂,也许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但教师如果有一颗贴近学生的心,就会寻找一切办法,为他们淡化、消弭这种消极心理,把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乐于相互交流的,或是他们感兴趣但却未能及时了解的信息或新技术,有机运用于教学当中,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如以热点时事,让学生联系观点看问题;用网络新闻触动学生的心灵;借电子白板、微课视频等手段,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必修一第四课的第一框,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理解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中心的观点,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等教学目标,都是比较枯燥的,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倦心理,我在教学中开篇便用多媒体播放《越来越好》的歌曲,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和家庭的情况把房子大、收入高、心情好等歌词进行改编,再齐唱卡拉OK;在讲“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顺学生提到网络的势提问:“在网上做什么?”由玩游戏引出开发商开发游戏,我们消费游戏;由QQ聊天引出开发商开发软件,我们通信消费;由听音乐、看电影等,统统引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我们提高了消费的水平和质量。在讲述“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事例,然后引入一则关于《喜洋洋与灰太狼》所创造的票房神话的报道,说明消费对生产产生的反作用。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空间到时间全面思考教材的可提升性,弥补其中对于自己学生而言比较欠缺的部分,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这是所有高中政治教师实现自己高效教学,必须走过的心路历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种心理效应叫木桶定律,核心内容是说,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制作材料中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也称短板效应,这就意味着,只有所有的木板都一样高时,木桶才能装满水,如果有一块不够高,那么水就只能在最短的木板之下。政治老师处理教材也必须这样,要注意其中的短板,狠抓薄弱环节,使教材的结构实现最优化,教师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方案,对已经关注学情而尚有未完善处的教材作出补救,为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材——高中政治教材的“调、增、改、简”方案构想[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01期.

[2] 张岚. 高中政治教材的深度开发——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为例[D]. 苏州大学,2013年.

[3] 袁圣姣. 当前高中哲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作者:金兰

上一篇:农业园规划设计模式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学生活化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