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进行了分析。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 篇1:

高勇 掌握国际化主动权

改革开放的30年,国内纺机企业无论从体制变化,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都不断提高,中国纺机工业和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曲线的重合,二者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关系,而纺机设备正是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开放谋得话语权

说起改革开放30年的变革与成就,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立刻提到“7月27日~3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的联合品牌展会‘2008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会(ITMA ASIA+CITME2008)’,就是一个纺织机械行业发展30年的成就缩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纺机行业国际化的重大标志。”

此次展会是目前亚洲地区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国际纺织机械专业展览会。高勇说到:“30多年来,纺织机械行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并拥有了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C1TME)与ITMA亚洲展览会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业内展会品牌的联合,融合了东西方纺机行业发展的精髓,将中国这个龙头市场置于全球纺机市场的中心,同时中国这个最大的纺机消费市场正逐步向世界纺机生产基地的角色转变,我们也通过品牌联合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这是我们不断开放的成果之一。”

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30年来,纺织机械行业企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外资企业逐步进入,民营经济发展迅猛。高勇介绍到,1999年开始,国内改革开放环境利好,很多外资的独资企业进入国内,独资企业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从这一年开始,纺机行业保持了8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期,每年增长额都超过20%以上。这一时期,纺机行业国际化程度提高,需求量大幅增长,也是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从1984年纺织机械工业产品实现贸易出口,到2007年,已经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值达到15.2亿美元。2001年后,外商进入明显增加,我国纺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国际知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几乎都已到我国投资设厂,外资企业数量增长了60.71%,其比重已达我全部企业的17%,外资企业在我出口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2007年已达47%。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目前国有企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不过30%,目前国外独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17%,产值不断扩大,如瑞士立达,欧瑞康,特吕茨勒,不断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和产量,他们开始进入中国时是瞄准了中国市场,现在则是以中国为基地向亚洲市场扩展。

规模不断扩大

高勇说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业获得快速发展,产量已超过世界三分之一,出口量已达世界四分之一。拥有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规模和最完整的产业链,快速进步的技术优势也逐步显现。在此期间我国纺织装备制造业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装备的同时,行业自我发展也取得史无前例的速度。与30年前相比,各方面都有着惊人变化。”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國纺织机械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218.60亿元,发展到了2007年的500多亿元。2006年,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统计的748个生产纺织机械的企业中,从业人数为17万人,产品销售收入510亿元,实现利润27.9亿元。目前,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和产量已具世界生产大国。

纺织机械工业生产企业按统计口径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就有923家,而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的1978年,全国生产纺织机械产品的企业只有153家,企业数量增长了6倍。1978年,纺织机械工业的总产值只有8.27亿元,而2007年纺织机械工业的总产值达到574.99亿元,是1978的66倍。1978年,纺织机械工业的利润总额是1407万元,而2007年纺织机械工业的利润总额是28.5亿元,是1978年的20倍。计划经济时期,纺织机械工业产品出口到境外的途径只有援外任务,没有对外贸易的出口和换汇。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1984年纺织机械工业产品实现贸易出口,到2007年,已经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出口额由2000年的2.78亿美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15亿美元。

新型纺机设备武装行业

与此同时,纺织机械工业的产品品种从单一到发展全面。纺织机械工业中的纤维生产机械、纤维加工机械、纱线与织物印染和后整理机械、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有3000多个品种,有上万种规格。可以说品种样样都有,规格基本齐全。主要产品产量由2001年的34万吨增长到了2007年的60万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纺机企业为纺织工业提供了2000多万吨生产能力的各种化学纤维机械设备,提供了8000多万枚各种纤维生产纱锭,100多万台各种织造机械,提供了近300多亿米的印染和后整理机械,还有相应的非织造布机械、针织机械等等。正是有了这些技术装备使我国化学纤维的2007年产量达到2338万吨,占世界总量的57%,棉纱、棉布的产量均居世界之首。

“十五”期间,纺机行业为纺织工业提供各种技术装备60多万台(套),开发纺织机械新产品500多项。纺织机械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3%。

在制造技术方面,全行业机械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率达到5%,其中重点骨干企业达到8.27%。铸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一批新工艺、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不少企业采用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各种产品、工艺明细表计算机自动汇总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技术管理的工作效率,从产品设计的源头降低产品成本。

未来,自主创新仍然是纺织机械行业的关键和主要任务之一。高勇补充道,发展的根本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则是发展的路径。高勇谈到已经设定的纺机行业“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提高纺织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到2010年,为国内纺织企业提供的主要技术装备中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并由自主开发的产品占50%以上。继续扩大纺织机械产品出口。由满足内需型向扩大出口型转变,到2010年,争取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额占同期产值的30%以上,提高纺织机械的制造工艺技术水平。2010年,纺织机械行业装备的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按照先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标准,2010年,我国的纺织机械制造业能进人世界先进行业的行列。”对此,高勇显得信心十足,他认为“将来的行业特征将由满足内需型向扩大出口型转变,在进口纺机设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大约30亿~40亿美元),在保持全球最大纺机消费市场的同时(年均80亿~100亿美元),到2010年,我国纺机产品销售额如果达到600亿元,出口达到20亿美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纺机制造基地。”

在技术创新率上,我们的企业仍然需要努力,要形成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

目前,国际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吸收费的合理比例是1:10,我国在1:2.6左右,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引进技术,但只引进一套,消化吸收直至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比例为1:12。

同时,好的纺织机械不仅要有好的产品,好的质量还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名牌,不仅在国内市场还要在国际上上立于不败之地。高勇提出在新时期纺织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应采取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研发期短、生产柔性、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而将来行业规模的扩展将主要由新增企业为主向企业兼并重组为主转变:新增企业数量的增长幅度将放缓,行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将加快,这种调整将以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为主。

另外,提高纺织机械工业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水平,要进行人才的培养使用并调动特别是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实现政、产、学、研、用的相互结合,从过去的“聚而不合”和“合而不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合力。形成有合力的科技力量,变被动为主动。

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 篇2:

浅析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应用 就业前景

0 引言

作为全国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到贵州主政不到一年的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指出,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深感机电一体化专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但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1.1 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1.2 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1.3 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而“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因此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立足贵州,放眼全国,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往届毕业生普遍反应待遇较好。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就业方向有:

2.1 机电一体化专业

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2.2 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2.3 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2.4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我校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维修电工,PLC程序设计师,CAD制图员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必须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后才能取得毕业证,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历届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助柏.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顾京.现代机床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肖天非

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 篇3:

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发展热点。我国的机械产品及制造业在节材、节能和环保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尽快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流程。毫无疑问,这是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最现实的途径和战略性抉择。

一、清洁生产技术与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所有国家和企业战略决策的焦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之所以缺乏竞争力,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缓慢,究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它还停留在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中。机械产品及制造中耗能耗材现象严重,产品成本高,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制约了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提高机械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机械制造业的档次,引入清洁生产技术,这将是机械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清洁生产基本的思路是对污染的控制和预防。不仅要实现生产全过程中的无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应对环境造成损害,不但含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还包括经济上的可盈利性,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它是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管理、生产过程内部循环利用等环节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使机械产品及制造最终产生的污染物最少。对生产而言,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材料,减少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要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处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人的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供给的服务中。可以说,清洁生产技术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利用相协调。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机械产品及制造中采用的清洁技术大致如下:

(一)虚拟样机技术

该技术是将产品研发中多轮次的物理样机试制定型。改为在虚拟样机环境下,利用软件技术去建立机械系统数学模型,在屏幕上对产品进行几何、功能、制造等方面交互建模与仿真分析。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能在未作任何机械切削之前,就可快速试验多种设计方案,直到获得最优化方案为止。这不仅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样机试验中材料、能源、人力上的消耗。

(二)切削液的过滤、分离、净化、节能技术

在切削过程中,为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对切削液进行过滤、分离净化处理,破坏废液中乳化液的稳定性,使油料在特定装置中进行油水分离,并回收利用;也有采用喷雾冷却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切削液的消耗,也能提高刀具使用寿命,既降低了成本,也保护了环境。

(三)清洁能源

电能、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风能、水能都是清洁能源。机械设备的动力源和机械产品本身的动力源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地做到对环境的零污染。

(四)快速成型技术

该技术是应用材料堆积成型原理,采用分层实体制造和熔化沉积制造等,可快速制造出各种形状复杂的机械零件,突破了传统机械加工过程中去除材料的机加工方法。因而可大大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五)粉末冶金技术

该技术用于机械零件的加工,属于少切削或无切削加工技术,由于粉末冶金技术没有或很少有金属切削固体废弃物,也不产生传统机械加工工艺中大量废油和废切削液。因此,这项技术在节材、节能、高效益、高精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在清洁技术中应得到高度重视和推广。

(六)其他机械工业清洁生产技术

如真空加热油冷淬火、常压和高压气冷淬火技术、真空清洗干燥技术、机电一体化晶体管感应加热淬火成套技术、无毒无害焊接技术和无毒无害化电镀防护层技术等等。

二、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清洁生产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机械产品及制造在生产过程中很多都是耗能大、介质多、负荷重、工艺陈旧、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工业三废问题,严重制约了清洁生产的实现和实施。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为了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上述问题更为突出。

机械行业不仅是耗能耗材的大户,而且也是排污的主要行业之一。特别是金属热加工行业,包括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电镀和喷漆等,是量大面广的行业,它所产生的废物种类多,数量大,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污染不可忽视。治理“三废”问题,就是机械制造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

所谓三废是指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我们知道,大部分机械产品的生产加工,从毛坯到最终的整机装配,要经过铸、锻、焊、铆、车、钳、热处理等工艺过程,在这些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尤其在铸造加工过程中,则会散发大量粉尘与有毒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物质都将直接污染厂区环境、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的机械产品及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含量较低,工艺技术落后,铸锻工艺所产生的粉尘与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另外,我国油品质量较低,在机加工过程中,加重了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机械产品加工中的废液大部分来自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切削液。这些使用过的废乳化液,含有大量的油和化学添加剂,它被直接排放、散失或被燃烧都将严重污染环境。此外在众多设备中的燃烧系统、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也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油。这些废液和废油对厂区环境和人体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三废中的固体废弃物是在机加工过程中的切屑、废渣、废品及金属和非金属边角料等。若不加以及时妥善处理不仅侵占了有限的空间,倘若露天堆放,遭日晒风化雨淋,其污水有毒有害气体也会污染环境。因此,固体废弃物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总之,“三废”问题正是制约机械行业进一步上台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推进机械产品及制造行业清洁生产的对策建议

清洁生产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生产全过程污染的最优控制,形成低投

入、低消耗、低排放和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因此,在发展清洁生产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污染的控制、资源再生、创造清洁工艺、开发节能降耗技术,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可以说,清洁生产将是我国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与切入点。

(一)更新传统观念,树立清洁生产意识

应当将清洁生产的观念、内涵和相关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机械产品及制造行业的科技人员、职工、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家的参与程度,认清清洁生产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肩负的重大责任,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因素纳入企业发展之中。

(二)科技创新,规范管理

清洁生产需要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规范管理和严格的制度来保证。要在机械制造行业顺利实施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提高全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化清洁生产,制造清洁产品。在机械制造行业积极引进节能、降耗新技术和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科研成果。

(三)技术开发推广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机械制造业作为工业部门的主要代表,它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要尽可能创造工艺条件,应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工艺技术,消除或减少在铸造、锻造、铆焊、切削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并对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应用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例如,改铆接为焊接,改锻压为液压,改切削、冲压工艺为粉末冶金技术或快速成型工艺技术,切削液的净化再利用等,也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

(四)合理选材、减少污染

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在保证使用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那些低能耗,少污染,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以利于产品的报废回收和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例如,一方面尽量少用短缺或稀有原材料;另一方面在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杜绝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应尽可能寻找其替代材料。政府要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对绿色消费、废物回收等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五)完善政策,强制淘汰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走边发展边治理的发展模式,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就是前车之鉴,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再重新治理维持其生态平衡就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及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环保机械工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从法律制度上确保机械制造行业对区域环境的无污染或少污染。同时要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政政策,对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一些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素质差、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科研能力薄弱、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加大整改力度,强制淘汰。不要为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姑息迁就,任其作为。

(六)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噪音、振动、高温、高压等是机械产品及制造行业的突出问题。在产品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必要的隔振、减振、吸声、消音措施和装置或是从设备到工艺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冲击、振动、噪音的产生;同时在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和避免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因素,为机械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创在一个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顾玲等.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工程机械.

[2]叶伟昌等.切削液的供给净化与回收,机械科学与技术.

[3]何发.可持续发展与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研究与讨论.

[4]管荣根等.机械产品及制造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作者:刘晓萍

上一篇:市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状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中货物风险转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