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改论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信息技术新课改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在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开动大脑、展开想象,自己动手实践。开展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的途径。

第一篇:信息技术新课改论文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法和语言艺术等,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加喜欢信息技术课

[关键词] 分组教学合作学习提问艺术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资源的载体,责无旁贷地成了架起教育资源与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信息素质的人才,是素质教育对教育者提出的一项新的任务,同时,也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教学法的运用

1.自主学习

定向自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看书后操作,以操作为主”。让学生先自学实践,这样学生既可以使自己以前的学习方法有机会迁移运用,提高自学能力,又可以为下一步“以教导学”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讲在点子上,导在疑难处。

①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目标三个方面。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落实。

②设计自学目标。设计自学目标时,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做到题量、难度、深度适当;二要紧扣教材的训练重点和教材的特点,有利于新旧学法的联系。

③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学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摸清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个别的问题个别解决,大面积、有难度、重点的问题留在课堂讲解环节解决。自学以后,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查。

2.研讨探究

学生之间的语言更贴近、更易沟通,因此,采用让教师做导演,让学生真正成为主角的方式,可以收到更佳效果: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互助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边讨论边操作中,领悟了学法,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掌握学生在讨论中仍不能解决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操作训练

操作训练是学生的又一次实践,也是学习方法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学法。

4.创设情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执教时应该首先设计问题,围绕问题让学生讨论,接着适当启发、指导,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后由老师做总结。

二、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

由于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将知识水平或操作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或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混合搭配分在一组。在小组中选出组长,要求各小组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共同研究、探讨问题,整理资料,发表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同学间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这样也能发挥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他学生更加努力。

三、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在信息技术课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可以增强互助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四、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1.趣味性提问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处于急于求知的状态,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适时提问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问与有疑问”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

3.误区提问

误区提问是针对教学中学生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等预设陷阱,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以杜绝或少犯同样的错误。

4.一题多问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同一个问题,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问,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结论的延伸、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

五、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1.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精练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2.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语言要幽默风趣,运用恰当的比喻

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4.充分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对教学语言的有机补充,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表达出用口头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语言作为教师工作的基本工具,仍然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取代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人格魅力,实际上也是教师学识与修养的体现。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

作者:蒋丽英

第二篇: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感悟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在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开动大脑、展开想象,自己动手实践。开展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的途径。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不能按照讲、学、考的教学模式进行,那将桎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前积极推行的新课程改革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分组教学,提高自学能力

分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上课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学习。分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优势,激发竞争意识。我把全班分成ABCDEF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个成员,挑选一个组长。在提问时按组进行,如A组回答哪个问题,B组回答哪个问题……给每个小组不同的任务。任务布置下去,小组成员积极讨论,最后派出一个发言人回答问题,这样避免了因个别同学回答不全面而出现的尴尬场面。特别是小组进行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把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减少了个别学生懒动脑、开小差的现象;也可以以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了全班的目的。最后我根据每个小组最后的发言总体评价:答案是否全面,是否有偏颇,给出评分。这样充分激发了各个小组的竞争意识,达到了我们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放弃传统的手把手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具体的自主学习任务中,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每堂课只讲解10分钟,在这短短的10分钟里提纲挈领地说一下这堂课的知识点,提出问题,把时间放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逐步做到“授人以渔”。

三、善用课堂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这门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有很大差别。有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基本操作非常熟练,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上就具备了相当的优势。而有的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上高中之前,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一些,操作上缩手缩脚的,在新一轮的学习中缺乏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如果采用类似其它学科的横向比较机制,那么这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很难重新树立信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接手这一届高一学生时,我首先把学生的情况分类,作出调查表统计以前学习过哪些软件,家中有没有计算机、有计算机能否上网等情况进行了统计,以便于日后的因材施教。我在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每节课结束时我都会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给自己写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哪些方面有了新的收获;组长给组内其他同学写评价:比如张三在哪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李四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师给学生综合性的评价,评价这堂课总体效果,各小组的学习情况。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客观面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这个学科的热情也在随着收获不断高涨。学期末,我将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打印出来,和学生的成绩单一起发放。每个学生见到自己的“个人成长档案”都会很兴奋,因为那里面记录了自己这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总之,在评价中我们要摒弃已经习惯了的横向比较,采用纵向比较,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提高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不再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目标,而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要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作者:黄凤华

第三篇: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中学数学新课改

随着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将是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信息技术对中学数学新改课的有利之处是大家应该借鉴和学习的,但不能忽视它的负面作用。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学数学新课改

1.信息技术能促进课堂教学的直观演示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学生有时难以理解。而现在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影机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这些方式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直观演示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2.信息技术能培养师生自主的探索式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目的思想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研究应用能力。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作一个圆心为A的圆,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在圆上取一点C,连接线段AC、BC,作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连接PB,引导学生发现|PA|+|PB|=|CA|,即圆的半径,且大于|AB|。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得到P的轨迹——椭圆。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这样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甚至有时遇到一些问题,其有些解法是教师在备课当中也没有想到的,如果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就会得到更多的启示,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3.信息技术能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复习和自我评价。

利用一些辅导软件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比方说一些教学课件和试题库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的再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试题的练习,知道自己还有哪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好,从而进一步加深、巩固。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体。这样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机会,让他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比方说利用E-mail或BBS与更多的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这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性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1.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例如在讲解几何内容时就通过课件《奇妙的坐标系》向学生展示了坐标系的诞生、完善及应用历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了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2.更有利于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兴趣。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中,便于系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例如,在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开始以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的故事引入。韦伯与百万富翁杰米订了一份合同,他将在一个月中每天给杰米10万元,而杰米第一天只需给他一分钱,第二天给他二分钱,以后每天给他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得出了计算杰米所赚到钱的计算具体公式:1+2+22+…+2n,经过计算发现韦伯总共给杰米300万元,而杰米却要给韦伯约10737418.23元。同学们在惊奇和兴奋的同时,知道了在对待数学问题时,直觉是不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更有利于实现互感,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教学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改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感慨现代教育技术给数学所带来的种种益处的同时,不能不注意它的负面影响。

1.影响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能左右注意力对智力活动的引导,能影响对输入信息的反应”。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由于教师要求操作各种机器设备,且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由机器呈现,客观上减少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再加上光线等原因,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易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更要注重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尽量创造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要设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树立信心。

2.警惕认知交流中的“多媒体霸权”。

由于缺少合适的网络课件和工具平台,缺乏专家和相关的理论指导,易导致教师的精神被多媒体所操纵,学生的思维被多媒体所束缚,师生共同成为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探索,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要让媒体成为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成为灌输的内容。

3.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由于多媒体教室光线昏暗,加之长时间盯看投影屏幕,学生易产生头晕、眼睛疲劳等不适感觉,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注意力分散,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适时、适度等原则。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从有利于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等角度考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

当然,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及早发现不足和偏差,充分把握好两者之间的整合,就更有利于其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作者:谢敏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之间论文下一篇:风力发电系统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