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制造工业工程论文

2022-07-03

摘要: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简称,也是一款面向院校的多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分析了传统管理类实验课程的问题及VBSE平台的创新价值,并应用VBSE平台对该课程重新设计,通过在不同职业岗位任职,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边做边学,并对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提出思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管理类制造工业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管理类制造工业工程论文 篇1:

“工业工程 + 绿色制造”战略研究体系的构建

[摘 要] 随着“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制造业迎来了一片繁荣景象,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文章提出了一种“工业工程+绿色制造”战略研究体系,工业工程思想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生产经济效益,同时绿色制造理念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绿色制造管理水平和产品绿色程度,对节能降耗、减排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战略研究体系的构建可以大大提升生产制造企业理论研究水平,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战略研究体系;工业工程;绿色制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56

0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能源节约能力有所增强,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15年5月20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该行动纲领要求,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1]。这就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快速高效的经济发展,更加需要兼顾环境、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

为此,国内众多学者提多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制造业的发展理念,最主要的是绿色制造理念和工业工程思想,并且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李志鹏等人从工业工程的定义、起源以及发展等方面来展开讨论,从而研究工业工程的发展现状[2]。同年,王朔将工业工程思想运用到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作业进度实现率低、现场定置管理差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子产品生产效率[3]。那立新通过分析我国化工产业中存在的中小型化工企业的产能低、污染严重、管理混乱等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理论对如何快速提高产能、减少污染、改善管理的难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2017年,李瑾,胡山鹰等人在对我国化学工业绿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我国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方向,提出化学工业绿色制造产业链接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五个企业案例进行典型模式分析[5]。李奇楠通过深入分析船舶绿色制造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绿色制造标准现状,研究提出了我国船舶绿色制造標准体系的构建思路,同时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船舶绿色标准的发展需求[6]。王智介绍了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基本模式、特点,从产品结构设计中的绿色理念、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包装、机械制造的绿色回收几方面分析探讨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认为:绿色制造技术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其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7]。“中国工程院绿色制造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明晰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绿色制造的科学内涵、目标和评价体系,基于我国绿色制造已取得的成绩和现实发展困境,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制造的战略方向,最后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创新体系、服务平台、体制机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8]。

综上所述,工业工程和绿色制造皆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工业工程思想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运用绿色制造理念可以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本文研究的难点是如何行之有效地将两种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工业工程+绿色制造”战略研究体系,从而为中国制造业迎来又一个春天,也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添加内生动力。

1 工业工程思想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的时间,该学科内容广泛,不同国家的组织和学者对其定义各不同。一般认为,由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AIIE)对工业工程做出的定义最具权威,其内容如下:“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IE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型学科。各个国家根据需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IE体系,如美国注重IE的工程性,日本则强调现场管理优化。而中国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工程学、信息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并根据中国国情特别是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已经形成四大理论体系与科学问题,即:设计改善类、分析决策类、控制管理类和综合应用类。这四类技术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相互关联,功能相互交叉。如图1所示[9]。

2 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又称环境意识制造,即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使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及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10]。

绿色制造的主要内涵包括:优质、清洁、高效、低耗、安全;可概括为“两个目标”:保护环境、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两个过程”: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物料转化过程;“四项内容”:绿色设计、绿色生产过程及工艺、绿色产品、绿色资源和能源;“三条途径”:管理途径、技术途径、市场及法律途径。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要求,2016年9月7日,工信部联合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该《指南》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制造政策规划要求、产业发展需求和标准化工作基础,将标准化理论与绿色制造目标相结合,按照“引导性、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国际性”五项基本原则,提出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该标准体系框架梳理了各行業绿色制造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为成套成体系地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成为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手段[11]。

3 “工业工程+绿色制造”战略研究体系

通过上述对工业工程和绿色制造相关理论知识的阐述可以发现,为了快速地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预定目标,将工业工程和绿色制造理论有机的集成起来是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以此构建出如图3所示的“工业工程+绿色制造”战略研究体系。

如图3所示,工业工程思想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既可以对企业生产流水线进行设计改善,又可以优化企业的分析决策,还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控制;绿色制造理念贯彻整个企业的设施布局设计、生产供应链优化、绿色产品的生产以及管理体系的控制和评价,实现绿色布局、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将工业工程和绿色制造二者结合,在保证绿色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的模式进行改善优化再设计,从而实现企业高效、节能、低耗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论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制造业从整体上讲还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呈现出低质、低效、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等现象。尚未创造出能引领世界的设计、制造、产品及品牌;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水平低;落后产能过剩、产业结构显著不合理;关键部件仍依靠进口,等等。通过工业工程理论方法的实践应用可以实现制造企业基础能力的重构,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移动。同时结合绿色制造理论,梳理了各行业绿色制造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为成套成体系地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中国制造业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也成为了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有力工具。构建“工业工程+绿色制造”集成化的战略研究体系可以有效地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琛. 新一轮国企改革下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6(16):52-53.

[2]李志鹏,祁帅,时晓越. 浅谈工业工程的发展现状[J]. 四川水泥,2017(3):291.

[3]王朔. 工业工程在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展望,2017(16):157-160.

[4]那立新. 工业工程理论在化工行业管理中的应用[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42(2):129.

[5]李瑾, 胡山鹰, 陈定江,等. 化学工业绿色制造产业链接技术和发展方向探析[J]. 中国工程科学,2017,19(3):72-79.

[6]李奇楠. 船舶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3):86-91.

[7]王智.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绿色制造技术[J]. 机械管理开发,2017,32(4):21-22.

[8]“中国工程院绿色制造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推进绿色制造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绿色制造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17,19(3).

[9]齐二石, 蔺宇, 史英杰. 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1(6):1-5.

[10]褚邦伟. 机械产品绿色制造管理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1]刘飞,曹华军. 绿色制造的理论体系框架[J]. 中国机械工程,2000, 11(9):961-964.

作者:钟玥 陈伟栋

管理类制造工业工程论文 篇2:

基于VBSE平台管理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简称,也是一款面向院校的多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分析了传统管理类实验课程的问题及VBSE平台的创新价值,并应用VBSE平台对该课程重新设计,通过在不同职业岗位任职,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边做边学,并对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提出思考。

关键词:VBSE;实验教学

近年来,随着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部关于实验教学示范中的投入,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得到足够的重视,VBSE平台是通过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效融合,教学软件的不断开发,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文科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培养高素质 “ 三创” 人才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管理类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程综合性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许多高等院校及职业学院, 很多专业管理类实验课主要 是以简单的实验课训练为主 , 并不涉及将各专业的上 游和下游实验小组关联起来 , 学生学习没有形成一个 全面、系统、 立体的能力培训及知识运用架构。同时 ,很多高校实验室建设还缺乏商业与经济学相关的专 业培训设计的完整性 , 没有全方位、 完整和必须考虑 的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的各种因素, 实际数据处于孤立 状态, 而没有将整个实验室资源有效和密集的配置。

2. 实训的方式单一, 相关行业 岗位未做到有机结 合。各种专业培训主要是依靠单一的个人和个人专业 实用软件或手动培训 , 培训方式单一 , 培训内容、方法 受到局限, 所以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学生可以掌握的空 间很小, 上游和下游之间几乎没有培训内容相关联, 每个职位相关的行业或业务领域未做到有机结合。

3. 实训的内容太局限, 缺少应变能力的训练。在很 多高等院校,实验的内容有很多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实验的步骤和内容、方式是固定的, 学生在实验过程 中通常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操作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

二、 VBSE平台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1.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 E平台的设计。VBS E是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简称, 也是一款面向院校的多专 业综合实习平台, 其以制造企业为核心在虚拟的市场 环境、商务环境、 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实 际工作业务内容 、 管理流程及相关单据结合教学设定 的具体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 , 进行仿收真教学 , 让学生实际经营和操作具体业务。VBS E强调 真实性 , 从而可以达到进行宏观、 微观管理 , 实现多人 协同对抗 ; 培养学生在协同工作中的全局意识和综合 职业素养 , 实现“ 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

2.VBSE的 目标定位。VBSE的基本 目标定位是培 养具有高潜质、 全局意识的实务型岗位操作人员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通过逐级递进的设计来进行的: 按业 务岗位的要求规范填报与完整业务流程相关的各种 单据 、 表格, 熟悉基本会计 岗位常用表单的作用及填 制方法。

3.VBSE的创新价值。(1) 开放性。VBSE采用开放 式教学设计模式 , 以学生为主体 , 鼓励学生 自主学习,学以致用, 实现在“动”中“学”, 在“学”中“做”, 在行动 中认知, 真正达到“知行合一”。教师不再只是简单的 传授书本知识 ,而是VBSE实习内容的设计者与指导 者。( 2) 全仿真。①机构仿真 , VBSE中包含了制造业、服务业、 行政管理机构等各形态 的仿真组织 , 每个机 构提炼了各行业关键的职能部门和主要的工作岗位 。 ②环境仿真, 构建了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重点 在于让学生了解企业 ,熟悉企业各部分的工作职责 ,并了解企业工作的基本流程 ,通过递进式的课程关 系, 首先让学生建立企业初步认知 , 之后进行财会手 工模拟、 会计电算化实训等 , 逐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等一体化实训 。( 3) 跨专业。跨专业可以将不同专业方 向的学生培养结合起来, VBSE中可以支撑工商管理 、财务 、 市场营销、 信息管理、 金融 、 贸易、 工业工程等多 专业综合实习。( 4) 对抗性。VBSE中可以设定多个相 同性质的组织, 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特别是主体企 业为同一行业内的若干家生产制造公司, 这些生产制 造公司在相同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自主决策、 经营, 而 最终的经营业绩的差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斗志”, 使 其发挥 自己的“ 潜能”。

三、 管理综合实验课程应用VBSE平台的实践

管理综合实验课程应用VBSE平台 重新设计 , 作为限选课面向学院内工商管理 、 市场营 销、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 财务管理 、 会计等专业 开设 , 并于本学期面向全校各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开 放实验 , 让有创业热情的学生提前进入虚拟企业感受 企业管理的内涵。

1. 实验教学 目标。通过该课程使受训者感知企业 内外部组织管理流程 、业务流程及各组织间的关系;认知理论与实践结合 , 能够根据组织 岗位任务要求完 成相应的工作; 认知企业各岗位工作对其他岗位业务 的影响; 在此基础之上 ,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协 调沟通能力 、 综合决策能力。

2. 实验内容设计。针对 目前32学时的教学时间充 分发挥VBSE平台的价值 ,让学生尽可能充分的感受 组织管理和各业务流程 ,课程安排 四个主要实验项 目, 并在每个阶段实时总结反馈 。

3. 实验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实验内容设计, 让学 生全方位地了解感受企业真实的实际业务 , 促进专业 理论知识的转化与应用,同时学生会感悟复杂市场环 境下的企业经营 , 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

4. 几点思考。实验教学的改革要始终坚持培养适 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 目标 , 同时结合 目前应用VBSE平 台管理综合实验课程的实际效果和 实验 中学生、教师的反馈 , 在 以下方面要深化和细化 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1)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 完善师 资体系内容。VBSE系统的高仿真业务及资料, 对实验 中肩负引导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立与完善相关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跨专 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为切人点 ,形成基础实训 ( 企业认知实训 )、 课程单项实训、 专业课程实训 、 专业 综合实训 、 专业实习多层级、 立体化实训课程体系。面 向全校开设企业认知、 企业信息化等先導课程,为顶 岗实习做好全面铺垫。( 3) 制定严格的成绩评定和过程监督管理。VBSE平台要求学生 自由组成多种形态 小组 , 协同合作实验 , 组内人数多且不定 , 有的制造企 业多达20人 , 而学生参差不齐 ,团队参加给很多只想 拿学分的学生创造了“浑水摸鱼”的环境 , 加上场地 大,指导教师无法在实验的全过程实时监督指导,因 此要制定多维打分指标体系, 如出勤、提问、业务量、工作态度 、 定期总结 、 实验报告等来评价学生的综合 成绩。同时, 在 日常的使用中应当对系统的数据、 实验 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 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 4) 建设 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展实训中心。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的基本国策,在学校建立创业能力训练中心, 其 中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体验 中心、行业信息化研究 中 心 、 企业信息化服务 中心,完成从认知企业—体验企 业一服务企业的三级跨越。将该实验课程后续延伸到 社会服务层面,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空间。

参考文献:

[1]康淑英. 信息化时代财经院校实践教学模式——虚拟商业社会.中国管理信息化,2 012,( 4 ) : 1 0 3 —1 04.

[2]康传红. 文科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 7 ) :219—221 .

[3] 林家莲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5 ):7 7 —7 9.

作者:徐淑新

管理类制造工业工程论文 篇3:

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立体化教学体系改革探析

摘 要:结合当前国内外各大企业对各类质量专业人才的要求,整合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类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技术的理解与应用,紧密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构建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立体式的教学体系,为建设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的特色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工程;课程群;教学体系

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大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构成了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然而,提升产品的质量不仅需要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更需要质量工程技术的支持[1]。如何培养优秀的质量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和各大企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为了适应世界级各大企业对质量管理与质量技术人员日益严格的要求,欧美等世界著名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也纷纷推出了有关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商学院结合企业的需要与自身的优势,在MBA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六西格玛黑带的培训课程,获得商业界与工业界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赞誉。

2009年,中国质量协会对全国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食品行业为主的企业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先进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的作用虽然已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但是我国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质量专业人才,其应用能力普遍较弱。例如,由麦肯锡公司对167家世界主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日本企业应用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DOE(试验设计)、FTA(故障树分析)的比例高达100%。而与之相对应,由中国质量协会对我国通用设备类企业的调查表明:经常应用上述三种方法的比例仅为22.3%、20.8%和16.0%,而且做到有效运用的竟未达到50%。当前,国内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开始关注和重视如何培养高层次的质量专业人才,以满足现代企业的迫切需要。例如,2011年11月,三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了工业工程领域质量管理方向的工程硕士培养协议,以培养质量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然而,我国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特点,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的质量专业人才日益严格的要求。

针对现代企业对各类质量专业人才的要求,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的教学团队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质量专业人才的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管理学院所开设的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多个角度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构建立体式的教学体系以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建设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的特色专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设定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当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对质量专业人才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例如,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希望利用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质量工具进行技术革新。服务型的企业可能更关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卓越绩效模式等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生产制造类的企业通常关注产品的过程能力分析、统计过程控制等质量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应考虑现代企业对质量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归纳总结出各类质量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管理学院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教学团队的特色和优势,针对不同层次(本科、硕士、博士)的学生,设定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多元化教学目标,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构建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多元化教学目标对课程体系的要求,梳理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突出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强化工程实践的应用能力,构建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立体化课程体系。针对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目前所开设的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管理统计、多元统计学、高等数理统计、质量管理学、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模式、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可靠性工程、Minitab软件应用等),将整个课程群归纳“专业基础课”、“质量管理核心课”、“质量工程核心课”、“软件工具课”四大课程体系,形成较为系统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其具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群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鉴于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类课程均要求较高的数理统计知识基础,因此将面向本科生的“管理统计”和面向研究生的“多元统计学”和“高等数理统计”纳入到专业基础课程。面向本科生的“质量管理学”和面向研究生的“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模式”均注重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因此将上述三门课程纳入“质量管理的核心课”。目前,“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以及“可靠性工程”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上述三门课程均强调工程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MINITAB软件或JMP软件是目前质量管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之一。将MINITAB软件或JMP软件融入课堂教授、课程设计以及实验教学等所有的教学环节之中,增强学生应用MINITAB软件或JMP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个课程群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因此,在构建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中,还应该进一步地强化“试验设计”等选修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让更多学生了解和掌握提高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诚然,将上述具有内在逻辑的基础课程放在一起仅仅是粗浅的第一步,只有注重课程内容的渗透、融合与衔接,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内容,才能够提高整个课程群的整合化程度,完善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优化与完善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教学内容

课程群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表现为对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融合。立足于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大课程群的建设,以培养面向企业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为终极目标,对原有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重组,重新设计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删减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更新过时、陈旧的课程内容。课程群的教学内容要结合教学团队的优势和特色,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多样化的教学课程,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类课程的热情。以“质量管理学”、“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模式”所构成的质量管理核心课程群为例,目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的“质量管理学”课程也部分涉及六西格玛管理和卓越绩效模式的部分内容。因此,需要对原有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融合,特别是需要结合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最新成果,及时地更新质量管理方面的新观点、新思想。例如,在新编的《质量管理学》中更新了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将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客观质量、主观质量、动态质量以及全面质量。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新编教材中加入一些新的课程内容,如非正态分布的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与组织文化的关系、小批量控制图等比较新颖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更好地开设多样化的教学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四、优化与创新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教学方法

以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为实践对象,教学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前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立体化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得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就是尝试寻找这种联系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因此,教学团队成员以企业所开展的六西格玛项目为案例进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所遇到的质量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教学案例均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质量管理领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的积极性。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曾尝试结合教学团队成员所提出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分时段教学法、案例组合法)进行案例教学[2],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性教学方法

1998年,美国博耶本科教育委员会在《重振本科教学: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的报告中指出:“本科教学应依照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特点,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模式进行教学。”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研究性教学方法正是顺应新时代要求所提出的,反映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3]。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是一门融软科学与硬科学于一体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将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例如,在讲授试验设计课程过程中,教学团队成员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入一些经典的工业案例进行教学,取得非常积极的学习效果。在讲授部分因子试验设计时,以“如何改进热处理工艺提高钢板断裂强度问题”为中心,提出了“如何节约试验成本合理地设计试验、如何科学地获得试验数据、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如何对所获得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如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性分析”等一系列研究问题。试验设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工商管理类的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教师创建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激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五、打造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教师是承载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认识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和成效。因此,构建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应该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首先,坚持以教学研究为重点,建设教学团队良性发展的组织架构。当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教学团队以教学为中心,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和支撑教学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教学团队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一系列积极的成果。例如,质量管理学是南京理工大学的精品课程、《质量工程学》是江苏省的精品教材。教学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成果,出版了相关的教材和专著五部。近五年来,教学团队成员承担了三项教学改革类的项目、指导的3名本科生荣获省级优秀本科生论文二等奖。此外,教学团队成员主持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际交流项目。目前,必须以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为核心,进一步地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大体包括1名首席责任教授、2—3名责任教授、4—6名主讲教师。

其次,教学团队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求教学团队成员熟悉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不同课程之间的壁垒,增强不同课程间的互补和协调,实现整个课程群的高效融合。因此,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应该要经常定期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如集体备课、专题教研会议、相互听课等,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教学团队成员还应该通过师资培训、继续教育、自我研修等形式逐步丰富知识面,优化和提高教师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

此外,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改革要强调实践教学,教学团队成员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因此,应该鼓励教学团队成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企业或公司的质量管理活动,如以团队成员身份参与六西格玛项目,获取现场的工作经验[4]。

参考文献:

[1]马义中.实施连续质量改进的途径[J].工业工程,1999,

(2).

[2]宋华明.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组合法[J].高等工程教

育,2005,(3).

[3]管清波,冯书兴.研究性教学方法在运筹学课程教学中

的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8,(13).

[4]马义中,汪建均.质量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2:6.

作者:汪建均 马义中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论文下一篇:公寓管理与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