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以及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科融合教学是当今时代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及趋势。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高中学生在语文和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共通的问题,尤其是在分科教学中。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论文 篇1:

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高中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推进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融合式教学渐渐成为了教育的主流,中国的教学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高中教师开始深入探索融合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高中语文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将高中语文教学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展开了研究,希望对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融合;教育改革

引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学科融合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学潮流,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展开了教学研究。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多个学科教学相融合,很好地做到了融合式教学。加强了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了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将语文与信息技术相联系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文科”,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学生缺乏兴趣。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更加多,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按照课本讲解单一输出,给学生造成一种高中语文学习都很枯燥乏味的刻板成见。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从网络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利用课堂变得更广泛,让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不再仅限于课本上仅有的知识,而是可以将课本与外界事物相联系为学生们带来丰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课堂。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二单元《“探界者”钟阳》时,这一章内容讲的是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之一——钟阳的事迹,高中学生学业繁忙,很多学生对于他的事迹所知甚少。这时,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生还可以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知识,制作课件,针对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普及和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有效提高了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二、将语文知识与音乐相联系

人们总是被美妙的旋律所打动,动听的音乐就像春风化成雨一样寂静无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融入音乐艺术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业中得到放松,从听觉上体验一场课堂盛宴,伴随着悠闲动听的音乐,学生放松了心情,也学到了更多的语文知识。在现代所学的许多古诗词里,在古代曾作为乐曲广为传唱,汉语古诗曾是古代歌曲的表现形式。悠扬的音乐将诗句一句一句唱出,动听的旋律将带着诗句一起留在学生的心中。

例如,在学习必修四第二单元《声声慢》这首词时,这首诗通过现代的改编,已经有了很多动听的版本。教师在讲解这首词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任意一个版本的歌曲让学生进行聆听。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词不仅放松了学生的心情,更是在学生的心中和脑海中久久留存,有很多学生在听过几遍之后,已经自动地将诗词给背诵完整,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背诵效率。同时,诗词和音乐的搭配会让学生更加体会到这首词的优美之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背诵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辅以音乐的艺术表达,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

三、将语文与历史相联系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诗词,文言文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板块,许多高中学生在这一板块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题,如背诵困难,理解不到位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语文古诗词,典故等都是从我国古代上千年的历史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在语文词典中,很多成语和典故都是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故事,文人将这些故事总结成了简单的成语记载了下来。所以在学习语文古诗词时,可以适当的与历史背景相联系。在中国有一句俗语,那就是“文史不分家”。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适当的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朝代历史背景相联系,有助于学生对于这个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深入理解语文古诗词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单元时,第三单元第八课收录了两首唐朝时期的古诗——李白的《梦吟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高》,这两首诗虽然是同一个朝代,但是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却是截然不同。这与诗人所处朝代的情况密切相关,李白生活在唐朝的初期,朝代十分繁荣,而杜甫生活在后期,唐朝动乱,战乱纷纷。语文教师在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讲解后,学生了解了唐代的兴衰,那么对于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诗歌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同一个朝代的诗人,为何李白的诗可以如此豪迈华丽,而杜甫诗却充满悲伤,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融合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将高中语文知识与其他科目的教学设计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将诸多教学因素与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有机结合,在完成一项学科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多方面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相联系和理解能力,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參考文献:

[1]武华.把握相关性,优化高中语文与历史的融合教学[J].高考,2019(35):77.

[2]蓝永溪.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5(25):43.

作者:宋显凤

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论文 篇2:

“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英语阅读课融合教学实践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以及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科融合教学是当今时代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及趋势。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高中学生在语文和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共通的问题,尤其是在分科教学中。本文讨论高中语文英语阅读课融合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对高中语文和英语阅读课融合教学实践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效果以及意义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此研究为高中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英语阅读课 融合教学 实践研究

一、研究提出的背景。

随着教育制度和课程、教材的改革,分科教学法得到完善并全面实施应用。学科分化越来越细致,学科综合越来越迫切,学科交叉越来越经常,这种学科知识分化与综合并存的发展趋势,致使分科教学的弊端进一步显露,综合化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课题。以高中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为蓝本,着重探讨中小学语言文学文本的融合问题,深入探究学科融合的可行性及现实价值,以期为学科的融合教学提供一个参考,也能让学生通过整合后的学习极大地节约学习时间,为学生减轻压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英语阅读课融合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案。

(一)研究的內容。

1.教学材料的选择。思想性和审美性俱佳的作品深入进行对比性阅读。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

2.解读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言水平,还让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这一部分主要以经典篇目为蓝本进行解读。

3.学科融合后如何提升教师素养。随着现在高考制度的改革,学生的知识构成让他们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拓展自身专业研究的深度,还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梳理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为研究提供研究范例和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调查比较多的研究对象,取得大量的资料,从而对资料进行数量化分析,得出结论,经济省时。

3、访谈法

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以了解他们的看法。最后对他们的意见进行汇总研究。

4、行动研究法

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

(三)研究措施和活动。

1.融合教材。

所选篇目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冲突,并能用文本细读,新批评等文本分析法让学生体会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

2. 融合教法。

因为两者同为语言文字学科,两者有共同点,首先必须过语言关,英语的词汇,语文的字音字形必须强调。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细读,结合历史背景,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多思路地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3. 融合教师。

英语老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本,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中西文化差异。语文老师在英语老师基础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文本解读。这个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

(四)研究的预期成果与效果。

1. 预期成果。

调研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教学文本集、教案集、课堂实录集、其他经验成果集。

(五)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从语文和英语学科融合基础上探讨中小学课程设置的研究难以寻觅。结合新课改背景,高考改革的趋势进行探讨研究,本课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当今的研究成果。

2.现实意义。本课题旨在两个学科作为有机整体去教学和学习,使学科间融会贯通,彼此关联,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延伸,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3.实践意义。中学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缺乏能动地思考的时间,更是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素养。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语文和英语因其语言属性、人文性、价值理念使其融合教学具备了可行性。

(六)研究的创新点。

1.实践性。本课题围绕语文和英语的融合教学,借鉴“比较文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在分析课程设置合理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在学科教学融合实践中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并行之有效的方案,为多学科的融合教学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2.融通性。一方面是指语言学习上的打通,即中英文两种语言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上的相互借鉴学习。另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深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共享世界文明成果,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

3.互补性。同为语言类学科,语文和英语课堂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层次的深浅,阅读技巧的指导等方面可以形成对照,取长补短,兼容并包。在融合的实践中,互相参照,不断优化阅读课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是为了了解中学语文和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改革课堂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索语文和英语融合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案,达到丰富或细化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个人修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蓝永溪. 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育,2015(09).

[2]田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3]李泽林.分科教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周叶

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论文 篇3:

在新课改下实现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    要: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融入信息技术是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发展必然。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积极学习新课改教学理念,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备课,实现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高效融合。本文对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阐述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入融合的原则,并进行深度融合教学策略分析,给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融合

引言

伴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推行,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虽然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但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显著,究其根源是因为并未将信息技术高效融入语文教学中,致使无法进一步优化、革新语文教学,阻滞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如何有效将高中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热题。

一、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深度融合教学的作用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每天都在革新、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现今,语文教学已从传统的教師讲解、学生听的会议模式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融入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内容图文具备、声形并茂,给学生更加直观、真切的感官冲击,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获取信息,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二)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终端服务设施已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自由地通过教育网站、学科网站下载各类语文学习资料,避免教学资料的局限性,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宽。学生通过自主浏览网站,查阅作者背景、作品评论、精彩例句赏析,利于学生思维激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与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避免学生知识获取途径的单一性。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辅助设施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声形并茂、图文具备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并通过动静结合、化虚为实的形式突破时空限制,使感染力、表现力更强,进而最大限度地扩大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三)便于创设教学情境,利于学生辨析能力的提高。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推行,创设学科教学情境成为提升教学高效性的有效途径。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丰富,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科学制作视频、音频、图像等课件资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致。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语文教学,能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文章中心情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人物情绪。将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使高中生处于网络技术营造的语文教学情境中,切身感受人物心理变化,利于学生辨析能力的提高。

(四)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比比皆是,譬如:《再别康桥》《荷塘月色》《孔雀东南飞》《阿房宫赋》《懒惰哲学趣话》等,对于古今内外的歌赋诗词、优美文献科学地鉴赏,需要美好的氛围与背景,但在以往教学中,语文教师只局部于用音符进行渲染,并伴以图像和文字进行诠释,不能有机将它们融合,教学费时却收效甚微;利用信息技术的超区域、超时空性,根据语文课材内容科学地下载音乐、音频,并利用多媒体有效衔接,意境便群然而出。学生在至美的氛围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定有惬意、舒心之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语文,语文审美素养怎能不提高?教学效率如何不会提高呢?

(五)利于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

现代化教育虽然在有些层面减轻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负担,但对其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但知识储备要丰富,还要精通信息技术。高中生知识面广,反应敏锐,语言运用能力较强。语文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时,信息技术便成为一门“必修课程”。

二、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应坚持的原则阐述

(一)适合原则。

网络技术使教学变得更便利、高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应滥用,而应根据课材内容有针对性、简洁地进行教学讲解,力求和谐恰当。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讲解课题时,教学内容繁多、知识量较大,便会加重学生学习压力,应科学地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讲解时,教师应科学把握学生做笔记、思考的时间,并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板书时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片面地将信息技术视为教学工具,而应将其作为一种手段。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入融合时,为实现教学高质性,语文教师应提前备课,科学设计教学计划,避免多媒体教学设施取代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提升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为当前各学科教学的核心思想。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内容时,不能遏制学生问题讨论环节,不能以网络视听替代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环节,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三)统一性原则。

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阔,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是兼具人文与工具性的一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必须与语文学科特点相统一,与课堂教学任务相协调。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遵循如下几点:

其一,融入信息技术应避免与语文课程特性与人文特点相悖;其二,不能忽视感悟、品读语言文字环节;其三,避免冲淡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其四,应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其五,不能缺失师生互动、合作讨论、朗读品读文本。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入融合教学策略探析

(一)通力合作,高质教学。

信息技术教师应及时与语文教师沟通,帮助语文教师解决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师信息技术专业素養。信息技术教师可将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地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譬如:在进行“PPT课件”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可提前与语文教师沟通,根据语文课材内容要求学生制作相关PPT。譬如: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信息技术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该首词的意境、作者背景、创作背景等制作PPT,并要求PPT能够凸显出作者“愁”之内涵,鼓励学生列举出我国关于“愁”的古诗词。为实现教学高效性,各科教师可集体备课,通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高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课材教学方面。

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生动直观、简洁,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利于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所以,语文教师制作课件时,应熟读课文,并根据教学重点有目的性地搜集相关教学视频,并科学地设置问题环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内容积极反思。譬如:在讲解华丽的辞藻时,语文教师可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及相关影视作品烘托氛围,使学生深入理解感悟。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可以将视频通过裁剪、加工等方法运用于语文课件制作中,给学生展示“荷塘月色”中的具体情境。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文本写作顺序,通过视频展示作者的思路“荷塘小路——月下荷塘——荷塘月色”,将信息技术和语文知识有机融合,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制作完课件后,可将课件内容发送至班级QQ、微信群中,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语文教师可给学生预留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课材内容相关的资料。譬如:学习杜甫的诗歌时,首先语文教师提前做好课件,并在课堂上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悟杜甫的创作风格。下课前语文教师可预留问题,如:如果杜甫处在当前社会环境中,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会如何呢?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杜甫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查阅书籍、浏览网页、相互讨论、理性分析、整理答案,通过层层环节的有效开展,学生对杜甫的诗歌风格理解得更加透彻。引导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查找答案,有利于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等实践能力的提升,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凸显。

(四)注重信息教学,强化现代化教学意识。

语文教师应真切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已不能停留在以往教学模式上。语文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培训,充分利用寒暑假学习信息技术,努力将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效、生动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实时根据学生的反馈科学地调整教学计划,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高效融合。

(五)适度、适时地利用信息技术。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时,应从宏观上考虑,理性地对信息技术与教学任务的设置、课堂教学的开展进行系统性探究,理清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得出是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应运用哪一种信息技术,如何高效地与课材内容相融合等。适度、适时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彰显信息技术的实效性。

结语

将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入整合,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为高中生信息技能拓展提供了发展平台,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这是整合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教师需要做的。

参考文献:

[1]林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2017(07):124-126.

[2]吴亚平.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策略探究[J].中学电教,2017(04):16-17.

[3]李伟宁.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J].语文大世界,2014(04):79-80.

[4]陈富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入融合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5(02):162-163.

作者:蒲兴旺

上一篇:有效情景审计实务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德育教育下的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