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步教学法分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中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教出新意又不能太拘泥“教而有法,教无定法”,才能推陈出新,永葆中学语文教学的活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五步教学法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五步教学法分析论文 篇1:

语文阅读“五步教学法”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作者根据作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语文阅读的学习规律,独创的一套语文阅读“五步教学法”,意在用最简单、最普通的话总结语文阅读的五个步骤,帮助基础薄弱的技校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掌握最简单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的能力,通过语文阅读提升学生的人生品质。

关键词:语文阅读 “五步教学法” 自主学习

一、语文阅读“五步教学法”产生的背景和设计思路

相信大部分技校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心备好一堂课,兴致勃勃地期待着与学生一同进入语文的世界畅游一番时,你热情洋溢地抛出一个问题,教室里鸦雀无声。你举目四望,寻找着参与的声音,看到的却是有的学生漠不关心,玩手机、哼着歌、打游戏、聊天、睡觉……瞬间,你的热情被这样的画面无情地浇灭。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一边不断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分析深层的原因,一边潜心学习最新的教学改革理论知识,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技校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阅读“五步教学法”,其教学过程可表述为:

“五步教学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简便、快捷、容易掌握的阅读方法。时下流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笔者学校为什么实施起来遇到这么多困难,总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觉得原因在于语文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技校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要求。如果先将语文阅读“五步教学法”实施一段时间,等学生了解了语文、喜欢上了语文、阅读能力也增强了,再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什么是语文阅读“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分为五个部分:什么感觉、讲了什么、怎么讲的、学些什么、想到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中“讲了什么”即锻炼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怎么讲的”即强调发展思维,“什么感觉”和“学些什么”是培养审美体验,“想到什么”是认识世界的重要体现。

1.什么感觉

“什么感觉”是“五步教学法”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说是“五步教学法”中各种新的教育改革理念的综合体现。无论是什么课文,在没有任何讲解的情况下,笔者都会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之后,表达自己的第一感觉。这就是新教育改革中非常提倡的整体感知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也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学生阅读的初始感受可能幼稚,但却往往独创;可能不够深刻,却有个性的理解。每次这个环节都需要很多时间和耐心,但是非常值得。

刚开始,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笔者会设计一些问题启发他们:

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你觉得文章写得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哪一句话?

你最喜欢文章里的哪个人物?

看完文章后,心里是什么感觉?

看完文章让你想起了什么?

2.讲了什么

第二步“讲了什么”就是理解文章的内容。读一篇文章,读懂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理解文章的内容也十分重要。要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课文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知道了主要写什么,就可以进一步知道作者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了。因此,要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前提是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归纳能力的一种培养与检测。为便于学生理解,提升概括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例如表格法、题目法、人物法、特殊句法等,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会让这一切变得简单起来。

3.怎么讲的

“怎么讲的”即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时逐步展开思想,一步一步揭示文章主题的过程,它是分析文章主题形成、理解文章深刻意义必不可少的依据。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阅读时只有把握了文章的结构,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层次、文章的内在逻辑联系,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意。

4.学些什么

“学些什么”其实就是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论证的方法、修辞手法的使用,或者独特的写作手法等。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但是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灌输、背诵和机械的训练来实现的。传统的阅读教学被局限为掌握一些知识点、形成阅读能力,而文学也变成了证明知识点和能力的材料。学生必须成为阅读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先让学生真正感受、体会到文章特点的妙处所在,真正体会感受后,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训练学生形成各种阅读能力。教学时,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使学生既有任务驱动又有兴趣驱动。

例如,《好雪片片》中刻画流浪老人的素描式人物描写法。首先,笔者请学生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流浪老人的形象,甚至请学生按照脑海里的印象把老人画出来。然后,笔者提问:作者是怎么做到让流浪老人给我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的呢?请翻开书本,把描写老人外貌特征的词语画出来。接着,介绍素描式人物描写手法,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特征。最后,做一个情景设置:从一辆大巴车上下来几位乘客,有女中学生、农民工、公务员、中年妇女。请你充分发挥想象,用素描式人物描写法描述一下不同身份的人物。如果单调地向学生讲解素描式人物描写法,学生根本毫无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游戏,把语文知识从枯燥中解脱出来,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

5.想到什么

“想到什么”就是对文章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通俗地说,学了这篇文章我们想到了什么?作为一线教师,每天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自身表现出的问题,也许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学生表现出太多的新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吃透学生、吃透教材,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契机,特别是在学习掌握了整篇课文之后,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延伸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知行统一,学科教学和品德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语文阅读“五步教学法”的特点

1.一个点:以爱上语文为出发点

技校学生本身的语文基础较差,经过小学至中学的应试教育,铺天盖地的练习、考试让学生更加厌恶语文、害怕语文。刚开始进行语文教学时,笔者不禁苦恼,要如何打破学生对语文的这种“偏见”呢?

首先,颠覆语文在学生心中原有的印象,重新诠释语文的内涵和意义。每个班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都会给学生们上一堂语文“绪论”篇。语文并不只是知识的堆砌和整日的背诵抄写,语文是有生命力的,它弥漫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其次,笔者列举生活中、各种专业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讲解语文是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世界,由此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把简单易操作的语文阅读“五步教学法”介绍给学生,使得学生觉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至少愿意开始尝试新的语文学习之旅。

2.两个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向实现

每个班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学语文到底为了什么?学生仿佛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回答就是认字、写作文之类。每次在备课的时候,笔者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到底要给予学生什么?

后来,《语文课程标准》解答了笔者的疑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这与笔者“五步教学法”的设计不谋而合。首先是工具性,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帮助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五步教学法”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表达、自主学习的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水平,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处理具体交流学习问题。教会学生学习是“五步教学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是人文性,语文不只是冰冷的工具,它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思想性,是一种与人的生命、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因为文学具有情感特质,“五步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语文不仅帮助我们识文断字、沟通交流,还可以帮助我们感受美好、感受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3.三个环节:从整体感知到课文探究,再到课堂延伸,三个环节实现课堂、生活、人生的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上,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什么感觉)到课文探究(讲了什么、怎么讲的、学些什么),再到课堂延伸(想到什么)三环节,创设各种有效途径,让课堂充满情感,这样能把教学活动的内在生命力解放出来,把教师的生命世界与学生的生命世界打通,这样的语文教育才能融入学生的生命。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追求情智和谐的整体人格的发展,让孩子的一生热情洋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只重视语文教学本身,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孩子用语文知识、素养来指导自己正确规划今后的人生,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充满激情地、快乐地成长,让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姿。

4.四个能力:审美感受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表达能力

(1)审美感受能力。语文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具备工具性之外,还具备人文性。文学是一种具有情感特质的精神意识形态。学生对语文一点感觉也没有,何谈学习语文?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关键的就是恢复学生的感觉细胞,正确引导学生与语文“来电”,产生感觉。

(2)独立思考能力。技校学生是正处青春期的“90后”,十分自我,就像广告词说的那样:“我的地盘,我做主。”但是常常是该做主的不做主,不该做主的瞎做主。笔者经常跟学生开玩笑说:“如果有人偷了你的钱包、手机,你们会很愤怒,恨不得挥拳相向。但是如果有人偷了你的思想,剥夺了你思考的权利,你们不但不在乎,甚至完全没感觉。上课的时候,什么问题都等着老师给出标准答案,这不是完全放弃思考的权利,任由别人侵占你们的思想吗?”

(3)自主学习能力。“五步教学法”是一套很好的学习方法,它遵循了语文阅读学习的基本规律,简化学习步骤,便于学生掌握和操作。“五步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独立思考、自我表达等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从一开始完全依赖老师到半依赖老师,即可以能根据步骤解决一些问题,然后到半自主,即具备一些能力,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基本可以自己阅读,最后达到完全自主。笔者教授的班级,到了学期的中后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刚开始的时候提高一倍以上。

(4)自我表达能力。在笔者的课堂上,随时随地都有让学生锻炼自我表达能力的机会。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就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多重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灌输与被灌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对话交往关系。双方互相倾听和表达,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笔者把课堂比喻成一张餐桌,把师生各自的感受、思考比喻成美食。师生阅读完文章后,把各自的美食都摆上餐桌,相互分享、吸收自身缺乏的营养。学生几乎每一分钟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碰撞,共享知识、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在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每一点进步都得到及时的赏识和肯定,自我表达能力飞速地进步。

四、“五步教学法”的不足

语文阅读“五步教学法”算不上百分之百创新的教学方法,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最朴素的教研尝试。因为受到笔者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影响,“五步教学法”的理论高度有限,还存在很多不足。总之,“五步教学法”形成的时间尚短,还显得十分稚嫩和粗陋,有待进一步地补充和完善。

(作者单位:广东省城市建设技师学院、

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刘艾琳

语文五步教学法分析论文 篇2:

中学语文教学综论

[摘要]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中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教出新意又不能太拘泥“教而有法,教无定法”,才能推陈出新,永葆中学语文教学的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教而有法; 教无定法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集合了多种因素,变化多端的群体性的实践活动,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正因为其多变性,因此,“教而有法,教无定法”是成功的中学语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许多教学工作者虽然大多数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但由于师范院校中《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教材的滞后,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得学生们对教学法不感兴趣,更不用说收集中学语文教法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因而,不少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的规律知之甚少,在教学中跟着感觉走。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经过长时间对国内语文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后发现,当前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后果是把学生的个性和灵气都打掉了,使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了‘机器人’;过分强调标准化考试的后果是造成机械化地死记硬背,限制甚至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分强调协作技巧训练的后果则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丧失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观察力与想象力。”川结果是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去备课,对教材上的知识掌握的不可谓不深透,却不能够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里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清要点,往往使自己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茫然,慢慢地使学生散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谈不上高质量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了。

二、“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其实,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就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类有了教学活动,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在长期的实践中己经形成了自身一整套客观规律。科学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教学方法,既能节约学生学习语文的大量时间,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语文教学与研究“双管齐下”,通过勤学好问、广纳良言,在博采众长中创造了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也才能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现在人们常用的“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六步教学法”,等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按照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思路清晰,有章可循,少走弯路、错路,高质量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比如课文教学中的“导入,,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求知状态,积极探索。这时就要巧设“疑”问,以“趣”、“奇”取胜,这些都是导入的基本方法。

又如语文教学中的“六步教学法”,它在语文教学中把一堂语文课分成六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解释题目、了解作者和背景;第二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第三步:分析关键字词,体会文章情景;第四步:赏析精彩片段,领会意境;第五步:诵读课文,积累沉淀:第六步:提炼中心分析写法。教师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分为“六步”,有步骤地、步步深入地把课文内容逐一展示出来,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凸显出来,充分考虑学生认识、理解语文知识的心理特征。这样不仅可以把课文知识全面地、清晰地传授给学生,使老师语文知识的讲授极具层次感,而且通过教学互动让学生觉得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讲述得有理有趣,自己也有一份参与其中的快乐,从而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教无定法”

很多在中学语文教学教改中取得明显成绩的特级教师们,教学内容丰富而充实,教学环节紧凑而自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虽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比如优秀的语言修养,但是,如果缺乏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与环节的精心的灵活的设计,那么,同样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如何在原有老路的基础上找出一些捷径来呢?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间万物都有相互的联系,但世间万物亦有其不同的特点。同是语文教学,所以在语文教学方法上会存在共同点,但语文教材的内容千差万别。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教学过程的普适性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只有在其适用的范围内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变化发展,教学模式也需要作出调整或改变。”因此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比如:诗歌的教学方法肯定不完全与散文的教学方法相同,散文的教学方法也肯定不完全与小说的教学方法相同,小说的教学方法也肯定不完全与戏曲的教学方法相同……在保持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必须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模式。就是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教学的方法模式也应有改变,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其实,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己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近些年来,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努力下,他们或者对传统的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良,或者根据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新的语文教育教法,使得优秀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使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有的语文教师在采用“六步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时,发现该教法还不太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于是他们在原有的“六步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七步:课堂练习,巩固积累;第八步:布置作业,外向创造,将“六步教学法”发展为“八步教学法”。使语文教学的方法更全面、更科学,更适合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还有的老师在自己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开拓、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吸收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创造了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点拨法”,并在多所学校试点检验,现己推广到全国各地,使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受益匪浅。

四、贵在得法

从上面所论述的内容来看,中学语文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模式的,但语文教学的方法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教而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不管是有法还是无定法,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贵在得法。也就是我们要很好地处理好这对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既要有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模式,以便于学生系统的、有规律的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学生知识结构、知识层次的不同,不断变化语文教学的方法模式,努力掌握更多的语文教学方法模式,灵活运用各种语文教学方法模式,既求稳又求变,既注重吸取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的精华,又推陈出新,以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方法模式更适应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出色的完成我们的语文教学任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更是走在为社会培养出色人才的前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我们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去努力探索语文教育教学的新规律、新方法,不断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l,北京:商等教育出版社,2002.7 , 228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1,北京:‘离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 277

[31 [41 [51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1,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37

作者:陈子琼

语文五步教学法分析论文 篇3: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势必需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之束缚,提高应用创新性教学方法的能力,切实推动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适应新课标要求改善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文章主要在分析情境教学法内涵、价值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有效应用方法,希望以此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方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地位极其被动,不符合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入情境教学法,则能够切实改善语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充分认识其价值,掌握有效创设情境的方法,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发挥情境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等各方面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一)定义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利用实体情境(以学生的真实实践经验或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为依据创设的情境)或者虚拟情境(想象情境、音视频情境、图像情境等)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如引入生活实际场景、设置教学问题、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开展情境实践活动等。有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则在于深刻而全面地把握目标教学内容,找准各类情境与其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将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

(二)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价值:其一,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呈现语文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应的讲解与分析,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将含蓄程度较高、理解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生动的呈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情境中所包含的语文知识的理解;其二,创设情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整合多种类型教学素材和案例的过程,能够让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丰富度,帮助学生建构更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内在人文性,开阔学生视野并促进其见识增长;其三,形象生动的情境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语文学习状态,让他们更热爱语文学习;其四,情境是语文教学问题的重要载体,在情境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对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从而有利于加强课堂互动。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情境类型单一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类型主要为虚拟类的图像情境和音视频情境,对实体情境的运用则不够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建立起对情境教学法的完整认知,认识情境创设就是运用多媒体,而忽視了将生活实际场景融入语文教学中,导致情境创设比较机械。

(二)使用范围有限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主要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阅读模块教学,在口语交际模块、作文模块以及综合性学习模块中对情境教学法运用得不够充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充分,同时也没有全面理解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因而在教学方案设计时忽略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三)过分地偏重趣味性导致针对性不足

情境教学法除应具备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还必须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过分地偏重趣味性而针对性不足,导致“只有情境,而无教学”,情境教学法在直观呈现语文知识、深化学生语文理解方面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一)深刻地把握语文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案

要想有效地创设具体语文情境,教师就必须对语文教材内容有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只有认真分析目标教学内容,准确提炼其重难点,并找准这些重难点与情境教学法的契合之处,重视围绕它们选择情境创设所需要的素材与案例、设置教学问题,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情境创设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切实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仔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其理念渗透至自身教学过程之中,沿着新课标所提供的方向应用情境教学法,以此让情境教学法更具针对性。

(二)引入日常生活实际场景,激发情感共鸣

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场景构成了实体情境应用之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场景,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情境类型,而且能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思考、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生活化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想法,全方位地改善语文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他们在校园生活中主要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此为依据有效地将生活实际场景渗透于情境创设之中。例如,在教授“走进信息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模块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从而为学生创设出语文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经历,思考信息技术和信息传递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情感,并提出关于合理使用互联网的建议,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性。

(三)合理地设置语文教学问题,促进独立思考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通过合理设置语文教学问题,能有效地完成情境创设,并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独立思考。教师可以将语文问题作为串联教学的清晰线索,将问题应用于课程导入、文本分析及拓展探讨等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强化师生互动并改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不为问题设置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看法与见解,从而让问题情境更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讨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走遍天下书为侣》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一个人环游世界,除食品和衣物外,只能带一样供自己娱乐的物品,你会选择什么?你选择该物品的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再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如果物品必须是一本书,你会选择哪本书?你选择这本书的理由是什么?”从而有效地完成课文导入。接着,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并展开思考:“①作者选择书籍作为环游世界的唯一物品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成她的观点?②你是否有多次阅读一本书的经历?是什么吸引你多次阅读这本书?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你是否如作者所言‘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之后,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答案,让学生获得情感升华,就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全面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运用信息手段

多媒体集成了图像、文字展示以及音视频、动画播放等多种功能,是教师创设情境的强大助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所存在的趣味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全面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并结合教学目标对其进行合理筛选,选出最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素材,以此保证多媒体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此同时,教师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展开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实现多媒体情境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过去,教师在开展《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时,一般会通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虽然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兴致勃勃,但影视作品形象却限制了他们对课文描写的想象力。在视频播放结束后,他们还可能因意犹未尽而不够专注。为此,教师可以改变做法,以图像替代视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连环画,在播放每一张图片时,都注意引导学生代入课文相关描写来展开分析,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的专注性和情境创设的针对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猜测下一张图片的画面内容,以此激励学生展开想象,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强化學生体验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并在情境中完成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促使他们展开思考,并在表现角色人物对话时融入自身对角色情感的理解。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设情境的过程,因此这一情境创设方法不仅可以全方位地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更能让学生深入情境之中,成为情境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渲染出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除了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展开口语交际教学。例如,在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这一口语交际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新闻发布会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新闻发布官、记者等角色,发布自己最近了解到的时事新闻或者生活中的小事,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完成,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以此选择最合适的情境教学方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融入生活实际场景、设计语文问题、应用信息手段和开展情境类语文实践活动的方法来应用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师应全面认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应用价值,掌握其应用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以情境教学法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力敏.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00.

[2]王 巍.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17(2):74.

作者简介:肖婉兰(1975—),女,湖南洞口人,湖南省洞口县文昌街道第三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作者:肖婉兰

上一篇:新课改提升初中语文论文下一篇:投融资平台融资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