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情景审计实务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态,通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效情景审计实务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有效情景审计实务课堂教学论文 篇1:

格式塔顿悟在高职审计翻转课堂的实现研究

摘 要: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有着理论与实践价值优势,格式塔顿悟对于认知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探讨高职《审计实务》翻转课堂中格式塔顿悟的特征,讨论格式塔顿悟在高职《审计实务》翻转课堂的实现过程,将《审计实务》课程分为三种类型:审计方法与技术、审计循环、审计意见,对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翻转课堂实现方式,最后从格式塔顿悟的视角进行具体详细的翻转课堂设计。

关键词:格式塔顿悟;审计实务;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是近十年来国外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知识“传递—内化”的过程。教师先录制教学影像,学生课前预先自主学习,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学习,使学生领悟知识。翻转课堂的知识传递是在灵活的课前时间完成的,有限的课中时间更加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 Bergmann等学者指出翻转课堂能优化教学效果,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新成果。这种方式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弱化了教师传授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学生有效率地获取知识。由于翻转课堂在国外的实践取得了积极效果,国内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也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探索与尝试。高职《审计实务》是会计学科中难教难学的一门专门课程,具有格式塔顿悟的特性,将翻转课堂引入《审计实务》的教学,将为我国高职《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高职审计课程教学革新中翻转课堂的价值

1.1 翻转课堂的理论价值

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翻转课堂具备传统课堂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刘艳琼(2012)认为翻转课堂混合了多种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蔡宝来(2015)认为翻转课堂建立在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情景认知等理论基础上,混合了多种学习策略与学习资源,包括慕课、开放课程、在线课程、课堂面授教学等。洪柳(2004)认为教学结构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与教的结构,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结构。翻转课堂是有机结合两种教学结构的新形式,注重教学相长,也强调先学而后教,相对于传统课堂的结果导向来说,翻转课堂更注重过程导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定教。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因个人事务不能亲临课堂听老师讲课时,翻转课堂为学生在宿舍、家、自习室提供学习条件。因此,翻转课堂的存在,极大地延伸了知识的多维性,适应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1.2 翻转课堂的实践优势

传统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者,有的教师是专制型的,有的教师是放任型的,教师引领着课堂,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通常存在消极的学习态度。翻转课堂能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线上线下创建一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翻转课堂将大部分内容放在课前的自学,课堂上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解析重难点,有效达到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能营造一种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翻转课堂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在实践中利用开放的交互平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立一个和谐统一的教学环境。

2 高职审计课程教学中的格式塔顿悟特征

格式塔是西方心理学流派之一,顿悟(Insight)是格式塔心理学家Kohler提出的突然领悟的心理机制。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顿悟理论是对学习研究的最大貢献。顿悟来自于突发性的领悟,具有跳跃性与模糊性,能将散乱的碎片化信息进行重组,对某一问题突然达到清晰明了的认识。顿悟是思维定式的突破,当学生的思想陷于混乱找不到出路的境地时,顿悟能抑制挫败感的出现,积极地寻找解题途径。张庆林指出顿悟的过程就是突破、加工、获取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实现顿悟,教师的工作是根据审计课程内容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传授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式,以便学生可以鉴别关键信息,还需要营造灵活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顿悟理论运用于高职《审计实务》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高职学生掌握审计方法与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满足后续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实现顿悟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有拓展审计知识的主观意识。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中,学生、教师、教学三方面都存在着顿悟的阻碍因素。高职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态度比较消极,基础知识薄弱,所以认知能力不够。翻转课堂理念进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从教师主导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 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顿悟。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渠道有限,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条件。

3 格式塔顿悟在高职《审计实务》翻转课堂的实现

网络为学生认知形式多样化提供一个多重的认知环境,使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积累知识。翻转课堂始于早期的可汗学院视频教学录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微课、慕课等在线课程。将课堂搬到互联网上,就使课堂具备了在线、开放的互联网特点,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思维习惯。开发积累各种网络资源,在学习、互动、沟通、反馈的过程中,翻转课堂应运而生了。翻转课堂扩张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学方式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体现。在翻转课堂上,传授知识退居次位,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与答疑来内化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当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就拥有了更多的学习自由度。比较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有更多的表现形式,例如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克服了传统课堂上教师口授的单调性,是90后高职学生更感兴趣的交流方式。映像、动作、符号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顿悟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多重认知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促使教师转换教学方式。因此,翻转课堂具有多重性、多途径、开放性等特性,这些有利条件综合起来,能促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顿悟。

审计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实训操作的演练不可缺少。要求在理论知识部分学会实务操作技能,一直是审计课程教学的难点。长期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理论与实践分割开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经验的积累都是孤立的,不能互相支撑,融会贯通,影响教学效果。要想有机整合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教学内容,翻转课堂就是一个很理想的教学方式。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无所不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翻转课堂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更容易实现审计课程的“教学相长”,利于顿悟的产生与实现,这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审计实务课程包含三种类型的内容,根据具体内容,翻转课堂应有不同的实现方式:(1)审计方法与技术。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理解与掌握,可以采用MOOC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堂)的方式进行。(2)审计循环部分包括大量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实践性较强,可以采用碎片化的微课进行。(3)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等应用型部分,专业性较强,可采用SPOC (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 方式进行。与 MOOCs相比,SPOC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在线答疑,因此更容易产生顿悟式理解的效果。

4 《审计实务》课程教学革新中有利于顿悟的翻转课堂设计

(1)翻转课堂顿悟教学的准备工作。对《审计实务》课程内容进行归纳统筹,分解出重点、难点,针对这些要点进行基元分析(陈爱玲等,2015)。根据基元理论,首先要梳理教材中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重构教材内容,这是能实现顿悟的关键一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一,选择严谨通俗的教材。高职高专的审计教材有很多,教材内容的编排依据审计法规,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直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学,将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国的审计法规正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每年都有修改,但教材内容的更新比较滞后。教材的选择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要注意选择通俗易懂、与时俱进的教材。第二,提炼细化教材内容。教师研究教材内容,提炼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进行细化,将这些知识点划分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任务的划分要做到分而不散,达到集聚有用信息、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2)翻转课堂顿悟教学的技术条件。录制合成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这需要用到录屏软件和屏幕绘图等专业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有很多种形式,例如讨论、演讲、辩论、采访等。视频的展现形式也有很多种选择,可根据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审计的实训部分可进行实地拍摄,审计理论部分可采用PPT,如果要求形象一点也可以采用flash动画形式等。录制视频过程中就得有明确的分工,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与课程构思,视频的录制与剪辑可聘请专业机构完成。学生观看高质量的视频,能集中思维,有更清晰的认知。

(3)翻转课堂顿悟教学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知识的积累才能促成顿悟的产生,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是翻转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有问题,及时跟教师进行沟通,目前的沟通方式可以采用QQ、微信、电子邮件等,教师及时解惑。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避免多余的、不必要的环节,能够促使顿悟快速有效地产生。

(4)翻转课堂顿悟教学的互动学习机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环境,良好的互动学习机制也是翻转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翻转课堂的中心是学生,以学生为主导是翻转课堂的特点,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积极愉快的学习气氛,这种良好的认知氛围有利于内化知识点,促成顿悟的产生。

(5)翻转课堂顿悟教学的评价方式。比较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方式。重构新的评价标准对于翻转课堂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李馨(2015)认为CDIO模式是非常理想的教学评价方式,能达到常规模式所不及的理想教学状态。采用CDIO模式,《审计实务》课程需要考核四个方面:第一,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不局限形式的评价。第二,不定期抽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定期组织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情况。例如要求抽查到的学生在模拟的审计情景中进行实操比拼,要求学生定期提交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等等。第三, 期末要求学生对本人的学习全程进行总结,提交学习报告或论文。第四,期末的考核要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成效测试。理论考试采用笔试的方式,实践测试可以采用小组答辩进行考察。

5 结论

翻转课堂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是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重视,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得到了蓬勃发展。高职高专的《审计实务》课程被公认为难教难学的专业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方式进行教学,还处于摸索起步的阶段。用格式塔顿悟的视角看待翻转课堂,可以乐观地看到借助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中,认知能力将会得到螺旋式上升。当然顿悟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面临的挑战是转变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的技术,学生必需转变认知态度,戒骄戒躁,接受顿悟的随机性。

参考文献

[1]吕沙.格式塔顿悟与翻转课堂:特征、价值与设计——以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J].财会通讯,2017,(16).

[2]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質量评价体系研究——借 鉴CDIO 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3]洪柳.关于教学结构理论基础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

作者:曾洁容

有效情景审计实务课堂教学论文 篇2: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态,通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审计学;课程改革

一、引言

审计工作是社会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保证了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民间审计促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内部审计提高了组织内部的工作效率。随着经济社会的日趋发展,经济监督职能愈加重要,审计知识审计能力也成为了广大财会人员的必备素质。审计学是各高校财会相关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审计学的课程内容由于涉及面广、逻辑性强以及实践要求高的特点,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理论性强、不同审计体系差异较大、实践性弱的特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效果差的情况比较普遍。为契合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务必改革审计学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审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训环节,加强审计实务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灵活应用,因此本文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目前高校审计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按审计主体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因此审计学的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而且由于三个审计主体的审计目的、内容、方法等差异较大,导致这三种审计主体在审计实务中各成体系,关联度不高,造成了审计教学内容多、体系不清晰,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本科院校审计学的教学内容选择以注册会计师审计进行讲授,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科目考试的内容进行讲解,尤其是在后面审计实务的部分,只讲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务内容。另外,由于课时量的原因,教师通常在讲完了前面的审计基本原理之后,很难留下较多的课时进行实务讲解和练习,因此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

2.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首先,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审计学课程是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但审计学课程涉及的专业名词多,而且大部分来自于西方外文的直接翻译,和日常的语言有较大区别。另外,审计基本理论也基本来源于审计准则的条文,这增加了教师课堂讲授的难度,很难将审计的基本原理完整系统的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由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后面审计实务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大部分院校的审计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审计实务锻炼,导致课堂的教学缺乏生动性,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案例做支撑,课堂教学过程更显得乏味和枯燥。最后,由于很多学校缺乏校外的合作企业,学生无法获得真正的审计实践锻炼机会,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

3.课程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考核内容比较片面,目前大部分审计学考试内容都集中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缺少对后面审计实务能力的考察。其次,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考察的内容偏重理论,考察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主观题所占比重较小,学生针对考试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无法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由于审计学一般被认定为专业核心课程,考试形式基本采用闭卷考试,只强调了学生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背诵,但却没有通过准备考试真正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1.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审计学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在选用教材时应该结合学校该专业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心進行教材选择,不能简单模仿其他学校选用的教材。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将审计基本理论与审计实务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同时,审计学教师应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重新编排和组织审计学教学内容,可以将审计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审计职业与择业。在这个模块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审计工作的特点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审计基本原理。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教师必须要将晦涩的审计专业名词转为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三是审计实务案例分析。通过这部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审计工作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助审计软件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工作流程、工作的关键点和基本的审计方法。

2.教学方法的改革。审计的教学方法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在审计职业和就业模块中,可以围绕现实中的审计职业与审计故事,与学生分享或采用学生分组讲解审计故事、分析审计案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审计基本原理模块是审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部分内容由于理论多、逻辑性强,不能“满堂灌”教材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准则和理论,因此在此模块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做好课下预习,针对审计理论中的知识点,比如重要性的概念和准则,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作业,然后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这些基本概念讲解清楚,让学生为后面的审计实务打好基础。在审计实务模块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将审计流程进行宏观讲解,然后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讲解审计实务操作的知识。在这部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审计案例贯穿于整个审计实务教学中,可以借助外部合作单位,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真实项目资源,通过精心筛选并进行数据脱敏和流程处理,加工成多个适合课堂教学,能突出反映各审计环节实务特点的经典案例,并逐渐积累、不断优化,形成较好的审计实务案例库,辅助教学实施。同时,还可以借助专业公司开发的审计教学平台和审计软件,专门留出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审计实务的实训。

3.课程考核的改革。由于审计学课程的内容主要为审计基本原理和审计实务,因此课程的考核应该将两者有效结合。首先考核内容要全面,不要仅仅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测试,而忽略了审计实务操作的考核。其次考核的形式要灵活,不要只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因此,审计学的课程考核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课堂表现,比如出勤、课堂表现和提交作业情况等,这部分占总成绩的10%。二是形成性的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在审计实训的表现,对实训的态度和实训的完成质量进行考核,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三是期末的考核,由于审计基本原理和审计实务的考核特点不同,考核形式可以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形式,即审计基本原理的考核采用闭卷的形式,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考核。审计实务部分则采用开卷的形式,全部为审计案例分析题。通过这种半开卷的考试形式,不但可以考察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考察学生对审计实务操作的能力,这部分占总成绩的60%。

四、结论

审计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审计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不断探索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3-6.

[2]陈汉文.审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苏亚莉.《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1,(3):98-99.

[4]李慧.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改革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2012,(24).

作者:郑立

有效情景审计实务课堂教学论文 篇3:

审计实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及教材改革

摘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针对市场审计实务专业人才的要求,创造性地构建了审计实务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方案,研究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做循环和学练循环”为教学组织形式和“由课程专家主导、行业企业指导、一线‘双师型’骨干教师执笔”的教材开发模式,开发了“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教材。

关键词: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审计务实

作者简介:吴春平(1970-),女,侗族,湖南绥宁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131)胡新保(1968-),男,湖南汉寿人,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会计师。(湖南长沙410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院“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审计实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08CZC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双证融通”就是要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历教育的根本方向和主要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促进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提高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率,二者都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但是,二者又不能相互等同、相互取代。职业资格标准是关于“事”的标准,仅以社会职业需要为依据。高职教育活动是根据职业活动的社会需要和学习者的个人发展需要来开展的,要按照社会职业需要和学校办学条件划分专业,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具有相近职业功能的职业群。实施双证融通制度,实际上就是通过改革消除或减弱两种证书的差异,增强两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教学团队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审计实务专业的建设中围绕审计师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为导向进行“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构建以工学结合为主体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职业能力的学习领域性课程体系;开发了“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教材。在实践方面,与省内相关企业相结合,进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和具体实践。

一、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实现“双证融通”,培养审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标志,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所以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双证融通是两种标准的融通,即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

通过对审计行业涉及的能力领域、组成的能力单元以及工作过程、环境要求、关键能力要求进行具体调研和深入分析,确定了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明确了审计行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建立了以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把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制订了相应的课程标准,确定了具有工作过程系统化特色的具体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形成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形成了教材开发模式,开发了系列教材

面向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需求、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专业调整方案和高校教材建设目标,形成了“由课程专家主导、行业企业指导、一线‘双师型’骨干教师执笔”的教材开发模式;开发了《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手册》《企业成本核算》《企业成本核算实训指导》《企业预算管理》《企业财务审计实训》《企业理财》等系列教材;使系列教材的理论背景充分体现“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的趋势;使教材建设具有了实用性和前瞻性,与就业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

本专业系列教材以实用性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了实践环节及特点,把学生引入实际工作环境,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体现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思想,以案例驱动教学,便于教师授课和启发学生思考。

三、创设并检验了审计实务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研究认为,“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基于能力导向下的高职教学将重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基于能力导向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是什么,即选择哪些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这些知识如何组织才能有效地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实现此教学目标就要把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统一起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岗位的要求相适应,保持教学情景与生产现场的内在一致性。为此就必须将教做循环和学练循环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教学实施的必然结果。为此,落实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练、学、行、思”相结合,培养具有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价值观念的高技能人才。

适应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要按照“教、学、做合一”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生产项目与专业技能的循环互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学做合一”,提升职业能力。审计实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通过率为92%;在参加湖南省会计类专业技能测试中,审计实务专业的学生都是优。

四、双证融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的“双证书”教育制度,是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的战略举措和有效办法。但在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又有着一定的难度。虽然两者的根本方向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都为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在培养过程中,两者都以能力为本位、把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同时,两者都以需求为目标,都把职业岗位、工作现场的生产、服务和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工作和活动的目标。但高职教育是学历教育,以学科划分,拥有学科教育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职业分类,拥有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工种岗位,通常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因此,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工种方面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专业包含了一个或几个甚至几十个工种。两者的考核考评也存在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特征之一是标准参照考试,即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职业标准来命题;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学历教育,是以课程大纲要求为标准进行命题考试,不具有国家标准意义的针对性和统一性。另外,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存在体系、内容、要求、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法不一样等不同点。

所以既不能简单地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体系直接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更不可能草率地将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系统完全改造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体系。而这正是高职教育领域构建“双证书”运行机制面临的最大挑战。这需要政府的政策协调、企业专家、行业专家、课程专家、教育管理者一起研究解决,使学历证书与职业资书证书做到真正的有机融合。

五、实施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的收获

1.更加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

通过“双证融通”的研究和实践,把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每一个学习领域教学模块具体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把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考评转变为过程性的、形成性的考评,更加突出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特色。

2.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证融通”实施过程中,学院和系部先后选派4位审计专业教师参加了各类培训、进修、下企业实践,使这些教师在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3.建立和完善了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建设

“双证融通”实施过程中,学院为审计实务专业建立了审计实训模拟实训室,与长沙英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企业财务审计实训软件,并投入使用。

通过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合作,积极开拓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项目来培养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让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得到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训练,提供实际工作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掌握专业职业能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同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在具体安排上,一方面利用校外的实习基地,结合课程的内容和需要,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实习,让校外企业工程师和校内老师一起指导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利用校外的实习基地来培养教学师资队伍,改进教学内容,让教学和实际新技术发展相适应。

4.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毕业生

为了掌握社会对我院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可情况,教师对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收回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3%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最大优势是动手能力强;35%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的毕业生凭所学的专业技能可以直接顶岗;57%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基本可以顶岗。这说明我院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一致,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实际岗位能力需求,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一毕业即可上岗。

参考文献:

[1]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材编委会.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

“双证书”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人学出版社,2007.

[2]毛波军.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的步骤和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3]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代湘荣.论高职院校“双证”教材建设[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4).

[5]徐爱新,郑瑞新,于伟娜.基于“双证书”制度的课程开发策略与实施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

[6]唐冬生,罗敏杰.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瓶颈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7]吴亚萍,周大农.试析高职院校推进“双证书制”工作的创新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8]燕晓燕,赵哲,曹永庆.高职教育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责任编辑:宋秀丽)

作者:吴春平 胡新保

上一篇:西部城镇化进程与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