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角度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必须要做到全过程、系统性、动态化管理。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合同管理、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法律角度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法律角度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

摘要: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文章从强化全员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网络、抓好合同的签约和履约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研究

合同是建筑施工企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合同管理,一方面从依法治企的角度看,牢固树立合同法制观念,提高自觉履行合同义务的意识,提出避免法律风险的方案,从而增加企业应变、发展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另一方面从企业的管理角度看,对建筑施工企业一系列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监督、检查、保证企业正常施工和正常结算的管理过程的任一环节都离不开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过程是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是使施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之一。

1强化全员管理意识

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合同管理不仅是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合同管理涉及的面广,要营造一个人人都重视合同管理的氛围,强化全员管理意识。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经理主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企业将规范化合同管理作为项目部责任制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每年组织对项目经理、经营人员、合同管理人员培训,邀请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来企业开展合同法律法规教育。企业内部要加强宣传合同法和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2建立健全管理网络

认真抓好合同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制度的三落实。从公司、项目部层层建立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公司经营处为经济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法规处为配合部门。从公司、有关职能科室、项目部层层实施的管理网络。各管理层间相应衔接紧密,环环相扣,做到层层落实、层层控制、层层检查、层层反馈、规范合同管理全过程。

3抓好合同的签约和履约

将规范化的合同管理贯穿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主要抓好三个阶段的规范管理:

3.1合同订立前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签订前的合同管理主要是对工程建设方(发包人)的工程信息进行评审,对施工合同可行性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是:

①做好建设方主体资格合法性的调查。调查建设单位是否是依法登记注册的正规单位,是否具备法人资格。

②做好建设方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的调查。建设方应有较好的社会信誉,有建设资金保障。

③做好建设活动合法性的调查。根据《建筑法》的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具备建筑施工许可证。

3.2合同谈判签订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合同谈判和签订是和发包人对应的两个程序,因为施工企业谈判对象是发包人,签订合同的对象也是发包人。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合同谈判是经过对发包人调查了解后,认为可以承担这项工程时,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发包人进行合同实质性谈判。根据发包人提出的要求(招标文件),逐条进行研究,做出是否能够全部承诺。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多,在大多情况下,对发包人提出的合同条款,需要进行谈判。要依据通用条款,结合专用条款和协议书,与发包人谈判。尤其注意需要承包人承担义务的条款,如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的时间,都要提出具体意见。对发包人提出的要求和意见,做出明确和肯定的答复。投标书做出的承诺,可作为谈判的一种方式。经过谈判,双方就施工合同各项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后,即可正式签订合同文件。

为了减少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的漏洞,确保施工合同的严密性、可行性、合法性,采取施工合同的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的三权相对独立。具体做法是:企业经营处人员根据授权范围,办理权限以内的合同谈判,形式洽谈权;企业法规处人员和法律顾问对已洽谈形成的文本的合同进行审查;企业领导层批准合同;再由经营处人员办理对外签订合同手续。

3.3合同履行中的管理

由于施工合同管理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因而履行施工合同必须涉及企业各项管理。合同履约过程中,依法实施合同动态管理,按照合同双方明确的责、权、利,公司根据要求层层分解目标,企业各个部门都要按各自的职权范围,按施工合同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证合同圆满完成。

3.3.1执行合同交底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公司和项目部对于合同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施工企业应将招标文件、招标答疑资料、投标书、图纸、合同文本对项目部进行交底,使项目部明确了解工程项目的技术和商务要求。公司和项目部应将合同责任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

3.3.2合同履约过程管理

①项目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做好进度、质量、资金的控制,履行好施工方义务。

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总工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总进度计划,组织好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工程有延误,采取赶工措施,确保合同工期。

按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根据施工验收规范,执行质量检查制度,接受发包人和监理的质量检验,确保工程质量。保质、保量如期供应材料、设备。

按照合同约定收取工程预付款及进度款,办理工程竣工结算,结清工程款。

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竣工资料,参加竣工验收。

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质量保修期的义务。

②加强履约期间动态管理,防止违约事件发生。项目部应将合同实施情况与合同进行对比情况,每月应向经营处、法规处反馈合同执行情况。在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办理工程洽商记录,收集整理双方来往文件,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单等重要资料。

经营处、法规处应对项目部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偏离原因,分清职责。若有重大偏离,向领导层汇报。对于合同的重要内容如工期分段要求和工程进度款的收付情况要及时要领导层汇报。对非施工单位造成违反合同的情况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送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备案,对与非常施工单位责任造成的要及时纠正,避免造成经济损失。这样才能以合同为依据,以详尽的资料为基础,向建设单位提出合同成包价,做到有理有据。

③加强合同履约的索赔与反索赔管理。索赔和反索赔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承包商根据合同条件的变化提出索赔要求,减少工程损失;业主根据合同中的法则将无原由拖延工期,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和承包商责任事故进行反索赔。施工企业在签约后要建立项目管理档案,将技术和商务资料及时归档案,重要资料要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签证,重要内容变更要双方签订补充协议,从而为索赔和反索赔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苗青.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J].当代经济,2006,(11).

[2] 陈猛虎,朱立恒.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09,(3).

作者:王 琦

法律角度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论文 篇2: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摘要】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必须要做到全过程、系统性、动态化管理。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合同管理、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施工合同 问题 对策

在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的现代社会中,合同和合同管理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成败,是建筑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的管理内容。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应该由阶段性、单一性、常规性的管理模式向全过程、系统性、动态化转变。

一、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很到位。建筑施工企业不少从业人员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对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刻。企业在施工合同签订后,就将施工合同束之高阁,全然不顾合同履行过程也就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

(二)传统意识较浓。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意识。工程发包人认为,只要工程合乎要求,成本控制到位,签字程序上,则能签的就签,不能签的就以后再说,造成合同履行程序和时限上不严谨;承包人认为,应该报送签字的择机报送,暂时签不了的以后再做工作,时限不重要,只要求最后结算不亏就可以了。

(三)风险意识不强。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成千上万的交易中,建筑施工合同应属于较为复杂的市场交易形态,在实际合同履行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时常出现。一些风险意识淡薄的承包人,认为自己在承包工程方面经验丰富,也具备化解矛盾的能力,因此,对一些蕴含法律纠纷风险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如不按合同规定报送资料、提出索赔和签证事项以及签收施工记录等,这种行为导致的后果不言而喻。

(四)法律意识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时常不按合同法律订立和履行合同,合同文本书写和施工合同签署等较随意,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这给企业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合同制度缺失。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流程、作业指导书和各类原始记录表格等,合同管理没能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合同管理制度不适应合同管理的客观要求。

此外,从客观角度来讲,承包人与发包人地位失衡,社会诚信欠缺,以及个人工作态度、能力、责任心等方面也是导致建筑施工合同出现问题的原因。

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现代人才管理观念,推动合同管理人才工作创新,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将企业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管理优势。一是要做好合同管理人才使用工作。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做好合同管理人才的挖掘、使用工作。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没市场。二是要大力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合同管理人才的激励,对有特殊贡献的合同管理人才予以重奖,激发合同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有关部门要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薪酬分配制度,强化工资的激励功能,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引导合同管理人才有序流动,实行一人多责、一人多岗制,让合同管理人才得到锻炼、培训和提高,使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不断趋于合理。四是要制定优秀合同管理人才培养选拔办法,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加快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包括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思想觉悟水平、业务能力和文字水平等。

(二)建立完善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

一是要建立完善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成立类似于合同管理办公室的机构,统一管理企业日常的经济合同管理工作。需要配置专职专员,将合同管理覆盖到合同所涉及到的每个层次、每个角落。

二是要建立完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合同管理制度。并针对合同管理薄弱环节和制度空白地带,不断加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合同管理也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已建立的合同管理制度,适时改进,顺势而为。

三是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必循。执行制度与制定制度相比同样重要,难度更高,而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则更为困难。制定制度必须坚持民主原则,但合同管理制度一经形成,执行就必须严格,切实维护制度在规范管理中的权威性。

四是要把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进行分解。企业合同管理具有系统性特点,先进的企业合同管理是将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按照职能分工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再由各部门去遵照履行自身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概括为:“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此种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合同管理真正管到位,责任履行真正得到落实。

五是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执行监控。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做到服务与监控并重,监控与指导并重,通过实地监督检查与采集信息分析监控相结合,不断完善丰富监控措施。通过严格监控、有效监管树立制度权威。

(三)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由于FIDIC合同条款本身严密完善,能减少或避免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所以FIDIC合同条款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通用。随着我国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不断推广和完善,业主和承包商逐步对施工合同文本提高了重视程度。应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有利于降低或消除由于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水平而产生的法律纠纷风险,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合同争议的解决,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刘影)

作者:裴荣

法律角度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论文 篇3: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分析与防范

合同风险是在合同运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使合同一方当事人可能遭遇但又可以预防的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非因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固有作用所致,可由人力、法律和制度的作用所减轻。而建筑施工合同作为合同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在其商谈、签订、变更、履行、终止等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在国内建筑市场目前还居于发包方市场的情况下,建筑施工合同的风险往往存在于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建筑施工企业。近年来的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建筑施工合同履约率持续偏低,建筑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动辄遭受侵犯,交易安全问题突出,建筑施工合同秩序不容乐观。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问题的产生具有多因性,从是否与合同当事人有关这个角度来观察,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和当事人以外的客观原因,其中尤以主观原因为多,主要是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一、建筑施工合同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一)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对法律服务的作用认识不足

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施工企业,出于减人增效的目的,没有聘用专职的法律事务工作人员,更没有设置相应的法律事务工作机构。即便有些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起初设置了专门的法律事务工作机构 (如法律事务部),但企业领导层常常淡漠其存在,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上一些企业职能部门职责划分的不合理和信息沟通的不畅,使得企业法务人员常常无法参与到建筑施工合同的商谈、签订、变更、履行和终止的过程中去,法律事务工作人员被迫沦为单纯的处理合同纠纷,导致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对企业各方面的工作流程缺乏动态、全面和细致的了解与把握,因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端倪,更无法做到将建筑施工合同的风险抑制于萌芽阶段。

(二)交易观念的偏差

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因对签约量的盲目追求,而导致不能谨慎的筛选发包方。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既不充分了解发包方的履约能力,也不认真调查其信用状况的情况下,就盲目的签订合同,而不管签订的合同是否能够履行,合同的预期利益是否能够实现。

合同签订后,实际情况往往是:信用低下的发包人由于缺少必要的财务监控而得以长期拖欠工程款;而具有法人身份的发包人一旦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又将使施工企业难逃大部分债权彻底落空的命运。2005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生效,肯定了施工企业可以垫资施工的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增加了施工企业的风险。因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为签订合同,往往将自己能够垫资作为与发包方谈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一旦发包方资金出现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不仅无法收回工程款,并且其垫进去的资金也了无踪影,这常常将建筑施工企业陷于资金短缺的窘境,严重的甚至导致其破产。

(三)缔约过程中的粗心大意

尽管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深知模糊合同条款的弊害,但在熟人环境和对未来交易量的预期中,仍然对要求明确合同条款难于启齿,既使订有书面合同,也往往是内容简略,缺少详备的权利义务约定,合同文本缺款少项,用语欠酌,模糊、歧义之语随处可见;有的在书面合同签订后又通过协商对合同内容进行了修改或补充,但未制作书面合同附件,没有将相应的修改或补充落实到文字上,这也为将来履行合同和解决纠纷设置了障碍。

另一方面,因为市场的限制,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对发包方提出的苛刻条件一再进行妥协,使得签订的合同条款权利义务极为不对等,增加了合同风险。

二、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进行风险分析的目的是研究如何降低风险程度或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在预测到主要风险因素后,应根据不同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和防范对策。笔者所在的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防范建筑施工合同风险方面做过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结合我公司实际,谈谈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了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体系健全

对施工企业来说,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系统和相关管理制度。首先,我公司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了合同的专门管理机构,对公司各类合同进行系统管理,使公司合同管理覆盖公司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

其次,公司根据《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了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由公司法律顾问室制定并发布了《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对公司合同的商谈、签订、履行、审核、检查、考核和合同文本资料的管理进行了全面而明确的规定,使公司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真正做到依法签订合同、依法履行合同、依法管理合同。

最后,为保证公司合同管理體系的有效运行,法律顾问室定期对公司各合同管理部门进行检查。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做好调研工作,完善专用条款

我公司在投标之前都会就该工程项目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对发包方的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进行调查,谨慎的筛选发包方,在收到工程招标文件后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的内容,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在招标答疑时予以解决,即我们所说的标前评审,避免盲目投标,给中标后的合同谈判制造障碍。工程中标后在合同谈判时,根据招标文件和投标书的内容用专用条款来明确风险范围。范围越明确越详尽,我公司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所承担的意外风险就越小。

(三)合同签订的内容要准确

我国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是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教训编写出来的,具有全面、准确、严谨的特点,有很强的操作性。使用示范文本,有利于堵塞由于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水平和语文水平的欠缺而产生的漏洞,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合同争议的解决。

因此,我公司大力推广建筑工程示范合同文本,而不是完全按照发包方的意愿来签订合同,避免了造成合同条款的不全面和不完整、义务不清、违约责任不明,甚至无效合同,规范了合同表述形式。减少了合同中的矛盾与错误,提高了合同履约率。

(四)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和建筑施工合同条款的约定履

行合同

工程招投标文件成为发包人和承包人的约束合同,跟建筑施工合同一样,应当严格执行。而在招投标文件或建筑施工合同中,一般对施工方法或工艺、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程序都有详细约定,在施工时,必须按照约定认真落实,完成招标文件或合同中的工程量,确保工程质量,保证进度。为防止出现人为干扰的现象,不按合同办事,按个人意愿改变施工方法或工艺,无谓增加公司成本,我公司建立了合同交底制度,即合同签订后,合同签订部门应当组织合同履行相关部门进行合同交底,划分各部门在合同履行中的职责,并重点指出履行合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这为严格履行合同打下了基础。

(五)垫资施工实行担保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许多业主方资金可能不完全到位,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施工,或者不支付预付款,采取其他变相形式垫资。为确保所垫付资金能够收回,我公司在签订垫资施工合同时,积极要求业主提供担保,保证业主能按合同约定向我公司支付工程款,如业主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要求保证人履行支付责任。担保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并且在保证条款中明确担保期限、范围等,设立抵押的还要求办理抵押登记。实行合同担保可有效防止欠款现象的发生,大大降低施工单位建设工程的风险。

(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因此,我公司把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作为公司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公司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择我公司最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并通过不断的宣传、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全面提升公司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切实认识到法律是保障施工顺利实施,保护双方合法权利的必备工具,是走向市场经济中科学管理的坦途和桥梁。

(七)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散和转移风险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风险是大量存在的,但有些风险在发生之前是可以分散、转移甚至消除的,关键是要方法正确、策略对路、技巧得当。为分散和转移风险,在工程实施之前,我公司就利用技巧转移风险,如联合承包、将某些单项工程分包、工程保险等。另外,还在合同管理或施工规范技术图纸中,找出一些对我公司有利的条款、数据、措辞来避免损失或得到补偿。

(八)加强合同法律意识

主合同套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符合招标程序,但双方当事人并不完全履行,实际执行的确实是补充合同,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目前市场秩序不规范,对业主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施工单位为迎合业主的要求,订立并执行着补充协议,损害了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就是施工單位在市场竞争中合同法律意识淡漠,不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造成在合同订立和执行中处于劣势地位。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合同法律意识,把工程施工合同履约这一管理意识作为约束市场经济行为的普遍准则,从而把合同管理落到实处。

三、结语

建筑施工合同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根据合同的特点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分析项目管理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加强风险管理,以减少或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失,才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作者:王燕琼

上一篇: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示范法教学模式下美术教学论文